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物理學科 > 什麼是高中物理必修一

什麼是高中物理必修一

發布時間:2022-08-11 21:42:59

A. 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概念、『1、2、3章

一、直線運動
1)勻變速直線運動
1.平均速度V平=s/t(定義式) 2.有用推論Vt2-Vo2=2as
3.中間時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間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為正方向,a與Vo同向(加速)a>0;反向則a<0}
8.實驗用推論Δs=aT2 {Δs為連續相鄰相等時間(T)內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單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時間(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單位換算:1m/s=3.6km/h。
註: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體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決定式;
(4)其它相關內容:質點、位移和路程、參考系、時間與時刻〔見第一冊P19〕/s--t圖、v--t圖/速度與速率、瞬時速度〔見第一冊P24〕。
2)自由落體運動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從Vo位置向下計算)
4.推論Vt2=2gh
注:
(1)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遵循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較小,在高山處比平地小,方向豎直向下)。
(3)豎直上拋運動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論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拋出點算起)
5.往返時間t=2Vo/g (從拋出落回原位置的時間)
注:
(1)全過程處理:是勻減速直線運動,以向上為正方向,加速度取負值;
(2)分段處理:向上為勻減速直線運動,向下為自由落體運動,具有對稱性;
(3)上升與下落過程具有對稱性,如在同點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力(常見的力、力的合成與分解)
1)常見的力
1.重力G=mg (方向豎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點在重心,適用於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復形變方向,k:勁度系數(N/m),x:形變數(m)}
3.滑動摩擦力F=μFN {與物體相對運動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數,FN:正壓力(N)}
4.靜摩擦力0≤f靜≤fm (與物體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fm為最大靜摩擦力)
5.萬有引力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
6.靜電力F=kQ1Q2/r2 (k=9.0×109N?m2/C2,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
7.電場力F=Eq (E:場強N/C,q:電量C,正電荷受的電場力與場強方向相同)
8.安培力F=BILsinθ (θ為B與L的夾角,當L⊥B時:F=BIL,B//L時:F=0)
9.洛侖茲力f=qVBsinθ (θ為B與V的夾角,當V⊥B時:f=qVB,V//B時:f=0)
注:
(1)勁度系數k由彈簧自身決定;
(2)摩擦因數μ與壓力大小及接觸面積大小無關,由接觸面材料特性與表面狀況等決定;
(3)fm略大於μFN,一般視為fm≈μFN;
(4)其它相關內容:靜摩擦力(大小、方向)〔見第一冊P8〕;
(2)力的合成與分解
1.同一直線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 反向:F=F1-F2 (F1>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餘弦定理) F1⊥F2時: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圍:|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為合力與x軸之間的夾角tgβ=Fy/Fx)
註:
(1)力(矢量)的合成與分解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2)合力與分力的關系是等效替代關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圖法求解,此時要選擇標度,嚴格作圖;
(4)F1與F2的值一定時,F1與F2的夾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線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線取正方向,用正負號表示力的方向,化簡為代數運算。
三、動力學(運動和力)
1.牛頓第一運動定律(慣性定律):物體具有慣性,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為止
2.牛頓第二運動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決定,與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頓第三運動定律:F=-F′{負號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對方,平衡力與作用力反作用力區別,實際應用:反沖運動}
4.共點力的平衡F合=0,推廣 {正交分解法、三力匯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G {加速度方向向下,均失重,加速度方向向上,均超重}
6.牛頓運動定律的適用條件:適用於解決低速運動問題,適用於宏觀物體,不適用於處理高速問題,不適用於微觀粒子〔見第一冊P67〕
注:平衡狀態是指物體處於靜止或勻速直線狀態,或者是勻速轉動。

B. 高一物理必修和選修是什麼意思

必修傳授基本的科學文化知識、技能、技術,培養基本素質,奠定個性化發展和終身學習的基礎。

而選修則著眼於學科知識的拓展、深化,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發展學生的個性與特長。

高中物理包括必修一、必修二、選修1-1、選修1-2、選修2-1、選修2-2、選修2-3、選修3-1、選修3-2、選修3-3、選修3-4、選修3-5。

必修一的知識為:運動的描述、相互作用與運動規律

必修二的知識為:機械能和能源、拋體運動與圓周運動、經典力學的成就與局限性

選修1-1的知識為:電磁現象與規律、電磁技術與社會發展、家用電器與日常生活

選修2-1的知識為:電路與電工、電磁波與信息技術

選修2-2的知識為:力與機械、熱與熱機

(2)什麼是高中物理必修一擴展閱讀

高中物理特點

1、知識深度,理解加深

高中物理,要加深對重要物理知識的理解,有些將由定性討論進入定量計算,如力和運動的關系、動能概念、電磁感應、核能等。

2、知識廣度,范圍擴大

高中物理,要擴大物理知識的范圍,學習很多初中未學過的新內容,如力的合成與分解、牛頓萬有引力定律、動量定理、動量守恆定律、光的本性等。

3、知識應用,能力提高

高中不僅要學習物理知識,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習物理知識和應用物理知識的能力,高中階段主要是自學能力和物理解題能力,並學會一些常用的物理研究的方法。

C. 高中物理包括哪幾大部分

高中物理包括必修一、必修二、選修1-1、選修1-2、選修2-1、選修2-2、選修2-3、選修3-1、選修3-2、選修3-3、選修3-4、選修3-5

必修一的知識為:(1)運動的描述、(2)相互作用與運動規律

必修二的知識為:(1)機械能和能源(2)拋體運動與圓周運動(3)經典力學的成就與局限性

選修1-1的知識為:(1)電磁現象與規律(2)電磁技術與社會發展(3)家用電器與日常生活

選修1-2的知識為:(1)熱現象與規律(2)熱與生活(3)能源與社會發展

選修2-1的知識為:(1)電路與電工(2)電磁波與信息技術

選修2-2的知識為:(1)力與機械(2)熱與熱機

選修2-3的知識為:(1)光與光學儀器(2)原子結構與核技術

(3)什麼是高中物理必修一擴展閱讀

學習物理常用的方法:

一、觀察的幾種方法

1、順序觀察法:按一定的順序進行觀察。

2、特徵觀察法:根據現象的特徵進行觀察。

3、對比觀察法:對前後幾次實驗現象或實驗數據的觀察進行比較。

4、全面觀察法:對現象進行全面的觀察,了解觀察對象的全貌。

二、過程的分析方法

1、化解過程層次:一般說來,復雜的物理過程都是由若干個簡單的「子過程」構成的。因此,分析物理過程的最基本方法,就是把復雜的問題層次化,把它化解為多個相互關聯的「子過程」來研究。

2、探明中間狀態:有時階段的劃分並非易事,還必需探明決定物理現象從量變到質變的中間狀態(或過程)正確分析物理過程的關鍵環節。

D. 高中物理必修一由哪四個主題組成

運動的描述、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研究、相互作用力、運動和力的關系。根據查詢國家教育局發布的高中物理必修一課本目錄顯示,必修一由運動的描述、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研究、相互作用力、運動和力的關系四個主題組成,使學生循序漸進的進行學習。

E. 高中物理必修一有幾章,各章內容是什麼

第一章:運動及其描述:
主要內容:參照系(物),質點,時間與時刻,位移與路程,平均速度,瞬時速度,速率,加速度,利用氣墊導軌和打點計時器研究運動
第二章:勻變速直線運動:
主要內容:勻速直線運動與勻加速直線運動的規律的解析表示和圖形表示,自由落體運動,豎直上拋運動,豎直下拋運動。伽利略與比薩斜塔實驗,利用打點計時器測量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和加速度。
第三章:力的合成與分解
主要內容:力的概念,力得矢量性,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圖示和力的示意圖,重力,彈力,摩擦力,合力與分力,平行四邊形法則,三角形法則,力的正交分解,三力平衡。驗證里的平行四邊形法則的實驗。
第四章:牛頓定律
主要內容:牛頓第一定律,質量與慣性,物體的運動狀態的改...第一章:運動及其描述:
主要內容:參照系(物),質點,時間與時刻,位移與路程,平均速度,瞬時速度,速率,加速度,利用氣墊導軌和打點計時器研究運動
第二章:勻變速直線運動:
主要內容:勻速直線運動與勻加速直線運動的規律的解析表示和圖形表示,自由落體運動,豎直上拋運動,豎直下拋運動。伽利略與比薩斜塔實驗,利用打點計時器測量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和加速度。
第三章:力的合成與分解
主要內容:力的概念,力得矢量性,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圖示和力的示意圖,重力,彈力,摩擦力,合力與分力,平行四邊形法則,三角形法則,力的正交分解,三力平衡。驗證里的平行四邊形法則的實驗。
第四章:牛頓定律
主要內容:牛頓第一定律,質量與慣性,物體的運動狀態的改變,牛頓第二定律,牛頓第三定律,超重與失重,利用牛頓定律解題,力學單位制,牛頓定律的適用范圍。驗證牛頓第二定律的實驗(注意平衡摩擦力的意義和方法)

F. 高中物理必修二和高中物理必修一有什麼區別

高中物理必修二和高中物理必修一主要區別
1、高中物理必修二主要講述曲線運動,高中物理必修一主要講述直線運動
2、高中物理必修二主要講述變加速運動,高中物理必修一主要講述勻變速運動
3、高中物理必修二主要講述變力(圓周運動、天體運動)作用,高中物理必修一主要講述恆力作用

G. 高中物理都學什麼知識啊

高中物理怎麼樣?有哪些好的學習方法?

現在還有很多的小夥伴,都說對於高中物理這是難度比較大的學科,這就讓物理成了很多的高中生成了心裡的一種痛處,其實吧學習高中物理也是很簡單的,只要你掌握好思路,培養好自己的學習習慣,讓自己喜歡上這個學科,其實這還是比較簡單的.

高中物理試卷

讀好每一本教材,看好每一個單元,學會每一個小題,對於高中物理每一個練習都有關鍵的洞察力以及他的解決辦法,可能他們所用的知識都是一樣的,只要你記住一個定理就可以做很多類似的題.

H. 《高中物理必修一》要點盤點。

第一章 運動的描述 第一節 認識運動 機械運動:物體在空間中所處位置發生變化,這樣的運動叫做機械運動。 運動的特性:普遍性,永恆性,多樣性 參考系 1.任何運動都是相對於某個參照物而言的,這個參照物稱為參考系。 2.參考系的選取是自由的。 (1)比較兩個物體的運動必須選用同一參考系。 (2)參照物不一定靜止,但被認為是靜止的。 質點 1.在研究物體運動的過程中,如果物體的大小和形狀在所研究問題中可以忽略是,把物體簡化為一個點,認為物體的質量都集中在這個點上,這個點稱為質點。 2.質點條件: (1)物體中各點的運動情況完全相同(物體做平動) (2)物體的大小(線度)<<它通過的距離 3.質點具有相對性,而不具有絕對性。 4.理想化模型:根據所研究問題的性質和需要,抓住問題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種理想化的模型,使復雜的問題得到簡化。(為便於研究而建立的一種高度抽象的理想客體) 第二節 時間 位移 時間與時刻 1.鍾表指示的一個讀數對應著某一個瞬間,就是時刻,時刻在時間軸上對應某一點。兩個時刻之間的間隔稱為時間,時間在時間軸上對應一段。 t=t2△—t1 2.時間和時刻的單位都是秒,符號為s,常見單位還有min,h。 3.通常以問題中的初始時刻為零點。 路程和位移 1.路程表示物體運動軌跡的長度,但不能完全確定物體位置的變化,是標量。 2.從物體運動的起點指向運動的重點的有向線段稱為位移,是矢量。 3.物理學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稱為標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稱為矢量。 4.只有在質點做單向直線運動是,位移的大小等於路程。兩者運演算法則不同。 第三節 記錄物體的運動信息 打點記時器:通過在紙帶上打出一系列的點來記錄物體運動信息的儀器。(電火花打點記時器——火花打點,電磁打點記時器——電磁打點);一般打出兩個相鄰的點的時間間隔是0.02s。 第四節 物體運動的速度 物體通過的路程與所用的時間之比叫做速度。 平均速度(與位移、時間間隔相對應) 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v是物體的位移s與發生這段位移所用時間t的比值。其方向與物體的位移方向相同。單位是m/s。 v=s/t 瞬時速度(與位置時刻相對應) 瞬時速度是物體在某時刻前後無窮短時間內的平均速度。其方向是物體在運動軌跡上過該點的切線方向。瞬時速率(簡稱速率)即瞬時速度的大小。 速率≥速度 第五節 速度變化的快慢 加速度 1.物體的加速度等於物體速度變化(vt—v0)與完成這一變化所用時間的比值 a=(vt—v0)/t 2.a不由v△、t決定,而是由F、m決定。 3.變化量=末態量值—初態量值……表示變化的大小或多少 4.變化率=變化量/時間……表示變化快慢 5.如果物體沿直線運動且其速度均勻變化,該物體的運動就是勻變速直線運動(加速度不隨時間改變)。 6.速度是狀態量,加速度是性質量,速度改變數(速度改變大小程度)是過程量。 第六節 用圖象描述直線運動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圖象 1.s-t圖象是描述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的位移隨時間的變化關系的曲線。(不反映物體運動的軌跡) 2.物理中,斜率k≠tanα(2坐標軸單位、物理意義不同) 3.圖象中兩圖線的交點表示兩物體在這一時刻相遇。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圖象 1.v-t圖象是描述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歲時間變化關系的圖線。(不反映物體運動軌跡) 2.圖象與時間軸的面積表示物體運動的位移,在t軸上方位移為正,下方為負,整個過程中位移為各段位移之和,即各面積的代數和。 第二章 探究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 第一、二節 探究自由落體運動/自由落體運動規律 記錄自由落體運動軌跡 1.物體僅在中立的作用下,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叫做自由落體運動(理想化模型)。在空氣中影響物體下落快慢的因素是下落過程中空氣阻力的影響,與物體重量無關。 2. 伽利略的科學方法:觀察→提出假設→運用邏輯得出結論→通過實驗對推論進行檢驗→對假說進行修正和推廣 自由落體運動規律 1. 自由落體運動是一種初速度為0的勻變速直線運動,加速度為常量,稱為重力加速度(g)。g=9.8m/s² 2. 重力加速度g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其大小隨著緯度的增加而增加,隨著高度的增加而減少。 3. vt²= 2gs 豎直上拋運動 處理方法:分段法(上升過程a=-g,下降過程為自由落體),整體法(a=-g,注意矢量性) 1.速度公式:vt= v0—gt 位移公式:h= v0t—gt²/2 2.上升到最高點時間t= v0/g,上升到最高點所用時間與回落到拋出點所用時間相等 3.上升的最大高度:s= v0²/2g 第三節 勻變速直線運動 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 1.基本公式:s= v0t+at²/2 2.平均速度:vt= v0+at 3.推論: (1)v= vt/2 (2)S2—S1=S3—S2=S4—S3=……=△S=aT² (3)初速度為0的n個連續相等的時間內S之比: S1:S2:S3:……:Sn=1:3:5:……:(2n—1) (4)初速度為0的n個連續相等的位移內t之比: t1:t2:t3:……:tn=1:(√2—1):(√3—√2):……:(√n—√n—1) (5)a=(Sm—Sn)/(m—n)T²(利用上各段位移,減少誤差→逐差法) (6)vt²—v0²=2as

I. 高中物理必修一

你出問題的原因是:你默認了整個液柱的橫截面積處處相等且都是S,但是這是錯誤的,因為你任取一段液柱,流入體積等於流出體積,即可有V入S入=V出S出,而由運動學可知,V入≠V出,所以S入≠S出
正確解法:空中水的質量=空中水的體積*水的密度
空中水的體積=Q*水全程運動的時間
運動學:水全程運動的時間=2*v0/g
v0=Q/S
整理可得:m=2ρQ^2/gS
有幫助請採納

閱讀全文

與什麼是高中物理必修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