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浮力公式怎麼用
1.F浮=G物 只能在漂浮和懸浮的時候用,假如一艘船在下沉,那麼它不算漂浮,因為它的狀態在改變,漂浮和懸浮是對應狀態不變的情況下的,勻速運動的的狀態是一致的,勻速運動等於靜止.
2.F浮=F向上—F向下 F向上、F向下,這兩個力其實都是液壓力,因為物體浸沒下,上表面和下表面的高度差肯定是不同的.假如你能求出液體壓強,又知道受力面積,恭喜你,你找到了解題的路徑
3.F浮=G-F 在物體沉沒的時候,狀態一定,所以力是平衡的,受力關系就是浮力+支持力=重力,移項,可得F浮=G-F,適合沉沒靜止的時候使用
4.F浮=G排
5.F浮=ρ液gV排 其實這兩個公式是一樣的 「ρ液gV排」 中ρ液V排=m液 G排=m液g
這兩個公式完全等同,而且適合於任何狀態,關鍵就是找V排,有時候缺條件求不出V排,那麼就用其它公式來和它換算成等量關系.浮力就這么簡單.
⑵ 浮力計算公式
浮力的定義式為F浮=G排,計算公式為:F浮=ρ液gV排,其中,ρ液表示液體的密度,單位為千克/立方米;g表示常數,g=9.8N/kg;V排表示排開液體的體積,單位為立方米。
物體在液體中所受浮力的大小,只跟它浸在液體中的體積和液體的密度有關,與物體本身的密度、運動狀態、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等因素無關。
在水中,雖然比水密度大的物體會下沉,比如石頭、鐵塊;比水密度小的物體會上升,比如塑料、木頭,但是它們本身的浮力不變。在其他液體和氣體中也存在同樣的規律。
實物分析
產生浮力的原因,可用浸沒在液體內的正立方體的物體來分析。該物體系全浸之物體,受到四面八方液體的壓力,而且是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的。所以這個正立方體的前後、左右、上下六個面都受到液體的壓力。
因為作用在左右兩個側面上的力由於兩側面相對應,而且面積大小相等,又處於液體中相同的深度,所以兩側面上受到的壓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兩力彼此平衡。同理,作用在前後兩個側面上的壓力也彼此平衡。
但是上下兩個面因為在液體中的深度不相同,所以受到的壓強也不相等。上面的壓強小,下面受到的壓強大,下面受到向上的壓力大於上面受到的向下的壓力。液體對物體這個壓力差,就是液體對物體的浮力。這個力等於被物體所排開的液體的重力。
⑶ 物理的浮力計算公式
求浮力常用的3種方法:
1.稱重作差法:
F浮=G-N
(G為物體在空氣中的重力,N為物體在液體中的重力)
2.阿基米德定理:
F浮=G排=m排g=e液V排g
3.懸浮或漂浮條件:
懸浮或漂浮時,F浮=G物。
Ok,記住咯!
^^
⑷ 初中物理 的 壓強 浮力 的公式 都是什麼
壓強公式:P=F÷S(P指壓強,F指力,S指力的作用面積)
液體壓強公式:P=ρgh(ρ指液體密度,g指重力加速度,h指物體的深度)
液體浮力公式:F=ρgv(ρ指液體密度,g指重力加速度,v指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
(4)物理浮力公式怎麼帶入擴展閱讀:
物體所受的壓力與受力面積之比叫做壓強,壓強用來比較壓力產生的效果,壓強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壓強的計算公式是:p=F/S,壓強的單位是帕斯卡(簡稱帕),符號是Pa。
增大壓強的方法有:在受力面積不變的情況下增加壓力或在壓力不變的情況下減小受力面積。減小壓強的方法有:在受力面積不變的情況下減小壓力或在壓力不變的情況下增大受力面積。
液體對容器內部的側壁和底部都有壓強,壓強隨液體深度增加而增大。
液體內部壓強的特點是:液體由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液體壓強還跟液體的密度有關,液體密度越大,壓強也越大。液體內部壓強的大小可以用壓強計來測量。
浮力指物體在流體(包括液體和氣體)中,各表面受流體(液體和氣體)壓力的差(合力)。
浮力的定義式為F浮=G排(即物體浮力等於物體下沉時排開液體的重力),計算可用它推導出公式F浮=ρ液gV排(ρ液:液體密度,單位千克/立方米;g:重力與質量的比值g=9.8N/kg在粗略計算時,g可以取10N/kg,單位牛頓;V排:排開液體的體積,單位立方米)。液體的浮力也適用於氣體。
當一個浮體的頂部界面接觸不到液體時,則只有作用在底部界面向上的壓力才會產生浮力。至於一個位於容器底面上的物體,這種現象並不多,因為只要其間有一層很薄的液膜,就能傳遞壓強,底面就有向上的壓力,物體上下表面有了壓力差,物體就會受到浮力。
⑸ 初二物理物體浮力的各種計算公式
假設有一正方體沉於水中,
F浮=ρgh2*S-ρgh1*S(浸沒在水中)
=ρgS*Δh
=ρ液gV排(通用)
=G排液
當物體懸浮或漂浮時,F
浮=G物=m物g
說明
(1)h2為正方體下表面到水面距離,h1為正方體上表面到水面距離,Δh為正方體之高。
(2)「F浮=ρ液gV排=G排液」最重要。
F浮=ρ液gV排
的公式推導:F浮=G(物體所受重力)排液=m排液g
=ρ液gV排
(3)給出沉浮條件(實心物體,如果是空心物體,則下面公式中的密度表示物體的平均密度,即物體的總質量除以總體積得到的結果)
對於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
1.若F浮>G物,即密度(物)<密度(液體),物體上浮
2.若F浮<G物,即密度(物)>密度(液體),物體下浮
3.若F浮=G物,即密度(物)=密度(液體),物體懸浮
4.ρ物>ρ液,
沉底,G物=F浮+F杯底對物的支持力(三力平衡)
露排比公式
如果漂浮(這是重要前提!),
則:ρ物∶ρ液=V排∶V物。
其中,V物=V排+V露
它的變形公式
1.(ρ液-ρ物)∶ρ液=V露∶V物
2.
ρ物∶(ρ液-ρ物)=V排∶V露
證明:∵漂浮
∴F浮=G物,即ρ液gV排=ρ物gV物,即ρ液V排=ρ物V物,即ρ物∶ρ液=V排∶V物(交叉相乘)
四種公式
示重法:F浮=G-G1(空氣中重力減去在水中的重力)(用彈簧測力計)
公式法:F浮=G排=m排g=ρ液gV排(完全浸沒)
漂浮法:F浮=G物(又叫平衡法)
原理法:F浮=F↓-F↑(上下壓力差)
特例:當物體和容器底部緊密接觸時,即物體下部沒有液體。此時物體沒有受到液體向上的壓力,即F浮=0
阿基米德原理
物體浸在液體中排開液體的重力等於物體浸在液體中受到的浮力。即F浮=G液排=ρ液gV排。(V排表示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
⑹ 初中物理浮力公式
浮力
1.浮力及產生原因:浸在液體(或氣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或氣體)對它向上托的力叫浮力。方向:豎直向上;原因:液體對物體的上、下壓力差。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體里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於物體排開液體所受重力。
即F浮=G液排=ρ液gV排。
(V排表示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
3.浮力計算公式:F浮=G-T=ρ液gV排=F上、下壓力差
4.當物體漂浮時:F浮=G物
且
ρ物<ρ液
當物體懸浮時:F浮=G物
且
ρ物=ρ液
當物體上浮時:F浮>G物
且
ρ物<ρ液
當物體下沉時:F浮<G物
且
ρ物>ρ液
浮力:
(1)、F浮=F』-F
(壓力差)
(2)、F浮=G-F
(視重力)
(3)、F浮=G
(漂浮、懸浮)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⑺ 物理浮力公式
有四種公式
1.示重法:F浮=G-G1(空氣中重力減去在水中的重力)(用彈簧測力計)
2.公式法:F浮=G排=m排g=ρ液gV排(完全浸沒)
3.漂浮法:F浮=G物(又叫平衡法)
4.原理法:F浮=F↓-F↑(上下壓力差)
特例:當物體和容器底部緊密接觸時,即物體下部沒有液體。此時物體沒有受到液體向上的壓力,即F浮=0
阿基米德原理
物體浸在液體中排開液體的重力等於物體浸在液體中受到的浮力。即F浮=G液排=ρ液gV排。(V排表示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