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高中物理目錄大全
人教版高中物理知識點有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時間的關系、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問題、太陽與行星間的引力、探究功與速度變化的關系、驗證機械能守恆定律等。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高中物理目錄大全,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物理必修一目錄
第一章、運動的描述
質點、參考系和坐標系
時間和位移
運動快慢的描述──速度
實驗:用打點計時器測速度
速度變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第二章、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研究
實驗: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時間的關系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與時間的關系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位移的關系
自由落體運動
伽利略對自由落體運動的研究
第三章、相互作用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彈力
摩擦力
力的合成
力的分解
第四章、牛頓運動定律
牛頓第一定律
實驗: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
牛頓第二定律
力學單位制
牛頓第三定律
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問題(一)
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問題(二)
物理必修二目錄
第五章、曲線運動
曲線運動
平拋運動
實驗:研究平拋運動
圓周運動
向心加速度
向心力
生活中的圓周運動
第六章、萬有引力與航天
行星的運動
太陽與行星間的引力
萬有引力定律
萬有引力理論的成就
宇宙航行
經典力學的局限性
第七章、機械能守恆定律
追尋守恆量——能量
功
功率
重力勢能
探究彈性勢能的表達式
實驗:探究功與速度變化的關系
動能和動能定理
機械能守恆定律
實驗:驗證機械能守恆定律
能量守恆定律與能源
高中選修3-1目錄
第一章、靜電場
1、電荷及其守恆定律
2、庫侖定律
3、電場強度
4、電勢能和電勢
5、電勢差
6、電勢差與電場強度的關系
7、靜電現象的應用
8、電容器的電容
9、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運動
第二章、恆定電流
1、電源和電流
2、電動勢
3、歐姆定律
4、串聯電路和並聯電路
5、焦耳定律
6、導體的電阻
7、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
8、多用電表的原理
9、實驗:練習使用多用電表
10、實驗:測定電池的電動勢和內阻
11、簡單的邏輯電路
第三章、磁場
1、磁現象和磁場
2、磁感應強度
3、幾種常見的磁場
4、通電導線和磁場中受到的力
5、運動電荷在磁場中受到的力
6、帶電粒子在勻強磁場中的運動
物理選修3-2目錄
第四章、電磁感應
1、劃時代的發現
2、探究感應電流的產生條件
3、楞次定律
4、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
5、電磁感應現象的兩類情況
6、互感和自感
7、渦流、電磁阻尼和電磁驅動
第五章、交變電流
1、交變電流
2、描述交變電流的物理量
3、電感和電容對交變電流的影響
4、變壓器
5、電能的輸送
第六章、感測器
1、感測器及其工作原理
2、感測器的應用
3、實驗:感測器的應用
高中物理3-3目錄
第七章、分子動理論
1、物體是由大量分子組成的
2、分子的熱運動
3、分子間的作用力
4、溫度和溫標
5、內能
第八章、氣體
1、氣體的等溫變化
2、氣體的等容變化和等壓變化
3、理想氣體的狀態方程
4、氣體熱現象的微觀意義
第九章、固體、液體和物態變化
1、固體
2、液體
3、飽和汽與飽和汽壓
4、物態變化中的能量交換
第十章、熱力學定律
1、功和內能
2、熱和內能
3、熱力學第一定律、能量守恆定律
4、熱力學第二定律
5、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微觀解釋
6、能源和可持續發展
物理選修3-4目錄
第十一章、機械振動
1、簡諧運動
2、簡諧運動的描述
3、簡諧運動的回復力和能量
4、單擺
5、外力作用下的振動
第十二章、機械波
1、波的形成和傳播
2、波的圖象
3、波長、頻率和波速
4、波的衍射和干涉
5、多普勒效應
6、惠更斯原理
第十三章、光
1、光的反射和折射
2、全反射
3、光的干涉
4、實驗:用雙縫干涉測量光的波長
5、光的衍射
6、光的偏振
7、光的顏色、色散
8、激光
第十四章、電磁波
1、電磁波的發現
2、電磁振盪
3、電磁波的發射和接收
4、電磁波與信息化社會
5、電磁波譜
第十五章、相對論簡介
1、相對論的誕生
2、時間和空間的相對性
3、狹義相對論的其他結論
4、廣義相對論簡介
高中物理選修3-4目錄
第十六章、動量守恆定律
1、實驗:探究碰撞中的不變數
2、動量和動量定理
3、動量守恆定律
4、碰撞
5、反沖運動、火箭
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
1、能量量子化
2、光的粒子性
3、粒子的波動性
4、概率波
5、不確定性關系
第十八章、原子結構
1、電子的發現
2、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
3、氫原子光譜
4、玻爾的原子模型
第十九章、原子核
1、原子核的組成
2、放射性元素的衰變
3、探測射線的 方法
4、放射性的應用與防護
5、核力與結合能
6、重核的裂變
7、核聚變
8、粒子和宇宙
高中物理目錄大全相關 文章 :
★ 2019年高中物理知識點整理大全
★ 高中物理知識點大全
★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一覽表
★ 高中物理考點整理歸納
★ 高中物理知識點總結大全
★ 高中物理基礎知識大全
★ 高一物理知識點筆記匯總
★ 高中物理知識考點整理
★ 高中物理知識點匯總基礎歸納
★ 高中物理學史匯總
❷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機械能守恆定律知識點總結
在只有重力或彈力對物體做功的條件下(或者不受其他外力的作用下),物體的動能和勢能(包括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發生相互轉化,但機械能的總量保持不變。這個規律叫做機械能守恆定律。 E機=Ep+Ek
機械能守恆條件是:只有重力(或彈簧彈力)做功。【即不考慮空氣阻力及因其他摩擦產生熱而損失能量】 有功能關系式中的 W除G外=△E機 可知:更廣義的講機械能守恆條件應是除了重力之外的力所做的功為零。
動能守恆定律:速度大小不變。
用動能定理求變力做功:在某些問題中由於力F大小的變化或方向變化,所以不能直接由W=Fscosα求出變力F做功的值,此時可由其做功的結果——動能的變化來求變力F所做的功.
在用動能定理解題時,如果物體在某個運動過程中包含有幾個運動性質不同的分過程(如加速、減速的過程),此時,可以分段考慮,也可對全程考慮.如能對整個過程列式則可能使問題簡化.在把各個力的功代入公式:W1+W2+…+Wn= mv末2- mv初2時,要把它們的數值連同符號代入,解題時要分清各過程中各個力做功的情況.
機械能守恆定律的推論� 根據機械能守恆定律,當重力以外的力不做功,物體(或系統)的機械能守恆.顯然,當重力以外的力做功不為零時,物體(或系統)的機械能要發生改變.重力以外的力做正功,物體(或系統)的機械能增加,重力以外的力做負功,物體(或系統)的機械能減少,且重力以外的力做多少功,物體(或系統)的機械能就改變多少.即重力以外的力做功的過程,就是機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相互轉化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重力以外的力做的功是機械能改變的量度,即WG外=E2-E1.
動能定理反映了合外力做的功和動能改變的關系,即合外力做功的過程,是物體的動能和其他形式的能量相互轉化的過程,合外力所做的功是物體動能變化的量度,即W總=Ek2-Ek1.�
重力做功的過程是重力勢能和其他形式的能量相互轉化的過程,重力做的功量度了重力勢能的變化,即WG=Ep1-Ep2
重力以外的力做功的過程是機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轉化的過程,重力以外的力做的功量度了機械能的變化,即WG外=E2-E1
作用於系統的滑動摩擦力和系統內物體間相對滑動的位移的乘積,在數值上等於系統內能的增量.即「摩擦生熱」:Q=F滑·s相對,所以,F滑·s相對量度了機械能轉化為內能的多少.�可見,靜摩擦力即使對物體做功,由於相對位移為零而沒有內能產生.
E機o=E機t(或mgho+1/2m(v o)^2=mght+1/2m(v t)^2)
❸ 知識點 高中物理必修二,人教版 第七章 機械能守恆定理
第一章 力
重力:G = mg
摩擦力:
(1) 滑動摩擦力:f = μFN 即滑動摩擦力跟壓力成正比。
(2) 靜摩擦力:
①對一般靜摩擦力的計算應該利用牛頓第二定律,切記不要亂用f =μFN
②對最大靜摩擦力的計算有公式:f = μFN (注意:這里的μ與滑動摩擦定律中的μ的區別,但一般情況下,我們認為是一樣的)
力的合成與分解:
(1) 力的合成與分解都應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2) 具體計算就是解三角形,並以直角三角形為主。
第二章 直線運動
速度公式: vt = v0 + at ①
位移公式: s = v0t + at2 ②
速度位移關系式: - = 2as ③
平均速度公式: = ④
= (v0 + vt) ⑤
= ⑥
位移差公式 : △s = aT2 ⑦
公式說明:(1) 以上公式除④式之外,其它公式只適用於勻變速直線運動。(2)公式⑥指的是在勻變速直線運動中,某一段時間的平均速度之值恰好等於這段時間中間時刻的速度,這樣就在平均速度與速度之間建立了一個聯系。
6. 對於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有下列規律成立:
(1). 1T秒末、2T秒末、3T秒末…nT秒末的速度之比為: 1 : 2 : 3 : … : n.
(2). 1T秒內、2T秒內、3T秒內…nT秒內的位移之比為: 12 : 22 : 32 : … : n2.
(3). 第1T秒內、第2T秒內、第3T秒內…第nT秒內的位移之比為: 1 : 3 : 5 : … : (2 n-1).
(4). 第1T秒內、第2T秒內、第3T秒內…第nT秒內的平均速度之比為: 1 : 3 : 5 : … : (2 n-1).
第三章 牛頓運動定律
1. 牛頓第二定律: F合= ma
注意: (1)同一性: 公式中的三個量必須是同一個物體的.
(2)同時性: F合與a必須是同一時刻的.
(3)瞬時性: 上一公式反映的是F合與a的瞬時關系.
(4)局限性: 只成立於慣性系中, 受制於宏觀低速.
2. 整體法與隔離法:
整體法不須考慮整體(系統)內的內力作用, 用此法解題較為簡單, 用於加速度和外力的計算. 隔離法要考慮內力作用, 一般比較繁瑣, 但在求內力時必須用此法, 在選哪一個物體進行隔離時有講究, 應選取受力較少的進行隔離研究.
3. 超重與失重:
當物體在豎直方向存在加速度時, 便會產生超重與失重現象. 超重與失重的本質是重力的實際大小與表現出的大小不相符所致, 並不是實際重力發生了什麼變化,只是表現出的重力發生了變化.
第四章 物體平衡
1. 物體平衡條件: F合 = 0
2. 處理物體平衡問題常用方法有:
(1). 在物體只受三個力時, 用合成及分解的方法是比較好的. 合成的方法就是將物體所受三個力通過合成轉化成兩個平衡力來處理; 分解的方法就是將物體所受三個力通過分解轉化成兩對平衡力來處理.
(2). 在物體受四個力(含四個力)以上時, 就應該用正交分解的方法了. 正交分解的方法就是先分解而後再合成以轉化成兩對平衡力來處理的思想.
第五章 勻速圓周運動
1.對勻速圓周運動的描述:
①.線速度的定義式: v = (s指弧長或路程,不是位移
②.角速度的定義式: =
③.線速度與周期的關系:v =
④.角速度與周期的關系:
⑤.線速度與角速度的關系:v = r
⑥.向心加速度:a = 或 a =
2. (1)向心力公式:F = ma = m = m
(2) 向心力就是物體做勻速圓周運動的合外力,在計算向心力時一定要取指向圓心的方向做為正方向。向心力的作用就是改變運動的方向,不改變運動的快慢。向心力總是不做功的,因此它是不能改變物體動能的,但它能改變物體的動量。
第六章 萬有引力
1.萬有引力存在於萬物之間,大至宇宙中的星體,小到微觀的分子、原子等。但一般物體間的萬有引力非常之小,小到我們無法察覺到它的存在。因此,我們只需要考慮物體與星體或星體與星體之間的萬有引力。
2.萬有引力定律:F = (即兩質點間的萬有引力大小跟這兩個質點的質量的乘積成正比,跟距離的平方成反比。)
說明:① 該定律只適用於質點或均勻球體;② G稱為萬有引力恆量,G = 6.67×10-11N•m2/kg2.
3. 重力、向心力與萬有引力的關系:
(1). 地球表面上的物體: 重力和向心力是萬有引力的兩個分力(如圖所示, 圖中F示萬有引力, G示重力, F向示向心力), 這里的向心力源於地球的自轉. 但由於地球自轉的角速度很小, 致使向心力相比萬有引力很小, 因此有下列關系成立:
F≈G>>F向
因此, 重力加速度與向心加速度便是加速度的兩個分量, 同樣有:
a≈g>>a向
切記: 地球表面上的物體所受萬有引力與重力並不是一回事.
(2). 脫離地球表面而成了衛星的物體: 重力、向心力和萬有引力是一回事, 只是不同的說法而已.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一說到衛星就會馬上寫出下列方程的原因:
= m = m
4. 衛星的線速度、角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和半徑之間的關系:
(1). v= 即: 半徑越大, 速度越小. (2). = 即: 半徑越大, 角速度越小.
(3). T =2 即: 半徑越大, 周期越大. (4). a= 即: 半徑越大, 向心加速度越小.
說明: 對於v、 、T、a和r 這五個量, 只要其中任意一個被確定, 其它四個量就被唯一地確定下來. 以上定量結論不要求記憶, 但必須記住定性結論.
第七章 動量
1. 沖量: I = Ft 沖量是矢量,方向同作用力的方向.
2. 動量: p = mv 動量也是矢量,方向同運動方向.
3. 動量定律: F合 = mvt – mv0
第八章 機械能
1. 功: (1) W = Fs cos (只能用於恆力, 物體做直線運動的情況下)
(2) W = pt (此處的「p」必須是平均功率)
(3) W總 = △Ek (動能定律)
2. 功率: (1) p = W/t (只能用來算平均功率)
(2) p = Fv (既可算平均功率,也可算瞬時功率)
3. 動能: Ek = mv2 動能為標量.
4. 重力勢能: Ep = mgh 重力勢能也為標量, 式中的「h」指的是物體重心到參考平面的豎直距離.
5. 動能定理: F合s = mv - mv
6. 機械能守恆定律: mv + mgh1 = mv + mgh2
高一物理公式總結
一、質點的運動(1)------直線運動
1)勻變速直線運動
1.平均速度V平=S/t (定義式) 2.有用推論Vt^2 –Vo^2=2as
3.中間時刻速度 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間位置速度Vs/2=[(Vo^2 +Vt^2)/2]1/2 6.位移S= V平t=Vot + 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為正方向,a與Vo同向(加速)a>0;反向則a<0
8.實驗用推論ΔS=aT^2 ΔS為相鄰連續相等奔?T)內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單位:初速(Vo):m/s 加速度(a):m/s^2 末速度(Vt):m/s
時間(t):秒(s) 位移(S):米(m) 路程:米 速度單位換算:1m/s=3.6Km/h
註:(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體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決定式。(4)其它相關內容:質點/位移和路程/s--t圖/v--t圖/速度與速率/
2) 自由落體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從Vo位置向下計算) 4.推論Vt^2=2gh
注:(1)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遵循勻變速度直線運動規律。
(2)a=g=9.8 m/s^2≈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較小,在高山處比平地小,方向豎直向下。
3) 豎直上拋
1.位移S=Vot- gt^2/2 2.末速度Vt= Vo- gt (g=9.8≈10m/s2 )
3.有用推論Vt^2 –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 (拋出點算起)
5.往返時間t=2Vo/g (從拋出落回原位置的時間)
注:(1)全過程處理:是勻減速直線運動,以向上為正方向,加速度取負值。(2)分段處理:向上為勻減速運動,向下為自由落體運動,具有對稱性。(3)上升與下落過程具有對稱性,如在同點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質點的運動(2)----曲線運動 萬有引力
1)平拋運動
1.水平方向速度Vx= Vo 2.豎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Sx= Vot 4.豎直方向位移(Sy)=gt^2/2
5.運動時間t=(2Sy/g)1/2 (通常又表示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與水平夾角β: tgβ=Vy/Vx=gt/Vo
7.合位移S=(Sx^2+ Sy^2)1/2 ,
位移方向與水平夾角α: tgα=Sy/Sx=gt/2Vo
註:(1)平拋運動是勻變速曲線運動,加速度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勻速直線運動與豎直方向的自由落體運動的合成。(2)運動時間由下落高度h(Sy)決定與水平拋出速度無關。(3)θ與β的關系為tgβ=2tgα 。(4)在平拋運動中時間t是解題關鍵。(5)曲線運動的物體必有加速度,當速度方向與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線上時物體做曲線運動。
2)勻速圓周運動
1.線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2π/T)^2*R
5.周期與頻率T=1/f 6.角速度與線速度的關系V=ωR
7.角速度與轉速的關系ω=2πn (此處頻率與轉速意義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單位: 弧長(S):米(m) 角度(Φ):弧度(rad) 頻率(f):赫(Hz)
周期(T):秒(s) 轉速(n):r/s 半徑(R):米(m) 線速度(V):m/s
角速度(ω):rad/s 向心加速度:m/s2
註:(1)向心力可以由具體某個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還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終與速度方向垂直。(2)做勻速度圓周運動的物體,其向心力等於合力,並且向心力只改變速度的方向,不改變速度的大小,因此物體的動能保持不變,但動量不斷改變。
3)萬有引力
1.開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 R:軌道半徑 T :周期 K:常量(與行星質量無關)
2.萬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
3.天體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 g=GM/R^2 R:天體半徑(m)
4.衛星繞行速度、角速度、周期 V=(GM/R)1/2 ω=(GM/R^3)1/2 T=2π(R^3/GM)1/2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7.9Km/s V2=11.2Km/s V3=16.7Km/s
6.地球同步衛星GMm/(R+h)^2=m*4π^2(R+h)/T^2 h≈3.6 km 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
注:(1)天體運動所需的向心力由萬有引力提供,F心=F萬。(2)應用萬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體的質量密度等。(3)地球同步衛星只能運行於赤道上空,運行周期和地球自轉周期相同。(4)衛星軌道半徑變小時,勢能變小、動能變大、速度變大、周期變小。(5)地球衛星的最大環繞速度和最小發射速度均為7.9Km/S。
機械能
1.功
(1)做功的兩個條件: 作用在物體上的力.
物體在里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
(2)功的大小: W=Fscosa 功是標量 功的單位:焦耳(J)
1J=1N*m
當 0<= a <派/2 w>0 F做正功 F是動力
當 a=派/2 w=0 (cos派/2=0) F不作功
當 派/2<= a <派 W<0 F做負功 F是阻力
(3)總功的求法:
W總=W1+W2+W3……Wn
W總=F合Scosa
2.功率
(1) 定義:功跟完成這些功所用時間的比值.
P=W/t 功率是標量 功率單位:瓦特(w)
此公式求的是平均功率
1w=1J/s 1000w=1kw
(2) 功率的另一個表達式: P=Fvcosa
當F與v方向相同時, P=Fv. (此時cos0度=1)
此公式即可求平均功率,也可求瞬時功率
1)平均功率: 當v為平均速度時
2)瞬時功率: 當v為t時刻的瞬時速度
(3) 額定功率: 指機器正常工作時最大輸出功率
實際功率: 指機器在實際工作中的輸出功率
正常工作時: 實際功率≤額定功率
(4) 機車運動問題(前提:阻力f恆定)
P=Fv F=ma+f (由牛頓第二定律得)
汽車啟動有兩種模式
1) 汽車以恆定功率啟動 (a在減小,一直到0)
P恆定 v在增加 F在減小 尤F=ma+f
當F減小=f時 v此時有最大值
2) 汽車以恆定加速度前進(a開始恆定,在逐漸減小到0)
a恆定 F不變(F=ma+f) V在增加 P實逐漸增加最大
此時的P為額定功率 即P一定
P恆定 v在增加 F在減小 尤F=ma+f
當F減小=f時 v此時有最大值
3.功和能
(1) 功和能的關系: 做功的過程就是能量轉化的過程
功是能量轉化的量度
(2) 功和能的區別: 能是物體運動狀態決定的物理量,即過程量
功是物體狀態變化過程有關的物理量,即狀態量
這是功和能的根本區別.
4.動能.動能定理
(1) 動能定義:物體由於運動而具有的能量. 用Ek表示
表達式 Ek=1/2mv^2 能是標量 也是過程量
單位:焦耳(J) 1kg*m^2/s^2 = 1J
(2) 動能定理內容:合外力做的功等於物體動能的變化
表達式 W合=ΔEk=1/2mv^2-1/2mv0^2
適用范圍:恆力做功,變力做功,分段做功,全程做功
5.重力勢能
(1) 定義:物體由於被舉高而具有的能量. 用Ep表示
表達式 Ep=mgh 是標量 單位:焦耳(J)
(2) 重力做功和重力勢能的關系
W重=-ΔEp
重力勢能的變化由重力做功來量度
(3) 重力做功的特點:只和初末位置有關,跟物體運動路徑無關
重力勢能是相對性的,和參考平面有關,一般以地面為參考平面
重力勢能的變化是絕對的,和參考平面無關
(4) 彈性勢能:物體由於形變而具有的能量
彈性勢能存在於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中,跟形變的大小有關
彈性勢能的變化由彈力做功來量度
6.機械能守恆定律
(1) 機械能:動能,重力勢能,彈性勢能的總稱
總機械能:E=Ek+Ep 是標量 也具有相對性
機械能的變化,等於非重力做功 (比如阻力做的功)
ΔE=W非重
機械能之間可以相互轉化
(2) 機械能守恆定律: 只有重力做功的情況下,物體的動能和重力勢能
發生相互轉化,但機械能保持不變
表達式: Ek1+Ep1=Ek2+Ep2 成立條件:只有重力做功
❹ 高中物理必修二,人教版
第五章 曲線運動
一、本章教材概述
二、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
第1節 曲線運動
第2節 質點在平面內的運動
第3節 拋體運動的規律
第4節 實驗:研究平拋運動
第5節 圓周運動
第6節 向心加速度
第7節 向心力
第8節 生活中的圓周運動
三、教學設計案例
曲線運動
四、教學資源庫
概念、規律和背景資料
聯系生活、科技和社會資料
實驗參考資料
第六章 萬有引力與航天
一、本章教材概述
二、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
第1節 行星的運動
第2節 太陽與行星間的引力
第3節 萬有引力定律
第4節 萬有引力理論的成就
第5節 宇宙航行
第6節 經典力學的局限性
三、教學設計案例
行星的運動
四、教學資源庫
概念、規律和背景資料
聯系生活、科技和社會資料
第七章 機械能守恆定律
一、本章教材概述
二、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
第1節 追尋守恆量
第2節 功
第3節 功率
第4節 重力勢能
第5節 探究彈性勢能的表達式
第6節 實驗:探究功與速度變化的關系
第7節 動能和動能定理
第8節 機械能守恆定律
第9節 實驗:驗證機械能守恆定律
第10節 能量守恆定律與能源
三、教學設計案例
機械能守恆定律
四、教學資源庫
概念、規律和背景資料
聯系生活、科技和社會資料
實驗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