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想參加高中物理競賽,應該怎麼學習啊,
高中物理怎麼樣?有哪些好的學習方法?
現在還有很多的小夥伴,都說對於高中物理這是難度比較大的學科,這就讓物理成了很多的高中生成了心裡的一種痛處,其實吧學習高中物理也是很簡單的,只要你掌握好思路,培養好自己的學習習慣,讓自己喜歡上這個學科,其實這還是比較簡單的.
高中物理試卷
讀好每一本教材,看好每一個單元,學會每一個小題,對於高中物理每一個練習都有關鍵的洞察力以及他的解決辦法,可能他們所用的知識都是一樣的,只要你記住一個定理就可以做很多類似的題.
㈡ 高中物理競賽怎麼學
下面是一些方法
1.課前5分鍾的預習,大概把書瀏覽一遍就好,基本知道哪些是比較重要的,哪些可以略過。
2.課中。上課的時候一定要認真,要做筆記,不要等到老師說, 做筆記啊 ,才寫幾個字 。很多老師都不會提醒的。這要靠自己的練習,知道什麼時候該做筆記。筆記盡量簡單,好記,要保證以後自己看的時候還知道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是這樣。
3.課後。課後注意適量的練習。很多人有種錯誤的想法,認為理科就應該多做習題,其實完全沒必要的。我要聲明的是,同一種類型的題,如果你會了,只要做一道就好。盡可能的去翻翻別人的參考書,看看不一樣的題目。
4.考試。你要爭取的是,考試時不會因為粗心而失分。不會做沒有關系,但是因為計算錯誤,或者會做的題目,因為方法錯誤而失分,這點不可原諒。相信你自己也會很懊惱的。這點,從每一次考試開始練吧,認真是一種習慣。
5.信心。相信自己通過努力,能夠學好物理。
6.自知之明。不要認為你比老師還厲害。上課的時候不聽老師講,而是自己做練習的辦法,不可取。記住一定要跟著老師走,特別是總復習的時候。
6.考試後的試卷整理。考試後,一定要分析試卷。不是簡單的把錯題抄起來,而是想想,你為什麼會錯。哪裡是因為粗心而失分,哪裡是因為方法錯誤而失分,或者是想偏了。哪裡是因為完全不明白而失分。
7.錯題本。第六點中的粗心失分就不用抄起來了。而另外兩種,勤勞一點,寫上去吧。錯題本,每個禮拜看一次,重新做一遍,會做了就標記一下,連續2次都會做,以後這題就不用看了。記得,是重新做,不是看完答案再做。
㈢ 高中物理競賽怎麼學
1.首先,要認真學好高中物理的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對於每一個規律和概念要弄清它的來龍去脈,適用范圍,條件
2.多讀些與物理有關的課外資料
3.最好能把大學物理中理論力學,電磁學,光學在老師的指導下讀讀(很有好處)
4.我個人覺得要想學好高中物理競賽,自己除了勤奮之外,同時應該有一個比較好的天賦(對物理有一定的悟性),這一點我覺得很重要,它往往能使你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信你有天賦,同時加上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取得好的成績.(我就是教高中物理的.希望能給你一定的幫助!)
㈣ 怎樣學習高中物理競賽
1、物理競賽難嗎?學了競賽內容對高考有幫助嗎?
不容易,但是學習有方法,方法正確,就沒這么難。學習物理的方法適用高考其他學科。有專門的數據統計,物理好的學生高考也好的相關性是其他競賽學科和高考分數正相關中,最高的。
2、想參加高中物理競賽,應該怎麼學習啊?
要參加高中物理競賽,就是在有限的時間里,達到盡量高的高度,第一要點就是,學生沒有時間走彎路。
3、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的競賽大綱
4、怎樣提高高中物理競賽能力
競賽能力和學校里有限知識點,熟練掌握的要求不同,它是大量知識點,盡量深入的掌握。提高物理競賽能力,等同於提高學習能力。需要掌握真正實用的學習方法
5、怎樣學物理才能達到省級競賽一等獎的水平
理解物理概念,而不是會用公式,是省二和省一的區別。會自我總結,是國家賽和省一的區別。
6、高中物理競賽需要哪些數學基礎?
微積分、微分方程、初等函數、直線方程、統計概率、三角函數、向量運算拓展、數列拓展、不等式、,命題概念、圓錐曲線、推理與證明、數系擴充。以下部分屬於高階,視個人的掌握情況再拓展:排列組合、線性代數基礎、向量分析、正態分布、函數、傅里葉分析、拉普拉斯變換。
7、現在的高中物理競賽,對將來物理科研有多大幫助
有直接的影響。當然前提是不要選擇刷題式學習。當然刷題式學習競賽走不遠
我是新一代教育的張昆博士,希望在物理競賽方面能幫到大家,謝謝!
㈤ 高中物理競賽怎麼准備
1) 初三、新高一預備:預備階段 老師帶領+自學,競賽基礎內容和高難度的高中物理,然後不定期自測,一定要有培訓上課,提升效果明顯。
2) 高一基礎+暑期提高:在這個階段主要學習+鞏固高考難度的物理,並系統學習競賽教程,關注實驗,這一階段依然以參加培訓和上課為主;
3) 高二提高+暑假沖刺:在這個階段主要是學習復賽決賽難度的競賽教程,並系統學習大學物理,到這個階段主要是以考生自學和聽講座為主,這是階段培訓的效果要因人而異;
物理競賽涉及力學、熱學、電磁學及光學,基礎必須扎實,另外高中數學也要學的很通透。高中物理競賽是一個不斷提升自己、磨煉自己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通過學習、比賽,你可以獲得除了成績之外的其他提升,比如耐力、比如看待事物的方式、比如心智的更加成熟。參加一次,畢生難忘。祝成功。
㈥ 想參加高中物理競賽,應該怎麼學習啊能提供資料最好
盡快掌握高中所有物理課程。然後分科目進行專業訓練,高中物理競賽一般包括:力學(力學和運動學)、熱學、電磁學、近代物理學等。有一套教材可以作為第一輪學習使用:程稼夫的《中學奧林匹克競賽物理教程》我記得是有講義、力學篇、電磁學篇。這個可以作為第一輪學習使用;裡面給出了很多經典模型和理論公式,一定要好好做;然後還有一套奧賽經典物理學,也可以用來參考。真正學懂這些後,可以進階,找一些IPHO的試題和講義,很多書店都有的。如果想沖擊省賽一等獎及以上,建議要看大學的物理書,而且是物理專業的,建議看北大舒幼生的《力學》、陳秉乾的《電磁學》。還有《物理學難題集萃》舒幼生 胡望雨 陳秉乾編的,很厚的一本書,裡面都是經典的物理競賽題。在這個過程中,一定不能忘了數學,要熟練掌握微積分(有的年份考試規則里不允許用微積分),以及微積分算式的極限解決方法,要能夠熟練的把物理問題描述成數學問題。在學習過程中掌握模型的概念,很多不同的問題、甚至是不同物理原理的問題,他們的數學模型的一樣的,就都可以用同樣的方法解決。比如拋物線運動模型,就可以應用在重力場中、還有斜拋運動、還有電磁場中的運動等等。最重要的是要學會用圖形描述物理過程,在坐標系中去定義物理量。比如運動學,橫軸是時間,縱軸是速度,這個曲線就是時間-速度曲線,正負半區的面積和就是路程,面積差就是位移,曲線的斜率就是該點的加速度。還要懂得歸納總結,和舉一反三,這是互逆的過程,一道物理問題可以有很多方法解決,很多模型。比如黑洞的引力半徑,可以用經典力學里的引力場來計算(這也是一個經典模型,可以應用在電磁學點電荷之間的力學和運動學關系)、也可以用廣義相對論的不確定性關系、也可以用相對論的光速假設。每個省份都會有夏令營的,一般東北是大連理工大學(遼寧省物理學會)和吉林大學(吉林省物理學會),浙江是浙大,江蘇是南京大學,會有專門的講課還有物理實驗培訓。
你可以淘寶或者當當買程稼夫的《中學奧林匹克物理教程》全套(基礎好的可以不用買講義);當當或者書店買《奧賽經典-物理》;全面學習的時候買舒幼生的《力學》;最後買《物理學難題集萃》這個淘寶上有復印版本,一共上下冊,超級板磚,很沉很大。
我高中的時候就是學物理競賽的,結果還不錯,物理競賽獲獎了,更驚喜的是高中沒學數學競賽,結果數學也獲獎了,很多專門訓練數學競賽的成績都沒我好,所以說物理的基礎就是數學,這點很重要!想學好物理,最重要的就是看待問題的物理思想,這個不是笑談,當你看一個問題的時候,能夠很自然很熟練的把它描述成數學算式和紙張上的圖形,你就成功一大半了!之後的問題就是解決這些圖形和數學問題。不管是什麼架構下的無論是力學還是電磁學還是熱學還是光學,很多都能夠互相轉換,變下思路就發現是同一個模型。然後當你融匯貫通的時候,就會發現物理是這么美妙的一件事情!表面上電學磁學力學關系不大,但是你會發現數學描述是驚人的相似!很多在某個學科里沒有的定義,可以根據這個對稱和相似模擬出一個數學的物理量。
㈦ 怎麼能學好高中物理競賽
我也是學物理競賽的,希望我的體會能給你一些幫助
首先是盡快把課本學完。對於高一的話,主要是力學,那麼趕快把必修和選修的力學部分自學完是很有用的。(例如必修里不涉及沖量動量等問題,而這些又十分基礎)
第二是一定要緊扣概念。典型的問題就是對「瞬時量」和「過程量」的認識。(這個在能量、功、動量定理等方面反映更為強烈。)高一上期的話難點主要是靜力學和運動學。靜力學掌握例如二力桿、三力交匯等簡單模型就好(如果可能把數學上三角函數給自學了,十分有用!);單純運動學的話理解速度加速度的關系(如果可能稍微看一下有關微分的書,數學課本或者龍門專題就好。掌握微分積分的物理應用對今後學習十分有用)。
至於看競賽書。不用多,一本教程(忘了我用的是啥了><)一本練習冊(感覺「高考·奧賽對接」不錯)再加上平時老師發的頁子就好(當然大神們刷的題更多)。
至於平時課程、分配時間。我覺得高一就是高中積累的最佳階段,能多學就多學,即使現在自己的成績並不突出,在不留下大漏洞的前提下也要往前趕。我在高一學物理的同時又跟著數學班學了三角函數、數列、不等式和微積分,十分勉強。但到高二由於這些東西已經學過了,而且思路聯系起來的,覺得十分輕松,成績也上來了。(時間嘛,就是牙膏,擠擠總是有的。學霸是熬夜的代名詞啊)
至於思維能力及方法。方法嘛,我也沒有什麼獨特的方法,都是老師講的。而思維能力,我覺得對比類比是個很好的方法。例如電場、磁場與重力場類比,二維轉動和平動類比等。
總之,萬事開頭難。剛接觸的話肯定沒有一個完整的體系啊~硬著頭皮跟老師學下去,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了,各個內容相互一聯系一促進,一個清晰明朗的體系就出來了。關鍵還是在積累,包括數學的積累。量變終究會質變的嘛
還有(><)畢竟現在競賽省一等獎不報送了,與其說搞競賽到南牆也不死心,不如轉向自主招生更實惠些(完全不功利也是不實際的嘛)。這樣對知識面的廣度要求大了,而深度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