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物理學對人類的發展有什麼重要意義
物理學是對自然界概括規律性的總結,是概括經驗科學性的理論認識。物理思想與方法不僅對物理學本身有價值,而且對整個自然科學,乃至社會科學的發展都有著重要的貢獻。
自20世紀中葉以來,在諾貝爾化學獎、生物及醫學獎,甚至經濟學獎的獲獎者中,有一半以上的人具有物理學的背景;這意味著他們從物理學中汲取了智能,轉而在非物理領域里獲得了成功。
物理學是人們對無生命自然界中物質的轉變的知識做出規律性的總結。這種運動和轉變應有兩種。早期人們通過感官視覺的延伸,近代人們通過發明創造供觀察測量用的科學儀器,實驗得出的結果,間接認識物質內部組成建立在的基礎上。
物理學從研究角度及觀點不同,可分為微觀與宏觀兩部分,宏觀是不分析微粒群中的單個作用效果而直接考慮整體效果,是最早期就已經出現的,微觀物理學隨著科技的發展理論逐漸完善。
(1)物理學世界真有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六大性質
真理性,物理學的理論和實驗揭示了自然界的奧秘,反映出物質運動的客觀規律。
和諧統一性,神秘的太空中天體的運動,在開普勒三定律的描繪下,顯出多麼的和諧有序。物理學上的幾次大統一,也顯示出美的感覺。牛頓用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把天上和地上所有宏觀物體統一了。
麥克斯韋電磁理論的建立,又使電和磁實現了統一。愛因斯坦質能方程又把質量和能量建立了統一。光的波粒二象性理論把粒子性、波動性實現了統一。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又把時間、空間統一了。
簡潔性,物理規律的數學語言,體現了物理的簡潔明快性。如:牛頓第二定律,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
對稱性,對稱一般指物體形狀的對稱性,深層次的對稱表現為事物發展變化或客觀規律的對稱性。物理學中各種晶體的空間點陣結構具有高度的對稱性。豎直上拋運動、簡諧運動、波動鏡像對稱、磁電對稱、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對稱、正粒子和反粒子、正物質和反物質、正電和負電等。
預測性,正確的物理理論,不僅能解釋當時已發現的物理現象,更能預測當時無法探測到的物理現象。例如麥克斯韋電磁理論預測電磁波存在,盧瑟福預言中子的存在,菲涅爾的衍射理論預言圓盤衍射中央有泊松亮斑,狄拉克預言電子的存在。
精巧性,物理實驗具有精巧性,設計方法的巧妙,使得物理現象更加明顯。
Ⅱ 著名物理學家提出的平行宇宙,世界上真的存在嗎
“平行宇宙”一直都是熱門話題,並且這個觀點並非來源於“地攤文學”、民科、科幻,而是戴著科學的光環。它提出者是著名的物理學家費曼的師弟,美國量子物理學家休·艾弗雷特三世。 他被《科學美國人》譽為“20世紀最重要的科學家之一”。
回過頭來,我們看看三個流派的解釋。當一個光子沒有擊打在屏幕上時,它就是一團能量雲,我們可以通過薛定諤的波函數算出光子的分布概率,可以算出其形狀,就好像光子在這個形狀中無處不在,這是確定性的概率分布。但當光子擊打在屏幕上時,卻只呈現出一個點,這個點到底要落在哪個位置,是不確定性的。就連上帝也不知道,當能量雲要觸碰到屏幕時,上帝說好吧,我扔個骰子,“這個數不錯,就落那吧”!這一切都是臨時決定的。
這種同時存在於屏幕上所有位置。落下時卻隨機給結果,在量子力學中叫做波函數坍塌。
愛因斯坦說:這是不對的。測量前的概率分布我同意,但是落下之前光子的位置肯定是確定的,不可能同時存在與所有位置。只是我們多次測量時得到是一堆概率,掩蓋了光子在概率背後的真相,但是光子當時體現了什麼樣的性質,我不知道!
平行宇宙說:同時存在於所有位置和最後呈現的單一結果信息不守恆,所以無數個宇宙中光子所落的地方不一樣,所有宇宙的光子信息加起來就和我們這個宇宙光子落下之前守恆了!
這就是平行宇宙的由來!
Ⅲ 物理學具有什麼意義呢
物理學是研究物質結構、物質相互作用和運動規律的自然科學.但這只是對於物理這門科學在學術意義上的一種界定.而我們所面對的「物理」,它同時又是一門課程,於是就有必要從教育意義的層面上去進行一番再認識、再分析,以挖掘蘊含在其中的豐富內涵. 首先,物理是一門科學.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它是發展最成熟、高度定量化的精密科學,又是具有方法論性質、被人們公認為最重要的基礎科學.物理學取得的成果極大地豐富了人們對物質世界的認識,有力地促進了人類文明的進步.正如國際純粹物理和應用物理聯合會第23屆代表大會的決議《物理學對社會的重要性》指出的,物理學是一項國際事業,它對人類未來的進步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探索自然,驅動技術,改善生活以及培養人才. 上世紀初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建立,為物理學的飛速發展插上了雙翅,取得了空前輝煌的成就,以致於人們將20世紀稱譽為「物理學的世紀」.這意味著他們從物理學中汲取了智能,轉而在非物理領域里獲得了成功.——反過來,卻從未發現有非物理專業出身的科學家問鼎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事例.這就是物理智能的力量.難怪國外有專家十分尖銳地指出:沒有物理修養的民族是愚蠢的民族! 當今,物理學的觸角已經伸向眾多領域,並取得了越來越大的成就,以至我們很難再用統的眼光去界分什麼是物理學了.1995年在我國廈門舉行了第十九屆國際統計物理學大會會上交流論文的涉及面十分廣泛,諸如植物的花序、DNA葯物系統、交通的流量、文字的存儲等等,光看這些篇目,似乎都不太象是物理.什麼,究竟什麼是物理呢?幾年前,美國《今日物理》雜志,曾就此問題向讀者廣泛徵求意見.
他們推崇的答案是:物理學家所做的就是物理學.這話乍聽似覺偏頗,其實不無道理.因為在今天看來,物理學更多的是體現出一種智能,「代表著一套獲取知識、組織和應用知識的有效步驟和方法,把這套方法用到什麼問題上,這問題就變成了物理學.」(趙凱華語)正如物理學家費曼所說:「不論你的想法有多美,不論你什麼聰明,更不論你名氣有多大,只要與實驗不符便是錯了,簡簡單單,這就是科學」.可以說,物理學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不斷修正錯誤、不斷逼近真理的「求真」史. 物理學是從善的.物理學致力於將人從自然中解放出來,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幫助人們不斷認識自己,促使人的生活趨於高尚.
Ⅳ 物理學能解釋整個世界嗎
物理學能夠解釋整個世界;但物理學家卻難以解釋整個世界。因為具體到一個個物理學家,就難免有多種局限,甚至在一定的不算短的時期內,物理學界都解決不了某些問題,尤其是基礎性問題。但這是學界要逐步克服的的問題——不是物理學的錯!現在的物理學家們還不能很好地解釋整個世界,但現在的物理學基本技術手段已經基本達到甚至早就達到了能夠解釋整個世界的條件。換句話說就是技術的發展,走在了前面;物理學家們好像囿於陳見而落在了技術手段的後面,有些還在阻礙著技術的發展。
這就是物理學能夠解釋世界但物理學家們不能解釋世界的現狀。而且這很可能是廣大物理學家們,難以接受的實況!(中國態勢論壇九一子2012年4月20日 22時59分)
Ⅳ 物理學不告訴我們世界是什麼
物理學就是研究世界的規律和性質的。
物理學(physics)是研究物質最一般的運動規律和物質基本結構的學科。作為自然科學的帶頭學科,物理學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質最基本的運動形式和規律,因此成為其他各自然科學學科的研究基礎。
物理學起始於伽利略和牛頓的年代,它已經成為一門有眾多分支的基礎科學。物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也是一門崇尚理性、重視邏輯推理的科學。物理學充分用數學作為自己的工作語言,它是當今最精密的一門自然科學學科。
物理學並不研究自然界現象的終極機制(或者根本不能研究),我們只能在某些現象中感受自然界的規則,並試圖以這些規則來解釋自然界所發生任何的事情。我們有限的智力總試圖在理解自然,並試圖改變自然,這是物理學,甚至是所有自然科學共同追求的目標。
物理學是人們對自然界中物質的運動和轉變的知識做出規律性的總結,這種運動和轉變應有兩種。一是早期人們通過感官視覺的延伸;二是近代人們通過發明創造供觀察測量用的科學儀器,實驗得出的結果,間接認識物質內部組成建立在的基礎上。物理學從研究角度及觀點不同,可大致分為微觀與宏觀兩部分:宏觀物理學不分析微粒群中的單個作用效果而直接考慮整體效果,是最早期就已經出現的;微觀物理學的誕生,起源於宏觀物理學無法很好地解釋黑體輻射、光電效應、原子光譜等新的實驗現象。它是宏觀物理學的一個修正,並隨著實驗技術與理論物理的發展而逐漸完善。
Ⅵ 為什麼說物理學是認識世界的科學
物理研究的是各種物質和物質的運動規律,而人類是生活在各種物質之間的,額因此認識物質就認識了世界。
Ⅶ 世上為什麼會有物理
物理學是研究物質運動最一般規律和物質基本結構的學科。作為自然科學的帶頭學科,物理學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質最基本的運動形式和規律,因此成為其他各自然科學學科的研究基礎。它的理論結構充分地運用數學作為自己的工作語言,以實驗作為檢驗理論正確性的唯一標准,它是當今最精密的一門自然科學學科。
物理學(physics):物理現象、物質結構、物質相互作用、物質運動規律。
物理學研究的范圍 ——物質世界的層次和數量級
Ⅷ 學習物理到底有什麼意義
學習物理就是認識世界啊,所有的現象背後都有其物理意義,通過研究探知世界才能更好的生活,比如材料學的發展,比如宇宙的起源與發展,知道了物理學規律並能應用的話,我們對世界的認識才能達到新高度,比如星際航行,那樣的話當某一天地球不適宜生存了,我們才能進行星際遷移,才能達到生生不息。
Ⅸ 現代物理學世界觀的基本內涵
宇宙是什麼?我們每個人都在宇宙當中,無時無刻都再看著宇宙——我們每個人都是宇宙的產物,我們每個人只是宇宙認識了解自己的工具罷了,我們的生命並不具備生命,我們的生命只是物質之間(原子之間)相互控制之間的產物,我們的意識只不過是原子之間通過某種介質傳遞控制另一種原子,生命只是一種形式,我們的存在,能讓宇宙更好的認識自己 以至於創造更具智慧的物質(生命),所以說,我們無時無刻都在注視著宇宙,是宇宙讓我們煩惱,何必遇見挫折就去看宇宙,多看看自己,自己就是宇宙(看見自己就會聯想到宇宙的偉大),我們都應遵循第三宇宙原則,挫折只是你身體中的某些物質不受控制。人類賦予宇宙這個名字,也許宇宙是一個整體,也許不是,宇宙只管幹他的,他不會去管我們乾的。宇宙是沒有尺度的,因為這是「我們」的宇宙,宇宙中的所有尺度是相對於」我們「而言,我寧願相信一個分子中含有千千萬萬的宇宙,我們也是某個我們人類稱之為巨大的分子中的某一個宇宙中的滄海一粟。這就是我的宇宙觀
Ⅹ 一個真實的物理世界應該是什麼樣子的
現代物理學研究的致命問題就出在「物理學家們一直都在使用精神世界裡的東西從事著所謂的物理學研究」。結果研究來研究去,到最後人們就會慢慢發現,物理學描繪的世界怎麼跟物質世界不同?因此,自然就會出現「物理學為我們描繪的世界也許並不是真實的物質世界,而是很可能只是一個巨大的幻象!」這樣的觀點。其實這個觀點是非常正確的。現代物理學描繪的的確不是真實的物質世界。在上百年的現代物理學誕生和發展過程中,物理學家們一直都在面對一個巨大的幻象進行著研究。只不過一開始人們看不清楚。經過上百年的研究之後終於有人發現,原來現代物理學研究的並不是真實的物質世界,而是一個幻象的世界。
本來,看到這一點應該是一件非常重大事件。物理學研究應該就此改弦易轍,回到物質世界裡進行研究才對。可是,物理學家們卻沒有這么做。而是把物質世界視為他們精神世界的「平行世界」。這樣一來,他們就可以「圓滿」地解釋在幻象世界中發現的所謂「物理定律」與在物質世界中發現的物理定律之間的不同了。因為那些與會的理論家和哲學家們沒有從根本上指出精神世界與物質世界之間的不同與物理學理論研究的關系,即使看到了物理學描繪的那個世界並不是真實的物質世界,也還是無法清楚地認識到:真正的物理學研究的應該是物質世界裡的真實的物理現象,而不是精神世界裡的那些想像出來的「物理現象」。
顯然,2005年8月在康斯坦茨大學進行的那次討論並沒產生出積極的效果。九年過去了,現代物理學家們還在繼續研究他們精神世界裡的東西。不僅如此,那次的會議討論產生出了影響很壞的影響。使得人們以為:現代物理學的研究結果幾乎證明了「人類所在的物質宇宙根本就不是真實的存在;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真實的物質宇宙,我們所在的宇宙只不過是一個巨大的幻象而已」。這是對大眾的誤導。並把科學引入了宗教的境地。
本來,事情是很簡單明確的。現代物理學的研究本身是錯誤的。物質世界是真實存在的。就這么簡單。可是,因為人們對「科學」的盲目崇拜,結果就來了個反其道而行之。一旦把現代物理學的研究結果說成是對的,那麼真實的物質宇宙理所當然地就不存在了。這實際上是一個世界觀的問題。是本末倒置的做法。是科學理論要符合客觀存在,還是要讓客觀存在符合所謂「科學理論」的問題。顯然,現代物理學家是做著讓客觀存在符合他們理論的研究。例如,在客觀存在中並不存在十維空間。但是,如果沒有十維空間的話科學家的理論就不能成立。於是他們就讓他們的世界裡出現一個十維空間。這樣他們的數學模型就「完美無缺」了。可是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總有一天人們會發現,這樣的「模型」與物質世界根本就不相符。那僅僅是一個幻象而已。
這就是為什麼現代物理學為我們描繪的世界並不是真實的物質世界,而是一個巨大的幻象的根本原因。
現代物理學真的到了改弦易轍的時候了。在如此明確的事實面前,現代物理學家們必須從他們虛幻的精神世界裡走出來,面對實實在在的物質世界從事他們的研究。要讓他們的研究去符合客觀現實,而不是製造不符合客觀現實的東西去附和他們的理論。廣大的人們群眾也沒有理由繼續上當受騙。不願意受騙的人都應該站出來指正現代物理學研究的那種本末倒置現狀。至少科研基金管理人員和科研部門的領導們都應該清醒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