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物理學科 > 浙大物理系有什麼牛人教授

浙大物理系有什麼牛人教授

發布時間:2022-08-12 01:58:57

A. 浙大名人谷超豪的精神是什麼

這是谷超豪先生2006年4月4日在上海社科院「大家學術講壇」上的演講,摘自解放日報思想者專欄:請勿歌仰止,雄峰正相迎。

非常感謝上海社會科學院讓我來做一次交流。我知道這里有許多社會科學界的傑出學者和後起之秀。在這里談學術生涯,談學術,可能是班門弄斧。但是華羅庚先生有句話,他說弄斧必須班門。意思就是你搞學術交流一定要到強手如林的地方,這樣可以學到許多東西,也可以相互交流。我今天的確也是一次班門弄斧,不妥當的地方,請大家多多指正。

我今天的演講題目是「請勿歌仰止,雄峰正相迎」。2002年的時候我得到上海市首屆科技功臣獎,很多同志祝賀我,還有同志寫了一幅字「高山仰止」來稱譽我。我覺得實在不敢當,所以我對他的回答是「請勿歌仰止,雄峰正相迎」,後面還有很多很多高峰等著大家去攀登。我現在借這個話做我的演講題目,實際上講一講我的學術生涯。畢竟我從對數學感興趣開始到現在有60多年,有許多經歷可以談一談。

我在小學時體會到的「大事」,首先是救國。祖國處在危亡之中,要做一個愛國者,要做一個革命者。同時我也學到了一些自然科學的知識,知道科學對國家的重要意義,因而第二件大事就是學好科學,為社會做貢獻。

從事學術工作,興趣非常重要。產生了興趣之後,會感到這是非常有意義,非常樂意去做的事情,不做反而不高興。

對於青年人,全面學會老師的治學方法和學問,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與此同時,還必須要有自己的創新,要有更現代化的研究領域。

現場交流

聽眾:我想請教谷先生,在科學研究的道路上,如何處理好「博」與「專」的關系?

谷超豪:基礎既要扎實又要廣博。所謂扎實就是,要做到基礎真正牢固,不是靠瀏覽瀏覽就可以解決問題的。同時,知識一定要廣博,不廣博的話,你的眼光就太小。這個問題可以用走圍棋來比喻。走圍棋如果沒有全局的眼光,只是在一個地方打轉的話,是佔領不了太多地方的;同時,走圍棋如果不做兩個眼出來,棋就活不了。這一點還可以用毛澤東軍事思想打比方。打游擊戰你光是游來游去,沒有根據地,是要失敗的。所以基礎一定要打牢、要鞏固,一定要有某些地方(知識、方法、技巧)是你的專長,是人家比不過的;但是眼光一定要遠大,不能只看到自己做的這一點點,而要看到整個國家建設的需要,看到學科的全局和其相鄰或相交叉的學科。

聽眾:在具體的研究當中,我們究竟該如何平衡好應用研究和基礎研究這兩個方面的關系?

谷超豪:這兩個方面都很重要,都需要花時間。在做基礎的時候,我想應該同時把眼光放到有關應用問題上面。基礎不夠好,做應用研究,可能也不能深入,因此一定要有自己拿手的東西,這一手要比人家高明一點。做應用,也一定要深入到應用的問題中去,對有關的學科要有深入的理解,要大處著眼,又要做得仔細。要有適當的目標,有意義的問題和創新的思想,這當然要付出艱苦的、長時間的努力。

聽眾:我們在做研究時常感覺到,研究成果要深化是需要其他學科的支持,而且越來越感到這種迫切的需要。那麼請問數學研究和社會學、經濟學之間的關繫到底怎樣?

谷超豪:這種學科交叉和合作不是那麼容易的,我想主要還是依據自己的努力,自己要有決心。因為搞學科交叉,對其他學科要有充分的了解,光是表面的不行,要深入了解,要和其他方面的專家有共同語言,能夠交流、合作。當然你要有自身學科的很好的素養,這就需要加倍努力。諾貝爾經濟學獲獎者好多原來是做數學的,後來發現了經濟方面的問題,最後得到了很好的成果,在經濟學界得到充分的贊賞。比如說納什,他是數學做的非常好,後來注意到經濟問題,提出了多元的博弈論,結果得到諾貝爾獎。也有人原來是經濟學學得很好,他覺得某些數學對他有用,因此就朝這方面靠攏,然後也取得很重要的成績。我覺得途徑還是多種多樣的,現在對於一般人來講,是希望數學基礎能夠學好一點,比如說大學課程里數學課的要求能夠達到,在研究生期間里頭,也都要多掌握些數學工具,學用好計算機。

聽眾:剛才谷先生說數學科學是和社會科學、自然科學並列的科學,請問數學科學和哲學之間關系如何?

谷超豪:我想搞數學的人應該有一定的哲學思想,這可能來自前輩數學家,可能來自哲學家,或許是在自己的研究中產生的。哲學思想對於搞學問有好處,往往帶有指導性,但也不能代替具體的數學。比如要證明一個定理,有很多數學技巧,而這是哲學不能代替的。我覺得哲學能拓寬眼界,增長思維的高度,但是具體的數學問題,該上計算機的,還是要用計算機,該做嚴格推理的,就得做這種推理,要很好地掌握技巧。另一方面,數學的研究對象不是某種類別的現象,而是抽象的「思想事物」,這和哲學有一些接近之處。

聽眾:我國現在自主創新能力不足,最近已經明確提出來,要建設社會主義創新型國家。希望聽一聽您在這方面的意見和建議。

谷超豪:這是個大問題。我覺得創新能力的培養還是要從「小」做起,應該從小教育孩子為祖國做些什麼,為科學事業做些什麼,這些志向還是要培養的。另外,我覺得在教育方面,不要要求學生依樣畫葫蘆、死記硬背,要給他們足夠的自主學習的時間,要提倡他們自己學習,自己思考,學會交流和討論。我覺得相互交融、相互討論是非常重要的。在思想上要開闊,但是也不要放鬆了基礎學科的學習。因為,如果沒有一定的基礎知識和技能,也就談不上創新。

B. 浙大歷史上有哪些知名校友

該校名人
[編輯]中國科學技術專家傳略中的浙大校友
[編輯]浙大校友中的院士
中央研究院院士
1948年當選 蘇步青 竺可楨 羅宗洛 貝時璋 吳定良 馬寅初 柳詒征
1958年當選 吳健雄
1959年當選 李政道 王世中
1959年當選 顧毓琇
1968年當選 楊忠道 錢穆
1970年當選 項黼宸
1974年當選 周元燊
1978年當選 方懷時
1988年當選 郭曉嵐

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
貝時璋 蔡邦華 蔡昌年 蔡金濤 曹楚南 陳吉余 陳建功 陳力為 陳清如
陳述彭 陳望道 陳耀祖 陳宜張 陳蘊博 陳子元 陳左寧 程開甲 程民德
程孝剛 池志強 戴立信 丁仲禮 董石麟 杜慶華 馮純伯 馮新德 干福熹
谷超豪 顧功敘 郭可信 韓禎祥 賀賢土 洪伯潛 洪孟民 侯虞鈞 胡寧
胡海昌 胡和生 胡濟民 胡喬木 黃憲 黃秉維 黃鳴龍 黃文虎 紀育灃
金國章 金鑒明 金慶煥 金善寶 李競雄 李蘭娟 李政道 李志堅 梁希
梁守盤 林俊德 林勵吾 林祥棣 劉大鈞 劉恢先 劉盛綱 劉守仁 樓之岑
盧鶴紱 盧嘉錫 路甬祥 陸熙炎 陸學善 呂敏 羅宗洛 麻生明 馬敘倫
馬寅初 毛漢禮 潘家錚 潘鏡芙 潘雲鶴 錢令希 錢人元 錢三強 錢志道
錢鍾韓 欽俊德 任美鍔 邵象華 沈昌祥 沈家驄 沈善炯 沈寅初 沈允鋼
沈之荃 施教耐 施履吉 施雅風 石鍾慈 蘇步青 蘇元復 孫優賢 譚其驤
談家楨 唐孝威 塗長望 汪槱生 汪猷 汪胡楨 王序 王元 王葆仁
王淦昌 吳晗 吳浩青 吳健雄 吳碩賢 吳文俊 吳學藺 吳征鎧 吳中倫
吳祖塏 夏鼐 夏道行 向達 謝學錦 謝義炳 徐僖 徐承恩 徐光憲
徐世浙 徐元森 徐芝綸 薛鳴球 楊福愉 楊奇遜 楊裕生 陽含熙 姚錱
葉培建 葉篤正 袁權 章名濤 張德慶 張嗣瀛 張友尚 張肇騫 張直中
張鍾俊 趙九章 趙梓森 鄭樹森 支秉彝 周志炎 朱壬葆 朱位秋 朱祖祥
庄逢辰 鄒元爔 岑可法 闕端麟 竺可楨 裘法祖

[編輯]其他知名校友
數學家
陳建功 蘇步青 盧慶駿 程民德 夏道行 王元 胡和生 石鍾慈 沈昌祥
丘成桐 楊忠道 林芳華 汪徐家 熊全治 周元燊 勵建書 劉克峰

物理學家
李政道 胡剛復 王淦昌 何增祿 束星北

化學家
王琎 周厚復 吳征鎧 盧嘉錫 徐光憲 王葆仁

[編輯]曾於該校就讀
政治家陳儀-台灣省主席、浙江省主席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李政道(未畢業)
數學家谷超豪
[編輯]曾於該校任教
政治家黃郛-中國總理,攝行總統職務
政治家陳布雷-蔣介石侍從室主任
政治家陳獨秀-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中央局書記
史地學家張其昀-教育部長,總統府資政,中國文化大學校長
軍事理論家蔣百里-陸軍上將
軍事家周承菼-浙江都督,浙軍總司令,國軍陸軍中將
軍事家蔣尊簋-浙江都督
軍事家史久光-民國將領
軍事家李斐然-民國將領
新文化運動先驅夏衍
著名教育家蔣夢麟教育部長,行政院秘書長,國立北平大學校長
著名教育家許壽裳
著名教育家鄭曉滄
著名教育家錢家治
一代詞宗夏承燾
著名畫家豐子愷
傑出物理學家吳健雄
中國摩爾根遺傳學家談家楨
敦煌藝術研究家常書鴻
數學史家錢寶琮
生物物理學家貝時璋
書壇泰斗沙孟海
經濟學家馬寅初
氣象學家竺可楨
國學大師馬一浮
地質學家葉良輔
心理學家陳立
蠶學家孫本忠
機械工程學家程孝剛
林學家梁希
農學家許璇
農學家丁振麟
林學家邵均
畜牧獸醫學家虞振鏞
農業昆蟲學家祝汝佐
蠶業教育家葛敬中
農業昆蟲學家周明牂
植物病理學家陳鴻逵
園藝學家吳耕民
土壤學家朱祖祥
導彈專家梁守盤
工程力學家錢令希
電工學家王國松
葯用植物學家劉寶善
農藝學家盧守耕
人類學家吳定良
化學工程學家李壽恆
傳染病學家王季午
昆蟲學家蔡邦華
教育學家孟憲承
物理學家張紹忠
法學家李浩培
航空力學家范緒箕
生物動物學家蔡堡
植物生理學家羅宗洛,國立台灣大學第一任校長
小說家查良鏞(金庸)

C. 浙江大學的知名校友

浙江大學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以嚴謹的「求是精神」作為學風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以執著的科學創新精神創造出了豐碩成果,蜚聲海內外,曾被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譽為「東方劍橋」。浙大百餘年間,為祖國培養了近20萬各類建設人才,廣大師生已成為各條戰線上的骨幹力量和開拓者,其中諸多卓然有成的大家。截至2013年,浙江大學校友中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的有170餘人。 學術界 李政道美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中研院院士,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王淦昌兩彈一星元勛,中科院資深院士,著名核物理學家,被譽為「中國核武器之父」、「中國原子彈之父」 丘成桐美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中研院院士,菲爾茲獎得主,沃爾夫獎得主程開甲兩彈一星元勛,中科院院士,201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葉篤正中科院副院長,2004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錢三強兩彈一星元勛,中科院副院長徐光憲中科院院士,200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被稱為「稀土之父」蘇步青中研院院士,中科院院士,我國近代數學的主要奠基人之一,與陳建功一起創立了「微分幾何學派」谷超豪中科院院士,200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 ,華羅庚數學獎得主陳建功中科院院士,著名數學家,我國函數論研究的開拓者之一貝時璋中研院院士,中科院院士,我國生物物理學奠基人周厚復著名化學家,曾獲諾貝爾化學獎提名王元中科院院士,華羅庚數學獎得主竺可楨中科院副院長,著名的地理學家、氣象學家和教育家,中國近代地理學的奠基人束星北中國雷達之父,著名物理學家談家楨中科院院士,國際著名遺傳學家,中國現代遺傳學奠基人之一吳健雄美國科學院院士,東方「居里夫人」林芳華美國科學與藝術院院士,陳省身獎,美國數學會Bocher獎得主盧嘉錫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中國科學院院長潘雲鶴中國工程院常務副院長顧以健中國科學院秘書長丁仲禮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潘家錚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楊衛中科院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主任林俊德中國工程院院士,2012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爆炸力學與核試驗工程專家查良鏞(金庸)著名作家,文學大師,香港最高榮銜「大紫荊勛章」 獲得者馬寅初中科院院士,著名經濟學家、教育學家、人口學家李浩培國際法研究院院士,著名法學家,國際大法官姜亮夫著名國學大師、楚辭學、敦煌學、語言音韻學、歷史文獻學家、教育家。王承緒著名教育家,中國比較教育學奠基人馬一浮著名國學大師,中國現代思想家,中國書法界之泰斗政界陳獨秀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及首任總書記黃郛曾任北洋政府代理內閣總理,行攝總統蔣夢麟曾任教育部長,行政院秘書長馬敘倫教育部部長、高教部部長程天放中央宣傳部長,教育部長陳儀台灣省主席、浙江省主席陳布雷國民政府國府委員,總統府國策顧問,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秘書長。邵元沖孫中山大元帥府代行秘書長胡喬木曾任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路甬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盧嘉錫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周榮鑫曾任國務院秘書長阮攻藏越南政府副總理蘇步青全國政協副主席陳偉達曾任天津市委第一書記,中央政法委副書記謝旭人曾任財政部部長,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黃智權曾任江西省省長章新勝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執行委員會主席,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理事會主席潘雲鶴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主任劉錫榮曾任中紀委副書記霍士廉曾任浙江省長,中央西北局書記處書記,農業部長蔣巨峰曾任四川省省長李強浙江省省長周國富浙江省政協主席沙文漢原浙江省省長舒惠國曾任江西省委書記夏衍曾任文化部副部長,中日友協會長、中顧委委員,新文化運動先驅之一鍾山國家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副部長(正部長級)倪健民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書記處書記胡祖才國家發改委副主任竺延風吉林省委副書記王輝忠浙江省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王勝明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朱孝清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蒲長城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呂新華外交部副部長何亞非外交部副部長謝杭生外交部副部長仇保興建設部副部長,中紀委委員張曦原浙江省委常委,秘書長胡偉海關總署副署長應勇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市委常委,組織部長董君舒上海市委常委、紀委書記,中紀委委員斯鑫良浙江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樓陽生湖北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劉奇浙江省委常委,寧波市委書記袁榮祥福建省委常委,宣傳部長慎海雄新華社副總編輯、黨組成員董雲虎西藏自治區黨委常委,宣傳部長茅臨生浙江省副省長金德水浙江省副省長鄭繼偉浙江省副省長梁黎明浙江省副省長陳政立民建中央副主席陳明德民建中央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王宋大致公黨中央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張雨東民進中央副主席、四川省委主委,四川省政協副主席徐輝民盟中央副主席,浙江省政協副主席俞海潮民盟天津主委,天津政協原副主席姚克農工民主黨浙江主委,浙江省政協副主席軍界蔣百里國民黨陸軍上將,民國時期著名軍事理論家陳布雷蔣介石侍從室第二處主任,最高國防委員會副秘書長陳儀國民黨二級陸軍上將張育林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副部長,中將沈志康少將林俊德總裝備部少將商界朱敏矽谷網迅(WebEx)總裁段永平步步高集團總裁史玉柱巨人網路董事長兼CEO任偉泉北大方正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王建宙原任中國移動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孫鍾華DESSIN ANIME主席、動漫不斷董事長竺延風原一汽集團董事長章鵬飛現任現代聯合集團董事長、杭州現代聯合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孫子宇中國港灣工程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湯永謙美國克里公司總裁王天普中國石化總裁易會滿中國工商銀行行長林初學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副總經理王陽IBM全球副總裁、中國開發中心總經理王誼中國航空油料集團公司副總經理王建沂富通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宋朱海彬中糧地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湯捷聯想集團副總裁、中國區渠道業務總經理余靜波中國建設銀行首席審計官陳政立中國寶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胡關金銀河證券原總裁,深圳金百會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鍾俊南方電網總經理翁南道頤高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殷可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中信證券國際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周成建美特斯邦威集團董事長蔡劍波中國銀聯常務副總裁郭驊美國Neustar(中立星)公司亞太區總裁張建中中國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陶雄強中國普天信息產業集團公司副總裁張曉明華中電網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明永OPPO公司總經理 劉作虎一加科技創始人 文體界孫楊倫敦奧運會自由泳冠軍伍聲電子競技DOTA項目世界冠軍
2008WCG總決賽冠軍;2009年solo大賽冠軍

D. 請列舉出中國現當代最有名的十個物理學家

1,吳有訓 (1897-1977),江西高安人,吳有訓是我國最早的一位具有國際聲譽的物理學家,任過清華大學教授、西南聯大教授,楊振寧、李政道當時都是西南聯大的學生。

1920年畢業於南京高等師范,1921年赴美國芝加哥大學隨康普頓教授從事物理學研究,1926年獲博士學位。正是在這段時間里,他參與了康普頓教授領導下的X射線散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使他在國際物理學界一舉成名。
1977年12月7日我國優秀的科學家、教育家、中國科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吳有訓在京逝世,終年80歲。
2,錢三強,浙江省湖州市人,1913年生,男,中共黨員,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193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後赴法國巴黎大學居里實驗室和法蘭西學院原子核化學實驗室從事原子核物理研究工作,獲博士學位,1946年獲法國科學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學獎金。1948年回國,歷任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北平研究院原子能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所(後改為原子能所)所長、計劃局局長、副秘書長,二機部副部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中國核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科學院特邀顧問。1992年逝世。
3,黃昆院士 男 1919年9月出生於北京,1941年畢業於燕京大學物理系。1945年赴英國留學,1948年獲英國布里斯托(Bristol)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49年-1951年在英國利物浦大學理論物理系任博士後研究員,1951-1977年在北京大學物理系任教授,1977-1983年任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所長,1983年至今,任名譽所長。1987-1991年曾任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他先後被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55年),瑞典皇家科學院外籍院士(1980年),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1985年)。

黃昆院士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他對固體物理學作出了許多開拓性的重大貢獻。是我國固體物理學和半導體物理學的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黃昆於2005年7月6日因病不幸逝世,享年86歲。
4,(1891—1968)
饒毓泰,物理學家、教育家,我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之一。研究了氣體導電過程,對低壓汞弧放電機理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在倒斯塔克效應、分子光譜等方面取得很有意義的研究成果。畢生致力於我國物理學教學和科研事業。創辦南開大學物理系;長期擔任北京大學物理系主任,大力建設研究實驗室,使北京大學物理系迅速位居國內物理教學和研究的前列。執教40餘年,培養了吳大猷、馬仕俊、馬大猷、郭永懷、虞福春、黃昆等一批國內外知名物理學家,為我國物理學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5,王淦昌 (1907~),中國核物理學家。生於中國江蘇常熟。1929年畢業於清華大學。1934年獲德國柏林大學博士學位,1934年至1936年任山東大學物理系教授。1936年至1950年任浙江大學物理系教授並曾任系主任。1950年至1956年任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1951年後兼任副所長。1956年至1960年任蘇聯杜布納聯合原子核研究所研究員,1959年至1960年兼任副所長,直到1960年底回國。1961年至1978年任第二機械工業部研究院副院長。1978年至1982年任第二機械工業部副部長,兼任原子能研究所所長。1982年任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原子能研究所名譽所長和研究員。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即院士)。
6,周光召(1929~),1951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1954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研究院。曾先後在前蘇聯杜布納聯合核子研究所、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學院和日內瓦歐洲核子中心長期工作和訪問。他在理論物理學領域作出過許多重要貢獻。在粒子物理學方面,嚴格證明CP破壞的一個重要定理,1960年推導出贗矢量流部分守恆定理(PCAC),這對弱相互作用理論起了重大推進作用,因此世界公認他是PCAC的奠基人之一;他第一次引入了螺旋振幅的概念和相應的數學描述;他還用色散關系理論對非常重要的光核反應做了大量理論研究工作。他組織領導了許多中青年對相互作用統一、CP破壞、陪集規范場、非線性σ模型、有效拉氏量理論、超對稱性破缺、量子場論的大范圍拓撲性質及其與反常的聯系等等方面作了許多有意義的研究工作。在凝聚態物理方面,他領導的小組發展了非平衡態統一理論中的數學形式——閉路格林函數方法。他還參加並組織領導了中國核武器的理論研究、設計和試驗工作。1985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歷任中國科學院院長、中國科協主席等職。7, 鄧稼先(1924-1986)安徽懷寧人,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鄧稼先祖父是清代著名書法家和篆刻家,父親是著名的美學家和美術史家。「七七」事變後,全家滯留北京,16歲的鄧稼先隨姐姐赴四川江津讀完高中。1941年至1945年在西南聯大物理系學習,受業於王竹溪、鄭華熾等著名教授。1945年抗戰勝利後,鄧稼先在北京大學物理系任教。

1948年10月,鄧稼先赴美國印第安那州普渡大學物理系讀研究生,1950年獲物理學博士學位。在他取得學位後的第9天,便登上了回國的輪船。回國後,鄧稼先在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員,從事原子核理論研究。1958年8月調到新籌建的核武器研究所任理論部主任,負責領導核武器的理論設計,隨後任研究所副所長、所長,核工業部第九研究設計院副院長、院長,核工業部科技委副主任,國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

鄧稼先是中國核武器研製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被稱為「兩彈元勛」。在原子彈、氫彈研究中,鄧稼先領導開展了爆轟物理、流體力學、狀態方程、中子輸運等基礎理論研究,完成了原子彈的理論方案,並參與指導核試驗的爆轟模擬試驗。原子彈試驗成功後,鄧稼先又組織力量,探索氫彈設計原理,選定技術途徑。領導並親自參與了1967年中國第一顆氫彈的研製和實驗工作。 1986年7月29日,鄧稼先因病去世。

8黃祖洽先生1924年10月出生於湖南長沙,1948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是中國核反應堆理論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現為中科院院士、北師大低能核物理研究所名譽所長。

9,錢學森(1911.12.11-)。 應用力學、航天技術和系統工程科學家。生於上海市,原籍浙江省杭州市。1934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1936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獲碩士學位。1938年獲加州理工大學博士學位。1955年回國。曾任中國力學學會、中國自動化學會、中國系統工程學會、中國宇航學會理事長、名譽理事長等職。現任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研究員。
早年在應用力學和火箭、導彈技術的許多領域都做過開創性的工作。獨立研究以及和馮.卡門合作研究提出的許多理論,為應用力學、航空工程和火箭導彈技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回國後長期擔任火箭、導彈和衛星研製的技術領導職務,為創建和發展我國的導彈、航天事業作出了傑出貢獻。在工程式控制制論、系統工程和系統科學、思維科學和人體科學以及馬克思主義哲學等許多理論領域都進行過創造性研究,作出了重大貢獻。1956年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91年被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和一級英模獎章。中國科學院院士。
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10,物理界-中國著名女物理學家-----吳健雄
吳健雄(1912-1997)江蘇太倉人。女。1930-1934年就讀於中央大學物理系,獲學士學位。後赴美留學,獲柏克萊加州大學博士學位。1958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1975年當選美國物理學會第一位女會長。1982年受聘為母校南京大學名譽教授,1986年又被南京大學授予名譽博士學位。每次回國,必到南大訪問、講學,並在南大設立有「吳健雄、袁家騮獎學金」。先後以實驗驗證了「弱相互作用下的宇稱不守恆」和「β衰變中矢量流守恆定律」。1990年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將國際編號為2752號的小行星命名為「吳健雄星」。1994年首批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E. 浙大名人有哪些人

1.魯迅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

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2.朱自清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華,號秋實,後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國近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

原籍浙江紹興,出生於江蘇省東海縣(今連雲港市東海縣平明鎮),後隨祖父、父親定居揚州,自稱「我是揚州人」。1916年中學畢業並成功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19年開始發表詩歌。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

1932年7月,任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1934年,出版《歐游雜記》和《倫敦雜記》。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於北平,年僅50歲。

3.茅盾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鴻,筆名茅盾、郎損、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人。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文化活動家以及社會活動家。

茅盾出生在一個思想觀念頗為新穎的家庭里,從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後考入北京大學預科,畢業後入商務印書館工作,從此走上了改革中國文藝的道路,他是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中國革命文藝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代表作有小說《子夜》、《春蠶》和文學評論《夜讀偶記》。

4.巴金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男,漢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興。巴金原名李堯棠,另有筆名佩竿、極樂、黑浪、春風等,字芾甘,中國作家、翻譯家、社會活動家、無黨派愛國民主人士。

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個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運動後,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響,並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開始了他個人的反封建斗爭。1923年巴金離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學,從此開始了他長達半個世紀的文學創作生涯。

5.徐志摩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浙江嘉興海寧硤石人,現代詩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學英國時改名志摩。曾經用過的筆名:南湖、詩哲、海谷、谷、大兵、雲中鶴、仙鶴、刪我、心手、黃狗、諤諤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詩人,新月詩社成員 。

1915年畢業於杭州一中,先後就讀於上海滬江大學、天津北洋大學和北京大學。 1918年赴美國克拉克大學學習銀行學。十個月即告畢業,獲學士學位,得一等榮譽獎。同年,轉入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院,進經濟系。

1921年赴英國留學,入劍橋大學當特別生,研究政治經濟學。在劍橋兩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奠定其浪漫主義詩風。

(5)浙大物理系有什麼牛人教授擴展閱讀:

浙江大學人才培養:

浙江大學竺可楨學院成立於2000年5月,是以竺可楨老校長之名命名,為浙江大學優秀本科學生實施「特別培養」的榮譽學院,其前身為創辦於1984年的原浙江大學(工科)混合班。

學生進入竺可楨學院後,不分專業,先在文、理、工三大類平台上進行通識課程和基礎課程的前期培養。在第二學年,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確認主修專業,並進入後期培養階段,同時實行本科生專業導師制。

2006年起,為優秀本科學生專門制定了「本科生教育特別培養基本框架」,學生既可以按各專業普通通道進行後期培養,亦可以按照長學制及雙專業、雙學位等多通道多規格發展途徑進行後期培養;學院在後期培養階段,重點構建了多通道、多規格、模塊化專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專門制定了「本科生教育特別培養基本框架」,為優秀本科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學習和發展途徑。

學生既可以按各專業普通通道進行後期培養,亦可以按照長學制(如巴德年醫學八年本碩博連讀、教育學本碩(博)連讀、法學本碩(博)連讀、管理學本碩(博)連讀)直接進入研究生培養,以及雙專業、雙學位(如計算機+X、生物+X、外語+X、X+信息、X+管理、X+法學、X+經貿)等多通道多規格發展途徑進行後期培養。

參考資料網路-浙江大學

F. 浙大畢業的名人有哪些

1、陳獨秀

陳獨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原名慶同,官名乾生,字仲甫,號實庵,安徽懷寧(今安慶)人。中國近現代史上偉大的愛國者、偉大的革命家與改革家、偉大的民主主義者、偉大的啟蒙思想家。

他是新文化運動的發起者,是20世紀中國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的倡導者;是五四運動的總司令,是五四運動的思想指導者;是馬克思主義的積極傳播者;是中國共產黨最重要的創始人;是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集體的最主要的領導人;是中國近現代歷史上第一個深刻總結、反思蘇聯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經驗、教訓的人。

1920年初前往上海成立共產黨早期組織,並發起成立中國共產黨。1921年7月在中共一大被選為中央局書記,後任中央局執行委員會委員長(二、三大)、中央總書記(四、五大) [1] 等職務,並任第一至五屆中央委員。1927年7月離開中央。1929年11月因就中東路事件發表不同意見而被開除黨籍。1931年5月被推選為中國托派組織的中央書記。

1932年10月被國民政府逮捕,判刑後囚禁於南京。抗戰爆發後,他於1937年8月出獄,先後住在武漢、重慶,最後長期居住於重慶(原屬四川)江津。1942年5月逝世。他是傑出的政論家,其政論文章汪洋恣肆、尖銳犀利,《敬告青年》等很多篇章是中國近現代歷史上少有的、傑出的代表作。晚年進行的文字學研究,是極其重要的學術成果。主要著作收入《獨秀文存》、《陳獨秀文章選編》、《陳獨秀思想論稿》、《陳獨秀著作選編》等。

2、林俊德

林俊德(1938年3月13日—2012年5月31日),男,福建永春人,中國爆炸力學與核試驗工程領域著名專家、總裝備部某試驗訓練基地研究員,1960年畢業於浙江大學機械繫,1993年晉升為少將軍銜,200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18年,經中央軍委批准,增加「獻身國防科技事業傑出科學家」林俊德為全軍掛像英模。

3、程開甲

程開甲(1918年8月3日-2018年11月17日),男,漢族,中共黨員、九三學社社員,江蘇蘇州人。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理論物理學家、「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2013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我國核武器事業的開拓者之一,中國核試驗科學技術體系的創建者之一。 1918年8月3日出生,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盛澤鎮人,祖籍徽州。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科技委顧問。1941年畢業於浙江大學物理系。1948年獲英國愛丁堡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曾任浙江大學、南京大學教授,第二機械工業部核武器研究所副所長,國防科工委核實驗基地研究所副所長、所長及基地副司令員,國防科工委(總裝備部)科技委正軍職常委、顧問。

程開甲是中國核武器研究的開創者之一,在核武器的研製和試驗中作出突出貢獻。開創、規劃領導了抗輻射加固技術新領域研究。是中國定向能高功率微波研究新領域的開創者之一。出版了中國第一本固體物理學專著,提出了普遍的熱力學內耗理論,導出了狄拉克方程,提出並發展了超導電雙帶理論和凝聚態TFDC電子理論。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99年被國家授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2013年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2017年7月28日,被授予「八一勛章」。2018年3月27日,獲得「世界因你而美麗——2017-2018影響世界華人盛典」終身成就獎」。2019年2月18日,獲得「感動中國2018年度人物」榮譽。 2018年11月17日上午,在北京病逝,享年101歲。

4、邵飄萍

邵飄萍(1886年10月11日—1926年4月26日),男,漢族,原名鏡清,後改為振清,字飄萍,筆名萍、阿平、素昧平生 ,浙江省金華市東陽人,革命志士,民國時期著名報人、《京報》創辦者、新聞攝影家。

是中國傳播馬列主義、介紹俄國十月革命的先驅者之一,傑出的無產階級新聞戰士,中國新聞理論的開拓者、奠基人,被後人譽為「新聞全才」、「亂世飄萍」、「一代報人」、「鐵肩辣手,快筆如刀」等。1926年因發表文章揭露張作霖統治的種種黑暗,而被張作霖殺害。有「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之稱。

5、谷超豪

谷超豪(1926.5.15—2012.6.24),漢族,浙江溫州人,數學家,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民主同盟盟員,200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1948年,谷超豪畢業於浙江大學數學系;1959年6月,獲莫斯科大學物理-數學科學博士學位;1980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82年1月,任復旦大學副校長;1988年2月,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1999年8月,擔任溫州大學校長。

谷超豪主要從事偏微分方程、微分幾何、數學物理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學工作,在一般空間微分幾何學、齊性黎曼空間、無限維變換擬群、雙曲型和混合型偏微分方程、規范場理論、調和映照和孤立子理論等方面取得了系統、重要的研究成果,特別是首次提出了高維、高階混合型方程的系統理論,在超音速繞流的數學問題、規范場的數學結構、波映照和高維時空的孤立子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G. 浙大出了哪些歷史名人

兩院院長副院長校友 竺可楨 中科院副院長 1936-1949年任浙大校長,中研院院士、中科院院士 盧嘉錫 中科院院長 1945-1948年浙大化學系任教,中研院院士、中科院院士 錢三強 中科院副院長 1978-1980年任浙大校長,中科院院士 葉篤正 中科院副院長 1943年畢業於浙大研究院史地研究所,中科院院士 顧以健 中科院秘書長 1947年畢業於浙大化學系 潘家錚 工程院副院長 1950年畢業於浙大土木工程系,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 路甬祥 中科院院長 1964年畢業於浙大機械繫,1988-1995年任浙大校長,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 潘雲鶴 工程院常務副院長 1981年畢業於浙大計算機系,1995-2006年任浙大校長,工程院院士 丁仲禮 中科院副院長 1982年畢業於浙大地質系地球化學專業,中科院院士 學界著名校友 陳建功 中科院院士。浙大數學系教授、主任 蘇步青 中研院院士,中科院院士。浙大數學系教授、系主任。與陳建功一起創立了「微分幾何學派」 谷超豪 1948屆數學系,中科院院士。200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華羅庚數學獎得主 王 元 1952屆數學系,中科院院士。華羅庚數學獎得主 丘成桐 浙大高等數學研究所所長,美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中研院院士。菲爾茲獎得主,沃爾夫獎得主 王淦昌 浙大物理系教授,中科院院士,「兩彈元勛」 束星北 浙大物理系教授。是我國早期從事相對論研究的理論物理學家之一 吳健雄 浙大物理系助教,美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中研院院士。有「東方居里夫人」之稱 程開甲 1941屆物理系,中科院院士,「兩彈元勛」 李政道 1943-1944年浙大物理系就讀,美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中研院院士。 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徐光憲 1936年浙大附屬高級工業學校就讀,中科院院士。200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 談家楨 浙大生物系教授、理學院院長。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中科院院士 貝時璋 浙大生物系教授、系主任、理學院院長,中研院院士,中科院院士 葉篤正 1943屆史地(碩),中科院院士,2004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 其它知名校友 陳獨秀 1898年考入求是書院,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及首任總書記 蔣百里 1899年考入求是書院,國民黨陸軍上將,民國時期著名軍事理論家 錢均夫 名家治,1899年求是書院肄業,錢學森之父 陳布雷 1911年畢業於浙江高等學堂,蔣介石侍從室第二處主任,被譽為「文膽」 馬寅初 浙大校長,中研院院士,中科院院士 袁敦禮 著名體育教育家,浙江大學客座教授 袁 浚 著名體育教育家,浙江大學客座教授 程登科 著名體育教育家,浙江大學客座教授 謝似顏 浙江大學客座教授 陳柏青 浙江大學客座教授 舒 鴻 浙大體育系任教,在1936年第十一屆奧運會中擔任籃球決賽主裁判 馬一浮 曾在浙大任教講學,並作《浙大校歌》,國學大師 豐子愷 曾在浙大任教,著名畫家、藝術教育家 金 庸 浙大人文學院院長。原名查良鏞,當代著名武俠小說作家 胡喬木 1933-1935年浙大外語系就讀,中科院院士。曾任新華社社長、中國社科院院長 朱 敏 1981屆機械,1984屆工管(碩)。矽谷網迅(WebEx)總裁 段永平 1982屆無線電,步步高集團總裁 竺延風 1983屆自動化。原一汽集團總裁,現吉林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 史玉柱 1984屆數學,巨人網路董事長兼CEO 謝旭人 1981-1984年在浙大工業經濟管理專業幹部專修科學習。現財政部部長 王建宙 1985屆管工(碩)。現任中國移動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 孫鍾華 著名服裝設計師、動漫服裝教父

H. 大學物理系排名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系,是國家科技人才培養基地和中國科學院博士生培養基地。

目前物理系有物理學、應用物理學(凝聚態物理方向、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方向)、光信息科學與技術3個本科生專業和凝聚態物理、光學、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和物理電子學4個博士點,其中凝聚態物理、光學是國家重點學科。

工科大佬清華大學,排名第三。

清華的老物理基礎1953年調整到北大,目前清華物理系的學科方向涉及物理學和天文學2個一級學科,涵蓋教育部規定的物理學一級學科下除無線電物理外的全部7個二級學科(理論物理、凝聚態物理、光學、原子分子物理、粒子物理核物理、聲學、等離子體物理)以及天體物理1個二級學科,其中凝聚態物理、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原子分子物理為全國重點學科。清華物理系具有國家的物理學一級學科的博士學位授予權,還是天體物理二級學科的博士點。物理系設有1個物理學博士後流動站,涵蓋了物理學的各個分支學科。

復旦大學物理系創建於1952年,是全國院系調整中由原復旦大學、交通大學、同濟大學、浙江大學、滬江大學、大同大學等校部分物理系教師學生合並而成。它的前身是1942年在重慶建立的數理系,迄今已有60餘年歷史。1993年成為國家理科科學研究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是國家首批設立博士點和博士後流動站的單位之一。1997年被列為「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現有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3個國家重點學科點,3個博士點(理論物理、凝聚態物理、光物理)和博士後流動站。

復旦大學物理系現設理論物理、凝聚態物理和光學3個本科專業,這3個二級學科均為國家重點學科和博士點,並被評為一級學科博士點。

上海交通大學物理系於1978年重建。其中凝聚態物理是國家第一批博士點,又是國家重點學科。1999年建立物理學博士後流動站。2000年,獲得物理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本科專業設有應用物理和光信息科學與技術2個專業,碩士點設有凝聚態物理、天體物理、光學、理論物理和光學工程,博士點設有物理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和光學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

南京大學物理學系成立於1920年,現已發展成為國內著名、國際有一定影響的物理系之一。1984年,聲學和無線電專業從物理系中調整出來,組建了信息物理系(現改名為電子科學與工程系),1994年,以物理系中一些研究組為基礎,發展成立了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建有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固體微結構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固體物理研究所、加速器研究所、應用物理研究所、生物醫學物理研究所和理論物理研究中心。

學院現有凝聚態物理、理論物理、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3個國家重點學科,設有物理學博士後流動站,理論物理、凝聚態物理、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光學5個博士生專業,理論物理、凝聚態物理、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光學、生物物理學6個碩士生專業,物理學、應用物理學2個本科生專業。

浙江大學物理系成立於1928年,其前身可追溯到1897年的求是書院。浙大物理系具有輝煌的歷史,諸多著名物理學家如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李政道教授,吳健雄、王淦昌、程開甲、呂敏、賀賢土等13位科學院院士先後在該系學習和任教。目前物理系設有物理博士後流動站,物理一級學科博士點。

物理系開設有物理學本科專業,每年都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畢業生免試保送攻讀碩士或博士學位。

南開大學物理科學學院前身物理系創建於1919年,是南開大學理科建立最早的系之一。著名物理學家吳大猷教授曾在該系執教,諾貝爾獎金獲得者楊振寧、李政道教授是該系的名譽教授。從這里已培養出5名中科院院士或工程院院士。1998年物理系改建成物理科學學院,由理論物理教授、博士生導師胡北來先生任第一任院長。物理科學學院現設有物理學系、光電信息科學系、生物物理科學與技術系以及基礎物理與實驗教學部。

物理學院現設有物理學專業、光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應用物理學(生物醫學物理)專業和材料物理專業等本科專業。

物理系是中山大學30年代初就已成立的院系之一。物理系現有物理學和光學工程2個國家博士學位授予權一級學科。

物理學一級學科設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有光學工程、光學、理論物理、凝聚態物理、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5個博士點,光學工程、光學、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材料物理與化學、理論物理、凝聚態物理、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等7個碩士點。此外物理系設有物理學、材料物理學、光信息科學與技術和微電子學4個本科專業,其中物理學是國家理科基礎科學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光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是廣東省高等學校首批名牌專業之一。

武漢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是在1928年成立的原國立武漢大學物理系基礎上逐漸發展、壯大而來。老一輩著名物理學家查謙、潘祖武、江仁壽、桂質廷、張承修、馬師亮、李國鼎、周如松等先後在這里研究執教多年。現已發展成為涵蓋物理學、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生物醫學與工程4個學科門類,多個有突出特色的學科研究方向。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現有物理學(人才培養基地班)、應用物理學、電子科學與技術、材料物理學(材料科學與技術實驗班)4個本科專業(涉及11個專業方向),有理論物理等11個碩士學位授權點,物理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含理論物理、凝聚態物理、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原子分子物理、等離子物理、無線電物理、光學、聲學、等8個二級學科。

I. 程開甲是什麼軍銜

文職幹部,沒有軍銜,專業技術一級,文職特級,戴正軍的級別章,享受大軍區級別的待遇。

閱讀全文

與浙大物理系有什麼牛人教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