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近代四大物理學家是誰
馮如、詹天佑、錢學森、鄧稼先列為最具影響力的中國近代「四大物理學家」。
Ⅱ 我國近代物理學家
1、錢學森(著名科學家、物理學家.我國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在空氣動力學、航空工程、噴氣推進、工程式控制制論、物理力學等技術科學領域做出許多開創性貢獻.)
2、錢三強(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在「核裂變」方面成績突出,是許多交叉學科和橫斷性學科的倡導者.為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的創立和「兩彈」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
3、周培源(著名力學家、理論物理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我國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
4、鄧稼先(物理學家,在核物理、理論物理、中子物理、等離子體物理、統計物理和流體力學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5、錢偉長(著名力學家、應用數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是我國近代力學的奠基人之一.兼長應用數學、物理學、中文信息學,著述甚豐.特別在彈性力學、變分原理、攝動方法等領域有重要成就.)
6、嚴濟慈(物理學家、教育家,中國現代物理研究奠基者之一.)
7、吳有訓(物理學家,中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教育家)
Ⅲ 近現代物理學領域三大理論成就
近現代物理學領域三大理論成就
1、經典力學的奠基者——伽利略
⑴突出成就是創立自由落體定律,推翻亞里士多德的學說。
⑵製造的望遠鏡證明了哥白尼的「日心說」(屬於天文學成就)
2、經典力學的建立者——牛 頓
⑴牛頓經典力學體系:
①牛頓力學三定律:慣性定律和加速度定律(伽利略研究為基礎)
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定律(笛卡爾研究為基礎)
②萬有 引力 定律:萬 有 引 力 定 律(開普勒研究,自己創立的微積分做計算工具)
⑵建立標志:1687年,《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3、現代物理學理論的發展
(1)量子論的誕生與發展——從普朗克到愛因斯坦
(2)相對論的建立——愛因斯坦
Ⅳ 中國古代、近代物理學家,及其主要貢獻有哪些
我國古代物理知識大部分分散體現在各種技術過程的書籍中,也通過各種技術體現,在這些巨匠在「被介紹」的時候被統稱為科學家,搜集了一些,希望對你有幫助。
墨翟 早在二千多年前墨家便已有對光學(光沿直線前進,並討論了平面鏡、凹面鏡、球面鏡成像的一些情況,尤以說明光線通過針孔能形成倒像的理論為著)、數學(已科學地論述了圓的定義)、力學(提出了力和重量的關系)等自然科學的探討,可惜的是,這一科學傳統也因此書在古代未得到重視而沒能結出碩果。但這一發現,震動了當今學術界,使近代人對墨家乃至諸子百家更為刮目相看。
沈括 沈括的科學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精研天文,所提倡的新歷法,與今天的陽歷相似。在物理學方面,他記錄了指南針原理及多種製作法;發現地磁偏角的存在,比歐洲早了四百多年;又曾闡述凹面鏡成像 的原理;還對共振等規律加以研究。在數學方面,他創立「隙積術」(二階等差級數的求和法)、「會圓術」(已知圓的直徑和弓形的高,求弓形的弦和弧長的方法)。在地質學方面,他對沖積平原形成、水的侵蝕作用等,都有研究,並首先提出石油的命名。醫學方面,對於有效的葯方,多有記錄,並有多部醫學著作。此外,他對當時科學發展和生產技術的情況,如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金屬冶煉的方法等,皆詳為記錄。
郭守敬 郭守敬和王恂、許衡等人,共同編制出我國古代最先進、施行最久的歷法《授時歷》。為了編歷,他創制和改進了簡儀、高表、候極儀、渾天象、仰儀、立運儀、景符、窺幾等十幾件天文儀器儀表;還在全國各地設立二十七個觀測站,進行了大規模的「四海測量」,測出的北極出地高度平均誤差只有0.35;新測二十八宿距度,平均誤差還不到5';測定了黃赤交角新值,誤差僅1'多;取回歸年長度為365.2425日,與現今通行的公歷值完全一致。
郭守敬編撰的天文歷法著作有《推步》、《立成》、《歷議擬稿》、《儀象法式》、《上中下三歷注式》和《修歷源流》等十四種,共105卷。
為紀念郭守敬的功績,人們將月球背面的一環形山命名為「郭守敬環形山」,將小行星2012命名為「郭守敬小行星」。
郭守敬為修歷而設計和監制的新儀器有:簡儀、高表、候極儀、渾天象、玲瓏儀、仰儀、立運儀、證理儀、景符、窺幾、日月食儀以及星晷定時儀12種(史書記載稱13種,有的研究者認為末一種或為星晷與定時儀兩種)。
在大都(今北京),郭守敬通過三年半約二百次的晷影測量,定出至元十四年到十七年的冬至時刻。他又結合歷史上的可靠資料加以歸算,得出一回歸年的長度為365.2425日。這個值同現今世界上通用的公歷值一樣。
中國古歷自西漢劉歆作《三統歷》以來,一直利用上元積年和日法進行計算。唐、宋時,曹士等試作改變。《授時歷》則完全廢除了上元積年,採用至元十七年的冬至時刻作為計算的出發點,以至元十八年為「元」,即開始之年。所用的數據,個位數以下一律以100為進位單位,即用百進位式的小數制,取消日法的分數表達式。
晚年,郭守敬致力於河工水利,兼任都水監。至元二十八至三十年,他提出並完成了自大都到通州的運河(即白浮渠和通惠河)工程。至元三十一年,郭守敬升任昭文館大學士兼知太史院事。他主持河工工程期間,製成一些精良的計時器。
宋應星 我國古代物理知識大部分分散體現在各種技術過程的書籍中,《天工開物》中也是如此。如在提水工具(筒車、水灘、風車)、船舵、灌鋼、泥型鑄釜、失蠟鑄造、排除煤礦瓦斯方法、鹽井中的吸鹵器(唧筒)、熔融、提取法等中都有許多力學、熱學等物理知識。此外,在《論氣》中,宋應星深刻闡述了發聲原因及波,他還指出太陽也在不斷變化,"以今日之日為昨日之日,刻舟求劍之義"(《談天》)。
在物理學方面,新發現的佚著《論氣·氣聲》篇是論述聲學的傑出篇章。宋應星通過對各種音響的具體分析,研究了聲音的發生和傳播規律,並提出了聲是氣波的概念。
張衡 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並不發光,月光其實是日光的反射;他還正確地解釋了月食的成因,並且認識到宇宙的無限性和行星運動的快慢與距離地球遠近的關系。
觀測記錄了兩千五百顆恆星,創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較准確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轉渾天儀,第一架測試地震的儀器——候風地動儀,還製造出了指南車、自動記里鼓車、飛行數里的木鳥等等。
共著有科學、哲學和文學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靈憲》和《靈憲圖》等。 為了紀念張衡的功績,人們將月球背面的一個環形山命名為「張衡環形山」,將小行星1802命名為「張衡星」
趙友欽(1279~1368)宋元天算物理學家。著有科學著作《革象新書》。這本書有一篇名為《小罅光景》的文章,罅就是小孔或狹縫。趙友欽做了一系列實驗,研究小孔成像規律,以及由此引申的物理現象。
近現代物理學家參考這里吧 http://www.hudong.com/categorypage/show/%e4%b8%ad%e5%9b%bd%e7%89%a9%e7%90%86%e5%ad%a6%e5%ae%b6/
Ⅳ 近代物理學成就
1、時代背景:
⑴中世紀亞里士多德的學說長期被教會奉為教條。
⑵近代科學誕生後,亞里士多德的力學不斷受到質疑。
2、經典力學的奠基者——伽利略
⑴突出成就是創立自由落體定律,推翻亞里士多德的學說。
⑵製造的望遠鏡證明了哥白尼的「日心說」(屬於天文學成就)
3、經典力學的建立者——牛 頓
⑴牛頓經典力學體系:
①牛頓力學三定律:慣性定律和加速度定律(伽利略研究為基礎)
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定律(笛卡爾研究為基礎)
②萬有 引力 定律:萬 有 引 力 定 律(開普勒研究,自己創立的微積分做計算工具)
⑵建立標志:1687年,《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⑶歷史地位:
①牛頓力學三定律構成了近代力學體系的基礎,成為近代物理學的重要支柱。
②牛頓力學體系完成了人類對自然界認識史上第一次理論大綜合。
③使力學和天文學在理論上達到完備的程度,並得到應用和驗證。
(根據萬有引力定律准確算出了地球的平均密度和扁平率;解釋潮汐的成因;發現海王星)
④使科學擺脫神學束縛,19世紀進入全面繁榮時期,各自然科學理論體系紛紛建立.成為近代科學形成標志。
二、現代物理學理論的發展
1、量子論的誕生與發展——從普朗克到愛因斯坦
⑴背景:①19世紀的物理學領域,以牛頓力學為基礎,形成了完整的理論體系。
②19世紀末,物理學界的重大研究課題是黑體輻射,量子理論就是在此過程中發現的。
⑵誕生:①奧地利斯蒂芬:1879年發現黑體輻射的總能量與其溫度之間的定量關系。
②德國 普 朗克:1900年在《關於正常光譜能量分布定律的理論》提出量子概念.(標志)
⑶發展:①德國愛因斯坦:1905年解釋光電效應,得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的結論。
②法國德布羅意:1923年物質波理論。
③奧德物理學家:數年後建立量子力學。
⑷意義:改變了近代物理學中的傳統觀念,使物理學乃至整個自然科學的觀念都發生重大變革。
2、相對論的建立——愛因斯坦
Ⅵ 近代物理學家有哪些
安培 開始是電報發明的鼻祖,首次提出利用電磁現象傳遞電報訊號。
庫侖 導出了庫侖定律。
巴耳末 提出了公式是一個巴耳莫經驗公式,對原子光譜理論和量子物理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德布羅意(Louis Victorde Broglie,1892~1989)法國物理學家 將光的波粒二象性推廣到實物課題上。
布朗 布朗對物理學的貢獻是發現了著名的布朗運動
狄拉克(Paul Adrie Maurice Dirac,1902~1984)英國理論物理學家,量子力學的創始人之一,1930年提出「空穴」理論,預言了帶正電的電子(即正電子)的存在,把相對論、量子和自旋這些在此以前看來似乎無關的概念和諧地結合起來,並得出一個重要結論:電子可以有負能值。
玻爾 成功解釋了氫原子電子解構,形成了著名的波爾理論。他最重要的是他有一種天生的領袖能力,任哥本哈根學派帶頭人多年,也是該學派最輝煌的時候。
安德魯斯 建立了物質的臨界點、臨界溫度和臨界壓強的概念
Ⅶ 近代物理包含哪些
近代物理應該說就是相對於經典物理而言的,它指的是以普朗克量子論為起點,以相對論(包括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為兩大支柱的物理體系,在解釋涉及微觀尺度的物理現象方面極為有效,可以說為人們認識世界打開了一扇全新的窗戶。
包含粒子物理學,狹(廣)義相對論,統計熱力學,場論,量子物理學,等等(以上包含了所有高中物理競賽大綱對近代物理的要求)
Ⅷ 近代物理學中有哪些偉大的發現
1,經典力學的建立;2、光的微粒理論和波動理論;3、熱力學的建立和能量守恆原理的誕生;4、電磁學的輝煌成就.
Ⅸ 近代物理學和現代物理學分別有哪些 就大學本科的知識而言
力學、狹義相對論、機械振動,機械波,熱力學
電磁學、光學、量子物理學
Ⅹ 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有哪些
1、牛頓
艾薩克·牛頓是英格蘭物理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自然哲學家。主要貢獻是他在1687年發表的論文《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里的萬有引力和三大運動定律。
拓展資料(物理學研究領域):
1、凝聚態物理:
研究物質宏觀性質,這些物相內包含極大數目的組元,且組員間相互作用極強。最熟悉的凝聚態相是固體和液體,它們由原子間的鍵和電磁力所形成。更多的凝聚態相包括超流和波色-愛因斯坦凝聚態(在十分低溫時,某些原子系統內發現);某些材料中導電電子呈現的超導相;原子點陣中出現的鐵磁和反鐵磁相。凝聚態物理一直是最大的的研究領域。歷史上,它由固體物理生長出來。1967年由菲立普·安德森最早提出,採用此名。
2、原子、分子和光學物理:
研究原子尺寸或幾個原子結構范圍內,物質-物質和光-物質的相互作用。這三個領域是密切相關的。因為它們使用類似的方法和有關的能量標度。它們都包括經典和量子的處理方法;從微觀的角度處理問題。原子物理處理原子的殼層,集中在原子和離子的量子控制;冷卻和誘捕;低溫碰撞動力學;准確測量基本常數;電子在結構動力學方面的集體效應。原子物理受核的影晌。但如核分裂,核合成等核內部現象則屬高能物理。 分子物理集中在多原子結構以及它們,內外部和物質及光的相互作用,這里的光學物理只研究光的基本特性及光與物質在微觀領域的相互作用。
3、高能/粒子物理:
粒子物理研究物質和能量的基本組元及它們間的相互作用;也可稱為高能物理。因為許多基本粒子在自然界不存在,只在粒子加速器中與其它粒子高能碰撞下才出現。據基本粒子的相互作用標准模型描述,有12種已知物質的基本粒子模型(誇克和輕粒子)。它們通過強,弱和電磁基本力相互作用。標准模型還預言一種希格斯-波色粒子存在。現正尋找中。
4、天體物理:
天體物理和天文學是物理的理論和方法用到研究星體的結構和演變,太陽系的起源,以及宇宙的相關問題。因為天體物理的范圍寬。它用了物理的許多原理。包括力學,電磁學,統計力學,熱力學和量子力學。1931年卡爾發現了天體發出的無線電訊號。開始了無線電天文學。天文學的前沿已被空間探索所擴展。地球大氣的干擾使觀察空間需用紅外,超紫外,伽瑪射線和x-射線。物理宇宙論研究在宇宙的大范圍內宇宙的形成和演變。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在現代宇宙理論中起了中心的作用。20世紀早期哈勃從圖中發現了宇宙在膨脹,促進了宇宙的穩定狀態論和大爆炸之間的討論。1964年宇宙微波背景的發現,證明了大爆炸理論可能是正確的。大爆炸模型建立在二個理論框架上: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和宇宙論原理。宇宙論已建立了ACDM宇宙演變模型;它包括宇宙的膨脹,黑能量和黑物質。 從費米伽瑪-射線望運鏡的新數據和現有宇宙模型的改進,可期待出現許多可能性和發現。尤其是今後數年內,圍繞黑物質方面可能有許多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