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高考物理萬能公式
1.磁感應強度是用來表示磁場的強弱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單位:(T),1T=1N/A?m
2.安培力F=BIL;(註:L⊥B) {B:磁感應強度(T),F:安培力(F),I:電流強度(A),L:導線長度(m)}
3.洛侖茲力f=qVB(注V⊥B);質譜儀〔見第二冊P155〕 {f:洛侖茲力(N),q:帶電粒子電量(C),V:帶電粒子速度(m/s)}
4.在重力忽略不計(不考慮重力)的情況下,帶電粒子進入磁場的運動情況(掌握兩種):
(1)帶電粒子沿平行磁場方向進入磁場:不受洛侖茲力的作用,做勻速直線運動V=V0
(2)帶電粒子沿垂直磁場方向進入磁場:做勻速圓周運動,規律如下:(a)F向=f洛=mV2/r=mω2r=mr(2π/T)2=qVB;r=mV/qB;T=2πm/qB;(b)運動周期與圓周運動的半徑和線速度無關,洛侖茲力對帶電粒子不做功(任何情況下);(c)解題關鍵:畫軌跡、找圓心、定半徑、圓心角(=二倍弦切角)。
不能照抄公式,要審數據
㈡ 高考物理大題解答中 應該怎麼列公式 高考評分是見公式給分,例: 幾個公式聯立得出的公式,可以直接用么
看到物理大題,動力學的,運動三公式,牛頓第二定律反正你覺得和題目有關都擺上去。電磁運動也是一樣,那些輔導書上都有。覺得用的上就寫上去。大題套公式把需要的量算出來。實在不會寫,公式一定要寫上。還有要寫有用的。
總而言之,做不來的題,就把自己覺得相關的公式全部寫上去,一般都會得點分。
高考物理的學習:
1.知識深度,理解加深
高中物理,要加深對重要物理知識的理解,有些將由定性討論進入定量計算,如力和運動的關系、動能概念、電磁感應、核能等。
2.知識廣度,范圍擴大
高中物理,要擴大物理知識的范圍,學習很多初中未學過的新內容,如力的合成與分解、 牛頓萬有引力定律、動量定理、動量守恆定律、光的本性等。
3.知識應用,能力提高
高中不僅要學習物理知識,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習物理知識和應用物理知識的能力,高中階段主要是自學能力和物理解題能力,並學會一些常用的物理研究的方法。
總之,高中物理與初中物理相比,是螺旋式上升的。
高中物理課本共三冊,其中第一,二冊為必修,第三冊為必修加選修。物理在絕大多數的省份既是會考科目又是高考科目,在高中的學習中佔有重要地位。
㈢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500分)
速度V(m/S) v=S/t; S:路程,t:時間
重力G(N) G=mg; m:質量 ; g:9.8N/kg或者10N/kg
密度ρ(kg/m3) ρ= m/V m:質量;V:體積
合力F合(N) 方向相同:F合=F1+F2
方向相反:F合=F1—F2 方向相反時,F1>F2
浮力F浮(N) F浮=G物—G視 ;G視:物體在液體的重力
浮力F浮(N) F浮=G物; 此公式只適用物體漂浮或懸浮
浮力F浮(N) F浮=G排=m排g=ρ液gV排; G排:排開液體的重力;m排:排開液體的質量,ρ液:液體的密度,V排:排開液體的體積(即浸入液體中的體積)
杠桿的平衡條件 F1*L1= F2*L2 F1:動力, L1:動力臂F2:阻力 L2:阻力臂
定滑輪 F=G物,S=h, F:繩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G物:物體的重力,S: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h:物體升高的距離
動滑輪 F= (G物+G輪)/2,S=2 h, G物:物體的重力, G輪:動滑輪的重力
滑輪組 F= (G物+G輪)/n,S=n h , n:承擔物重的段數
機械功W(J) 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
有用功:W有,總功:W總, W有=G物*h,W總=Fs ,適用滑輪組豎直放置時機械效率 η=W有/W總×100%
功 W = F S = P t 1J = 1N•m = 1W•s
功率 P = W / t = F*v(勻速直線) 1KW = 10^3 W,1MW = 10^3KW
有用功 W有用 = G h= W總 – W額 =ηW總
額外功 W額 = W總 – W有 = G動 h(忽略輪軸間摩擦)= f L(斜面)
總功 W總= W有用+ W額 = F S = W有用 / η
機械效率 η= W有用 / W總
η=G /(n F)= G物 /(G物 + G動) 定義式適用於動滑輪、滑輪組
功率P(w) P= W/t; W:功 ;t:時間
壓強p(Pa) P= F/S F:壓力/S:受力面積
液體壓強p(Pa) P=ρgh ρ:液體的密度h:深度(從液面到所求點的豎直距離)
熱量Q(J) Q=cm△t c:物質的比熱容 m:質量,△t:溫度的變化值
燃料燃燒放出的熱量Q(J) Q=mq ;m:質量,q:熱值
串聯電路
電流I(A) I=I1=I2=…… 電流處處相等
電壓U(V) U=U1+U2+…… 串聯電路起分壓作用
電阻R(Ω) R=R1+R2+……
並聯電路
電流I(A) I=I1+I2+…… 幹路電流等於各支路電流之和(分流)
電壓U(V) U=U1=U2=……
電阻1/R(Ω) =1/R1+1/R2
歐姆定律 I= U/R
電路中的電流與電壓成正比,與電阻成反比
電流定義式 I= Q/t:電荷量(庫侖)t:時間(S)
電功W(J) W=UIt=Pt ;U:電壓 I:電流t:時間 P:電功率
電功率 P=UI=I^2R=U^2/R U:電壓 I:電流R:電阻
電磁波波速與波
長、頻率的關系 c=λf
c:波速(電磁波的波速是不變的,等於3×10^8m/s)λ:波長 f:頻率
二.知識點
1. 需要記住的幾個數值:
a.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340m/s ;
b光在真空或空氣中的傳播速度:3×10^8m/s
c.水的密度:1.0×10^3kg/m3 d.水的比熱容:4.2×10^3J/(kg•℃)
e.一節干電池的電壓:1.5V f.家庭電路的電壓:220V
g.安全電壓:不高於36V
2. 密度、比熱容、熱值它們是物質的特性,同一種物質這三個物理量的值一般不改變。例如:一杯水和一桶水,它們的的密度相同,比熱容也是相同,
3.平面鏡成的等大的虛像,像與物體 關於平面鏡對稱。
3. 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而光可以在真空中傳播。
4. 超聲:頻率高於20000Hz的聲音,例:蝙蝠,超聲,海豚;
5. 次聲:低於20Hz火山爆發,地震,風爆,海嘯等能產生次聲,核爆炸,導彈發射等也能產生次聲。
6. 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影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都是光沿直線傳播形成的。
7. 光發生折射時,在空氣中的角(與法線的夾角)總是稍大些。看水中的物,看到的是變淺的虛像(逆向,水中看岸上樹變高)。
8. 凸透鏡對光起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起發散作用。
9. 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物體在2倍焦距之外成縮小、倒立的實像(照相機)。在2倍焦距與1倍焦距之間,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投影儀)。 在1倍 焦距之內 ,成正立,放大的虛像(放大鏡)。
10.滑動摩擦大小與壓力和表面的粗糙程度有關。滾動摩擦比滑動摩擦小。
11.壓強是比較壓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壓力作用效果與壓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積有關。
12.輸送電能時,要採用高壓輸送電。原因是:在輸送功率相同時可以減少電能在輸送線路上的損失。
13.電動機的原理:通電線圈在磁場中受力而轉動。是電能轉化為機械能 。
14.發電機的原理:電磁感應現象。機械能轉化為電能。話筒,變壓器是利用電磁感應原理。
15.光纖是傳輸光的介質。
16.磁感應線是從磁體的N極發出,最後回到S極
㈣ 物理大題答題格式
首先,您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在解題前,寫下一個「解:」這樣的話,一來格式非常規范,二來如果物理題目很難的話,考試的時候一個「解」就是2分,花一秒鍾寫一個「解」,雙重保障,何樂而不為呢?
第二,答題的書寫格式。
物理學的答題書寫格式總體上來說最好的方法是,從題目給你的答題空白處的最左邊開始寫,由上至下,一步一步要很清楚,寫到最下面沒有位置繼續書寫時,再從右邊開始從上往下寫(不是答題空白處的右邊)。
第三,答題的細節方面。
對於磁場力學等計算較多的題目,對於關鍵的列式要寫清楚,不能寫錯,計算過程可以省略,只寫答案。所有涉及到的物理學公式不能省略不寫或者直接由數字代替公式字母寫在題目上。如果遇到需要分類討論的題目,需要①、②、③……等這樣的序號標示清楚。
第四,答題的收尾方面。
大題無非是計算,讓你算一些電阻,時間,路程等。不論大題最後要你算什麼,你的最後一步必須是:「∴綜上所述,要求的xx是xx,xx是xx………………」
㈤ 物理計算題 請寫公式和過程
裝水:2.5乘以1000等於2500cm3,再用2500乘以水的密度,單位要求是g/cm3,裝汽油就是乘以汽油的密度,同理單位是g/cm3,或者2.5直接乘以水或者汽油的密度,這時候密度的單位就是kg/L了。
㈥ 物理大題到底是怎樣的格式我剛剛學習物理,老師上課好像說寫「已知,求,解,答」這我會寫
「已知,求,解,答」這個格式是初學時常用的一種格式,但不是唯一的。
已知:V1=120km/h,V2=150km/h.
求 :車隊行駛全程的平均速度V
解 :V=2V1*V2/(V1+V2)=2×120km/h×150km/h/(120km/h+150km/h)=133km/h
答:該車隊行駛全程的平均速度是133km/h
㈦ 物理大題解題格式怎麼寫(八年級)
曾珍物理68個解題黃金模板 最新配套建模課程(珍哥視頻)網路網盤
鏈接: https://pan..com/s/1R3Jz6biNsurf8kxjzfZChw
若資源有問題歡迎追問~
㈧ 求高考物理大題常用的公式
1.V=X/t
V是平均速度(m/s)X是位移(m)t是時間(s);
2.Vt=Vo+a0t
Vt是末速度(m/s)Vo是初速度(m/s)a是加速度(m/s²)t是時間(s);
3.X=Vot+(1/2)at²
X是位移(m) Vo是初速度(m/s)t是時間(s)a是加速度(m/s²);
4.Vt²-Vo²=2aX
Vt是末速度(m/s)Vo是初速度(m/s)a是加速度(m/s²)X是位移(m);
5.h=(1/2)gt² Vt=gt Vt²=2gh
h是高度(m)g是重力加速度(9.8m/s²≈10m/s²)
t是時間(s)Vt是末速度(m/s);
6.G=mg
G是重力(N)m是質量(kg)g是重力加速度(9.8m/s²≈10m/s²);
7.f=μFN
f是摩擦力(N)μ是動摩擦因數FN是支持力(N);
8.F=kX
F是彈力(N)k是勁度系數(N/m)X是伸長量(m);
9.F=ma
F是合力(N)m是質量(kg)a是加速度(m/s²)。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公式
1.a向=V²/r=ω²r=(2π/T)²r=(2πf)²r=ωV(ω=φ/t)
a向是向心加速度(m/s²)V是線速度(m/s)r是半徑(m)
ω是角速度(rad/s)φ是弧度(rad)t是時間(s)
T是周期(s)f是頻率(Hz);
2.F合=F向=ma向=m(V²/r)=mω²r=m(2π/T)²r
=m(2πf)²r
F合是圓周運動的合力(N)F向是向心力(N)
m是質量(kg)a向是向心加速度(m/s²)V是線速度(m/s)
r是半徑(m)ω是角速度(rad/s)T是周期(s)
f是頻率(Hz);
3.F引=F向=m(2π/T)²r=G(Mm/r²)
F引是引力(N)F向是向心力(N)m是質量(kg)
T是周期(s)r是半徑(m)
G是引力常量(6.67×10-11N/(kg·m²)M是質量(kg);
4.推導公式:∵F引=F向∴g=G(M』/r』²)
∴G(Mm/r²)= m(V²/r) =>V=
=mω²r =>ω=
=m(2π/T)²r =>T=
=m(2πf)²r =>f=
=ma向 =>a向=GM/r²
F引是引力(N)F向是向心力(N)
G是引力常量(6.67×10-11N/(kg·m²)M是質量(kg)
m是質量(kg)r是半徑(m)V是線速度(m/s)
ω是角速度(rad/s)T是周期(s)f是頻率(Hz)
g是重力加速度(9.8m/s²≈10m/s²)
a向是向心加速度(m/s²)M』是該天體的質量(kg)
r』是該天體的半徑(m);
5.
ρ是天體密度(kg/m³)R是天體半徑(m)
G是引力常量(6.67×10-11N/(kg·m²)T是周期(s);6.W=FScosθ
W是功(J)F是力(N)S是沿力的方向移動的位移(m)
cosθ是力的方向與水平方向的夾角餘弦;
7.P=W/t=FV
P是功率(W)W是功(J)t是時間(s)F是力(N)
V是速度(m/s);
8.W=ΔEp=mgΔh=mg(h1-h2)
W是重力勢能做的功(J)ΔEp是重力勢能(J)
m是物體的質量(kg)g是重力加速度(9.8m/s²≈10m/s²)Δh是高度差(m)h1是起始高度(m)
h2是終止(末)高度(m);
9.ΔEp=(1/2)kX²
ΔEp是彈性是能(J)k是勁度系數(N/m)X是伸長量(m);
10. Ek=(1/2)mV²
Ek是動能(J)m是質量(kg)V是速度(m/s);
11.動能定理:W總=(1/2)mVt²-(1/2)mVo²
機械能守恆:E=Ep+ Ek+Ep』
W是總能量(J)m是質量(kg)Vt是末速度(m/s)
Vo是初速度(m/s)E是機械能(J)Ep是重力勢能(J)
Ek是動能(J)Ep』是彈性勢能(J)。
人教版高中物理(選修3-1)公式
1.
F是電場力(N)k是靜電力常量(=9.0×109N•m²/C²)
q1、q2是電荷帶電量(C)r是兩個電荷的距離(m);
2.E=
E是電場強度(N/C或V/m²均可,1N/C=1V/m²)
F是電場力(N)q是電荷量(C)
*點電荷:
EQ是點電荷電場強度(N/C或V/m²均可,1N/C=1V/m²)
k是靜電力常量(=9.0×109N•m²/C²)
Q是點電荷帶電量(C)r是半徑(m);
3. φ=
φ是電勢(V)E是電勢能(J)q是電荷量(C);
4.
=
UAB是A、B兩點的電勢差(V) q是電荷量(C)
WAB是從A點到B點做的功(J)
EpA是A點的電勢能(J) EpB是B點的電勢能(J)
φA是A點電勢(V)φB是B點電勢(V);
5.UAB=Ed
UAB是A、B兩點的電勢差(V)d是距離(m)
E是電場強度(N/C或V/m²均可,1N/C=1V/m²)
6.C=
C是電容(F)Q是電荷量(C)U是電勢差(V);
7.推導公式:
E===
E是電場強度(N/C或V/m²均可,1N/C=1V/m²)
U是電勢差(V)d是距離(m)Q是帶電量(C)
k是靜電力常量(=9.0×109N•m²/C²)
ε是相對介電常數;
8.q=It
q是電荷量(C) I是電流(A) t是時間(s);
9.I=(歐姆定律) I=(閉合電路歐姆定律)
I是電流(A) U是電勢差(電壓)(V) R是電阻(Ω)
E是電動勢(V) r是內電阻(Ω)
推導公式:E=U外+U內=IR+Ir
U外是外電路電勢差(電壓)(V)
U內是內電路電勢差(電壓)(V)
串聯電路總電阻:R=R1+R2+
並聯電路總電阻: =+=>R=
*串聯分壓與電阻成正比,並聯電流與電阻成反比:「串正並反」!
10.P=UI W=UIt=Pt
P是電功率(W)U是電勢差(電壓)(V)I是電流(A)
W是電功(J)t是時間(s)
推導公式:∵I=,P=UI∴R=,P=I²R
U額是額定電壓(V)U實是實際電壓(V)
P額是額定功率(W)P實是實際功率(W)
R是純電阻電路的電阻(Ω)
Q=I²Rt,R=ρ
Q是電流產生的熱量(焦耳熱)(J)L是導體長度(m)
ρ是電阻率,由材料本身決定(Ω•m)
S是導體橫截面積(m²);
*歐姆定律中的所有公式要求是在純電阻電路中使用。注意電動勢(電源)的內阻r不可忽略!
11.F=BIL
F是安培力(N)B是磁感應強度(T)S是面積(m²);
12.Φ=BS
Φ是磁通量(Wb)B是磁感應強度(T)S是面積(m²)
13.f=qVB
f是洛倫茲力(N)q是電荷量(C)V是速度(m/s)
B是磁感應強度(T);
推導公式:∵f=F向∴qVB=m∴R=T==
f是洛倫茲力(N)F向是向心力(N)q是電荷量(C)
V是速度(m/s)B是磁感應強度(T)m是質量(kg)
r是半徑(m)T是周期(s)。
人教版高中物理(選修3-2)公式
1.Φ=BSsinθ
Φ是磁通量(Wb)B是磁感應強度(T)S是面積(m²)
sinθ是磁場方向與導體面的夾角正弦值;
2.E=n
E是感應電動勢(V)n是匝數(匝)
Φ是磁通量的變化量(Wb)Δt是磁通量的變化時間(s);
推導公式:E=n=nS=nB=BLVsinθ
B是磁感應強度(T)S是面積(m²)
ΔS是變化面積(m²)ΔB是變化磁感應強度(T)
L是有效長度(m)V是速度(m/s)
sinθ是磁場方向與運動方向的夾角正弦值;
推導公式:F安= q=nP安=P電=
F安是安培力(N)Vm是最大速度(m/s)
R是外總電阻(Ω)r是內總電阻(Ω)
r』是導體本身電阻(Ω)P安是安培力的功率(W)
P電是電功率(W)V是速度(m/s);
3.E自=L
E自是自感電動勢(V)L是自感系數(H)
ΔI是變化自感電流(A)Δt是變化時間(s);
4.e=Emsinωt
e是電動勢(電壓)(V)Em是電動勢(電壓)的峰值(V)
ω是線圈轉動的角速度(rad/s)t是時間(s);
5.Em=nBSω
Em是電動勢(電壓)的峰值(V)n是匝數(匝)
B是磁感應強度(T)S是面積(m²)
ω是線圈轉動的角速度(rad/s);
6.T=
T是周期(s)f是頻率(Hz);
7.I==0.707Im Um==0.707Um
I是電流的有效值(A)Im是電流的峰值(A)
U是電壓的有效值(V)Um是電壓的峰值(V);
8.
U1是原線圈兩端電壓(V)U2是副線圈兩端電壓(V)
n1是原線圈的匝數(匝)n2是副線圈的匝數(匝);
推導公式:n1I1=n2I2
I1是原線圈中的電流(A)I2是副線圈中的電流(A)
n1是原線圈的匝數(匝)n2是副線圈的匝數(匝)。
㈨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一、勻變速直線運動
1、平均速度V平=s/t(定義式) 2.有用推論Vt2-Vo2=2as
2、中間時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3、中間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4、加速度a=(Vt-Vo)/t {以Vo為正方向,a與Vo同向(加速)a>0;反向則a<0}
5、實驗用推論Δs=aT2 {Δs為連續相鄰相等時間(T)內位移之差}
6、主要物理量及單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時間(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單位換算:1m/s=3.6km/h。
二、自由落體運動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從Vo位置向下計算) 4.推論Vt2=2gh
注:(1)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遵循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較小,在高山處比平地小,方向豎直向下)。
三、豎直上拋運動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2、有用推論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拋出點算起)
3、往返時間t=2Vo/g (從拋出落回原位置的時間)
注:(1)全過程處理:是勻減速直線運動,以向上為正方向,加速度取負值;
(2)分段處理:向上為勻減速直線運動,向下為自由落體運動,具有對稱性;
(3)上升與下落過程具有對稱性,如在同點速度等值反向等。
四、平拋運動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豎直方向速度:Vy=gt
2、水平方向位移:x=Vot 4.豎直方向位移:y=gt2/2
3、運動時間t=(2y/g)1/2(通常又表示為(2h/g)1/2)
4、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與水平夾角β:tgβ=Vy/Vx=gt/V0
5、合位移:s=(x2+y2)1/2, 位移方向與水平夾角α:tgα=y/x=gt/2Vo
6、水平方向加速度:ax=0;豎直方向加速度:ay=g
(9)物理大題怎麼寫公式擴展閱讀:
學習物理注意事項:
1、總結解題規律
物理題靈活多變,可百變不離其宗,任何難題,都可以用課本上黑體字標出的定理與定律來求解的,所以不要怕,大膽的嘗試,大膽去畫受力分析圖,分析具體運動過程;很多時候,分析著分析著,思路就有了。
2、空餘時間來鞏固課本知識
同學們平時應把一些瑣碎的時間都用起來,去復習學過的內容。物理學習的知識多,只有多看常看才能得對不懂的內容做筆記做到記憶深刻新。
3、上課的時候記得對不懂的內容做筆記
物理是個比價乏味,比較難懂的學科,講的內容可以說比較玄乎,這就要求我們在上課的時候一定要做到認真紀錄下我們腦袋裡面記不到,理解不來的內容。
㈩ 物理大題常用公式
物理大題常用公式:V=X/t;Vt=Vo+a0t;X=Vot+(1/2)at²;Vt²-Vo²=2aX;h=(1/2)gt²Vt=gtVt²=2gh;G=mg等等。物理學(physics)是研究物質最一般的運動規律和物質基本結構的學科。作為自然科學的帶頭學科,物理學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質最基本的運動形式和規律,因此成為其他各自然科學學科的研究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