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職業危害中物理危害的是什麼
屬於職業危害因素中的物理性有害因素有
雜訊、振動、輻射、粉塵、物理性損傷、高空、高壓電、異常氣象條件(氣溫、氣流、氣壓)。
B. 外源污染和內源污染的定義是什麼
外源性污染是指動物食品在生產加工貯藏運輸銷售,甚至烹調等等過程當中,不遵守操作規程,或者不按衛生要求,遭受微生物的污染,稱為內源性污染,這是食品污染微生物主要的方面,常見的內源性污染有以下幾類。第一個方面是通過水的污染,各種天然的水源,包括地下水,還有江河湖水,地面水,像這一類的地面水,除了含有自然的水系微生物以外,還會受周圍環境的影響,像生活區的污水,醫院的污水,廁所,動物圈舍等等污染,都可能使水中出現致病性的微生物,這樣水就成了污染源,水如果被微生物污染以後,它是造成食品污染微生物的主要的途徑之一。
外源性污染來源的途徑更多,可以通過水,通過土壤,通過空氣,還有通過生產加工過程,以及運輸保藏過程,都有可能造成污染。
內源污染主要指進入湖泊中的營養物質通過各種物理、化學和生物作用,逐漸沉降至湖泊底質表層。積累在底泥表層的氮、磷營養物質,一方面可被微生物直接攝入,進入食物鏈,參與水生生態系統的循環;另一方面,可在一定的物理化學及環境條件下,從底泥中釋放出來而重新進入水中,從而形成湖內污染負荷。積極採取措施減少湖內污染負荷,如實施底泥疏浚,是控制湖泊富營養化的對策之一。
C. 常見的物理性有害因素有哪些
1、設備、設施缺陷(強度不夠、剛度不夠、穩定性差、密封不良、應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運動件、操縱器缺陷、制動器缺陷、控制器缺陷、設備設施其他缺陷等)。
2、防護缺陷(無防護、防護裝置和設施缺陷、防護不當、支撐不當、防護距離不夠、其他防護缺陷等)。
3、電危害(帶電部位裸露、漏電、雷電、靜電、電火花、其他電危害等)。
4、雜訊危害(機械性雜訊、電磁,陛雜訊、流體動力性雜訊、其他雜訊等)。
5、振動危害(機械性振動、電磁性振動、流體動力性振動、其他振動危害等)。
6、輻射(電離輻射,包括X射線、γ射線、α粒子、β粒子、質子、中子、高能電子束等;非電離輻射,包括紫外線、激光、射頻輻射、超高壓電場等)。
7、運動物危害(固體拋射物、液體飛濺物、墜落物、反彈物、土/岩滑動、料堆(垛)滑動、飛流卷動、沖擊地區、其他運動物危害等)。
8、明火。
9、能造成灼傷的高溫物質(高溫氣體、高溫液體、高溫固體、其他高溫物質等)。
10、能造成凍傷的低溫物質(低溫氣體、低溫液體、低溫固體、其他低溫物質等)。
11、粉塵與氣溶膠(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塵與氣溶膠)。
12、作業環境不良(基礎下沉、安全過道缺陷、採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缺氧、通風不良、空氣質量不良、給/排)水不良、涌水、強迫體位、氣溫過高、氣溫過低、氣壓過高、氣壓過低、高溫高濕、自然災害、其他作業環境不良等)。
13、信號缺陷(無信號設施、信號選用不當、信號位置不當、信號不清、信號顯示不準、其他信號缺陷等)。
14、標志缺陷(無標志、標志不清晰、標志不規范、標志選用不當、標志位置缺陷、其他標志缺陷等)。
(3)什麼是內源性物理危害擴展閱讀
保護措施
1、雜訊污染防護
控制雜訊的傳播途徑主要措施有:在城市建設中合理布局,按照不同的功能區規劃,使居住區與雜訊源盡量遠離。在車流量大並且人口密集的交通幹道兩側,建立隔聲屏障,或利用天然屏障(土坡、山丘),以及利用其他隔聲材料和隔聲結構來阻擋雜訊的傳播。應用吸聲材料和吸聲結構,將傳播中的雜訊聲能轉變為物體的內能等。
2、放射性污染防護
防止放射性污染的主要措施有:
核電站(包括其他核企業)一般應選址在周圍人口密度較低,氣象和水文條件有利於廢水和廢氣擴散稀釋,以及地震強度較低的地區,以保證在正常運行和出現事故時,居民所受的輻射劑量最低。
含有α射線的廢物和放射強度大的廢物要進行最終處置和永久貯存。在核企業周圍和可能遭受放射性污染的地區建立監測機構。
3、光污染防護
光污染的防護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加強城市規劃和管理,加強對玻璃幕牆和其他反光系數大的裝飾材料的管理,減少其對城市環境的負面影響。改善工廠的照明條件,減少光污染來源。對有紅外線和紫外線污染的場所採取必要的安全防護措施。個人防護。主要是戴防護眼鏡和防護面罩。
4、電磁波污染防護
保持距離;減少接觸;改善環境;少用手機;採用屏蔽物減少電磁波污染。
D. 什麼是物理性傷害
物理性危害主要指食品加工過程中機械操作帶來的雜質,包括金屬、機械碎屑、玻璃、首飾、碎石子、骨頭碎片等。
在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的危害識別中,相比於化學性安全危害與生物性安全危害,物理性安全危害更容易進行風險分析和預防,通常不作為風險危害評估的重點。
首先,生產廠家要加強自身的職業道德建設,規范員工的行為;
其次,要建立一套完整的食品生產安全機制,制定標准,並且要求員工嚴格的執行;
再次,國家可以制定一系列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加強食品安全的宣傳工作,並加大對食品安全的打擊力度。
(4)什麼是內源性物理危害擴展閱讀
物理性危害的反面是化學性傷害。
食品中的化學污染物可以根據來源分為環境污染、天然污染、人為添加和食品供應過程產生四大類。
對於某些物質來說,這種分類方法並不明確,比如具有致畸致癌性的N-亞硝基化合物,其前體物質亞硝酸鹽和硝酸鹽來自於食品添加劑或礦物燃燒導致的環境污染,另外食品中廣泛天然存在的含氮有機化合物也可以是其直接或間接前體物質。
食品中存在環境污染物。環境污染物可分為無機污染物(如汞、銅、鉛等重金屬及一些放射性物質)和有機污染物(如二惡英、多環芳烴、多氯聯苯等工業化合物及副產物)。無極污染物的主要污染源是工業、采礦、能源、交通、城市排污及農業生產、核泄漏等帶來的。
這些都會通過環境及食物鏈而危及人類健康,並隨著人類環境的持續惡化,食品中的環境污染物可能有增無減,必須採取更有效的對策加強治理。
E. 生物危害、化學危害和物理危害的來源
物理性危害與化學性、生物性的區別
物理性危害指高溫、低溫、高濕、高氣壓、低氣壓、雜訊、振動、電磁輻射、放射性輻射等物理因素對人員、設施和環境造成的危害。
物理性危害更多的是通過物理性質的危害,比如粉塵的污染,是粉塵阻塞了肺,雜訊污染,則是大分貝對耳膜造成的傷害,如此的等等,化學傷害就主要是化學腐蝕,生物性的則是通過生物對生物的破壞,例如病毒,細菌等
F. 物理性危害主要指什麼雜質或異物
應該是堵塞、刮擦、彎折、切割、穿刺、推拉等機械性危害吧!
G. 什麼是物理危害
物理性危害物理的危害包括任何在食品中發現的不正常的有潛在危害的外來物。物理的危害是最常見的消費者投訴的問題。因為傷害立即發生或吃後不久發生,並且傷害的來源是經常容易確認的。以下是在食品中能引起物理危害的材料及來源: 玻璃瓶子、罐、燈罩、溫度計、儀表表盤 金屬機器、農田、大號鉛彈、鳥槍子彈、電線、訂書釘、建築物、雇員 食品與金屬的接觸,特別是機器的切割和攪拌操作及使用中部件可能破裂或脫落的設備,如金屬網眼皮帶,都可使金屬碎片進入產品。此類碎片對消費者構成危害。物理危害可通過對產品採用金屬探測裝置或經常檢查可能損壞的設備部位來予以控制。
H. 什麼事物理危害,化學危害,微生物危害
物理性危害主要指食品加工過程中機械操作帶來的雜質,包括金屬、機械碎屑、玻璃、首飾、碎石子、骨頭碎片等。在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的危害識別中,相比於化學性安全危害與生物性安全危害,物理性安全危害更容易進行風險分析和預防,通常不作為風險危害評估的重點。
化學性危害主要指環境污染物、天然動植物毒素、食品供應鏈過程產生的污染和人為使用的非法物質等。環境污染物包括無機污染物(如鉛、砷、汞、鎘等重金屬)和有機污染物(如二英、多環芳烴等);天然動植物毒素如河豚魚毒素、毒蕈毒素、鮮黃花菜中的秋水仙鹼、木薯中的亞麻仁苦甙等等;食品供應鏈過程產生的污染包括農葯、獸葯的使用,不良生產工藝產生的有害物質(如多環芳烴、亞硝酸鹽)以及容器和包裝材料帶入的污染等;非法使用非食用物質如三聚氰胺、化工染料、工業鹽、甲醛等。
能引起人和動物致病的微生物叫病源微生物,有八大類:
1.真菌:引起皮膚病。深部組織上感染。
2放線菌:皮膚,傷口感染。
3螺旋體:皮膚病,血液感染 如梅毒,鉤端螺旋體病。
4細菌:皮膚病化膿,上呼吸道感染 ,泌尿道感染,食物中毒,敗血壓症,急性傳染病等。
5立克次氏體:斑疹傷寒等。
6衣原體:沙眼,泌尿生殖道感染。
7病毒:肝炎,乙型腦炎,麻疹,艾滋病等。
8支原體:肺炎,尿路感染。
I. 食品物理性危害及其預防
食品安全危害包括生物、化學以及物理性的危害,物理危害通常描述為從外部來的物體或異物,包括在食品中非正常性出現的能引起疾病(包括心理性外傷)和對個人傷害的任何物理性物質。
由於物理性危害其特點是,消費者往往是親眼目睹,因而,也是消費者經常表示不滿和投訴的事由。物理性危害包括碎骨頭、碎石頭、鐵屑、木屑、頭發、蟑螂等昆蟲的殘體、碎玻璃以及其他可見的異物。因為傷害立即發生或吃後不久發生,並且傷害的來源是經常容易確認的。
從不同角度對物理危害的界定:
1、法律法規關注
代表性——導致人體傷害,如咯碎牙,割、裂傷或窒息
FDA Compliance Policy Guide 555.425 Foods - 摻雜混入堅硬或鋒利的物品
7-25mm長的硬或鋒利異物認為對公眾有傷害
小於7mm長的硬或鋒利異物如果用於特殊高危人群可能出現危害,如:嬰兒,老人
大於25mm長的硬或鋒利異物
上述情況下將通過健康危害評估考慮各種因素包括產品的預期用途、後續處理步驟,官方指導和要求如果存在不可避免的自然缺陷,應有其他在消費者使用產品前可以消除、緩解因素,無效或中和食物的危害
2、使用者關注
能夠因其堅硬、鋒利、尺寸或形狀導致消費者受到傷害的物品,包含以下但不限於:玻璃,金屬,石頭,塑料,木頭,造成窒息或>5mm。
3、消費者關注
任何不屬於產品的物質,包括頭發、蟲害、線繩等等,無論是否造成真正的危害,消費者從情感上是不可接受的。
一
物理危害中的常見異物
一般物理危害異物的來源包括:一是來自食品產、儲、運、銷的污染物,如糧食收割時混入的草籽、液體食品容器池中的雜物、食品運銷過程中的灰塵及蒼蠅等;二是來自食品的摻假使假,如糧食中摻入的沙石、肉中注入的水、奶粉中摻入大量的糖等。
異物物理危害的識別指在產品設計開發時沒有將其列入產品的一部分卻實際含有了的任何物質,甚至包括產品生產時所需要的原物料本身,如堅果殼。
在食品中能引起物理危害的常見材料及來源:
物理危害
潛在危害
產生原因及來源
1、金屬物
(比較常見的一種)
割傷、窒息或需外科手術除去危害物
原料:小麥、蔬菜、果蔬、肉類等產品遭遇金屬污染;植物收獲過程中摻進鐵絲、水產品捕撈過程中摻雜魚鉤等
維修:清掃、修理過程中產生的金屬絲、小工具、焊渣、切屑末等
員工:紐扣、鋼筆、珠寶首飾、硬幣、發卡、大頭針、回形針、手錶等或人為加入。
生產過程:混合、攪拌、切片、防護及運輸過程產生的機器部件可能破裂或脫落
2、玻璃物
(比較常見的一種)
割傷、流血、需外科手術查找並除去危害物
產生的原因和金屬異物危害產生的原因相似,主要來源是瓶、罐、燈、門、窗、溫度計、儀表表盤等玻璃器皿以及玻璃類包裝物。
3、昆蟲及其它污穢
疾病、外傷、窒息
原料、餐飲場所內
蒼蠅、蚊子:主要是外圍入侵,不屬於內部滋生蟲害
蛾蠓:大部分生活在下水道中,
4、木屑
割傷、感染、窒息或需外科手術查找並除去危害物
植物收獲過程中的葉子、枝莖、木屑;建築材料和包裝材料產生的木片
5、石頭
窒息、損壞牙齒
植物收獲過程中摻進石頭
6、骨頭
窒息、外傷
畜禽肉和魚肉剔骨時遺留骨頭碎片或魚刺;
7、毛發
窒息
食品操作人員加工時落入食品中的毛發
J. 食品中物理危害有哪些
品危害:
1、食品中危害大多數並非食品的正常成分,而是通過一定的途徑進人食品,因此又稱為食品污染;食品衛生學的任務之一就是研究環境中的有害物質污染食品的途徑,以採取有效的預防措施,保障食品的安全,保護消費者的健康。
2、食品的生物性危害包括細菌、病毒和寄生蟲和其他蟲害,他們通過各種途徑污染食品,並由於食品存在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生長發育所需要的營養成分,所以可以在食品中生存甚至增殖。食品的生物污染中最常見的是細菌性污染,它不僅可以造成食品的腐敗變質,引起食品的食用價值和營養價值的降低。
3、生物危害主要指生物(尤其是微生物)本身及其代謝過程、代謝產物(如毒素)、寄生蟲及其蟲卵和昆蟲對食品原料、加工過程和產品的污染。生物性危害包括細菌、病毒、寄生蟲以及真菌。
(10)什麼是內源性物理危害擴展閱讀:
食品的化學性污染是化學物質對食品的污染,這些污染物包括環境污染物、無意添加和有意添加的污染物以及在食品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有毒有害物質。環境污染物主要來源於工業「三廢」和生活污染,廢氣通過沉降作用可以直接降落在食品上,也可以降落在水體與土壤中,並通過作物根系吸收進入食品或由水產養殖進入食品。
生物污染包括寄生蟲危害。在寄生關系中,寄生蟲的中間宿主具有重大的食品安全意義。畜禽、水產是許多寄生蟲的中間宿主,消費者食用了含有寄生蟲的畜禽和水產品後,就可能感染寄生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