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理論物理學所有的學科分類以及教科書,有哪些推薦
《地球冰期與太陽在銀河系中位置的關系》,網路一下"在靈鏡湖追星的碧玉蘭"即可。
Ⅱ 請問北大的物理學專業學生必修課和選修課是哪些課目
選修課程普通物理(02系列,D類) 普通物理(03系列,C類) 力 學(04系列,B類) 熱 學(04系列,B類) 電 磁 學(04系列,B類) 光 學近代物理力 學 熱 學電 磁 學光 學原子物理 數學物理方法 數學物理方法1數學物理方法2
Ⅲ 高中物理人教版一共有幾本必修哪幾本選修選修分別是哪些內容
一、高中物理人教版共有2本必修,10本選修(分別是選修1-1、選修1-2、選修2-1、選修2-2、選修2-3、選修3-1、選修3-2、選修3-3、選修3-4、選修3-5)。
二、高中物理人教版選修內容如下:
1、選修1-1
(1)電磁現象與規律
(2)電磁技術與社會發展
(3)家用電器與日常生活
2、選修1-2
(1)熱現象與規律
(2)熱與生活
(3)能源與社會發展
3、選修2-1
(1)電路與電工
(2)電磁波與信息技術
4、選修2-2
(1)力與機械
(2)熱與熱機
5、選修2-3
(1)光與光學儀器
(2)原子結構與核技術
6、選修3-1
(1)電場
(2)電路
(3)磁場
7、選修3-2
(1)電磁感應
(2)交變電流
(3)感測器
8、選修3-3
(1)分子動理論與統計思想
(2)固體、液體與氣體
(3)熱力學定律與能量守恆
(4)能源與可持續發展
9、選修3-4
(1)機械振動與機械波
(2)電磁振盪與電磁波
(3)光
(4)相對論
10、選修3-5
(1)碰撞與動量守恆
(2)原子結構
(3)原子核
(4)波粒二象性
(3)物理課的類型有哪些擴展閱讀:
一、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內容如下:
1、必修一
(1)運動的描述
(2)相互作用與運動規律
2、必修二
(1)機械能和能源
(2)拋體運動與圓周運動
(3)經典力學的成就與局限性
二、高中物理特點:
1、知識深度,理解加深
高中物理,要加深對重要物理知識的理解,有些將由定性討論進入定量計算,如力和運動的關系、動能概念、電磁感應、核能等。
2、知識廣度,范圍擴大
高中物理,要擴大物理知識的范圍,學習很多初中未學過的新內容,如力的合成與分解、牛頓萬有引力定律、動量定理、動量守恆定律、光的本性等。
3、知識應用,能力提高
高中不僅要學習物理知識,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習物理知識和應用物理知識的能力,高中階段主要是自學能力和物理解題能力,並學會一些常用的物理研究的方法。
參考資料:網路—高中物理
Ⅳ 物理課有幾種課型
在物理教學中,教師必須熟悉物理教學中的一些基本課型,才能很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根據物理學科的特點和物理教學的特點,我們把物理教學中的課的類型主要劃分為三種,即實驗教學課,知識教學課和習題教學課。(一) 實驗教學課物理實驗教學的方式主要有四種,即演示實驗,學生實驗,隨堂實驗和課外實驗。1. 演示實驗 所謂演示實驗是指教師在講授知識的過程中為配合教學內容而演示給學生看的實驗。因此主要是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培養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引起學習興趣,同時也能對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起一定的示範作用。為了確保演示實驗成功,並取得良好的實驗效果,課堂演示實驗要首先做好准備,力求演示的現象清楚,並配合必要的說明和講解。2. 學生實驗 學生實驗是物理實驗教學的一種重要形式,是培養學生實驗能力,掌握實驗技能,使學生受到物理學研究的實驗方法的初步訓練的主要措施。進行學生實驗教學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努力創造條件,開出物理教學大綱中規定的所有實驗。第二、關於實驗能力的培養要具體落實,要明確要求,嚴格訓練,逐步做到由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方案,進行實驗操作並完成實驗報告。第三、實驗中要及時給學生以具體指導,巡迴檢查,及時發現並幫助學生解決操作中的問題,糾正實驗上的錯誤。3. 隨堂實驗 這種實驗是物理實驗教學的補充形式,可作為實驗作業布置給學生,也可作為建議,由有興趣的學生自願進行。(二) 知識教學課物理基礎知識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內容是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教好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並使學生的認識能力在形成概念、掌握規律的過程中得到充分發展,是物理教學的重要任務。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的教學,一般要經過以下四個環節:1. 引入物理概念和規律 這一環節的核心是創設物理環境,提供感性認識。概念和規律的基礎是感性認識,只有對具體的物理現象及其特性進行概括,才能形成物理概念;對物理現象運動變化規律及概念之間的本質聯系進行研究歸納,就形成了物理規律。因此教師必須在一開始就給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認識。常用的方法有:運用實驗來展示有關的物理現象和過程、利用直觀教具、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以及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等。為形成概念、掌握規律而選用的事例和實驗事實,必須是包括主要類型的、本質聯系明顯的、與日常觀念矛盾突出的典型事例。例如,在進行杠桿教學中,關鍵在於弄清力臂的概念。教師在選擇事例時,必須包含力的作用點不垂直於力的作用點到支點的聯線這一情況。2. 建立物理概念和規律 物理概念和規律是人腦對物理現象和過程等感性材料進行科學抽象的產物。在獲得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分析、綜合、概括,排除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找出一系列所觀察到的現象的共性、本質屬性,才能使學生正確地形成概念、掌握規律。例如,在進行牛頓第一定律教學時,其關鍵是通過對由演示實驗和列舉大量日常生活中所接觸到的現象的感性材料進行思維加工,使學生認識物體不受其它物體作用,將保持原有的運動狀態這一本質。但是這一本質卻被許多非本質聯系所掩蓋著,如,當外力停止作用時,原來運動的物體便歸於停止;恆定外力作用是維持物體勻速運動的原因,等等。因此,教師必須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突出本質,摒棄非本質,才能順利建立牛頓第一定律。3. 討論物理概念和規律 教學實踐證明,學生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能牢固地掌握它。因此,在物理概念和規律建立以後,還必須引導學生對概念和規律進行討論,以深化認識。一般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討論:一是討論其物理意義,二是討論其適用范圍和條件,三是討論有關概念和規律間的關系。在討論過程中,應當注意針對學生在理解和運用中容易出現的問題,以便使學生獲得比較正確的理解。4. 運用物理概念和規律 學習物理知識的目的在於運用,在這一環節中,一方面要用典型的問題,通過教師的示範和師生共同討論,深化活化對所學的概念和規律的理解,逐步領會分析、處理和解決物理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組織學生進行運用知識的練習,要幫助和引導學生在練習的基礎上,逐步總結出在解決問題時的一些帶有規律性的思路和方法。(三) 習題教學課習題教學,也是物理教學的一種重要形式。在講述若乾重要概念和規律,或者在重要的教學單元之後,一般要安排以解題指導為中心的習題課,及時而有重點地進行復習和解題訓練。要上好一堂習題課,重要的是根據教學要求和學生程度,選編好例題和習題,認真研究教學方法,把復習講評、示範解題和學生練習等組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以上我們對物理教學中最重要的三種課型,即實驗教學、知識教學和習題教學進行了初步分析,物理教師必須熟悉這三種課的教學。
Ⅳ 物理學具體有那些分類
丹皮爾在其《科學史》一書中寫道:「恆星所發的光,達到我們的眼中時,這就是物理學可以追蹤的一串事件的結束。但在這整個一串事件中,只有視覺的感覺,是我們可以具體描述的,其他事件就只能用純粹抽象的與數學的方式加以描述。」[4]這段話形象地概括了二十世紀由量子力學、相對論為代表的科學革命的巨變給人們的意識、觀念帶來的深刻的變化。這種變化首先動搖了我們自十七世紀以來逐步形成的穩固的物質觀念。現代物理學把物質析為原子,原子又被析為質子與電子。最後又將這些分解為輻射之源或波群:分解為由一中心向外進行的一組「事件」了。至於存在於中心的是什麼,載波而行的介質是什麼,我們卻不得而知。並且關於這些組成電子的波系的可能的知識的精確性,似乎也有一個「測不準」[5]的極限。通過相對論也得出相似的結果,過去我們認為物質在實質上是佔有空間的東西,而空間是通過時間經久不變的。但是現在則認為空間和時間對於觀察者來說是相對的,沒有一個宇宙的空間,也沒有一個宇宙的時間。三維空間中不滅的物質團或電子沒有了,只有四維時空中一串串的「事件」。物理實在歸結為一組哈蜜頓方程式,只有微分的關系,聯系著時空中鄰近的事件。「舊的唯物論死亡了;而甚至一度取代物質微粒的電子,也已變成了失落肉體的靈魂——僅不過是波動形式而已……並且,即令作為失落肉體的靈魂,它們的生涯仍很短促。……可以解釋太陽及其他恆星所放出巨量輻射能量的唯一已知的原因,就是質子與電子的相互毀滅或氫值變為其他原子。我們地上的物質,也許是由不能復燃的死灰組成的,但在恆星和星際空間里,這些變化是可以發生的,而宇宙中一部分物質也許正在化為輻射。因此,過去似乎如此熟悉,如此富於抵抗力,如此永存不朽的物質,今天已變得不可思議的復雜了。它以微小電子或其他種粒子的形式,散布於空間或原子核周圍;或以波群的形式浸透於原子的全部,而且更化作輻射而不斷消失;即專以太陽而論,也以每分鍾二萬萬五千萬噸的速率在消失。」[6]現代物理學所揭示出來的這樣一幅物質的「世界末日」對現代思想界的震撼是可想而知的。上述新實在主義的「實在觀」正是現代物理學的新的「物質觀」在哲學思想上所引起的深刻變化的反映。這種哲學變革的代表人物是羅素,「理論物理學已經不象在第十七世紀的時候能講得那樣非常肯定清楚了。牛頓用四個基本概念來講:空間、時間、物質和力。這四個概念都被現代物理學掃進了廢物箱」。[7]學術界公認,羅素的哲學發展最重要的階段是新實在論時期以及邏輯構造主義時期,所謂構造主義就是:「只要可能,就用由已知實體組成的構造來代替推導出未知實體的推論」。正是在這個時期,羅素採用了「中立一元論」的立場。邏輯構造主義是講認識論的;如果從本體論講就是邏輯原子主義。
羅素認為,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推翻了關於「物質實體」、「微粒」等傳統的物的概念,而代之以事件[8]。他說,「物理學的『素材』應當是事素,而不是微粒。過去被設想成一個微粒的東西,將應當被設想為一個事件系列。這個代替微粒的事件系列是具有某些重要的物理屬性的,因此要求我們加以注意;但是它並不比我們可以任意選出的任何其他事件系列具有更多的實體化。這樣,『物質』就不是世界的原材料的一部分,而只是把事件集合成束的一種方便的方式。」[9]羅素在此所講的事件,實際上就是馬赫所講的要素,它既有物理屬性,但又有心理屬性,而物理屬性並不比心理屬性更實在。世界的物質性被換一種說法,代之以事件第一性。物質和精神都是事件的「集合成束的一種方便方式。」這就是說,事件是中性的東西。羅素接著說,「物理學曾經使物質的物質性削弱,心理學則使精神的精神性削弱了……。這樣,物理學和心理學就從兩個極端相互靠攏了,並且使威廉-詹姆士通過批判『意識』而提出的那種『中立一元論』學說的可能性加大了。……我認為精神和物質只不過是兩種把事件結合起來的方便方式。」[10]顯而易見,羅素的事件論同馬赫的中立要素論、詹姆士的中立一元論是完全一致的,即認為作為物質和精神的材料的事件是中立的。
「中立一元論」的提出,為哲學唯光論的建構提供了理論支持。哲學唯光論的「光」經過了中國哲學所特有的「執兩用中」的改造,「不為物先,不為物後,故能為萬物主」。光是對中國古典傳統思想「天人合一」的最為中肯的詮釋。一個原始的人類學與一個原始的宇宙學總是比肩而立,世界的起源問題與人的起源問題也總是難分難解地交織在一起,執兩用中,便是光。天人合一的「一」,便是執兩用中的「光」。光是對無限大的宇宙和無限小的離子的執兩用中,從而是對物質概念的執兩用中,是對所謂實物范疇和虛物范疇的執兩用中。光是對本體論生成論的執兩用中,是對自然本體論與人的本體論的執兩用中。是對唯心論和唯物論的執兩用中——既是對自然本體與精神本體的執兩用中,又是對自在的客體性原則與自為的主體性原則的執兩用中——它既不是唯心的也不是唯物的,它是唯光的。光乃執兩用中之中庸之道,極高明而道中庸,無過之無不及,所以能盡人之性、能盡物之性,「渾然與物同體」。「萬物皆備於我」,(孟子語)「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莊子語),《老子》二十五章:「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中立」於天地之間,此「中立」也是「一」(元),「中立」「一元」的思想貫穿於中國古代的道家思想之中,《老子》四十二章:「道生一」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 《韓非子:揚權》:「 用一之道,以名為首,名正物定,名倚物徒。故聖人執一以靜,使名自命,令事自定。」《淮南子 原道訓》:「道者,一立而萬物生矣。」「是故一之理,施四海;一之解,際天地。」《老子》二十二章:「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所以聖人執一用以觀察天下大勢的工具。「抱一」也即「執一」也即「執中」,「道恆尚中」的思想貫穿於中國文化思想史,哲學唯光論已做過總結性論述。[11]《論語》:「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執兩用中之「執中含和」,(《淮南子·泰族訓》)《老子》五十五章:「萬物負陰而抱陽,中氣以為和」。所以老子說「知和曰常」,「和」乃是自然「常道」。知「和」即「執」道。老子又說,「復命曰常,知常曰明。」(十六章)恢復道的本性就叫做自然,認識到自然乃中和之道就是明智的。哲學唯光論已經將「道」進行哲學改造,「取實予名」為「執兩用中」的「光」,所以「光」的含義與「中立一元論」甚通。[12]
「執兩用中」的「光」與「中立一元論」無疑是中西哲學接軌的一個接合部。為了進一步溝通兩者的關系,結合對西方具有代表性的羅素哲學變革的再認識,唯光學派進一步論述哲學唯光論與在西方頗具代表性的羅素哲學的總體關系。
在《我的哲學的發展》一書中,羅素寫道:「我的哲學的發展可以分為不同的階段。只有一件我念念不忘的事,沒有改變:我始終是急於要發現,有多少東西我們能說是知道,以及知道的確定性或未定性究竟到什麼程度。在我的哲學的研究中,有一個主要的分界:在一八九九——一九○○這兩年中,我採用了邏輯原子主義哲學和數理邏輯中的皮亞諾技術。這個變革是太大了,簡直使我前此所做的研究(除去純數學的以外)對於我後來所做的一切,全不相干。這兩年的改變是一次革命,以後的一些改變則屬於演進的性質。」[13]此前羅素對哲學的興趣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宗教信仰;一方面是純數學的東西。而在劍橋里所接受的是康德和黑格爾的哲學。他更加關心的是純邏輯的東西,其中最重要並且在他後來的哲學中占優勢的是所謂「外在關系學說」。他認為,一元論所主張的兩個項之間的關系由這兩個分離的項的性質所構成——或者嚴格地說這兩個項之間的關系由這兩個項組成的整體的性質所構成——這種觀點在數學上無法得到解釋。他的結論是,「關系並不意味著相關的項中有任何相應的復雜性,並且,一般說來,不等於兩項所構成的整體的任何性質。」後來——具體說是從一九一○年到一九一四年,羅素開始對物理世界發生的變化感興趣,從那時起,知覺和物理學的關系一直是他研究的課題,他說,「我的哲學經歷其最後重大的變化正是和這個問題有關。」在此之前,他一直認為,知覺是主體和客體兩項的一種關系,這樣一種關系容易了解知覺如果能夠提供關於主體以外的事物的知識。因為受了威廉詹姆士的影響,他發現這種看法是錯誤的,或者說,這種看法過於簡單化了。至少感覺甚至視覺或聽覺,在其本質上不是關系性的事件。他的意思並不是說,在「我」和「我所看見的東西」之間沒有關系,而是說,這種關系比我們原來所想的要間接的多,並且,當我們看見什麼東西的時候,我們之所感,就其邏輯結構而論,即使在我們之外並沒有任何我們可看見的東西,也很可以發生。羅素說,「我的意見的這種變化對於連結經驗和外在世界所牽涉到的那些問題,大大地增加了困難。」[14]大約在同時,還有一個問題使他同樣感興趣,這就是語言與事實之間的關系問題。此前他一直認為語言是透明的,也就是說,語言是一種中介物,我們可以使用這個中介物而不去注意它。通過對語言的「詞彙」和「造句法」的研究,他認為,語言是具有意義的,也就是說,語言是和它以外的某種東西有關,那種東西一般說來是非語言性的。自從他放棄了康德和黑格爾的哲學以後,他一直是用分析的方法來尋求哲學問題的解決。雖然近代有與此相反的傾向,但他仍然堅信,只有用分析的方法才能有進步。他說,「舉一個重要的例子,我發現,借分析物理學和知覺,心和物之間的關系這個問題可以完全得到解決。不錯,我所認為的這個解決還沒有得到任何人的承認,但是我相信,並且希望,這只是因為我的學說還沒有為人所了解。」[15]
Ⅵ 物理教學語言包括哪些類型
明確物理教學目的。
確定物理課程設置。
規范物理教學要求。
Ⅶ 大學物理專業分類介紹
1、牛頓力學(Newton mechanics)與分析力學(analytical mechanics):研究物體機械運動的基本規律及關於時空相對性的規律。
2、電磁學(electromagnetism)與電動力學(electrodynamics):研究電磁現象,物質的電磁運動規律及電磁輻射等規律。
3、熱力學(thermodynamics)與統計力學(statistical mechanics):研究物質熱運動的統計規律及其宏觀表現。
4、狹義相對論(special relativity):研究物體的高速運動效應以及相關的動力學規律。
5、廣義相對論(general relativity):研究在大質量物體附近,物體在強引力場下的動力學行為。
6、量子力學(quantum mechanics):研究微觀物質運動現象以及基本運動規律。
此外,還有:粒子物理學、原子核物理學、原子與分子物理學、固體物理學、凝聚態物理學、激光物理學、等離子體物理學、地球物理學、生物物理學、天體物理學等等。
(7)物理課的類型有哪些擴展閱讀
物理學的主要課程
1、普通物理學
高等數學、力學、熱學、光學、電磁學、原子物理學、固體物理學、結構和物性。
2、理論物理學
數學物理方法、理論力學、熱力學與統計物理、電動力學、量子力學、計算物理學入門等。
Ⅷ 課的類型一般分為兩大類,即是什麼
單一課和綜合課。單一課是指在一節課內主要完成一種教學任務的課。綜合課程是綜合有關聯的幾門學科,成為跨越更廣泛的共同領域的課程。例如, 把物理、化學、生物、天文、生理等學科合並為理科。課程綜合的思想,發源於赫爾巴特的教材聯絡說。
課程優點
1、 綜合課程打破了學科間的界限,有利於培養學生對事物的整體認識能力。
2、 綜合課程減少了課程的門類,有利於減輕學生的負擔。
3、 綜合課程從生活、社會的實際出發,具有較強的實踐性,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Ⅸ 如何教好初中物理實驗課
如何教好初中物理實驗課
初中物理實驗的分類;
⑴演示實驗 ⑵學生分組的探究實驗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物理教材,一共有三冊.八年分上下冊,九年全一冊.其中有演示實驗44個,學生探究實驗有35個,課堂實驗(動手動腦)課外實驗有35個,一共初中物理實驗有146個.
舉例說明:實驗的分類像真空罩中的鬧鍾就是演示實驗,而音調高低和頻率有關的實驗就是探究實驗.書上有明確的說明.光是怎樣傳播的是演示實驗等等.
(二)演示實驗教學的技能
⑴、什麼叫演示教學?演示教學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運用教具或教學儀器進行表演和示範操作,利用實物、模型、各種掛圖、音像資料、數字化媒體等向學生提供感性材料,並指導學生進行觀察、分析、歸納以獲得知識、提高技能的教學行為方式。
⑵、演示實驗教學的作用
①、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
初中物理的學習內容包括:聲、光、熱、電、力、能等幾個部分,分別從聽覺、視覺、觸覺等方面有效地刺激學生的感官,在短時間內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產生進一步的探究興趣。
在演示過程中,應該盡量讓學生參與,調動學生用眼、耳、口、鼻、手、腦多種感覺並用,去看一看、聽一聽、嘗一嘗、聞一聞、摸一摸、講一講、想一想這樣一方面能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踴躍的願望,增強學習的興趣,還可以提高學生大腦皮層的分析、綜合活動能力,增強其觀察和記憶能力。
舉例說明:小魚實驗的課前引入。能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增強學習的興趣。
②、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
在進行課堂演示時,要對學生進行必要的觀察方法的指導和訓練,以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在進行演示之前要讓學生有準備,知道觀察什麼、在做演示之前,一定要簡單交代一下,為什麼要做這個演示,重點觀察什麼現象,對於學生不熟悉的實驗儀器,要做簡單介紹其工作原理。
舉例說明;如「聲音的特性」教學演示,鋼尺發出的聲音,振動的幅度不同,聲音的大小不同,在物理學里叫響度。(「聽」、「看」)
③、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
為了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實驗素質,掌握實驗操作技能,要反復地要求學生每次做實驗之前一定要先弄清楚:為什麼要做這個實驗;怎麼樣做這個實驗;為什麼這樣做;有什麼根據;需要測量哪幾個物理量;根據實驗原理需要哪些實驗器材,各種器材性能及如何使用和讀數,並擬定實驗步驟和記錄表格
舉例說明:「平面鏡 」的實驗, 「電流和電路」教學,相似的實驗有:探究串、並聯電路的電流和電壓的規律,探究電流跟電壓、電阻的關系,測量小燈泡電阻,測量小燈泡電功率等。
④、有助於加強學生的思維訓練
課堂演示實驗也可以起到訓練學生思維的作用。由於演示可以促進學生更多的感觀參與,而且現象明顯,所以充分利用課堂演示可以把抽象的教學內容形象化,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問題的思考和理解,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有助於概念的建立和規律的形成。
舉例說明;「電生磁」教學,利用廢的紙筒講解繞線方法。
⑶、演示的類型
①、利用實物和模型進行的演示
舉例說明;「熱機」的教學,汽油機模型演示,四個沖程。
②、利用掛圖、板圖畫進行的演示
舉例說明:十年前我講的「溫度計」這節課與現在的多媒體對比。
③、利用幻燈和投影進行的演示(這個問題我要詳細講一講)
投影演示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要保證畫面的質量,不要太華麗,動畫不宜太多。(舉例說明:投影片要精心設計,色調、清晰度、大小、樣式等)
第二:演示時間不宜過長
第三:保證播放環境的亮度
第四:不要濫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特別是物理課能動手做的實驗就不用其他方法代替。
④、利用電視和錄像進行演示
舉例說明:錄像的作用大,如教材後的光碟就有很多的視頻資源。如雜訊的危害和控制。
⑤、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進行的演示
舉例說明:展現微觀世界和課如電子在電場中動力的軌跡、核能等
⑥、利用實驗儀器進行演示(這是我們物理學科的重點)
演示實驗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演示實驗要簡單清晰,力求實驗器材簡單、現象明顯,能說明問題就可以。
第二:演示實驗要科學
第三:演示實驗要確保成功(舉例說明:摩擦起電的教學)
⑷、下面我就講一講利用實驗儀器做演示實驗都有哪些原則(或說注意事項)
①、明確目的、講求實效
確定好演示實驗的目的,有的演示實驗並不是這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就是為了達到一定的教學效果。如引起學生的興趣或引出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因此教師要掌握好演示實驗的時間和效率。如:「大氣壓強」的教學片段,只用紙片托水的實驗就可以,不用弄得太復雜。
②、選擇恰當的時機演示
演示實驗要選擇好時間,因為每節課有時要演示幾個實驗,什麼時間演示,演示多長時間,演示的目的,及環節的銜接一定要撐控好。
③、演示實驗必須科學,要保證演示實驗的可見度
演示的內容必須要有科學性,實驗中對於不容易看清的現象,反應較快的現象,要想辦法擴大可見度,不可以一帶而過,變成語言敘述,這樣就失去了演示實驗的作用。演示時要注意幫助學生樹立嚴肅認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舉例說明:聲叉的振動靠乒乓球的彈起來擴大可見度。可見度的另一方面的理解:讓全體學生都能看得見。
④、演示實驗的操作必須安全規范,有示範性
實驗中要安全第一,以自己熟練的操作確定演示的成功。演示本身就有示範的作用,是學生學習實驗的一個主要渠道。
舉例說明:托里拆利的水銀實驗。
⑤、對演示實驗講解的要求
第一、課堂講解語言要精練、准確、清晰、邏輯性強。
正確而嚴密的邏輯思維是任何學科都是十分強調的。學生探索能力和科學方法的培養,都有賴於教學過程的邏輯培養.其中教師在講課過程中的「邏輯性分析」和嚴密的推理具有非常高的「示範價值」。同時,合乎邏輯的講解與分析也是促進學生理解所講內容的必然要求。
例如:「摩擦起電、兩種電荷」的教學片段。黃書88頁。
課堂講解要生動形象、幽默風趣
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講課語言的感染力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語言風趣、講解生動,可以使學生願意聽並引起他們的高度注意,能夠讓他們在較為輕松的環境中接受知識,增加實驗技能。
現代教學論的一個趨向就是探討如何把「苦學」變為「樂學」。其中就要涉及到教學的趣味性,即「寓教於樂,寓庄於學」。
例如:「摩擦力」的教學片段。書89頁
課堂講解要真有針對性和點撥性
教師的「教」要服務於學生的「學」,以學生學習的需要來決定教師要「講什麼、講多少、何時講、怎麼講」。以學為本,為學服務,在教學上應該「以學定講、因學定教、以學評教」。把教師的基本任務規定為幫助學生自己去學習,幫助學生生動活潑、積極健康、快樂地成長。反對教師滿堂灌。
例如:「密度」的教學片段。書90頁
處理好「講」與「不講」的關系
教師在什麼情況下要「講」呢?
引入新課時要講
內容難度大又不宜自學和研究時要講。
學生討論不明白時要講
第五、講解要與其他教學方法有機結合
(三)學生探究實驗教學的技能
⑴、科學探究過程包括哪些要素?
科學探究過程包括以下七個要素:(也就是現在的實驗探究課的七個步驟)
①、提出問題
②、猜想與假設
③、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
④、進行實驗與收集數據
⑤、分析與論證
⑥、評估
⑦交流與合作項目
課本上第一個體現這七個要素的實驗是八上第五章第四節:探究串、並了聯電路中的電流規律。
⑵ 重點講 : ③、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 ④、進行實驗與收集數據 ⑤、分析與論證
為什麼要講這三個要素呢?因為這三個要素與中考聯系密切。那麼中考都有哪些這方面的習題呢?我們在上課時應該怎麼樣培養和訓練學生這方面的實驗技能呢?
舉例說明:考試題:鐵東區期末考試題:
Ⅹ 高考物理選修幾種類型
高考物理選修一般都是考試選修3-1,2,3,4,5。五本書的知識。
高中生在高中期間可以學習的物理知識的所有課本:
新課標高中物理1(必修)
新課標高中物理2(必修)
新課標高中物理1-1(選修)
新課標高中物理1-2(選修)
新課標高中物理2-1(選修)
新課標高中物理2-2(選修)
新課標高中物理2-3(選修)
新課標高中物理3-1(選修)
新課標高中物理3-2(選修)
新課標高中物理3-3(選修)
新課標高中物理3-4(選修)
新課標高中物理3-5(選修)
出版高中物理書籍的出版社有很多,比如人教版人民教育出版社、粵教版廣東教育出版社 、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等等。每個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物理書籍的內容安排會有一些不同,但是知識的涵蓋面基本都是一樣的。
但是高中學校並不會教授學生所有的物理知識,一般都是選擇其中需要參與高考的知識進行學習。由於在高考中的物理部分有選修題目,選修題目都是不同的選修課本的知識。所以學校會要求學生掌握其中的某幾個知識點,並不需要全部。使考生在做題的時候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題目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