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麼是凍雨
凍雨是一種過冷卻水滴(溫度低於0℃),在雲體中它本該凝結成冰粒或雪花,然而找不到凍結時必需的凍結核,於是它成了碰上物體就能結凍的過冷卻水滴。
凍雨是由過冷水滴組成,與溫度低於0℃的物體碰撞立即凍結的降水。低於0℃的雨滴在溫度略低於0℃的空氣中能夠保持過冷狀態,其外觀同一般雨滴相同,當它落到溫度為0℃以下的物體上時,立刻凍結成外表光滑而透明的冰層,稱為雨凇。嚴重的雨凇會壓斷樹木、電線桿,使通訊、供電中止,妨礙公路和鐵路交通,威脅飛機的飛行安全。凍雨出現時地面往往不太寒冷(0℃~3℃),上空為逆穩,有一層溫度高於0℃的暖層。降水在暖層里為雨滴,下落到近地面大氣中就成為過冷卻的凍雨,
『貳』 凍雨的氣象學研究
2008年發生在中國南方罕見的冰凍雪災,使全國大范圍的鐵路停運,航班取消,道路阻塞,而更嚴重的是湖南、廣西、貴州的高壓輸電線因冰凍不堪重負,塔倒線斷,造成大面積停電,究其原因有兩種可能性:
1) 在凍雨荷載作用下,輸電線的拉力有可能超過其極限拉應力,致使輸電線被拉斷;
2) 電線塔的設計強度不夠,可能在輸電線的張拉力下產生很大的頂端位移,從而產生失穩破壞。
輸電線的跨中撓度與跨度設計值一般滿足f / L ≤0. 125 的條件,因此輸電塔—導線模型可以簡化為具有柔性支承的微斜索模型進行計算。
選取某一110 kV 輸電線路中的一段進行算例分析。塔高34 m,為鋼桁架結構,導線跨度400 m,兩端等高、鉸接支座,導線採用數根分裂導線等價為一根索的簡化方法。導線的材料參數如下:L GJ2240/ 40,水平跨度400 m,垂度6. 128 m,自重0. 96 kg/ m,直徑21. 66 mm,彈性模量76 000 N/ mm2,初始張力為31. 47 kN。導線的凍雨質量計算方法採用文獻[ 6 ]中的方法,取導線凍雨質量為mi = 7. 19 kg/ m。凍雨重量可以簡單的看成是以靜載的形式加於導線上,成為導線自重的一部分。
計算時取n = 1,2,3 三階進行計算。
從統計結果可以看出,凍雨荷載作用下輸電線的動力響應遠遠大於無凍雨荷載作用的情況,這種張力的增大使凍雨荷載作用時輸電線的張力較無凍雨荷載時易達到其破壞應力。同時,凍雨情況下塔架頂端的位移也出現大幅度增長,最大值可以達到約1 m。這么大的位移會使塔中產生很大的彎矩和剪力,使輸電塔產生失穩破壞。還可以看出,塔—線體系中導線較單導線的位移增長了21. 8 %,張力增加了18. 8 %,塔頂位移增長了18. 79 %,這表明塔—線體系對導線以及塔的動力響應有不可忽略的影響。 結論:
1) 凍雨荷載作用下輸電線的動張力較無凍雨荷載時大,這種增長幅度可以達到4 倍~5 倍。初步解釋了輸電線在凍雨荷載作用下拉斷的原因。
2) 凍雨荷載作用下的張拉力會使塔頂產生比無凍雨荷載時大的位移,進而引起塔中彎矩和剪力的增大,從而增大輸電塔產生失穩倒塌的幾率。
3) 塔線體系對導線以及輸電塔的動力響應有不可忽略的影響。 凍雨和霧凇、雨凇比較
形成條件
凍雨過後一般會形成雨凇或霧凇的景觀。雨凇與霧凇形成的條件非常苛刻,一般只能形成在氣溫為0~ - 10 ℃的雨、霧天氣中;由於大氣中凝結核較充足而凍結核常常短缺,受曲率約束飄浮在空中的霧滴和下落雨滴常可低至- 40 ℃也不凍結,稱為過冷卻霧滴與過冷卻雨滴,通稱為過冷水,兩者的區別僅僅在於過冷卻水的大小不同,霧滴的大小在3~100μm,而雨滴的大小介乎於0. 1~8 mm;雖然它們在大氣中可以保持液態,一旦接觸到溫度低於0 ℃的任何物體,就會在其上迅速凍結,形成千姿百態的凇結體,並迎風生長;又因為凍結的水量多寡、方式不同,其色澤、形態各異,使周圍的一切披上了冰清玉潔的外衣,造就了一個水晶宮般的童話世界。霧凇和雨凇常常同時發生或者交替出現,對供電線路造成極大傷害,形成嚴重的氣象災害。如果飛機飛行在過冷雲中,不慎進入過冷卻水豐水區後,以60~100 m / s的高速度撞凍大量過冷卻水,機身大量覆冰後,極易釀成機毀人亡的空難。
霧凇、雨凇簡介
霧凇可以分為兩種,晶狀霧凇是過冷卻霧滴在溫度< 0 ℃的物體迎風面撞凍而形成的,呈半透明毛玻璃狀,密度比較大,形成時風速較大;粒狀霧凇是由於冰面與水面的飽和水汽壓差,使得過冷卻霧滴蒸發,霧凇凝華增長而形成的,呈乳白色鬆脆粒狀起伏,密度比較小,形成時風速不大。過冷卻水比較充足一般形成晶狀霧凇,過冷卻水比較少一般形成粒狀霧凇。霧凇還可以分為葉形、毛聳形、針形、扇形、片形等亞類。
雨凇是過冷卻雨滴或毛毛雨滴在溫度< 0 ℃的物體上撞凍而形成的,在物體任何錶面均可形成,雨量不大時在迎風面增長較快,雨量較大時反而在背風面快速增長,風速較大時有一定交角,呈透明玻璃狀或半透明毛玻璃狀,堅硬光滑或略有隆突,密度很大。雨凇也可以分為梳狀、橢圓狀、匣狀、波狀等亞類。
霧凇、雨凇成因
關於雨凇和霧凇復合積冰的成因,根據雲霧物理學原理,我個人認為最關鍵的有兩點:一是下墊面物體溫度< 0 ℃ (0~ - 10 ℃),二是低空(3 000 m以下)有豐富的過冷卻水,氣層溫度主要在0~ - 15 ℃,有豐富的凝結核和水汽供應,而缺乏凍結核(成冰核)。雨滴在下落時溫度一般比環境溫度低2~4 ℃,由於受曲率約束,可低至-40 ℃而保持液態,一旦碰到有凍結核,或者落在曲率減小的表面,可以瞬間凍結,而形成雨凇和霧凇,這是典型的雲降水物理理論中的成冰過程。也是人工影響天氣技術中冷雲催化的理論基礎。
影響積冰強度的兩個主要因子是大氣中過冷卻水的含量和輸送過冷卻水滴的速度,對霧凇而言是風速,對雨凇而言是雨滴下落末速度,其次還涉及物體對過冷卻水滴的捕獲系數和凍結系數。此外,如果近地層在長期低溫陰雨的情況下維持較高的濕度,雖然對於水面是不飽和的,但如果對冰面是飽和的,水汽就會在原有凇結體上凝華凇附,如果這樣的條件持續時間長,凝華凇附量會非常驚人,這次冰凍災害中見到的輸電線外包裹近乎同心圓的覆冰,就是這樣形成的。
凍雨與逆溫層
逆溫層是鋒區、鋒面等典型層狀雲降水普遍存在的低空層結,不是一定發生凍雨的充要條件,只要近地層(3 000 m以下)有豐富的過冷卻水,氣層溫度在0 ~- 15 ℃,有豐富的凝結核和水汽供應。 前蘇聯科學家柴莫爾斯基在1940年代提出過歐洲高緯度凍雨形成的,當時對雲降水物理過程的了解還非常朦朧,用雲降水物理知識來理解。
高層雪花冰晶進入融化層融化成雨滴,再進入負溫層冷卻至過冷卻狀態的可能性。首先,雪花冰晶融化成雨滴後,下落速度比較快,典型雨滴(直徑1~3 mm)的下落末速度在1~5 m / s,左右,雨滴在下落過程中有保持高層較低溫度的傾向(熱滯後效應),在絕熱遞減層結大氣中下落2 000 m的雨滴,由於與環境的熱交換來不及,因而雨滴溫度通常比環境溫度低,對於3 mm的雨滴溫度可以比環境溫度低4~5 ℃,對於1 mm的雨滴溫度可以比環境溫度低1~2 ℃。因而,在凍雨形成解釋的逆溫層概念模型中,假想3 000~2 000 m是由雪花冰晶組成的雲,2 000~1 000 m是逆溫層,環境溫度可以有2 ℃,雪花與冰晶融化成雨滴;通過前面的討論,由於雨滴線到來之前,從底層到高空基本上是持續的「ND」區。
颮線經過測站時,中層的「ND」區很快消失,底層和高層的「ND」區都逐漸抬升萎縮,直至消失,表明測站周圍大氣中的水汽含量隨著颮下落過程中與環境熱交換不平衡,有保持高層溫度傾向的熱滯後效應,在逆溫層中下落的雨滴溫度將比環境高,即便地面溫度低,也不會瞬間凍結。另外,雪花冰晶融化成雨滴後,雨滴中有成冰核,一旦進入負溫區會馬上在空中凍結成冰丸,而不會形成凍雨,也不會撞凍到物體上形成雨凇。
因而,凍雨的形成,只能是在1 000~3 000 m的雲層中含有豐富的過冷卻水,通過國內大量觀測,通常在典型降水性層狀雲中0~ - 10 ℃層有豐富的過冷卻水,大量的過冷卻水才能形成凍雨,進而撞凍到物體上形成雨凇,從這次我國南方數省發生的嚴重持續性冰凍災害來看,持續這么長時間,如果需要苛刻的暖鋒逆溫層條件(我國這次黔、桂、湘、贛等地區的凍雨不是暖鋒影響的),很難維持10多天,而在大環流天氣背景穩定的條件下,經常有過冷卻水豐富的過冷雲過境產生凍雨形成雨凇,才有可能,尤其是這次過程覆冰量這么大,也說明必須有大量的過冷卻水才行。
北京的天氣舞台上演了一出降水「大雜燴」,雨夾雪、雪、冰粒、凍雨競相出現。市氣象台專家指出,北京出現凍雨較少見,造成的「地穿甲」對交通出行影響極大。據統計,截至昨天上午11時,122接到事故報警2000餘起,早8時到9時一小時內發生三起多車追尾重大交通事故,死亡3人,包括一名僅8歲的男童。
市氣象台昨天下午預報,後半夜,冷空氣抵達北京,帶來四級左右北風,預計今天持續5天的霧霾天氣將徹底退出京城,空氣質量轉為二級良,適合開窗通風和外出活動。
霧霾 風雪趕走重污染
「下雪了,但是顏色有點灰。」昨天的小雪讓京城空氣質量略微好轉,全市由此前的六級嚴重污染轉至五級重污染。不過,在霧霾籠罩已達四天的空氣質量下,即使污染物濃度下降也不能讓人體感覺到舒適。
市環保監測中心監測信息顯示,從昨日凌晨起,污染物擴散條件有較大改善,各監測站點PM2.5小時濃度持續下降。9時,城區站小時濃度降至150微克/立方米左右,19時,城區所有站點的空氣質量指數降至200左右,空氣質量級別為五級重污染,污染程度較前天有所減輕。
在大風的作用下,預計今天霧霾天氣將徹底告別北京,空氣質量將轉為二級良。
呼籲 凍雨預警提前一點
昨天清晨,冷空氣前鋒與北京上空暖濕氣流相互作用帶來降水,但降水形態可謂「豐富」。雨下到地面落地成冰,京城地面被一層薄冰覆蓋,也就是俗稱的「地穿甲」。
昨天,大霧和霾黃色預警一直沒有解除。市氣象台還在8時發布了道路結冰黃色預警,「目前大部分地區已出現降水,且地表氣溫低於0℃,道路將出現結冰現象,請注意防範。」但清晨出行的上班族還是有不少摔倒的,有人自嘲「我一路溜冰溜到單位」。鄭淵潔也在微博上統計說:「路面結冰,交通事故隨處可見。我走了三公里,見到十二起機動車交通事故,非機動車滑倒也不少。」
有市民呼籲,氣象部門能否針對突如其來的凍雨天氣啟動有效應急預警,更提前一點、更廣泛一點地讓市民得知凍雨的危害、道路濕滑的嚴重程度,「也許就不會有這么多摔傷的人了。」
成因 逆溫層釀出凍雨天
中央氣象台首席預報員馬學款介紹說,昨天北京及河北部分地區出現了一次明顯的凍雨天氣,以往,北京地區很少出現凍雨。
馬學款解釋,北京的地表溫度為0℃或低於0℃,近地層的氣溫低於0℃;在低空有暖平流,形成一個氣溫高於0℃的氣層,即「逆溫層」。此時,高空墜落的冰晶經過這層逆溫層時就會融化形成水滴,而水滴到達近地面時會被冷卻,形成過冷卻水滴(溫度到0℃以下,但仍保持液體狀態),過冷卻水滴與溫度低於0℃的地面或物體碰撞就會立即凍結,這就形成了凍雨。
市氣象台專家表示,凍雨在中國南方多、北方少。貴州是全國出現凍雨最多的省份,威寧更被稱為「凍雨之鄉」。
減排 應急措施今日解除
根據空氣質量預報,今天空氣質量將達到優良,市重污染日應急工作協調機構辦公室昨天公告稱,北京市大氣污染應急減排措施今日0時終止,並向支持減排、宣傳工作的各企事業單位、廣大市民和新聞媒體表示衷心感謝。
晚間,本市啟動重污染日應急預案,並成立重污染日應急工作協調機構辦公室。連續兩天,市政府三組聯合督查隊兵分三路,分別對施工工地、道路保潔以及鍋爐房、電廠等工廠企業排污進行監督檢查。
摘要
凍雨是由過冷水滴組成的,與溫度低於0℃的物體碰撞立即凍結的降水。
凍雨概述
雨滴與地面或地物、飛機等物相碰而即刻凍結的雨稱為凍雨。
凍雨是過冷雨滴或毛毛雨落到溫度在冰點以下的地面上,水滴在地面和物體上迅速凍結而成的透明或半透明冰層,這種冰層可形成「千崖冰玉里,萬峰水晶中』的壯美景象。如遇毛毛雨時,則出現粒凇,粒凇表面粗糙,粒狀結構清晰可辨;如遇較大雨滴或降雨強度較大時,往往形成明冰凇,明冰凇表面光滑,透明密實,常在電線、樹枝或艦船上一邊流一邊凍,形成長長的冰掛。
凍雨成因
凍雨出現時地面往往不太寒冷(0℃~3℃),上空為逆溫,有一層溫度高於0℃的暖層。降水在暖層里為雨滴,下落到近地面大氣中就成為過冷卻的凍雨,往往會造成一些危害。如果雨滴不斷地打落在這些結了冰的物體表面時,就慢慢地形成一條條冰柱。
凍雨危害
電線結冰後,遇冷收縮,加上凍雨重量的影響,就會綳斷。有時,成排的電線桿被拉倒,使電訊和輸電中斷。公路交通因地面結冰而受阻。凍雨厚度一般可達10~20毫米,最厚的有30~40毫米。
當西北氣流和西南氣流都很強,地面有冷空氣侵入,1500至3000米上空又有暖氣流北上,大氣垂直結構呈上下冷、中間暖的狀態,自上而下分別為冰晶層、暖層和冷層。即3000米以上高空大氣溫度往往在-10℃以下,2000米左右高空,大氣溫度一般為0℃左右,而2000米以下溫度又低於0℃,就容易出現凍雨。江淮地區的凍雨大多出現在1月上旬至2月上、中旬的一個多月內,起始日期具有北早南遲,山區早、平原遲的特點,結束日則相反。
地勢較高的山區,凍雨開始早,結束晚,凍雨期略長。沿淮淮北2~3年一遇,淮河以南7~8年一遇。但在山區,山谷和山頂差異較大,山區的部分谷地幾乎沒有凍雨,而山勢較高處幾乎年年都有凍雨發生。凍雨是一種災害性天氣,它大量凍結積累後能壓斷電線和電話線,嚴重的凍雨會把房子壓坍,飛機在有過冷水滴的雲層中飛行時,機翼、螺旋槳會積水,影響飛機空氣動力性能造成失事。
凍雨預防
消除凍雨災害的方法,主要是在凍雨出現時,發動輸電線沿線居民不斷把電線上的雨凇敲刮干凈;凍雨落在電線桿上,形成冰柱。在飛機上安裝除冰設備或乾脆繞開凍雨區域飛行。
凍雨實例
1972年2月底,我國出現一次大范圍的凍雨,廣州、長沙、南京、昆明、重慶、成都、貴陽等地至北京的電信一度中斷,造成的經濟損失極其嚴重。
關於凍雨和雨凇、霧凇
一般只能形成在氣溫為0~-10℃的雨、霧天氣中;由於大氣中凝結核較充足而凍結核常常短缺,受曲率約束飄浮在空中的霧滴和下落雨滴常可低至-40℃也不凍結,稱為過冷卻霧滴與過冷卻雨滴,通稱為過冷水,兩者的區別僅僅在於過冷卻水的大小不同,霧滴的大小在3~100μm,而雨滴的大小介乎於0.1~8mm;雖然它們在大氣中可以保持液態,一旦接觸到溫度低於0℃的任何物體,就會在其上迅速凍結,形成千姿百態的凇結體,並迎風生長;又因為凍結的水量多寡、方式不同,其色澤、形態各異,使周圍的一切披上了冰清玉潔的外衣,造就了一個水晶宮般的童話世界。霧凇和雨凇常常同時發生或者交替出現,對供電線路造成極大傷害,形成嚴重的氣象災害。如果飛機飛行在過冷雲中,不慎進入過冷卻水豐水區後,以60~100m/s的高速度撞凍大量過冷卻水,機身大量覆冰後,極易釀成機毀人亡的空難。
凝凍、凌凍、冰凍辨析
「凝凍」「凌凍」是我國部分地區給「凍雨」這種天氣現象起的別名。當天氣比較冷時,雨滴落下來,掉到任何低於0°C的物體上,會立刻結成冰,並且附著在這個物體上。氣象上把這種凍結現象稱為「凍雨」。
老百姓給「凍雨」起了很多形象的俗稱——結在樹上的冰叫「樹掛」,結在電線或屋檐上的冰叫「冰掛」,結在地面上的冰叫「凝凍」。我國南方一些地區還把這些現象叫做「下冰凌」、「天凌」或「牛皮凌」。
凍雨是導致冰凍災害發生的重要天氣現象之一。冬季或初春時節,持續的低溫、降雨或降雪使冰雪長時間附著在物體上久不融化,造成電線被壓斷、樹木被摧毀、農作物被凍死、交通通訊受阻等嚴重後果,形成冰凍災害。
凍雨與逆溫層
只要近地層(3000m以下)有豐富的過冷卻水,氣層溫度在0~-15℃,有豐富的凝結核和水汽供應,而缺乏凍結核(成冰核)就可以形成凍雨,這時大氣層結是濕飽和遞減的,還是等溫的,乃至於存在逆溫層,都能形成凍雨。
『叄』 什麼是凍雨什麼樣子的
凍雨是初冬或冬末春初時節見到的一種天氣現象,是一種災害性天氣。
當較強的冷空氣南下遇到暖濕氣流時,冷空氣像楔子一樣插在暖空氣的下方,近地層氣溫驟降到零度以下,濕潤的暖空氣被抬升,並成雲致雨。當雨滴從空中落下來時,由於近地面的氣溫很低,在電線桿、樹木、植被及道路表面都會凍結上一層晶瑩透亮的薄冰,氣象上把這種天氣現象稱為「凍雨」。
我國南方一些地區把凍雨又叫做「下冰凌」,北方地區稱它為「地油子」。雨滴與地面或地物、飛機等物相碰而即刻凍結的雨稱為凍雨。這種雨從天空落下時是低於0°C的過冷水滴,在碰到樹枝、電線、枯草或其他地上物,就會在這些物體上凍結成外表光滑、晶瑩透明的一層冰殼,有時邊凍邊淌,象一條條冰柱。這種冰層在氣象學上又稱為「雨凇」或冰凌。凍雨是過冷雨滴或毛毛雨落到溫度在冰點以下的地面上,水滴在地面和物體上迅速凍結而成的透明或半透明冰層,這種冰層可形成「千崖冰玉里,萬峰水晶中』的壯美景象。如遇毛毛雨時,則出現粒凇,粒凇表面粗糙,粒狀結構清晰可辨;如遇較大雨滴或降雨強度較大時,往往形成明冰凇,明冰凇表面光滑,透明密實,常在電線、樹枝或艦船上一邊流一邊凍,形成長長的冰掛。凍雨多發生在冬季和早春時期。我國出現凍雨較多的地區是貴州省,其次是湖南省、江西省、湖北省、河南省、安徽省、江蘇省及山東省、河北省、陝西省、甘肅省、遼寧省南部等地,其中山區比平原多,高山最多。雨水從空中落下來結成冰,能致害嗎?能,這種冰積聚到一定程度時,不僅有害,而且危害不淺。
『肆』 凍雨是屬於什麼物態變化
凝固
凍雨 主要成分水 其溫度是低於 零下攝氏度 只是 由於它在空中 雨滴處於運動狀態 不能凝結
這種狀態是..
玻璃態,簡單來說就是仍然維持液態結構的固體狀態(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固態).
玻璃態的水其實就是過冷液體,就是常壓下低於0攝氏度而不結冰的水,本質上來說它仍然屬於液態,只不過流動性比起普通的液態的水弱很多.
『伍』 凍雨是什麼零度以下的雨嗎
你沒有聽說過過冷水這個名詞么?
就是低於0攝氏度但是還保持液態的水啊
但是凍雨
凍雨,氣象上也叫雨凇,俗稱冰凌。氣象學上所以稱它為凍雨,是因為從空氣中降下的雨,落到地面上卻是冰。
『陸』 凍雨是什麼物理現象
凝固,液體在空中達到0度一下,由於高速運動沒有凝固,落到地面迅速凝固
『柒』 什麼是凍雨
凍雨是由冰水混合物組成,與溫度低於0℃的物體碰撞立即凍結的降水,是初冬或冬末春初時節見到的一種災害性天氣。低於0℃的雨滴在溫度略低於0℃的空氣中能夠保持過冷狀態,其外觀同一般雨滴相同,當它落到溫度為0℃以下的物體上時,立刻凍結成外表光滑而透明的冰層,稱為雨凇。嚴重的雨凇會壓斷樹木、電線桿,使通訊、供電中止,妨礙公路和鐵路交通,威脅飛機的飛行安全。
凍雨概述
漢語拼音:dòng yǔ
凍雨是初冬或冬末春初時節見到的一種天氣現象。其氣象符號見下圖。
當較強的冷空氣南下遇到暖濕氣流時,冷空氣像楔子一樣插在暖空氣的下方,近地層氣溫驟降到零度以下,濕潤的暖空氣被抬升,並成雲致雨。當雨滴從空中落下來時,由於近地面的氣溫低於0°C,電線桿、樹木、植被及道路表面都會凍結上一層晶瑩透亮的薄冰,氣象上把這種天氣現象稱為"凍雨"。我國南方一些地區把凍雨又叫做"下冰凌",北方地區稱它為"地油子"或者"流冰"。
凍雨多發生在冬季和早春時期。我國出現凍雨較多的地區是貴州省,其次是湖南省、江西省、湖北省、河南省、安徽省、江蘇省及山東省、河北省、陝西省、甘肅省、遼寧省南部等地,其中山區比平原多,高山最多。凍雨積聚聚到一定程度時,不僅有害,而且危害不淺。
凍雨成因
入冬,雨落在樹木、高樓、山岩、電桿等物體上,立即結成了冰,老百姓習慣叫"滴水成冰"。這種雨在氣象學上叫"凍雨"(它的凝聚物叫"雨淞");它和人們常說的一般水滴不同,而是一種過冷卻水滴(溫度低於0℃),在雲體中它本該凝結成冰粒或雪花,然而找不到凍結時必需的凍結核,於是它成了碰上物體就能結凍的過冷卻水滴。
""落在電線、樹枝、地面上,隨即結成外表光滑的一層薄冰,冰越結越厚,結聚過程中還邊流動邊凍結,結果便製造出一串串鍾乳石似的冰柱、冰穗(俗稱"冰掛"),它們晶瑩透亮,遇上陽光,放射出五彩光芒,煞是好看!但當它的重量超過物體的承載能力的時候,會造成一定災害。
形成"凍雨",要使過冷卻水滴順利地降落到地面,往往離不開特定的天氣條件:近地面2000米左右的空氣層溫度稍低於0℃;2000米至4000米的空氣層溫度高於0℃,比較暖一點;再往上一層又低於0℃,這樣的大氣層結構,使得上層雲中的過冷卻水滴、冰晶和雪花,掉進比較暖一點的氣層,都變成液態水滴。再向下降,又進入不算厚的凍結層。當繼續下降,正准備凍結的時候,已經以過冷卻的形式接觸到冰冷的物體,形成堅實的"凍雨"!
凍雨特徵
氣候特徵
凍雨厚度一般可達10~20毫米,最厚的有30~40毫米。凍雨發生時,風力往往較大。
時間特徵
凍雨大多出現在1月上旬至2月上、中旬的一個多月內,起始日期具有北早南遲,山區早、平原遲的特點,結束日則相反。
地域特徵
凍雨以山地和湖區多見;中國南方多、北方少;潮濕地區多而乾旱地區少;山區比平原多,高山最多。據統計,江淮流域的凍雨天氣,沿淮淮北2~3年一遇,淮河以南7~8年一遇。但在山區,山谷和山頂差異較大,山區的部分谷地幾乎沒有凍雨,而山勢較高處幾乎年年都有凍雨發生。
出現凍雨較多的地區是貴州省,其次是湖南、江西、湖北、河南、安徽、江蘇,以及山東、河北、陝西、甘肅、遼寧南部等地;新疆北部和天山地區、內蒙古中部和大興安嶺地區東部也會有凍雨出現。貴州是全國出現凍雨最多的省份,一般從每年12月至次年2月是最容易出現凍雨的時候。貴州的威寧被譽為"凍雨之鄉",威寧的常年凍雨日數可達44.6天。其中1月份最多,平均16.8天,常年12月平均有10.1天。
『捌』 什麼叫冰掛什麼叫冰掛
冰掛是指超冷卻的降水碰到溫度等於或低於零攝氏度的物體表面時所形成玻璃狀的透明或無光澤的表面粗糙的冰覆蓋層。
像雨、霧、霧凇、雪、霜、露、冰雹、冰凌、冰掛都是水的不同狀態,冰掛是由液態的水變為固態的冰形成的,物理上「冰掛」的形成過程是凝固現象。物理上物態變化也是一個常考的知識點。
(8)凍雨是什麼物理狀態擴展閱讀:
壺口冰掛:
通常情況下,只有雨雪霧等潮濕天氣才容易形成冰掛,然而壺口瀑布由於水的自然落差,形成大量的水霧,為在附近形成冰掛創造了條件。水流從壺口瀑布上方跌入十里龍槽,飛濺的浪花和彌天的水霧在兩岸的岩石和護欄上凝結成壯觀的冰掛,晶瑩剔透、造型各異。
從壺口瀑布龍洞下方仰觀瀑布,在陽光照射下奔騰的河水與剔透的冰掛、彌天的水霧與絢麗的彩虹一動一靜相映成趣,構成了一幅壺口瀑布冬日裡獨特的美景,吸引了不少遊客和攝影愛好者前來觀景拍照。
『玖』 什麼叫凍雨
你見過這樣的雨嗎?在它下落的時候,明明是液體狀態的雨,可是一掉到地上馬上就變成冰了,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凍雨。
凍雨多出現在冬季和早春時期,它從空中降下來,一碰到近地面的物體,比如樹枝、電線或其它物體,便立即凍結成外表光滑、晶瑩透明的冰殼。有時它還邊凍邊淌,像一條冰柱掛下來。凍雨形成的冰,氣象上稱為「雨淞」,有人叫它「冰凌」。
凍雨是怎樣形成的呢?在嚴寒季節,雲中溫度一般都在0℃以下,是應該下雪的,可是下降的不是雪而是雨。這是因為雲中的溫度雖然到了0℃以下,但是雲中水滴的半徑太小,表面彎曲得厲害,或者缺乏固體物質作為凍結核,不能使水的分子結構成為冰分子結構,形成了過冷卻水滴。當它降下來,就凍結成雨淞了。雨淞雖然很少出現,可是它會凍傷樹木、壓斷電線、影響交通,因此做好預防工作是很重要的。
在寒冷的冬季,有時從天而降的既不是雨,也不是雪,而是零度左右的過冷卻雨滴或毛毛雨,當它們落到地面很冷的物體上時,便立即凍結成一層晶瑩的冰層,這就叫凍雨,俗稱冰凌。凍雨厚度一般可達10~20毫米,最厚的有30~40毫米。凍雨發生時,風力往往較大,所以凍雨對交通運輸,特別對通訊和輸電線路影響更大。據氣象專家分析,凍雨是在特定的天氣背景下產生的降水現象。在此期間,江淮流域上空的西北氣流和西南氣流都很強,地面有冷空氣侵入,1500至3000米上空又有暖氣流北上,大氣垂直結構呈上下冷、中間暖的狀態,自上而下分別為冰晶層、暖層和冷層。即3OOO米以上高空大氣溫度往往在-10℃以下,2000米左右高空,大氣溫度一般為0℃左右,而2000米以下溫度又低於0℃。凍雨大多出現在1月上旬至2月上、中旬的一個多月內,起始日期具有北早南遲,山區早、平原遲的特點,結束日則相反。地勢較高的山區,凍雨開始早,結束晚,凍雨期略長。如皖南黃山光明頂,冰雨一般在11月上旬初開始,次年4月上旬結束,長達5個月之久。據統計,江淮流域的凍雨天氣,沿淮淮北2~3年一遇,淮河以南7~8年一遇。但在山區,山谷和山頂差異較大,山區的部分谷地幾乎沒有凍雨,而山勢較高處幾乎年年都有冰雨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