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老師的孩子我們該叫啥
師父的孩子才叫師弟師妹。對現在老師的孩子就叫平輩的就行。師為父母輩,按年齡性別叫兄弟姐妹
2. 大家都說說自己物理老師叫什麼名字,有什麼特長
充滿愛心,道德高尚,謙虛好學(要堅信:什麼事情都可能發生,每個人都可能是我的老師)
只要有了一顆「好心」,好事就接踵而來了。。。
當今社會,這個是最重要的。。。阿彌陀佛!!!
3. 我朋友的爸爸是我上初中的物理老師,現在我上高中了,應該怎麼稱呼他比較好,再叫老師會不會太生分了
你朋友的爸爸是你上初中的物理老師,現在你上高中了,我覺得還是稱呼他老師更好,這樣不會生分,因為稱呼老師其實是最親切的一種稱呼,一日為師終身為師。
4. 老師的孩子應該給老師的學生叫什麼合適,叫叔叔還是叫哥哥
那要看老師的年齡和學生的年齡,如果不是在學校,而老師的年齡和他學生媽媽的年齡差部多的話,那麼老師的孩子就和他學生是一個輩分的,應該叫哥哥,而如果老師的年齡只是比學生大幾歲(就像我一樣,我十八,我們老師二十五)這樣的話老師的孩子應該叫那個學生叫叔,實在不行的話直接叫師兄。
5. 古代同一個老師的學生互相稱什麼
《學記》雲:「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尊師、敬學對於明德、傳道、治國、平天下皆至關重要。
尊師與明德
《大學》雲:「大學之道,在明明德。」《論語》曰:朝聞道,夕死可矣。老子說:「上士聞道,勤而行之。」可見,古人所學者,道也;目的是明明德,亦即明心見性。古人所學乃聖賢之道,而「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不尊師則無法超凡入聖,修齊治平亦淪於空談。
縱觀當今之世界,無論貧富貴賤,大多身心不安。究其原因,人的煩惱及痛苦源於人對自身及所處環境的錯誤認識,從根本上講,是不學聖賢教誨、迷失本性所致。通過學習聖賢教誨,可以明了宇宙人生得真相,回歸本性,獲得人生真正的幸福。
《說文解字》謂:學,覺也,效也。後覺習效先覺之所為也。可見,師,先覺者也;弟子,後覺者也。弟子拜師,以求覺悟也。而覺悟是自性本具,必從真誠恭敬心中求得。供養師父生活所需、見面恭敬頂禮師父、服侍師父飲食起居等等,都是尊師的體現。但是,尊師最重要的就是依教奉行用「真誠心、恭敬心」去學習、落實老師的教誨。如果弟子幸遇明師,卻不知尊師念恩,則難得師道之真諦。即使老師乃孔子再世,亦無助於弟子自性明德之開發。印祖曰:「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
在佛教的歷史上有一位凈土宗的大師,叫蓮池大師,他在年輕的時候學佛,聽說辯融禪師很有智慧,就三步一叩頭,走了很遠的路來拜見辯融禪師。見到了辯融禪師,向他請教怎麼樣學佛才能契入,結果這位辯融禪師就說了一句很普通的話。他說:「年輕人千萬不要被名聞利養所迷惑,一定要把名聞利養放下。」這一句話聽起來平淡無奇,旁邊的人也都覺得挺可笑的。蓮池大師這樣的誠心,三步一叩首地來拜見辯融禪師,辯融禪師就輕描淡寫地給了他一句話,不要被名聞利養所迷惑。
但是,因為蓮池大師的心地真誠恭敬,這一句話像當頭棒喝一樣讓他終身受益,他以後的成就也就得益於這一句話。每每遇到名聞利養現前的時候他都能夠提起警覺,想到辯融禪師的提醒,沒有迷在名聞利養之中。所以,同樣是一位老師講課,學生的接受程度不同,契入程度不一樣,而且進步快速也不一樣。不是老師講的有區別,而是學生的恭敬心有區別。
《曲禮》曰:「毋不敬」。「毋」就是沒有,沒有什麼時候能不保持這種恭敬的態度,也就是說時時刻刻都要保持恭敬的態度。《中庸》上也講:「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也就是說,一旦誠敬心不見,就會隨順習氣,背離了本性。而對萬事萬物的誠敬態度正是從對老師的恭敬中培養而來。
尊師與傳道
中國傳統社會重義輕利,醫生和老師這兩種職業最受世人尊敬。因為醫生救人身命,不言財利。老師成就慧命,使人明道。古人雲:「千金不賣道。」古代的老師不用學問謀利,如遇清寒而又真心向道的學生,不僅不收供養,還要補貼學生。正是為師者「謀道不謀食」的品質,倍受社會尊重。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所謂道,即聖賢相傳之道。「師道」其所以「尊嚴」,是因為真正的明師皆不標榜自己,而只是「為往聖繼絕學」。「傳道者」傳承古聖先賢道脈的這種無我的精神,正是為師者所以光載千秋、萬眾敬仰之原因。
在中國古代,對師道的尊重是通過禮加以保證。中國古代,老師受到特別地尊重,從古禮之中就能夠看得出來。 孩子和父親初次去拜見老師的時候,父親會帶著很好的禮物表達對老師的恭敬。見了老師之後,父親帶著兒子先向孔子像行三跪九叩首禮,然後又請老師上座,他再帶著兒子對老師行三跪九叩首禮。
這個三跪九叩禮在古代就是最重的禮儀,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就相當於三鞠躬禮。為什麼這樣做呢?其實一部分原因是父親對老師的尊重,還有一部分原因是要做給孩子看的。因為孩子心目中最敬畏的人就是自己的父親,而他的父親對老師如此地敬重,他對老師的教導怎麼能不信從呢?老師教導他什麼呢?老師教導他要孝敬父母。所以老師和家長配合,家長教孩子尊敬老師,老師教孩子孝敬父母,這個孩子就很容易受教了。現在很多人不明白這個道理, 孩子在學校被老師批評,稍微說得重一點,孩子回家就告訴父母。他的父母又不懂教育,就去找校長告狀,校長又去找老師,最後的結果是即使這個孩子有了錯,老師也不敢給他指正,他怎麼會不一錯再錯呢?
在古代,不僅僅是老師可以教導孩子,凡是和孩子父母平輩的這些長輩看到這個孩子做錯事,都可以給他指正。而他的父母是什麼態度呢?他的父母會帶著貴重的禮物去感謝人家、感恩戴德,說我這個孩子在外面做錯了事,幸好你及時糾正才沒有讓他一錯再錯、釀成大錯,是感恩戴德的態度。
現在的父母對別人指正自己孩子的錯誤是什麼態度呢?我們經常看到一些孩子和父母一起出去吃飯,這個飯桌上坐著孩子的父母,和孩子的姑姑、阿姨、叔叔、舅舅等等,結果這個孩子就亂轉桌上的圓盤,自己喜歡吃什麼先夾到自己碗里,舅舅看到了就說: 「孩子,不可以把桌子上的圓盤亂轉,別人都吃不到菜了。」結果舅舅的話一出口,這個孩子父母是怎麼樣的呢?臉一下子就拉長了,表情變得很難看,意思是說,我自己的孩子我還不會教育嗎?還用得著你管?而且他自己覺得自己的兒子還挺好的。
在《大學》上有一句話 說,「人莫知其子之惡」,因為父母太喜愛自己的孩子了,怎麼看他怎麼可愛,經常和自己的孩子相處在一起,他有一些明顯的錯誤都看不到。結果別人看到了幫他指正過來,他不感恩,反而對人家很不滿意。所以現在的人都學乖了,這個孩子無禮,都已經鬧到天上去了,旁邊的叔叔、阿姨看到會怎麼說呢?說這個孩子可真活 潑。你看這個孩子無禮至極,我們還稱贊他。這個孩子也就分不清好壞是非了。
在古禮中,對老師的尊重還有 一些表現。比如說《禮記.曲禮》曰:「男子二十,冠而字。」男子二十歲行冠禮(也就是成人禮),他的朋友、平輩要送給他一個字,表示對他的尊重。因為他已經成人了,不能再稱他的名了。從此以後,他的親朋好友,還有這些同學、同事都要稱他的字,表示對他的尊重。他去朝廷做官,皇帝也要稱他的字,表示對他的尊重。只有他的父母可以一直稱他的名,此外就是老師可以一直稱他的名。這就是告訴我們,老師和父母的恩德是相等的,父母給我們身命,老師給我們慧命。
皇帝接見群臣的時候都是面南背北,以君臣之禮來接見。但是他在接見老師的時候,就不能以君臣之禮了,他必須以主賓之禮來接見。一個站在東面,一個站在西面。這就是提醒皇帝,雖然你貴為天子、富有四海,是一國之君,但是老師他永遠是你的老師。上行下效,皇帝都這樣做,全國才興起了尊師重教的風氣。
在喪禮之中,父母過世,子女要守喪三年,要穿孝服。老師過世,學生要守心喪三年。雖然不用穿孝服,但是要在內心感念老師的恩德,念念不忘老師的教誨,這個就叫「心喪」。所以中國古代對老師的尊重,都是通過具體的禮儀來表現的。
古人雲:「經師易遇,人師難遭。」所謂人師,乃德行才識並皆卓越者,可以「學為人師,行為世范」,不必在朝在位。在人類歷史中,出現了不計其數的政治家、軍事家、經濟學家等,但是真正的人師卻如珍如瑞。因為他們無論在誠意正心的修養上,還是在賓士天下的智慧上,都堪為學人表率、足為後世取法。正是他們表裡如一地為人演說聖賢之道,才令無數人重拾對聖賢教誨的信心,使聖賢文化薪火不滅、代代承傳!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聖賢之道有賴於行道之師而光大。
6. 老師的孩子應該怎麼稱呼
呵呵,如果你比他大,他還要叫你聲哥哥《姐姐》呢!老師的子女就更要懂得禮貌,你就直叫他名字就行,老師的孩子又怎麼了,這不是他的資本,你懂的
7. 我的孩子應該叫我的女老師什麼
就叫阿姨就行。
按「輩份」是師奶,可要是這么叫,她就會吐血。
現在的女人喜歡叫她小點的,不喜歡老規矩的什麼「輩份」。當然,你的孩子要是叫她「姐姐」也過分了呵呵。
8. 我以前是在這上學的,問一下現在物理老師叫什麼
自豪有我這樣一位好老師,她就是我的班主任焦老師。當我剛邁進中學的校門時,就聽說我們的班主任是一位優秀教師焦老師.我懷著幾分激動的心情,默默的在心中想像這優秀教師的形象.
在我焦急的期盼中,終於等到了晚上,焦老師出現在我們的前方,首先我的心中想她應該不是我們以後的班主任焦老師吧!這么年青.正當我在想這一些時她就不由的像我們做自我介紹了,奇怪的是非曲直她也比我們大不了多少?為什麼卻成了一名優秀的教師呢?
但在以後的日子裡我也琢漸的了解了她.焦老師的字也寫的很棒,但她是我們的英語老師.她在課堂上非常嚴格,但是課堂外她就不嚴了,我曾記得她以前也常常與我們一起聊天\談心,真的她彷彿就像自己的姐姐一樣,如呆我們有什麼心事,只要找她,她就會和你聊上一會兒,就不會在有不開心的事了!就好象有的同學喜歡犯錯誤,也只要到焦老師的手裡就什麼都不會有了,也就是她給解覺的乾乾脆脆,就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一樣.
其實我也是一個有時喜歡犯小毛病的人,但是有時可以控制,有時我也無法控制,但是焦老師也從未批評我,只是找我聊上一會兒,那一件事就算了了!
但我也會從中記起這一次的小教訓,以後希望不要在犯小毛病了,最好是從此不在犯,做一個規矩的我.
還有我想對焦老師說:如果說我是展翅飛翔的小鳥,那你就是鼓振我翼翅的風,如果說我是一片剛剛萌發的新葉,那您就是那深埋於大地的根.
知心的話兒總是想對您傾訴,滿心的歡喜也想同您一道分享,焦老師我帶著尊敬與愛戴,讓我再用最深情地喚您一聲「焦老師」好嗎?
在去年我們班常常受表陽,衛生方面總是第一,但我們也是有一位優秀班主任啊!所以什麼也幹得優秀起來,如果說只有老師優秀而我們不合格,那麼我們又怎麼佩得上這么一位優秀的老師呢?所以我希望全班同學要振作起來,讓我們的班級在老師的帶領更上層樓。
時光飛逝,一轉眼已經六年了,我即將升入初中,告別了生活了六年的小學。在這飛快的六年裡,我曾傷心過也高興過,經歷了好多不尋常的事,也叫了好多的朋友。並且,我還認識了一個好老師――蔡霓虹。 ; 她20剛出頭,是一個比較年輕的老師,雖然相貌一般,可她自身的著裝非常整潔,讓人看上去耳目一新。她講課生動活潑,通俗易懂,教學方式也別具一格,同學們都很喜歡她。 ; 剛開始接觸她,我對她的印象也不是太深,可是在一節作文課上,使我改變了對她的看法…… ; 那是我上2年級的第一節作文課,因為我沒有上過學前班,連作文是什麼都不知道。經過聽了老師的詳細解說,才知道作文就是把一個個優美的句子組成段落。這說起來簡單,可做起來可不那麼容易。我平時連造句都造不好,還讓我寫成段落,對我而言這簡直比登天還要難。我垂頭喪氣的趴在課桌上,不禁流出了眼淚。 ; 「呀!真像!」「就是就是,真好看!」忽然,我被同學們的說話聲驚醒,抬頭一看,呀!老師在黑板上畫了一隻大公雞,栩栩如生,特別好看。老師說:「同學們,誰能描繪一下這只大公雞的樣子呀?」同學門都十分踴躍的舉起了雙手。因為我膽子特別小,不敢發言,所以就不由自主得把身子縮了起來。「黃浩霖,你來說說吧!」老師用手指著我,說。我不好意思的站了起來,雙手不停的擺弄著衣角,等了好半天我才想出幾個句子,吞吞吐土地說了出來.沒想到等我說完以後,老師竟帶領全班同學為我鼓掌,並說我說的非常好。之後,老師便在黑板上寫下了「我家的大公雞」六個字,說這就是今天作文的題目。我那到作文本以後,就立刻開始寫,也不知道怎麼了,優美的句子一句一句的從我腦子中蹦出來,一個個蘭色的鋼筆字乖乖的跳到方格紙上。 ; 經過這一堂課的訓練,使我被作文深深吸引住了,蔡老師的用心良苦,我會永遠記在心裡!
在小時候,我經常幻想著無憂無慮的生活,不用學習,無需思考。逐漸,我知道了人沒有知識是不能在社會立足的,我們必須動腦思考,所以我們必須去學校學習,深造。而我卻特別苦惱,我聽說上學特別累。而現在的我卻喜歡了上學,這要感謝我的老師。
開學第一天,孟老師走了進來,她那銳利中透出希望的目光向全班掃視了一遍,拿起了一本並不是很華麗的冊子,開始點名。媽媽不一會就走了,我開始和老師同學相處。 孟老師對我們很嚴格,可從不體罰我們,每次有同學飯犯了錯誤,老師總是給他講道理,讓他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了,從正所謂孟老師的口頭禪:「再一再二不再三,從不對我們大喊大叫。孟老師上課很認真,凡是我們不會的題她都會給我們細心地講解,直到我們完全懂她才去休息,所以在我們班,基本每個人學習都很棒。當孟老師聽到同學有不會做的題時,她也非常著急憂慮,可她得知我們班期末考試平均分是全年組第一的時候,也笑了,這也是孟老師精心培育我們的「果實「。 孟老師知識很廣泛。如果我們有誰說了「不可能「這三個字,她一定會對你說「在我的字典中,沒有不可能這三個字眼。這是拿破崙說的,一定要記住呀!同學們都若有所悟地點點頭。 一眨眼間兩年匆匆地過去了即將告別了孟老師,我們真是戀戀不舍。我們一定記住您,孟老師!
我的老師姓韓,矮個子,可是天生一副牛脾氣,訓起人來可頭頭是道。甲子形的臉,上面長著一雙目光嚴厲的眼睛,還戴著網路高的眼鏡,下面讓我來介紹一下韓老師的所作所為吧!
韓老師和其他老師的 教學方法不一樣:首先,她是對差生特別關心,如果有一道題不會,韓老師就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有空就把差生叫到辦公室,差生和其他老師們都快成親戚了; 其次,韓老師每次上課都要把她准備的內容教完,才會讓我們下課,即使都上第二節課了,她也不會皺一下眉頭,眨一下眼睛的;最後,韓老師不像其他老師對學生那樣放鬆,有誰沒交作業,就必須主動去辦公室說原因,不能讓組長或課代表捎話,並且還要對那個學生做一下思想工作,才肯放過他。
韓老師對我們這一屆的學生可真是徹底失望了。我們是軟硬不吃,韓老師就對我們沒轍;我們稍微聽話點,韓老師就高興的不得了。只要韓老師不在,我們就會在一炷香的時間里,把教室修理的天花地墜,第二天呢?我們就得挨板子。真是「師命難為」啊!誰讓我們是一幫皮猴子呢!
韓老師不許我們填「同學錄」;也不許我們送賀卡;到教師節,不許我們送花 。不許這,不許那,只把我們看作溫室里的鮮花。腦子好有什麼用,考滿分有什麼用,只是暗無天日的混過了一天又一天,直到小學畢業。也許你們不懂,我們也不懂,為什麼韓老師允許上一屆的學生填「同學錄」,送賀卡,在教師節送鮮花,我們就不可以!我一直在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可沒有人能回答我。
在我焦急的期盼中,終於等到了晚上,張老師出現在我們的前方,首先我的心中想她應該不是我們以後的班主任張老師吧!這么年青.正當我在想這一些時她就不由的像我們做自我介紹了,奇怪的是非曲直她也比我們大不了多少?為什麼卻成了一名優秀的教師呢?
但在以後的日子裡我也琢漸的了解了她.張老師的字也寫的很棒,但她是我們的英語老師.她在課堂上非常嚴格,但是下了課她就不嚴了,我曾記得她以前也常常與我們一起聊天、談心,真的她彷彿就像自己的姐姐一樣,如呆我們有什麼心事,只要找她,她就會和你聊上一會兒,就不會在有不開心的事了!就好象有的同學喜歡犯錯誤,也只要到張老師的手裡就什麼都不會有了,也就是她給解覺的乾乾脆脆,就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一樣.
其實我也是一個有時喜歡犯小毛病的人,但是有時可以控制,有時我也無法控制,但是張老師也從未批評我,只是找我聊上一會兒,那一件事就算了了!
但我也會從中記起這一次的小教訓,下一次希望不要在犯小毛病了,最好是從此不在犯,做一個規矩的我.
還有我想對張老師說:如果說我是展翅飛翔的小鳥,那你就是鼓振我翼翅的風,如果說我是一片剛剛萌發的新葉,那您就是那深埋於大地的根.
又是一個秋天的來臨,教師的節日如同這個收獲的季節,蘊著老師們辛勤的汗水,承載著園丁撒播下的希望,悄然走近我們的身邊。在教師們滿足的神情里,在他們洋溢著喜悅的臉上,眼前隱然映出我初中時代的老師。我已然不記得她的名字(小時候感覺直呼老師的名字簡直是種褻瀆)但她的身影,她的神情在我心底依然清晰!
同樣在這個季節的第一次語文課上,她抱著一摞作文走進教室。腳微微的有些跛,衣著素雅而清新,削瘦白皙的臉上透著從容恬淡的神情。而藏再鏡片後清澈的眸子顯得那麼的銳利。
她拿起作文本開始念我們的名字,聲音清脆而甜美。同學們依次的走過去拿回了自己的作文,唯獨沒有聽到我的名字。。。我開始有些慌亂,詫異的望著她。她依然從容的用清澈的眸子掃視了一下我們,大家安靜了下來。她甜美的聲音再次的響起:「下面,我要讀一篇作文給大家。。。。」天啊!那分明是我的作文!!在她的聲音下我的作文竟是那麼的優美生動!彷彿她曾與我一起經歷過那一切。。。。
你自己改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