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消毒滅菌法有哪些包括物理消毒滅菌法,化學消毒滅菌法
1、熱力滅菌法 (物理滅菌)
使用熱力滅菌法,在溫度和壓力等規定的滅菌條件下,要達到一定的加熱時間。包括:①火焰滅菌法②乾熱滅菌法③高壓蒸汽滅菌法④流通蒸汽滅菌法⑤煮沸滅菌法。
2、過濾滅菌法(物理滅菌)
過濾滅菌法是用篩除或濾材吸附等物理方式除去微生物,是一種常用的滅菌方法,適用於不能受熱的物品,如含有可溶性或不穩定物質的培養基、試驗液體和液狀醫葯品等,過濾法的最大缺點是不能濾除病毒。
3、照射滅菌法 (物理滅菌)
①放射線滅菌法是包括放射性同位素在內,利用從放射源產生射線進行照射,是殺滅微生物的一種方法,適用於玻璃製品、磁製品、金屬製品、橡膠製品、塑料製品與纖維製品等耐受放射線照射的物品。
②紫外線滅菌法是利用照射紫外線殺滅微生物的一種方法,適用於玻璃製品、金屬製品、橡膠製品、塑料製品和纖維製品等,還可用於設施、設備、水或醫葯品等。
4、氣體滅菌法 (化學滅菌)
氣體滅菌法是利用環氧乙烷或甲醛滅殺微生物的一種方法,主要用於玻璃製品、磁製品、金屬製品、橡膠製品、塑料製品、纖維製品等,還可用於設施、設備或粉末狀的醫葯品等。使用氣體滅菌時,其被滅菌的物品以未變質為前提條件。
5、葯液滅菌法 (化學滅菌)
通常使用的葯液有乙醇、甲酚、苯酚水或福爾馬林水等,適用於玻璃製品、磁製品、金屬製品、橡膠製品、塑料製品、纖維製品等物品,還可用於手指、無菌箱或無菌設備等。
㈡ 物理滅菌法包括哪些
物理滅菌法包括乾熱滅菌法、濕熱滅菌法、射線滅菌法、濾過滅菌法。
一、乾熱滅菌法
1、焚燒。一種徹底的滅菌方法,一般適用於廢棄物品或動物屍體等。
2、燒灼。用火焰滅菌,適用於微生物學實驗室的接種環、試管口等的滅菌。
3、干烤。用干烤滅菌箱,適用於高溫下不變質,不損壞,不蒸發的物品。
4、紅外線。利用電磁波的熱效應,但熱效應只能在照射到的物體表面產生,因此多用於醫療器械。
二、濕熱滅菌法
1、巴氏消毒法(pasteurization)。用較低溫度殺滅液體中的病原菌或特定微生物,而保持物品中所需的不耐熱成分不被破壞的消毒方法。主要應用於乳製品的消毒。方法有兩種:①加熱到61.1-62.8℃30分鍾;②71.7℃15-30秒。
2、煮沸法。煮沸溫度為100℃,芽胞需要1-2小時才可被殺滅。
3、流動蒸氣消毒法。利用一個大氣壓下100℃的水蒸氣進行消毒。蒸籠具有類似的原理。
4、間歇蒸氣滅菌法。利用反復多次的流動蒸氣間歇加熱以達到滅菌消毒的目的。
5、高壓蒸氣滅菌法。一種最有效的滅菌方法。滅菌的溫度取決於蒸氣的壓力。在103.4kPa蒸氣下,溫度達到121.3℃,維持15-20分鍾,可殺滅包括細菌芽胞在內的所有微生物。
三、射線滅菌法
1、紫外線。紫外線具有殺菌作用,其主要作用於DNA,使一條DNA鏈上相鄰的兩個胸腺嘧啶共價結合成二聚體,干擾DNA的復制與轉錄。但紫外線的穿透力弱,因此一般用於手術室、傳染病房、細菌實驗室的空氣消毒。紫外線對人體皮膚、眼睛有損傷作用,應注意防護。
2、電離輻射。常用於一次性塑料製品的消毒。
3、微波。不能穿透金屬表面。
四、濾過滅菌法
濾過除菌法是用物理阻留的方法將液體或空氣中的細菌除去,以達到無菌目的。主要應用於一些不耐高溫滅菌的血清、毒素、抗生素以及空氣的除菌。
㈢ 常用的消毒滅菌的方法有哪些
消毒滅菌的方法 (一)物理消毒滅菌法
利用物理因子殺滅微生物的方法.包括熱力消毒滅菌、輻射消毒、空氣凈化、超聲波消毒和微波消毒等。
1.熱力消毒滅菌
高溫能使微生物的蛋白質和酶變性或凝固(結構改變導致功能喪失),新陳代謝受到障礙而死亡,從而達到消毒與滅菌的目的.在消毒中,熱可分為濕熱與乾熱兩大類。
乾熱是指相對濕度在20%以下的高熱,乾熱消毒滅菌是由空氣導熱,傳熱效果較慢.一般繁殖體在乾熱80-100℃中經1小時可以殺死,芽胞需160-170℃經2小時方可殺死。 (1)燃燒法
是一種簡單、迅速、徹底的滅菌方法,因對物品的破壞性大,故應用范圍有限。
燒灼法:一些耐高溫的實驗器械(金屬、搪瓷類),在急用或無條件用其他方法消毒時可採用此法.將器械放在火焰上燒灼1-2分鍾.若為搪瓷容器,可倒少量95%乙醇,慢慢轉動容器,使乙醇分布均勻,點火燃燒至熄滅約1-2分鍾.採集作細菌培養的標本時,在留取標本前後(即啟蓋後,閉蓋前)都應將試管(瓶)口和蓋子置於火焰上燒灼,來迴旋轉2-3次。
燃燒時要注意安全,須遠離易燃易爆物品,如氧氣、汽油、乙醚等.燃燒過程不得添加乙醇,以免引起火焰上竄而致灼傷或火災.銳利刀剪為保護刀鋒,不宜用燃燒滅菌法。
焚燒:某些特殊感染,如破傷風、氣性壞疽、綠膿桿菌感染的敷料,以及其它已污染且無保留價值的物品,如污紙、垃圾等,應放入焚燒爐內焚燒,使之炭化。 (2)干烤法
電熱烤箱:利用烤箱的熱空氣消毒滅菌。烤箱通電加熱後的空氣在一定空間不斷對流,產生均一效應的熱空氣直接穿透物體.一般繁殖體在乾熱80-100℃中經1小時可以殺死,芽胞、病毒需160-170℃經2小時方可殺死.熱空氣消毒滅菌法適用於玻璃器皿、瓷器以及明膠海棉、液體石臘、各種粉劑、軟膏等.滅菌後待箱內溫度降至50-40℃以下才能開啟櫃門,以防炸裂。
微波消毒:微波是一種高頻電磁波,其殺菌的作用原理,一為熱效應,所及之處產生分子內部劇烈運動,使物體里外濕度迅速升高;一為綜合效應,諸如化學效應、電磁共振效應和場致力效應。目前已廣泛應用於食品、葯品的消毒,用微波滅菌手術器械包、微生物實驗室用品等亦有報告.若物品先經1%過氧乙酸或0.5%新潔爾滅濕化處理後,可起協同殺菌作用,照射2分鍾,可使殺芽胞率由98.81%增加到99.98%-99.99%。
微波對人體有一定危害性,其熱效應可損傷眼睛晶狀體等,長時間照射還可致神經功能紊亂.使用時可設置不透微波的金屬屏障或戴特製防護眼境等。
濕熱消毒滅菌
由空氣和水蒸氣導熱,傳熱快,穿透力強,濕熱滅菌法比乾熱滅菌法所需溫度低、時間短。
(1)煮沸法
將水煮沸至100℃,保持5-10分鍾可殺滅繁殖體,保持1-3小時可殺滅芽胞.在水中加入碳酸氫鈉至1%-2%濃度時,沸點可達105℃,能增強殺菌作用,還可去污防銹.在高原地區氣壓低、沸點低的情況下,要延長消毒時間(海拔每增高300m,需延長消毒時間2分鍾).此法適用於不怕潮濕耐高溫的搪瓷、金屬、玻璃、橡膠類物品。
煮沸前物品涮洗干凈,打開軸節或蓋子,將其全部浸入水中.大小相同的碗、盆等均不能重疊,以確保物品各面與水接觸.銳利、細小、易損物品用紗布包裹,以免撞擊或散落.玻璃、搪瓷類放入冷水或溫水中煮;金屬、橡膠類則待水沸後放入.消毒時間均從水沸後開始計時.若中途再加入物品,則重新計時,消毒後及時取出物品,保持其無菌狀態。
經煮沸滅菌的物品.「無菌」有效期不超過6小時。 (2)高壓蒸汽滅菌法
高壓蒸汽滅菌器裝置嚴密,輸入蒸汽不外逸,溫度隨蒸汽壓力增高而升高,當壓力增至103-206kPa時,濕度可達121.3-132℃.高壓蒸汽滅菌法就是利用高壓和高熱釋放的潛熱進行滅菌,為目前可靠而有效的滅菌方法.適用於耐高溫、高壓,不怕潮濕的物品,如敷料、手術器械、葯品、細菌培養基等。
潛熱是指當lg100℃的水蒸汽變成lg100℃水時,釋放出2255.2J的熱量。 高壓蒸汽滅菌的關鍵問題是為熱的傳導提供良好條件,而其中最重要的是使冷空氣從滅菌器中順利排出.因為冷空氣導熱性差,阻礙蒸汽接觸欲滅菌物品,並且還可減低蒸汽分壓使之不能達到應有的溫度。
手提式高壓蒸汽滅菌器:為金屬圓筒,分為二層,隔層內盛水,有蓋,可以旋緊,加熱後產生蒸汽。鍋外有壓力表,當蒸汽壓力升高時,溫度也隨之相應升高。該滅菌器體積小,可自發蒸汽,便於攜帶。
操作方法如下:在滅菌器中盛水3000ml;將擬滅菌的物品隨同盛裝的桶放入滅菌器內;將蓋子上的排氣軟管插於鋁桶內壁的的方管中;蓋好蓋子,擰緊元寶螺絲,勿使漏氣;鍋下加熱,打開排氣活門,放出冷空氣(一般在水沸後排氣10-15分鍾左右),關閉放氣活門,使壓力逐漸上升至103kPa,溫度達121.3℃,維持20分鍾後,排氣至「0」時,慢慢打開蓋子.如果突然開蓋,冷空氣大量進入,蒸汽凝成水滴,使物品潮濕,且玻璃類易發生爆裂。
卧式高壓蒸汽滅菌器:其結構原理同手提式高壓蒸汽滅菌器,因其體積大,一次可滅菌大量物品.操作人員須經專業培訓,再關閉放氣開關,待夾層壓力表達到滅菌所需壓力時(約10分鍾後),將蒸汽控制閥移至「消毒」位置,使蒸汽進入櫃室 ,櫃室內的冷空氣及冷凝水可由櫃室阻氣器排出,待櫃室的壓力升到103-137kPa,溫度達121.3~126.2℃時,轉動壓力調節閥,使壓力與溫度保持恆定.維持30分鍾後,將蒸汽控制閥移至「排氣」位置,排氣畢,將蒸汽控制閥移至「乾燥」位置;物品乾燥後,將蒸氣控制閥移至「關閉」位置,待壓力指針到「0」位置和熱空氣排盡後,才能打開櫃門,取出物品;關緊進氣閥。
預真空式高壓蒸汽滅菌器:在通入蒸汽前有一預處理階段,即櫃室內抽負壓至2.6kPa(空氣排除約98%),所以,預真空高壓蒸汽滅菌器除有下排氣式所具備的滅菌系統、蒸汽輸送系統、控制系統、安全系統和儀表監測指示系統外,增加抽負壓系統和空氣過濾系統.機器運轉由電腦控制。
再關閉放氣開關,待夾層壓力表達到滅菌所需壓力時(約10分鍾後),將蒸汽控制閥移至「消毒」位置,使蒸汽進入櫃室 ,櫃室內的冷空氣及冷凝水可由櫃室阻氣器排出,待櫃室的壓力升到103-137kPa,溫度達121.3~126.2℃時,轉動壓力調節閥,使壓力與溫度保持恆定.維持30分鍾後,將蒸汽控制閥移至「排氣」位置,排氣畢,將蒸汽控制閥移至「乾燥」位置;物品乾燥後,將蒸氣控制閥移至「關閉」位置,待壓力指針到「0」位置和熱空氣排盡後,才能打開櫃門,取出物品;關緊進氣閥。 操作方法如下:打開蒸汽管道閥門,首先將櫃室夾層和管道內的空氣和積水排凈,使夾套內達到預定壓力和溫度(104-167℃),將待滅菌物品裝入櫃室,關緊櫃門.櫃室內抽負壓至2.6kPa,向櫃室內輸入蒸汽,將控制閥移至「消毒」的位置.隨後機器按一定程序自動運行,諸如:「恆溫」、「排氣」、「乾燥」、「關閉」等.待恢復常壓後打開櫃門取出物品.滅菌時使壓力達206kPa,溫度為132℃,維持4-5分鍾.
㈣ 物理消毒法有哪些
熱力消毒滅菌法:燃燒法、干烤法、煮沸消毒法、壓力蒸汽滅菌法 。
光照消毒法:日光暴曬法、紫外線燈管消毒法、臭氧滅菌消毒法。
電離輻射滅菌法。
微波消毒滅菌法。
傳染病消毒是用物理或化學方法消滅停留在不同的傳播媒介物上的病原體,藉以切斷傳播途徑,阻止和控制傳染的發生。其目的:
(1)防止病原體播散到社會中,引起流行發生。
(2)防止病者再被其他病原體感染,出現並發症,發生交叉感染。
(3)同時也保護醫護人員免疫感染。
僅靠消毒措施還不足以達到以上目的。須同時進行必要的隔離措施和工作中的無菌操作,才能達到控制傳染之效。
㈤ 消毒滅菌的方法都有哪些分類和方法
一、消毒滅菌的物理方法有熱力、電離輻射、超聲波、過濾等。
1.熱力滅菌;分乾熱滅菌法和濕熱滅菌法兩大類,乾熱滅菌法有焚燒、燒灼、干烤、紅外線燈。濕熱消毒滅菌法有:巴氏消毒法、煮沸法、流通蒸汽法、間歇滅菌法、高壓蒸汽滅菌法。
2.輻射法:紫外線燈
3.超聲波
4.濾過除菌法
二、化學消毒滅菌法
根據化學結構與性質不同分類
可以消毒劑分成酶類、醇類、重金屬鹽類、氧化劑、表面活性劑、烷化劑、染料、酸鹼類等。
常用的化學消毒劑:
1.鹵素化合物是有效的殺菌和滅菌劑,用於水、食品、設施消毒。
2.碘伏(iodophors,iodine
and
neutral
polyvinylalcchol)常用作於皮膚的除菌。
3.酚類化合物是強效殺菌劑,通常用於物品消毒,溫和類酚復合劑也可用於皮膚和粘膜的除菌。
4.醇類溶解細胞膜脂質和破壞細胞蛋白,一般起抑菌作用。
5.過氧化氫起殺菌效能,用於傷口防腐和器具消毒。高濃度的過氧化氫有殺滅芽胞性能。
6.表面活性劑降低細胞膜表面張力,引起細胞破裂,既有清潔作用又有除菌作用,用於皮膚黏膜除菌和器具消毒。
7.醛類破壞微生物酶系統,有潛在滅菌作用。烷化劑具高效的殺菌性能,是高效殺菌劑,但具有對組織毒性作用和致癌性能。
㈥ 常用的消毒滅菌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消毒滅菌方法如下:
1、煮沸滅菌:是濕熱滅菌法范圍,就是將洗凈的物品(如毛巾、衣服、床單、用具等)放入水中直接煮沸30min或60min,可將細菌全部殺死,但不能保證殺滅所有的芽孢。
2、紫外線滅菌:一般用於滅菌的紫外線波長是2000~3000Å,滅菌力最強的是波長為2540Å的紫外線。主要用於消毒器具表面的滅菌以及凈化室內空氣。器具表面滅菌一般要經肥皂水洗凈後再經清水洗凈後擦乾後在紫外線下滅菌,包好備用。
3、75%乙醇滅菌:本法是化學滅菌法之一,可用75%酒精溶液用於剪刀、手術刀、針具以及皮膚表面和物品表面等的消毒。物品表面消毒前需要了解酒精是否恢復消毒物品產生損壞。
4、氯維液體噴劑滅菌:氯維液體噴劑滅菌屬於化學滅菌法。可用於器具、皮膚傷口表面、物品表面、空間等等情況的消毒。
消毒效果的檢查方法
1、物品表面檢查
在消毒物品相鄰部位劃出2個10cm2范圍,消毒前後別以無菌棉簽采樣,接種後培養24~48小時觀察結果。
2、排泄物檢查
消毒前後各取0.2ml排泄物的稀釋液接種肉湯管,37℃培養24小時後再取樣轉種相應的培養基,24~48小時後觀察結果。
3、空氣消毒效果檢查
一般用自然沉降法。消毒前後在消毒的空間不同平面和位置。放置4~5個平面,暴露5~30分鍾後蓋好,培育24~48小時觀察結果。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消毒
㈦ 消毒滅菌法有哪些
①高壓蒸汽滅菌 即將滅菌物置於密封的高壓鍋內,利用加壓高溫蒸汽在較短的時問內達到徹底滅菌的方法。一般液體培養基在1公斤/平方厘米的壓力下,處理20~30分鍾,溫度約為121℃。對固體培養基,如木屑、棉籽殼、穀粒、糞草等,必須在1.5公斤/平方厘米的壓力下,處理1~2小時,溫度約為128℃,才能達到滿意的滅菌效果。使用高壓鍋的步驟為:加水至水位線→裝鍋→加蓋→加熱升溫→壓力至0.5公斤/平方厘米時,打開排氣閥排除鍋內冷空氣,壓力降至0,排氣閥有大量熱蒸汽沖出時,關閉排氣閥→繼續升溫,壓力升至規定指標,溫度達到規定指標時,開始調火穩壓規定時間→滅火→降壓→開蓋→取物。
②常壓滅菌 常壓滅菌將滅菌物置於常壓滅菌鍋內,以自然壓力的蒸汽進行滅菌的方法。常壓滅菌灶的建造方法根據各地習慣而異。常壓滅菌的時間通常以見冒大氣(100℃)開始計算,一般維持8~10小時。滅菌時注意不要將滅菌物排得過密,以保證滅菌鍋內的蒸汽流通。開始要求以旺火猛攻,使滅菌灶內的溫度盡快上升至100℃,中途不能停火,經常補充熱水以防蒸干。此法的優點是建灶成本低、容量大,但滅菌時間長、能源消耗量大。
③常壓間歇滅菌 在沒有高壓滅菌設備的條件下,或對一些不宜用100℃以上溫度而又須殺滅其中的細菌芽孢的物質的滅菌,可採用此法。具體做法是:將培養基或其他滅菌物置於滅菌鍋里,經100℃的熱蒸汽30~120分鍾,殺死細菌的營養體,然後將滅菌物取出,置於25~30℃條件下培養24小時,誘發其中殘留的芽孢萌發成營養體,再放入滅菌鍋內滅菌30分鍾,以殺死新萌發的營養體。如此連續3次,即可殺死滅菌物的芽孢、厚垣孢子。
④發酵殺菌 在食用菌生產中經常採用培養料堆制發酵的方法,由微生物的代謝熱所產生的高溫,使培養料發酵腐熟的同時,殺死培養料中雜菌的營養體、害蟲的幼蟲及卵。
拌葯消毒。在食用菌的生料栽培的過程中,對培養料進行拌料時,通常要加入0.1%多菌靈粉、或0.1%甲基托布津等殺菌劑,以殺死雜菌或抑制雜菌的生長。在堆制培養料時,常常加入1%~2%的生石灰
㈧ 物理消毒滅菌法有哪些,描述各方法的時間,溫度及注意事項
消毒滅菌方法
(一) 物理消毒滅菌法 1. 熱力消毒滅菌法:利用熱力作用破壞微生物的蛋白質、核酸、細 胞壁、細胞膜,導致其死亡,可分為乾熱法和濕熱法。 (1)燃燒法:屬於乾熱法,是一種簡單、迅速、徹底的滅菌方法。 1) 用途:①無保留價值的污染物品②金屬器械及搪瓷類物品急 用,或無條件消毒時,銳利刀剪除外,以免鋒刃變鈍。 2) 方法:①金屬器械可在火焰上燒 20 秒②搪瓷類容器可倒入 少量 95%乙醇 (2)干烤法:利用特製的烤箱,熱力通過空氣對流和介質傳導進行 滅菌,效果可靠。 (3)煮沸消毒法:屬於濕熱法,用於耐濕、耐高溫的搪瓷、金屬、 玻璃, 橡膠類物品, 不能用於外科手術器械的滅菌。 從水煮開始計時, 5-10 分鍾可殺滅繁殖體,15 分鍾可將多數細菌芽胞殺滅,如破傷風 桿菌芽胞需煮 60 分鍾才可殺滅,在水中加入碳酸氫鈉,配成濃度為 1%-2%的溶液時,沸點可達 105 度,即可增強殺菌作用,又可去除防 銹。 注意事項:①物品需全部侵入在水中,物品蓋子打開,軸節打開, 空腔導管預先灌水, 各種大小及形狀相同的容器不能重疊②玻璃類物 品需用紗布包裹,並在冷水或溫水中放入③橡膠類物品需用紗布包 好,水沸後放入④如中途加入其它物品,需等再次水沸後開始計時⑤ 高原地區氣壓低,沸點低,需適當延長煮沸時間,一般海拔每增高1300m,煮沸時間延長 2 分鍾。 (4)壓力蒸汽滅菌法:屬於濕熱法,是一種臨床上應用最廣泛,效 果最為可靠的首選滅菌方法 2.光照消毒法(又稱輻射消毒)主要是通過紫外線的殺菌作用,使菌 體蛋白發生光解、變性,導致細菌死亡。 (1)日光暴曬法:利用日光的熱、乾燥、紫外線的作用來殺菌,將 床墊、毛毯、書籍、衣服等放在陽光下直射,暴曬 6 小時可達到消毒 效果,中間要定時翻動。 (2)紫外線燈管消毒法:紫外線屬於電磁波輻射,常用於空氣、物 品表面的消毒, 殺菌最強的波長范圍 250-270nm 從燈亮 5-7 分鍾開始 計時。①空氣消毒:有效距離不超過 2m,照射時間 20-30 分鍾②物 品消毒:有效距離不超過 25-60cm,照射時間 20-30 分鍾。 3)注意事項:①保持室內清潔、乾燥,室內溫度 20-40 度,相對濕度 40%-60%時,紫外線消毒最為宜 ②保持紫外線燈管清潔,一般每 2 周用無水乙醇擦拭 1 次,發現有污 洉應隨時擦拭③保護眼睛和皮膚:紫外線對眼睛和皮膚有刺激作用, 易引起眼炎、皮炎且臭氧對人體不利,因此一般不在有人的環境中使 用,必須使用時應帶防護鏡,穿防護衣,或用被單遮蓋肢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