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是變式 簡單舉例
變式,通過變換同類事物的非本質特徵的表現形式,變更觀察事物的角度和方法,從而突出事物的本質特徵,突出那些隱蔽的本質要素,讓學生在變式中思維,從而掌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把一個式子依據一定規律或仿照某些特徵改變成另一個式子比如a+b變為b+a。
簡單解說
變式一是指通過變更對象的非本質特徵以突出對象的本質特徵而形成的表現形式。二是指通過變更對象的本質特徵以突出對象的非本質特徵,從而顯示概念的內涵發生了變化。
課題的表述常常把解決課題的特別關鍵的本質屬性「隱蔽」在非本質屬性之中,教師在教學時,就得啟發學生一步一步從非本質屬性中把本質屬性揭露出來。這就必須運用變式規律。變式是通過變更對象的非本質特徵的表現形式,讓學生在變式中思維,從而掌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② 什麼是「變式」
變式是指通過變更對象的非本質特徵以突出對象的本質特徵而形成的表現形式。是指通過變更對象的本質特徵以突出對象的非本質特徵,從而顯示概念的內涵發生了變化。課題的表述常常把解決課題的特別關鍵的本質屬性「隱蔽」在非本質屬性之中,教師在教學時,就得啟發學生一步一步從非本質屬性中把本質屬性揭露出來。這就必須運用變式規律。變式是通過變更對象的非本質特徵的表現形式,讓學生在變式中思維,從而掌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③ 初中物理所學的所有公式以及變式(包括單位)
速度公式:v=s/t
公式變形: s=vt t=s/v
平均速度: v=s總/t總
例:已知前一半路程的速度V1,後一半路程的速度V2,
全程的平均速度為:(設路程為2S,則)
V=S總/t總=(S1+S2)/(t1+t2)
=2S/(t1+t2)
=2S/(S/V1+S/V2)
=2V1V2/(V1+V2)
♥: 重力與質量的關系:G=mg
公式變形: m=G/g
♥: 合力公式: F = F1 + F2 (同一直線同方向二力的合力計算)
F =F1 - F2 (同一直線反方向二力的合力計算) 如果F1>F2則合力F的方向與F1的方向相同。
物理量單位
ρ——密度 kg/m3 g/cm3
m——質量 kg g
V——體積 m3 cm3
♥: 密度公式:ρ=m/v
公式變形: m=ρv v=m/ρ
混合物的密度:ρ=m總/v總
物理量單位
F浮:浮力 N
G :物體的重力 N
F:物體浸沒液體中時彈簧測力計的讀數 N
合,混合物的密度為:(設體積為V ,則)
ρ=M總/V總=(M1+M2)/( V1+V2)
=(ρ1V+ρ2V)/2V
=(ρ1+ρ2)/2
♥: 浮力公式:
① 稱量法: F浮=G – F
② 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m排gV排
物理量單位
F浮:浮力 N
G物:物體的重力 N
③二力的平衡: F浮=G物 (漂浮或懸浮)
物理量 單位
p——壓強 Pa;N/m2
F——壓力 N
S——受力面積 m2
④浮力的實質: F浮=F向上―F向下
♥:壓強公式:P=F/S
變形公式: F=PS S=F/P
♥:液體壓強公式:p=ρgh
提示:①固體產生的壓力壓強的計算:
先壓力F=G,後壓強P=F/S.
②液體產生的壓力壓強的計算:
先壓強P=ρgh,後壓力P=F/S
③. 柱狀液體(F=G)產生壓力壓強的計
算,兩種思路都可以。
♥: 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 或寫成:
F1/F2=L2/L1
注:L1,L2的單位相同即可
♥:斜面:FL=GH
♥:輪軸:F1R=F2r
♥:滑輪組: F=G/n F=(G+G動)/n
S =nh VF=nVG
對於定滑輪而言:F = G s = h VF=VG
對於動滑輪而言:F = G/2 F=(G+G動)/2
s =2 h VF=2VG
提示:克服重力做功或重力做功:W=Gh
克服摩擦力做功或摩擦力做功:W=fS
♥:機械功公式:W =F s
變形公式: F=W/S
S=W/F
♥:功率公式:P=W/t P=FV
變形公式:W=Pt F=P/V
t=W/P V=P/F
♥:機械效率η=W有/W總
滑輪組機械效率η=W有/W總
=GH/(GH+GOH)=G/(G+GO)
=1/(1+G0/G)
斜面的機械效率η=W有/W總
提示:
當物體吸熱後,終溫t高於初溫t0,△t = t – t0
當物體放熱後,終溫t2低於初溫t1。△t = t0- t
=GH/FL=G/nF L=nH
♥:熱量計算公式:
物體吸熱或放熱
Q = c m △t
Q吸 =cm(t-t0)
Q放 =cm(t0-t)
Q吸=Q放 不計散熱損失 (保證 △t >0)
♥: 燃料燃燒時放熱:
Q放= mq Q放=Vq
爐子效率: η=Q有效利用/Q完全燃燒
熱機效率: η=W有/Q完全燃燒
♥:電流定義式:
I=Q/t
Q=ne
♥:歐姆定律:
I=U/R U=IR R=U/I
♥:電功公式:
W =UIt=Pt
電熱公式:
Q=I2Rt
WW=UIt結合U=I R→W= I 2Rt
W= UIt 結合I=U/R→W=U2t/R
如果電能全部轉化為內能,則:Q=W PW=PQ。
♥:電功率公式:
PW=W/t=IU (所有電路)
熱功率:
PQ=Q/t=I2R (所有電路)
P=W/t=IU結合I=U/R
P=U2/R (只能用於純電阻電路)
♥:串聯電路的特點:
電流: I=I1=I2
電壓: U=U1+U2
電阻: R=R1+R2
分壓規律: U1/U2=R1/R2 (U=IR )
電功之比: W1:W2=R2:R1 (W=U2t/R )
功率之比: P1:P2=R1:R2 (P=I2R )
計算總功 公式 W=W1+W 2=UIt=Pt
W=I2Rt=U2t/R (純電阻電路)
計算總功率 公式 P= P1+P2=W/t=UI
P=I2R=U2/R (純電阻電路)
♥:並聯電路的特點:
電流: I=I1+I2
電壓: U=U1=U2
電阻: 1/R=1/R1+1/R2
分流規律: I1:I2=R2:R1 (I=U/R )
電功之比: W1:W2=R1:R2 (W=I2Rt )
功率之比: P1:P2=R2:R1 (P= U2/R )
計算總功: 公式 W= W1+W2=UIt=Pt
W=I2Rt=U3t/R(純電阻電路)
計算總功率: 公式 P=P1+P2=W/t=UI
P=I2R=U2/R (純電阻電路)
④ 什麼是物理變化
物理變化是指物質的狀態雖然發生了變化,但物質本身的組成成分沒有發生變化,沒有新的物質生成。如液態的水蒸發變成水蒸氣,水蒸氣冷凝成水,水凝固成冰,它們的外形發生了變化,但本身的組成成分並沒有變,因此屬於物理變化。
物理變化的概念:沒有生成新物質的變化。(物理變化只是物質在外形和狀態方面發生了變化)
物理變化的實質: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本身不變,只是粒子之間的間隔運動發生了變化,沒有生成新的物質。
物理變化的例子
1、 水蒸發和凝固;2 、糖塊融化;3 、二氧化碳凝華為乾冰;4 、碘單質在加熱是升華為紫色蒸氣;5 、放久的麵粉結塊;6、 玻璃軟化;7 、鏡子摔裂;8、砍倒大樹;9 、繪畫的顏料變干;10、紙巾揉成一團;11 、把灰塵掃到一起;12 、揉橡皮泥;13 、把木棍折斷;14、吃飯時把米嚼細;15、冰棍化了;16、鐵水鑄成鐵鍋;17、NaOH等無機鹽、鹼的潮解、水的凝固;18.石塊粉碎;19、冰糖溶解;20、汽車行駛。
⑤ 浮力的公式是什麼,變式是什麼
1、概念:浸在液體或氣體里的物體受到液體或氣體豎直向上托的力叫做浮力。
2、解釋:
1)浮力:浸在液體(或氣體)里的物體受到液體(或氣體)向上托的力。
2)浮力的方向:與重力方向相反,豎直向上。
3)浮力產生的原因:浸在液體或氣體里的物體受到液體或氣體對物體向上的和向下的壓力差。
3、變形公式:
1)(ρ液-ρ物)∶ρ液=V露∶V物;
2)ρ物∶(ρ液-ρ物)=V排∶V露。
⑥ 什麼是物理變化,物理性質
物理變化就是變化前後物質的化學性質不變。在初中階段講的最多的物理變化,就是指物質的三態變化,即固態,液態,氣態之間的變化。
物質的物理性質包括性質的溶解性,熔點、沸點、凝固點、軟硬程度,密度,塑性,彈性,揮發性、顏色、氣味、狀態、導電性、導熱性,磁性等等。
而物質的化學性質有這么幾個方面,例如氧化性,還原性,可燃性,腐蝕性,阻燃性,助燃性,酸鹼性等等。
例如,水結冰,變化前後H2O的化學性質是不變的。仍然分子是由一個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物質的酸鹼性中,pH等於7,呈中性。
但是水結冰,發生了一些物理變化,例如溫度發生變化,物質的狀態發生變化了,分子與分子間的距離也發生變化了。導致物質的晶格結構發生變化,從而物質的性質也發生一些變化,比如硬度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