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原子上的 激發態,基態,定態
定態指它在某一個能級上呆著能定住,就是不跑
基態專指原子處於最低能級,電子在離核最近的軌道上運動的定態
激發態就是電子被激發到較高能級但尚未電離的狀態
『貳』 原子基態和激發態的區別
想了解基態原子和激發態原子有什麼區別首先要了解什麼是基態原子?
現代物質結構理論證實原子的電子排布遵循構造原理,能使整個原子的能量處於最低狀態,簡稱能量最低原理。處於最低能量的原子叫做基態原子。
基態原子的電子吸收能量後,電子會躍遷到較高能級,變成激發態原子;
基態原子吸收能量轉化為激發態原子,反之,如果沒有能量繼續維持,激發態原子將轉化為基態原子,發生電子躍遷,進而放出以為光的形式的能量。
『叄』 什麼是基態 激發態
基態:原子里的電子,所能存在的最低能量軌道
激發態:原子或分子吸收一定的能量後,電子被激發到較高能級但尚未電離的狀態。激發態一般是指電子激發態,氣體受熱時分子平動能增加,液體和固體受熱時分子振動能增加,但沒有電子被激發,這些狀態都不是激發態。當原子或分子處在激發態時,電子雲的分布會發生某些變化,分子的平衡核間距離略有增加,化學反應活性增大。所有光化學反應都是通過分子被提升到激發態後進行的化學反應,因此光化學又稱激發態化學。
產生激發態的方法主要有:①光激發。處於基態的原子或分子吸收一定能量的光子,可躍遷至激發態,這是產生激發態的最主要方法。②放電。主要用於激勵原子,如高壓汞燈、氙弧光燈。③化學激活。某些放熱化學反應可能使電子被激發,導致化學發光。
激發態是短壽命的,很容易返回到基態,同時放出多餘的能量。激發態去活的途徑有:①輻射躍遷(熒光或磷光 )。②無輻射躍遷(系間竄越,內部轉變)。③傳能和猝滅(激發態分子將能量傳遞給另一基態分子並使其激發)。
『肆』 請教物理大師: 原子能級躍遷中的基態 激發態 與 原子能級S P D 態 之間的關系及區別
你好!
電子在沒吸收能量之前(也就是正常的排布式)是基態,激發態是電子發生躍遷,比如S能級電子吸收能量跑到其他軌道,其他能級類似,這就變成激發態。
我的回答你還滿意嗎~~
『伍』 什麼是激發態原子
激發態原子是針對基態原子來說的。
激發態的原子中,核外電子一般都處在高能級。比如說最常見的氫原子的激發態,基態氫原子核外電子能量是-13.6eV,當它被激發到第一激發態(電子進入第二層軌道),電子能量就提升到-3.4eV。
【為什麼氫原子核外電子能量是負的呢?那是因為我們選取的電子的勢能平面在無窮遠處,也就是說自由態的電子勢能不小於零,而束縛態的電子勢能都是小於零的!根據庫侖定律,電子與質子之間的庫侖引力Fc=ke²/r²,其中k=9×(10^9)Nm²/C²,是庫侖常數;e=1.6×10^(-19)C,是電子電量;r=5.29166×10^(-11)m,是玻爾半徑。所以,庫侖引力勢能Ep=dFc/dr=-ke²/r,帶入數據可求得Ep=-27.2eV。加上電子的動能Ek=0.5mv²,由於電子做圓周運動,庫侖引力提供向心力:mv²/r=ke²/r²,所以,mv²=ke²/r,代入動能表達式:Ek=ke²/2r,所以電子總能量E=Ep+Ek=-ke²/2r=-13.6eV。】
激發態原子的形成有可能是通過化學反應,當一個吸電子能力很強的原子靠近一個容易失電子的原子時,失電子的原子的外層電子就會受到那個吸電子能力很強的原子的吸引,從而躍遷到高能級而導致其原子被激發。
還有就是通過物理方法,比如用x射線照射,原子的電子吸收了x射線能量而躍遷到高能級……或者就是原子核因為放射性原因自發輻射,原子核退激發的時候把能量傳遞給了原子,則此時原子的電子會因為得到這部分能量而被激發!
原子被激發了都會退激發,退激發一般會放出x射線,這些x射線的頻率因為來源於不同的元素種類而會有不同,所以,可以用這個現象來做核素識別。
也就是常說的吸收譜和發光譜……
另外,比如我們在白熾燈里添加鈉,則鈉會因為鎢絲發光的高溫而不停地被激發和電離,這個過程中,鈉蒸汽游離到邊緣低溫區的時候也會退激發,鈉實際上就在這不斷的激發-退激發,電離-俘獲之間平衡,這個過程中,鈉原子俘獲電子的時候也會退激發而放出鈉黃光,使得燈泡在同等功耗下顯得更亮!
『陸』 什麼叫激發態什麼叫基態哦
基態
基態
ground state
原子里的電子,所能存在的最低能量軌道
激發態
開放分類: 物理
激發態
excited state
原子或分子吸收一定的能量後,電子被激發到較高能級但尚未電離的狀態。激發態一般是指電子激發態,氣體受熱時分子平動能增加,液體和固體受熱時分子振動能增加,但沒有電子被激發,這些狀態都不是激發態。當原子或分子處在激發態時,電子雲的分布會發生某些變化,分子的平衡核間距離略有增加,化學反應活性增大。所有光化學反應都是通過分子被提升到激發態後進行的化學反應,因此光化學又稱激發態化學。
產生激發態的方法主要有:①光激發。處於基態的原子或分子吸收一定能量的光子,可躍遷至激發態,這是產生激發態的最主要方法。②放電。主要用於激勵原子,如高壓汞燈、氙弧光燈。③化學激活。某些放熱化學反應可能使電子被激發,導致化學發光。
激發態是短壽命的,很容易返回到基態,同時放出多餘的能量。激發態去活的途徑有:①輻射躍遷(熒光或磷光 )。②無輻射躍遷(系間竄越,內部轉變)。③傳能和猝滅(激發態分子將能量傳遞給另一基態分子並使其激發)。
『柒』 化學上基態與激發態有什麼區別
准確的說基態和激發態屬於物理,原子物理的范疇,化學上屬於交叉。
基態是原子能量最低的狀態,是原子自身來說最穩定的狀態。而該基態的原子能夠吸收能量將原子的能量狀態等級提升,這時候就變成了激發態。
望追問,望採納。
『捌』 化學中什麼叫做基態和激發態
基態是指在正常狀態下,原子處於最低能級,這時電子在離核最近的軌道上運動的這種定態。基態的概念是基於能層原理、能級概念、能量最低原理而來的。為了詳細說明基態的概念,詞條在簡要介紹上述相關的內容的基礎上,闡述了基態的概念。
原子或分子吸收一定的能量後,電子被激發到較高能級但尚未電離的狀態。激發態一般是指電子激發態,氣體受熱時分子平動能增加,液體和固體受熱時分子振動能增加,但沒有電子被激發,這些狀態都不是激發態。
(8)原子物理中什麼是基態激發態擴展閱讀:
原子軌道能量的高低(也稱能級)主要由主量子數n和角量子數l決定。當l相同時,n越大,原子軌道能量E越高,例如E1s<E2s<E3s;E2p<E3p<E4p。當n相同時,l越大,能級也越高,如E3s<E3p<E3d。
當n和l都不同時,情況比較復雜,必須同時考慮原子核對電子的吸引及電子之間的相互排斥力。由於其他電子的存在往往減弱了原子核對外層電子的吸引力,從而使多電子原子的能級產生交錯現象,如E4s<E3d,E5s<E4d。
根據光譜實驗數據以及理論計算結果,提出了多電子原子軌道的近似能級圖。用小圓圈代表原子軌道,按能量高低順序排列起來,將軌道能量相近的放在同一個方框中組成一個能級組,共有7個能級組。電子可按這種能級圖從低至高順序填入。
『玖』 怎麼判斷基態和激發態
基態是指在正常狀態下,原子處於最低能級,這時電子在離核最近的軌道上運動的這種定態;激發態指原子或分子吸收一定的能量後,電子被激發到較高能級但尚未電離的狀態。
原子基態是指在原子當中,體系的不同量子態由電子軌道刻畫,不同的電子軌道具有不同的能量,氫原子有一個電子繞核運動,有某些固定軌道可供它佔有。
如果這個電子在圍繞原子核的半徑最小軌道內,則原子的能量最低,稱此為原子的基態。如電子在更大的半徑上,則原子能量更高,處於激發態。而將一個電子從原子的基態移除所需要的能量稱為游離能。
相關信息
氫原子的基態對應於氫原子中唯一電子可能的最低原子軌道(即波函數的球狀1s軌道,它具有最低的量子數)。
當能量被提供給原子(例如,通過吸收光子的能量),原子中的電子可以被提升到激發態(它的量子數至少比最小的可能量子數多一個)。如果入射光子有足夠的能量,電子就會被「撞出」束縛態,失去的原子就會被電離。
被激發後,原子以特定能量發射的光子的形式回到較低能量的激發態(或基態)。不同激發態的原子發射的光子具有不同的電磁光譜,顯示出它們獨特的光譜線(也稱為「發射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