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物理層要解決哪些問題物理層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物理層要解決的問題:
1、物理層要盡可能屏蔽掉物理設備、傳輸媒體和通信手段的不同,使上面的數據鏈路層感覺不到這些差異的存在,而專注於完成本曾的協議與服務。
2、給其服務用戶(數據鏈路層)在一條物理的傳輸媒體上傳送和接收比特流(一般為串列按順序傳輸的比特流)的能力。為此,物理層應解決物理連接的建立、維持和釋放問題。
3、在兩個相鄰系統之間唯一地標識數據電路。
物理層的主要特點:
由於在OSI之前,許多物理規程或協議已經制定出來了,而且在數據通信領域中,這些物理規程已被許多商品化的設備鎖採用。
加之,物理層協議涉及的范圍廣泛,所以至今沒有按OSI的抽象模型制定一套心的物理層協議,而是沿用已存在的物理規程,將物理層確定為描述與傳輸媒體介面的機械、電氣、功能和規程特性。
由於物理連接的方式很多,傳輸媒體的種類也很多,因此,具體的物理協議相當復雜。
規程與協議的區別:
在數據通信的早期,對通信所使用的各種規則都稱為「規程」(procere),後來具有體系結構的計算機網路開始使用「協議」(protocol)這一名詞,以前的「規程」其實就是「協議」,但由於習慣,對以前制定好的規程有時仍常用舊的名稱「規程」。
⑵ 物理層要解決哪些問題 物理層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物理層是OSI的第一層,它雖然處於最底層,卻是整個開放系統的基礎。物理層為設備之間的數據通信提供傳輸媒體及互連設備,為數據傳輸提供可靠的環境。主要性能:
⑴為數據端設備提供傳送數據的通路,數據通路可以是一個物理媒體,也可以是多個物理媒體連接而成.一次完整的數據傳輸,包括激活物理連接,傳送數據,終止物理連接.所謂激活,就是不管有多少物理媒體參與,都要在通信的兩個數據終端設備間連接起來,形成一條通路.
⑵
傳輸數據.物理層要形成適合數據傳輸需要的實體,為數據傳送服務.一是要保證數據能在其上正確通過,二是要提供足夠的帶寬(帶寬是指每秒鍾內能通過的比特(BIT)數),以減少信道上的擁塞.傳輸數據的方式能滿足點到點,一點到多點,串列或並行,半雙工或全雙工,同步或非同步傳輸的需要.
⑶
完成物理層的一些管理工作.
特性:4個特性是機械特性、電氣特性、功能特性與規程特性。詳見:
http://ke..com/link?url=_ISzudHpvwyltIrI
⑶ 在設計感測器網路的物理層時,需要著重考慮哪些問題
1.傳輸介質
2.物理層幀結構
3.需要考慮編碼調制技術、通信速率和通信頻段等問題
⑷ 物理層的介面有哪幾個方面的特性各包含些什麼內容
反映在物理介面協議中的物理介面的4個特性是機械特性、電氣特性、功能特性與規程特性。:
1、機械特性, 指明介面所用接線器的形狀和尺寸、引線數目和排列、固定和鎖定裝置等。
2、電氣特性, 指明在介面電纜的各條線上出現的電壓的范圍。
物理層的電氣特性規定了在物理連接上傳輸二進制位流時線路上信號電壓高低、阻抗匹配情況、傳輸速率和距離的限制等。
3、功能特性,規定了介面信號的來源、作用以及其他信號之間的關系。即物理介面上各條信號線的功能分配和確切定義。物理介面信號般分為數據線、控制線、定時線和地線。
4、規程特性, 定義了再信號線上進行二進制比特流傳輸的一組操作過程,包括各信號線的工作順序和時序,使得比特流傳輸得以完成。
(4)制定物理層協議要考慮哪些方面的內容擴展閱讀
物理介面中各模塊執行與之相應的SDH幀開銷的處理工作,提取或者綜合數據給下一個模塊,從而完成物理介面功能。同時根據相應SDH幀中與OAM有關位元組進行物理層的運行管理與維護。
比如在接收復用段開銷處理模塊中,如果檢測到在SDH幀中接收到的B2與計算結果不同,則不但把復用段誤塊數(L-FEBE)寫到發送的M1位元組中以發出L-FEBE。
而且,還可以根據設置產生中斷,並把錯誤數累計到其B2錯誤寄存器中;而相關發端接收到L-FEBE後,則可以將其累計寫入L-FEBE寄存器中,同時也可產生中斷。與此類似,各模塊開展相應的OAM功能,如產生和檢測AIS、RDI等。
⑸ OSI參考模型中物理層協議包括哪四個方面的內容
物理層規定了激活、維持、關閉通信端點之間的機械特性、電氣特性、功能特性以及過程特性。該層為上
層協議提供了一個傳輸數據的物理媒體。
在這一層,數據的單位稱為比特(bit)。
屬於物理層定義的典型規范代表包括:EIA/TIA RS-232、EIA/TIA RS-449、V.35、RJ-45等。
⑹ 物理層要解決哪些問題
1、物理層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①物理層要盡可能屏蔽掉物理設備、傳輸媒體和通信手段的不同,使上面的數據鏈路層感覺不到這些差異的存在,而專注於完成本層的協議與服務。
②給其服務用戶(數據鏈路層)在一條物理的傳輸媒體上傳送和接收比特流(一般為串列按順序傳輸的比特流)的能力。為此,物理層應解決物理連接的建立、維持和釋放問題。
③在兩個相鄰系統之間唯一地標識數據電路。
2、物理層的主要特點:
①由於在OSI之前,許多物理規程或協議已經制定出來了,而且在數據通信領域中,這些物理規程已被許多商品化的設備所採用。加之,物理層協議涉及的范圍廣泛,所以至今沒有按OSI的抽象模型制定一套新的物理層協議,而是沿用已存在的物理規程,將物理層確定為描述與傳輸媒體介面的機械、電氣、功能和規程特性。
②由於物理連接的方式很多,傳輸媒體的種類也很多,因此,具體的物理協議相當復雜。
⑺ 物理層標准協議
物理層標准協議。
物理層(或稱物理層,PhysicalLayer)是計算機網路OSI模型中最低的一層。物理層規定:為傳輸數據所需要的物理鏈路創建、維持、拆除,而提供具有機械的,電子的,功能的和規范的特性。簡單的說,物理層確保原始的數據可在各種物理媒體上傳輸。區域網與廣域網皆屬第1、2層。物理層是OSI的第一層,它雖然處於最底層,卻是整個開放系統的基礎。物理層為設備之間的數據通信提供傳輸媒體及互連設備,為數據傳輸提供可靠的環境。如果您想要用盡量少的詞來記住這個第一層,那就是「信號和介質」。OSI採納了各種現成的協議,其中有RS-232、RS-449、X.21、V.35、ISDN、以及FDDI、IEEE802.3、IEEE802.4、和IEEE802.5的物理層協議。
⑻ 網路題:物理層定義了什麼四個方面的內容
定義了物理數據鏈路的機械特性,電子特性,功能特性和規程特性這樣四方面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