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物理學中的吸熱和放熱到底有什麼區別
最簡單的就是吸熱過程使自身溫度升高,或者從固態轉化為液態,或進一步轉化為氣態。而放熱正好相反。如加熱一塊冰,它會融化成液態,繼續加熱會溫度升高,最後沸騰成氣態。一杯開水,「熱氣」散發,溫度就降低。這就是兩種過程的區別。
Ⅱ 物理加熱方法有哪些
明火加熱:其中包括酒精燈直接加熱試管等,或墊著石棉網的燒杯、三角燒杯、坩堝等直接加熱。熱域加熱:包括水域、油浴已經相對比較少用的沙浴;
加熱儀器:比較常見的是電爐、烤箱等
Ⅲ 什麼是物理加熱
有化學有物理.比如加熱水,沒有新物質生成就是物理變化.加熱氧化汞,分解成汞單質和氧氣,則是化學變化.
Ⅳ 給物質加熱有哪幾種方式
常用物質的加熱方式有三種:直接用酒精燈加熱,通過石棉網用酒燈加熱,通過水浴加熱。
直接加熱:適用於對溫度無准確要求且需快速升溫的實驗,包括隔石棉網加熱和不隔石棉網加熱。
熱浴:直接加熱造成被加熱一起受熱不均勻或溫度難以控制時,可採用間接加熱。間接加熱包括水浴、油浴和沙浴加熱。
加熱注意事項
(1)試管外壁應該乾燥,試管里的液體不應超過試管容積的1/3。
(2)用試管夾夾持試管時,應由試管底部套上、取下,試管夾不要夾得過緊。
(3)加熱時應使試管底部均勻受熱,然後用酒精燈的外焰固定加熱。
(4)加熱試管內的液體時,不能將試管口對著自己或他人。
(5)加熱液體時,要使試管口向上,使試管與桌面成45°角。
Ⅳ 點燃和加熱和高溫的區別
相同點:
點燃、加熱、高溫都是化學反應的條件,都需提高溫度方可進行。
不同點:
它們之間的區別是溫度的高低不同,以及是否需要連續不斷地提供熱量。加熱只是一般的升高溫度。點燃是引發著火點較低的物質燃燒時所需要的溫度條件,即便可燃物的溫度達到著火點。如:常用酒精燈、火柴等外界熱源提供熱量。而高溫是深度加熱,一般溫度在500度以上才可稱作高溫。
高溫不可代替點燃,高溫只是升高溫度,使其達到某種要求,而點燃是升高溫度的同時使其被氧氣氧化,是一種氧化反應,而高溫不一定發生化學變化,比如高溫乾燥。化學方程式中「加熱」是吸熱反應,必須在加熱的前提下才反應,當停止加熱後,反應立即停止;而「點燃」是燃燒的條件,燃燒是放熱反應,當點燃時的溫度達到了該物質的著火點後,反應能繼續進行。
(5)物理加熱有什麼不同擴展閱讀:
反應中間物
當熱力學企圖回答這個問題:「反應會發生嗎?」,另一個重要問題「反應多快?」卻完全沒有回答。這是因為熱力學或者熱力學平衡試著要了解的是反應混合物初始和結束狀態。因此無法指出反應發生時的過程。這個領域屬於反應動力學的范疇。
傳統觀點認為,反應物碰撞形成所謂活化復合物。碰撞的動能使活化復合物獲得更高的能量,導致構成反應的鍵結重組。但是,這種觀點導致了一個困境:活化復合物的結構和能量不能同時確定,否則有悖於測不準原理。
所以,一些物理學家認為,實際上這些復合物未必真的存在,而是能量空間的一些隔離面。相對的活化絡合物的觀點更多的是為實驗化學家所接受,因為在描述反應機理時比較方便。現代理論化學已經可以精確的計算速率常數。對於一些比較簡單的反應,整個過程的態分辨信息也可以獲得。
反應條件
指化學反應所必須或可提高反應速率的方法,如:加熱(△)、點燃、高溫、電解、通電(電解)、紫外線或催化劑等。
反應速率
化學反應的反應速率是相關受質濃度隨時間改變的的測量。反應速率的分析有許多重要應用,像是化學工程學或化學平衡研究。反應速率受到下列因素的影響:
反應物濃度:如果增加通常將使反應加速。活化能:定義為反應啟始或自然發生所需的最低能量。愈高的活化能表示反應愈難以啟始,反應速率也因此愈慢。反應溫度:溫度提升將加速反應,因為愈高的溫度表示有愈多的能量,使反應容易發生。
催化劑:催化劑是一種通過改變活化能來改變反應速率的物質。而且催化劑在反應過程中不會破壞或改變,所以可以重復作用。反應速率與參與反應的物質濃度有關。物質濃度則可透過質量作用定律定量。
Ⅵ 初中物理中怎樣辨別保溫和加熱
保溫和加熱主要是比較電路中的功率大小,功率大時就是加熱,功率小的時候是保溫,對於一個電路中電壓一定時(並聯電阻小與串聯電阻),根據P=u²/R,可得,並聯加熱,串聯保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