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蘇教版初二物理下冊知識點
第六章 物質的物理屬性
知識梳理
1.質量:
⑴ 定義: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叫質量。
⑵ 單位:國際單位制單位kg ,常用單位:t g mg
對質量的感性認識:一枚大頭針約80mg 一個蘋果約 150g
一頭大象約 6t 一隻雞約2kg
⑶ 質量的理解:固體的質量不隨物體的形態、狀態、位置、溫度而改變,所以質量是物體固有的一種屬性。
⑷ 測量:
①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測量工具:案秤、台秤、桿秤,實驗室常用的測量工具托盤天平,也可用彈簧測力計測出物重,再通過公式m=G/g計算出物體質量。
② 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二十四個字:水平台上, 游碼歸零, 橫梁平衡,左物右砝,先大後小, 橫梁平衡。具體如下:
A.「看」:觀察天平的稱量以及游碼在標尺上的分度值。
B.「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碼放在標尺左端的零刻度線處。
C.「調」:調節天平橫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針指在分度盤的中線處,這時橫梁平衡。
D.「稱」:把被測物體放在左盤里,用鑷子向右盤里加減砝碼,並調節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直到橫梁恢復平衡。
E.「記」:被測物體的質量=盤中砝碼總質量+ 游碼在標尺上所對的刻度值
F.注意事項:A 不能超過天平的稱量
B 保持天平乾燥、清潔。
③ 方法:A、直接測量:固體質量方法 B、特殊測量:液體質量方法、微小質量方法。
偏大偏小:當指針偏向分度盤左邊,測量值比真實值偏大,當指針偏向分度盤右邊,測量值比真實值偏小;
砝碼磨損,測量值比真實值偏大;砝碼沾有油污或其它小物體,測量值比真實值偏小。
游碼沒有移到0刻度時,測量值比真實值偏大,大的值就是游碼的讀數。
2.密度: xkb1.com
⑴ 定義:單位體積的某種物質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
⑵ 公式:
⑶ 單位:國際單位制單位kg/m3,常用單位g/cm3。這兩個單位比較:g/cm3單位大。單位換算關系:1g/cm3=103kg/m3 1kg/m3=10-3g/cm3。水的密度為1.0×103kg/m3,物理意義是:1立方米的水的質量為1.0×103kg。
⑷ 理解密度公式:
① 同種材料,同種物質,ρ不變(m與 V成正比);
② 物體的密度ρ與物體的質量、體積、形狀無關,但與質量和體積的比值有關;
③ 不同物質,質量相同時,體積大的密度小;
④ 不同物質,體積相同時,質量大的密度大。
⑸ 密度隨溫度、壓強、狀態等改變而改變,不同物質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
⑹ 圖象:左圖所示:ρ甲>ρ乙
⑺ 體積測量——量筒(量杯)
① 用途:測量液體體積(間接地可測固體體積)。
② 使用方法:
「看」:單位:毫升(ml)=厘米3( cm3) ;量程;分度值。
「放」:放在水平台上。
「讀」:量筒里的水面是凹形的,讀數時,視線要和凹面的底部相平。
⑻ 測固體的密度:
① 原理:原理:ρ=m/v
② 方法:a.用天平測出固體質量m
a.在量筒中倒入適量的水,讀出體積V1;
b.用細線系好物體,浸沒在量筒中,讀出總體積V2 ;
d.得出固體密度ρ=m/( V2-V1)
(說明:在測不規則固體體積時,也可採用排液法測量,這里採用了一種科學方法等效代替法。規則固體體積可用刻度尺測量)
⑼ 測液體密度:
① 原理:ρ=m/v
② 方法:a.用天平測液體和燒杯的總質量m1 ;
b.把燒杯中的液體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讀出量筒內液體的體積V;
c.稱出燒杯和杯中剩餘液體的質量m2 ;
d.得出液體的密度ρ=(m1-m2)/ V
⑽ 密度的應用:
① 鑒別物質:密度是物質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質密度一般不同,可用密度鑒別物質。
② 求質量:由於條件限制,有些物體體積容易測量但不便測量質量用公式m=ρV算出它的質量。
③ 求體積:由於條件限制,有些物體質量容易測量但不便測量體積用公式V=m/ρ算出它的體積。
④ 判斷空心實心:
第七章 從粒子到宇宙
知識梳理
1.分子Xkb1.com
⑴ 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分子若看成球型,其直徑為10-10m。
⑵ 一切物體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的運動
① 擴散:不同物質在相互接觸時,彼此進入對方的現象。
② 擴散現象說明:A分子之間有間隙。B分子在做不停的無規則的運動。
③ 固、液、氣都可擴散,擴散速度與溫度有關。
④ 分子運動與物體運動要區分開:擴散、蒸發等是分子運動的結果,而飛揚的灰塵,液、氣體對流是物體運動的結果。
⑶ 分子間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①當分子間的距離d=分子間平衡距離 r ,引力=斥力。
②d<r時,引力<斥力,斥力起主要作用,固體和液體很難被壓縮是因為:分子之間的斥力起主要作用。
③d>r時,引力>斥力,引力起主要作用。固體很難被拉斷,鋼筆寫字,膠水粘東西都是因為分子之間引力起主要作用。
④當d>10r時,分子之間作用力十分微弱,可忽略不計。
破鏡不能重圓的原因是:鏡塊間的距離遠大於分子之間的作用力的作用范圍,鏡子不能因分子間作用力而結合在一起。
2.電荷
⑴ 帶了電(荷):摩擦過的物體有了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我們就說物體帶了電。
輕小物體指碎紙屑、頭發、通草球、灰塵、輕質球等。
⑵ 使物體帶電的方法:
②接觸帶電:物體和帶電體接觸帶了電。如帶電體與驗電器金屬球接觸使之帶電。
③感應帶電:由於帶電體的作用,使帶電體附近的物體帶電。
⑶兩種電荷:
正電荷: 規定: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所帶的電。
實質:物質失去了電子
負電荷: 規定: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所帶的電。
實質:物質得到了多餘的電子
⑷電荷間的相互作用規律: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⑺電中性:等量異種電荷完全抵消的現象
第八章 力
知識梳理
1.力
⑴ 力的概念: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⑵ 力產生的條件:①必須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②物體間必須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觸)。
⑶ 力的性質: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況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共線,作用在不同物體上)。兩物體相互作用時,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反之,受力物體同時也是施力物體。
⑷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說明:物體的運動狀態是否改變一般指:物體的運動快慢是否改變(速度大小的改變)和物體的運動方向是否改變
⑸ 力的單位: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用N表示。
力的感性認識:拿兩個雞蛋所用的力大約1N。
⑹ 力的測量:
① 測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彈簧測力計。
② 彈簧測力計:
A.原理:在一定范圍內,彈簧的伸長與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使用方法:
「選」:了解彈簧測力計的量程、分度值;
「調」:將彈簧測力計按所需位置放好,指針是否指零,不在校正;
「測」:彈簧測力計受力方向沿著彈簧的軸線方向。
⑺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
⑻ 力的表示法: 力的示意圖: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表示出來,如果沒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個圖中,力越大,線段應越長
2.彈力
⑴ 彈性形變:物體受力發生形變,失去力又恢復到原來的形狀的性質叫彈性形變。
⑵ 彈力:物體由於發生彈性形變而受到的力叫彈力。
3.重力:
⑴ 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體,由於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
⑵ 重力大小的計算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質量為1kg 的物體所受的重力為9.8N。
⑶ 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 其應用是重垂線、水平儀分別檢查牆是否豎直和面是否水平。
⑷ 重力的作用點——重心:
重力在物體上的作用點叫重心。質地均勻外形規則物體的重心,在它的幾何中心上。
如均勻細棒的重心在它的中點,球的重心在球心。
☆假如失去重力將會出現的現象:(只要求寫出兩種生活中可能發生的)
①拋出去的物體不會下落;②水不會由高處向低處流;③ 液體和大氣不會產生壓強;
4.摩擦力:
⑴ 定義: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它們要發生或已發生相對運動時,就會在接觸面上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就叫摩擦力。
⑵ 分類:
⑶ 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有時起阻力作用,有時起動力作用。
⑷ 靜摩擦力大小應通過受力分析,結合二力平衡求得
⑸ 在相同條件(壓力、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滾動摩擦比滑動摩擦小得多。
⑹ 滑動摩擦力:
① 測量原理:二力平衡條件
② 測量方法:把木塊放在水平長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木塊,使木塊勻速運動,讀出這時的拉力就等於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③ 結論: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時,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
壓力相同時,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
該研究採用了控制變數法。由前兩結論可概括為: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
5.應用:
⑴ 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壓力、接觸面變粗糙、變滾動為滑動。
⑵ 減小摩擦的方法有:減小壓力、使接觸面變光滑、變滑動為滾動(滾動軸承)、使接觸面彼此分開(加潤滑油、氣墊、磁懸浮)。
第九章 力與運動
知識梳理
1. 二力平衡:
⑴ 定義:物體在受到兩個力的作用時,如果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稱二力平衡。
⑵ 二力平衡條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體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兩個力在一條直線上
概括:二力平衡條件用四字概括「一、等、反、一」。
⑶ 平衡力與相互作用力比較:
相同點: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條直線上
不同點:平衡力作用在一個物體上可以是不同性質的力;相互力作用在不同物體上是相同性質的力。
⑷ 力和運動狀態的關系:
物體受力條件 物體運動狀態 說明
不受力受平衡力
合力為0
平衡狀態
靜止勻速運動
力不是產生(維持)運動的原因
受非平衡力合力不為0
運動狀態改變
運動快慢改變運動方向改變
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2.伽利略斜面實驗:
⑴ 三次實驗小車都從斜面頂端滑下的目的是:保證小車開始沿著平面運動的速度相同。
⑵ 實驗得出得結論:在同樣條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車前進地越遠。
⑶ 伽利略的推論是:在理想情況下,如果表面絕對光滑,物體將以恆定不變的速度永遠運動下去。
⑷ 伽科略斜面實驗的卓越之處不是實驗本身,而是實驗所使用的獨特方法——在實驗的基礎上,進行理想化推理。(也稱作理想化實驗)它標志著物理學的真正開端。
3.牛頓第一定律:
⑴ 牛頓總結了伽利略、笛卡兒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頓第一定律,其內容是: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時候,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⑵ 說明:
A.牛頓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經驗事實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推理而概括出來的,且經受住了實踐的檢驗所以已成為大家公認的力學基本定律之一。但是 我們周圍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實驗來直接證明牛頓第一定律。
B.牛頓第一定律的內涵:物體不受力,原來靜止的物體將保持靜止狀態,原來運動的物體,不管原來做什麼運動,物體接下來都將做勻速直線運動.
C.牛頓第一定律告訴我們: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可以不需要力,即力與運動狀態無關,所以力不是產生或維持運動的原因。
4.慣性:
⑴ 定義:物體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
⑵ 說明:慣性是物體的一種屬性。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慣性大小隻與物體的質量有關,與物體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運動、運動速度等皆無關。
☆人們有時要利用慣性,有時要防止慣性帶來的危害,請就以上兩點各舉兩例(不要求解釋)。
答:利用:跳遠運動員的助跑;用力可以將石頭甩出很遠;騎自行車蹬幾下後可以讓它滑行。防止:小型客車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帶;車輛行使要保持距離;包裝玻璃製品要墊上很厚的泡沫塑料。
5. 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⑴ 由物體受力情況確定物體運動狀態的變化。
⑵ 由物體運動狀態的變化,判斷物體的受力情況。
第十章 壓強和浮力
知識梳理
1.壓力:
⑴ 定義: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壓力。
⑵ 壓力並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體放在水平面上時且物體豎直方向不受其他力時,壓力F = 物體的重力G
⑶ 重為G的物體在承面上靜止不動。指出下列各種情況下所受壓力的大小。
G G F+G G–F F-G F
2.研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實驗:
⑴ A、B說明: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
⑵ B、C說明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
⑶ 概括這兩次實驗結論是: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和受力面積有關。本實驗研究問題時,採用了控制變數法和對比法。
3.固體壓強: xkb1.com
⑴ 定義: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壓強。
⑵ 物理意義:壓強是表示壓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⑶ 公式 p=F/S 其中各量的單位分別是:壓強p:帕斯卡(Pa);壓力F:牛頓(N);
受力面積S:米2(m2)。
☆ 使用該公式計算壓強時,關鍵是找出壓力F(一般F=G=mg)和受力面積S(受力面積要注意兩物體的接觸部分)。
⑷ 壓強單位Pa的認識:一張報紙平放時對桌子的壓強約0.5Pa ;一本書對桌面的壓強約50pa ;成人站立時對地面的壓強約為:1.5×104Pa ;它表示:人站立時,其腳下每平方米面積上,受到腳的壓力為:1.5×104N。
⑸ 應用:
①當壓力不變時,可通過增大受力面積的方法來減小壓強如:鐵路鋼軌鋪枕木、坦克安裝履帶、書包帶較寬等。
②也可通過減小受力面積的方法來增大壓強如:縫一針做得很細、菜刀刀口很薄
4.液體的壓強
⑴ 液體內部產生壓強的原因:液體受重力且具有流動性。
⑵ 測量工具:壓強計 用途:測量液體內部的壓強。
⑶ 液體壓強的規律:
① 液體對容器底和測壁都有壓強,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② 在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都相等;
③ 液體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④ 不同液體的壓強與液體的密度有關。
5.大氣壓
⑴ 概念:大氣對浸在它裡面的物體的壓強叫做大氣壓強,簡稱大氣壓,一般用P0表示。說明:「大氣壓」與「氣壓」(或部分氣體壓強)是有區別的,如高壓鍋內的氣壓——指部分氣體壓強。高壓鍋外稱大氣壓。
⑵ 產生原因:因為 空氣受重力並且具有流動性。
⑶ 大氣壓的存在——實驗證明:
歷史上著名的實驗——馬德堡半球實驗。
小實驗——覆杯實驗、瓶吞雞蛋實驗、吸盤。
⑷ 大氣壓的實驗測定:托里拆利實驗。
① 實驗過程:在長約1m,一端封閉的玻璃管里灌滿水銀,將管口堵住,然後倒插在水銀槽中放開堵管口的手指後,管內水銀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這時管內外水銀面的高度差約為76cm。
② 原理分析:在管內,與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為液體不動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壓強平衡。即向上的大氣壓=水銀柱產生的壓強。
③ 結論:大氣壓p0=76cmHg=1.0×105Pa(水銀高度差隨著外界大氣壓的變化而變化)
④ 說明:
A.實驗前玻璃管里水銀灌滿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後,水銀上方為真空;若未灌滿,則測量結果偏小。
B.本實驗若把水銀改成水,則需要玻璃管的長度約為10 m
C.將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壓,管內外的高度差不變,將玻璃管傾斜,高度不變,長度變長。
D.標准大氣壓: 支持76cm水銀柱的大氣壓叫標准大氣壓。
一個標准大氣壓即:1.×105Pa (76厘米水銀柱)
6.大氣壓的特點:
⑴ 特點:空氣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且空氣中某點向各個方向的大氣壓強都相等。大氣壓隨高度增加而減小,且大氣壓的值與地點、天氣、季節、的變化有關。
一般來說:晴天大氣壓比陰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⑵ 大氣壓變化規律研究:在海拔2000米以內,每上升10m,大氣壓大約降低100 Pa(1mmHg)
⑶ 測量工具:測定大氣壓的儀器叫氣壓計。水銀氣壓計和無液氣壓計
⑷ 應用:活塞式抽水機和離心水泵。
⑸ 沸點與壓強:
內容:一切液體的沸點,都是氣壓減小時降低,氣壓增大時升高。
應用:高壓鍋、除去水分。
⑹ 部分氣體壓強:(氣體的體積,氣體的溫度,氣體分子的多少等)
質量一定的氣體,溫度不變時,氣體的體積越小壓強越大,氣體體積越大壓強越小。
⑺ 大氣壓應用:(☆列舉出你日常生活中應用大氣壓知識的幾個事例?)
答:①用塑料吸管從瓶中吸飲料②給鋼筆打水③使用帶吸盤的掛衣勾④離心式抽水機
7.浮力
⑴ 定義:一切浸入液體(氣體)的物體都受到液體(氣體)對它豎直向上的力 叫浮力。
⑵ 浮力方向:豎直向上,施力物體:液(氣)體
⑶ 浮力產生的原因(實質):液(氣)體對物體向上的壓力大於向下的壓力,向上、向下的壓力差 即浮力。
8.阿基米德原理:
(1) 內容:浸入液體里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於它排開液體受到的重力。
(2) 公式:F浮 = G排 =ρ液V排g 從公式中可以看出:液體對物體的浮力與液體的密度和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而與物體的質量、體積、重力、形狀、浸沒的深度等均無關。
(3) 適用條件:液體(或氣體)
9.物體的浮沉條件:
① 前提條件:物體浸沒在液體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② 請根據示意圖完成下空。
下沉 懸浮 上浮 漂浮
F浮 < G F浮 = G F浮 > G F浮 = G
ρ液<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③ 說明:
A.密度均勻的物體切去一塊後浮沉情況不變 【 懸浮(或漂浮)在某液體中,若把物體切成大小不等的兩塊,則大塊、小塊都懸浮(或漂浮)。 】
B.一物體漂浮在密度為ρ的液體中,若露出體積為物體總體積的1/3,則物體密度為
分析: 則:
C.懸浮與漂浮的比較
相同: F浮 = G 不同: 懸浮ρ液 =ρ物 ;V排=V物
漂浮ρ液<ρ物;V排<V物
D.判斷物體浮沉(狀態)有兩種方法:比較F浮 與G或 比較ρ液與ρ物 。
E.物體吊在測力計上,在空中重力為G,浸在密度為ρ的液體中,示數為F則物體密度為:
ρ物= Gρ液/(G-F)
F.冰化為水後水面高度不變
G.改變物體的浮沉:a.自身重力發生改變 b.受到的浮力發生改變
9.漂浮問題「五規律」:
⑴ 規律一:物體漂浮在液體中,所受的浮力等於它受的重力;
⑵ 規律二:同一物體在不同液體里,所受浮力相同;
⑶ 規律三:同一物體在不同液體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體里浸入的體積小;
⑷ 規律四:漂浮物體浸入液體的體積是它總體積的幾分之幾,物體密度就是液體密度的幾分之幾;
⑸ 規律五:將漂浮物體全部浸入液體里,需加的豎直向下的外力等於液體對物體增大的浮力。
10.浮力的利用:
(1) 輪船:
① 工作原理:要使密度大於水的材料製成能夠漂浮在水面上的物體必須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夠排開更多的水。
② 排水量:輪船滿載時排開水的質量。單位 t 由排水量m
可計算出:排開液體的體積;排開液體的重力G排 = m g ;輪船受到的浮力F浮 = m g
輪船和貨物共重G=m g 。
(2)潛水艇:
工作原理:潛水艇的下潛和上浮是靠改變自身重力來實現的。
(3)氣球和飛艇:
工作原理:氣球是利用空氣的浮力升空的。氣球里充的是密度小於空氣的氣體如:氫氣、氦氣或熱空氣。為了能定向航行而不隨風飄盪,人們把氣球發展成為飛艇。
(4)密度計:
原理:利用物體的漂浮條件來進行工作。
構造:下面的鋁粒能使密度計直立在液體中。
刻度:刻度線從上到下,對應的液體密度越來越大
11.浮力計算題方法總結:
(1) 確定研究對象,認准要研究的物體。
(2) 分析物體受力情況畫出受力示意圖,判斷物體在液體中所處的狀態(看是否靜止或做勻速直線運動)。 xkb1.com
(3) 選擇合適的方法列出等式(一般考慮平衡條件)。
計算浮力方法:
① 稱量法:F浮= G-F(用彈簧測力計測浮力)。
② 壓力差法:F浮= F向上 - F向下(用浮力產生的原因求浮力)
③ 漂浮、懸浮時,F浮=G (二力平衡求浮力;)
④ F浮=G排 或F浮=ρ液V排g (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知道物體排開液體的質量或體積時常用)
⑤ 根據浮沉條件比較浮力(知道物體質量時常用)
⑵ 蘇教版八下物理書
到新華書店看看
⑶ 初二下冊物理復習提綱蘇教版
1、質量
(1) 定義:物體中含有物質的多少叫質量。用字母「m」表示。
(2) 質量是物體的一種屬性:
對於一個給定的物體,它的質量是確定的,它不隨物體的形狀、位
置,狀態和溫度的改變而改變。
(3)質量的單位及換算:
質量的主單位是千克(kg )。常用單位有噸(t )、克(g)和毫克(mg)
1t 103 kg 103 g 103 mg
2、質量的測量
生活中稱質量的工具是秤,在物理實驗室里,用天平稱質量,其中包括托盤天平和物理天平。
(1) 天平的使用方法:
① 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將游碼放在標尺左端的零刻線處
② 調節橫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針指在分度盤的中線處,這時橫梁平衡
③ 估計被測物的質量,把被測物放在左盤里,用鑷子向右盤里加減砝碼並調節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直到橫梁恢復平衡。
(2)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項:
①天平調好後,左右兩托盤不能互換,否則要重新調節橫梁平衡
②被測物體的質量不能超過最大秤量
③砝碼要輕拿輕放,不能用手拿,要用鑷子,以免因為手上的汗而腐蝕砝碼
④ 保持天平盤乾燥、清潔。不要直接放潮濕或有腐蝕性的物體。
(3) 天平的稱量和感量:
每台天平能夠稱的最大質量叫天平的最大稱量,也叫秤量。
感量表示天平所能測量的最小質量數,就是標尺上最小刻度所代表的質量數。
3、密度
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
(1)定義:單位體積的某種物質的質量,叫密度。用字母「ρ」表示。
(2)密度的計算公式:
(3)單位:國際單位是kg/m3,實驗中常用單位是g/cm3,1g/cm3=103kg/m3
八、力
1、力的定義
(1) 定義: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2) 說明:定義中的「作用」是推、拉、提、吊、壓等具體動作的抽象概括
2、力的概念的理解
(1) 發生力時,一定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存在,也就是說,沒有物體就不會有力的作用
(2) 當一個物體受到力的作用時,一定有另一個物體對它施加了力,受力的物體叫受力物體,施力的物體叫施力物體。所以沒有施力物體或沒有受力物體的力是不存在的。
(3) 相互接觸的物體間不一定發生力的作用,沒有接觸的物體之間也不一定沒有力「接觸與否」不能成為判斷是否發生力的依據。
(4) 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① 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的作用是相互的,這一對力總是同時產生,同時消失。
② 施力物體、受力物體是相對的,當研究對象改變時,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也就改變了
3、力的作用效果——由此可判定是否有力存在
(1) 可使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運動狀態的改變包括運動快慢改變和運動的方向改變。
(2) 可使物體的形狀與大小發生改變。
4、力的單位
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用符號N來表示。1N大小相當於拿起2個雞蛋的力。
5、力的測量
(1) 工具:測力計,實驗室中常用的測力計是彈簧秤
(2) 彈簧秤的原理: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彈簧伸長就越長
6、彈簧秤的正確使用
(1) 觀察彈簧秤的量程、分度值和指針是否指在零刻線上
(2) 讀數時,視線、指針和刻度線應在同一水平面
7、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叫力的三要素,都能影響力的作用效果
8、力的圖示: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來
9、力的圖示的做圖方法
(1) 畫出受力物體:一般可以用一個正方形或長方形代表,球形可用圓圈表示。
(2) 確定作用點:作用點畫在受力物體上,且畫在受力物體和施力物體的接觸面的中點,如受力物體和施力物體不接觸或同一物體上受二個以上的力,作用點畫在受力物體的幾何中心。
(3) 確定標度:如用1厘米線段長代表多少牛頓。
(4) 畫線段:從力的作用點起,按所定標度沿力的方向畫一條直線,用來表示力的大小
(5) 力的方向:在線段的末尾畫上箭頭,表示力的方向
(6) 將所圖示的力的符號和數值標在箭頭的附近
10、力的示意圖
某些情況下,只需要定性地描述物體的受力情況,不需要精確地表示出力的大小,則可以畫力的示意圖。
11、重力的概念
(1) 定義:地面附近物體由於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2) 理解:①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它的受力物體是地面附近的一切物體。②重力的大小與物體的質量有關。
12、重力的三要素
(1) 大小:G = mg
(2) 方向:總是豎直向下(垂直水平面向下)
(3) 作用點:重力的作用點在物體的重心上。其中形狀規則,質量分布均勻物體的重心在它的幾何中心
13、合力的概念
(1) 合力:如果一個力產生的效果跟兩個力共同作用產生的效果相同,這個力就叫做那兩個力的合力
(2) 理解:①合力的概念是建立在「等效」的基礎上,也就是合力「取代了分力,因此合力不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另外一個力,它只不過是替了原來作用的兩個力,不要誤認為物體同時還受到合力的作用。②兩個力合成的條件是這兩個力須同時作用在一個物體上,否則求合力無意義。
14、力的合成
已知幾個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叫做力的合成
(1)當兩個力方向相同是時,其合力的大小等於這兩個力之和;方向與兩力的方向相同
數學表述:F合 =F1 + F2
(2)當兩下力方向相反時,其合力的大小等於這兩個力之差,方向為較大力的方向
數學表述:F合 = F1 — F2 (其中:F1 > F2 )
希望能幫到你啊O(∩_∩)O~
⑷ 蘇教版八下物理要點及注意點!
測量前要調平(游碼歸零,平衡螺母),測量時不直接加液體測量
⑸ 八年級上冊物理書蘇教版封面是什麼樣的
你說的是:蘇科版八年級上冊物理書
江蘇省所屬初中用的都是蘇科版的。
⑹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和教科版的八年級物理有什麼區別
排版不同 人教版第一章是測量 ,而蘇教版的是聲
⑺ 誰有蘇教版物理輕松作業本八下的啊
,物理答案主 1.杠桿: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繞著固定點轉動的硬 棒就叫杠桿。
2.什麼是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
(1)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點(o)
(2)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F1)
(3)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F2)
(4)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的作用線的距離(L1)。
(5)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L2)
3.杠桿平衡的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寫作:F1L1=F2L2 或寫成 。這個平衡條件也就是阿基米德發現的杠桿原理。
4.三種杠桿:
(1)省力杠桿:L1>L2,平衡時F1<F2。特點是省力,但費距離。(如剪鐵剪刀,鍘刀,起子)
(2)費力杠桿:L1<L2,平衡時F1>F2。特點是費力,但省距離。(如釣魚杠,理發剪刀等)
(3)等臂杠桿:L1=L2,平衡時F1=F2。特點是既不省力,也不費力。(如:天平)
5.定滑輪特點:不省力,但能改變動力的方向。(實 質是個等臂杠桿)
6.動滑輪特點:省一半力,但不能改變動力方向,要費距離.(實質是動力臂為阻力臂二倍的杠桿)
7.滑輪組:使用滑輪組時,滑輪組用幾段繩子吊著物體,提起物體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幾分之一。
希望能幫到你。 要考點
⑻ 蘇教版初二物理下冊知識點梳理
學習是每個一個學生的職責,而學習的動力是靠自己的夢想,也可以這樣說沒有自己的夢想就是對自己的一種不責任的表現,也就和人失走肉沒啥兩樣,只是改變命運,同時知識也不是也不是隨意的摘取。要通過自己的努力,要把我自己生命的鑰匙。以下我為您整理的《蘇教版初二下冊物理知識點 總結 》,供大家學習參考。
蘇教版初二物理下冊知識點梳理
第一章
一.聲音是什麼
1.聲音是由於物體的震動產生的。
我們把正在發生的物體叫做聲源.固體、液體、氣體都能發聲.都可以作為聲源.發聲的物體一直在振動。
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可以在固體、液體、氣體中傳播,但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3.聲音是一種波,聲是以波的形式傳播的,我們把它叫做聲波。
聲波能使人耳鼓膜振動,讓人覺察到聲音的存在.它還能使其他物體振動,這表示聲具有能量,這種能量叫做聲能。
回聲是聲波遇到障礙物反射形成的。
4.聲音在不同的介質中傳播的速度是不同的。
聲音在氣體中最慢,在液體中較快,在固體中最快.平常我們講的聲速是指,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340m/s,應記住。
二.聲音的特性
1.響度:聲音的強弱叫做響度。
振動的幅度稱為振幅.聲音響度與聲源振動的振幅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響度是人耳感覺到的聲音大小,增大響度的目的是使聲音更響亮,聽清來更清楚。
2.音調:聲音的高低叫音調。
聲音音調的高低決定於聲源振動的頻率.聲源振動的頻率越高,聲音的音調越高;聲源振動的頻率越低,聲音的音調越低。(振動的快慢常用每秒振動的次數——頻率表示,頻率的單位為赫茲,Hz)女子的音調比男子高。
3.音色:不同的發聲器,由於它們的材料、結構不同,即使發生的響度和音調相同的聲音,我們還是能分辨它們,這是因為聲音的另一因素,音色不同。
三.雜訊
1.雜訊:難聽的、令人厭煩的聲音.雜訊的波形是雜亂無章的。
2.樂音:動聽的、令人愉快的聲音.樂音的波形是有規律的。
3.雜訊的危害
4.雜訊的控制
減少雜訊的主要途徑:
(1)控制雜訊在聲源。
(2)阻斷雜訊傳播。
(3)在人耳處減弱雜訊。
四.人耳聽不到的聲音
人耳能聽到聲波的頻率范圍通常是20Hz-20000Hz之間,稱為可聽聲.頻率高於20000Hz的稱為超聲波.頻率低於20Hz的聲波稱為次聲波。
超聲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強、易於獲得較集中的聲能、還能成像等特點。
蘇教版初二物理下冊知識點梳理
1.什麼是力: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2.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個物體對別的物體施力時,也同時受到後者對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還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物體形狀或體積的改變,叫做形變。)
4.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符合是N。1牛頓大約是你拿起兩個雞蛋所用的力。
5.實驗室測力的工具是:彈簧測力計。
6.彈簧測力計的原理: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與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彈簧測力計的用法:(1)要檢查指針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則要調零;(2)認清最小刻度和測量范圍;(3)輕拉秤鉤幾次,看每次鬆手後,指針是否回到零刻度,(4)測量時彈簧測力計內彈簧的軸線與所測力的方向一致;⑸觀察讀數時,視線必須與刻度盤垂直。(6)測量力時不能超過彈簧測力計的量程。
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叫做力的三要素,它們都能影響力的作用效果。
9.力的示意圖就是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來表示力。具體的畫法是:
(1)用線段的起點表示力的作用點;
(2)延力的方向畫一條帶箭頭的線段,箭頭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3)若在同一個圖中有幾個力,則力越大,線段應越長。有時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圖標出力的大小,
10.重力:地面附近物體由於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
11.重力的計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與質量的比值:g=9.8牛頓/千克,在粗略計算時也可取g=10牛頓/千克);重力跟質量成正比。
12.重垂線是根據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原理製成。
13.重心:重力在物體上的作用點叫重心。
14.摩擦力: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它們要發生或已經發生相對運動時,就會在接觸面是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這種力就叫摩擦力。
15.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和壓力大小有關系。壓力越大、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
16.增大有益摩擦的 方法 :增大壓力和使接觸面粗糙些。
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觸面光滑和減小壓力;(2)用滾動代替滑動;(3)加潤滑油;(4)利用氣墊。(5)讓物體之間脫離接觸(如磁懸浮列車)。
蘇教版初二物理下冊知識點梳理
1、質量
(1)定義:物體中含有物質的多少叫質量。用字母「m」表示。
(2)質量是物體的一種屬性:
對於一個給定的物體,它的質量是確定的,它不隨物體的形狀、位
置,狀態和溫度的改變而改變。
(3)質量的單位及換算:
質量的主單位是千克(kg)。常用單位有噸(t)、克(g)和毫克(mg)
1t103kg103g103mg
2、質量的測量
生活中稱質量的工具是秤,在物理實驗室里,用天平稱質量,其中包括托盤天平和物理天平。
(1)天平的使用方法:
①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將游碼放在標尺左端的零刻線處
②調節橫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針指在分度盤的中線處,這時橫梁平衡
③估計被測物的質量,把被測物放在左盤里,用鑷子向右盤里加減砝碼並調節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直到橫梁恢復平衡。
(2)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項:
①天平調好後,左右兩托盤不能互換,否則要重新調節橫梁平衡
②被測物體的質量不能超過秤量
③砝碼要輕拿輕放,不能用手拿,要用鑷子,以免因為手上的汗而腐蝕砝碼
④保持天平盤乾燥、清潔。不要直接放潮濕或有腐蝕性的物體。
(3)天平的稱量和感量:
每台天平能夠稱的質量叫天平的稱量,也叫秤量。
感量表示天平所能測量的最小質量數,就是標尺上最小刻度所代表的質量數。
3、密度
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
(1)定義:單位體積的某種物質的質量,叫密度。用字母「ρ」表示。
(2)密度的計算公式:
(3)單位:國際單位是kg/m3,實驗中常用單位是g/cm3,1g/cm3=103kg/m3
蘇教版初二物理下冊知識點梳理相關 文章 :
★ 八年級下冊物理蘇教版知識點
★ 2017初二下冊物理知識點
★ 蘇教版初二物理復習資料有哪些
★ 初二物理蘇教版教案
★ 蘇教版八年級下冊物理期末試卷
★ 初二學習方法指導與學習方法總結
★ 2017蘇教版初二物理下冊試卷參考
★ 八年級學習方法指導
★ 八年級下冊期末物理蘇教版模擬卷
★ 初二物理上冊第一、二章蘇教版教案(2)
⑼ 蘇教版初二下物理知識點
第一章
一.聲音是什麼
1.聲音是由於物體的震動產生的。
我們把正在發生的物體叫做聲源。固體、液體、氣體都能發聲。都可以作為聲源。發聲的物體一直在振動。
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可以在固體、液體、氣體中傳播,但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3.聲音是一種波,聲是以波的形式傳播的,我們把它叫做聲波。
聲波能使人耳鼓膜振動,讓人覺察到聲音的存在。它還能使其他物體振動,這表示聲具有能量,這種能量叫做聲能。
回聲是聲波遇到障礙物反射形成的。
4.聲音在不同的介質中傳播的速度是不同的。
聲音在氣體中最慢,在液體中較快,在固體中最快。平常我們講的聲速是指,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340m/s,應記住。
二.聲音的特性
1.響度:聲音的強弱叫做響度。
振動的幅度稱為振幅。聲音響度與聲源振動的振幅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響度是人耳感覺到的聲音大小,增大響度的目的是使聲音更響亮,聽清來更清楚。
2.音調:聲音的高低叫音調。
聲音音調的高低決定於聲源振動的頻率。聲源振動的頻率越高,聲音的音調越高;聲源振動的頻率越低,聲音的音調越低。(振動的快慢常用每秒振動的次數——頻率表示,頻率的單位為赫茲,Hz)
女子的音調比男子高。
3.音色:不同的發聲器,由於它們的材料、結構不同,即使發生的響度和音調相同的聲音,我們還是能分辨它們,這是因為聲音的另一因素,音色不同。
三.雜訊
1.雜訊:難聽的、令人厭煩的聲音。雜訊的波形是雜亂無章的。
2.樂音:動聽的、令人愉快的聲音。樂音的波形是有規律的。
3.雜訊的危害
4.雜訊的控制
減少雜訊的主要途徑:
(1)控制雜訊在聲源。
(2)阻斷雜訊傳播。
(3)在人耳處減弱雜訊。
四.人耳聽不到的聲音
人耳能聽到聲波的頻率范圍通常是20Hz-20000Hz之間,稱為可聽聲。頻率高於20000Hz的稱為超聲波。頻率低於20Hz的聲波稱為次聲波。
超聲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強、易於獲得較集中的聲能、還能成像等特點。
第二章 物態變化
一.物質的三態 溫度的測量
1.自然界中的物質有三種狀態:固態、液態、氣態,三種狀態的存在與溫度有密切的關系。
2.溫度的測量
使用酒精燈的注意事項:
(1) 酒精燈的外焰溫度最高,應用外焰加熱。
(2) 禁止用一個酒精燈去引燃另一酒精燈,以免灑出酒精引起火災。
(3) 熄滅酒精燈時,必須用燈帽蓋滅,不能吹滅,以免引燃燈內酒精。
(4) 萬一灑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燒起來,應用濕抹布撲蓋。
3.溫度計及使用
原理:利用液體熱脹冷縮的性質製成的。(水銀、酒精、煤油)
溫度計正確使用方法:
(1) 觀察量程和分度值。
(2) 玻璃泡與被測物體充分接觸(但不能與容器壁接觸)
(3) 示數穩定後讀數,讀數時溫度計需與被測物體接觸
(4) 讀數時視線應與液柱上表面相平
對於不準確的溫度計測到的溫度與它的實際溫度之間的關系是,實際溫度為:
二.汽化和液化
1.汽化:物質由液態變為氣態的現象。
汽化的方式:
(1) 蒸發
特點:在任何溫度下都發生,只在液體表面進行的緩慢汽化現象,吸熱致冷。
影響因素:溫度、表面積、空氣流速。
(2) 沸騰
特點:一定溫度下發生,在液體表面和內部同時進行的劇烈汽化。
條件:達到沸點,繼續吸熱。
規律:不斷吸熱,溫度持續不變。
2.液化:物質由氣態變為液態現象。
方法:降低溫度,壓縮體積。
液化現象是氣體遇冷放出熱量或壓強增大由氣體直接變為液體的現象。
3.水蒸氣是無色無味,看不見、聞不到的。因此,我們平時看到的「白氣」不是水蒸氣,而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在觀察水的沸騰實驗中,沸騰前,底部開始有氣泡,氣泡上升變小,當沸騰時,底部有大量的氣泡產生,上升變大,到水面破裂,水蒸氣散到空氣中。
三.熔化和凝固
1.熔化:物質由固體轉變為液體的現象。
(1)晶體熔化
特點:溶化時雖然吸收熱量,但溫度保持不變。溶化前後溫度不斷上升。
條件:達到熔點,不斷吸熱。
規律:不斷吸熱,溫度保持不變。
過程狀態:固態——固液混合態——液態
(2) 非晶體熔化
不斷吸熱,不斷熔化,不斷升溫,沒有熔點。
過程狀態:固態——軟——稀——液態
2.凝固:物質由液體轉變為固態的現象。
(1)晶體凝固
條件:達到凝固點,不斷放熱。
規律:不斷放熱,溫度保持不變。
(3) 非晶體凝固:不斷放熱,不斷凝固,不斷降溫,沒有凝固點。
3.熔化和溶化不要混淆,前者表示物質從固體變成液態的過程,而後者表示一些溶質溶化在溶劑中的過程,如鹽溶於水變成鹽水。
4.同種晶體的凝固點和熔點相同
5.常見的晶體非晶體:
玻璃、石蠟、松香是非晶體,冰、海波、萘是晶體。
四.升華和凝華
1.升華:物質有固態直接變為氣態的現象。升華吸熱,有致冷的作用,例如乾冰。
2.凝華:物質有氣態直接變為固態的現象。凝華放熱。
3.自然現象:露、霧和雲都是水蒸氣液化現象。雪和霜都是水蒸氣凝華現象
第三章 光現象
一.光的色彩 顏色
1.光源:自身能發光的物體。它分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按光束的形狀可把光源分為點光源和平行光源,電燈是點光源,手電筒是平行光源。
2.光的色散:讓一束白光射到三棱鏡上,通過三棱鏡偏射後照到白屏上出現了一條不同顏色依次排列的彩色亮帶,這條亮帶叫作光譜。這個現象的產生表面:第一,白光不是單色的;第二,不同的單色光通過棱鏡時偏折的程度不同,紅色偏折的程度最小,紫光偏折的程度最大,各色光偏折的程度從小到大按照,紅、橙、黃、綠、、藍、靛、紫排列。
3.色光的混合
紅、綠、藍三種色光叫做光的三原色。
4.物體的顏色
(1)透明體的顏色是由它透過的色光決定的,各種色光都能透過的物體是無色。
(2)不透明體的顏色由它反射的色光決定,將各種光全反射的物體是白色的,將各種色光全吸收的物體是黑色的。
(3)顏色的三原色是紅、黃、藍。
5.光具有能量:光所具有的能量叫光能。例如,太陽能。
二.人眼看不見的光
1.紅外線:頻率在 Hz到 Hz之間,物體溫度越高輻射的紅外線越多,物體在輻射紅外線的同時也吸收紅外線,熱作用強,各種物體吸收後溫度升高。一切物體都發射紅外線,不同的物體發生的紅外線不同,即使同一物體在不同溫度時發出的紅外線不同。
2.紫外線:頻率在 到 Hz之間,化學作用強,很容易使照相底片感光,紫外線的生理作用強,能殺菌。高溫物體會發射紫外線。
三.光線的直線傳播
1.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例如,小孔成像,影子。
2.光速
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間最快的速度。光在空氣種的速度十分接近光在真空中的速度, 。光在水中的速度約為真空中3/4,在玻璃中的速度約為真空中的2/3。
光年表示光在一年時間中所走的路程。
四.平面鏡
1.表面平的鏡子,平靜的水面,平滑的金屬面都可稱為平面鏡。
2.平面鏡成像特點:
(1)像與物大小相等
(2)像與物的對應點的連接跟鏡面垂直
(3)像與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
(4)像與物左右相反
(5)像是虛像(虛像並不是由實際光線相交而成的,而是由實際光線的反向延長西安相交而成,因此,沒有光從虛像射出來)
3.平面鏡成像的應用:成像(鏡子),改變光的傳播路線(潛望鏡)
4.凸面鏡和凹面鏡
(1)凸面鏡的特點:成縮小的像,觀察到的范圍比大小相同的平面鏡中觀察到的范圍。
(2)凹面鏡的特點: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線匯聚到一點。
五.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光射到物體表面上時,有一部分會被物體表面反射回來,這種現象叫反射。
2.光的反射定律: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入射光線、反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反射角等於入射角,光反射中光的傳播路線是可逆的。
3.鏡面反射和漫反射
(1)平行光線入射,反射光線還是平行的,這種反射叫做鏡面反射。
(2)如果反射光線是向著不同方向的,這種反射就叫做漫反射。
4.入射光線不動,若鏡面轉過a角,則法線也轉過a角,反射光線則轉過2a角,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的夾角將增大或減小2a角。
5.物體的亮與暗決定於進入人眼光線的多少,光線多則亮,反之則暗
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鏡
一.光的折射
1.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發生偏折,這種現象叫做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規律: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時,折射光線偏向法線,三線共面,折射角小於入射角。(當光從水或其他介質射入空氣中時,折射光線偏離法線,三線共面,折射角大於入射角,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
二.透鏡
1.透鏡的類型:凸透鏡和凹透鏡。
2.凸透鏡和凹透鏡的特點:
(1)通過凸透鏡,所看的物體的像是放大的,對光線具有會聚作用。
(2)通過凹透鏡,所看的物體的像是縮小的,對光線具有發散作用。
3.焦點和焦距
凸透鏡能使平行於主光軸的光會聚於一點,,這個點F叫做焦點,焦點到光心的距離f叫做焦距。
平行光線經過凹透鏡後變成發散光線,它的焦點是虛焦點是折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過焦點。
凸透鏡的三條特殊光線:其一是過透鏡中心的光線不改變傳播方向。其二是平行的光線經過凸透鏡後過焦點,其三是過焦點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後平行。
凹透鏡的三條特殊光線:其一是過透鏡中心的光線不改變傳播方向。其二是平行的光線經過凹透鏡後過發散,發散光線的反向延長線過虛焦點,其三是入射光線延長線過虛焦點的發散光線經凹透鏡後平行射出。
三.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物距u和焦距f的關系 像的性質
像的位置
像距v
應用舉例
正立或倒立 縮小或放大 實像或虛像
u>2f 倒立 縮小 實像 異側 f<v<2f 照相機
u=2f 倒立 等大 實像 異側 v=2f
f<u<2f 倒立 放大 實像 異側 v>2f 投影儀
u<f 正立 放大 虛像 同側 放大鏡
規律總結:
(1) 兩個分界點:焦點是成實像和虛像的分界點,兩倍焦距處是成放大像和縮小像的分界點。
(2) 像的倒立和虛實:正立的像一定是虛像,像與物異側倒立的像一定是實像,像與物分居透鏡兩側。
(3) 像隨物在主光軸上移動時,其方向具有一致性,物如果靠近透鏡,那麼實像在另一側遠離透鏡,且像變大,虛像與物在透鏡同側也靠近透鏡,且像變小,反之亦然。
(4) 物體與經凸透鏡所成的實像間的距離最小為4f,否則不能成實像。
四.照相機與眼睛 視力的矯正
1.視力的矯正:戴凹透鏡,使像後移,矯正近視眼。戴凸透鏡,使像前移,矯正遠視眼。
第五章 物體的運動
一.長度和時間的測量
1.長度單位: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單位是米,用字母m表示。常用單位是千米,厘米和分米,分別用Km,cm,dm表示。
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是:
2.長度測量
刻度尺:零刻度,分度值,量程,單位。
使用前:零刻度線是否磨損,量程,分度值。
使用時:(1)選對 (2)放對:要放正,不能歪斜,刻度尺較厚時,刻線應緊靠被測物體。(3)看對:讀數時,視線要正對刻度尺,與尺面垂直,不要斜視。(4)讀對:准確讀出分度值的數字,還要估讀到分度值下一位數。(5)記對:數字加單位,無單位,無意義。
3.誤差:物體的真實長度叫真實值,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異就叫誤差。錯誤可以避免,而誤差是不可避免的。
減小誤差:(1)選用精密儀器。(2)改進實驗方法。(3)多次測量求平均值。
4.測量時間: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主要單位是秒,用字母s表示
5.測量工具:鍾表,秒錶等。
二.速度
1.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
(1)比較相等時間內通過路程的長短
(2)比較通過相等路程所用時間的長短
2.速度: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的多少叫速度
公式:v=s/t v錶速度,s表路程,t表時間。
單位:國際單位m/s,常用的還有Km/h
測量:利用刻度尺和計時器可測出物體的速度。
三.直線運動
1.勻速直線運動:我們把速度不變的直線運動叫做勻速直線運動。
特點: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時,在任何一段相等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是相等的,即物體運動的路程與時間成正比。
2.變速直線運動:我們把速度變化的直線運動叫做變速直線運動。
特點:物體做變速直線運動時,在各段路程中它的運動速度是變化的。
3.平均速度:變速直線運動比較復雜,在粗略研究其情況時,仍可使用速度公式求出它的速度,這個速度稱為平均速度。
四.世界是運動的
1.自然界中的一切物體都在不停地運動著,運動是普遍的也是絕對的,世界上沒有絕對靜止的物體。
2.運動與靜止
機械運動:物體位置的變化,物理學中的「運動」是指物體位置的改變,機械運動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現象,自然界中的一切物體都在做機械運動。
參照物:我們在描述物體位置是否改變時,總是有意無意地相對於其他物體而言,這個事先被選定作為標準的物體,在物理學中稱為參照物。參照物被假定為靜止的,但不能將所研究的物體作為參照物。
3.運動的相對性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體都是運動著,沒有絕對靜止的物體。我們平常所說的運動和靜止都是相對於某一物體(參照物)而言。在研究機械運動時,由於選擇了不同的參照物,對同一物體做機械運動情況的描述就可能不同。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第六章 物質的物理性質
一.物體的質量
1.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叫做物體的質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質量是物體自身的物理屬性,與物體的形狀,狀態,位置無關。
國際單位制中,質量的單位是千克,符號為Kg,通常還有g,mg,t。
2.質量的測量工具
實驗室里常用天平測量物體的質量,有學生天平,托盤天平
托盤天平使用說明:
(1) 使用天平時,應將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
(2) 調節天平時,應將游碼移至標尺左端的「0「刻度線,在調節橫樑上的平衡螺母,使指針對准分度盤中央的刻度線
(3) 測量物體質量時,應將物體放在天平的左盤,用鑷子向右盤加減砝碼;在標尺上移動游碼,使指針對准分度盤中央的刻度線,此時,右盤中砝碼的總質量與標尺示數值之和,即等於所測物體的質量。
註:待測物體的總質量不能超過天平的最大測量值,向盤里加減砝碼應輕拿輕放。天平與砝碼應保持乾燥,清潔,不要把潮濕的物品或化學葯品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盤里,不要用手直接取砝碼。
二.用天平測物體的質量
1.累積法測量微小物體的質量:使用天平時需同時考慮其稱量和感量。
2.測量液體的質量方法:先用天平測出容器的質量 ,再將被測液體倒入該容器內,用天平測出容器和液體的總質量 ,則被測液體的質量為 。
三.物質的密度 密度的應用
1.密度:單位體積某種物質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常用 表示。
同種物質所組成的不同物體,其質量和體積的比值是相同的,不同物質所組成的物體,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一般是不同的。
公式: =m/V單位是
變形式還有:m= V,V=m/
2.密度是物質的一種屬性,可以用測量密度的方法鑒別物質。
3.測量液體的儀器是量筒
使用量筒時應注意:
(1) 觀測量筒:最大值,分度值
(2) 使用量筒時,應將其放在水平檯面上
(3) 讀數時,應使視線與液體凹面的底部相平。
4.利用排液法測量固體的體積
(1)先記錄下量筒裡面液體的體積 ;
(2)將要測的固體放入量筒中,再記錄出液體的總體積
(3)則被測固體的體積 = —
5.溢水法測密度大於水的物體的體積:因為原來燒杯中裝滿水,所以被測物體的體積就等於溢出水的體積,用量筒測出溢出水的體積就是被測物體的體積。
6.用量筒測量密度小於水的固體的體積
密度小於水的固體在水中漂浮不下沉,通常採用「針壓法」或「配種法」使其沉入水中,測出其體積。
針壓法:用大頭針把蠟壓入水中
配重法:用鐵塊與蠟栓在一塊
五.物理的物理屬性
第七章 從粒子到宇宙
一.走進分子世界
1.物質是由大量分子組成的,分子間有間隙
2.分子的無規則運動:分子一直處在永不停息的運動中,且分子運動的快慢與運動有關(看不見的)
3.分子間不僅存在吸引力,而且存在排斥力。且力的大小隨分子間距離的變化而變化,分子間距離大時為吸引力(氣體易被壓縮),分子間距離近時表現為斥力(固體和液體不易被壓縮),分子間距離非常大,分子間的作用力可以忽略。
4.擴散現象:相互接觸的兩種物質彼此進入對方的現象
二.探索更小的微粒
1.分子是由原子組成的,由不同原子構成的分子稱為化合分子;由相同原子構成的分子稱為單質分子。
原子是由電子和原子核構成;
原子核是由中子和質子構成;
電子帶負電荷,質子帶正電子,中子不帶電;
質子由三個誇克。
2.摩擦起電:用摩擦的方法使物體帶電。實質是電子的轉移。
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正電荷,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帶負電。
第八章 力
1.力:物體對物體的相互作用,物體間的力是相互的。力不能離開物體而單獨存在。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體發生形變或使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變化。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點。
力的單位是牛頓(N)。
力的示圖和力的示意圖
2.彈力:物體由於發生彈性形變所產生的力,拉力,壓力,支持力都屬於彈力。
彈簧測力計
彈簧測力計的原理:彈簧的伸長量和它所受到的力成正比。
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
(1)了解彈簧測力計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時不能測量超過量程的力。
(2)矯正「0」點。
(3)測量時,要使彈簧測力計受力方向沿彈簧的軸線方向;觀察時,視線必須與刻度盤垂直。
彈性勢能:物體由於發生形變所具有的能量。
3.重力:由於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
大小:與物體的質量成正比,兩者的關系為:G=mg
方向:豎直向下(垂直與水平地面)
作用點:重心
4.摩擦力:相互接觸的兩個物體,當一個物體在另一物體表面將要運動或運動時,受到接觸面阻礙運動的力。
摩擦力的方向總是和物體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簡單的判斷物體的相對運動方向的方法是,如果沒有力的作用物體會向哪邊運動的方向就是相對運動方向)
分類:滑動摩擦力、滾動摩擦力和靜摩擦力。
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壓力的大小有關,在一定的范圍內與接觸面積的大小無關。
滾動摩擦力比滑動摩擦力小。(一般用滾動摩擦代替滑動摩擦來減小摩擦)
靜摩擦力: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當它們之間產生相對運動趨勢時,在接觸面上產生阻礙物體要發生相對運動的力,靜摩擦力的大小和與它方向相反的外力的大小相等,使物體剛好能運動的那個力是最大靜摩擦力。
增大有益摩擦和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舉例)
第九章 壓強和浮力
1.壓力:垂直作用於物體表面的力。
方向:垂直於接觸面
作用點:接觸面上
2.壓強: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
公式: ,F表示力,S表示受力面積。
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壓強的單位是帕斯卡,簡稱帕,符號是Pa
改變壓強的方法:改變壓力的大小或改變受力面積
3.液體的壓強
產生原因:液體受到重力,且具有流動性
特點:(1)液體內部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2)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在同一種液體中,同一深度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
(4)跟液體的密度有關
公式:
測量工具:壓強計
應用:連通器
4.大氣壓強
產生的原因:空氣有重力,具有流動性
存在的證明:馬德堡半球實驗
測量:托里拆利實驗
測量儀器是:水銀氣壓計、無液氣壓計等
標准大氣壓:
變化規律:海拔越高,大氣壓越小。
與沸點的關系:氣壓增大,沸點升高;氣壓減小,沸點降低;
5.流體壓強
流體:流動的液體或氣體
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速度的關系:流速大的地方壓強小;流速小的地方壓強大;
應用:升力的產生(飛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