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哪些人既是大數學家,又是物理學家
既是數學家又是物理學家的人,有牛頓,笛卡爾和拉格朗日。這三位都是我們初中、高中教科書上經常見到的三位科學家,他們無論在經典物理學,還是在傳統數學中,都有著很大的成就和建樹,是值得人們永遠尊敬的學術研究者。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笛卡爾的坐標系、拉格朗日方程都是理科生熟悉的定律。
一、牛頓牛頓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一位偉大科學家。他生於17世紀的英國,是一個集數學,物理等多個領域的天才。他曾經發明了萬有引力和力學三大運動定律,奠定了現代物理學的基礎。此外,在數學上,他也有很大的成就,比如說創立了微積分,解決了微分和積分的關系,為近現代高等數學的發展提供了基礎。
讀者朋友們,你們對上述科學家是否還有更多的了解?如果有疑問,歡迎在評論區提出,我們一起討論。
Ⅱ 歷史上有哪些即是科學家又是哲學家的人
笛卡兒:近代哲學家,同時又創立解析幾何,光學和天文學也有貢獻;
萊布尼茨:近代哲學家,同時又創立了微積分
康德:古典哲學家,提出康德—拉普拉斯星雲假說
布魯諾:義大利哲學家,雖然在哲學上貢獻不突出,但是在天文學上有很大貢獻
馬赫:現代哲學家物理學家.氣體動力學上還有一個單位是為了紀念他命名的.
帕斯卡:哲學名著《思想錄》作者,在物理學和解析幾何上也有很大貢獻,物理學中壓強的單位就是為了紀念他命名的.
Ⅲ 十大物理泰斗分別是
艾薩克·牛頓、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伽利略·伽利雷、托馬斯·愛迪生、詹姆斯·瓦特、邁克爾·法拉第、詹姆斯·麥克斯韋、路易斯·巴斯德、約翰·道爾頓、斯蒂芬·霍金
艾薩克·牛頓
牛頓爵士是一位英格蘭物理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自然哲學家和煉金術士。他在1687年發表的論文《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里,對萬有引力和三大運動定律進行了描述。這些描述奠定了此後三個世紀里物理世界的科學觀點,並成為了現代工程學的基礎。
2.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舉世聞名德裔美國科學家,為猶太人,現代物理學的開創者和奠基人,相對論、『質能關系』的提出者,「決定論量子力學詮釋」的捍衛者(振動的粒子)——不擲骰子的上帝。1999年12月26日,愛因斯坦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世紀偉人」。
3.伽利略·伽利雷
伽利略是義大利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和哲學家,近代實驗科學的先驅者。1590年,伽利略在比薩斜塔上做了「兩個鐵球同時落地」的著名實驗,從此推翻了亞里斯多德「物體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學說。他創制了天文望遠鏡來觀測天體,他發現了月球表面的凹凸不平,並親手繪制了第一幅月面圖。先後發現了木星的四顆衛星、土星光環、太陽黑子、太陽的自轉、金星和水星的盈虧現象等等。這些發現開辟了天文學的新時代。
4.托馬斯·愛迪生
愛迪生(1847~1931)是舉世聞名的美國電學家和發明家,被譽為「世界發明大王」。他除了在留聲機、電燈、電話、電報、電影等方面的發明和貢獻以外,在礦業、建築業、化工等領域也有不少著名的創造和真知灼見。愛迪生一生共有約兩千項創造發明,為人類的文明和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5.詹姆斯·瓦特
瓦特是英國著名的發明家,是工業**時期的重要人物。1763年瓦特到格拉斯大學工作,修理教學儀器。在大學里他經常和教授討論理論和技術問題。1781年瓦特製造了從兩邊推動活塞的雙動蒸汽機。1785年,他也因蒸汽機改進的重大貢獻,被選為皇家學會會員。
(3)物理學家又是哲學家有哪些人擴展閱讀:
斯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至2018年3月14日),男,出生於英國牛津,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物理學家,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20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
1963年,霍金21歲時患上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盧伽雷氏症),全身癱瘓,不能言語,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動。1979至2009年任盧卡斯數學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是宇宙論和黑洞,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積定理,提出了黑洞蒸發理論和無邊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統一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理論——愛因斯坦創立的相對論和普朗克創立的量子力學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獲得CH(英國榮譽勛爵)、CBE(大英帝國司令勛章)、FRS(英國皇家學會會員)、FRSA(英國皇家藝術協會會員)等榮譽。
2012年4月6日播出的熱播美劇《生活大爆炸》第五季第21集中,史蒂芬·霍金本色出演參與了客串。2017年為英國BBC錄制紀錄片《探索新地球》。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11月6日表示,技術有望逆轉工業化對地球造成的一些危害,有助於消除疾病和貧困,但人工智慧需要加以控制。2017年11月,霍金預言2600年能源消耗增加,地球或將變成「火球」。
2018年3月14日,霍金逝世,享年76歲。霍金逝世後,引發全球各界悼念。
童年經歷
斯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出生於英國牛津,出生當天正好是伽利略逝世300年忌日。父親法蘭克是畢業於牛津大學的熱帶病專家,母親伊莎貝爾1930年畢業於牛津研究哲學、政治和經濟。
1942年1月,納粹德軍幾乎夜夜不停地轟炸英國倫敦。這迫使霍金一家搬離海格特的家園遷到牛津避難。他們在霍金誕生後又回到了倫敦。童年時的霍金學業成績並不突出,但喜歡設計極為復雜的玩具。據說他曾用一些廢棄用品做出一台簡單的電腦。
Ⅳ 最偉大物理學家前二十名分別是哪些人
最偉大物理學家前二十名分別是艾薩克-牛頓,愛因斯坦,焦耳,沃納·海森堡,歐內斯特·盧瑟福,保羅·狄拉克,理查德·費曼,邁克爾·法拉第,亨利-卡文迪許,埃爾溫·薛定諤,保羅-狄拉克,馬克斯·普朗克,麥克斯韋,玻爾,蓋爾曼,魯賓,伽利略,安培,歐姆,奧本海默。
3、焦耳
由於焦耳在熱學、熱力學和電方面的貢獻,皇家學會授予他最高榮譽的科普利獎章。後人為了紀念他,把能量或功的單位命名為「焦耳」,簡稱「焦」;並用焦耳姓氏的第一個字母「J」來標記熱量以及「功」的單位。焦耳在研究熱的本質時,發現了熱和功之間的轉換關系,並由此得到了能量守恆定律,最終發展出熱力學第一定律。
Ⅳ 有名的物理學家有哪些
物理學家也有很多方面的。比如電,熱,光,力。等學科。(艾薩克·牛頓)(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托馬斯·愛迪生)(詹姆斯·瓦特)(邁克爾·法拉第)等,還有好多。要看你是哪方面的。
Ⅵ 世界物理學界比較有名的人物都有哪些,國籍和貢獻是什麼
愛因斯坦(1879-1955)是20世紀最偉大的自然科學家,物理學革命的旗手。1879年 3月14日生於德國烏耳姆一個經營電器作坊的小業主家庭。一年後,隨全家遷居慕尼黑。父親和叔父在那裡合辦一個為電站和照明系統生產電機、弧光燈和電工儀表的電器工。在任工程師的叔父等人的影響下,愛因斯坦較早地受到科學和哲學的啟蒙。1894年,他的家遷到義大利米蘭,繼續在慕尼黑上中學的愛因斯坦因厭惡德國學校窒息自由思想的軍國主義教育,自動放棄學籍和德國國籍,隻身去米蘭。1895年他轉學到瑞士阿勞市的州立中學;1896年進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師范系學習物理學,1900年畢業。由於他的落拓不羈的性格和獨立思考的習慣,為教授們所不滿,大學一畢業就失業,兩年後才找到固定職業。1901年取得瑞士國籍。1902年被伯爾尼瑞士專利局錄用為技術員,從事發明專利申請的技術鑒定工作。他利用業余時間開展科學研究,於1905年在物理學三個不同領域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特別是狹義相對論的建立和光量子論的提出,推動了物理學理論的革命。同年,以論文《分子大小的新測定法》,取得蘇黎世大學的博士學位。1908年兼任伯爾尼大學編外講師,從此他才有緣進入學術機構工作。1909年離開專利局任蘇黎世大學理論物理學副教授。1911年任布拉格德語大學理論物理學教授,1912年任母校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教授。1914年,應M.普朗克和W.能斯脫的邀請,回德國任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長兼柏林大學教授,直到1933年。1920年應H.A.洛倫茲和P.埃倫菲斯特(即P.厄任費斯脫)的邀請,兼任荷蘭萊頓大學特邀教授。回德國不到四個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他投入公開的和地下的反戰活動。他經過8年艱苦的探索,於1915年最後建成了廣義相對論。他所作的光線經過太陽引力場要彎曲的預言,於1919年由英國天文學家A.S.愛丁頓等人的日全食觀測結果所證實,全世界為之轟動,愛因斯坦和相對論在西方成了家喻戶曉的名詞,同時也招來了德國和其他國家的沙文主義者、軍國主義者和排猶主義者的惡毒攻擊。1933年1月納粹攫取德國政權後,愛因斯坦是科學界首要的迫害對象,幸而當時他在美國講學,未遭毒手。3月他回歐洲後避居比利時,9月9日發現有準備行刺他的蓋世太保跟蹤,星夜渡海到英國,10月轉到美國普林斯頓,任新建的高級研究院教授,直至1945年退休。1940年他取得美國國籍。1939年他獲悉鈾核裂變及其鏈式反應的發現,在匈牙利物理學家L.西拉德推動下,上書羅斯福總統,建議研製原子彈,以防德國佔先。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夕,美國在日本兩個城市上空投擲原子彈,愛因斯坦對此強烈不滿。戰後,為開展反對核戰爭的和平運動和反對美國國內法西斯危險,進行了不懈的斗爭。1955年 4月18日因主動脈瘤破裂逝世於普林斯頓。遵照他的遺囑,不舉行任何喪禮,不築墳墓,不立紀念碑,骨灰撒在永遠對人保密的地方,為的是不使任何地方成為聖地。
補充愛因斯坦在天文方面的貢獻的詳細資料:
劃時代的大科學家,現代物理學的開創者和奠基人。他的工作對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有巨大的影響。
1879年3月14日生於德國烏爾姆鎮,在瑞士度過青年時代。1900年畢業於蘇黎世工業大學。畢業後即失業。經過兩年的努力,才在伯爾尼的專利局找到固定工作。他早期的一系列有歷史意義的貢獻都是在這里完成的。1909年他開始在大學任教,1914年被邀請回到德國,任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所長兼柏林大學教授。1933年希特勒上台,愛因斯坦因是猶太人,又堅決捍衛民主,就首遭迫害,被迫遷居到美國的普林斯頓。1940年入美國國籍。1955年4月18日在普林斯頓逝世。
十九世紀末葉是物理學的變革時期,新的實驗結果沖擊著伽利略、牛頓以來所建立的經典物理學體系。以洛倫茲等為代表的老一代理論物理學家力圖在原有的理論框架內解決舊理論同新事實之間的矛盾。愛因斯坦則從實驗事實出發重新考查了物理學的最基本的概念,拋棄了一些熟知的、但並不正確的觀念,在理論上作出根本性的突破。他的一些主要成就都大大地推動了天文學的發展。
愛因斯坦的一項開創性貢獻是發展了量子論。量子論是普朗克於1900年為解決黑體輻射譜而提出的一個假說。他認為物體發出輻射時所放出的能量不是連續的,而是量子化的。然而,大多數人,包括普朗克本人在內,都不敢把能量不邊續概念再向前推進一步,甚至一再企圖把這一概念納入經典物理學體系。愛困斯坦的態度則截然不同,他預感到量子論帶來的,不是小的修正,而是整個物理學的根本變革。他把量子論推向前進,利用量子概念分析輻射的傳播和吸收,提出光量子概念,完滿地解釋了經典物理學無法解釋的光電效應的經驗規律,從而動搖了光的波動論的正統地位。光量子概念的提出在人類認識自然界的歷史第一次揭示了光同時具有波動性和粒子性(今通稱二象性),它直接為德布羅意的物質波理論的建立,以及隨後的量子力學的建立開辟了道路。這項工作獲得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金。愛因斯坦於1906年又把量子論擴展到物體內部的振動上去,成功地說明了低溫時固體的比熱同溫度變化的關系。1916年他繼續發展量子論,從玻爾的量子躍遷概念導出黑體輻射。在這項研究中他把統計物理概念和量子論結合起來,提出自發發射及受激發射等概念。從量子論的基礎直到受激發射概念,對天體物理學,特別是理論天體物理學都有很大的影響。理論天體物理學的第一個成熟的方面--恆星大氣理論,就是在量子理論和輻射理論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作為愛因斯坦終生事業的標志是他的相對論。他在1905年發表的題為《論動體的電動力學》的論文中,完整地提出了狹義相對論。他根據慣性參考系的相對性和光速的不變性這兩個具有普遍意義的概括,改造了經典物理學中的時間、空間及運動等基本概念。否定了絕對靜止空間的存在,否定了同時概念的絕對性。在這一體系中,運動的尺要縮短,運動的鍾要變慢。狹義相對論最出色的成果之一是揭示了能量與質量之間的聯系。著名的關系式E=mc^2成為打開核能源理論的金鑰匙。核能的發現,使長期存在的恆星能源的疑難最終獲得了滿意的解決。近年來發現越來越多的高能天體物理現象,狹義相對論已成為解釋這種現象的一種最基本的理論工具。
狹義相對論確立之後,愛因斯坦開始致力於引力理論的研究。他也象在建立狹義相對論的工作一樣,抓住一個眾所周知的基本事實,即:慣性質量同引力質量之比是一個與物性無關的普遍常數。根據這一點,他提出等效原理。經過多年的努力,終於在1915年建立了本質上與牛頓引力理論完全不同的引力理論---廣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從一開始就與天文現象有密切的關系。廣義相對論的一系列關鍵性的檢驗,都是在宇宙「實驗室」中完成的。根據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推算出水星近日點的(反常)進動,解決了一個天文學上多年不解之謎。同時,他推斷光線在引力場中要彎曲。這一預言於1919年由愛丁頓等通過日食的觀測而得到證實。在六十二年後的1978年,測定了射電脈沖星雙星PSR1913+16的周期變化,許多人認為它完全符合引力波阻尼理論所作的預言,對廣義相對論可能是又一個有力的證明。在強引力場情況下,廣義相對論有許多獨特的結論。例如奧本海默根據廣義相對論預言,恆星在核能用盡之後,如果質量足夠大,就不可避免地會演變成黑洞。1967年發現脈沖星並證實為中子星後,人們認識到到空中的確存在著強場天體。現在,天鵝座X-1被認為可能就是一個黑洞。上述這一切構成相對論天體物理學的基本內容,它是目前天體物理學中最活躍的分支之一。
最能代表愛因斯坦對天文學有重大影響的莫過於他的宇宙學理論了。愛因斯坦在確立了廣義相對論之後,緊接著就轉向了對宇宙的考察。1917年,愛因斯坦發表他的第一篇宇宙論文《根據廣義相對論對宇宙學所作的考察》。象他多次以一篇論文開創一個領域一樣,這篇論文宣告了相對論誕生。雖然時間已經過去六十多年了,但是,這篇論文所引進的許多觀念至今仍富有生命力。在探索宇宙中,愛因斯坦首先指出無限宇宙與牛頓理論二者這間存在著難以克服的內在矛盾。在原則上,根據牛頓力學不能建立無限宇宙這一物理體系的動力學。從牛頓理論和無限宇宙這兩點出發,根本得不到一個自洽的宇宙模型。因此,必然是:或者修改牛頓理論,或者修改無限空間觀念,或者對二者都加以修改。愛因斯坦放棄了傳統的宇宙空間三維歐幾里得幾何的無限性。他根據廣義相對論建立了靜態有限無邊的自洽的動力學宇宙模型。在這個模型中,宇宙就其空間廣延來說是一個閉合的連續區。這個連續區的體積是有限的,但它是一個彎曲的封閉體,因而是沒有邊界的。
愛因斯坦在宇宙學的研究中引進用動力學建立宇宙模型的方法,引進了宇宙學原理、彎曲空間等新概念。而且他主張,宇宙的體積是無限的或有限的這個問題,只有依靠科學而不是依靠信仰才能解決。這種崇尚科學的態度,繼承了由哥白尼等開創的科學探索精神。他曾說:「科學研究能破除迷信,因為它鼓勵人們根據因果關系來思考和觀察事物。」他的宇宙學研究,體現了這種反對迷信的精神。因此,無論是同意或反對他的宇宙觀念的人,都有不能不承認,愛因斯坦在宇宙學中也寫下了十分光輝的一頁。
不論在海內還是海外,楊振寧這個名字在華人中是很響亮的。他,1957年與李政道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獎。
這是中國人第一次登上斯德哥爾摩的諾貝爾領獎台,全世界的炎黃子孫無不為自己的同胞在世界科學殿堂上取得的輝煌成就感到驕傲。
「中國人在國際科學壇上有建立不朽之功績者,乃自楊振寧始。」繼楊振寧、李政道之後在1976年也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的丁肇中教授如是說。
楊振寧1922年出生在安徽合肥。父親楊武之曾留學美國攻讀數學,獲博士學位,回國後先後在廈門大學和清華大學任數學教授,是最早將西方近代數學引入中國的先驅者之一。聰穎的天賦,加上家庭的熏陶,使楊振寧從小就很有「異稟」。他不但書念得好,而且興趣廣泛,還是讀中學時,他就對父親說過:「我長大了要爭取得諾貝爾獎!」
抗日戰爭期間,楊武之任教的清華大學被迫南遷長沙,與北大、南開合並成臨時大學。日軍攻佔南京後,臨時大學撤至昆明,並改名西南聯合大學。楊振寧也隨父母顛沛流離長途奔波來到昆明,他在念完高中二年級之後,未上高三就考上了西南聯大。當時的西南聯大集中了許許多多各個學科的著名教授,形成一個燦爛的教師群,是中國最大的教育中心。在這里,楊振寧得到了名師們的極好指點。他在吳大猷教授指導下完成了學士論文。大學畢業並取得理學學士學位後,即入研究生院深造,在王竹溪教授指導下研究統計物理學,取得碩士學位。
1945年,楊振寧作為「留美公費生」赴美,尋找他所敬慕的物理大師E·費米教授,成為費米主持的芝加哥大學研究生班的博士研究生,並得遇後來被稱為「氫彈之父」的E·特勒教授。他深受費米的熏陶和影響,在泰勒指導下完成博士論文,於1948年獲博士學位。在應校方聘請,留校當了一年教員之後,他於1949年到普林斯頓高等學術研究所工作,1955至1966年任該所教授。從1966年起,他擔任了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的愛因斯坦物理學講座教授,並任新創辦的該校理論物理學研究所所長。
在理論物理學上,楊振寧創造了許多輝煌。
他的最高成就是1954年與R·L·密耳斯共同提出楊-密耳斯規范場理論,開辟了非阿貝耳規范場的新研究領域,為現代規范場打下了基礎。它被世界物理學家們公認為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理論結構之一,是繼麥克斯韋的電磁場理論、愛因斯坦的引力場理論和狄拉克的量子理論之後的最為重要的物理理論。
楊振寧的另一傑出貢獻是1956年與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下,宇稱不守恆」,從而推翻了原來被認為適用於一切相互作用的「宇稱守恆定律」。而這個「宇稱守恆定律」,本來是被視作物理學的基本定律的。他們因此獲得了1957年的諾貝爾物理獎。一項科學成果,在發表的第二年就獲得諾貝爾獎,這是第一次。
楊振寧對理論物理學的貢獻范圍很廣,包括基本粒子、統計力學和凝聚態物理學等領域。對理論結構和唯象分析,他也有多方面的貢獻。他的工作有特殊的風格:獨立性與創建性強,眼光深遠。他近年來另一個重要工作——Yang-Baxter方程受到了數學家和物理學家的密切關注,並成為最熱門的研究題目。
楊-密耳斯規范場、宇稱不守恆定律與Yang-Baxter方程被公認是楊振寧的工作中達到世紀水平的三項成就。
除諾貝爾獎外,楊振寧還在1980年獲Rumford獎,1986年獲美國國家科技獎,1993年獲美利堅哲學學會頒發的本傑明·富蘭克林獎章,1994年獲費城富蘭克林學院頒發的鮑威爾科學成就獎。
創立於1743年的美利堅哲學學會是一個聲譽卓著的國際學術組織,其700名成員中,僅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就有100名。本傑明·富蘭克林獎章代表該學會的最高榮譽。這個學會的執行官說,授予楊振寧本傑明·富蘭克林獎章,是因為「楊振寧教授是自愛因斯坦和狄拉克之後20世紀物理學出類拔萃的設計師。」他和李政道的合作以及與密耳斯的合作取得的成就是「物理學中最重要的事件。」,是「對物理學影響深遠和奠基性的貢獻」。
費城富蘭克林學院是美國最具權威的學術研究機構之一。這個學院頒發給楊振寧的鮑威爾科學成就獎,是美國獎金額最高的科學獎(25萬美金)。楊振寧是獲此項殊榮的第一位物理學家。該學院的文告稱贊楊振寧的研究工作「對20世紀下半葉基礎科學研究的廣大領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給人類對宇宙基本作用力和自然規律提供了理解」,說楊-密耳斯規范場理論「已經排列在牛頓、麥克斯韋和愛因斯坦的工作之行列,並必將對未來幾代有類似的影響」。
為表彰楊振寧的傑出貢獻,中國有關方面也報請國際機構批准,將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發現的一顆編號為3421的小行星命名為「楊振寧」星。中國高能物理研究所學術委員會請他擔任委員;香港中文大學聘請他擔任客座教授;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科技大學、中山大學等著名院校也聘請他擔任名譽教授。
楊振寧對中國有深厚的感情,他於1971年夏天訪問中國,是美籍華人學者訪問新中國的第一人。這次訪問,叩開了中美之間關閉了二十多年的科學大門。在中美建交的過程中,他作為全美華人協會主席,參加發起了「全美華人促進美中邦交正常化委員會」,以赤子之心努力為增進中美兩國人民之間的了解和友誼鋪路架橋。他深知科學技術、教育是強國之本,經常就科學技術、教育在中國經濟發展中的戰略地位以及人才培養、科技體制等問題發表自己的獨到見議。他幾乎每年都要去中國,發表演講,介紹自己的讀書、教學、研究經驗。他對中國青年一代寄予厚望,希望他們放開眼界,博學多才,融合中西,培養自己的風格,發揮自己的特長,做有價值的工作,為祖國的發展作出實在的貢獻。他在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發起組織CEEC(與中國學術交流會),資助中國學者去進修,還促成香港實業家劉永齡先生設立「億利達青少年發明獎」、「吳健雄物理獎」、「陳省生數學獎」,倡議成立了多個學術研究機構。他對中國的前途充滿信心,為中國的繁榮昌盛盡心竭力,其貢獻已遠遠超越了一個物理學家所做的一切。
楊振寧曾經說過:「我一生最重要的貢獻是幫助改變了中國人自己覺得不如人的心理。」在楊振寧之前,包括知識界在內,為數不少的中國人對自己缺乏自信心,以為中國人在政治上、經濟上、科學上、技術上不行,以為諾貝爾之類的獎項與中國人根本無緣。是楊振寧用自己的成就打掉了國人們的自卑感,使他們從心理上戰勝了自己,敢同西方人一爭短長了。
楊振寧,中國人的驕傲,中國人的楷模。
Ⅶ 求物理名人簡介
世界著名物理學家
邁克耳孫-
麥克斯韋-是19世紀偉大的英國物理學家、數學家。麥克斯韋主要從事電磁理論、分子物理學、統計物理學、光學、力學、彈性理論方面的研究。尤其是他建立的電磁場理論,將電學、磁學、光學統一起來,是19世紀物理學發展的最光輝的成果,是科學史上最偉大的綜合之一。
開普勒-德國天文學家。發現了行星沿橢圓軌道運行,並且提出行星運動三定律(即開普勒定律),為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打下了基礎
洛倫茲-荷蘭物理學家、數學家,生於阿納姆,畢業於萊頓大學1875年獲博士學位。洛倫茲是經典電子論的創立者
楞次-俄國物理學家和地球物理學家,主要從事電學的研究。建立了楞次定律
焦耳-焦耳,英國傑出的物理學家。焦耳一生都在從事實驗研究工作,在電磁學、熱學、氣體分子動理論等方面均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赫茲-,德國物理學家,生於漢堡。赫茲對人類最偉大的貢獻是用實驗證實了電磁波的存在
惠更斯-荷蘭物理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
伽利略-義大利著名數學家、天文學家、物理學家、哲學家,是首先在科學實驗的基礎上融合貫通了數學、天文學、物理學三門科學的科學巨人。伽利略是科學革命的先驅,畢生把哥白尼、開普勒開創的新世界觀加以證明和廣泛宣傳。
高斯-德國數學家和物理學家,1777年4月30日生於德國布倫瑞克。高斯長期從事於數學並將數學應用於物理學、天文學和大地測量學等領域的研究,著述豐富,成就甚多。
法拉第-英國物理學家、化學家,也是著名的自學成才的科學家。法拉第主要從事電學、磁學、磁光學、電化學方面的研究,並在這些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發現,是電磁場理論的奠基人
愛因斯坦-德國物理學家,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金獲得者。他的科學業績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早期對布朗運動的研究;狹義相對論的創建;推動量子力學的發展;建立了廣義相對論,開辟了宇宙學的研究途徑
笛卡兒-,1596年3月13日,在法國西部的希列塔尼半島上的圖朗城.笛卡兒最早認識到慣性定律是解決力學問題的關鍵所在,最早把慣性定律作為原理加以確立。
庫侖-法國工程師、物理學家。
布儒斯特-蘇格蘭物理學家,主要從事光學方面的研究
貝爾-電話發明家,1847年生於蘇格蘭愛丁堡市。
伏打:http://ke..com/view/121383.htm
歐姆:http://ke..com/view/19469.htm
焦耳:http://ke..com/view/4336.htm
牛頓:http://ke..com/view/1511.htm
安培:http://ke..com/view/4504.htm
愛因斯坦:http://ke..com/view/2526.html
狄拉克:http://ke..com/view/15450.html
庫倫:http://ke..com/view/4823.html
Ⅷ 請問一下古今中外的物理學家都有哪些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猶太裔物理學家,提出光子假設,成功解釋了光電效應,創立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
艾薩克·牛頓:英格蘭物理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自然哲學家。發現萬有引力和三大運動定律(牛頓三定律)。
羅伯特·奧本海默:1945年主導製造出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被譽為「原子彈之父」。
伽利略:發明了擺針和溫度計,在科學上為人類作出過巨大貢獻,是近代實驗科學的奠基人之一。
邁克爾·法拉第:英國物理學家、化學家,也是著名的自學成才的科學家。他作出了關於電力場的關鍵性突破,他的發現奠定了電磁學的基礎。發現電磁感應現象,在電磁學方面做出了偉大貢獻。
Ⅸ 既是物理學家又是哲學家的人
笛卡爾,還有就是幾乎所有的古希臘的哲學家都是物理學家,因為古人們認為哲學是包羅萬象的科學,只是到了近代,也就是歐洲文藝復興前後各門自然科學才從古代哲學中分離出來的.
Ⅹ 歷史上哪些科學家同時也是哲學家呢
亞里士多德。這個應該知名度很高,作為古希臘最著名的幾位哲學家之一,亞里士多德也是那個時代相當優秀的科學家,他在思想和自然科學方面的造詣,都在千年內被人們奉為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