1. 高中地理理論氣溫怎麼求
1、某日平均氣溫的計算公式:某一天的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的平均值。
2、月均溫的計算公式:將一月中所有日氣溫相加後平均(如一個月中有30日,則月均溫為30日平均溫度相加後除以30)。
3、某年平均氣溫的計算公式:氣象站點當年測出的每日平均溫度的總和除以當年天數得到的該地方或該站點當年的年平均溫度。
2. 物理求溫度的公式
Δt=Q/(cm)
Δt:變化的溫度【吸熱時,Δt=t-t0(t是末溫,t0是初溫);放熱時Δt=t0-t】
Q=放出或吸收的熱量
c=比熱容
m=物體質量(單位:kg)
3. 物理 升高溫度怎麼求
同學你好
升高(或降低)的溫度其實就是現在的溫度減去升高前的的溫度
故第一行填2 2 2 2
第二行填3 3 3 3
很容易看出甲物質的比熱容較大
謝謝,望採納
4. 472℃等於多少物理溫度
745.15 k
解析:
攝氏度(℃)就是物理溫度單位之一啊~
溫度的物理量另一單位是熱力學溫度(開氏溫度 k)
開氏溫度=攝氏溫度+273.15
= 472 + 273.15=745.15 k
5. 物理 溫度問題(請用比例法求解)
冰水混合物中時,讀數是5℃;而實際溫度是:0
放入沸水中時,讀數是95℃,而實際溫度是:100
所以,一個刻度相當於實際溫度:100/(95-5)=10/9度。
所以,當示數是:32度時的實際溫度是:(32-5)*10/9=30度
6. 「日平均氣溫」怎麼算
日平均氣溫計算方法為:氣象學上通常用一天中02時、08時、14時和20時,4個時刻的氣溫相加後平均作為一天的平均氣溫(即4個氣溫相加除以4),結果保留一位小數。日平均溫度是指一天24小時的平均氣溫。氣象學上把表示空氣冷熱程度的物理量稱為空氣溫度,簡稱氣溫國際上標准氣溫度量單位是攝氏度(℃)。天氣預報中所說的氣溫,指在野外空氣流通、不受太陽直射下測得的空氣溫度(一般在百葉箱內測定)。
日最高最低平均
所謂日最高最低平均法即採用當天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相加後平均作為一天的平均氣溫(即2個氣溫相加除以2)。
3、24小時平均
所謂24小時平均法即將全天24個時刻的氣溫相加後平均作為一天的平均氣溫(即24個氣溫相加除以24)。
(6)物理氣溫怎麼求擴展閱讀:
除了日平均氣溫,還有候(5天)、旬(10天)、月、年平均氣溫,以表達不同時段氣溫的變化特點,氣象部門每天02時、08時、14時、20時(北京時)每隔6小時進行一次觀測或者02時、05時、08時、11時、14時、17時、20時、23時每隔3小時進行氣溫觀測。
7. 計算溫度(初二物理)
因為由題得100℃的溫差在這個溫度計表示為90℃,而且0℃的起始是在-6℃,所以 [21-(-6)]/0.9 = 30℃
同理,可計算得熱水實際溫度為 -6 + 60×0.9 = 48℃
由於液柱變化與溫差成正比,所以溫度相差4℃液柱相差1cm,則該液體溫度為 0 + (15-3)×4 = 48℃
同理,25℃時液柱長為 3 + 25/4 = 9.25 cm
8. 初二物理溫度計算題
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時顯示4℃實際溫度是0℃,標准大氣壓下的沸水96℃實際溫度是100℃,用96℃-4℃得92℃,把92℃分100個等份為92℃/100=0.92℃
若溫度計上顯示為20℃ 就用20℃-冰水混合物的度數為 20℃-4℃=16℃
最後用16℃/0.92≈17.39℃
9. 初三物理求初溫怎麼求寫計算公式
Q=cm(t1-t2) 即熱量=比熱容(常數,可以查到)*質量*溫度差 代進即可。
既然知道吸收的熱量、質量、加熱後的溫度,比熱容應該是已知條件,題中會給,就可以導出計算初溫的公式:t0=t-Q吸/cm
初溫一般就是指初始溫度,通俗的講就是所指對象的一開始的溫度,至於如何測,這個得看具體的問題了,不過測溫度最常用的就是溫度計。
(9)物理氣溫怎麼求擴展閱讀:
Q吸=cm(t-t0)
Q放 =cm(t0-t)
即吸熱公式,Q吸是吸收的熱量,c是比熱容,m是質量,t是末溫(加熱後的溫度),t0 是初溫。
物理中用於計算一個已知比熱容的物體吸收的熱量。
10. 氣溫與氣壓是怎樣換算的
物理學公式:pv=NRT
其中p表示壓強,V表示體積,N是單位體積的氣體分子數,R是個常數,T表示溫度。
1、當V、N、R固定不變的時候,壓強p和溫度T是對應的關系--氣溫越高,氣壓也越高。
2、當N、R、T固定不變的時候,壓強p和體積V成反比關系--體積越小,氣壓越高。
海拔與氣溫成反比,每上升100米,下降0.6攝氏度
氣壓的高低同氣溫的高低、空氣的升降運動以及海拔高低都有關系。
氣溫高的地方,空氣受熱膨脹上升,近地面空氣密度減小,氣壓就相對較低;反之,則氣壓相對較高。
當空氣作下沉運動處,近地面氣壓增高,上空氣壓減低。當空氣作上升與動處,近地面氣壓減低,上空氣壓上升。
海拔高處,空氣稀薄,氣壓較低。
從地理學上看氣象要素--氣壓與溫度都會受到地理位置、地球自轉、大氣環流、地面狀況的影響,不是簡單的物理學關系。
1、空氣冷卻堆積--高氣壓(冷高壓、冬季影響我國的冷空氣)
2、空氣匯合堆積--高氣壓(近地面空氣受熱,上升到高空堆積)
3、空氣受熱膨脹--低氣壓
4、空氣流失分散--低氣壓(近地面冷高壓,在上空的空氣下沉流失形成低氣壓,吸引四周的空氣流入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