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化學中物質的常見檢驗方法
物質的常見檢驗方法籠統地講有:物理法、化學法。
物理法就是利用物理性質檢驗,如顏色、氣味、水溶性。
化學法就是利用特徵反應檢驗。
具體舉例如下:
一、離子的檢驗
1、
鈉離子
、
鉀離子
,用
焰色反應
。火焰顏色分別呈黃色、紫色(通過
藍色鈷玻璃
片)。
2、鎂離子,能與NaOH溶液反應生成白色Mg(OH)2沉澱,該沉澱能溶於
NH4Cl
溶液。
3、
鋁離子
,能與適量的NaOH溶液反應生成白色Al(OH)3絮狀沉澱,該沉澱能溶於鹽酸和過量的NaOH溶液。
4、
鐵離子
,能與KSCN溶液反應,變為血紅色Fe(SCN)3。或者與NaOH溶液反應生成紅褐色沉澱。
5、
亞鐵離子
,與NaOH溶液反應,先生成白色Fe
(OH)2沉澱,迅速變灰綠色,最後變成紅褐色Fe(OH)3沉澱。或向
亞鐵鹽
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不顯紅色,加入少量新制的
氯水
後立即顯紅色。
6、NH4+,
銨鹽
與
氫氧化鈉溶液
反應,並加熱,放出使濕潤的
紅色石蕊試紙
變藍的刺激性氣味氣體。
7、cl-,能與
硝酸銀
反應生成不溶於硝酸的白色沉澱。
8、Br-,能與硝酸銀反應生成不溶於硝酸的淡黃色沉澱。
9、I-,能與硝酸銀反應生成不溶於硝酸的黃色沉澱。
10、
硫酸根
,能與Ba(OH)2及可溶性
鋇鹽
反應,生成不溶於硝酸的白色沉澱。
11、
碳酸根
,能與
BaCl2
溶液反應,生成白色的
BaCO3
沉澱,該沉澱溶於
稀鹽酸
,且放出無色無味的氣體,能使澄清的
石灰水
變渾濁。
二、氣體物質的檢驗
1、
觀察法
:對於有特殊顏色的氣體如氯氣(黃綠色)、
二氧化氮
(紅棕色)、碘蒸氣(紫紅)可根據顏色檢驗。
2、溶解法:根據溶於水現象檢驗。例如紅棕色二氧化氮溶於水後溶液無色,紅棕色溴蒸汽溶於水形成橙色溶液。
3、褪色法:例如
SO2
可以使
品紅溶液
褪色。
4、氧化法:被空氣氧化看變化,例如NO的檢驗。
5、試紙法:如石蕊試紙,
醋酸鉛試紙
。
6、星火法:適用於有
助燃性
或
可燃性
的氣體。例如O2使帶火星
木條
復燃;甲烷、乙炔的檢驗可點燃看現象;甲烷、一氧化碳、氫氣則可根據其
燃燒產物
來判斷。
還有一些方法,如聞氣味等,但一般不用。
㈡ 物質的檢驗的兩種方法,物理方法和化學方法
物理性能檢驗項目:拉伸、彎曲、壓縮、扭轉、剪切、硬度、沖擊、疲勞、電阻率……。
化學成分檢驗方法就太多了,分為化學方法和儀器方法,根據被測元素的含量,再進行細分。
比如光度法測硅、錳、磷、鉬、鈦、鈮、鐵、稀土總量;滴定法測鉻、鎳、錳、釩……。
碳硫儀測碳和硫,氮氧儀測氮和氧……,
㈢ 物理實驗中常用的實驗方法有哪些
物理方法既是科學家研究問題的方法,也是學生在學習物理中常用的方法,新課標也要求學生掌握一些探究問題的物理方法。
常見的物理方法
模型法 即將抽象的物理現象用簡單易懂的具體模型表示。如用太陽系模型代表原子結構,用簡單的線條代表杠桿等。
疊加法 物理學中常常把微小的、不易測量的同一物理量疊加起來,測量後求平均值的方法俗稱「疊加法」。
控制變數法 自然界發生的各種現象,往往是錯綜復雜的。決定某一個現象的產生和變化的因素常常也很多。為了弄清事物變化的原因和規律,必須設法把其中的一個或幾個因素用人為的方法控制起來,使它保持不變,然後來比較,研究其他兩個變數之間的關系,這種研究問題的科學方法就是「控制變數法」。初中物理實驗大多都用到了這種方法,如通過導體的電流I受到導體電阻R和它兩端電壓U的影響,在研究電流I與電阻R的關系時,需要保持電壓U不變;在研究電流I與電壓U的關系時,需要保持電阻R不變。
實驗+推理法 有一些物理現象,由於受實驗條件所限,無法直接驗證,需要我們先進行實驗,再進行合理推理得出正確結論,這也是一種常用的科學方法。如將一隻鬧鍾放在密封的玻璃罩內,當罩內空氣被抽走時,鍾聲變小,由此推理出:真空不能傳聲。
轉換法 一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物理現象,不好直接認識它,我們常根據它們表現出來的看的見、摸的著的現象來間接認識它們。如根據電流的熱效應來認識電流大小,根據磁場對磁體有力的作用來認識磁場等。
等效法 在研究物理問題時,有時為了使問題簡化,常用一個物理量來代替其他所有物理量,但不會改變物理效果。如用合力替代各個分力,用總電阻替代各部分電阻,浮力替代液體對物體的各個壓力等。
描述法 為了研究問題的方便,我們常用線條等手段來描述各種看不見的現象。如用光線來描述光,用磁感線來描述磁場,用力的圖示描述力等。
類比法 在認識一些物理概念時,我們常將它與生活中熟悉且有共同特點的現象進行類比,以幫助我們理解它。如認識電流大小時,用水流進行類比。認識電壓時,用水壓進行類比。
㈣ 物理實驗方法有哪幾種
1、控制變數法
例:研究電流跟電壓、電阻的關系。
2、等效替換法
例:研究平面鏡成像規律時,物與像分別用兩根等長的蠟燭。
3、模型法
例:光線、磁感線。
4、類比法
例:電流與水流類比。
5、實驗驗證法:這是一種推理,判斷在前,實驗驗證在後的研究方法(即演繹法)物理學家們常常在己知
的物理推論或者哲學思想的基礎上,經過推理,作出假設和預言,通過實驗檢驗它的真理性,最後肯定或否定論斷,得出可靠的結論。
6、歸納法
例:吹笛子,是管子里的空氣柱振動發聲;人說話是聲帶振動發聲......所以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
7、轉換法
例:研究電流產生的熱量跟電流、電阻、通電時間的關系的實驗。
電阻絲產生電熱的多少無法直接測量和比較,利用電流產生的熱量加熱煤油,觀察煤油在插入密封燒瓶里的玻璃管中上升的高度,這樣就將電阻絲放熱的多少的比較轉化成了煤油上升高度的比較。
將看不見、摸不到的東西或不易直接觀測的問題(如本題中產生熱的多少),可以通過它對其他物體的作用而轉化成可以直接觀測的現象(如煤油在玻璃管內上升的高度)。
㈤ 物理快速檢驗法有哪些原理是什麼
用手捂和微微加熱都是想讓容器內的空氣受熱膨脹,氣體膨脹後容器內的壓強就增大,容器內外產生了壓強差,氣體就從氣壓高的地方流向氣壓低的地方.導管插在水中,若裝置氣密性良好的話,當氣體從容器內望外流的時候就可以看到導管口有氣泡. 你說的那個上升不上升的問題也是由於壓強差而產生的.導管插在密閉容器中,當容器內的氣壓增大(溫度聲高氣壓增大),就會壓著容器內的液體順著導管向上流.因為要平衡容器內的壓強就得增大容器內氣體的體積.體積越大,溫度越低,壓強越小. 以上兩中方法都是依據物理的壓強差原理檢驗的氣密性.若用化學的方法,就只能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了 比如,檢驗輸送氨氣的管道是否氣密,可以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檢驗,若濕潤的紅色石蕊變成藍色,則有氣體泄露. 化學檢驗的方法還有很多,但大多是有針對性,是利用物質獨特的性質去鑒別檢驗的,不可泛泛而談的.
㈥ 理化檢驗有哪些方法它們有何特點
理化檢驗分:物理性能檢驗、化學檢驗和金相檢驗
物理檢驗主要有:拉伸、彎曲、壓縮、沖擊等,主要是檢驗材料的力學性能的。
化學檢驗主要有:材料成分分析,是分析材料的化學成分的;晶間腐蝕應該也算化學檢驗,主要
檢驗材料的看腐蝕性能
金相檢驗主要有:宏觀金相,檢查材料的缺陷,如氣孔,裂紋等;微觀金相,分析組織狀態。
我說的是金屬材料方面的。不知道是不是你問的
㈦ 物理檢驗方法
物理檢驗法:是根據食品的一些物理常數(如密度、相對密度、折射率和旋光度等)與食品的組分及含量之間的關系進行檢測的方法。
㈧ 初中物理有哪些實驗方法,及每種
常見初中物理實驗方法 1.控制變數法 這是初中物理實驗中用的最為廣泛的一種方法。具體可以這樣理解:當實驗結果受到多個因素影響時,為了研究其中某一個因素的變化對結果有何影響,就必須控制其他幾個因素保持不變的方法。具體的例子有: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影響液體壓強大小的因素;影響物體動能和重力勢能的大小的主要因素;物體吸收或放出熱量的中國與哪些因素有關;通過導體的電流與電壓和電阻的關系;電流產生的熱量中國與哪些因素有關,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主要因素等等。 2.實驗+假設(合理外推)法 某些物理現象由於條件所限,無法直接由實驗得出結論,於是我們先進行初步實驗,再根據實驗的規律進行合理的延伸推理從而得出結論的方法。初中物理教材主要有兩個這樣的實驗:研究真空不能傳播聲音的實驗;牛頓第一定律的實驗。 3.轉換法 有些物理現象直接通過感官看不見,摸不著很難直接進行觀測加以認識,於是我們通過它們所產生或表現出來的其他看的見,摸的著的現象就能間接的認識它的一種方法。比如:馬德堡半球實驗間接反映了大氣壓不但存在且很大;研究電流產生熱量的中國是通過觀察溫度計的變化而間接反映出來的;研究影響動能大小因素時通過觀察木塊被小球推動的距離來反映小球動能大小的;研究電磁鐵的磁性是通過它吸引鐵釘的數目中國來判斷它的磁性強弱的;研究滑動摩擦力時通過觀察勻速拉動物體的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就反映了摩擦力的大小等等。 4.等效法 實驗中為了研究的方便,用一個物理量來代替其他的物理量而不會改變物理效果的一種方法。比如:研究合力與各個分力的關系時用一個合力取代了各個分力的共同作用;研究串並聯電路的電阻特點時用總電阻替代了各部分電阻等等。 初中物理新課標中所涉及到的實驗方法還有很多,但作為中招考試以上四種方法是最常出現的,尤其是在實驗題方面,這只是自己幾十年來教學的體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㈨ 物理實驗的方法有哪些
1 控制變數法:這個應該是最常見的實驗方法。
例如,在「探究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研究弦樂器的音調與弦的松緊、長短和粗細的關系」等實驗中都用到了該實驗方法。
2 類比法:例如,在學習電流時,為了更好地理解,與生活中熟悉的水流作類比。
實驗+推理法:有些理論只有在理想空間里才能通過實驗得出,此時,我們可以在現實條件實驗的基礎上推導出來這些理論。
例如,在初二我們學過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我們知道,物體在運動過程中必定會受到阻力作用,但是我們通過多次實驗,可以推出這一結論。
3 描述法:例如,在生活中是不存在光線的,我們為了更好地學習光,才引進了「光線」這一詞。
4 轉換法:例如,我們在學習「聲音是振動產生的」這一知識時,我們把音叉的微小振動轉換為乒乓球的擺動。使實驗現象更為明顯。
5 模型法:我們在學習原子結構時,為了更好地認識原子的內部結構,用太陽系模型代表原子結構。
(9)常見的物理檢驗方法包括哪些擴展閱讀:
物理實驗是初高中階段物理課程中包含的相關實驗,包括電學實驗、力學實驗、熱學實驗、光學實驗等等,常用於驗證物理學科的定理定律。
實驗物理是相對於理論物理而言,理論物理是從理論上探索自然界未知的物質結構、相互作用和物質運動的基本規律的學科。
理論物理的研究領域涉及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統計物理、凝聚態物理、宇宙學等,幾乎包括物理學所有分支的基本理論問題。而實驗物理主要是從實驗上來探索物質世界和自然規律。
實驗室使用守則
1、為保護實驗儀器和保持環境衛生,學生必須脫鞋進入實驗室。
2、實驗室是全校師生進行實驗教學和科研活動的場所,學生進入實驗室後要保持肅靜,遵守紀律。
3、做實驗前,認真聽教師講解實驗目的、步驟、儀器的性能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項,認真檢查所需儀器設備是否完好齊全,如有缺損要及時向教師報告。
4、實驗時要遵守操作規程,按照實驗步驟認真操作。
5、實驗時要注意安全,防止意外發生。
6、愛護實驗室儀器設備。
7、實驗完畢要認真清理儀器設備,關閉水源電源。
性質
1.真理性:物理學的理論和實驗揭示了自然界的奧秘,反映出物質運動的客觀規律。
2.和諧統一性:神秘的太空中天體的運動,在開普勒三定律的描繪下,顯出多麼的和諧有序。物理學上的幾次大統一,也顯示出美的感覺。牛頓用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把天上和地上所有宏觀物體統一了。
麥克斯韋電磁理論的建立,又使電和磁實現了統一。愛因斯坦質能方程又把質量和能量建立了統一。光的波粒二象性理論把粒子性、波動性實現了統一。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又把時間、空間統一了。
3.簡潔性:物理規律的數學語言,體現了物理的簡潔明快性。如:牛頓第二定律,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
4.對稱性:對稱一般指物體形狀的對稱性,深層次的對稱表現為事物發展變化或客觀規律的對稱性。如:物理學中各種晶體的空間點陣結構具有高度的對稱性。豎直上拋運動、簡諧運動、波動鏡像對稱、磁電對稱、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對稱、正粒子和反粒子、正物質和反物質、正電和負電等。
5.預測性:正確的物理理論,不僅能解釋當時已發現的物理現象,更能預測當時無法探測到的物理現象。例如麥克斯韋電磁理論預測電磁波存在,盧瑟福預言中子的存在,菲涅爾的衍射理論預言圓盤衍射中央有泊松亮斑,狄拉克預言電子的存在。
6.精巧性:物理實驗具有精巧性,設計方法的巧妙,使得物理現象更加明顯。
㈩ 高中物理實驗常見方法有哪些
(1)等效法
等效法是物理學研究中的重要方法,也是物理實驗中常用的方法。如在「驗證動量守恆定律」的實驗中,用小球的水平位移代替小球的水平速度;在畫電場中等勢線的分布時,用電流場模擬靜電場等等。
(2)累積法
累積法是把某些難以直接准確測量的微小量累積後測量,以提高測量的精確程度。如測單擺振動的周期時,常採用測量單擺多次全振動的時間除以全振動次數的辦法,以減小個人反應時間對實驗結果的過大影響,減小測量誤差。
(3)控制變數法
在多因素的實驗中,可以先控制一些量不變,依次研究某一個因素的影響。如在「驗證牛頓第二定律」的實驗中,可以先保持質量一定,研究加速度和力的關系;再保持力一定,研究加速度和質量的關系;最後綜合得出加速度與質量、力的關系。
(4)留跡法
它是一種把轉瞬即逝的現象(位置、軌跡等)記錄下來的方法。如通過紙帶上打出的小點記錄小車的位置;用描跡法畫出平拋物體的運動軌協;用沙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