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八年級物理回聲 距離 公式
回聲測距的公式是 距離= 340m/s 乘以 總時間再除以 二
Ⅱ 回聲測距離的公式是什麼
回聲測距離的公式是s=1/2vt。
回聲測距根據聲音的反射原理進行距離的測量。回聲是當聲波碰到一個障礙物(如懸崖)時,它會彈回來,我們會再聽到這個聲音。
這種反射回來的聲音稱為回聲。在戶外空曠的地方,回聲比較模糊,因為聲音的震動會向四處散開,能量會散失。而在一個密閉的空間里(如隧道),反射的聲音不會跑掉,所以回聲很大。
主要內容
①當聲源不動時,聲音從發出到返回的路程是聲源到障礙物距離的兩倍。因此,聲源到障礙物的距離等於聲音傳播路程的二分之一。
②當聲源向障礙物運動時,發聲的位置到障礙物的距離等於聲音傳播路程與聲源運動路程總和的二分之一。聽到回聲的位置到障礙物的距離等於聲音傳播路程與聲源運動路程差的二分之一。
Ⅲ 物理回聲測距離的公式是
回聲測距測是靠測時間來測得距離。公式應該是L = V*t /2 空氣中聲速 V :空氣中聲速隨溫度升高而增大,0℃時空氣中聲速為331.4米/秒,15℃時為340米/秒。
物理學是人們對自然界中物質的運動和轉變的知識做出規律性的總結,這種運動和轉變應有兩種。一是早期人們通過感官視覺的延伸;二是近代人們通過發明創造供觀察測量用的科學儀器,實驗得出的結果,間接認識物質內部組成建立在的基礎上。
物理學從研究角度及觀點不同,可大致分為微觀與宏觀兩部分:宏觀物理學不分析微粒群中的單個作用效果而直接考慮整體效果,是最早期就已經出現的;微觀物理學的誕生,起源於宏觀物理學無法很好地解釋黑體輻射、光電效應、原子光譜等新的實驗現象。它是宏觀物理學的一個修正,並隨著實驗技術與理論物理的發展而逐漸完善。
其次,物理又是一種智能。
誠如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德國科學家玻恩所言:「如其說是因為我發表的工作里包含了一個自然現象的發現,倒不如說是因為那裡包含了一個關於自然現象的科學思想方法基礎。」物理學之所以被人們公認為一門重要的科學。
不僅僅在於它對客觀世界的規律作出了深刻的揭示,還因為它在發展、成長的過程中,形成了一整套獨特而卓有成效的思想方法體系。正因為如此,使得物理學當之無愧地成了人類智能的結晶,文明的瑰寶。
Ⅳ 回聲是怎麼個演算法麻煩講解一下初二物理公式
發射超聲波經過t秒內被接受,求兩地相距多遠。(已知聲速為v)
因為超聲傳播的距離是來回距離,即兩地相距的兩倍
所以計算兩地距離s=(1/2)vt
Ⅳ 初二物理。回聲問題。求距離的時侯為什麼要除以二求有例子詳細解答
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要發生反射,形成回聲現象.根據這一事實,我們可以根據s=vt測量高大障礙物的遠近、海底的深度、遠處冰山的距離等.
回聲測距需要知道的物理量是聲音在這種介質中的傳播速度v,需要測出的物理量收到回聲的時間t.例如:探測海底某處的深度,向海底垂直發射超聲波,需要知道的物理量是聲音在海水的傳播速度v,需要測出的物理量收到回聲的時間t.然後根據s=vt計算發聲體到障礙物的距離(時間t用時間間隔的一半).
聲音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是1531m/s,一艘輪船上安裝的回聲探測器向海底發出的信號經過6s返回探測器,此處海水的深度為多少米?
聲音從海面到海底用的時間:t=1/2×6s=3s,輪船所處位置的海水深度:s=vt=1531m/s×3s=4593m.答:此處海水的深度為4593m
Ⅵ 初二物理題 回聲測距
先說一句:上面兩位的理解錯了,
因為他是站在兩座山之間,打個比方:如果右邊的山是1秒後聽到回聲,那麼根據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s,所以340×1=340m,而回聲是經過重復,所以除以2得到175m,,
關鍵是在這里,因為他左邊也有山,所以左邊也能聽到回聲,左邊是經過1.5s後,所以340×1.5=510,同樣的也要除以2,得到255m。
因為他是在兩山之間,這是一個關鍵條件,所以必須用175+255,而不是減,所以最後答案是177+255=425m 。
Ⅶ 初二上冊物理題:關於利用回聲計算兩座山的距離
s1 = v聲*t = 340m/s*(3s*1/2)= 510m =======人和第一座山間的距離,其中聲音走往返路程,故時間要除以二
s2 = v聲*t = 340m/s*(5s*1/2)= 850m =======人和第二座山的距離,時間解釋同上
s總=s1+s2 = 510m+850m = 1360m =======由於人在兩座山之間,所以取距離相加。
上面似乎有人不是這么做的,我只想說聲音是往兩邊同時傳播的,如果是先到第一座大山,彈到第二座大山再回來一定不是第二聲,第二聲是右邊的大山直接傳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