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物理學科 > 什麼叫物理加工方法

什麼叫物理加工方法

發布時間:2022-08-05 16:03:00

Ⅰ 粗飼料的物理加工方法是什麼

E、粉碎

Ⅱ 什麼是機械加工技術

製造技術是古老而又不斷刷新的生產技術。從18世紀起,在歐美就形成了近代機械製造業;第一次工業革命,到了19世紀又實現了製造機械化;這時,已經形成了一整套傳統加工技術,即機械加工技術。

隨著機械壽命和材料強度的提高,使難切削材料愈來愈多,產品集成化使零件愈來愈復雜,產品小型化又提出了微細加工的需要,以及加工過程要求易於自動化等,使傳統加工很難滿足社會對機械製造業日益提高的要求。從20世紀30年代到80年代,隨著製造技術與電力技術和電子技術結合,爆發了第一次製造革命。在這些年代,一個接一個的發明並在機械製造業應用了一系列與傳統加工完全不同的新加工方法,這些方法統稱為特種加工,其中包括物理和化學加工,簡稱理化加工;電物理和電化學加工,簡稱電加工及其復合加工。

從狹義加工到廣義加工

無論是傳統加工還是特種加工,都有廣義加工和狹義加工之分。廣義加工包括:變形加工、接合加工、減材加工和改性加工等。

變形加工簡稱成形,是由一定體積的材料使其變形成為所需形狀、尺寸和性狀的毛坯、半成品或零件的工藝方法。在傳統加工中變形加工有冷固態變形,主要靠超過材料彈性界限的機械力作用,例如冷鍛、冷壓、冷拔、冷軋和冷擠等;也有熱固態變形,主要靠熱能和機械力的作用,例如熱鍛、熱壓、熱拔、熱軋和熱擠等;此外還有液態變形或半液態變形,主要靠熱能,有時還加機械力的作用,例如鑄造、壓鑄和注射成形等。在特種加工中變形加工有放電成形、電磁成形和激光三維成形等。

接合加工簡稱連接,是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材料或半成品連接在一起,使之成為半成品或零件的工藝方法。在傳統加工中接合加工有壓接、鉚接、焊接和膠接等。在特種加工中接合加工有放電沖擊焊接、電子束焊接、激光焊接和等離子焊接等。

減材加工簡稱去除,是由大塊原材料或有餘量的毛坯逐步去除多餘的材料,而得到所需形狀、尺寸和性狀零件的工藝方法。在傳統加工中,減材加工主要利用機械力的作用去除原材料或毛坯的多餘部分,即用高硬度的刀具切削原材料或毛坯使之變成零件,例如車、刨、剃、鋸、鉆、鏜、銑、拉、鉸、攻絲等切削加工和磨削加工。特種加工中減材加工有放電加工、電解加工、激光加工、超聲加工、電子束加工、化學加工、等離子加工和離子束加工等。

改性加工簡稱處理,是用冷、熱和化學處理以及腐蝕、拋光、包塗、合金化和噴丸等來改變材料、毛坯、半成品或零件內部、表層或表面的物理、化學或幾何等特性的工藝方法。

狹義加工單指減材加工。雖然傳統加工和特種加工都包含著廣義加工,但它們都以減材加工為主要加工手段。隨著精密變形加工和精密接合加工技術的進步,機械製造業以減材加工為主要精加工手段的局面被打破,代之以各種廣義加工方法並用的局面。

從減材加工到增材加工

在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面臨動態多變市場的機械製造業,產品周期縮短、產品更新加快、品種增多、批量減少;產品的質量、價格和交貨期已成為增加企業競爭力的三個決定性因素。以減材加工為主要手段的製造業,難以滿足如上的要求。為此,隨著製造技術與材料技術、能源技術、微電子技術和信息技術的結合,以增材加工為主要內容的第二次製造革命就應運發生了。

增材加工簡稱生長,是用類似生長的方法逐漸增加材料,直到生成所需形狀、尺寸和性狀的樣件或零件。在傳統加工的基礎上,雖然有人試圖用形狀熔化或焊接,以及三維焊接來發展增材加工,但沒有取得實用性進展。後來又在特種加工的基礎上開發了增材加工。它是採用粘結、熔結和聚合作用或化學反應等手段,選擇性地固化液體材料或粘結固體材料等,以此製造所需形狀、尺寸和性狀的零件。這種製造技術是一種多學科的綜合技術,包括:CAD技術、CNC技術、能源技術和材料技術等。採用這種製造技術可以在短短兩天給顧客製造新型樣件,它不是顯示在計算機屏幕上的畫面,而是一個實際物體。如顧客不滿意,可以立即在CAD系統中進行修改,再製造出一個新樣件,直到顧客滿意為止。專家預言,這種新型製造技術給製造業帶來的影響,可以同數控技術相媲美。最初人們把它叫做快速原型製造或快速成形,至今還廣泛使用這個名稱。

目前已有多種增材加工方法,其中應用較好的如化學法中的液態光敏樹脂選擇性固化、復合法中的紙基材料選擇性切割、熱物理法中的絲狀材料選擇性熔覆和粉末材料選擇性燒結,以及噴射法中的粉末材料選擇性粘結和基於創新的數字化噴射RP技術等。

「快速原型製造」或「快速成形」這個名稱不是最合理,因為「快速」並非指加工速度快,而是指全部加工時間短;另外,現有的眾多方法早已超出「原型製造」的范圍。因此,採用「增材加工」這個名稱,足以概括全部方法和應用,清楚地指出了加工原理,並能用其英文縮寫MAM清楚地與減材加工的英文縮寫MRM相對應。

從製造死物到製造活物

自古以來,製造業一直製造死物,無法製造活物,因為它是人類的製造過程。自地球上有生命以來,生物界一直繁衍活物,不會繁衍死物,因為它是自然界的生命過程。但是,在製造業日趨信息化和生命科學走向工程化的今天,如果把製造工程、生命科學、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材料工程各領域的最新成果組合起來,使其彼此溝通,那麽製造業不僅能製造出無生命的復雜智能機器,而且還可利用基因工程的成就,製造出有生命、可供移植的器官和可供利用的仿生部件。

腦與認知科學的成就將使部分地模擬腦功能和行為成為可能,人類進而在21世紀製造出可部分地模擬人類智慧的人造腦和機器人。這就形成了一種特殊的製造工程,即生物製造工程。生物製造工程不僅包括製造類生物或生物體,而且還包括利用生物的機能進行製造(基因復制、生物去除或生物生長)即自成形。

從它成形到自成形

在此以前不管是變形加工的塑性成形,還是接合加工的連接成形,也不管是減材加工的去除成形,還是增材加工的生長成形,它們都屬於它成形。所謂它成形,就是在外界強製作用下的成形。這種外界的強製作用如:熱熔金屬在模具中的澆鑄、靠熱和機械力作用下的模鍛、在超過材料彈性界限機械力作用下的模壓以及輪廓控制下的去除和生長等。隨?生物製造的需要,將有非常精巧、復雜的結構等待製造。它成形的加工方法已不能滿足生物製造日益提高的要求。因此,一種按生物生長、發育,在其內在基因控制下,通過細胞並行分裂而進行的自成形,又稱自組織成形或自生長成形的加工新方法即將誕生。這種方法是仿生製造中最核心的問題。

仿生製造技術屬於製造科學和生命科學的「遠緣雜交」,是模仿生物的組織結構和運行模式的製造系統和製造過程的總稱。

新的製造革命

20世紀,人類已經按照自己的意願,設計出新的生物基因藍圖,然後像建築工地那樣製造出全新的生命體。克隆技術、人類幹細胞培養、遺傳密碼破譯、人類基因組大規模測序計劃、轉基因技術等新技術層出不窮。

20世紀90年代中國西安交通大學快速成形及製造研究中心與第四軍醫大學合作,已經開始了人工生物活性骨骼的研究並取得了可喜的進展。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威爾默眼科研究所的科學家和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的機械工程師,共同研製成功可使盲人重見光明的「眼睛晶元」。此外,美國Affymetrix公司已實現了DNA高密度的集成,目前已達到每個晶元上集成40萬種不同的DNA片段。

21世紀,隨著生物技術、生命科學、材料科學等不斷融入先進製造技術,又必將使製造工程產生一場新的製造革命,這可能就是第三次製造革命。如前所述,叫做生物製造工程也好,叫做仿生製造技術也好。總之,一是利用基因工程的成就,製造出有生命,可供移植的器官和可供利用的仿生部件;二是按生物生長、發育,在其內在基因控制下,通過細胞並行分裂進行自生長成形加工。這種製造方法可以生長任何人類所需要的產品,如人或動物的骨骼、器官、肢體,以及生物材料結構的機械零件等。可以設想,如果人們能將DNA中控制形狀、尺寸、結構與材質的基因分離出來,加以破譯,並採用先進的「原子操作技術」組裝或修改基因,那麽有朝一日機器零件乃至整台的機器可以在培育皿中從相應的「種子」生長出來。將來微型機械的製造很可能向這方向發展。

縱觀製造技術的發展,加工方法是這樣進步的:機械加工→物理與電物理加工→化學與電化學加工→生物或仿生加工,完全符合科學認識過程從簡單到復雜、從粗糙到細致的發展方向。

Ⅲ 舉例說明什麼是物理工序

一個工人或一組工人,在一個工作地對同一個工件或同時對幾個工件所連續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藝過程。
有單元反應組合而成的相關過程稱為物理工序。
兩個工序了,地點沒有改變,但是加工不連續,如果是一次裝夾就可以完成就是一道工序,哪怕是一次的裝夾可以完成對工件的不同表面(兩個或以上)進行加工,都是一道工序。

Ⅳ 柿餅是由柿子經過物理加工而成,你知道柿餅的製作方法是什麼

柿餅是由柿子經過物理加工而成,你知道柿餅的製作方法是什麼?

作為一種季節性水果,柿子非常受歡迎。柿餅分為三個主要產區,陝西富平產區、山東青州產區、廣西恭城產區。柿餅加工方法不盡相同,各有所長。柿餅的加工過程一般是:去皮--上架或裝盤--收斂軟化--揉水--包漿或貯霜。三地加工的柿子品種不同,富平是富平尖柿,青州是大萼和小萼,貢城是水柿。富平、青州使方法接近,恭城有很大的區別。


軟化。脫皮和軟化是柿子生產的關鍵。柿子生產的質量是由這個環節形成的。柿子以紅底、高糖、霜白、柔軟等特點為上品。要達到這種質量,除了柿子本身的質量外,柿子生產過程中的軟化也起著決定性作用。脫皮軟化好,柿子底色紅潤,品質提高,反之,底色黃黑,影響柿子的品質。富平柿子製作講究乾燥,對風量、溫度、濕度要求嚴格,不允許太陽曬柿子。


溫度控制。溫度不能高,溫度高了,柿子在軟化過程中會發酵變酸,造成落果。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對柿餅的加工日期進行了嚴格控制,必須在10月23日霜降後製作。生產時間得到了控制。一是霜降過後,氣溫逐漸下降,有利於柿餅生產。二是要保證柿子的成熟度,從根本上保證柿子的質量。

Ⅳ 金屬材料常用的加工工藝方法有哪些

金屬材料主要有冷加工和熱加工兩種加工方式。

冷加工:

1.在金屬工藝學中,冷加工是指金屬在低於再結晶溫度進行塑性變形的加工工藝,如冷軋、冷拔、冷鍛、沖壓、冷擠壓等。冷加工變形抗力大,在使金屬成形的同時,可以利用加工硬化提高工件的硬度和強度。

2.在機械製造工藝學中,冷加工通常指金屬的切加工。

熱加工:

  1. 熱加工是在高於再結晶溫度的條件下,使金屬材料同時產生塑性變形和再結晶的加工方法。熱加工通常括鑄造、鍛造、焊接、熱處理等工藝。熱加工能使金屬零件在成形的同時改它的組織或者使已成形的零件改變既定狀態以改善零件的機械性能。

拓展資料:

冷加工方式的優點:

  1. 在強化金屬的同時可以獲得所需的形狀;

  2. 可以獲得很好的尺寸公差和表面粗糙度;

  3. 便宜;

  4. 有些金屬只能進行有限程度的冷加工,因為它們在室溫下表現為脆性;

  5. 冷加工削弱了延展性、導電性和耐腐蝕性。但因冷加工而導致的導電性減小的程度小於其他強化加工的影響,所以冷加工也被用來強化導電材料,如銅絲;

  6. 如果各向異性的特性和殘余應力控製得當的話,它們也會帶來好處。如果控制不當,就會大大削弱材料性能;

  7. 由於冷加工的效果會在高溫下降低甚至消失,所以對於那些工作在高溫環境下的部件來說,不適用冷加工強化;

Ⅵ 飼料加工調制的物理方法有哪些

(1)粗飼料鍘短將秸稈和青乾草等粗飼料鍘成1~2厘米。(2)粗飼料粉碎將秸稈和青乾草等粗飼料粉碎成1厘米左右。(3)精飼料磨碎將豆科籽實(如黃豆、豌豆)和禾本科籽實(如玉米、大麥)等精飼料磨成1~2毫米。(4)精飼料蒸煮和焙炒豆科籽實含有抗胰蛋白酶物質,蒸煮和焙炒能破壞這種物質,從而提高了消化率和適口性。禾本科籽實含澱粉較多,蒸煮或焙炒能使澱粉糖化,變成糊精,產生香味,從而提高了消化率和適口性。(5)精飼料浸泡對堅硬的籽實或油餅(如豆餅)浸泡,以便使之軟化利於嚼碎或溶去有毒物質。對磨碎的精料,喂前拌濕,可防止因粉塵嗆入氣管而致病。(6)秸稈軟化用0.5%左右的食鹽水將鍘短的秸稈、秕殼等粗飼料浸泡軟化1天左右,拌入少量精料飼喂。(7)秸稈碾青將1/3米的麥秸鋪在打穀場上,上面再鋪上1/3米的青苜蓿,苜蓿上再鋪上1/3米的麥秸,然後用滾碾壓,流出的苜蓿汁可被麥秸吸收,壓扁的苜蓿在熱天曝曬一天就可干透。(8)青乾草加工調制先將草攤薄、曝曬、勤翻;5個小時後再將草堆成小堆進行曝曬,減少翻動;待草束可以用手揉斷時,即可上垛貯藏。貯藏期間,要防止雨淋,以免發霉變質。青綠草收割曬制青乾草的時間:禾本科植物在抽穗期,豆科植物在孕蕾期和始花期。

Ⅶ 特種加工的分類

特種加工方法的類別很多,根據加工機理和所採用的能源,可分為以下幾類:

(1)力學加工應用機械能來進行加工,如磨粒流加工(AFM)、磨料噴射加工(AJM)、液體噴射加工(HDM)等。

(2)電物理加工利用電能轉換為熱能進行加工,如電火花加工(EDM)、電火花線切割加工(WEDM)、等離子體加工(PAM)、電子束加工(EBM)等;利用電能轉換為機械能進行加工,如離子束加工(IBM)等。

(3)電化學加工利用電能轉換為化學能進行加工,如電解加工(ECM)、電鑄加工(ECM)、塗鍍加工(EPM)等。

(4)物理加工利用聲能轉換為機械能進行加工,如超聲波加工(USM);利用光能轉換為熱能進行加工,如激光束加工(LBM)。

(5)化學加工利用化學能或光能轉換為化學能來進行加工,如化學銑削(CHM)、光刻加工(PCM)(即刻蝕加工、光化學加工)等。

特種加工原理

利用理化方法將不同材料或相同材料結合〔Bonding)在一起,是一種堆積成形加工。按結合方法和結合強弱又可分為附著〔Deposi一tion、注入〔Injection)和連接C Jointed三種。附著又稱沉積,是在工件表面上覆蓋一層物質,是一種弱結合。

典型的加工方法是鍍;注入是在工件表層上滲入某些元素,並與基體材料產生物化反應以改變工件表層材料的力學及機械性質,是一種強結合,典型的加工方法如氮化、滲碳等;接合是將兩種材料通過物化方法連接在一起,如激光焊接、化學粘接等。

Ⅷ 人們對天然紅銅的物理加工方法是怎樣的

人們對天然紅銅的加工,其方法是用質地堅硬的岩石對其進行錘打,這種方式與其他天然材料的加工沒有本質的差異,都屬於物理性質的加工。

Ⅸ 把竹子加工成竹纖維用的是物理法還是化學法

竹子應用廣泛是大家熟知的,但應用於服裝領域還是近幾年的事。用竹子加工成的纖維稱為竹纖維,竹纖維分成兩大類;
1、天然竹纖維——竹原纖維
竹原纖維是採用物理、化學相結合的方法製取的天然竹纖維。 製取過程:竹材→制竹片(首先把竹子截斷去掉竹節並剖成竹片,竹片的長度根據需要而定)→煮煉竹片(將竹片放入沸水中煮煉)→壓碎分解(將竹片取出壓碎錘成細絲)→蒸煮竹絲(將竹絲再放入壓力鍋中蒸煮,去除部分果膠、半纖維素、木質素)→生物酶脫膠(把上述預處理的竹絲浸入到含有生物酶的溶液中處理,讓生物酶進一步分解竹絲中的木質素、半纖維素、果膠,以獲得竹子中的纖維素纖維。在分解木質素、半纖維素、果膠的同時也可在處理液中加入一定量的可以分解纖維素的酶,以獲得更細的竹原纖維)→梳理纖維(把酶分解後的竹纖維清洗、漂白、上油、柔軟、開松梳理即可獲得紡織用的竹原纖維)→紡織用纖維。 竹原纖維是一種全新的天然纖維,是採用物理、化學相結合的方法製取的天然竹纖維,天然竹原纖維與竹漿纖維有著本質的區別,竹原纖維屬於天然纖維,竹漿纖維屬於化學纖維。竹原纖維的研製成功標志著又一天然纖維的誕生,其符合國家產業發展政策。天然竹原纖維具有吸濕、透氣、抗菌抑菌、除臭、防紫外線等良好的性能。
2、化學竹纖維
化學竹纖維包括竹漿纖維和竹炭纖維 竹漿纖維:竹漿纖維是一種將竹片做成漿,然後將漿做成漿粕再濕法紡絲製成纖維,其製作加工過程基本與粘膠相似。但在加工過程中竹子的天然特性遭到破壞,纖維的除臭、抗菌、防紫外線功能明顯下降。 竹炭纖維:是選用納米級竹香炭微粉,經過特殊工藝加入粘膠紡絲液中,再經近似常規紡絲工藝紡織出的纖維產品。 竹炭纖維製取過程:竹材炭化(將老竹材加熱到450~550℃加以炭化,然後進行高溫炭化,即在上述低溫炭化工程後,再度將該炭化物加熱到800~900℃,持續處理)→竹炭活性化(將經過上述兩種加熱處理之後的竹炭進行噴霧處理,竹炭急劇冷卻消火,此時因水的物理與化學作用,竹炭產生復雜多孔質之結構,表面積增加數倍,大幅地提高吸著能力。經過活性化處理的竹炭,其組織結合密度提高,變的極為堅硬。炭素率可達85﹪以上)→竹炭的粉碎(將前述活性化的竹炭加以粉碎,製成亞納米級的竹炭粉)→均勻分散(將竹炭粉摻入滌綸或粘膠等原漿中並加以攪拌,使其均勻分散在原漿中)→紡絲(從原漿中,透過抽絲設備,抽出含竹炭粉的長絲,也可根據需要切成棉型或毛型的短纖、中長纖維等,從而製得竹炭纖維)

閱讀全文

與什麼叫物理加工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