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初中物理學有哪些聲學,光學,力學電學,熱學是什麼意思
聲學,聲音的傳播,測距問題。聲速,頻率,震動幅度,響度。
光學,光的反射,折射,衍射,干涉,波粒二象性,頻率,能量,光電效應方面。
力學,重力,壓力,推力運動,浮力問題
電學,電阻,電壓,電功率,電磁感應,發電機,電動機等問題
熱學,熱值,比熱容,內能,熱量傳遞,能量守恆等
㈡ 概括一下初中和高中物理都學了什麼大致有幾大塊內容
初中學習聲學,光學,電學,熱學,力學。其中初二最主要學電學,初三重點是力學。
高中物理等於把初中物理整個提升到了另一個高度。要學習力學,電磁學,光學和熱學。
㈢ 初中物理學了哪些原理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一、測量 ⒈長度L:主單位:米;測量工具:刻度尺;測量時要估讀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單位是長度單位. ⒉時間t:主單位:秒;測量工具:鍾表;實驗室中用停表.1時=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質量m:物體中所含物質的多少叫質量.主單位:千克; 測量工具:秤;實驗室用托盤天平. 二、機械運動 ⒈機械運動:物體位置發生變化的運動. 參照物:判斷一個物體運動必須選取另一個物體作標准,這個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參照物. ⒉勻速直線運動: ①比較運動快慢的兩種方法:a 比較在相等時間里通過的路程.b 比較通過相等路程所需的時間. ②公式: 1米/秒=3.6千米/時. 三、力 ⒈力F: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物體間力的作用總是相互的. 力的單位:牛頓(N).測量力的儀器:測力器;實驗室使用彈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體發生形變或使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 物體運動狀態改變是指物體的速度大小或運動方向改變.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圖示,要作標度;力的示意圖,不作標度. ⒊重力G:由於地球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方向:豎直向下. 重力和質量關系:G=mg m=G/g g=9.8牛/千克.讀法:9.8牛每千克,表示質量為1千克物體所受重力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點叫做物體的重心.規則物體的重心在物體的幾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條件:作用在同一物體;兩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線上. 物體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靜止,也可以作勻速直線運動. 物體的平衡狀態是指物體處於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處於平衡狀態的物體所受外力的合力為零. ⒌同一直線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與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與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條件下,滾動摩擦力比滑動摩擦力小得多. 滑動摩擦力與正壓力,接觸面材料性質和粗糙程度有關.【滑動摩擦、滾動摩擦、靜摩擦】 7.牛頓第一定律也稱為慣性定律其內容是:一切物體在不受外力作用時,總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慣性:物體具有保持原來的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的性質叫做慣性. 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 公式: m=ρV 國際單位:千克/米3 ,常用單位:克/厘米3, 關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讀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質量為103千克. ⒉密度測定:用托盤天平測質量,量筒測固體或液體的體積. 面積單位換算: 1厘米2=1×10-4米2, 1毫米2=1×10-6米2. 五、壓強 ⒈壓強P: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做壓強. 壓力F: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單位:牛(N). 壓力產生的效果用壓強大小表示,跟壓力大小、受力面積大小有關. 壓強單位:牛/米2;專門名稱:帕斯卡(Pa) 公式: F=PS 【S:受力面積,兩物體接觸的公共部分;單位:米2.】 改變壓強大小方法:①減小壓力或增大受力面積,可以減小壓強;②增大壓力或減小受力面積,可以增大壓強. ⒉液體內部壓強:【測量液體內部壓強:使用液體壓強計(U型管壓強計).】 產生原因:由於液體有重力,對容器底產生壓強;由於液體流動性,對器壁產生壓強. 規律:①同一深度處,各個方向上壓強大小相等②深度越大,壓強也越大③不同液體同一深度處,液體密度大的,壓強也大. [深度h,液面到液體某點的豎直高度.] 公式:P=ρgh h:單位:米; ρ:千克/米3; g=9.8牛/千克. ⒊大氣壓強:大氣受到重力作用產生壓強,證明大氣壓存在且很大的是馬德堡半球實驗,測定大氣壓強數值的是托里拆利(義大利科學家).托里拆利管傾斜後,水銀柱高度不變,長度變長. 1個標准大氣壓=76厘米水銀柱高=1.01×105帕=10.336米水柱高 測定大氣壓的儀器:氣壓計(水銀氣壓計、盒式氣壓計). 大氣壓強隨高度變化規律:海拔越高,氣壓越小,即隨高度增加而減小,沸點也降低. 六、浮力 1.浮力及產生原因:浸在液體(或氣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或氣體)對它向上托的力叫浮力.方向:豎直向上;原因:液體對物體的上、下壓力差.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體里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於物體排開液體所受重力. 即F浮=G液排=ρ液gV排. (V排表示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 3.浮力計算公式:F浮=G-T=ρ液gV排=F上、下壓力差 4.當物體漂浮時:F浮=G物 且 ρ物G物 且 ρ物ρ液 七、簡單機械 ⒈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力臂:從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垂直距離 通過調節杠桿兩端螺母使杠桿處於水位置的目的:便於直接測定動力臂和阻力臂的長度. 定滑輪:相當於等臂杠桿,不能省力,但能改變用力的方向. 動滑輪:相當於動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桿,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變用力方向. ⒉功:兩個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體上的力;②物體在力方向上通過距離.W=FS 功的單位:焦耳 3.功率:物體在單位時間里所做的功.表示物體做功的快慢的物理量,即功率大的物體做功快. W=Pt P的單位:瓦特; W的單位:焦耳; t的單位:秒. 八、光 ⒈光的直線傳播: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小孔成像、影子、光斑是光的直線傳播現象.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為3×108米/秒=3×105千米/秒 ⒉光的反射定律:一面二側三等大.【入射光線和法線間的夾角是入射角.反射光線和法線間夾角是反射角.】 平面鏡成像特點:虛像,等大,等距離,與鏡面對稱.物體在水中倒影是虛像屬光的反射現象. ⒊光的折射現象和規律: 看到水中筷子、魚的虛像是光的折射現象. 凸透鏡對光有會聚光線作用,凹透鏡對光有發散光線作用. 光的折射定律:一面二側三隨大四空大. ⒋凸透鏡成像規律:[U=f時不成像 U=2f時 V=2f成倒立等大的實像] 物距u 像距v 像的性質 光路圖 應用 u>2f f。
㈣ 高中物理學什麼
高中物理一共七本書,分別是:必修一、必修二、選修3-1、選修3-2、選修3-3、選修3-4、選修3-5.
必修一,主要講解勻變速直線運動、力與運動、牛頓運動定律等相關知識。本部分是高中物理的基礎,運動的相關計算、受力分析與力的分解、牛頓運動定律的應用,在高考中這部分重點考察的是關於力學實驗的填空題,分值約6分。
必修二,主要學習曲線運動、萬有引力與天體運行、機械能守恆以及功能的計算。本部分是高考的重要考點之一,其中曲線運動的平拋運動和圓周運動的知識點在萬有引力、帶電粒子在電電場和磁場中的運動都有聯系,應重點理解記憶。萬有引力與天體運行,高考中出選擇題的概率非常大,大多考察線速度V、角速度w、周期T的比值和計算,機械能守恆定律、動能定理是高考物理三大計算題之一,考察的概率非常大,同時還易和動量定理、動量守恆定律結合,難度可大可小。
選修3-1,主要學習靜電場、恆定電流以及磁場的相關知識。其中靜電場的知識點在高考中有一定的概率會考到選擇題,主要考察電場力的疊加、電勢和電勢能的變化等問題、恆定電流的考察主要是動態電路的分析(程序法、串反並同)以及電學實驗,其中電學實驗是重點,是必考題,分值在10分左右(主要考測電阻率、測小燈泡伏安特性曲線、測電源電動勢和內阻、電表的改裝)應重點復習。磁場主要掌握磁場的基本知識(磁場線的分布、場強的計算等)以及帶電粒子在磁場中的運動(受力分析、畫出軌跡、找圓心、求幾何半徑,聯立求解)在高考中,帶電粒子在復合場中的運動是三大計算題之一,此類題目題型較新,考察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選修3-2,主要學習電磁感應定律、交變電以及感測器的相關知識。本部分的重點是電磁感應定律(三定則一定律、導體棒切割磁感線運動)其中的導體棒切割磁感線運動是三大計算題之一,考慮此類問題應時刻想著功能關系。交變電的重點是變壓器以及遠距離輸電。感測器的內容了解即可。
選修3-3,主要學習分子熱運動、理想氣體狀態方程、物態變化以及熱力學定律。山東省濟寧市3-3一直作為選考內容,考試試題15分,其中5分的多選,主要考察對基本概念的理解,判斷正誤;10分的計算題,主要考查理想氣體狀態方程的運用,題型多為活塞和U型管。
選修3-4,主要學習簡諧運動、機械波、光的衍射和干涉以及電磁波等,本冊內容和選修3-3作為選做內容,分值15分。
選修3-5,現在已經作為必考內容,主要學習動量定理、波粒二象性、原子結構、核反應等相關知識,在高考中多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易考點:物理學史、光電效應方程、氫原子的能級躍遷、核反應方程式的書寫等內容。難度相對不大,多是需要記憶的內容。
高考理綜物理試題,選擇題8題(5+3)、填空題兩題(力學實驗、電學實驗)、計算題兩題(動力學、機械能、帶電粒子、導體棒切割磁感線四選二)、選做題兩題(選修3-3、選修3-4)滿分110分。
㈤ 初中物理學什麼最好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回答!
物理(Physics)全稱物理學。歐洲「物理」一詞的最先出自希臘文φυσικ????,原意是指自然。古時歐洲人稱呼物理學作「自然哲學」。從最廣泛的意義上來說即是研究大自然現象及規律的學問。漢語、日語中「物理」一詞起自於明末清初科學家方以智的網路全書式著作《物理小識》。在物理學的領域中,研究的是宇宙的基本組成要素:物質、能量、空間、時間及它們的相互作用;藉由被分析的基本定律與法則來完整了解這個系統。物理在經典時代是由與它極相像的自然哲學的研究所組成的,直到十九世紀物理才從哲學中分離出來成為一門實證科學。在現代,物理學已經成為自然科學中最基礎的學科之一。物理學理論通常以數學的形式表達出來。經過大量嚴格的實驗? 亦有清新的風景,又或許是在生活的過程
㈥ 高中物理學習哪些知識內容
高一物理第一學期學習運動學、力學、牛頓運動定律、共點力平衡。高一物理第二學期學習曲線運動、平拋運動、圓周運動、天體運動、功和能、動量、動量守恆。高二上學期學習電場、恆定電流、磁場、電磁感應、交變電流。高二下學期學習熱學、振動和波、光學、近代物理。
高中物理特點:
1、知識深度,理解加深
高中物理,要加深對重要物理知識的理解,有些將由定性討論進入定量計算,如力和運動的關系、動能概念、電磁感應、核能等。
2、知識廣度,范圍擴大
高中物理,要擴大物理知識的范圍,學習很多初中未學過的新內容,如力的合成與分解、牛頓萬有引力定律、動量定理、動量守恆定律、光的本性等。
3、知識應用,能力提高
高中不僅要學習物理知識,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習物理知識和應用物理知識的能力,高中階段主要是自學能力和物理解題能力,並學會一些常用的物理研究的方法。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高中物理
㈦ 初,高中物理主要學什麼
主要學的是現象.讓你有一點直觀感.
物理非常強調物理圖像的感覺.
舉個例子,
水往低處流,
這是重力場的作用.
提到了重力場,
你就會直觀的感受到裡面的物體會怎樣.
跟重力場很相似的比如電勢場.
所以說,
初高中物理,
物理圖像的建立非常重要.
㈧ 高中物理學什麼
高一
高中物理新課標教材·必修1
走進物理課堂之前
物理學與人類文明
第一章 運動的描述
1 質點參考系和坐標系
2 時間和位移
3 運動快慢的描述——速度
4 實驗:用打點計時器測速度
5 速度變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第二章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研究
1 實驗: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
2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時間的關系
3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與時間的關系
4 自由落體運動
5 伽利略對自由落體運動的研究
第三章 相互作用
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2 彈力
3 摩擦力
3 摩擦力
4 力的合成
5 力的分解
第四章 牛頓運動定律
1 牛頓第一定律
2 實驗: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
3 牛頓第二定律
4 力學單位制
5 牛頓第三定律
6 用牛頓定律解決問題(一)
7 用牛頓定律解決問題(二)
第五章 機械能及其守恆定律
1 追尋守恆量
2 功
3 功率
4 重力勢能
5 探究彈性勢能的表達式
6 探究功與物體速度變化的關系
7 動能和動能定理
8 機械能守恆定律
9 實驗:驗證機械能守恆定律
10 能量守恆定律與能源
第六章 曲線運動
1 曲線運動
2 運動的合成與分解
3 探究平拋運動的規律
4 拋體運動的規律
5 圓周運動
6 向心加速度
7 向心力
8 生活中的圓周運動
第七章 萬有引力與航天
1 行星的運動
2 太陽與行星間的引力
3 萬有引力定律
4 萬有引力理論的成就
5 宇宙航行
6 經典力學的局限性
高二
第一章 電流
一、電荷庫侖定律
二、電場
三、生活中的靜電現象
五、電流和電源
六、電流的熱效應
第二章 磁場
一、指南針與遠洋航海
二、電流的磁場
三、磁場對通電導線的作用
四、磁聲對運動電荷的作用
五、磁性材料
第三章 電磁感應
一、電磁感應現象
二、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
三、交變電流
四、變壓器
五、高壓輸電
六、自感現象 渦流
七、課題研究:電在我家中
第四章 電磁波及其應用
一、電磁波的發現
二、電磁光譜
三、電磁波的發射和接收
四、信息化社會
五、課題研究:社會生活中的電磁波
致同學們
第一章 分子動理論 內能
一、分子及其熱運動
二、物體的內能
三、固體和液體
四、氣體
第二章 能量的守恆與耗散
一、能量守恆定律
二、熱力學第一定律
三、熱機的工作原理
四、熱力學第二定律
五、有序、無序和熵
六、課題研究:家庭中的熱機
第三章 核能
一、放射性的發現
二、原子核的結構
三、放射性的衰變
四、裂變和聚變
五、核能的利用
第四章 能源的開發與利用
一、熱機的發展和應用
二、電力和電信的發展與應用
三、新能源的開發
四、能源與可持續發展
五、課題研究:太陽能綜合利用的研究
致同學們
第一章 電場 直流電路
第1節 電場
第2節 電源
第3節 多用電表
第4節 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
第5節 電容器
第二章 磁場
第1節 磁場磁性材料
第2節 安培力與磁電式儀表
第3節 洛倫茲力和顯像管
第三章 電磁感應
第1節 電磁感應現象
第2節 感應電動勢
第3節 電磁感應現象在技術中的應用
第四章 交變電流電機
第1節 交變電流的產生和描述
第2節 變壓器
第3節 三相交變電流
第五章 電磁波通信技術
第1節 電磁場電磁波
第2節 無線電波的發射、接收和傳播
第3節 電視行動電話
第4節 電磁波譜
第六章 集成電路感測器
第1節 晶體管
第2節 集成電路
第3節 電子計算機
第4節 感測器
高三
第一章 光的折射
第1節 光的折射 折射率
第2節 全反射 光導纖維
第3節 棱鏡和透鏡
第4節 透鏡成像規律
第5節 透鏡成像公式
第二章 常用光學儀器
第1節 眼睛
第2節 顯微鏡和望遠鏡
第3節 照相機
第三章 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
第1節 機械波的稍微和干涉
第2節 光的干涉
第3節 光的衍射
第4節 光的偏振
第四章 光源與激光
第1節 光源
第2節 常用照明光源
第3節 激光
第4節 激光的應用
第五章 放射性與原子核
第1節 天然放射現象 原子結構
第2節 原子核衰變
第3節 放射性同位素的應用
第4節 射線的探測和防護
第六章 核能與反應堆技術
第1節 核反應和核能
第2節 核列變和裂變反應堆
第3節 核聚變和受控熱核反應
第四章 電磁感應
1 劃時代的發現
2 探究電磁感應的產生條件
3 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
4 欏次定律
5 感生電動勢和動生電動勢
6 互感和自感
7 渦流
第五章 交變電流
1 交變電流
2 描述交變電流的物理量
3 電感和電容對交變電流的影響
4 變壓器
5 電能的輸送
第六章 感測器
1 感測器及其工作原理
2 感測器的應用(一)
3 感測器的應用(二)
4 感測器的應用實例
附 一些元器件的原理和使用要點
第七章 分子動理論
1 物體是由大量分子組成的
2 分子的熱運動
3 分子間的作用力
4 溫度的溫標
5 內能
第八章 氣體
1 氣體的等溫變化
2 氣體的等容變化和等壓變化
3 理想氣體的狀態方程
4 氣體熱現象的微觀意義
第九章 物態和物態變化
1 固體
2 液體
3 飽和汽和飽和汽壓
4 物態變化中的能量交換
第十章 熱力學定律
1 功和內能
2 熱和內能
3 熱力學第一定律 能量守恆定律
4 熱力學第二定律
5 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微觀解釋
6 能源和可持續發展
第十一章 機械振動
1 簡諧運動
2 簡諧運動的描述
3 簡諧運動的回復力和能量
4 單擺
5 外力作用下的振動
第十二章 機械波
1 波的形成和傳播
2 波的圖象
3 波長、頻率和波速
4 波的反射和折射
5 波的衍射
6 波的干涉
7 多普勒效應
第十三章 光
1 光的折射
2 光的干涉
3 實驗:用雙縫干涉測量光的波長
4 光的顏色 色散
5 光的衍射
6 波的干涉
7 全反射
8 激光
第十四章 電磁波
1 電磁波的發現
2 電磁振盪
3 電磁波的發射和接收
4 電磁波與信息化社會
5 電磁波譜
第十五章 相對論簡介
1 相對論誕生
2 時間和空間的相對性
3 狹義相對論的其他結論
4 廣義相對論簡介
第十六章 動量守恆定律
1 實驗:探究碰撞中的不變數
2 動量守恆定律(一)
3 動量守恆定律(二)
4 碰撞
5 反沖運動 火箭
6 用動量概念表示牛頓的第二定律
第十七章 波粒二象性
1 能量量子化:物理學的新紀元
2 科學的轉折:光的粒子性
3 嶄新的一頁:粒子的波動性
4 概率波
5 不確定的關系
第十八章 原子結構
1 電子的發現
2 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
3 氫原子光譜
4 玻爾的原子模型
5 激光
第十九章 原子核
1 原子核的組成
2 放射性元素的衰變
3 探測射線的方法
4 放射性的應用與防護
5 核力與結合能
6 重核的裂變
7 核聚變
8 粒子和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