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物理學科 > 初中物理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初中物理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8-05 01:37:07

1. 如何選擇初中物理的教學方法

1初中物理教學現狀分析
1.1教學課堂枯燥乏味:在初中生初次接觸到物理知識時,他們內心充滿渴望,希望能夠見識到物理學科的神奇魅力,部分教師在物理知識的講解上沉悶不堪,導致學生很快喪失了學習興趣,更有甚者,對物理產生厭倦心理。單一的為學生講解理論,不僅無法達到理想的效果,甚至導致學生出現逆反心理,在科學精神的培養上,也毫無益處。
1.2教學方法滯後:教師在物理教學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部分教師不知道怎樣去引導學生,只是單一根據教材內容來授課,照本宣科的講解,讓學生在課後練習,完成任務。從表面上來看,雖然可以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但是這種滯後的教學方法是本末倒置的,無法培養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與科學探究精神。
1.3實驗設備陳舊:物理是基於實驗基礎上產生的一門學科,物理理論知識都是通過實驗與實踐得出的,因此,實驗是物理教學課堂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但是,目前的初中物理教學大多不重視實驗,實驗教學設備陳舊,扼殺了學生的探究精神。
2初中物理教學方法的創新對策
2.1利用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任何學科的教學活動,脫離了教材都無異於紙上談兵,物理源於生活,用於生活,教材中的理論概念都是物理學習的基礎,其中部分概念難免是抽象難懂的。為了幫助學生深刻的理解這些概念,需要藉助情境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來理解問題,久而久之,就會形成長期記憶。實踐證明,構建出適宜的學習情境可以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讓學生與教師之間達到思想的統一,這樣,教師教的輕松愉悅,學生也學得樂趣非凡。利用多媒體可以讓一些物理規律和現象,通過視頻的方式顯現,給學生更為深切的感受,有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學中一些基本的規律表現出的內容。
2.2巧用多媒體來展示物理現象:部分物理概念晦澀難懂,物理規律與概念的掌握十分困難,需要進行演示讓學生進行理解,有時依靠實驗是無法達到理想的效果。此時,即可藉助多媒體來為學生進行展示,多媒體靈活、生動,可以給學生留下深刻影響,激發出他們的學習興趣,強化學生的記憶,在現代化教學模式的發展下,多媒體教學的重要性逐漸凸顯。利用多媒體,可以讓學生掌握更多更多的知識,讓物理教學變得生動,讓學生真正的喜歡物理,實現主動學習。
2.3重視物理實驗教學:物理實驗是物理學習的基礎,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探究慾望,利用物理實驗可以讓學生對物理學習有親身體驗,讓學生自己動手來操作,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領悟到物理的美,還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物理學知識與規律。如,在光反射成像教學中,可以提前讓學生准備好金屬勺,作為凸面鏡與凹面鏡來觀察,這一簡單的實驗讓學生感到親切無比,很快就理解了光反射成像的原理。再如,在凝化、液化現象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前在冰箱中冰凍半瓶水,再放到解凍室中,拿出來讓學生觀察「霜」和「露」的形成原理。這種簡單的實驗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所學知識,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初中物理實驗不需要局限在實驗室中進行,利用簡單的器具,也可以達到理想的實驗效果。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尋找生活中的器具來完成實驗,「玩中學」、「學中玩」,這是新課改的客觀要求,也可以充分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創新能力。
2.4營造探究性的學習氛圍:處於初中階段的學生,他們對於未知的事物有著濃厚的興趣,要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就要鼓勵他們積極主動的來創新。在傳統教學模式中,多採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無論怎樣,學生都或多或少的存在抵觸心理,無法讓學生探究更多的物理知識。創新教學就是為了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激起對物理的興趣。而創新教學必須在學生與教師有著相同的思想基礎上,能夠分析誰的觀點是正確的,形成師生探討模式。讓學生在探討的過程中發現問題,並且解決問題,就會對相關知識點的記憶更深,對總結出學習物理知識的規律有著很大幫助。除了以上方法之外,初中物理教學還可以採取多種教學方法。例如,利用整合法整合物理教學的內容,前後章節的內容之間的聯系可以整合起來,電和磁、凹透鏡和凸透鏡的原理都可以通過整合來建立更為科學的體系,給學生留下深刻影響。再如,要及時刪減一些難度比較大的物理知識,要根據學生自身特點,增加一些合理使用的教學內容。此外,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可以利用的方法還有很多,如情景創設法、探究法、小組合作法等。

2. 中學物理教學方法有哪些

中學物理的教育方法,
每個合格的物理老師都有一套自己的教育方法,
歸根到底主要應該以理解基本概念為根本。
物理如果基本概念理解不透,
那麼物理的題目就會很難應付的呀。

3. 初中物理教學方法都有哪些

我認為多利用生活中的實例與物理定律、規律結合,多採用啟發式教學,讓學生多思考,多動手實驗,老師給與正確的理論和方法指導。 教學方法是教學的一種手段,若能巧用各種教學方法,必能化難為易,化枯燥為有趣,它對教學效果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那麼,在物理教學中,如何使用有效的教學方法,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斷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對此,談談幾種方法。一、以實驗激發興趣 物理實驗形象生動,有很強的趣味性,幾乎所有的學生對實驗演示都非常的感興趣,在教學中如果精心設計實驗,並巧妙的進行演示,增強其趣味性,新穎性,能有效地刺激學生感官,增強學的有意注意,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二、創設情景,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盡可能的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或通過生動的文字敘述為學生創設誘人的教學情景,使學生學習時如身臨其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拓學生的思維能力。三、善於聯系學生身邊生活實際,為學生學好物理插上翅膀 教師要巧妙的運用學生在生活中的感知,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便於物理知識的學習和理解;同時要讓學生利用已學過的物理知識,解決簡單的問題,這樣既鞏固了已學的知識,也體驗到自身的價值,激發了學習新知識、解決新問題的強烈慾望。 實踐證明:能夠靈活運用各種不同的教學方法,有利於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促使學生愛物理,進而學好物理。

4. 初中物理常見的科學方法有哪些

物理是一種理科課程.初中物理呢,是應用物理的知識來解釋日常生活當中的許多現象的學科.比較貼近於生活.也來自生活.要是想學好物理呢,就必須有合適的方法.如果沒有合適的方式方法的話.你根本就學不會物理的,因為物理是有邏輯性的.那麼怎麼學好初中物理這門學科呢?有什麼樣的方法可以學好物理呢?

初中物理思維導圖

第五、不懂就問

發現自己有不會的地方,一定要及時的問同學或者是老師.不懂就問才是最好的學習方法,這樣就把所有的知識點都放在你的腦子里邊了.成為你自己的東西了,而不是別人的東西.

關於怎麼學好初中物理的方法技巧已經告訴給大家了,希望同學們能夠按照上面的方式方法進行學習,對於你們提高成績是很有幫助的.

5. 初中物理的教學措施有哪些

(一)國內初中物理的教學措施有:

  1. 觀察法

    在教師的啟發指導下,學生通過眼看、耳聞、鼻嗅、舌嘗、手摸,有目的地了解有關物理現象,然後通過思考,獲得正確結論。這種教學方法,叫觀察教學法,簡稱觀察法。應該指出,這里所指的觀察,不僅是用眼看,而是廣義的觀察。

觀察法的模式是:①創設情景,提出問題。②明確觀察的內容。③觀察和記錄。④分析觀察結果,得出正確結論。

觀察法的特點是:觀察對象直觀鮮明,能激發學習興趣。從觀察獲得的感性材料,需要經過思維加工,才能形成概念、規律。這種方法有利於培養觀察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2.實驗法

實驗教學法是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實驗儀器,取得實驗數據,通過驗證和探索,獲得科學結論的教學方法。從廣義來說,除學生分組實驗外,還包括課外科技活動、科技小製作等。

實驗法的模式是:①提出實驗目的,明確實驗原理。②選擇實驗儀器,掌握儀器使用方法。③設計實驗方案,了解實驗步驟。④進行實驗操作,記錄實驗數據。⑤分析實驗數據,得出正確結論。

實驗法的特點是: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獲得的感性材料豐富、深刻,手腦並用,有利於培養動手能力和探索能力,還能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3.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運用簡練、准確、生動、形象的語言,對物理現象和物理過程進行解釋、分析、論證,引導學生開展思維活動,使學生獲得知識、發展能力的教學方法。它是物理教學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當然,講授與啟發並非對立,講授不一定就是注入式的。只要教師深入理解教材,抓住重點,突破關鍵,不要平鋪直敘,照本宣科,而是不斷地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就能激發學生積極思維。這樣的講授法就是啟發式的教學方法。

講授法的模式是設疑→釋疑→解疑,即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講授法的最大特點是信息量大、教學效率高,適用范圍廣。物理教學的各種形式及各種方法,都必須輔以講授法,使其相互配合。

4.自學法

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閱讀教材或教學參考資料,獨立地進行學習以獲得知識。這種教學方法叫自學法。

自學法的模式是:提出提綱→閱讀教材→解疑析難。

自學法的特點是學生獨立地獲取知識,能有效地培養閱讀能力和自學能力。但是,中學生往往不善於自學,不喜歡閱讀自然科學的教材。因此,教師要循循善誘,耐心地給予具體指導,如編寫自學提綱、編擬思考題,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增強自學能力。

5.討論法

討論法是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通過學生之間或師生之間的討論,並加以總結,從而獲得知識、訓練能力,這樣的教學方法叫討論法。

討論法的模式是:提出問題→討論問題→得出結論。

討論法的特點是:通過對教師布置問題的討論,可以分清是非、糾正錯誤、取長補短、集思廣益,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分析與綜合的能力。討論法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體現主體的地位。

(二)國外流行的教學措施:

1.發現法

發現法是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首先提出來的,其理論基礎是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的發生認識論。布魯納認為:教學過程應是在教帥的啟發、引導下,讓學生親自去發現問題、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發現的習慣和能力。發現法的模式是由四個階段組成的:①自覺階段:激發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②探索階段:提出問題,明確要求,使問題具體化。③整理階段:理解感知材料,進行分析和綜合,提出假設。④發展階段:運用探索所得的結論,加以鞏固、深化和創新。

發現法的特點是強調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重視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和獨立思考的精神。但是,發現法忽視學生主要是學習間接知識這一教學特點,把科學研究中的發現方法移植到教學活動中,把教學按照「再發現」的步驟進行,勢必加重師生負擔,削弱基礎知識的完整性,影響教學的進度。

2.掌握學習法

著名的美國心理學家、教育家布盧姆提出的「掌握學習法」,在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家廣為使用,也被我國廣大中學物理教師所關注。這一教學方法的基本精神是: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分類學理論制定教學目標,並按此教學目標進行教學、測試、評價和矯正。

掌握學習法的模式由四個環節組成:①制定教學目標;②測試;③評價;④矯正。

掌握學習法的特點是教學目的具體、明確、重視反饋和調控,有利於後進生的轉化,大面積地提高教學質量。

6. 中學物理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各有何優缺點

講授法,實驗法,小組討論法,學生探究法。
一般來說,前三種混合使用比較多,學生探究法對學生的要求較高,如果學生比較活躍的話效果比較好。

7. 初中物理教學法有哪些

物理學習中常用的方法
1.轉換法:
對於一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物質或物理問題我們往往要拋開事物本身,通過觀察和研究它們在自然界中表現出來的外顯特性、現象或產生的效應等去認識事物的方法,在物理學上稱作轉換法。它是幫助我們認識抽象物理現象的一種常用的科學方法.如:我們在認識和研究「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理論時,由於分子是微觀的,不能直接用肉眼看到,因此,我們可以通過能直接觀察或感覺到的擴散現象去認識和理解它;電流看不見、摸不著,我們可以通過各種電流的效應來判斷它在存在;磁場看不見摸不著,我們可以通過小磁針指向或偏轉以及與其它一些磁場的效應來判斷它的存在;同理,在研究物體是否帶電,我們也不能直接看到物體是否帶電,但我們可以通過觀察驗電器上錫箔片的開合來判斷物體是否帶電;在研究空氣的存在和大氣壓強時,我們可以通過感覺空氣的流動及現實生活中對大氣壓強的各種應用來證明空氣和大氣壓強的存在。
隨便說一下,很多儀器的製造也利用了轉換法。如將看不見、摸不著的溫度轉換成液柱的升降製成了溫度計。將看不見、摸不著的液體壓強轉換成兩液面的高度差製成了壓強計等。
2.類比法:
類比法是指由一類事物所具有的屬性,可以推出與其類似事物也具有這種屬性的思考和處理問題的方法.認識和研究物理現象、概念和規律時,將它與生活中熟悉且有共同特點的現象進行靈活、合理的類比,將有助於學生的理解。如在認識電流、電壓的概念、研究電源的作用和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等概念或規律時,與水流水壓模擬實驗、抽水機的作用和水渠對水流的影響等物理現象進行類比,會使學生理解和掌握這些抽象的物理概念或規律產生其他方法無法替代的作用。
3.理想化法:
理想化法是指根據所研究問題(一般都十分復雜,涉及諸多因素)的需要和具體情況,確定研究對象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保留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排除無關干擾,從而簡明扼要地揭示事物的本質。理想化法是一種科學抽象,是研究物理學的重要方法。理想化方法包括理想實驗法和理想模型法。
1、理想實驗:
理想實驗又叫做假想實驗或思想上的實驗,它是人們在思想中塑造的一種理想實驗,是邏輯推理的一種特殊形式,在實際中並不能進行。理想實驗在物理學的理論研究中有重要的作用。伽里略論證慣性定律所設想的實驗——在無磨擦情況下,從斜槽滾下的小球將以恆定的速度在無限長的水平面上永遠不停地運動下去,就是物理學史上著名的理想實驗。再如將一隻鬧鍾放在密封的玻璃罩內,當罩內空氣被抽走時,鍾聲變小,由此推理出:真空不能傳聲。顯然上述實驗是人們在思維中進行的理想過程,與實際實驗相比,理想實驗能更大程度地突出實驗中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得出更本質的結論。
2.理想模型:
理想模型可分為對象模型、條件模型和過程模型三類。
①對象模型:
用來代替研究對象實體的理想化模型叫做對象模型。如視為點光源較小發光體,表示光的直線傳播的光線,描述磁場的磁感線,描述力的圖示、示意圖等都屬於對象模型。另外,推導液體壓強公式時選取的「液柱」、分析連通器原理和托里拆利實驗原理使取的「液片」也屬於對象模型。
②條件模型:把研究對象所處的外部條件理想化建立的模型叫做條件模型。如光滑表面、輕桿、輕繩、均勻介質都屬於條件模型。電學實驗中把電壓表變成內阻是無窮大的理想電壓表,電流表變成內阻等於0的理想電流表等也屬於條件模型。
③過程模型:實際的物理過程都是諸多因素作用的結果,忽略次要因素的作用,只考慮主要因素引起的變化過程叫做過程模型.例如:在空氣中自由下落的物體,空氣阻力的作用與重力相比較忽略不計時,可抽象為自由落體運動,另外勻速直線運動也屬於過程模型。
4.等效替代法:
在物理學中,我們研究某物體或物理現象的作用效果時,有時為了使問題簡化,常用一個物理量來代替其他所有物理量,但不會改變物理效果。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給問題的闡釋或解答帶來極大方便,我們稱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為等效替代法.如用合力替代各個分力,用總電阻替代串聯、並聯的部分電阻,用浮力替代液體對物體的各個方向的壓力等。
5.控制變數法:
自然界發生的各種現象,往往是錯綜復雜的。決定某一個現象的產生和變化的因素常常也很多。為了弄清事物變化的原因和規律,必須設法把其中的一個或幾個因素用人為的方法控制起來,使它保持不變,然後來比較、研究其他兩個變數之間的關系,這種研究問題的科學方法就是控制變數法。很多物理實驗都用到了這種方法。如通過導體的電流I受導體的電阻R和它兩端電壓U的影響,在研究電流I與電阻R的關系時,需要保持電壓U不變;在研究電流I與電壓U的關系時,需要保持電阻R不變。

6.歸納推理,又稱歸納法:
從一般性較小的前提出發,推出一般性較大的結論的推理方法叫歸納法。在科學研究中,歸納法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許多物理概念、定律及規律的獲得都是藉助了歸納法的力量,由實驗(演示實驗或學生實驗)歸納獲得的。因而歸納法的教學是中學教學中的一個重要方面。

以上是初中物理教學中常用的幾種研究方法。在指導學生研究物理現象、概念和規律時,潛移默化地滲透科學研究方法,長此以往不但加深對物理現象、概念或規律的認識和理解,而且培養學生了科學思維習慣,提高了科學素養。對學生今後的發展終身受益。

參考資料:中學生數理化團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你,祝你學習進步!

8. 初中物理教學方法有哪些

無論是說課還是試講,物理學科中的教學方法常常是廣大考生頭疼的一關,在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物理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教學的一種手段,若能巧用各種教學方法,必能化難為易,化枯燥為有趣,它對教學效果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那麼,在物理教學中,如何使用有效的教學方法,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斷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對此,談談幾點方法。

一、以實驗激發興趣

物理實驗形象生動,有很強的趣味性,幾乎所有的學生對實驗演示都非常的感興趣,在教學中如果能精心設計實驗,並巧妙地進行演示,增強其趣味性、新穎性,能有效地刺激學生感官,增強學生的有意注意,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例如在講《大氣壓》這一節時,我讓學生觀察一個中上部挖有一個小孔的礦泉水瓶,教師先用手壓住小孔,往瓶中灌滿水,再旋緊瓶蓋後問:「手放開後,高出小孔的水會不會從小孔中流出來呢?」,學生們根據以往經驗,異口同聲地答:「會」。當教師把手放開後,高出小孔的水並沒有從小孔流出來,學生們個個都感到很驚奇,引起學生興趣後,接著再讓學生裝觀察,打開瓶蓋後,高出小孔的水往外流的情形,再問:「為什麼旋緊瓶蓋,高出小孔的水就不會往外流呢?瓶蓋在這里起到怎樣的作用?」學生為了弄清其中的奧秒,聽課精力特別集中。利用好實驗,它就會象「魔術」一樣的引人入勝,這樣課堂教學效果肯定是很棒的。

二、創設情景,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進入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授知識,那麼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因此,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盡可能地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或通過生動的文字敘述為學生創設誘人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學習時如身臨其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拓學生的思維能力。

如在講授《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後,我播放了好萊塢大片《生死時速》中的一個片段,大意是「在某天,一輛公共汽車上載滿乘客,其中一名乘客是位出色的警探,可是車到站了卻不能停車,個個神情慌張,因為車上被恐怖分子裝了炸彈,車一減速就會爆炸,(拆彈的可能性已排除)」暫停播放後,我說:「若你是那位警探,應怎樣才能方便、安全地救出車上的乘客?」學生們了解題意後,顯得特別來勁,在正義感、責任感的驅使下,同學們都想救出車上的乘客,不一會兒,就議論起來,接著踴躍舉手,課堂氣氛非常活躍,達到預想的效果。

三、運用「激趣」,點拔學生的失誤

筆者在《壓力和壓強》一節的教學中,曾出過這樣一道題:「如圖,長方體A重10N,底面積為10平方厘米, 長方體B重20N,底面積為20平方厘米, 求A對B的壓強和B對地面的壓強。」

我發現學生對第一問的解答全部正確,對第二問的解答近三分之一的學生出現了同樣的錯誤,他們都誤認為B對地面的壓力F=GB。針對學生們的失誤,我講了一則笑話:從前有一個人騎馬去買米,他很愛惜這匹馬,回來時為了不壓壞他的馬,那個人就背著米騎馬回家了。學生們聽後哈哈大笑,經討論後,他們很快就明白,求B對地面的壓力F=GA+GB。運用「激趣」,點拔學生的失誤,讓學生在笑聲中認識到錯誤,在快樂中學到知識。

四、善於聯系學生身邊生活實際,為學生學好物理插上翅膀

教師要巧妙地運用學生在生活中的感知,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便於物理知識的學習和理解;同時要讓學生利用已學過的物理知識,解決簡單的問題,這樣既鞏固了已學的知識,也體驗到自身的價值,激發了學習新知識、解決新問題的強烈慾望。

如在上動能與勢能的轉化時,我是這樣導入的:同學們,我們在騎自行車時,前方是上坡路時,我們是怎麼做的呢?學生們異口同聲回答出預想中的答案後,我接著問:那你們知道這樣做的道理嗎?;又如在講授壓強這一節時,我指著教室的窗框,問:「同學們,以前我們教室的窗框是用木柴做的,現在用的是鋁合金,除了美觀之外,大家說說看還有什麼好處?」事實上,以上事例也是STS教育的有機滲透,不但能讓學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身邊,而且是學之有用的,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增強學習物理的熱情。

實踐證明:能夠靈活運用各種不同的教學方法,有利於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促使學生愛學物理,學好物理。

9. 初中物理教學方法有哪幾種

教法很多了,不同的分類標准教法就不一樣
最基本的教學方法有
講授法:通過語言向學生系統地傳授知識並發展能力的教學方式.
談話法:提出一系列有嚴格邏輯順序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和回答,從而使學生獲得知識,發展能力的教學方式.
討論法:在老師指導下,學生圍繞一個或幾個中心問題,發表各自的看法,從而尋求正確答案並發展智能的教學方式.
閱讀法: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閱讀教材和其它有關資料,從而獲得知識並發展智能的教學方式.
演示實驗法:教師通過演示實驗或出示掛圖或模型等,使學生獲得知識的方法.
學生實驗法: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動手實驗驗證知識並發展實驗操作能力.
新課改的教學方法探索就更多了如洋思教學法 目標教學法等等自己有時間可以找專業資料或相關網站去看看

10. 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方法都有哪些

物理中探究實驗的方法有:
一.對比(比較法):
尋找幾個事物共同點或不同點的研究方法叫對比,這是一種常用的研究方法。
例研究不同色光混合及不同顏料混合;研究蒸發和沸騰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研究凸透鏡和凹透鏡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在研究蒸發快慢的決定因素時,在應用控制變數的同時,也採用了對比的方法,比較哪一個蒸發快。
二.控制變數法
當研究的一個物理量與2個或2個以上的其它物理量有關時,常採用只改變一個物理量,而使其餘物理量保持不變,從而得出被研究物理量和改變數的關系。
如研究蒸發快慢決定因素;摩擦力大小決定因素;研究壓強和壓力、受力面積的關系;液體壓強和液體密度、深度的關系;浮力大小的決定因素。動能大小和物體質量、速度的關系;重力勢能大小和質量、舉高高度的關系;物體吸熱多少和物質種類、質量、升高溫度三者之間的關系;電流和電壓及電阻之間的關系;電功和電流、電壓、及通電時間的關系。
三.等效替代法
根據作用效果相同的原理,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我們可以用一個合力來代替它。這種「等效方法」是物理學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它可使我們將研究的問題得到簡化。
四.實驗推理法(理想化實驗)
人們常用推理的方法研究物理問題。在研究物體運動狀態與力的關系時,伽利略通過如圖實驗和對實驗結果的推理得到如下結論:運動著的物體,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它的速度將保持不變,並且一直運動下去。
推理的方法同樣可以用在「研究聲音的傳播」實驗中。實驗中,現有的抽氣設備總是很難將玻璃罩內抽成真空狀態,在這種情況下,你是怎樣通過實驗現象推理得出「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這下結論的?
五.轉換法
對於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或不易直接觀察認識的問題,我們可以通過它所產生的作用或其他途徑來認識它,這是物理學中常用的一種方法—轉換法
六.類比的方法
兩類不同事物之間某種關繫上的相似叫類似,從兩類不同事物之間找出某些相似的關系的思維方法,叫類比。藉助類比,常能創造性地解決一些十分陌生、十分困難的問題,在物理學中,現象、屬性、概念、規律、理論和描述手段等涉及的種種關系,都可以是類比的對象。
七、模型法
①為了研究的需要,把物理實體或物理過程經過科學抽象轉化為一定的模型,這種轉化忽略了一些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所以這種模型叫「假想模型法」又叫「理想模型」。它是物理教學的基礎,可使物理教學簡單化,形象直觀化,又可使具體問題普遍化,便於學生發揮抽象思維、形象思維、發散思維。
②建立模型可以幫助人們透過現象,忽略次要因素,從本質認識和處理問題;建立模型還可以幫助人們顯示復雜事物及過程,幫助人們研究不易甚到無法直接觀察的現象。例如:①研究分子、原子結構時,提出一種結構模型的猜想——原子核式模型(行星模型);②研究撬棒撬石塊時,把撬棒當做是杠桿模型。
八、觀察法
觀察法是指人們在自然存在的條件下,對自然、實驗的現象和過程,通過人的感覺器官或藉助科學儀器對有關物理現象,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觀察、研究的一種基本方法。
所謂「自然存在的條件」,是指對觀察對象不加控制、不加干預、不影響其常態,所謂「有目的、有計劃」,是指根據科學研究的任務,對於觀察對象、觀察范圍、觀察條件和觀察方法作了明確的選擇,而不是觀察能作用於人感官的任何事物。
九、探究法:
探究法是指用科學的方法深入探討、反復研究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它既是一種研究方法,也是一種學習方法
十、累積法:
在測量的量很小時,將很多規格、性質相同的物體累加起來測量,然後除以個數算出平均值以減小誤差的方法就叫累積法。
十一、比值法
17. 物理學常用「比值法」來定義物理量。請你參照下面給出的題例再舉兩個例子 (需說明定義的物理量名稱及其數學表達式,講明是什麼物理量與什麼物理量的比值及這個比值的物理意義)
例 速度 ,是路程與時問的比值;它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
十二、分析歸納法
歸納方法是透過現象抓本質,將一定的物理事實(現象、過程)歸入某個范疇,並找到支配的規律性。完成這一歸納任務的方法是:在觀察和實驗的基礎上,通過審慎地考察各種事例,並運用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以及探究因果關系等一系列邏輯方法,推出一般性猜想或假說,然後再運用演繹對其進行修正和補充,直至最後得到物理學的普遍性結論。
十三、假設法
物理解題中的假設,從內容要素看有參量假設、現象假設和過程假設等,從運用策略看有極端假設、反面假設等.利用假設,我們可以方便地對問題進行分析、推理、判斷,恰當地運用假設,可以起到化拙為巧、化難為易的效果

閱讀全文

與初中物理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