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物理學中的密度指的是密集程度嗎我的理解有誤嗎
集度,顧名思義就是密集程度或者集中程度,由此可見密度是質量在所在幾何體中的分布密集程度,這樣的理解反而是更深入的,並不違背中學物理,不是,中學物理並不違背大學數理,在大學數學物理中,更符合事實的是,密度不一定是均衡的,就好比速度不一定是中學一般平均的,不過集度一般用在物理以及力學中,比如材料力學的應力,指的就是荷載的集中程度,稱之為應力,將它在域中積分就是力的大小,正好比將密度積分就是質量大小,所以這樣的理解沒有問題。
❷ 物理:什麼是密度
在物理學中,把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符號ρ(讀作rōu)。國際主單位為單位
為千克/米^3,常用單位還有
克/厘米^3。其數學表達式為ρ=m/V。在國際單位制中,質量的主單位是千克,體積的主單位是立方米,於是取1立方米物質的質量作為物質的密度。對於非均勻物質則稱為「平均密度」。
❸ 物理中的密度是什麼
網路里有....
幫你粘過來
在物理學中,把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符號ρ(讀作rōu)。國際主單位為單位
為千克/米^3,常用單位還有
克/厘米^3。其數學表達式為ρ=m/V。在國際單位制中,質量的主單位是千克,體積的主單位是立方米,於是取1立方米物質的質量作為物質的密度。對於非均勻物質則稱為「平均密度」。
密度是反映物質特性的物理量,物質的特性是指物質本身具有的而又能相互區別的一種性質,人們往往感覺密度大的物質「重」,密度小的物質「輕」一些,這里的「重」和「輕」實質上指的是密度的大小。
密度
質量是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所含物質減少,所以質量減少。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它不隨質量、體積的改變而改變,同種物質的密度不變。
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它只與物質的種類和物質的狀態有關,與質量、體積等因素無關,不同的物質,密度一般是不相同的,同種物質的密度則是相同的。
公式密度的公式
:ρ=m/V
(ρ表示密度、m表示質量、
V表示體積)
正確理解密度公式時,要注意條件和每個物理量所表示的特殊含義。從數學的角度看有三種情況(判斷正誤):
1.ρ一定時,m和V
成正比;
2.m
一定時,ρ與
V
成反比
;
3.V
一定時,ρ與
m
成正比。
結合物理意義,三種情況只有(1)的說法正確,(2)(3)
都是錯誤的。因為同種物質的密度是一定的,它不隨體積和質量的變化而變化,所以在理解物理公式時,不可能脫離物理事實,不能單純地從數學的角度理解物理公式中各量的關系單位國際單位制中密度的單位是
:
千克
/
米^3;。正確讀法為千克每立方米,符號kg/m^3;,常用的單位是克/厘米^3;,正確讀法是克每立方厘米,符號為
g/cm^3;。
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
:
l
g/cm^3=10^3kg/m^3;
例如水的密度是1g/cm^3,也就是1*10^3kg/m^3變化規律一定溫度下,對於一般溶液來說,單位體積所含的溶質越多密度越大,但是氨水等溶液例外,在氨水中,單位體積所含的氨分子越多,其密度越小,最濃的氨水含氨35.28%,密度0.88g/cm3。水的密度水的密度值為
1000kg/m^-3,即1g/cm^3;
它的物理意義是體積為1立方厘米水的質量為1克。
❹ 請問物理中的密度是什麼意思
密度指的是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例如一立方米的水質量是1000千克,則水的密度是1000千克/立方米。
❺ 密度的定義是什麼
密度的定義和單位
(1)單位體積的某種物質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密度是物質質量m與其體積V的比值,定義式為
根據定義,在SI中,單位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量綱為ML-3。
(2)表觀密度
多孔固體(顆粒或粉末)材料質量與其表現體積(包括「孔隙」的體積)之比值.
(3)實際密度
多孔固體材料與其休積(不包括孔隙的體積)之比值.
(4)堆積密度
在特定條件下,在既定容積的容器內,疏鬆狀(小塊、顆粒、纖維)材料質量與所佔體積之比值.
特定條件是指自然堆積、振動或敲擊或施加一定壓力的堆積等.
(5)標准密度
在規范規定的標准條件下的物質密度.比如,在溫度為273.15K(0℃)、壓強101325Pa(latm)下的氣體標准密度;溫度溫度20℃、壓強(latm)下的液體標准密度。
(6)參考密度
在規定的參考狀態(溫度和壓強)下的物質密度.
(7)相對密度
在特定條件下,物質密度ρl與參考物質密度ρ2之比值.定義式為
d=ρ1/ρ2.
相對密度,過去常叫做「比重」.「比重」通常指某種物質的密度與純水密度之比值,它已包含於上述相對密度的概念之中.歷史上,「比重」還有一種定義,D=G/V,即單位體積的重量,這說明,「比重」這一概念本身就比較混亂,現在不再沿用.
密度的物理意義:體積相同的不同物質,質量一般不同,為了比較物質的這一特性,物理學中引入了密度這個物理量。
密度在生產技術上的應用,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反映出來。
1.可鑒別組成物體的材料。
2.可計算物體中所含各種物質的成分。
3.可計算某些很難稱量的物體的質量。
4.可計算形狀比較復雜的物體的體積。
5.可判定物體是實心還是空心。
6.可計算液體內部壓強以及浮力等。
綜上所述,可見密度在科學研究和生產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對於鑒別未知物質,密度是一個重要的依據。「氬」就是通過計算未知氣體的密度發現的。經多次實驗後又經光譜分析,確認空氣中含有一種以前不知道的新氣體,把它命名為氬。在農業上可用來判斷土壤的肥力,含腐殖質多的土壤肥沃,其密度一般為2.3×103千克/米3。根據密度即可判斷土壤的肥力。在選種時可根據種子在水中的沉、浮情況進行選種:飽滿健壯的種子因密度大而下沉;癟殼和其他雜草種子由於密度小而浮在水面。在工業生產上如澱粉的生產以土豆為原料,一般來說含澱粉多的土豆密度較大,故通過測定土豆的密度可估計澱粉的產量。又如,工廠在鑄造金屬物之前,需估計熔化多少金屬,可根據模子的容積和金屬的密度算出需要的金屬量。
❻ 物理學密度是什麼意思介紹得簡單一點
密度是對特定體積的質量的度量。密度的定義是物體的質量除以體積。
計算公式:容ρ=m/V
單位:g/cm³或kg/m³
符號:ρ
(6)物理學中密度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密度與生活:
1、人體的密度只有1.02g/cm,只比水的密度大一點。
2、汽油的密度比水小,所以你在路上看到的任何油漬都會浮到水面上。
3、海水比水密度大,所以身體更容易漂浮。
(死海的水密度是1.3克/厘米,比人類的密度高,所以人可以漂浮在海中。)
❼ 密度是什麼意思
在物理學中,把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
1、某種物質的質量和其體積的比值,即單位體積的某種物質的質量,叫作這種物質密度。符號ρ。單位為千克/米^3。
其數學表達式為ρ=m/V。在國際單位制中,質量的主單位是千克,體積的主單位是立方米,於是取1立方米物質的質量作為物質的密度。對於非均勻物質則稱為「平均密度」。
2、密度的物理意義。用水舉例,水的密度在4℃時為10^3千克/米^3或1克/厘米^3(1.0×10^3kg/m^3,物理)意義是:每立方米的水的質量是1.0×10^3千克。
地球的平均密度為5.5×10^3千克/米^3。
標准狀況下乾燥空氣的平均密度為0.001293×10^3千克/米^3。
常見的非金屬固體、金屬、液體、氣體的密度(略)。
3.
是指在規定溫度下,單位體積內所含物質的質量數,以kg/m^3(讀作千克每立方米)或g/cm^3(讀作克每立方厘米)表示。主要用在換算數量與交貨驗收的計量和某些油品的質量控制,以及簡單判斷油品性能上。
密度,在百姓中說的是"比重"
水的密度即水的比重,1000千克/米^3
❽ 什麼叫密度
密度是指一物質單位體積下的質量,常用希臘字母ρ或是英文字母D表示。在數學上,密度定義為質量除以體積的商 。
人體的密度僅有1.02 g/cm³,只比水的密度多出一些。汽油的密度比水小,所以在路上看到的油漬,都會浮在水面上。海水的密度大於水,所以人體在海水中比較容易浮起來。(死海海水密度達到1.3g/cm³,大於人體密度,所以人可以在死海中漂浮起來。)
(8)物理學中密度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密度反映了物質本身的一種特性,它因此可以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一般來講,影響物質密度的主要物理量為壓強和溫度。
氣體密度受壓強和溫度的影響比較明顯,通常氣體只給出標准狀況下或者常溫常壓下的密度,其他狀況下的密度可以通過氣體的狀態方程(例如理想氣體狀態方程或范德瓦爾斯方程)計算。
液體的密度主要取決於液體的組分,受溫度的影響比較小(但有時也不能忽略)。很高的壓強也會產生明顯影響。固體的密度受溫度和壓強影響而變化的特性類似於液體,且一般更不明顯。
❾ 密度指的是什麼
在物理學中,把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 1、某種物質的質量和其體積的比值,即單位體積的某種物質的質量,叫作這種物質密度。符號ρ。國際主單位為單位 為千克/米^3,常用單位還有 克/厘米^3。 其數學表達式為ρ=m/V。在國際單位制中,質量的主單位是千克,體積的主單位是立方米,於是取1立方米物質的質量作為物質的密度。對於非均勻物質則稱為「平均密度」。 2、密度的物理意義。用水舉例,水的密度在4℃時為10^3千克/米^3或1克/立方厘米(1.0×10^3kg/m^3,)物理意義是:每立方米的水的質量是1.0×10^3千克。 地球的平均密度為5.5×10^3千克/米^3。 標准狀況下乾燥空氣的平均密度為0.001293×10^3千克/米^3。 常見的非金屬固體、金屬、液體、氣體的密度:(單位:千克/米^3)金:19.3×10^3 銀:10.5×10^3 鋼,鐵:7.9×10^3 鉛:11.3×10^3 銅:8.9×10^3 鋁:2.7×10^3 干松木:0.5×10^3 水銀:13.6×10^3 硫酸:1.84×10^3 植物油0.9×10^3 煤油,酒精0.8×10^3 汽油:0.71×10^3 二氧化碳:1.98 氧:1.43 空氣:1.29 一氧化碳:1.25 氦:0.18 氫:0.09 3. 是指在規定溫度下,單位體積內所含物質的質量數,以kg/m^3(讀作千克每立方米)或g/cm^3(讀作克每立方厘米)表示。主要用在換算數量與交貨驗收的計量和某些油品的質量控制,以及簡單判斷油品性能上。 4.在印刷術語中,反射密度指一種表面的遮光能力;透射密度指一種過濾器的遮光能力。 5.感光材料的密度是指其經曝光顯影後,影像深淺的程度。如膠片,畫面愈是透明的地方,密度愈小;反之,愈是不透明的地方,其密度愈大。 密度是反映物質特性的物理量,物質的特性是指物質本身具有的而又能相互區別的一種性質,人們往往感覺密度大的物質「重」,密度小的物質「輕」一些,這里的「重」和「輕」實質上指的是密度的大小。 :質量是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所含物質減少,所以質量減少。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它不隨質量、體積的改變而改變,同種物質的密度不變。 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它只與物質的種類有關,與質量、體積等因素無關,不同的物質,密度一般是不相同的,同種物質的密度則是相同的 。 密度的公式:ρ=m/V (ρ表示密度、m表示質量、 V表示體積) 正確理解密度公式時,要注意條件和每個物理量所表示的特殊含義。從數學的角度看有三種情況: (1) ρ一定,m和V 成正比; (2)m 一定時,ρ與 V 成反比 ; (3)V 一定時,ρ與 m 成正比。 結合物理意義,三種情況只有(1)的說法正確,(2)(3) 都是錯誤的。因為同種物質的密度是一定的,它不隨體積和質量的變化而變化,所以在理解物理公式時,不可能脫離物理事實,不能單純地從數學的角度理解物理公式中各量的關系 5. 國際單位制中密度的單位是 : 千克 / 米 3。 正確讀法為千克每立方米,符號kg/m3, 常用的單位是克/厘米3, 正確讀法是克每立方厘米 , 符號為 g/cm3。 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 : l g/cm3=1000kg/m3 6. 水的密度值為 1000kg/m3 它的物理意義是體積為1立方米水的質量為1000kg. 7. 根據密度公式的變形式:m=vρ或 ,v=m/ρ可以計算出物體的質量和體積,特別是一些質量和體積不便直接測量的問題,如計算不規則形狀物體的體積、紀念碑的質量等。密度是物質的特性之一,每種物質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物質的密度一般是不同。因此我們可以利用密度來鑒別物質。其辦法是是測定待測物質的密度,把測得的密度和密度表中各種物質的密度進行比較,就可以鑒別物體是什麼物質做成的。 8. 利用密度知識解決簡單問題,如判斷物體是否空心,用「分析法」解決一些較為復雜的問題。 判定物體是空心的還是實心的,一般有以下三種方法 : (1)提據公式 , 求出其密度,再與該物質密度ρ比較 ,若 ρ , 則為空心 , 若 =ρ,為實心。 (2)已知質量,由公式V=m/ρ ,求出V ,再與V物比較,若V物 V ,則為空心,若V=V物 ,則該物體為實心。 (3) 把物體當作實心物體對待,利用 , 求出體積為v的實心物體的質量, 然後將m與物體實際質量m物比較, 若mm物時,則該物體為空心,若m=m物, 則該物體為實心 。 9. 人體的密度僅有1.07 g/cm3,竟然只比水的密度多出一些,所以學游泳應該不會太難吧! 汽油的密度比水小,所以你知道為什麼在路上看到的油漬,都會浮在水面上了吧。 海水的密度大於水,人體在海水中比較容易浮起來。 水的密度竟然大於冰
❿ 密度是什麼
密度是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是一種物質的特性,只與物質種類有關,與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無關。
不管多大或者多重的東西,只要是這種物質構成的,那麼它的密度就等於這種物質的密度,不管是無限大的物質還是無限小的這種物質,密度都是不變的。
是指在規定溫度下把某種物質單位體積內所含物質的質量數即同種物質質量和體積的比值。以kg/m^3讀作千克每立方米或g/cm^3讀作克每立方厘米表示。
物體間在同種質量下體積越小密度就越大體積越大密度就越小。主要用在換算數量與交貨驗收的計量和某些油品的質量控制以及簡單判斷油品性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