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物理學科 > 北師大物理系有哪些知名教授

北師大物理系有哪些知名教授

發布時間:2022-08-17 11:01:11

1. 北京師范大學物理學系的物理系概況

北京師范大學物理學科目前擁有2名中科院院士(其中1名為雙聘院士),1名工程院院士(雙聘)。物理系有目前有教職工81人,其中:教師系列有教授 26名(博士研究生導師23名),副教授30名,講師4名;實驗工程系列有教授級高工1名,高級工程師8名,中級13人,初級2名。教師隊伍中,有1名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3名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4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名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5名教師入選教育部跨世紀以及新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劃,1名獲得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獎,4名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獲得者。教師的年齡結構和教育層次近幾年趨於合理,55歲以下的教學科研人員除一人以外均具有博士學位。物理學科2000年以來完成各類國家級科研項目100餘項,包括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規劃 973項目、86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傑出青年基金項目、面上項目、教育部博士點基金以及一批科研研究專項等。近年來物理學研究團隊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自上世紀90年代起在物理學頂級刊物美國「物理評論快報」(Phys. Rev. Lett.)發表論文30多篇,Phys. Rev.系列200餘篇論文被SCI他人引用超過4000次,反映出學科團隊學術競爭力的增強和在國內外同行中學術影響的擴大。研究成果獲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一項,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獲得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多項。北京師范大學理論物理二級學科被「2006年由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科學研究所出版的中國研究生評價」評為最高等級A++。
一批年輕有為的博士正在科研和教學中發揮主力軍的作用,並逐漸成為新的學術帶頭人。青年學術帶頭人主持了絕大多數科研項目,在完成有意義研究突破和在高層次刊物上發表優秀研究成果方面都已成為了學科團隊的中堅力量。與此同時,資深的院士和學者繼續為學科建設和青年學術骨乾的培養和提高發揮著關鍵作用, 形成了老青中相結合和青年學術帶頭人涌現和成長的良好態勢。物理學科以二級學科建設為主線,圍繞一批中青年學術帶頭人於2002年建設了凝聚態物理校級創新群體,2007年開始建設統計物理與非線性科學創新群體。物理系近幾年非常重視實驗學科的建設,先後建設了應用光學北京市重點實驗室、計算與模擬物理實驗室、凝聚態物理、功能納米材料薄膜與器件物理等3個校級重點實驗室和北京市物理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北京師范大學物理學系已為國家培養了一萬余名各類優秀畢業生。畢業生基礎寬厚扎實,學風嚴謹,作風朴實,適應能力強,發展潛力大,深受各用人單位的歡迎。近十幾年物理系的本科教育培養了一批物理學專業人才,我們的畢業生中有5人(4人本科畢業)獲得了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物理系高度重視教學改革和教學研究工作,並取得了顯著成績。2005年獲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和二等獎各一項,一門課程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同年又獲得北京市教學成果獎一等獎兩項、二等獎三項。
北京師范大學物理學系以全校物理學科為依託,憑借著學校學科門類齊全、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優勢建設和發展。我們對自身的建設高要求,按照黨的教育方針和科教興國的方略,以培養具有高度科學文化素質和良好道德風貌、堅實寬廣的物理理論基礎、較強的實驗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嚴謹治學作風的品學兼優的人才為目標,堅持教育創新,努力工作,使物理系成為一個培養國家優秀物理學及相關基礎科學研究的後備人才、及高素質研究型教師的基地。

2. 在北京師范大學畢業的學生有哪些著名人物

梁啟超 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動家、啟蒙思想家、資產階級宣傳家、教育家、史學家和文學家
李大釗 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和共產主義者,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
錢玄同 語文改革活動家、文字音韻學家、中國「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之一、著名思想家
林語堂 中國當代著名學者、文學家、語言學家
魯 迅 中國現代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國現代文學奠基人
黎錦熙 著名語言文字學家、詞典編纂家、文字改革家、教育家
張貽惠 物理學家、教育家
李建勛 中國教育行政研究的拓荒者
袁敦禮 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第四屆委員會副主席、第三屆和第四屆全國政協委員
陳 垣 中國歷史學家、宗教史學家、教育家
吳承仕 經學家、古文字學家、教育家
黃現璠 中國現代民族學奠基人之一、歷史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
胡先驌 植物分類學家,中國植物學的奠基人,中國生物學的創始人
劉和珍 中國著名革命女烈士
楊德群 中國著名革命女烈士
李 達 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家、教育家
楊明軒 中國民主同盟中央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常委
周谷城 中國歷史學家、社會活動家
楊秀峰 中國現代著名教育家,中共八屆中央委員,中共五屆人大常委
楚圖南 中共黨員,民盟成員
白壽彝 中國著名史學家、回族史和伊斯蘭教史專家
鍾敬文 民俗學家、民間文學大師、現代散文作家
啟 功 中國當代著名教育家、古典文獻學家、書畫家、文物鑒定家、詩人、國學大師
汪堃仁 生理學家,細胞生物學家
周廷儒 中國地貌學家,地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張岱年 著名的哲學家,哲學史家,國學大師,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蘇童 作家,北師大中文系80級

3. 請列舉出中國現當代最有名的十個物理學家

1,吳有訓 (1897-1977),江西高安人,吳有訓是我國最早的一位具有國際聲譽的物理學家,任過清華大學教授、西南聯大教授,楊振寧、李政道當時都是西南聯大的學生。

1920年畢業於南京高等師范,1921年赴美國芝加哥大學隨康普頓教授從事物理學研究,1926年獲博士學位。正是在這段時間里,他參與了康普頓教授領導下的X射線散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使他在國際物理學界一舉成名。
1977年12月7日我國優秀的科學家、教育家、中國科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吳有訓在京逝世,終年80歲。
2,錢三強,浙江省湖州市人,1913年生,男,中共黨員,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193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後赴法國巴黎大學居里實驗室和法蘭西學院原子核化學實驗室從事原子核物理研究工作,獲博士學位,1946年獲法國科學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學獎金。1948年回國,歷任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北平研究院原子能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所(後改為原子能所)所長、計劃局局長、副秘書長,二機部副部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中國核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科學院特邀顧問。1992年逝世。
3,黃昆院士 男 1919年9月出生於北京,1941年畢業於燕京大學物理系。1945年赴英國留學,1948年獲英國布里斯托(Bristol)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49年-1951年在英國利物浦大學理論物理系任博士後研究員,1951-1977年在北京大學物理系任教授,1977-1983年任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所長,1983年至今,任名譽所長。1987-1991年曾任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他先後被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55年),瑞典皇家科學院外籍院士(1980年),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1985年)。

黃昆院士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他對固體物理學作出了許多開拓性的重大貢獻。是我國固體物理學和半導體物理學的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黃昆於2005年7月6日因病不幸逝世,享年86歲。
4,(1891—1968)
饒毓泰,物理學家、教育家,我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之一。研究了氣體導電過程,對低壓汞弧放電機理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在倒斯塔克效應、分子光譜等方面取得很有意義的研究成果。畢生致力於我國物理學教學和科研事業。創辦南開大學物理系;長期擔任北京大學物理系主任,大力建設研究實驗室,使北京大學物理系迅速位居國內物理教學和研究的前列。執教40餘年,培養了吳大猷、馬仕俊、馬大猷、郭永懷、虞福春、黃昆等一批國內外知名物理學家,為我國物理學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5,王淦昌 (1907~),中國核物理學家。生於中國江蘇常熟。1929年畢業於清華大學。1934年獲德國柏林大學博士學位,1934年至1936年任山東大學物理系教授。1936年至1950年任浙江大學物理系教授並曾任系主任。1950年至1956年任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1951年後兼任副所長。1956年至1960年任蘇聯杜布納聯合原子核研究所研究員,1959年至1960年兼任副所長,直到1960年底回國。1961年至1978年任第二機械工業部研究院副院長。1978年至1982年任第二機械工業部副部長,兼任原子能研究所所長。1982年任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原子能研究所名譽所長和研究員。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即院士)。
6,周光召(1929~),1951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1954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研究院。曾先後在前蘇聯杜布納聯合核子研究所、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學院和日內瓦歐洲核子中心長期工作和訪問。他在理論物理學領域作出過許多重要貢獻。在粒子物理學方面,嚴格證明CP破壞的一個重要定理,1960年推導出贗矢量流部分守恆定理(PCAC),這對弱相互作用理論起了重大推進作用,因此世界公認他是PCAC的奠基人之一;他第一次引入了螺旋振幅的概念和相應的數學描述;他還用色散關系理論對非常重要的光核反應做了大量理論研究工作。他組織領導了許多中青年對相互作用統一、CP破壞、陪集規范場、非線性σ模型、有效拉氏量理論、超對稱性破缺、量子場論的大范圍拓撲性質及其與反常的聯系等等方面作了許多有意義的研究工作。在凝聚態物理方面,他領導的小組發展了非平衡態統一理論中的數學形式——閉路格林函數方法。他還參加並組織領導了中國核武器的理論研究、設計和試驗工作。1985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歷任中國科學院院長、中國科協主席等職。7, 鄧稼先(1924-1986)安徽懷寧人,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鄧稼先祖父是清代著名書法家和篆刻家,父親是著名的美學家和美術史家。「七七」事變後,全家滯留北京,16歲的鄧稼先隨姐姐赴四川江津讀完高中。1941年至1945年在西南聯大物理系學習,受業於王竹溪、鄭華熾等著名教授。1945年抗戰勝利後,鄧稼先在北京大學物理系任教。

1948年10月,鄧稼先赴美國印第安那州普渡大學物理系讀研究生,1950年獲物理學博士學位。在他取得學位後的第9天,便登上了回國的輪船。回國後,鄧稼先在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員,從事原子核理論研究。1958年8月調到新籌建的核武器研究所任理論部主任,負責領導核武器的理論設計,隨後任研究所副所長、所長,核工業部第九研究設計院副院長、院長,核工業部科技委副主任,國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

鄧稼先是中國核武器研製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被稱為「兩彈元勛」。在原子彈、氫彈研究中,鄧稼先領導開展了爆轟物理、流體力學、狀態方程、中子輸運等基礎理論研究,完成了原子彈的理論方案,並參與指導核試驗的爆轟模擬試驗。原子彈試驗成功後,鄧稼先又組織力量,探索氫彈設計原理,選定技術途徑。領導並親自參與了1967年中國第一顆氫彈的研製和實驗工作。 1986年7月29日,鄧稼先因病去世。

8黃祖洽先生1924年10月出生於湖南長沙,1948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是中國核反應堆理論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現為中科院院士、北師大低能核物理研究所名譽所長。

9,錢學森(1911.12.11-)。 應用力學、航天技術和系統工程科學家。生於上海市,原籍浙江省杭州市。1934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1936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獲碩士學位。1938年獲加州理工大學博士學位。1955年回國。曾任中國力學學會、中國自動化學會、中國系統工程學會、中國宇航學會理事長、名譽理事長等職。現任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研究員。
早年在應用力學和火箭、導彈技術的許多領域都做過開創性的工作。獨立研究以及和馮.卡門合作研究提出的許多理論,為應用力學、航空工程和火箭導彈技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回國後長期擔任火箭、導彈和衛星研製的技術領導職務,為創建和發展我國的導彈、航天事業作出了傑出貢獻。在工程式控制制論、系統工程和系統科學、思維科學和人體科學以及馬克思主義哲學等許多理論領域都進行過創造性研究,作出了重大貢獻。1956年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91年被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和一級英模獎章。中國科學院院士。
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10,物理界-中國著名女物理學家-----吳健雄
吳健雄(1912-1997)江蘇太倉人。女。1930-1934年就讀於中央大學物理系,獲學士學位。後赴美留學,獲柏克萊加州大學博士學位。1958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1975年當選美國物理學會第一位女會長。1982年受聘為母校南京大學名譽教授,1986年又被南京大學授予名譽博士學位。每次回國,必到南大訪問、講學,並在南大設立有「吳健雄、袁家騮獎學金」。先後以實驗驗證了「弱相互作用下的宇稱不守恆」和「β衰變中矢量流守恆定律」。1990年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將國際編號為2752號的小行星命名為「吳健雄星」。1994年首批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4. 北京師范大學物理系在全國的排名

從整體實力上來說,全國第一檔的物理院系,有北大、中科大、清華,第二檔基本有南大、復旦、上交,然後就是北師大,南開,中山大學,吉大等,這一檔基本差距不大。



5. 我國著名的物理學家都有誰

1、錢學森(著名科學家、物理學家。我國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在空氣動力學、航空工程、噴氣推進、工程式控制制論、物理力學等技術科學領域做出許多開創性貢獻。)

2、錢三強(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在「核裂變」方面成績突出,是許多交叉學科和橫斷性學科的倡導者。為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的創立和「兩彈」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

3、竺可楨(地理學家、氣象學家、中國現代氣象學和地理學的一代宗師,是我國物候學研究的創始者、推動者)

4、李四光(古生物學家、地層學家、大地構造學家、第四紀冰川學家。是中國地質力學的創始人。「」化石新分類標準的提出、中國南方震旦紀與北方石炭紀地層系統的建立、中國東部第四紀冰川的發現與研究是他對地質科學的重大貢獻。)

周培源(著名力學家、理論物理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我國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

9、鄧稼先(物理學家,在核物理、理論物理、中子物理、等離子體物理、統計物理和流體力學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11、錢偉長(著名力學家、應用數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是我國近代力學的奠基人之一。兼長應用數學、物理學、中文信息學,著述甚豐。特別在彈性力學、變分原理、攝動方法等領域有重要成就。)

12、嚴濟慈(物理學家、教育家,中國現代物理研究奠基者之一。)
13、吳有訓(物理學家,中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教育家)
望採納—3—謝謝

6. 現今的北大理論物理教授有哪些請一一寫出人名

曹慶宏,鄧衛真,陳斌,雷奕安,李重生,李定平,劉川,劉玉鑫

7. 方福康的人物生平

1935年2月28日 出生於浙江省定海縣。
1952-1956年 在北京師范大學物理系學習。
1956-1978年 任北京師范大學物理系教師。
1978-1980年 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進修,獲博士學位。
1983-1984年 任北京師范大學物理系系主任。
1984-1985年 任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副校長,研究生院院長。
1986-1989年 任北京師范大學副校長、黨委書記,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
1989-1995年 任北京師范大學校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
1990— 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系統科學學科評議組召集人。
方福康,1935年2月28日出生於浙江省定海縣。1952年畢業於上海繼光中學。中學時期,他對自己未來的設計是學工科,當一名工程師。但當時正是迎接新中國文化建設高潮的時期,黨和國家號召高中畢業生報考師范院校,方福康改變了志願,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京師范大學物理系。1956年7月,他又以優異的成績畢業留校,從事理論物理學、原子核物理學等的教學和科學研究工作。
「文化大革命」期間,方福康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但即使在那段極端困苦的時間里,他也從未放棄過進行科學研究的努力和工作。70年代初期,他被下放到山西臨汾勞動,回校後,曾向著名數學家蔣碩民教授請教,在他指導下學習現代物理學中的數學方法。蔣先生曾留學德國,與世界著名數學家馮諾依曼共過事。「文化大革命」中,蔣先生被作為反動學術權威批判斗爭,當時的處境也十分凄慘,門庭冷落。方福康虛心上門求教,老先生十分欣喜,對方福康潛心指導,並向他介紹了馮諾依曼(Von Neumann)學術思想的發展過程。這階段的學習使方福康在數學功底上有了一個飛躍。70年代中期,方福康和數學、化學、天文、哲學等系的幾位教師,為了奪回失去的時間,探索世界領先的科學領域,組織了多學科的討論班,閱讀和討論當時的學術前沿問題。這個討論班堅持了10多年,為以後成立非平衡系統研究所打下了基礎。1976年,他與其他同事一起承擔了關於「離子注入理論」的科研項目,並與所在的科研群體獲得了1977年全國科學大會獎。1978年8月全國物理學會年會上,他介紹了1977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I.普里高津(Prigogine)關於耗散結構的工作。1978年10月,方福康作為「文化大革命」結束後我國最早公派出國的進修人員,赴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在I.普里高津領導的索爾維(Solvay)國際物理化學研究所進修,並在兩年之內獲得博士學位。回國後,他繼續進行非平衡系統的理論研究,創建了北師大非平衡系統研究所,在許多相關研究領域開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
作為一位理論物理學家,他並不滿足於一般的研究,在1985年前後,方福康又將非平衡統計物理中的耗散結構理論和方法推廣到研究一般復雜系統演化方面,開始了對非平衡經濟系統的研究。在他的積極倡導和全國系統科學界的大力支持下,北師大在全國第一個設立了系統理論本科專業,與碩士、博士學科點及博士後形成系列,為系統科學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體系的完善作出了重要貢獻。
方福康於1983年出任北師大物理系系主任,1986年任北京師范大學黨委書記兼副校長,1989年至1995年任北京師范大學校長。在學校的領導工作中,他思路清晰,胸有成竹且堅定不移,為把北京師范大學辦成國內第一流、國際上有影響、高質量、高水平的國家重點大學付出了艱苦的努力。除了學校的行政管理工作外,他還曾擔任世界銀行教育貸款項目中方專家組組長、國家教委直屬高校咨詢委員會副主任、全國國情教育研究會副會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二、三屆委員、第八、九兩屆全國政協委員等,至今仍負責著系統科學學科評議組召集人的工作,擔任著系統工程學會理論委員會副主任等職務。

8. 物理學中的科學家資料

霍金

1942年1月8日,霍金出生於英國牛津。這一天正是偉大的物理學家、天文學家伽利略300年前闔然長逝的日子。伽利略是最先提出了慣性定律原理(一切物體在不受外力作用時都會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的人,後來牛頓系統地歸納了這個定律(因此後人也叫它「牛頓第一定律」),使之成為一切力學定律的基石。愛因斯坦提出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徹底改變了人類的時空觀念。霍金的成就與這幾位前輩相比又如何呢?他有資格躋身科學名人堂嗎?讓我們從他在學術界的第一次亮相看起:
1970年,28歲的霍金和彭羅斯(R. Penrose)合作,證明了「奇點定理」:在一定條件下,按照廣義相對論,宇宙大爆炸必然從一個「奇點」開始。為此,他們共同獲得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
霍金的貢獻——對黑洞性質的研究和提出量子引力論——論重要程度雖趕不上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和愛因斯坦的兩個相對論,但是足以為他在科學名人堂中留下一席之地。尤其是他的量子引力論,整合了現代物理學的兩大領域,自成體系,使他能與創立分子生物學(生物學與量子力學的成功結合)的科學家平起平坐。
在霍金之前,所有的宇宙理論都以廣義相對論為基礎,但是只有霍金發現並證明了廣義相對論只是一個不完全的理論,它不能告訴我們宇宙起源的細節。因為根據廣義相對論得出的結論,所有的物理理論(包括它自己在內)都將在宇宙的開端處失效。顯然,廣義相對論只是一個不完全的「部分」理論,所以奇點定理真正所顯示的是,在極早期宇宙中有過一個時刻,那時宇宙是如此之小,以至於人們不得不考慮用20世紀另一個偉大的「部分」理論——專門描述微觀世界的量子力學——來研究它。霍金和他的搭檔被迫從對極其巨大范圍的理論研究轉到對極其微小范圍的理論研究。
恰好有這樣一種可能存在的微型天體可作為研究對象。正如霍金後來回憶的:「研究黑洞的性質,有助於我們同時理解大爆炸奇點,因為他們之間實在是太相似了。」於是他開始潛心研究黑洞問題。
【名詞解釋 黑洞:一顆內部燃燒盡了的大質量恆星由於自身的重力作用,外殼不斷向中心坍塌縮小,最後就會形成緻密的黑洞。黑洞是宇宙中的實體微粒,它們的體積趨向於零,而密度(密度=質量÷體積)幾乎是無窮大,由於具有強大的引力,物體只要靠近這個微粒,就會被強大的引力吸住,連每秒傳播30萬千米的光也不能倖免。也就是說,沒有任何信號能夠從黑洞的作用范圍內傳出,這個作用范圍的界限被稱為「視界」,人類無法看到裡面的情形——對於觀測者來說,那就是漆黑一片——這也是黑洞名字的由來。】
1971年,霍金指出,宇宙大爆炸時間可能產生像質子那麼小(半徑10-13厘米)的重約十億噸的「太初黑洞」,它們的壽命大約和宇宙年齡相同。
1973年霍金、卡特爾(B. Carter)等人嚴格證明了「黑洞無毛定理」:「無論什麼樣的黑洞,其最終性質僅由幾個物理量(質量、角動量、電荷)惟一確定」。即當黑洞形成之後,只剩下這三個不能變為電磁輻射的守恆量,其他一切信息(「毛發」)都喪失了。「黑洞」的命名者惠勒(J.A. Wheeler)戲稱這特性為「黑洞無毛」。

華裔著名物理學家介紹

吳有訓
吳有訓先生於1916年考入南京高等師范學校理化部,受教於留美歸來的胡剛復博士。在胡先生的指導下,吳有訓在國內即對X射線有了一定的了解。1921年以優異成績獲得赴美留學機會。該年底吳有訓赴美,1922年初進入芝加哥大學。其時,著名物理學家A•H•康普頓正以訪問學者身份在芝加哥大學從事研究與教學,1923年他正式成為該校教授,該年5月康普頓發表了解釋X射線被石墨散射後頻率改變現象(後稱康普頓效應)的論文。當時也研究這一現象的美國物理界一位重要人物杜安已有所謂「箱子效應」和「三次輻射」的理論,因此他極力反對康普頓的工作。吳有訓先後以十幾種元素為散射物質進一步做了大量深入研究,通過精心設計實驗方案以無法辯駁的事實對康普頓的理論給予了極大支持。這些成果得到了國際物理界的關注和承認。相關數據被一些國際著作引用。吳先生1926年獲博士學位。國外有的物理教科書,因尊重吳先生的工作而將康普頓效應稱為康普頓—吳有訓效應。

嚴濟慈
嚴先生1923年赴法國留學,1927年獲科學博士學位。1880年著名物理學家比埃爾•居里發現了晶體的壓電效應,但壓電效應的定量數據的獲得,是嚴先生深入研究並精確測量給出的。嚴濟慈的導師是物理學家夏爾•法布里,他是居里夫婦的好朋友。瑪麗•居里夫人對嚴先生的研究非常支持,並把四十年前居里用過的石英晶體樣品借給了嚴濟慈。著名的物理學家朗之萬對嚴濟慈也非常賞識,給予了許多指導和幫助。嚴先生在大量實驗基礎上,總結出了石英晶體的壓電效應及其反效應具有各向異性、飽和現象以及瞬時性等特性,擴充發展了居里的理論。1927年法布里當選為法國科學院院士,在就職儀式上他宣讀了他的得意弟子---嚴濟慈的博士論文。1931年嚴先生回國。1935年與著名物理學家F•約里奧—居里及卡皮察同時當選為法國物理學會理事。

趙忠堯
趙忠堯先生1927年到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受教於1923年諾貝爾獎得主密里根,1930年獲博士學位。1979年丁肇中在西德同步幅射中心「佩特拉」加速器落成典禮時,向十多個國家上百名科學家這樣介紹趙忠堯:「這位是正負電子產生和湮滅的最早發現者,沒有他的發現,就沒有現在正負電子對撞機」這是指趙先生在研究密里根給出的第二個課題(第一個課題被趙先生拒絕了)「硬γ射線通過物質時的吸收系數」時,測量到了反常吸收和特殊輻射現象。所謂反常就是與當時比較公認的克萊因---仁科公式有很大出入,即只有在輕元素上的散射才符合而在通過重元素時相差很大,如當硬γ射線被鉛散射時吸收系數比公式結果大了約40%。由於密里根相信克萊因---仁科公式的結果,而對趙先生的結果不甚相信,以至將論文擱置了2個多月。後來由於鮑文教授十分了解趙先生的工作,向密里根作了保證,文章才於1930年5月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報》發表。在接下來的實驗中趙忠堯發現γ射線被鉛散射時,除康普頓散射外,伴隨著反常吸收還有一種特殊的光輻射出現。由於當時所用的方法不能顯示詳細的機制,只能斷定這兩種現象不是由於核外殼層電子而是由於原子核所引起的。事實上,反常吸收是由γ射線在原子核周圍產生正負電子對而減少的結果,而特殊輻射就是一個正電子和一個負電子碰撞湮沒而產生二個(或二個以上)光子的湮沒輻射。

王淦昌
丁肇中先生說過:「中國老一輩物理學家能留名學史上的有趙忠堯和王淦昌先生等。」
王先生1930年考取官費留學生,到德國柏林大學威廉皇家化學研究所,師從邁特納,他先後在哥廷根和柏林大學有幸聽過玻恩、米澤斯、海特勒、諾特海姆、弗蘭克、薛定諤以及德拜等人的課。1933年26歲的王先生完成博士論文《ThB+C+C11的β譜》,年底由著名物理學家馮•勞厄、玻登斯坦以及邁特納等人組成的答辯委員會審查並通過了王淦昌的博士論文。1934年1月王淦昌參觀了卡文迪許實驗室,拜會了盧瑟福、查得威克等物理學家。1934年4月回國。
王先生的科學貢獻主要有:提出了驗證中微子存在的實驗方案;利用宇宙線研究了μ介子衰變特性;首次發現了反西格馬負超子;首次觀察到在基本粒子相互作用中產生的帶奇異誇克的反粒子,獲1982年國家發明一等獎。
王先生參與了我國兩彈研製的試驗研究和組織領導,是我國核武器研製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錢學森
錢學森(1911—),中國科學家,火箭專家,1911年12月1日生於上海,3歲時隨父來到北京,1934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1935年赴美國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氣動力學,1938年獲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博士學位。後留在美國任講師、副教授、教授以及超音速實驗室主任和古根罕噴氣推進研究中心主任。1950年開始爭取回歸祖國,受到美國政府迫害,失去自由,歷經5年於1955年才回到祖國,1958年起長期擔任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研製的技術領導職務。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中國科技協會名譽主席等職。

錢學森1935年進入麻省理工學院航空工程系。當時美國唯獨加州理工學院有一所空氣動力學實驗室,主任是匈牙利著名學者馮•卡門(也譯為馮•卡曼)。馮•卡門早年也是有成就的物理學家,是麥克斯•玻恩的好朋友及合作夥伴之一。後來,卡門專門研究流體動力學和空氣動力學,成為在這兩方面極富盛名的權威。1936年秋,錢先生慕名到加州訪問卡門。卡門對錢學森敏捷而又富於智慧的思維非常欣賞,建議錢學森到他這里來讀博士學位。從此錢學森在卡門指導下專攻高速空氣動力學。中國學生贏得了卡門的特殊感情,除錢先生外,他還培養出了林家翹、錢偉長及郭永懷等中國著名數學家、科學家。他常說:「世界上最聰明的民族有兩個,一個是匈牙利,一個是中國」。
在卡門的指導下,錢學森1933-1945年間在《航空科學》、《應用力學》等雜志發表8篇論文,推出了卡門---錢學森公式,提出了跨聲速流動相似律等許多開創性工作。1945年卡門任美國空軍科學顧問團團長,授少將軍銜,錢學森任顧問團火箭組組長,上校軍銜。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空軍當局高度評價錢學森的工作,認為他為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卡門更是器重他的得意門生,稱他為火箭方面最得力的專家。錢學森幾經磨難1955年才得以回國,為新中國火箭、導彈以及航空航天技術的發展做出了奠基性的工作。1991年榮獲《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的稱號。

錢三強
錢三強(1913—1992),中國實驗物理學家,浙江省吳興縣。1929年考入北京大學理科預科,1932年考入清華大學物理系,1936年清華大學物理學系畢業。1937年赴法國留學,在約里奧•居里夫婦指導下,在巴黎大學鐳學研究所居里實驗室和法蘭西學院原子核化學實驗室進行原子核物理的研究工作,1940年獲法國國家博士學位,1942年底赴里昂等待乘船回國,由於太平洋航線中斷,他滯留里昂大學任教,1944年和1947年起先後擔任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和研究導師,1946年獲法國科學院亨利•德巴微獎金。1948年回國後,任清華大學物理學系教授和北平研究院原子學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成立後歷任近代物理研究所副所長、所長、計劃局副局長、局長,學術秘書處秘書長,1956—1978年任副秘書長、1958年任原子能研究所所長,1978—1984年任副院長;1955年受聘為數學物理學化學部(現為數學物理學部)學部委員,任中國科學院主席團成員,特邀顧問。1956—1978年還擔任第二機械工業部副部長。1951年起選為中國物理學會副理事長,1982年被選為理事長。1978年被遴選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1992年6月28日0時28分於北京病逝,終年79歲。

錢三強1948年回國後培養了一批從事研究原子核科學的人材,建立起中國研究原子核科學的基地。1955年起參加了原子能事業的建立和組織工作,將近代物理所改建為原子能研究所,
領導並促進了這一事業的發展以及有關科技工作的開展,對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原子能事業的建設、計劃和學術領導都做出了貢獻。

1937年,錢三強考取了中法教育基金委員會留法公費生。夏到達巴黎,當時正在法國參加會議的嚴濟慈親自將他介紹給了伊萊娜•居里。伊萊娜•居里和約里奧•居里人稱「小居里夫婦」。錢三強進入居里實驗室後,盡量多干具體的工作。除了自己的論文工作,有機會就幫助別人,目的是想多學一點實驗本領。有人問他為什麼這樣?錢三強說:「我比不得你們,你們這里有那麼多人,各人各干各人的事。我回國後只有我自己一個人,什麼都得會幹才行。」就這樣東問西問兩年多的實驗室工作使錢三強增加了豐富的知識和實際技能。
1939年希特勒軍隊佔領法國,錢三強隨同事想逃難,但未能成功。這時他的公費留學費用中斷了,回國不能,留下又沒有生計。在錢三強最困難的時候,當時不肯離開法國的約里奧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他說:「既然是這樣,那還是想法留下吧,只要我們自己能活下去,實驗室還開著,就總能設法給你安排」。1943錢三強回到了巴黎繼續在居里實驗室做研究工作,直到回國。錢三強不僅完成了學業,而且憑他的卓越貢獻已成為著名的物理學家。1946年他領導的研究小組利用核乳膠研究鈾裂變,發現了著名的鈾核三分裂四分裂現象,榮獲法國科學院享利•德巴微物理學獎金。約里奧曾說:「鈾核三分裂和四分裂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法國核物理界一個重要工作。」1947年錢三強擔任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導師一職。
1948年錢三強回國時小居里夫婦給他寫的評語中說:「他對科學事業的滿腔熱忱,並且聰慧有創見。我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在那些到我們實驗室來並由我們指導的同一代科學家中,他最為優秀。......我們的國家承認錢先生的才幹,曾先後命他擔任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和研究導師的高職。他曾受到法蘭西科學院的嘉獎。」
「錢先生還是一位優秀的組織工作者,在精神、科學與技術方面他具備研究機構的領導者所應用的各種品德。」

彭桓武
在《我的一生和我的觀點》一書中玻恩提到:「在我的學生中有四個很有才華的中國人;其中之一是黃昆...」,另外三人是彭桓武、程開甲和楊立銘。
彭桓武1915年生於吉林長春市,1938年秋赴英在愛丁堡大學隨玻恩學習,1940年獲哲學博士學位,1945年獲科學博士學位,1947年底回國。玻恩在他的著作《我的一生》中回憶說:「我的第一個中國學生是個矮小而強壯的小夥子,名叫彭(桓武)。他天賦出眾...我記得有一次他在一個理論問題上出了一個錯,錯誤找出來後,他非常沮喪,以致決定放棄科學研究,代之以為中國人民撰寫一部大《科學網路全書》,包括西方所有重要的發現和技術方法。當我說到我以為這對單個人來說是個太大的任務時,他回答道,一個中國人能做10個歐洲人的工作。...他被任命為愛爾蘭都柏林薛定諤高級研究院的教授,作為亥特勒(W.Heitler)的繼任,...我想彭是得到歐洲教授職位的第一個中國人。幾年以後他決定回中國,在走以前他來看望我們並和我們(指玻恩一家,本文作者注)一路到蘇格蘭西北高地的尤拉浦爾去,我們在那裡度假。...我們一起度過了美好的幾天。然後他離開了我們再沒見過他,他也沒寫信來。」玻恩說:「彭除了他那神秘的才幹外是很單純的,外表象一個壯實的農民。」從玻恩的字里行間滲透出他對這位倔強的中國北方小夥子的喜愛欣賞與想念。彭先生在英國時與亥特勒合作做介子理論方面的研究,並由於在理論物理方面的貢獻1945年與玻恩分享了英國愛丁堡皇家學會麥支杜加爾---布列斯班獎。回國後繼續進行核物理研究,對分子結構提出了以電子鍵波函數為基礎的計算方法。1956-1957年在他的領導下鄧稼先與何祚庥、徐建銘、於敏等合作發表一系列重要論文,為中國核物理研究做了開拓性工作。
彭先生198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楊振寧
楊振寧(1922—),美籍華人,理論物理學家,1922年10月1日生於安徽省合肥縣(今合肥市)。
在西南聯合大學物理學系吳大猷指導下完成學士論文,1942年畢業後即入研究院深造,在王竹溪指導下研究統計物理學。1945年赴美,入芝加哥大學做研究生,
受E•費米熏陶,在導師E•特勒的指導下完成博士論文,1948年獲博士學位。1948—1949年任芝加哥大學教員,1948—1955年在普林斯頓高級研究院工作,1955—1966年任該所教授,1966年任紐約州立大學

溪分校的愛因斯坦物理學講座教授,並任新創辦的該校理論物理研究所所長,美國總統授予他1985年的國家科學技術獎章。1948年12月27日,北京大學授予楊振寧名譽教授授證書。
楊振寧對理論物理學的貢獻范圍很廣,包括基本粒子、統計力學和凝聚態物理學等領域。對理論結構和唯象分析他都有多方面的貢獻。

鄧稼先
鄧稼先(1924—1986),中國核物理學家,1924年6月25日生於安徽懷寧,祖父是清代著名書法家和篆刻家,其父是著名的美學家和美術史家。七七事變後,全家滯留北平,16歲隨其姐來到四川江津念完高中。1941—1945年在西南聯大物理系學習,受業王竹溪、鄭華熾等著名教授。1945年抗戰勝利後,遷返北平,應聘於北大物理系任教。1948年到美國印第安那州普渡大學念研究生,被選入「留美科協」總會幹事會。新中國的誕生促使他決心盡早回到祖國。1950年8月,在他取得學位後的第九天,沖破重重險阻登上了回國輪船。1950年10月在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員,從事原子核理論研究。1958年8月調到新籌建的核武器研究所任理論部主任,負責領導核武器的理論設計,後歷任研究所副所長、所長,核工業部第九研究設計院副院長、院長,核工業部科技委副主任,國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是我國核武器研製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和領導者。
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第十二屆中共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院委員。
1985年7月患直腸癌,堅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1986年7月29日卒於北京,終年62歲。

李政道
李政道(1926—),理論物理學家。1926年11月25日生於上海。1943—1944年在浙江大學(當時一年級在貴州永興)物理學系學習,得到老師束星北的啟迪,而開始了他的學術生涯。1944年因翻車受傷停學。1945年轉學到昆明西南聯合大學物理學系。1946年受他的老師吳大猷的推薦,得國家獎學金,去美國深造,入芝加哥大學研究院,1948年春天,李政道通過了研究生資格考試,開始在費米的指導下作博士論文研究。
1949年底,在費米的指導下,李政道完成了關於白矮星的博士論文,獲得博士學位。以後在該校天文學系半年和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萊)物理系一年任講師並從事研究工作。
1950年,李政道和來自上海的大學生秦惠君結婚。他們有兩個孩子,長子李中清,現任加州理工學院歷史教授;次子李中漢,現任密歇根大學化學系助理教授。1951年到普林斯頓高級研究院工作。1953年任哥倫比亞大學物理學助理教授,1955年任副教授,1956年任教授,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1960—1963年任普林斯頓高級研究院教授兼哥倫比亞大學教授。1963年任哥倫比亞大學物理學講座教授,1964年任該大學費米物理學講座教授,1983年任該大學全校講座教授。他還是美國科學院院士。
李政道對近代物理學的傑出貢獻是:1956年和楊振寧合作,深入研究了當時令人困惑的「θ•γ」之謎,即後來所謂的K介子有兩種不同的衰變方式,一種衰變變成偶宇稱態,一種衰變成奇宇稱態。認識到很可能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進一步提出了幾種檢驗弱相互作用中宇稱是不是守恆的實驗途徑。次年,這一理論預見得到吳健雄小組的實驗證實。因此,李政道與楊振寧的工作迅速得到了學術界的公認,並獲得了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丁肇中
丁肇中(1936—),實驗物理學家。祖籍山東日照。1956年到美國密執安大學,在物理系和數學系學習,1960年獲碩士學位,1962年獲物理學博士學位。1963年,他獲得福特基金會的獎學金,到瑞士日內瓦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工作。1964年起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工作。1965
年成為紐約哥倫比亞大學講師。1967年起任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系教授。他的研究方向是高能實驗粒子物理學,包括量子電動力學、電弱統一理論、量子色動力學的研究。他所領導的馬克•傑實驗組先後在幾個國際實驗中心工作。
由於丁肇中對物理學的貢獻,他在1976年被授予諾貝爾物理獎(發現J/Ψ粒子),並被美國政府授予洛侖茲獎,1988年被義大利政府授予特卡斯佩里科學獎。他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文理科學院院士,前蘇聯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台北中央研究院院士,巴基斯坦科學院院士。他曾被密歇根大學(1978年)、香港中文大學(1987年)、義大利波洛格那大學(1988年) 和哥倫比亞大學(1990年)授予名譽博士學位。他是中國上海交通大學和北京師范大學的名譽教授。他曾獲得過許多獎章,如1977年獲美國工程科學學會的埃林金獎章,1988年獲義大利陶爾米納市的金豹優秀獎及義大利布雷西亞市的科學金質獎章。他也是《原子核物理B(Nuclear Physics B)》、《核儀器方法(Nuclear Instruments and Methods)》和《數學模型(Mathem atical Modeling)》等科學期刊的編委。

9. 北京師范大學物理學系的課程與教學論

北京師范大學物理學系課程與教學論學科在國內有較大影響,在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等研究方向上做出了重要貢獻。本專業創始人之一閻金鐸先生長期從事物理教學和物理教育科學研究,是國內這一學科領域的奠基人之一。博士生導師趙崢教授,早年師從諾貝爾獎金獲得者普利高津教授,於布魯塞爾自由大學獲博士學位。曾任中國引力與相對論天體物理學會理事長,早就是理論物理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物理學會理事,《大學物理》雜志副主編。本專業是國內第一批碩士點,在全國最早開始招收博士研究生。培養的博士、碩士、高校訪問學者百餘名,遍布全國,已經成為各單位的骨幹。多次承辦教育部全國物理骨幹教師培訓項目,接收,培養的骨幹教師數百人在全國各地均已成為學科帶頭人。本專業學位點,汲取百年名校的深厚底蘊,繼承數十年發展的專業傳承,承擔引導全國物理教育研究領域的重任。在人才培養上注重精品意識,一貫堅持立足國際視野、注重專業深度、培養全面能力的高標准,堅持寧缺勿濫的原則,在科學研究和學術合作交流方面也精益求精,取得很多豐碩的成果。本專業在理論和實踐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對高等教育、教師教育和基礎教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和深遠的影響。
近年來,本專業立足國際視野,圍繞學科建設和物理教育研究,服務國家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課程改革做了大量的理論和實踐研究工作。主持和參與了多項教育研究課題和網路課程建設項目、新一輪課程改革國家課程標準的制定及教科書的編寫和審查工作。在物理教學改革、物理教育研究、教師培養、課程建設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本專業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物理課程與教學。與國內同類學科相比,優勢是依託教育學、心理學重點學科和物理系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具有廣闊的國際視野和綜合性、研究型大學營造的濃厚學術氛圍,求真務實的學術傳統和堅實的物理專業基礎,良好的生源和年齡與知識結構合理的專業教師隊伍,豐富的圖書文獻資源。
今後5年裡,我們將建立物理教育研究所,以學術隊伍建設和課程建設為先導,重點加強符合中國國情的物理課程與教學論基礎理論及其應用開發研究。加強國內外的學術合作與交流,選派博士生去國外大學開展合作研究。汲取國內外物理教育研究領域、科學教育研究領域和認知科學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建立國內外合作研究隊伍和研究平台,針對我國物理教育發展迫切需要解決的重要理論與實踐問題,理論聯系實際開展深入研究,在此基礎上構建有中國特色的現代物理課程與教學理論的新體系,為推動中國物理教學改革發展的深化提供理論准備、思路和策略方法。
1、以物理教育研究所為核心,以基礎教育課程與教學改革為平台,建立一支國內外合作的大學教師和教研員、一線教師共同參與的高水平研究隊伍,建立一批物理教育研究基地;
2、形成符合國際物理教育的發展趨勢和我國物理教學實際的研究範式,在汲取國內外物理教育研究領域和相關學科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的基礎上,理論聯系實際開展深入研究,取得一批有重要理論和實踐價值的研究成果,初步形成有中國特色的現代物理課程與教學論的理論體系;
3、在研究基礎上建設新課程,開發滿足新課程需要、促進物理教師專業發展的優質教育資源;
4、在研究過程中培養一批具有國際視野、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研究生。

10. 請問有誰知道北京師范大學物理系梁燦彬老師的《微分幾何與廣義相對論》什麼時候、在哪裡開課謝謝啦!

梁燦彬《微分幾何與廣義相對論》課2011年開課通知

講課人: 梁燦彬教授(北師大物理系).
課名: 微分幾何與廣義相對論
時間: 2011年9月起,每周六、日上午9:30至11:30.
2011年9月10日(周六)上第一次課.
地點: 中國科學院(中關村)晨興中心110教室.
教材: 梁燦彬、周彬著,微分幾何入門與廣義相對論(上冊),科學出版社,2006.
附註: 大學本科二年級及其以上的學生均可免費旁聽.

課程內容簡介:
要學好相對論必須學會近代微分幾何的基礎知識,因此本課程先講微分幾何基礎再講相對論.全課包含四方面內容:
1. 先介紹一點點幾何知識(學物理的都能聽懂),再以此為工具剖析狹義相對論的尺縮、鍾慢效應以及孿生子和車庫佯謬.無論對狹義相對論熟悉程度如何,都會感到很有興趣和收獲.
2. 相對論最必須的微分幾何知識(教材的第1至5章).
3. 用微分幾何剖析狹義相對論(第6章).有了這一犀利數學武器,你將發現對狹義相對論的理解比原來深入、清晰和准確得多.
4. 廣義相對論基礎(第7章),除講授廣義相對論外,還特別著重用微分幾何澄清一批常見誤解,例如慣性力與引力的異同.

閱讀全文

與北師大物理系有哪些知名教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9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1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1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7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2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1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0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3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