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古今中外名人的理想
周恩來同志是全國各族人民敬愛的總理。他一生為國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他在青少年時代,就富有革命理想,立志為興我中華而讀書。
1910年夏,12歲的周恩來,跟隨伯父到東北奉天,先在鐵嶺銀崗書院讀了半年
書,後來,轉入奉天關東模範學堂讀書。
有一次,老師提出「為什麼讀書」的問題,要同學們回答。有的說「為了明禮
而讀書」,有的說「為了光宗耀祖而讀書」,還有一個學生說「為了幫助父親記賬
而讀書」,弄得鬨堂大笑。當老師問到周恩來時,他站起來響亮而嚴肅地回答說:
「為中華崛起而讀書。」充分表達了少年周恩來要為祖國獨立富強而發憤學習的宏
偉志向。
1912年10月,關東模範學堂隆重舉行建校兩周年紀念會。當時,14歲的周恩來
感慨萬分,揮筆寫了一篇《關東模範學校第二周年紀念日感言》的作文。他在文中
明確寫道:「學生讀書應以擔負「國家將來艱巨之責任」為己任。這篇優秀作文,
收錄在《奉天教育品展覽會國文成績》一書中。
後來,周恩來轉到天津南開中學讀書。他和同學們發起組織「敬業樂群會」。
在會刊《敬業》上,他發表了許多詩篇和文章。其中有一首詩寫道:「險夷不變應
嘗膽,道義爭擔敢息肩?」抒發了他憂國憂民和發憤圖強的情懷,表達了他立志革
命到底的崇高理想。
1917年,19歲的周恩來,為了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遠涉重洋到日本留學。臨
行時贈給同學一首詩寫道:「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富群科濟世窮。面壁十年圖破壁,
難酬蹈海亦英雄。」表示他決心鑽研社會科學,挽救國家的危亡,以古人那種「面
壁十年」的刻苦精神,來改造當時的社會,即使壯志難酬,蹈海而死,也不愧為中
華兒女,充分表現了他年青時代的遠大抱負。
這才是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典範,其實那個時代的革命者,學者恐怕都有這樣的決心和歷史使命感,只不過周總理這句話是少年之說,有據可查,他的一生更能應證這句話。我覺得這樣的演講稿除了回顧歷史,更需要問問當今我們學習的目的。為了個人成就,為了家人,為了生活都沒錯,但是男孩子應該有國家和民族的使命感,因為中華民族的崛起是個多麼艱辛漫長的過程,這也許需要上百年的時間,任重而道遠。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4006109.html?si=1
B. 古代名人 青年的理想是什麼
宗愨字元干,南陽涅陽人也。叔父少文高尚不仕,愨年少,問其所志,愨答曰:「願乘長風破萬里浪。」少文曰:「汝若不富貴,必破我門戶。」兄泌娶妻,始入門夜被劫,愨年十四,挺身與劫相拒,十餘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時天下無事,士人並以文義為業,少文既高尚,諸子群從皆愛好墳典,而愨任氣好武,故不為鄉曲所知。
元代高明在《琵琶記》中說的:「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他以「頭懸梁、錐刺股」的苦讀精神,來激勵讀書人追求做大官、發大財。「十年寒窗」意指要通過艱辛的努力,十年並非實數。
秦朝陽城(今河南方城縣)有一個叫陳涉(名勝,字涉)的人,年輕時曾經跟別人一起受僱傭給富人家種地。有一天,他放下農活到田埂上休息,對秦王朝肆無忌憚的征調勞役、不斷加重對老百姓的壓迫和剝削的社會現實忿恨不平,就決心擺脫壓迫和剝削,改變目前的社會地位,並對他的同伴們說:「假如將來我們中間有誰發跡富貴了,可不能相互忘記啊。」同伴們譏笑他:「受雇給人家種地,怎麼能發跡富貴呢?」陳涉長長地嘆了一口氣道:「燕雀哪裡會懂得鴻鵠的凌雲壯志呢!」秦二世(胡亥)元年(前209年)七月,陳涉與吳廣發動農民起義,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農民政權。這個政權雖然持續時間不長,但終於推翻了秦朝的嚴酷統治。
資料來源,網路知道。
我看到你的問題,對於古人,只想到這三個。
做官做皇帝都算是理想了,士農工商,士為首,所以官就是古代人青年的理想。建議換個比喻吧,比如那種什麼遠學誰誰,近學誰誰,得高分的機率比較高。
C. 通過古今人物的理想對比,反映了理想的什麼屬性
那還是挺好的朋友
D. 1 (簡答題) 通過古今人物理想的對比,反映了理想的什麼屬性
反映了理想的階級性。
E. 理想的對比論證
每個人都有一個理想,他們的理想是多麼的偉大,多麼的令人羨慕。而我的理想只不過是上萬或者是上億棵大樹中的一顆小樹苗,我沒有他們那麼偉大。我只想當一名交警。我五歲就開始崇拜交警。我當交察不是為了到處顯擺,這些對我都沒什麼意義。我只想當一名為人名服務的好交警······在我的心中交警是那麼的威武,那麼的高大。你們知道我為什麼想當一名交警?待會兒,你就知道了。
我五歲的時候,是一個冬天。外面寒風吹的呼呼的,裡面暖暖的。我在家裡看著我的電視,而媽媽准備披上她的大棉襖······去買菜。媽媽一邊穿衣服,一邊對著我說話:「走,我們去買菜。」我馬上關掉了電視機。穿好鞋就跟著媽媽出門了······
我們穿梭在人群當中,我們來到了馬路邊,等著紅綠燈。當我東看西看的時候,一個人引到我的注意力。他穿著警大棉襖,戴著手套,高高的站在馬路中央,做著讓我看不懂的動作。他看見一位老奶奶過馬路,趕忙跑去攙扶她,直到把她送到對面······這一刻我開始崇拜他。過了馬路,我拉著媽媽的手,頭不停的往回看。從這一刻開始我便暗暗的下定決心長大後跟他一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理想,每個理想都是那麼的偉大。不管是大人物也好,還是小人物也好······
F. 理想、信念的含義和理想信念在人生中的作用是什麼
理想、信念的含義和理想信念在人生中的作用是什麼?
理想、信念的含義和理想信念在人生中的作用是什麼?理想是人們在實踐中形成的具有實現性的對未來的嚮往和追求。
信念是人們在一定認知基礎上對某種思想或事物的堅定不移和身體力行的態度。
理想和信念在人生實踐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是人的精神向導,為人生指明奮斗的方向。
是人的精神動力,理想信念能給人一種推進的力量,是人生力量的源泉。
是人的精神支柱,理想信念的支撐作用往往是在困難時,在嚴酷的考驗中得到體現。
人生,就是人類從出生至死亡所經歷的過程,在這當中我們必將經歷波折坎坷,經歷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唯有如此,才是真正的人生。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也可以說是人的一生從稚嫩到成熟到老練的一種過程。因其擁有的哲理性、深邃性,使之成為文學、影視等藝術作品的永恆主題。
人生中有些東西難以忘記。尤其是愛情(廣義,親情、愛情等)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理想信念在人生中的作用是什麼?理想信念貫穿於人的精神生活之中,它來源於現實又高於現實。如果把社會歷史比作大海,把個體人生比作小舟,那麼理想就是引領航向的燈塔,信念則是催舟奮進的風帆。對於「人生」,歷來強調的是人生理想,強調的是對人生理想的堅定信念和不懈追求。
(一)理想信念是引領人生前進的燈塔
由於理想信念來自於現實又高於現實,因此,理想信念比現實更美好,更令人嚮往和更值得追求。科學的理想信念猶如照亮人生道路的火炬,就像航行茫茫大海的指南,對人的行為有著指導和定向作用,能夠使人們透過層層陰霾而不迷失方向、克服重重困難而不放棄努力。
人們在確定自己的人生理想信念時,往往把「成功」看得很重,把「優秀」看得較輕。追求成功,無可厚非,但把成功置於首選,卻是值得商榷的。這里當然涉及對「成功」和「優秀」的理解。一個人的人生目標首先應該是優秀,其次才是成功。一個優秀的人,即使名利方面不成功,由於擁有高尚而充實的心靈生活,其人生仍然是充滿意義的
(二)理想信念是促進人生奮斗的動力
理想信念在人類改造社會、改造自然、改造自身的過程中具有十分強大的能動作用。列寧曾經說過:「重要的是相信道路選擇得正確,這種信心能百倍地加強革命毅力和革命熱情,有了這樣的革命毅力和革命熱情就能創造出奇跡來」。理想信念是激勵人們向著既定目標奮斗進取的不竭動力。
(三)理想信念是提高人生境界的保障
沒有理想信念,一個人的境界就會失去核心和靈魂。理想信念能列『各種社會意識形態以重大的影響,其中對道德的影響也最大和最為直接。一個有著崇高理想信念的人,其道德水平和人生境界也必然崇高。
總之,崇高的理想信念提升人生境界,引領人的發展,促進社會進步。只有牢固樹立起崇高理想和堅定信念,才能獲得強大而持久的前進動力,才能始終保持正確的人生航向,才能在廣闊舞台上充分展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簡述理想信念在人生中的作用1、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向導。理想信念是人生的定向機制,為人生指明奮斗的方向。
2、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動力。人要不斷的作出一定行為來實現自己的目標,但只有具備了高尚的理想、堅定的信念,才能不斷推動我們進步和發展。
3、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人的精神世界猶如一座大廈,缺少支柱就會倒塌,而理想信念就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在現實人生中,當人們遇到特殊困難或重大打擊,有時甚至陷入絕望境地的時候,如果沒有一種力量來支撐著自己,人就會垮下來。而理想信念正是在這樣的地方和時候起著精神支柱的作用,支撐著人們的精神和意志,不為巨大的困難所壓倒,而且使人在困難和逆境中振作起來,戰勝艱難險阻。
如果滿意記得採納哦!謝謝
理想與信念在人生中的作用世上許多做得極好的工作,都是在熱情的推動下完成的.關鍵所在,是要有把工作做好的熱情,並能善始善終.
有方向感的信心,可令我們每一個意念都充滿力量.
成功與其說是取決於人的才能,不如說取決於人的熱忱和信念.
只要有信心和信念,人永遠不會挫敗.
只要我們堅持干,事情就變得容易了.這並非因為任務的性質變了,而是因為我們辦事的能力增強了.
你也能使夢想變成現實,但首先你必須有自己相信能夠實現這一夢想的信念.
人世中的許多事,只要想做,都能做到,該克服的困難,也都能克服.只要一個在心中還有信念,只要一個人還在朴實而饒有興趣地生活著,他終究會發現,造物主對世事的安排,都是水到渠成的。
理想信念的含義和特徵1.理想的含義與特徵
(1)理想的含義:理想是人們在實踐中形成的、有可能實現的、對未來社會和自身發展的嚮往與追求,是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奮斗目標上的集中體現。
(2)理想的特徵:①理想是一定社會關系的產物。它必然帶著特定歷史時代的烙印,在階級社會中,還必然帶著特定階級的烙印。②理想源於現實,又超越現實。理想在現實中產生,但它不是對現狀的簡單描繪,而是與奮斗目標相聯系的未來的現實,是人們的要求和期望的集中表達,它激勵著人們在現實生活中一步步地為實現理想目標而奮斗。
(3)理想和空想的比較:科學的理想不同於人們頭腦中的空想。空想盡管也是人們對未來的一種想像,但它是脫離實際的主觀臆想,沒有實現的可能性。科學的理想是人的主觀能動性與社會發展客觀趨勢的一致性的反映,它是人們在社會實踐基礎上,對社會歷史發展客觀規律的正確把握,因而對人們有著巨大的感召力,對社會實踐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4)理想的分類:理想是多方面和多類型的。從不同的角度審視,可以把理想劃分為許多類型:從理想的性質和層次上劃分,理想有科學理想和非科學理想、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等;從理想的時序上劃分,理想有長遠理想和近期理想等;從理想的對象上劃分,理想有個人理想和社會理想等;從理想的內容上劃分,理想有社會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職業理想和生活理想等。
(5)理想的重大作用:理想是現實性和預見性的統一。一方面,理想是人們一定社會實踐的產物,同時它又超越了今天的實踐;另一方面,理想必須通過人們的實踐活動才能實現,同時它又指明了進一步實踐的方向。
2.信念的含義與特徵
(1)信念的含義:信念是認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機統一體,是人們在一定的認識基礎上確立的對某種思想或事物堅信不疑並身體力行的心理態度和精神狀態。
(2)信念的特徵:信念具有高於一般認識的穩定性,人們的某種信念一旦形成,就不會輕易改變。然而,信念的穩定性也不是絕對的,科學的信念必然會隨著客觀實際的改變而與時俱進,不斷充實、調整和完善,在不斷變化的現實考驗中變得更加穩定、更加堅強。
(3)信仰的含義: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現形式。一般來說,信仰可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對虛幻的世界、不切實際的觀念、荒謬的理論的盲目相信、狂熱崇拜;另一種是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對以事物發展規律的正確認識為基礎的思想見解或理論主張的堅信不疑、身體力行。後者就是我們所主張的信仰。
(4)理想和信念的對立統一:理想和信念總是如影隨形,相互依存。理想是信念的根據和前提,信念則是實現理想的重要保障。在很多情況下,理想亦是信念,信念亦是理想。當理想作為信念時,它是指人們確信的一種觀點和主張;當信念作為理想時,它是與奮斗目標相聯系的一種嚮往和追求。
理想信念的作用是什麼、。(一)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向導(二)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動力(三)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論文理想信念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1500字論據
是支撐論點的材料,是作者用來證明論點的理由和根據,分為事實論據和理論論據兩種。
1.事實論據:事實在議論文中論據作用十分明顯,分析事實,看出道理,檢驗它與文章點在邏輯上是否一致。(代表性的事例,確鑿的數據,可靠的史實等)。事實論據又包括事例和數據。
2.理論論據:作為論據的理論總是讀者比較熟悉的,或者是為社會普遍承認的,它們是對大量事實抽象,概括的結果。理論論據又包括名言警句、諺語格言以及作者的說理分析。
使用論據的要求:①確鑿性。我們必須選擇那些確鑿的、典型的事實。引用經過實踐檢驗的理論材料作為論據時,必須注意所引理論本身的精確涵義。②典型性。引用的事例應該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代表這一類事物的普遍特點和一般性質。③論據與論點的統一。論據是為了證明論點的,因此,兩者聯系應該緊密一致。
論證
論證是用論據來證明論點的過程。論證的目的在於揭示出論點和論據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
(一)議論文的論證一般分為立論和駁論兩大類型。
①立論是對一定的事件或問題從正面闡述作者的見解和主張的論證方法。
表明自己的態度時,要注意以下三點:
1)這些看法和主張必須是經過認真的思考或者一定的實踐,確實是自己所獨有的正確的認識和見解,或者是切實能解決實際問題的主張。要使讀者感到有新意,增長知識,提高對事物的認識。
2)必須圍繞所論述的問題和中心論點來進行論證。開篇提出怎樣的問題,結篇要歸結到這一問題。在論證過程中,不能離題萬里,任意發揮,或者任意變換論題。如果有幾個分論點,每個分論點都要與中心論點有關聯,要從屬於中心論點。所有論證都要圍繞中心論點進行。這樣讀者才能清楚地了解分論點和中心論點。議論文的邏輯性很強,論證必須緊扣中心,首尾一致。
3)「立」往往建立在「破」的基礎之上。在立論的過程中,需要提到一些錯誤的見解和主張,加以否定和辯駁,以增強說服力,使讀者不會誤解自己的觀點。
論述理想信念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2500字論文這種文體一般是先指出對方錯誤的實質,或直接批駁(駁論點),或間接批駁(駁論據、駁論證);繼而,針鋒相對地提出自己的觀點並加以論證。駁論是跟立論緊密聯系著的,因為反駁對方的錯誤論點,往往要針鋒相對地提出自己的正確論點,以便徹底駁倒錯誤論點。
側重於駁論的議論文是駁論文.駁論文往往破中有立,邊破邊立,即在反駁對方錯誤論點的同時,針鋒相對地提出自己的正確觀點.
批駁錯誤論點的方法有三種:1.駁論點2.駁論據3.駁論證.
但歸根結底是為了駁論點。
駁論文是議論文常見的論證文體,在對一些社會醜陋現象的批判與揭露上價值尤為突出,但學生在寫作中往往感到不知從何駁起,無從下筆。其實,這類文章寫作有一個思路,那就是:1、列現象,2、示弊端,3、探根源,4、指出路。本文適宜高中課文,魯迅先生的名篇《拿來主義》為例,對駁論文的這一特徵予以探析。
列現象
對現實中不合道德、有礙社會健康發展的現象進行列舉。事例選取的典型性,以求警醒人們;羅列的豐富性,以求引起讀者共鳴;修辭的多樣性,以求彰顯行文文采,增強氣勢。例:
單是學藝上的東西,近來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覽,但終「不知後事如何」;還有幾位「大師」們捧著幾張古畫和新畫,在歐洲各國一路的掛過去,叫作「發揚國光」。聽說不遠還要送梅蘭芳博士到蘇聯去,以催進「象徵主義」,此後是順便到歐洲傳道。
示弊端
每一種(類)醜陋的現象都會或多或少造成社會的損失。有些損失是明顯的,人們不齒、唾棄;但一些損失在較長的時間段後才會出現,許多人看不到這種想像的危害,那就要揭示,這要求寫作者既具有深邃的目光,透過現象看本質,又具有先知先覺的本領。
(這種一味的送去,造成物質的枯竭。)雖然有人說,掘起地下的煤來,就足夠全世界幾百年之用。但是,幾百年之後呢?幾百年之後,我們當然是化為魂靈,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獄,但我們的子孫是在的,所以還應該給他們留下一點禮品。要不然,則當佳節大典之際,他們拿不出東西來,只好磕頭賀喜,討一點殘羹冷炙做獎賞。這種獎賞,不要誤解為「拋來」的東西,這是「拋給」的,說得冠冕些,可以稱之為「送來」,我在這里不想舉出實例。
探根源
運用哲學的觀點去看問題,從理論的高度看問題,顯示思維的深度和思維的廣度。
但我們被「送來」的東西嚇怕了。先有英國的鴉片,德國的廢槍炮,後來法國的香粉,美國的電影,日本的印著「完全國貨」的各種小東西。於是連清醒的青年們,也對於洋貨發生了恐怖。其實,這正是因為那是「送來」的,而不是「拿來」的緣故。
找出路
高瞻遠矚,高屋建瓴,為讀者指出一條解決問題的思路。多從教育、政府規范和引導、法律嚴懲幾個角度談起。
所以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
總之,我們要拿來。我們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毀滅。那麼,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會成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這人沉著,勇猛,有辨別,不自私。沒有拿來的,人不能自成為新人,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自成為新文藝。
又如:「莫使『英雄』淚滿襟」這一主題,可以寫出以下提綱。
第一層:自己不做,阻止、限制他人;看到榮譽,嫉妒、中傷他人:這是使『英雄』淚滿襟者的典型表現。
第二層:傷及他人,使英雄心如死灰;危及社會,使社會正氣低迷。是使『英雄』淚滿襟者的產生出格舉動的危害。
第三層:個人慾望強烈,嫉妒心強,心胸狹窄,信奉「人人為我」,是使『英雄』淚滿襟者的產生出格舉動的根源。
第四層:不怕閑言碎語,反對嫉賢妒能,是我們對待這一出格行為的正確態度;加強道德教育,保護英雄權益,是我們對待這一出格行為的正確措施。
以上為筆者對駁論文的寫作指出的思路,希望廣大考生積極借鑒,在考場上表現出深邃長遠的目光,高瞻遠矚的見解,決勝於考場。
理想,信念,信仰和理想信念概念的區別信仰,是一種目標,信念,是一種信心,理想,是一種遐想。理想是未來的希望,信念是現實存在的意念,信仰是仰望理想的渴求。
信仰,就是您終生依靠的,甚至看的比您的生命都重的,就是信仰。人活著其實都是自私的,通過信仰,能夠讓我們發現,其實除了自己意外,自己的生命意外,還有更值得我們終生去追求的東西,它是精神上的,跟物質沒有任何關系,可以給我們帶來絕對的快樂,讓我們在悲傷時能夠堅強,在順境時,依然不會沾沾自喜。在絕望時,看的到亮光。在高位時,能夠服務於眾生。信仰,讓我們每一分每一秒都在過著自己鮮活的生命,因為有信仰,所以我們深知,自己不重要,眾生很重要。
信念是認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機統一體,是人們在一定的認識基礎上確立的對某種思想或事物堅信不疑並身體力行的心理態度和精神狀態。
信念是在一定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基礎上所形成的信仰和思想觀念。它可以自覺地指導人的實踐活動。
理想則是信仰的具體體現。對於一個人來說,其理想總是同其信仰一致的。信仰指導著理想的發展變化。理想則服務於信仰。一個人的信念一旦形成,就比較穩定;理想則受社會條件制約而可以調整變化,以便更好地實現其信念。遠大的理想、崇高的信念能點燃人生的激情,激發人們的才智,激勵人們奮發向上。古今中外,凡是為人類進步事業作出傑出貢獻的人,無不具有遠大的理想、崇高的信念。青年時期,是播種理想、確立信念的黃金時期,是規劃未來、設計人生的關鍵階段。確立怎樣的理想和信念,直接關繫到青年大學生度過什麼樣的人生,從根本上決定青年大學生人生的意義與價值。
G. 除了理想的一般屬性外,社會理想還具有的屬性是()
除了理想的一般屬性外,社會理想還具有的屬性是階級性。社會理想指:社會全體成員的共同理想,是全體社會佔主導地位的共同奮斗目標。當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發生沖突時,應顧全大局。
社會理想的特徵主要有:時代特徵、階級特徵、表明歷史發展趨勢;真正理想的社會應該是這樣,在這樣的社會里,有完善的法制,生產力高度發展。
人人安居樂業,都充分享有自由,平等的權益,可以從事自己喜歡的職業,每個人都可以得到全面的發展。 一切重要的活動都遵循 公平,公開,公正,民主的原則,人人都充分享有民主的權益。
(7)通過古今人物理想對比反應了理想什麼屬性擴展閱讀:
從哲學境界的視域與維度出發理解「社會理想」,至少包括如下幾層含義:
首先,「社會理想」是哲學境界內蘊著的價值目標,對這一價值目標的「意義」表達是「社會理想」的實質所在。「意義」的確立是一種超價值的命題,它是價值的,又是超價值的。
其次,「社會理想」不是對「事實」的關注,而是對「事實」的超越,它以隱含的、非現存的形式體現出來,因此是以不在場的「背景」為存在的前提條件。
再次,「社會理想」是評價「現實」、導引「現實」的標准,一方面它是指對現存狀況的「否定」,另一方面它又是對「可能」狀況的「確立」。
H. 子路、顏回、孔子各自表達的志向分別表現了他們什麼的精神品質
【孔子論水那番話的含義:水有德行、有情意、有志向、善施教化,其實說的是自己對以後教育的最高品質嚮往,以至於後來孔子成為一代聖人。在這段話中說的也是對學生的期待,也是對學生的諄諄教誨。而這里的學生也代指的是顏回。因為後面顏回說的做一個不為自己表功的人,其實也是匯映了前面所說的水有德行,有志向。
【學生的志向:孔子對他們兩個的期待都非常高,所以當學生們散開的時候只有顏回家和子路在孔子身邊,子路性格外向,心地善良,而顏回穩重,都是孔子贊賞的一種品格,子路說的是對人仁義,和人分享,正好印證了孔子說的仁義,而顏回說的是「不為自己表功」則是儒家學說的最高境界,就是不「爭」,代表的都是孔子的儒家學說的精髓,所以孔子很高興所以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來。
以下是網友 傅佩榮 的觀點:
子路先生他的衣、袍和朋友一塊兒,用壞了沒有關系,這個不簡單,我到現在為止還沒有見過一個子路,只見過半個子路。你能夠想像到有朋友你給他借車,他借給你,壞了他沒有半點遺憾。所以子路的志向已經很了不起,重視朋友而遠遠超過財物。這個世界上有多少人為了朋友而犧牲財物?所以孔子的學生非常了不起,物質是被人所用,決不能粉末導致,為了物質而犧牲親情、友情、愛情,這樣的一生是典當錯亂的。
孔子說完之後換顏淵說了,顏淵的志向更了不起,因為孔子說他的學生裡面只有顏淵好學,顏淵是德學和好學都很好的。有人說為什麼孔子喜歡顏淵?有人說孔子的媽媽也姓顏。他為什麼勝過子路?顏淵照樣排第一。不要誇耀自己的有點,不要推給別人勞苦的事情,這是顏淵曾經說過的,子路只幫朋友,只為朋友好,這還不算高,哪一個人不是為朋友好,因為朋友會回報你。但是顏淵希望把這個化解,因為我值,這樣的人就沒有死心,這確實就比子路要高。這兩大弟子講完之後就可以下課了,但是子路很勇敢說,想聽聽老師的志向。孔子立刻回答,孔子回答學生問題從來不要等一等回去查書、查資料,可以隨時回答。孔子立刻說他的思想是什麼呢?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古今中外人生最大的理想就是這12個字,沒有超過這12個字,釋伽牟尼創建非交,老者安之,讓老年人都得到安鄉,朋友信之,讓朋友都得到信賴,少者懷之,讓少年、兒童都得到照顧。但是問題來了,這種理想從來沒有實現過,孔子的時代沒有做到,以後也沒有做到。堯舜的時候也沒有做到,修養自己、安頓百姓連堯舜都做不到。孔子為什麼把沒有人做到的理想當做志向呢?難道他說大話呢?他只是說的好玩掛起來當標語嗎?不是的,來自他對人性的看法。
**********************************************************************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I. 理想的屬性有哪些
理想的屬性是對理想客觀存在的屬性和狀態的反映.理想有多種屬性和狀態.因而,理想可以有多種特徵.從理想的功能方面來看,理想具有批判性、創造性、規范性、選擇性等基本特徵。
J. 理想的特徵有什麼
理想既不同於幻想,也不同於空想和妄想。理想是一種正確的想像,具有不同於幻想、空想和妄想的突出特點。
第一,理想具有客觀必然性。理想的客觀必然性就是理想作為一種想像,正確的反映客觀實際,正確的反映現實與未來的關系,合乎事物變化和發展的規律,經過努力是可以實現的。
第二,理想具有社會性。理想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精神現象,理想具有鮮明的社會性。理想的社會性是指理想不是離開社會的孤立的個人的隨意想像,而是由社會制約和決定的想像。
第三,理想具有階級性。在階級社會,理想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在階級社會中,由於不同階級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利益的不同,追求的目標也就各不相同,所以,他們形成的理想也各不相同。人們的階級地位和階級利益決定,人們的理想在階級社會中必然具有階級的烙印。各階級統一的理想是不存在的。
(10)通過古今人物理想對比反應了理想什麼屬性擴展閱讀:
基本含義
理想作為一種精神現象,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人們在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實踐活動中,既追求眼前的生產生活目標,渴望滿足眼前的物質和精神需求,又憧憬未來的生產生活目標,期盼滿足未來的物質和精神需求。
對現狀永不滿足、對未來不懈追求,是理想形成的動力源泉。在一定的意義上講,理想是人們在實踐中形成的、對未來社會和自身發展的嚮往與追求,是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奮斗目標上的集中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