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浙大校訓是什麼
校訓——求是創新。
浙江大學校訓——「求是創新」的淵源可以追溯至浙大的前身求是書院。
求是書院自創建之日起,就提倡「務求實學,存是去非」。並在師生中逐漸形成了「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以盡一已職責」的「求是」校風,這種校風一直延續到以後的浙江大學。
學校前身是創立於1897年求是書院,1928年定名國立浙江大學。1937年浙江大學舉校西遷,在貴州遵義、湄潭等地辦學,1946年秋回遷杭州。
1952年,浙江大學部分系科轉入中國科學院和其他高校,主體部分在杭州重組為若干所院校,後分別發展為原浙江大學、杭州大學、浙江農業大學和浙江醫科大學。1998年,同根同源的四校實現合並,組建了新的浙江大學。
在120餘年的辦學歷程中,學校始終秉承「求是創新」為校訓的優良傳統,逐步形成了「勤學、修德、明辨、篤實」的浙大人共同價值觀和「海納江河、啟真厚德、開物前民、樹我邦國」的浙大精神。
(1)浙大物理校訓是什麼擴展閱讀
形象標識:
浙江大學現行校標始見於1990年12月15日公布的浙江大學校標設計稿方案(詳見方案一、方案二)。通過廣泛徵求師生員工和校友的意見,較為一致地傾向於方案一,即以傳統的求是鷹為主體所構成的校標設計稿,保留二三十年代浙江大學校徽中求是鷹的基本形狀,體現歷史的繼承性。
1991年1月22日,學校舉行校務會議,對校標方案作了審議,會議認為二個校標設計方案在設計思想和表現形式上各具特色,方案二在形式上有一定新意。經過討論,校務會議確定方案一為校標方案,並作進一步修改完善。
1991年1月31日,校務會議再次審議了修改後的校標,現行校標獲得正式通過。2017年5月11日,校務會議審議通過了校標的數字化精細化處理方案。
2. 浙江大學校訓是什麼
浙江大學校訓是求是創新。
浙江大學校訓——「求是創新」的淵源可以追溯至浙大的前身求是書院。求是書院自創建之日起,就提倡「務求實學,存是去非」。並在師生中逐漸形成了「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以盡一已職責」的「求是」校風,這種校風一直延續到以後的浙江大學。
新中國成立以來,浙江大學的歷任領導人,在繼承和發揚求是精神的基礎上,特別強調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開拓創新精神。自那以後,浙江大學逐漸形成了「實事求是,嚴謹踏實,奮發進取,開拓創新」的優良校風。
1988年5月5日,由路甬祥校長主持的校務會議決定以「求是創新」為新時期浙江大學校訓。這是浙江大學為了適應迅猛發展的現代科技和社會需求做出的正確決策,是對求是精神的發揚光大。
提出:
潘雲鶴在1995年浙江大學教學工作會議作的題為《抓住時機,迎接挑戰,邁向一流》的講話中,提出了知識(Knowledge)、能力(Ability)、素質(Quality)並重的人才培養新模式,使得「求是創新」的方法和路徑更為具體、明確。
潘校長這里所說的知識,包括專業知識、交叉知識;能力包括表達能力、外語能力、計算機能力、創新能力、寫作能力、組織能力、想像能力、動手能力等等;素質包括思想素質、道德素質和文化素質。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浙江大學
3. 浙大的校訓是什麼
浙江大學校訓:求是創新
浙江大學校訓——「求是創新」的淵源可以追溯至浙大的前身求是書院。求是書院自創建之日起,就提倡「務求實學,存是去非」。並在師生中逐漸形成了「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以盡一已職責」的「求是」校風,這種校風一直延續到以後的浙江大學。
(3)浙大物理校訓是什麼擴展閱讀: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在改革開放以來,浙江大學的歷任領導人,在繼承和發揚求是精神的基礎上,特別強調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開拓創新精神。自那以後,浙江大學逐漸形成了「實事求是,嚴謹踏實,奮發進取,開拓創新」的優良校風。
1988年5月5日,由路甬祥校長主持的校務會議決定以「求是創新」為新時期浙江大學校訓。這是浙江大學為了適應迅猛發展的現代科技和社會需求做出的正確決策,是對求是精神的發揚光大。
4. 勤學修德明辨篤實是哪所大學校訓
勤學修德明辨篤實是浙江大學校訓。
浙大校訓為「求是創新」,共同價值觀核心詞為「勤學、修德、明辨、篤實」,浙大精神為「海納江河、啟真厚德、開物前民、樹我邦國」。
浙江大學校訓——「求是創新」的淵源可以追溯至浙大的前身求是書院。
求是書院自創建之日起,就提倡「務求實學,存是去非」。並在師生中逐漸形成了「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以盡一已職責」的「求是」校風,這種校風一直延續到以後的浙江大學。
浙江大學(Zhejiang University),簡稱「浙大」,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位列首批「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211工程」、「985工程」,為九校聯盟(C9)、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環太平洋大學聯盟、世界大學聯盟。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浙江大學
5. 浙大的校訓是什麼呢
求是創新。
1988年5月5日,由路甬祥校長主持的校務會議決定以「求是創新」為新時期浙江大學校訓。
路甬祥1992年在建校95周年的致詞中說:
浙江大學要辦得有中國特色和自身特點,培養一大批具有獻身、求實、創新、協作精神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和接班人,必須十分重視創新精神的提倡,並且形成良好的群體意識,堅持正確的社會主義方向和原則,堅持開放,改革創新。創新,是時代的要求,也是科技和教育發展的規律。
要使我們學校同步於時代,並不斷地取得進步和發展,必須在繼承和發揚求是精神的基礎上強調創造力的開發,強調培植求是創新精神。
路甬祥的這段話,既是對為何要立「求是創新」為校訓的解答,也是對「求是創新」的詮釋。
校標:
浙江大學現行校標始見於1990年12月15日公布的浙江大學校標設計稿方案。
通過廣泛徵求師生員工和校友的意見,較為一致地傾向於方案一,即以傳統的求是鷹為主體所構成的校標設計稿,保留二三十年代浙江大學校徽中求是鷹的基本形狀,體現歷史的繼承性。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浙江大學
6. 浙江大學有什麼專業
截至2018年5月,浙江大學設有7個學部、36個專業學院(系)、1個工程師學院、2個中外合作辦學學院、7家附屬醫院,開辦141個本科專業,其學科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藝術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等十二個門類。
具體的專業設置如下:
專業名錄 所屬學院
漢語言文學、古典文獻學、編輯出版學歷史學、哲學、文物與博物館學 人文學院
新聞學、廣播電視學、廣告學、漢語國際教育 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
俄語、日語、英語、翻譯、俄語、日語、德語、法語西班牙語 外國語言文化與國際交流學院
經濟學、金融學、財政學、國際經濟與貿易 經濟學院
教育學、公共事業管理 教育學院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會計學、工商管理 管理學院
行政管理、土地資源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信息資源管理、政治學與行政學、國際政治、社會學、農林經濟管理 公共管理學院
法學 光華法學院
數學與應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統計學 數學科學學院
物理學 物理學系
心理學、應用心理學(含心理咨詢方向) 心理與行為科學系
生物科學、生物技術、生態學 生命科學學院
環境科學、資源環境科學、環境工程 環境與資源學院
化學 化學系
地球信息科學與技術、地理信息科學、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大氣科學、地質學 地球科學學院
能源與環境系統工程、車輛工程、新能源科學與工程 能源工程學院
化學工程與工藝、制葯工程、生物工程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 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院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學系
機械工程、機械電子工程、工業工程 機械工程學院
材料科學與工程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建築學(5年)、城鄉規劃(5年)、土木工程、水利水電工程、交通工程 建築工程學院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自動化(電氣)、電子信息工程 電氣工程學院
工程力學、飛行器設計與工程 航空航天學院
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 能源工程學院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信息安全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
信息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院
自動化(控制) 控制科學與工程學院
生物醫學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 生物醫學工程與儀器科學學院
金融數學班、管理大數據班、智能機器人班 竺可楨學院
機械工程、電子與計算機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土木工程 ZJU-UIUC聯合學院
數字媒體技術、工業設計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臨床醫學(8年本博連讀) 醫學院
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海洋工程與技術、海洋科學 海洋學院
農業資源與環境 環境與資源學院
農學、園藝、植物保護、茶學、應用生物科學、園林 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
動物科學、動物醫學 動物科學學院
食品科學與工程、農業工程 生物系統工程與食品科學學院
運動訓練體育教育 教育學院
書法學、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 人文學院
產品設計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口腔醫學、臨床醫學、臨床醫學(兒科方向)、臨床醫學(5年)、預防醫學(5年) 醫學院
葯學、葯物制劑 葯學院
生物醫學、生物信息學 ZJU-UoE聯合學院
(6)浙大物理校訓是什麼擴展閱讀
浙江大學(Zhejiang University),簡稱「浙大」,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入選「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為九校聯盟(C9)、環太平洋大學聯盟、世界大學聯盟、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成員,為中國人自己最早創辦的新式高等學校之一,是一所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曾被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稱譽為「東方劍橋」。
浙江大學的前身求是書院創立於1897年,1928年定名國立浙江大學。1937年浙江大學舉校西遷,在貴州遵義、湄潭等地辦學,1946年秋回遷杭州。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時,浙江大學部分系科轉入中國科學院和其他高校,主體部分在杭州重組為若干所院校,後分別發展為原浙江大學、杭州大學、浙江農業大學和浙江醫科大學。1998年,同根同源的四校實現合並,組建了新的浙江大學。
在120年的辦學歷程中,浙江大學始終秉承「求是創新」為校訓的優良傳統,以天下為己任、以真理為依歸,逐步形成了「勤學、修德、明辨、篤實」的浙大人共同價值觀和「海納江河、啟真厚德、開物前民、樹我邦國」的浙大精神。
浙大精神——海納江河啟真厚德開物前民樹我邦國
共同價值觀核心詞——勤學修德明辨篤實
校訓——求是創新
7. 浙江大學的精神文化是什麼
浙江大學的精神文化是「求是創新」。
求是精神是浙江大學的文化血脈。建校伊始的求是書院為浙江大學確定了「求是」的初心;竺可楨時期和西遷年代的浙江大學正式將「求是」精神確立為校訓;四校合並後的浙江大學在新時期提出「求是創新」的口號;新時代的浙江大學不斷傳承著「求是創新」的傳統。
創新與求是一脈相承,創新是建立在求是精神基礎上對時代問題的追問與解答,內含著對求是精神的賡續發展。求是精神在浙江大學的發展歷程表明:大學文化離不開大學精神的引領,高校育人應注重將大學精神熔鑄為大德情懷。
(7)浙大物理校訓是什麼擴展閱讀
求是精神與浙大的傳統:
1928年,浙大定名為「國立浙江大學」。1936年,竺可楨出任浙大校長。受抗戰影響,浙大舉校西遷,在貴州遵義、湄潭等地辦學七年,1946年秋回遷杭州。1952年,隨著全國高校院系調整,浙大被劃分成多所單科性大學。
1998年,源出一脈的浙江大學、杭州大學、浙江農業大學、浙江醫科大學重新合並,組建新的浙江大學。在不同歷史時期,浙大歷經艱辛、篳路藍縷,但始終不忘「求是」初心,逐漸將求是精神內化為自己的精神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