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高中物理選修3-3等壓變化如何看出來,就比如緩慢升高溫度,為什麼不可以壓強減小,體積增大
壓強等於壓力除以受力面積。題中壓力為杯子的重量加空氣的重力,受力面積為杯子的面積,所以壓強是沒有變化的
⑵ 如何判斷等壓,等溫,等體過程的熱量,就是相同條件比較大小
公式PV/T=K
所以設膨脹前體積為V1,膨脹後體積為V2,其他一樣
等壓 有V1/T1=V2/T2,V2/V1=T2/T1,壓強不變,溫度增高,物體內能增加,氣體從外界吸熱
等溫 有p1v1=p2v2,有V2/V1=P1/P2,溫度不變,壓強減小,分子勢能減小,物體內能減小,氣體對外界做功,由於等溫,所以氣體還從外界吸熱
絕熱過程,無法從外界吸收熱量,所以,在體積增大的同時,壓強減少,溫度下降,物體內能減少最多,
可以看出,等壓過程中,氣體內能增加,等溫氣體內能有減小,絕熱,氣體內能減少最多,所以根據能量守恆,等壓吸收熱量最多,
對外做功,如果算上從外部吸收的熱量,那麼是絕熱過程對外做正功最多,等溫也是做正功,但絕對值不如絕熱,等壓對外是做負功。
如果不算上從外部吸收的熱量,由於等壓過程中,壓強最大,所以壓力最大,在膨脹相同體積下,對外做功最多,
⑶ 怎麼判斷氣體狀態變化是等溫,等容還是等壓...
顧名思義,溫度不變(等溫)、體積不變(等容)、壓強不變(等壓)
你說的這題是「等壓變化」。設大氣壓為76cmHg,則氣體壓強始終保持76+19=95cmHg不變。
題中給的19cm,只是為了計算氣體的體積變化的。(空氣柱的長度變化)
原來的長度為30cm,後來的長度為69cm-19cm=50cm。
由「T2/T1=V2/V1」得
(等壓變化、蓋·呂薩克定律)
T2/T1=L2/L1
T2=(L2/L1)*T1
=(50/30)*(273-3)
=450K
t=T-273
=450-273
=177℃
這個溫度也太高了,題中數據編得不是太好,不太符合實際。
-------------------------------------------
在研究「氣體」時,「液體」的「熱脹冷縮」就忽略不計了。
本題中,氣體的體積增大,氣體做「等壓膨脹」。
⑷ 高二理想氣體等容等溫等壓變化判斷 物理高手請進
對於你的疑慮,這樣回答:
我們所做的關於物理學得題目所涉及的過程一般都是在理想狀態下進行的,關於那道「上下都封閉的數直玻璃管 中間封有1段水銀隔開上下兩段氣體」題目,理想狀態是:
1,水銀的體積隨溫度變化可以忽略不計;
2,玻璃管熱傳遞均勻且結構均勻並無外界影響(這關繫到提問者的主要疑問);
3,氣體為理想氣體,即滿足 PV=nRT,P氣壓,V氣體積,n氣體物質的量
(你可以理解為氣體分子量的一種表示形式,本題上下氣體被水銀封閉,彼此不傳遞,故n不變),V為體積,R為常數。
有了以上條件,來分析 :
由於玻璃管熱傳遞均勻且結構均勻並無外界影響,所以上下氣體升溫一致,即何時何刻,上下溫度一致,也就是說,T發生任何一微小變化,上下氣體的溫度以同速率變化,由於一開始上下體積確定,且水銀的體積隨溫度變化可以忽略不計,即氣體總體積不變,不會由於水銀體積變化而使上下氣體體積發生變化,所以根據 PV=nRT,知道任何時刻上下氣體壓強變化相同,由於一開始上下就處於平衡狀態,所以上下壓強改變相同量的時候也處於平衡狀態,即任何時刻上下氣體體積不會由於不平衡而改變,所以水銀柱不會移動。
以上是關於題目的分析解答,下面對提問者的疑慮說明一下:
根據上面對題目的解答 ,知道升溫玻璃管內氣體為等容變化。
那麼有可能不等容也不等壓變化嗎?當然可能!現實中就是這樣。
第一,水銀的體積隨溫度變化的,這會在升溫過程中影響上下氣體體積而打破平衡;
第二,玻璃管熱傳遞均勻且結構均勻並無外界影響是很難做到的,如果上下傳熱不均勻,或者如果在水中加熱時玻璃管表面出現氣泡,抑或結構不均勻都會影響傳熱,請問上下受熱不勻,溫度上升不一致,系統還會平衡嗎,這時上下就會出現體積變化的現象且過程為不等容也不等壓變化。另外氣體不為理想氣體也會影響。
提問者能對這些問題提出疑問,將來前途無限啊,思考多多亦善。
⑸ 高中物理,什麼事等壓變化啊
就是氣體體積可以變化 氣體多那麼體積就變大反之變小
⑹ 如何判斷在物理中等溫等壓的變化
一定質量的氣體,如果與外界的熱交換量不為0,且又一直保持等溫等壓,那麼一定對外界做正功或負功。
⑺ 怎麼判斷氣體是不是等壓變化!!!如題,B到A怎麼知道是等壓變化可追問的答謝謝!!
因為A、B兩處有限制裝置,所以最初缸內壓強小於外部大氣壓,但活塞無法向左運動,所以先是等容變化;隨著溫度升高,缸內氣體壓強達到一個p0,然後保持壓強為p0(因為活塞在AB間是可以自由移動的),氣體隨溫度升高體積膨脹,活塞開始向右運動,氣體做等壓變化;
⑻ 高二物理問題,告訴我第一問為什麼是等容到等壓的變化就可以了
已知:P1=0.9*P0,T1=297開爾文,T=399.3開爾文
求:(1)TB;(2)P
解:
(1)當活塞剛要離開B處時,封閉氣體的壓強是P2=P0
此過程中氣體的體積不變,所以有
P1/T1=P2/TB
得TB=P2*T1/P1=P0*297/(0.9*P0)=330開爾文
(2)為了判斷溫度達到T=399.3開爾文時,活塞是否能到達A位置,可設想A處沒有限制裝置,讓活塞自由向右移動。這樣,氣體是做等壓膨脹,在溫度達到399.3開爾文時,看看氣體的體積是否大於(V0+0.1V0)?
假設A處無限制裝置,在溫度達到399.3開爾文時,氣體的體積是V2
那麼有V0/TB=V2/T
得V2=V0*T/TB=V0*399.3/330=1.21*V0>(V0+0.1V0)
說明溫度在達到399.3開爾文之前,活塞已經到達A位置。
可見,最後氣體的體積是V=(V0+0.1V0)=1.1*V0
所以有P0*V0/TB=P*(1.1*V0)/T
得P=P0*T/(1.1*TB)=P0*399.3/(1.1*330)=1.1*P0
⑼ 高中物理怎麼判斷容器內壓強是否發生變化
以下結論基於固體為靜態(靜力平衡)容器壁垂直於地面且液體不溢出的前提: 1. 漂浮或懸浮:固體的「重量」除以內部容器底面積 2.沉底:g*液體密度* 固體體積/容器內底面積如下:如果沉底,有支撐容器底部受力分擔固體重力,底部液體壓力*固體底部面積=固體重力-支撐力,而固體底部面積和支撐力未知,則無法直接計算底部壓力重量;如果漂浮,則固體的體積大於被置換的液體的體積,即實際液位上升小於固體的體積/容器內底的面積。在這種情況下,計算值 2 太大了。力平衡和液體力平衡(垂直方向),固體重力=浮力=固體到液體向下壓力=液體到底部壓力變化,除以容器內底面積,即壓力變化。顯然,懸浮時,固體密度=液體密度,兩種方法是等價的
⑽ 怎樣區分氣體是做等容變化還是等壓變化
根據溫度、壓強和容積的曲線進行判斷:
1、等壓情況下容積和溫度成正比;
2、等容情況下壓強和溫度成正比;
3、等溫情況下壓強與容積成反比。
(10)高中物理如何判斷等壓變化擴展閱讀:
氣體遵循的三大定律:
1、當T不變,(vv)不變。體積V增大導致n減少,則n(vv)變小,所以壓強p變小,這就合理地解釋了玻馬定律成立的本質。
2、當V不變,n不變。絕對溫度T增大導致(vv)增大,則n(vv)增大,所以壓強p變大,這就合理地解釋了查理定律成立的本質。
3、當p不變,n(vv)不變。絕對溫度T增大導致(vv)增大,n(vv)不變則n變小,所以體積V變大,這就合理地解釋了呂薩克定律成立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