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物理概念中,物質是由什麼組成的
物理上說,物質是由分子構成的。
這個分子其實可以理解為較為廣義的分子,即包含化學中所說的分子、原子、離子。
② 物質是由什麼組成的
所有可以用肉眼看到的物體都是由原子組成,而原子是由互相作用的次原子粒子所組成,其中包括由質子和中子組成的原子核,以及許多電子組成的電子雲 。
物質為構成宇宙間一切物體的實物和場。例如空氣和水,食物和棉布,煤炭和石油,鋼鐵和銅、鋁,以及人工合成的各種纖維、塑料等等,都是物質。
世界上,我們周圍所有的客觀存在都是物質。人體本身也是物質。除這些實物之外,光、電磁場等也是物質,它們是以場的形式出現的物質。
物質的種類形態萬千,物質的性質多種多樣。
(2)物體由什麼組成物理擴展閱讀
物質不依賴於意識而又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時間和空間則是運動著的物質的存在形式。
自然界和社會的一切形象,都是運動著的物質的存在形式。由同一種分子組成的物的最小單位簡而言之,就是組成各種形態,生命,乃至宇宙,的基本元素。
物質的本源是單位空間的運動,也可以說是量子的運動,因為我們知道任何物質的運動都會增加質量,速度接近光速會越發明顯。
③ 物體是由什麼構成的
物體是宏觀上物理凝聚概念,從微觀上講物體是由物質組成.
那麼微觀上講物質又是什麼呢,宏觀物體是可以被無窮分割的么?
是可以分割的,但是是有最小單元的.
一般的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金屬等直接由原子組成),分子向下可以分割成原子,原子由質子、中子、電子組成。近代物理的研究發現,這還不是最小單元。這些往下劃分還可以到誇克,而再往微觀看,物質源於弦的震動,個人覺得物質源自於在微觀尺度的能量震動,即是物質既是能量
④ 物體的定義是什麼它是由物質組成的嗎
物質和物體分別是化學和物理的研究對象.對於初學者區分這兩個概念只需要知道一些例子就可以了.對於學過高中物理、化學的,那根本就沒有必要進行區分了.
物體是由物質構成的.物體是一個實物概念,包括汽車、桌子、樹等我們可以通過各種方式看得見、摸的著的東西.
物質則是一個宏觀概念,比如鐵塊是物體,而鐵就是物質.在化學中將物質分為混合物和純凈物.純凈物又可以分為單質和化合物.鐵是單質,三氧化二鐵就是化合物,而鐵銹就是混合物.
在化學以外,物質還可以包括場,如電磁場.
物質分為宏觀物質和微觀物質.
宏觀、微觀的分界尺寸是10的-10方米.尺寸大於10的-10方米的稱為宏觀,尺寸等於小於10的-10方米的稱為微觀.
物體是具有宏觀形狀、宏觀體積的物質.
簡言之,宏觀物質稱為物體.
物體也是物質.
分子、原子、離子、電子、基本粒子,是物質,但不是物體,因為它們的尺寸都不大於10的-10方米,沒有宏觀形狀和宏觀體積,不符合物體的定義.
一段木頭、一塊煤、一滴水,是物體(當然也是物質),因為它們都有宏觀形狀和宏觀體積,符合物體的定義.
但是,組成水、煤、木頭的分子,就只能稱為物質,不能稱為物體,因為它們沒有宏觀形狀和宏觀體積,不符合物體的定義.
聲音、熱量、電流、電磁場,只能稱為物質,不能稱為物體,因為它們沒有宏觀形狀和宏觀體積,不符合物體的定義.
光,通常稱為物質,但是,火焰、光柱,稱為物體.
物理學中的[質點],雖然沒有宏觀形狀和宏觀體積,但有宏觀質量,故[質點運動==[物體運動].
總之,
力學研究物體的機械運動(相對位置的變化),電學、熱學、光學,研究微觀物質運動的宏觀表現.
化學研究微觀物質(分子、原子、離子、電子)運動的微觀表現(和宏觀表現)
⑤ 物質是由什麼組成的(物理和化學為什麼不一樣)
物質由分子、原子或離子組成.比如CO2是由CO2分子構成的
,金屬和惰性氣體是由原子構成的,NaCl是由鈉離子和氯離子組成的
。
物理主要講的是,這種物質,它在發生物態變化是的一些知識,雖然物理里也講變化,但是
它無論怎麼變,都還是這種物質,比如初二上學期學的物態變化,水的
三種物態,液態,氣態,固態。而化學講的是,當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是的一些現象和性質。化學也有變化,但是
化學變化強調的
是,有"新物質"生成,也就是說,它發生變化後,生成另外一種新的
物質了
。比如你現在學
好多,磷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了
五氧化二磷。變化後,磷已經變成了
五氧化二磷了
。兩歌物質是不同的
。
⑥ 物質是由什麼構成的
物質是由分子、離子、原子構成.分子是原子通過共價鍵結合而形成的;離子是原子通過離子鍵結合而形成的.所以歸根結底,物質是有原子構成的。而原子又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除氫(氕)原子的原子核是由一個質子構成,其它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中子、質子這一類強子是由更基本的單元——誇克組成的。
常見的物質存在狀態有六種:固態、液態、氣態、等離子態、超固態、中子態。不過實驗技術的進步產生了許多新的物質狀態,像是玻色–愛因斯坦凝聚及費米子凝聚態。對於基本粒子的研究也產生了新的物質狀態,像是誇克-膠子漿。在自然科學的歷史中,許多人都在研究物質的確切性質,物質是由許多離散組件組合而成的概念,即所謂的「物質粒子論」,最早是由希臘哲學家留基伯(~490
BC)及德謨克利特(~470–380
BC)提出。
所有可以用肉眼看到的物體都是由原子組成,而原子是由互相作用的次原子粒子所組成,其中包括由質子和中子組成的原子核,以及許多電子組成的電子雲
。
一般而言科學上會將上述的復合粒子視為物質,因為他們具有靜止質量及體積。相對的,像光子等無質量粒子(英語:massless
particle)一般不視為物質。不過不是所有具有靜止質量的粒子都有古典定義下的體積,像誇克及輕子等粒子一般會視為質點,不具有大小及體積。而誇克和輕子之間的交互作用才使得質子和中子有所謂的體積,也使得一般物體有體積。愛因斯坦證明所有物體都可以轉換為能量(即質能等價),之間的關系式即為著名的E
=
mc2,其中E為能量,m為質量,c為光速,其數值為299792458
m/s。因此很小的質量可以轉換為很大的能量,例如正子和電子(都是物質)可以轉換為非物質的光子。不過雖然在這些過程中可以產生或是湮滅物質,但是物質及能量的總和(透過E
=
mc2轉換)卻不會改變。
宏觀而言,物質的種類萬千,性質多樣。氣體狀態的物質,液體狀態的物質或固體狀態的物質;單質、化合物或混合物;金屬和非金屬;礦物與合金;無機物和有機物;天然存在的物質和人工合成的物質;無生命的物質與生命物質以及實體物質和場物質等等。物質的種類雖多,但它們有其特性,那就是客觀存在,並能夠被觀測,以及都具有質量和能量。
物質與物件的區別
就內涵方面而言,物質是永不均勻滿布於時、空中的填充內容,其唯一屬性是質量。就外延方面而言,物質指所有的物件,包括「精神物件」與「現實物件」。「宇宙」三要素為時間、空間、質量。其中質量與空間是物件的基本屬性,而質量與空間及時間都是事件的基本屬性。
⑦ 物質是由什麼組成的
物質由分子組成(也有少數是原子組成,例如金屬,稀有氣體等),分子由原子組成,原子具有結構性,由極小的原子核和核外電子組成,核外電子繞核運動。其中,原子核由中子和質子組成,更小下去,質子和中子由誇克組成,很多中國物理學家稱其為「層子」。
⑧ 從物理角度來說,物質是由什麼組成的
你好!物理角度認為物質由粒子組成。粒子物理已給出標准模型,至今還在進一步發展中。你可以理解為由分子組成,分子由原子組成,原子由質子,中子,電子組成。質子由誇克組成,具體可參考基本粒子標准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