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學好高中物理必修二
物理是一門比較難學的科目(大部分人認為),首先你要認真聽,知不是廢話。其實這誰都知道,可是不一定誰都做到。考驗你的毅力嘔~~ 多做題(這個很重要),它可以幫助你記憶公式和定理。不需要在題海中提高。做幾套綜合題(分類的那種。) 沒做一道題,如果你能知道這道題的考察點是什麼,那你就只需寫出公式(計算只是計算器的事情啊)不會的話,有例題。看看他們是怎樣分析的。然後要找1~2道類似的題鞏固一下記憶。 還有什麼不懂的可以問我。
『貳』 物理高中怎麼才能學好
高中物理學三種東西——概念,實驗定律,模型
1,概念。這是非常細碎的東西,但是簡單容易理解。比如,我們學到靜電場,書上告訴你電場強度定義式 ,這個公式不需要問為什麼,因為我們這樣定義電場強度。再比如電流,我們定義電流為單位時間通過截面的電荷量,那麼公式 也不需要問為什麼。如果你某個概念沒有掌握,直接翻書就行。
2,定律。定律也叫實驗定律。他們都是科學家通過做實驗得出的規律,他們不能通過其他物理或者數學規律經過數學推導得來。高中物理中所有的實驗定律,其背後的實驗都必須掌握。
自由落體定律——著名的伽利略斜面實驗一
牛頓第一定律——著名的伽利略斜面實驗二 伽利略這兩個斜面實驗里包含了三個思想實驗,是高考重要考點
Yuanqi Li:伽利略在高中物理中的三次思想實驗
牛頓第二定律——這個實驗書上有,實驗探究了力,質量,加速度的關系
牛頓第三定律——實驗很簡單
胡克定律——彈簧彈力和伸長量的實驗研究
萬有引力定律——牛頓的思考與卡文迪許扭秤(牛頓的思考過程非常精彩,必修二課本里有)
機械能守恆定律——著名的伽利略斜面實驗二(和牛頓第一定律一樣)
庫侖定律——庫倫扭秤實驗
Yuanqi Li:兩個扭秤——卡文迪許扭秤與庫倫扭秤
歐姆定律,焦耳定律——實驗初中的時候就講過
電阻定律——初中做了定性實驗,高中引入電阻率概念後有了定量規律
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電生磁磁生電實驗都是重要物理學史考點
楞次定律——也是實驗
斯涅爾定律(就是初中光學就學過的,光折射反射定律)——初中做過實驗
其實在獲得這些實驗定律以後,還會從這些定律中經過數學推導獲得一些定理。這些定理是可以推導得到的,建議最好掌握定理推導。如果某條定理沒有出現在書上,那麼不建議記憶該定理。
舉個書上定理推導的精彩例子——圓周運動向心加速度。書上只用了矢量相加減的數學規律,還有圓的相關數學規律,就推出了精彩的定理。
以上兩點——概念和定律,只需要看書就可以完全掌握。而且,這之後,所有的高中物理題目,使用的公式僅限於以上的公式——定義式,和書上的定律,定理。基礎不好的同學,一定要先確保把1,2兩點學會,再學第三點。
如果有同學對物理學史感興趣,可以看我b站發的物理學史系列講解視頻,可以當成輕松的科普和高考相結合: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85280905/
3,模型
模型的學習一般就是來源於老師的課堂筆記或者一些題目訓練。物理模型的意義一句話總結,叫:「補全你的方程組」
學物理的時候,在學會了概念和實驗定律,推導完相關定理以後,老師們一般就開始講各種各樣的模型。做題的時候,我們也在訓練各種各樣的模型。
比如,學萬有引力一章,學完萬有引力定律和卡文迪許扭秤實驗後,就開始學各種模型(或者叫題型)諸如變軌問題,雙星模型,星體密度計算等等。
如果你學完以後,背了一堆結論,或者是瘋狂刷題,做一道算一道,那這些物理模型對你就沒有意義。
舉個例子,雙星問題。
兩星相距 ,列兩個牛頓第二定律方程(萬有引力等於向心力)。 ,
發現方程里有四個未知數——兩星的半徑 ,兩星的周期 ,但是只有兩個方程。
這時候,學過這個模型的同學就知道, , (維持雙星系統穩定,必須有這兩個關系)。從而補全了方程組。
到此,缺少的那個方程補上了。
因為整個高中階段,涉及的概念,定律,實驗並不多。學習物理模型占據了主要的時間。通過這個例子,同學們感受一下,學模型究竟是學什麼。
再舉個例子,星體密度問題。
學過這個模型的同學,學會的不應該是某個星體密度公式,而應該是如何列方程解出星體密度——列出牛頓第二定律——星體表面某個物體,萬有引力等於重力。然後,重力等於質量乘以該星體重力加速度,萬有引力表達式中的距離等於星體半徑,星體質量可以用密度和球體積公式表達。
(也許有同學注意到了,我在前面一直強調「方程」兩個字。列方程,是學習高中物理必須養成的習慣,也是從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的一個重要轉變。初中學物理的時候,是一個計算式解出一個量,逐步解出答案。但是這種方法在很多問題上會遇到困難。比如小學就學過的雞兔同籠,要是列式計算,必須用巧妙辦法才可以做,但是列方程解方程就很簡單。另外,把方程規范地列出來,也便於改卷的時候給過程分)
當你學會了概念,掌握了基本定律,積累了模型,就可以做高考題了。下面我舉例說明,怎樣從基礎到達高考題。以力學中小木塊問題為例:
小木塊的運動,我們總是可以分成幾個過程,以及幾個狀態——初始狀態,中間狀態,結束狀態。
整個運動過程分解為:初始狀態--過程1--中間狀態1--過程2--中間狀態2-過程3--結束狀態。如果一道題足夠復雜,它可以有很多個中間狀態,也就會在狀態間夾雜很多過程。但是畢竟高考題復雜程度有限,一般的高考題都是只有一個中間狀態。也就是典型的:初始狀態--過程1--中間狀態--過程2--結束狀態。我們稱之為——三狀態,兩過程。
完成一道力學題,就需要搞清楚,在三個狀態時,木塊的速度,位置。在兩個過程中,木塊的受力,以及根據受力計算出加速度。
我們有木塊的初始位置和初始速度,根據過程1的受力,計算出過程1的加速度,從而用運動學方法列出關於中間狀態的速度,位置的方程。再根據過程2的受力,計算出過程2的加速度,從而用運動學方法列出關於結束狀態的速度,位置的方程。進而解出答案。
以上是做題流程的講解。
下面,我們從最基礎的知識點開始,解決力學木塊問題。(一切從書上最基本的知識點出發,是我處理高考問題的一貫宗旨)
目錄:
運動學
動力學木塊問題
曲線運動
萬有引力
功和機械能
動量
靜電場
恆定電流
磁場
電磁感應
首先,你需要掌握運動學相關知識。
掌握加速度定義式 以後,變形可以得到: ,然後使用圖像法可以推出位移公式 ,進而推出所有運動學規律:速度-位移公式,平均速度公式,時間中點瞬時速度公式,等等,這些推導書上都有,請務必掌握。
其次,你需要掌握靜力學相關知識,知道彈力,摩擦力的性質(也就是掌握它們的概念),會做受力分析,懂得整體法和隔離法。請先做一下下圖中的受力分析,分析出所有的力,討論所有情況,尤其是所有摩擦面對每個物體的摩擦力。若你不會做,或者對任何一個例子的分析沒有把握,請盡快向老師,同學請教。
註:④中的兩個木塊質量,以及他們接觸面的摩擦系數,取值都和③一樣
註:⑥為自鎖現象,2013年新課標全國卷計算大題第一題考了該點,當F和水平面夾角與摩擦系數滿足一定關系的時候,無論用多大的力,都無法推動木塊
註:11,12為圓形軌道,11軌道光滑,12軌道有恆定阻力f
拋體運動的運動分解,矢量分解,功和機械能,靜電場電場強度定義,也是需要的儲備知識。
若以上幾點儲備知識,任何一條不會或者不熟,請盡快查閱課本,或者問一下同學。
儲備知識學會以後,請盡量忘掉平時看的那些二級結論,從最基本的物理規律,求解下面這些題目中,小木塊的運動。你會發現,其實只要搞清楚上面這些小木塊疊放時候,各種情況的受力分析,那麼求解下面這幾個看似很像「綜合題」的例題的時候,只要正確分析受力,然後套上運動學公式即可得出答案,無論它怎麼變換形式,都逃不出你的掌心。
前三題,木塊或者組合木塊受拉力F,在光滑地面拉動距離為l,進入有摩擦的地面後,撤掉拉力。第四題,兩個木塊均有初始速度v0,先在光滑地面運動,再進入有阻力地面。前四題,木塊均為小木塊(尺寸忽略不計)第五題,上面一個小木塊,下面是長木板,給出長木板長度,長木板撞到牆後停下,而小木塊與牆的碰撞(如果發生碰撞的話)看做完全彈性碰撞
第6/7題,小木塊靜止釋放,第七題小木塊帶電,第七題中的電場,僅僅出現在拋體運動那一部分的空間
1
2
3
4
5
長木板撞到牆後停下,而小木塊與牆的碰撞(如果發生碰撞的話)看做完全彈性碰撞
6
7
勻強電場僅存在於拋體運動發生的那一部分空間
希望這條回答,可以讓同學們明白高中物理該學什麼,把精力用在要點上,好鋼用在刀刃上。
下面放出前面六個小模型的答案,以及其中一種討論情況的詳解。同學們體會一下第三個例子的討論。本例均默認最大靜摩擦力等於滑動摩擦力。學有餘力的同學也可以嘗試一下討論最大靜摩擦力大於滑動摩擦力的情況。(其實應付高考就按照等於就夠了)圖中沒畫重力和彈力,只畫了摩擦力。
①②僅畫出了摩擦力,①②各物體靜止
下面討論模型③,需要分情況討論:
下面詳解一下模型③的第二種情況,不會推導的同學可以模仿一下,如果上面的簡略推導已經看懂,或者自己能夠進行詳細推導,就可以跳過下面這一小段詳解。
詳解模型③情況ii:
注意:m M相對運動,無法用整體法求加速度
隔離法:M初始靜止,要開始向右運動,必須有向右的加速度,它與地面摩擦力向左,那麼,M受到來自m摩擦力向右,且為滑動摩擦
注意,圖中的答案解析部分,受力示意圖只畫出來了摩擦力,還有外力F,沒有畫重力和彈力,摩擦力的大小已經直接在圖中標出。
然後,我們進一步思考模型③,它真的只有三種情況嗎?不,其實還有第四種情況,下面寫出了第四種情況的討論。
但對於③中的iv情況 : m M相對靜止,一起向右運動。這要求m M間摩擦力為靜摩擦力
模型③終於討論完了,下面我們討論模型④,情況簡單了一些,恭喜你已經翻越了最難的一個山峰。
註:④中的兩個木塊質量,以及他們接觸面的摩擦系數,取值都和③一樣
條件為:
條件為:
即為:
條件為:
模型⑤的分析和模型3,4一樣,分情況討論並討論條件。模型⑤確實復雜了一些,你可以不把它完整寫下來,只要能說清楚該如何分析受力,你就算合格了。
下面是模型⑥的答案,自鎖現象,非常常見的一個模型,這種分析方法很重要,當力F非常大時,如何分析。
ii:靜止:
討論滑動條件:
剩下的幾個模型,以及後面的「綜合題」例子,建議大家自己思考一下,可以仿照模型③,模型④的討論。
『叄』 如何學好物理必修二第二章的內容 主要是向心力這一塊。
多背書吧,物理書
感覺一下么,當騎自行車,拐彎時,自行車會向內倒,這樣,自行車一部分重力轉化為向心力,保持了車的穩定。
還有用胳膊掄起半桶水,而水不灑,當水桶在最高處時,水的重力提供了向心力,所以水不會掉下來。
當然若你掄的速度更快,手會感覺到小桶要脫離而去,這是因為重力太小無法提供向心力,需要胳膊再提供一個拉力,兩者加起來,是向心力。
還有拱形橋,當摩托車以很快速度沖上去時,發現凌空落下,電影很常見的哇,為啥,因為速度太快,需要很大向心力,而摩托車重力不足以提供,怎麼辦,離心運動啊,增大了半徑,需要向心力少了,就穩定了。
總之,物體能夠做圓周運動,是因為向心力,有了向心力,它才能夠做圓周運動,才能保持這種狀態。
在古典力學中,向心力是當物體沿著圓周或者曲線軌道運動時,指向圓心(曲率中心)的合外力作用力。「向心力」一詞是從這種合外力作用所產生的效果而命名的。這種效果可以由彈力、重力、摩擦力等任何一力而產生,也可以由幾個力的合力或其分力提供。
因為圓周運動屬於曲線運動,在做圓周運動中的物體也同時會受到與其速度方向不同的合外力作用。對於在做圓周運動的物體,向心力是一種拉力,其方向隨著物體在圓周軌道上的運動而不停改變。此拉力沿著圓周半徑指向圓周的中心,所以得名「向心力」。向心力指向圓周中心,且被向心力所控制的物體是沿著切線的方向運動,所以向心力必與受控物體的運動方向垂直,僅產生速度法線方向上的加速度。因此向心力只改變所控物體的運動方向,而不改變運動的速率,即使在非勻速圓周運動中也是如此。非勻速圓周運動中,改變運動速率的切向加速度並非由向心力產生。
向心力的大小與物體的質量(m)、物體運動圓周半徑的長度(r)和角速度(ω)有著密切關系。
『肆』 高一物理怎樣學啊(必修二)
同學,高中物理必修只有2本,這兩本書是至關重要的。我給你個建議,你手頭上至少要有一本課外書,這本課外書必須有知識點講解的(這個最重要),有每節課內容的知識要點總結,還要有適當練習的。這兩三個都不能少,而且最好就是,它的練習不會很難。
另外,每節新課前一定要預習好,也就是通過你的課本跟你的課外資料,先把內容搞個4、5成。做一做書本上的課後題,不會的留著,然後在課堂上聽老師講2、3成,這樣你就一定可以把物理學好。
注意,一定要把書本上的課後題先做了哦 ,聽完課之後再做課外書上的練習。
祝你學習進步
『伍』 怎樣快速學完高中物理必修二
首先要大致瀏覽一遍,然後有條件的話可以開始專攻這一門,沒條件也沒關系,只是花的時間長一些。自學完一課就去做練習鞏固,一個單元搞定了就去寫單元練習。不要以為看看就能記住了,一定要運用起來。除了上課聽老師講解,還有按照教輔上的思維導圖復習。
『陸』 聽說物理必修二非常難,真的嗎
高中物理其實說實在的不是很難,就是要把知識點理解透徹,力學可能有點麻煩,因為要想像題目所說的情景,還要思考發生了什麼力的轉換之類的,如果你把所有的知識點理解透徹,什麼題都不在話下了,記住啊,一定要理解!理解!千萬不能說:大概是這樣的吧。然後就不管了,千萬不能,不能放過每一個細節。加油!打好基礎後面的就不怕了,剛開始可能覺得很容易,但是不要輕視,後來就慢慢難了,不要覺得好像學的還蠻好的,不能有這種想法的!其實物理就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把學過的知識和身邊發生的事結合起來多想想就不錯了!加油!
你要是上好的學校就會學很難的,要是上普通的或者稍好的高中那物理教學一般不會提高到太難層次,好的學校像南模、上中,物理難得恐怖(都是上海數一數二的學生親身所得)我們學校算比較差一點的市重點就沒有太難的題目,知識點也不會太深入,你要是想考好大學,或者參加競賽那麼就有必要接觸高階的物理(很難)如果只是應付考試的話普通學校和好一點的學校都只要認真學完全不會絕望的。
所謂登堂入室,掌握了這個學科的方法,自然不難了。但是如果沒有一個內行人引路,的確比較困難。我初中的時候物理不好,主要是思維還轉不過彎來,有些東西老師講得太抽象,其實自己的理解最重要。
『柒』 高二物理怎麼學好
1.理解物概念
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是學習物理的基礎,首先必須很好地掌握基本概念和規律。必須做到如下幾點:(1)每個概念和規律是怎樣引出來的?(2)定義、公式、單位或注意事項各是什麼?(3)其物理意義或適用條件是什麼?(4)與有關物理概念、規律的區別和聯系是什麼?(5)這些概念和規律在高中物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麼?(6)適度訓練。
2.制定目標
(1)在閱讀能力訓練上,能獨立閱讀教材,找出主要內容,寫出讀書筆記;(2)在語言表達能力訓練上,能用正確的物理術語描述物理概念及規律,能把一般的物理過程表達出來;(3)在觀察動手能力訓練上,能細致觀察物理現象,歸納出物理規律,能獨立寫出實驗報告,處理實驗數據。
3.歸納總結
除課上認真聽講,做好課堂筆記外,課下還要在復習基礎上重新整理課堂筆記,加強印象和記憶。每學完一章後,都要總結出詳細的知識結構,從中掌握知識的內在聯系和區別及其來龍去脈、縱橫關系,建立起完整的知識體系,有助於同學們在分析物理過程中全面考慮問題,克服片面性。
4.建立物理模型
建立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問題的基本方法,是典型的「分析綜合」思維方法的訓練。同學們必須要善於學習,勤於思考,從教師講解的典型例題和自己所做的習題中,歸納出各種物理模型,並明確其產生的條件和特徵。當同學們頭腦中有了建立物理模型的主觀意識時,復雜的物理現象分解成的若干簡單物理過程與物理模型聯系起來,便使復雜的物理問題演變成一幅幅生動形象的物理畫面,這樣既豐富了同學們的想像力,也使問題迎刃而解,從而培養了同學們良好的學習習慣。
5.掌握方法
經常聽到學生反映「老師講課時聽著都明白,自己做題時卻不知從哪兒下手」,究其原因,就是學生還沒有一個正確的思維方法。要想進行正確的思維,要做到以下三點:
(1)弄清物理基本概念和規律,使思維活動建立在概念和規律的基礎上;
(2)要按物理內在規律進行思維,學生遇到一個問題,要弄清物體在什麼條件下,遵從什麼規律。需用什麼公式,只要物理過程搞清楚了,題目就會容易做了;
(3)積累和總結幾種物理思維分析方法模式,諸如受力分析法、等效代替法、運動狀態分析法、能量狀態分析法、電路等效變換法、電路中電勢變化分析法等。我們所遇到的物理習題中有很多同類的習題,可以用類似的方法和步驟去解決。
『捌』 高一物理必修二怎麼復習
首先你覺得你自己學得怎樣?要是基礎好的話,就看一遍書,從頭到尾的看一遍,不要認為書上的東西簡單,浪費你時間,無論怎樣,最終都要回歸課本。你一定會發現你仍然有很多收獲,而且頭腦中的線條非常清楚。然後,把你平時考試或者練習中錯過的題,遮住答案,再做一遍,看看現在還會不會錯了。要是還錯的話,就要分析原因,是因為粗心還是有知識沒有掌握?然後復習相關的知識部分。最後,還是要拿出書,只翻到目錄,看著目錄回想這一章的重點,典型的題型是什麼。有時間的話,還可以少量的練習一點題,不用多了但是要有代表性,選擇題的時候,你可以看看參考書,如果讀完題就覺得思路明確的話,就不用在費時間做了。覺得步驟很多,涉及知識全面的題可以做做,一天就做1,2道,不宜太多。
如果你基礎不是太好的話,建議還是先看書,從頭到尾仔細的把學過的都看一遍。在看書的同時,你拿出一個本子,把自己認為重要的記錄在筆記上。但是一定要抓住重點。然後把所有涉及公式的專門又抄到一張紙上。這樣速度可能比較慢,但是比較全面,比較仔細,你會發現很多平時沒有弄懂的東西現在知道了。看完書以後,你就拿出你的記錄本,再理一下思路,注意比較每個公式之間的關系,分別是用於什麼情況,每個知識點之間又有什麼聯系有什麼區別?好好地想一想。最後把所有的公式默寫一遍,很多時候,就是因為公式上的一點小差別導致的錯誤,默寫完以後好好檢查。邊默寫邊想一想這個公式是用於什麼情況。然後可以多看看書後的練習題,這些都是比較基礎的,然後把以前的錯題反復多做幾遍。不懂得一定要多問問老師和同學。平時沒事就把你的抄有公式的字條拿出來看看。考試前晚,再把整理本拿出來看看,不建議再多做題了。
很多人喜歡,晚上睡覺得時候,躺在床上回憶白天學習的內容,我不是太建議這樣。這樣容易緊張失眠。晚上建議泡一個熱水腳,聽一些歌然後睡覺。
希望對你有幫助,加油,會有好成績的。
『玖』 高一物理必修二難不難,應怎樣才能學好,說點實的
LZ您好..
物理難不難的問題難道不是因學生而異的么...
會覺得物理很難,我覺得必修一就應該很吃力了,如果必修一覺得輕松的話,必修二應該不至於吃力的.
畢竟高中物理起,我們要接觸的是牛頓這個老爺子創立的古典物理學體系,與初中不同,同學會覺得物理開始要用到大量數學知識.畢竟古典物理學就是用數學作為鑰匙來研究的.
而且毫不客氣地說,必修一必修二物理能學好,高考物理學的部分,70%的分數已經到手,高二電磁學只不過增加了F=BIL,F=Eq,F=qvB三個公式而已,結果繞來繞去還是回到受力或者運動學分析.另外增加了大概有4個電學實驗,順便復習下初中學的電壓電阻和電流...之後熱學,光學,振動學,近代物理(原子物理和相對論)?!這些全是送分題!足可見牛頓建立的經典物理學,在物理學科中的輻射是怎樣.
因而,回歸必修二,其實曲線運動只是告訴了我們平拋(或者類平拋)怎麼處理,圓周運動要分析哪些物理量,之後萬有引力一章不過是研究星球運動問題(嗯,和地理或者空間數學有關),將其化為圓周運動(不是圓周運動的時候會與本書最後一章有關)
之後是機械能(能量)守恆定律,研究能量轉化的關系和前提條件
准確地說,經典物理學還有一章被調去了選修3-5,也就是動量守恆.屆時學到時要與能量守恆做區別.
所以大體上,由於易混淆的概念(動量)被調去了很後面教,所以實際上現在的人教版教材難度已經算下降很多了.但物理解決:"給出運動求受力"或者"給出受力求運動"的本質一直貫穿其中的.
如果你非要問怎麼學好...
物理課其實也就那樣,不可有懼怕心理,只是我們正在習慣用數學思維解決物理問題
務必做好預習!特別是中等水平往下,必修一就吃力的.不然必修二上課和聽天書沒兩樣!
高一階段立足基礎.學有餘力的同學可以翻一翻近年的高考試卷,看看考試喜歡怎麼考.套路是怎樣的.
我不是非常推薦高一就大面積刷題.但是也需要保證一定的計算量訓練.這和3不矛盾,我並不強制要求高一的學生就開始天天鑽研物理難題.
高度警惕非智力而是智商因素導致的丟分.切勿將錯誤歸咎於"啊這次我粗心了.""啊這次我忘了考慮XX了"...這樣!因為當您每次都在同樣的地方做錯,習慣成自然就麻煩了,務必歸納自己都在什麼情景下粗心!做到條件反射題目一出,你會意識到"啊千萬這次別忘了XX"
『拾』 高中物理必修二太難了,有沒有什麼解題技巧啊
必修二包括的內容:平拋運動,圓周運動,天體運動,動能定理和機械能守恆。其實天體運動屬於勻速圓周運動,機械能守恆屬於動能定理,也就是說必修二事實上只包括平拋運動,圓周運動和動能定理這三大塊。踏踏實實把每一塊的基本概念,規律弄清楚,再做些練習,應該沒有太大的問題。關鍵要多思考,多驗證,多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