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心理學與自然科學的區別
心理科學與自然科學核心區別是研究的對象不同:心理科學研究的對象是人或動物的心理,屬於思維科學。而自然科學研究的是各種自然物質。所以一個研究意識一個研究物質;
哲學可以給心理學提供理論框架和指導思想,但卻不能給心理學提供實證的基礎,心理學若缺乏實證的基礎,則必然不能脫離哲學,將永遠作為哲學的附庸。因此,心理學若要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必須吸收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採用觀察與實驗。至19世紀中期,天文學、解剖學、生物學和物理學等多門自然科學已獲得巨大發展,這些學科的共同特點是採用系統的觀察法和實驗法。由於採用觀察和實驗的方法,這些學科鞏固了自己的地位,獲得了巨大成功。這些成功使得一些心理學家意識到,若要使心理學擺脫哲學的束縛而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則必須把觀察和實驗的方法引入心理學,把心理學建成一門實驗科學。
對心理學的獨立有較大影響的自然科學研究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 神經生理學。
二 顱相學和腦機能定位
三 感覺生理學。
四 人差方程式。
五 心理物理學。
② 心理學與物理學有聯系嗎
有聯系。
心理物理學是研究心物關系並使之數量化的一個心理學分支。費希納的定義是:一門研究心身或心物之間的
函數關系
的
精密科學
。德國物理學家費希納(G.T.Fechner)發表《心理物理學綱要》一書,創立了心理物理學。他把心理物理學概括為「一門討論心身的函數關系或相互關系的精密科學」。
[
英文
]psychophysics
[名詞解釋]心理物理學——心理物理學是研究心物關系並使之數量化的一個心理學分支。費希納的定義是:一門研究心身或心物之間的函數關系的精密科學。
對
物理
刺激和它引起的感覺進行數量化研究的心理學
領域
。它所要解決的問題是:多強的刺激才能引起感覺,即絕對感覺閾限的測量;物理刺激有多大變化才能被覺察到,即差別感覺閾限的測量;感覺怎樣隨物理刺激的大小而變化,即閾上感覺的測量,或者說
心理量表
的製作。1860年
G.T.費希納出版《心理物理學綱要》,開創了心理物理學的研究。一般把以費希納為代表的研究稱為古典心理物理學,而把以S.S.斯蒂文斯為代表的研究稱為新心理物理學。
③ 傳統心理物理法和現代心理物理法的根本區別是什麼
傳統心理物理法更注重於運用數學和測量技術研究心理現象與物理現象之間的數量關系,而現代心理物理法更注重於區別被試的主觀態度,更適用於用於研究人的主觀因素對實驗影響較大的實驗
④ 大學里的專業有心理學應用心理學,還有什麼啊它們之間又有什麼區別(非師范)中山大學的心理學好嗎
分支很多啦,基本上就和心理學的主流科目的教材一樣多,你對比下教材的名稱就知道有多少種了,這種東西是跟著時代走的。除了方法論外,就是普通和應用這兩大塊了。區別嘛,很明顯的,普通主要是構建理論什麼的,搞科研什麼的,研究理論和各種心理統計數據,然後得出結論什麼的,應用嘛,顧名思義,就是有針對性的研究某一個社會領域的現象,或者是研究解決和預防一些實際問題。
他們的聯系千絲萬縷,說的話不太好說,但是你如果看了書的話,那你很容易區分,這就好比你學物理,如果你不會數學基礎,那你永遠也不可能學得好物理學,對不對,應用心理學的很多結論就是從普通心理學構建出的理論中演繹出來的。普通心理學做實驗的時候,也往往是根據具體現象有針對性的做實驗,得出結論,這也就是這兩者的區別啦。
中山大學的心理學雖然我沒去過這個學校,但是這個學校必定很好,因為這個學校是985學院。
全國都只有39所這樣的學校,211學院全國是100所,211學院就是國家的重點學校,985比211還要稀有,因此也必定要或多或少可能好一些,但也不盡然。
不過這個學校肯定是好學校,既然是好學校,師資力量肯定不差,這是必然的。
所以這個學校的心理學肯定也不差。
說了半天還不知道你是大學選系呢還是考研究生啊? 大學選系那就隨便就OK啦,因為本科的教材每個學校都大同小異嘛,要是考研的話,那當然是北京大學和北京師范大學的心理學碩士是首選了。
⑤ 心理學和物理學的關系。
你的心智,感情,思想,靈感,善惡,是基於你大腦的腦細胞之間的聯系,這些腦細胞是物質,但他們對你的行為和思想作出的影響屬於意識,是你自己的思想!
心理學不能研究你的大腦是如何連接的,它通過你對事物的反映而研究人類共同的反映,從而找出個人的不同和病症!幫助人們解決問題!
⑥ 物理和心理有什麼聯系
傳統心理物理法
一、感覺閾限的測量
感覺閾限(sensory threshold),又稱閾限,是傳統心理物理學的核心概念。閾限可以分為兩種:一為絕對閾限(absolute threshold),通常簡寫為 RL (德語Reiz Limen),指剛好能夠引起心理感受的刺激大小;二為差別閾限(differencethreshold),通常簡寫為 DL (德語 Differenz Limen),指剛好能引起差異感受的刺激變化量。然而,雖然理論上閾限是心理感受「全或無」的突變點,但事實上這樣的閾限定義並不能在閾限的實際測量中起到作用。實際研究告訴我們,對於某一特定強度的刺激,被試有時會報告「無感覺」,有時報告「有感覺」,有時則報告「有一點感覺」。所以,面對閾限的概念,實驗者必須藉助操作定義(operationaldefinition)。由於個體所有時刻的感受性在分布上基本符合正態分布,因此根據統計學原理,可以把那個可以剛剛引起感覺的最小刺激強度以其算術平均數來表示,而這個平均數恰好為有 50%的實驗次數報告為「有感覺」的刺激強度,由此,可以把閾限的操作定義設定為:有 50%的實驗次數能引起反應的刺激值;同理,把差別閾限定義為有 50%的實驗次數能引起差別感覺的兩個刺激強度之差。
正是基於上述操作定義,費希納設計了三種測量感覺閾限的方法——最小變
⑦ 心理事件與物理事件的區別是
心理事件與物理事件的區別就是心理事件是心理行為所產生的,而物理事件是客觀存在產生的。
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的心理現象、精神功能和行為的科學。包括基礎心理學與應用心理學兩大領域。基礎心理學研究涉及知覺、認知、情緒、人格、行為、人際關系、社會關系、家庭、教育、健康、社會等。
心理學家從事基礎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釋、預測和影響行為。提高人類生活的質量, 心理學符號的含義:符號在希臘語里是靈魂的意思,後來變成英文psyche。
應用心理學嘗試用大腦運作來解釋個體基本的行為與心理機能,個體心理機能在社會行為與社會動力中的角色與神經科學、醫學、生物學等。
心理學一詞來源於希臘文,意思是關於靈魂的科學。靈魂在希臘文中也有氣體或呼吸的意思,因為古代人們認為生命依賴於呼吸,呼吸停止,生命就完結了。
隨著科學的發展,心理學的對象由靈魂改為心靈。直到19世紀初,德國哲學家、教育學家赫爾巴特才首次提出心理學是一門科學。
而原先,心理學、教育學都同屬於哲學的范疇,後來才各自從哲學的襁褓中分離出來。科學的心理學不僅對心理現象進行描述,更重要的是對心理現象進行說明,以揭示其發生發展的規律。
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及動物的心理現象、精神功能和行為的科學,既是一門理論學科,也是應用學科。包括理論心理學與應用心理學兩大領域。
心理學研究涉及知覺、認知、情緒、人格、行為和人際關系等許多領域,也與日常生活的許多領域——家庭、教育、健康等發生關聯。
心理學一方面嘗試用大腦運作來解釋個人基本的行為與心理機能,同時,心理學也嘗試解釋個人心理機能在社會的社會行為與社會動力中的角色;同時它也與神經科學、醫學、生物學等科學有關,因為這些科學所探討的生理作用會影響個人的心智。
簡單來說的話,神經科學研究通過觀察人類大腦的反應來研究他們的心理;發展心理學是研究人類是如何成長、發育和學習的一門學科;
認知心理學是通過計算機方法來研究心理,即將心理比喻成計算機,看人類是如何游戲、辨別語言和物體辨認等;社會心理學則是研究人類的群體行為,怎樣與他人交流;臨床心理學主要研究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心理學主要是幫助人們心理健康的一門課。
⑧ 心理實驗與物理化學實驗的區別
區別很多,化學實驗的玻璃儀器比物理多,葯品也多。物理用的葯品少,物體多,儀器多,特別是測量儀器使用的多。
心理學的方法與物理化學有明顯的區別。如果細細體會,心理學也重視統計和關系(相關、因果),但是抽樣原則、模型形式、實驗結果呈現上與其他學科有很大區別。
⑨ 物理學類與物理學的區別
1.物理學類屬於一個系統,范圍更廣。
常言:物以類聚,「類」就是類別,一類就是一個群體。凡屬於物理學研究范圍的,都可歸於物理學類。好比管理類包括工商管理、行政管理、營銷管理等一樣,物理學類包括物理學、應用物理學、核物理、聲學等多種學科(專業)。
2.物理學是單一的學科(專業)。
物理學是研究物質運動最一般規律和物質基本結構的學科。物理學就是指其本身。
物理學類包含物理學,物理學是物理學類中的一種,
⑩ 理學類的心理學和教育類里的心理學有什麼不同
教育學和心理學兩門課程都是基礎性的課程,教育學是教育學專業的基礎課程,心理學是心理學專業的基礎課程,而教育心理學是將心理學的專業知識放在教育教學的背景下進行研究的課程,其主要是研究教育教學背景下存在或產生的系列心理現象。
教育心理學的重點是把心理學的理論或研究所得應用在教育上。教育心理學可應用於設計課程、改良教學方法、推動學習動機以及幫助學生面對成長過程中所遇上的各項困難和挑戰。「教育心理學」和「學校心理學」這兩個名詞經常交替使用,但通常從事理論工作及研究的人員較傾向稱作教育心理學家,而在學校或學校相關埸所從事實務工作的就被歸類為學校心理學家。教育心理學關注學生如何學習與發展,實務工作上特別關注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不論是資優兒童或有情緒、行為問題等學童)。通過與其他學科的關系,對理解教育心理學也有一定的幫助。首先,教育心理學是以心理學為基礎,兩門學科之間的關系就像醫學與生物學、或工程學與物理學之間的關系。然後,從教育心理學又可以發展出研究教育問題的眾多特殊領域,包括教學設計、教育技術學、課程發展、組織學習(Organizational Learning)、特殊教育和課堂管理。教育心理學從認知科學及學習科學中得到養分,也回饋到這些學科之內。在大學里,教育心理學專業通常設於教育系內,原因可能是在心理學導論教材中常缺少教育心理學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