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初2物理,浮與沉
浮力目錄[隱藏]
浮力的概念
產生浮力的原因
浮力公式的推算
浮力之惑
浮力原理的發現
浮力的應用
計算浮力的公式
[編輯本段]浮力的概念
液體和氣體對浸在其中的物體有豎直向上的托力,物理學中把這個托力叫做浮力。浮力的方向豎直向上。
漂浮於流體表面或浸沒於流體之中的物體,受到各方向流體靜壓力的向上合力。其大小等於被物體排開流體的重力。在液體內,不同深度處的壓強不同。物體上、下面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不同,物體下部受到液體向上的壓強較大,壓力也較大,可以證明,浮力等於物體所受液體向上、向下的壓力之差。例如石塊的重力大於其同體積水的重量,則下沉到水底。浮木或船體的重力等於其浸入水中部分所排開的水重,所以浮於水面。氣球的重量比它同體積空氣的重力小,即浮力大於重力,所以會上升。這種浸在水中或空氣中,受到水或空氣將物體向上托的力叫「浮力」。例如,從井裡提一桶水,在未離開水面之前比離開水面之後要輕些,這是因為桶受到水的浮力。不僅是水,例如酒精、煤油或水銀等所有的液體,對浸在它裡面的物體都有浮力。
浮力的作用點稱為浮心,浮心顯然與所排開液體體積的形心重合。
[編輯本段]產生浮力的原因
產生浮力的原因,可用浸沒在液體內的正立方體的物體來分析。該物體系全浸之物體,受到四面八方液體的壓力,而且是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的。所以這個正立方體的前後、左右、上下六個面都受到液體的壓力。因為作用在左右兩個側面上的力由於兩側面相對應,而且面積大小相等,又處於液體中相同的深度,所以兩側面上受到的壓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兩力彼此平衡。同理,作用在前後兩個側面上的壓力也彼此平衡。但是上下兩個面因為在液體中的深度不相同,所以受到的壓強也不相等。上面的壓強小,下面受到的壓強大,下面受到向上的壓力大於上面受到的向下的壓力。液體對物體這個壓力差,就是液體對物體的浮力。這個力等於被物體所排開的液體的重量。當一個浮體的頂部界面接觸不到液體時,則只有作用在底部界面向上的壓力才會產生浮力。至於一個位於容器底面上的物體,並和容器底面密切接觸,那它就只能受到向下作用於物體表面的液體壓力下,所以這個物體不受浮力作用,這種現象並不多,因為只要其間有一層很薄的液膜,就能傳遞壓強,底面就有向上的壓力,物體上下表面有了壓力差,物體就會受到浮力。單位為浮力【F】
[編輯本段]浮力公式的推算
浮力公式的推算
假設有一正方體沉於水中,
F浮=F下表面-F上表面
=ρgh2*S-ρgh1*S
=ρgS*Δh
=ρgV
=mg
=G排液
當物體懸浮在液體上時(當未受外力時),F 浮=G物
稍加說明:
(1)h2為正方體下表面到水面距離,h1為正方體上表面到水面距離,Δh為正方體之高。
(2)「F浮=ρ液gV排=G排液」最重要。
F浮=ρ液gV排的公式推導:浮力=排開液體所受重力——F浮=G排液=m排液•g =ρ液gV排
(3)給出沉浮條件(實心物體)
ρ物>ρ液, 下沉 ,G物>F浮
ρ物=ρ液, 懸浮 ,G物=F浮 (基本物體是空心的)
ρ物<ρ液, 上浮,(靜止後漂浮)G物<F浮
ρ物<ρ液, 漂浮,G物<F浮(因為是上浮的最後境界,所以ρ物<ρ液)
ρ物>ρ液, 沉底 ,G物=F浮+F杯底對物的支持力(三力平衡)阿基米德
(4)給出「露排比公式」——解漂浮題的重要公式
如果漂浮(這是重要前提!), 則:ρ物∶ρ液=V排∶V物。
其中,V物=V排+V露
它的變形公式
1. (ρ液-ρ物)∶ρ液=V露∶V物
2. ρ物∶(ρ液-ρ物)=V排∶V露
…………………………………………
證明:∵漂浮
∴F浮=G物,即ρ液gV排=ρ物gV物,即ρ液V排=ρ物V物,即ρ物∶ρ液=V排∶V物(交叉相乘)
另外液體還可以產生比自身重力大的浮力
物體在液體中排開液體的重力等於物體所受浮力
但是液體可以產生比自身重力大的浮力
排液量是一個抽象的概念
排開的液體是當液體凝固時,將固體拿出,用同種液體將空檔填滿,用來填充的液體量就是排開的液體量
所以產生十牛的浮力不一定需要十牛重的液體,液體可以產生比自身重力大的浮力
例如:一個底面積為30平方厘米的容器中有50牛重的水,將一個底面積為25平方厘米高10厘米的柱體(密度大於水)放入水中
沉入水底(主體下方有少量水,忽略不計)。水上升至10厘米高。排水量為250立方厘米,浮力為250牛,而水只有50牛,產生的浮力是液體本身重力的5倍。
當物體在水中完全和地接觸是就沒有浮力了,因為底部沒水就不存在浮力了。
[編輯本段]浮力之惑
質疑篇
一、壓力差的局限性
一個底面積為12.56平方米,高2米的木質圓錐體,錐尖向下浸沒於水下20米處。因為壓力等於壓強乘以面積,所以它上表面受到向下的壓力大於下表面受到向上的壓力,根據壓力差推論,它會沉沒水底。但阿基米德定律認為,它的物重小於它排出的水重,木錐會浮出水面。何況圓錐體是木頭做的,而木頭會浮出水面,這是自然現象的常識。
1、為什麼壓力差的推論與自然現象相反呢?
2、圓錐體錐尖向下或向上,根據壓力差計算的結果,它們受到的浮力是不相同的。但它們排出的水都一樣重,根據阿基米德定律,它們受到的浮力應相等。為什麼壓力差和阿基米德定律得出的結論不一樣?
3、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與物體在水中的形狀、形態有關嗎?
4、壓力差能不能解釋各種形狀(包括不規則)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及其產生的原因。
5、如果壓力差的適用只局限在個別、少數形狀的物體。那麼這個片面的推論能說明產生浮力的真正原因嗎?
二、壓力差的矛盾性
把一個底面光滑的木塊放進裝有底閥的玻璃缸內。用手把木塊按住,然後往玻璃缸里放水,淹沒木塊後,又打開閥門把水放盡。這時候拿起木塊,如果檢查它的底面與缸接觸部位沒有水。就又重新放進缸里,再用手按住,放滿水。鬆手後,我們驚訝地發現:木塊會自動浮起。(也可以用一些輔助辦法讓木塊的底面無水。比如在木塊與缸底接觸的四周糊上漿糊,防止進水。但不能增加木塊上浮的外來阻力。因為氣體的浮力性質與液體相同,所以也可以在空氣里作類似實驗)根據壓力差推論:如果浸沒在缸里的木塊底面沒有水,那麼它就沒有受到水向上的壓力,只受到水向下的壓力,也就是說木塊沒有受到浮力。即使我們鬆手後,木塊也不能浮起。
1、為什麼實驗結果與壓力差結論自相矛盾?
2、實驗中的木塊在缸里排出了與它體積相等的水,根據阿基米德定律,它受到了浮力大小等於它排出的水重。為什麼壓力差卻認為木塊沒有受到浮力呢?它們之間孰對孰錯?
3、如果浸沒在水裡的木塊底面沒有水,而它依然受到了浮力。那麼,這個浮力是怎樣產生的呢?
三、阿基米德定律的矛盾
有甲、乙、丙三隻同樣大小的模型鐵船,用手給甲船施加壓力,使之沉入水底。把乙船斜放入水,讓其自然沉入水底,而丙船則浮在水面上。
1、從實驗的結果來看:甲船排出的水最多,乙船排出的水最少。根據阿基米德定律我們知道:甲船受到的浮力最大,丙船次之,而乙船受到的浮力最小。雖然甲船和乙船排出的水重各異,但由於甲船和乙船都沉入水底,它們相同部位在同一水平面上,受到的壓強相同。根據壓力差計算,它們受到的浮力大小應相等。
①壓力差和阿基米德定律應該是什麼關系?
②它們之間為什麼矛盾重重?這些矛盾該如何解釋?
2、根據書中浮力章節研究物體浮沉的實驗得知:當物體排出的水重大於它的物重時,物體浮起。可甲船排出的水重也大於它的船重,為什麼甲船卻沒有上浮呢?
3、丙船排出的水重大於乙船,受到的浮力也應比乙船大。但乙船和甲船同沉水底,根據壓力差它們受到的浮力相等。而甲船排出的水重又大於丙,甲、乙、丙三船究竟誰受到的浮力最大?
四、物體是怎樣浮上來的
沉沒在水底的物體,當它的重量小於排出的液重時,物體就會浮上來。物體浮上來,自然是因為受到了浮力,但浮力是怎樣作用於物體而使它上浮的呢?壓力差認為 :物體四側受到的壓力平衡而相互抵消,只有底面受到向上的壓力,上浮的動能理應由此獲得。但我們要注意,這個向上的壓力是由水的壓強產生,而在同一水面,水向各個方向產生的壓強相等。向上的壓力如同支持力一樣只對物體起支撐作用。並不能對物體作功而促使物體上浮。既然物體底面的壓力不能產生物體上浮的動能,那浮力是怎樣作用於物體而讓它上浮的呢?
釋疑篇
一、無論是浮在液體表面還是沉沒在液中,一切浸在液里的物體都受到液體對它產生的向上的托力,我們把這個向上的托力就叫著浮力.
液體為什麼能產生浮力呢?
二、我們知道水能浮起皮球、樹木、救生圈、橡皮艇等許多物體,但當水凝結成冰後,卻對這些物體失去了浮力。為什麼同一種物質,當它從液體變成固體時就沒有了浮力?
1、這是因為浮力是液體的一種特殊性質。
2、浮力的產生是由液體自身的特性決定的。
①流動性:液體總是由高處流向低處,或壓強大的一方向壓強小的一方流動。
如果沒有流動性,物體就不會浮起或沉下,也不會有海洋暖流.
②壓強的特殊性:液體在同一水平面上,它向各個方向產生的壓強相等。
由於這個性質,液體成了一個相互聯系的整體.當它任何一點壓強的改變,都能引起相鄰液壓的改變.
3、壓強是產生浮力的主要原因。
(討論:如果液體之間沒有壓強,還會不會產生浮力。)
三、物體是怎樣浮上來的
把一個吸滿水的塑膠瓶,瓶口向上。然後擠出壓瓶壁的兩端,水就會從瓶口向上噴射而出。在這個過程中,手指和瓶子都未向上移動位置,但為什麼水卻往上運動了呢?這是因為我們擠壓瓶壁時,瓶中水的壓強小於周圍瓶壁、瓶底的壓強,這些壓強下面大、上面小,而水會向壓強小的一方流動。所以,當我們用手指擠壓時,在瓶壁、瓶底合力的作用下,水就會向上運動。
水中的木塊向上運動的原理與之相似。只不過前者是液體裝在固體里,後者是固體浸在液體里。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運動物體的壓強小於周圍的壓強,而且壓強從下到上逐漸減小。物體運動是合力作用的結果。
浸沒在水中的木塊之所以會浮上來,就是因為自身的壓強小於同部位水的壓強,這樣就出現了壓強差。木塊便受到四周水的擠壓,在底面和四周水壓的共同作用下,木塊就會向壓強小的一方流動而浮出水面。
①物體上浮是在底面、四周側面水壓共同作用下的結果。
②浮力是由合力形成的,並不單單是物體底面向上的壓力。
四、浮力產生的原因
液體具有流動性,在重力的作用,便向容器壁、容器底流動而產生壓力。由於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容器底和容器壁也對液體產生一個反作用力,作用力反作用力在液體之間相互作用,就產生了壓強。它們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並與深度成正比,同一水平面上,液體向各個方向產生的壓強相同。在沒有任何外力的情況下,液體保持靜止狀態。因為液體具有壓強,它們之間才會相互支持,相互聯系而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液體中任何一點液壓的改變,都會形成壓強差,從而引起相鄰液壓的改變。液體就會打破平衡狀態產生流動。
1、液體和液體之間相互產生浮力,壓強是產生浮力的原因。
2、浮力和它受到的壓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液體保持平衡狀態。
3、浮力的性質、大小並不會因外來物體浸入而改變。
五、浮力定律
壓力差和阿基米德定律在解釋浮力產生的原因和大小時,都必須要有物體浸在液體里。
液體沒有任何外來物體浸入時,它還會不會有浮力?如果有,我們又應該怎樣去解釋產生浮力的原因和大小呢?
其實,浮力是液體的一種屬性,由液體自身的特點形成的,它不會因外來物體的浸入而增大或減小、存在或消亡。物體在液中的沉浮是物體在浮力作用下反應出的一種自然現象。而我們該如何透過這些現象,去探尋浮力的本質呢?
1、壓強與深度的關系
人潛入水裡,會感到發悶,是因為受到了水的壓強。而水的壓強又與深度成正比,所以人要潛入到更深的水裡,必須要穿潛水服,而我們到達深海則需要乘坐特製的潛水艇。
2、浮力與壓強(深度)的關系
我們常常說的船隻擱淺是怎麼回事呢?為什麼枯水季節有些河道不能通航?淺水港為何不能停靠萬噸輪船?其實,所有問題都在告訴我們一個事實,物體受到浮力的大小與液體的深度有關。
當船運載貨物時,它的載重量越大,吃水就越深;載重量越小,吃水就越淺。而載重量大需要的浮力也會大,載重量小,需要的浮力也小。因此看來,浮力的大小與船隻在水中的深度成正比,又正為水的壓強也與它的深度成正比。所以,我們仔細研究會發現,船隻產生的最大壓強與它同深度的水壓是一樣的,載重量大的船吃水深就是因為它壓強大的緣故。
既然浮力會隨著液體的深度增加,為什麼我們做實驗時,彈簧稱的讀數並不會隨物體在液中位置的深淺而變化呢?
其實,彈簧稱稱量的物體在液中不但要受到浮力,還同時受到液體對它施加的壓力。物體在液中的位置加深時,它受到的浮力增大,而它受到的壓力也在同等的增大;當物體在液中的位置變淺,它受到的浮力減小,但它受到的壓力也會同等的減小。正是因為浮力和壓力同等的增加或減小,彈簧稱的讀數才不會隨物體在液中位置的深淺而變化。
3、浮力與密度的關系
水和植物油都屬於液體,但它們的浮力是否相同呢?讓我們先把植物油滲進水中,看看會發生什麼現象。很快,我們會發現植物油全部浮在水面上,並不與水相溶共存,這是什麼原因產生的呢?原來,植物油的密度比水小,產生的壓強各不相同,質量重的水便會下沉,質量輕的油便會上升。輪船從談水河駛入海里,船身會浮起來一些,就是因為它是漂浮,浮力等於重力,重力不變所以浮力不變,由於海水密度增加,所以船在海水中排開水的體積變小,所以會上浮。
總結以上規律,得出如下結論:
浮力的大小與液體的壓強(深度)成正比,與它的密度成正比,與它受到的壓力相等,方向相反。在沒有任何外力的作用下,液體保持靜止狀態。
六、物體的浮沉
鐵和石塊在水中下沉,乒乓球、木頭、救生圈浮在水面上。同樣的物體也會因為液體密度的不同而或沉或浮。
是什麼原因決定物體在液體中的沉浮呢?是物體的質量和重量么?
我們知道,無論質量多大,多重的木頭,它都會浮在水面上,而無論質量多小,多輕的石頭,它都會沉入水底,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木頭的密度比水小,而石頭的密度比水大的緣故。
在沒有任何外因時,物體的密度大於液體的密度,物體沉下,當物體的密度小於液體的密度,物體浮在液體表面。
為什麼物體的沉浮與密度有關呢?
在同一水平面上,液體向各個方向產生的壓強相同。而木頭的密度小於水,它產生的壓強也小於同體積水的壓強;石頭的密度大於水,它產生的壓強也就大於同體積水的壓強。當木頭或石頭沉沒水中替換同體積水時,因為木頭的壓強小於周圍水的壓強會浮出水面,而石頭的壓強大於周圍水的壓強會沉入水底。
壓強是決定物體浮沉的重要條件。
當物重大於同體積液重時,在液中的任何深度它產生的壓強都大於該位置的液壓,物體沉下。
當物重小於同體積液重時,在液中的任何深度,它產生的壓強都小於該位置的液壓,物體浮起。
當物重等於同體積液重時,在液中的任何深度,它產生的壓強都和該位置的液壓相同。物體懸浮。
我們把密度大於空氣的氣球升上天,把密度大於水的鋼鐵製造成輪船浮於水,都是通過改變物體的壓強來實現的。
七、浮力的利用
從漂浮在河流上的樹林得到啟示,古人把木頭挖成空心的獨木舟,承載人或貨物,這是對浮力的最早利用。
但空心的鐵球並不一定浮起,實心的木塊它也不會沉下。所以,物體是否空心並不能決定物體的浮沉。
空心只是利用浮力的一種方法。
人們運用這個道理,不但把密度輕於水的樹木製造成船隻,也把密度大於水的鋼鐵製造成軍艦、輪船。
為什麼空心的物體能夠利用浮力呢?
這是因為空心的物體在水中增大了體積,增加了高度,並減小了物體的壓強。而壓強就是決定物體浮沉的重要條件。
空心的牙膏皮和捲成團的牙膏皮它們的重量雖然相同,但前者產生的壓強卻小於後者,當空心牙膏皮產生的壓強小於同高度水深的壓強時,它就會浮起。而捲成團的牙膏皮產生的壓強大於同體積水產生的壓強,所以會在水中沉下。
軍事上用的潛水艇就是用進排水的方法,增加或減輕潛水艇的重量,從而改變壓強,以此來控制潛水艇的沉浮
其實,對於類柱體,浮力就是上表面向下的壓力與下表面向上的壓力的差。
② 物體的沉浮現象有哪四種
懸浮、漂浮、下沉、上浮
1.懸浮(通俗地說就是浮在水中間,不上不下)
這時V排=V物
G=F浮
ρ物=ρ液
2.漂浮 (通俗地說就是浮在水面上)
這時V排<V物
G=F浮
ρ物<ρ液
3.下沉(通俗地說就是在水裡往下掉)
這時V排=V物
G>F浮
ρ物>ρ液
最終結果是沉在水底,那時V排=V物
F浮=G+N(水底的支持力)
4.上浮(通俗地說就是在水裡往上竄)
這時V排=V物
G<F浮
ρ物<ρ液
最終結果是漂浮,那時V排<V物,以達到F浮=G的平衡狀態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O(∩_∩)O
③ 物體的浮沉條件的原理
浮沉條件是物理名詞,指的是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兩個力:豎直向下的重力和豎直向上的浮力,這兩個力的大小決定了物體在液體中的運動狀態。根據物體所受浮力與重力的大小的不同,物體的浮沉存在三種情況。
物體的浮沉條件的原理如下:
ρ:密度 G:重力
F:力 M:質量
條件:
下沉:ρ物>ρ液,G物>F浮 ;
懸浮:ρ物=ρ液,G物=F浮 ;
上浮:ρ物<ρ液,G物<F浮 ;
漂浮:ρ物<ρ液,G物=F浮 ;
沉底:ρ物>ρ液,G物=F浮+F杯底對物的支持力,F浮<G
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如果它的密度小
於液體密度,物體上浮;如果它的密度等於液體的密度,物體懸浮;如果它的密度大於液體的密度,物體下沉。
④ 物體的沉浮情況,急~
--物理啊,忘得差不多了……不過大致上可以講一點點……
第一種真的忘光了,講第二種吧……
如果沒有記錯的話,液面不發生變化。這樣說吧,我們設想在一杯滿的水上面放一塊冰(請排除冰上面摞冰的情況,我們只需要漂浮的冰)。水為固態的時候(就是冰)密度較小,體積較大……我們設想講冰從水面上拿出來,然後因為冰是漂浮在水面上,部分冰是在水裡的,將冰拿出來後我們假設水裡有一個冰的形狀的洞(可以想像出來畫面來么……)而那個洞的體積呢……(撓頭)
我們先看拿出來的冰……可以理解冰融化成水只是物理形態發生變化的一個過程,就是密度增大體積減小了……然後,後面的忘了,大致上是,因為質量相同(因為從冰到水只是體積和密度的變化),所以受的浮力相同……可以這樣說么……
總之到了最後,融化成水的冰,是正好可以填滿上面說的「冰的形狀的洞」……
--------------
感覺一直在說廢話……不好意思呃因為物理我真的都快忘光了……
⑤ 物體沉浮有四種情況,其中懸浮,上浮是什麼意思
懸浮嘛
就是說物體在液體裡面,不成到底,也不浮出水面。那個時候是浮力等於物體受到的向下的力。,是一個平衡狀態。而上浮訥就屬於一種動態的過程,是從液體內由下往上的運動過程,好比就是你按在水裡的乒乓球從你松開手那瞬間,到浮出水面就是上浮。
⑥ 初二物理 物體的浮與沉 系統歸納
物體沉浮條件:(開始是浸沒在液體中)
方法一:(比浮力與物體重力大小)
(1)F浮 < G ,下沉;(2)F浮 > G ,上浮 (3)F浮 = G , 懸浮或漂浮
方法二:(比物體與液體的密度大小)
(1) F浮 < G, 下沉;(2) F浮 > G , 上浮 (3) F浮 = G,懸浮。(不會漂浮)
3.浮力產生的原因: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對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壓力差。
4.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體里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於它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浸沒在氣體里的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等於它排開氣體受到的重力)
5.阿基米德原理公式:
6.計算浮力方法有:
(1)稱量法:F浮= G — F ,(G是物體受到重力,F 是物體浸入液體中彈簧秤的讀數)
(2)壓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
(4)平衡法:F浮=G物 (適合漂浮、懸浮)
7.浮力利用
(1)輪船:用密度大於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開更多的水。這就是製成輪船的道理。
(2)潛水艇:通過改變自身的重力來實現沉浮。
(3)氣球和飛艇:充入密度小於空氣的氣體。
⑦ 物體的沉與浮屬於物理概念嗎
這個肯定是物理學的概念,主要就是物理力學的原理。
一般來說這個需要分析物體的受力狀態和流體流動狀態。
然後才能當初沉浮的理念。
⑧ 沉與浮的概念是什麼
沉:無外力干擾下物體在液體或者氣體等介質中會不斷的下降
浮:無外力干擾下物體在液體或者氣體等介質中會不斷上升,直到達到力的平衡而處於平衡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