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物理學科 > 物理學大獎有哪些

物理學大獎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9-19 14:23:37

①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他們各自領域都有何貢獻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分別頒給了羅傑·彭羅斯,根澤爾和格茲。彭羅斯是通過使用巧妙地數學方法證明了黑洞的存在,這對於證明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很有必要。而後面提到的兩個人的貢獻是:發現一個超大質量的緻密天體。

而彭羅斯對黑洞形成的詳細描述,以及根澤爾和格茲發現銀河系中央具有超大質量的黑洞的事實,都在彰顯著科學的進步。讓人們相信,我們終將發現宇宙的奧秘,探索地球產生的過程以及出現的時間。

② 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獲獎者有什麼成就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獎項一半獲得者為羅傑·彭羅斯,另一半獲得者為萊因哈德·根澤爾和安德里亞·格茲,三位的成就主要如下:

羅傑·彭羅斯: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對廣義相對論的可靠預測

羅傑·彭羅斯,於1931年出生於英國,是英國數學物理學家、牛津大學數學系名譽教授。他在廣義相對論與宇宙學兩方面深有研究,並作出傑出貢獻。“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對廣義相對論的可靠預測”這一理論成果是彭羅斯此次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主要原因。

獲獎三人的開創性、突破性發現,提供了具有跨時代意義並令人信服的依據,證明了銀河系中心存在一個超大質量黑洞,是宇宙研究中的一重大理論成果。

浩瀚的星空總是神秘莫測,多少年來無數的科學家終其一生去探索奧秘。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設立與持續頒布,是為他們的傑出貢獻做出嘉獎,記錄著這些優秀的科學家們,見證著我們人類一步步的探索足跡。盡管宇宙無邊無際,但我們的努力終將會帶我們奔向浩瀚神秘的海洋。

③ 歷屆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者及其獲獎理由!

1、1901年:威爾姆·康拉德·倫琴 1845~1923(德國)發現X射線

2、1902年:亨德瑞克·安圖恩·洛倫茲(荷蘭)、塞曼 1865~1943 (荷蘭)關於磁場對輻射現象影響的研究

3、1903年:安東尼·亨利·貝克勒爾1852—1908(法國)發現天然放射性;皮埃爾·居里1859—1906(法國)、瑪麗·居里 1867—1934.(波蘭裔法國人)發現並研究放射性元素釙和鐳

4、1904年:瑞利 1842~1919(英國)氣體密度的研究和發現氬

5、2009年:英國籍華裔物理學家高錕因為「在光學通信領域中光的傳輸的開創性成就」 而獲獎,美國物理學家韋拉德·博伊爾(Willard S.Boyle)和喬治·史密斯(George E.Smith)因「發明了

6、 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成像半導體電路——電荷藕合器件圖像感測器CCD」 獲此殊榮。

7、2011年: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天體物理學家薩爾·波爾馬特、美國/澳大利亞布萊恩·施密特以及美國科學家亞當·里斯。

④ 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獲得者都有哪些突出貢獻

前段時間諾貝爾醫學獎剛剛揭曉,熱度還沒過去,前兩天,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也已經揭曉了。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是因為在宇宙學和地外行星相關領域做出的貢獻而獲獎,甚至被稱贊其研究成果“徹底改變了我們對世界的認知”。而今年的物理學獎被授予英國科學家羅傑·彭羅斯,德國科學家萊因哈德·根澤爾和美國科學家安德里亞·格茲,以此來表彰他們在研究黑洞方面做出的突出貢獻。

具體情況

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像去年一樣,仍然聚焦天體物理,不同的是,今年該獎項又帶我們發現了位於黑洞和銀河系“最深處的秘密”。這三位科學家正是因為在這一領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而榮獲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者之一羅傑·彭羅斯在英國科爾切斯特出生於1931年,他發現了黑洞的形成是廣義相對論的可靠預測。近兩年,摘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桂冠的基本都是天文領域的研究者,但是,這在半個世紀前,是一件完全無法想像的事情。因為,半個世紀前的諾貝爾獎很難“看的是”天文研究。因為諾貝爾並沒有設立專門的天文學獎項,才使得過去一些研究價值十分巨大的天文學發現只能被埋沒。

⑤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都有哪些獲得者

諾貝爾物理學獎是根據諾貝爾的遺囑所設立的獎項之一,目的是為了獎勵那些做出傑出貢獻的科學家,而且每年都在瑞典舉行。每一年的諾貝爾獎揭曉都會有無數人去關注,這些獲得諾獎的人都為科技發展做出了很大的進步,在2020年10月6日,諾貝爾物理學獎在瑞典揭曉,有三名學者得到了獎項,他們分別是Roger Penrose 、Reinhard Genzel 和 Andrea Ghez。下面為各位讀者來介紹一下這三位科學傢具體的接觸貢獻。

黑洞的形成是廣義相對論的可靠預測

羅傑·彭羅斯在愛因斯坦去世後近十年內做出了黑洞的形成是廣義相對論的預測,並對他的描述進行了詳細的解讀,因為這種可靠預測讓他成為了獲得獎項的人選,在前一陣子,人們發現了黑洞的照片,黑洞的照片與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預言吻合,那麼羅傑的預測便是成功地,這為人類觀測黑洞有了更多的積淀。

各位讀者對這些獲獎者獲獎者地發現有什麼其他見解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⑥ 歷屆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者及成就和原理是什麼

1.1901年:威爾姆·康拉德·倫琴 1845~1923(德國)發現X射線 2.1902年:亨德瑞克·安圖恩·洛倫茲(荷蘭)、塞曼 1865~1943 (荷蘭)關於磁場對輻射現象影響的研究 3.1903年:安東尼·亨利·貝克勒爾1852—1908(法國)發現天然放射性;皮埃爾·居里1859—1906(法國)、瑪麗·居里 1867—1934.(波蘭裔法國人)發現並研究放射性元素釙和鐳 4.1904年:瑞利 1842~1919(英國)氣體密度的研究和發現氬 5.1905年:倫納德 1862~1947(德國)關於陰極射線的研究 6.1906年:約瑟夫·湯姆生 1856~1940(英國)對氣體放電理論和實驗研究作出重要貢獻並發現電子 7.1907年:阿爾伯特·亞伯拉罕·邁克爾遜 1852~1931(美國)發明光學干涉儀並使用其進行光譜學和基本度量學研究 8.1908年:李普曼 1845~1921(法國)發明彩色照相干涉法(即李普曼干涉定律) 瑞利
9、1909年:伽利爾摩·馬可尼1874-1937(義大利)、布勞恩1912-1977(德國)發明和改進無線電報; 10.1910年:范德華1837_1923(荷蘭)關於氣態和液態方程的研究 11.1911年:維恩1864-1928(德國)發現熱輻射定律 12.1912年:達倫1869-1936(瑞典)發明可用於同燃點航標、浮標氣體蓄電池聯合使用的自動調節裝置 13.1913年:海克·卡末林-昂內斯1853~1926(荷蘭)關於低溫下物體性質的研究和製成液態氦 14.1914年:馬克斯·凡·勞厄1879~1960(德國)發現晶體中的X射線衍射現象 15.1915年:威廉·亨利·布拉格1862-1942、威廉·勞倫斯·布拉格1890—1971(英國)用X射線對晶體結構的研究 16.1916年:未頒獎 17.1917年:查爾斯·格洛弗·巴克拉1877~1944(英國)發現元素的次級X輻射特性 18.1918年:馬克斯·卡爾·歐內斯特·路德維希·普朗克1858―1947(德國)對確立量子論作出巨大貢獻 19.1919年:斯塔克1874~1957(德國)發現極隧射線的多普勒效應以及電場作用下光譜線的分裂現象 20.1920年:紀堯姆(瑞士)發現鎳鋼合金的反常現象及其在精密物理學中的重要性
1921-1942
21.1921年: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德國)他對數學物理學的成就,特別是光電效應定律的發現 22.1922年:尼爾斯·亨利克·大衛·玻爾(丹麥)關於原子結構以及原子輻射的研究 23.1923年:羅伯特·安德魯·密立根(美國)關於基本電荷的研究以及驗證光電效應 24.1924年:西格巴恩(瑞典)發現X射線中的光譜線 25.1925年:弗蘭克·赫茲(德國)發現原子和電子的碰撞規律 26.1926年:佩蘭(法國)研究物質不連續結構和發現沉積平衡 27.1927年:康普頓(美國)發現康普頓效應;威爾遜(英國)發明了雲霧室,能顯示出電子穿過空氣的徑跡 28.1928年:理查森(英國)研究熱離子現象,並提出理查森定律 29.1929年:路易·維克多·德布羅意(法國)發現電子的波動性 30.1930年:拉曼(印度)研究光散射並發現拉曼效應 31.1931年:未頒獎 32、1932年:維爾納·海森伯(德國)在量子力學方面的貢獻 33.1933年:埃爾溫·薛定諤(奧地利)創立波動力學理論;保羅·阿德里·莫里斯·狄拉克(英國)提出狄拉克方程和空穴理論 34.1934年:未頒獎 35.1935年:詹姆斯·查德威克(英國)發現中子 36.1936年:赫斯(奧地利)發現宇宙射線;安德森(美國)發現正電子 37.1937年:戴維森(美國)、喬治·佩傑特·湯姆生(英國)發現晶體對電子的衍射現象 38.1938年:恩利克·費米(義大利)發現由中子照射產生的新放射性元素並用慢中子實現核反應 39.1939年:歐內斯特·奧蘭多·勞倫斯(美國)發明迴旋加速器,並獲得人工放射性元素 40.1940—1942年:未頒獎
1943-1960
41.1943年:斯特恩(美國)開發分子束方法和測量質子磁矩 42.1944年:拉比(美國)發明核磁共振法 43.1945年:沃爾夫岡·E·泡利(奧地利)發現泡利不相容原理 44.1946年:布里奇曼(美國)發明獲得強高壓的裝置,並在高壓物理學領域作出發現 45.1947年:阿普爾頓(英國)高層大氣物理性質的研究,發現阿普頓層(電離層) 46.1948年:布萊克特(英國)改進威爾遜雲霧室方法和由此在核物理和宇宙射線領域的發現 47.1949年:湯川秀樹(日本)提出核子的介子理論並預言∏介子的存在 48.1950年:塞索·法蘭克·鮑威爾(英國)發展研究核過程的照相方法,並發現π介子 49.1951年:科克羅夫特(英國)、沃爾頓(愛爾蘭)用人工加速粒子轟擊原子產生原子核嬗變 50.1952年:布洛赫、珀塞爾(美國)從事物質核磁共振現象的研究並創立原子核磁力測量法 51.1953年:澤爾尼克(荷蘭)發明相襯顯微鏡 52.1954年:馬克斯·玻恩(英國)在量子力學和波函數的統計解釋及研究方面作出貢獻;博特(德國)發明了符合計數法,用以研究原子核反應和γ射線 53.1955年:拉姆(美國)發明了微波技術,進而研究氫原子的精細結構;庫什(美國)用射頻束技術精確地測定出電子磁矩,創新了核理論 54.1956年:布拉頓、巴丁(猶太人)、肖克利(美國)發明晶體管及對晶體管效應的研究 55.1957年:楊振寧(美國籍)、李政道(美國籍)他們對所謂的宇稱不守恆定律的敏銳地研究,該定律導致了有關基本粒子的許多重大發現 56.1958年:切倫科夫、塔姆、弗蘭克(蘇聯)發現並解釋切倫科夫效應 57.1959年:塞格雷、歐文·張伯倫 (Owen Chamberlain)(美國)發現反質子 58.1960年:格拉塞(美國)發現氣泡室,取代了威爾遜的雲霧室
1961-1980
59.1961年:霍夫斯塔特(美國)關於電子對原子核散射的先驅性研究,並由此發現原子核的結構;穆斯堡爾(德國)從事γ射線的共振吸收現象研究並發現了穆斯堡爾效應 60.1962年:達維多維奇·朗道(蘇聯)關於凝聚態物質,特別是液氦的開創性理論 61.1963年:維格納(美國)發現基本粒子的對稱性及支配質子與中子相互作用的原理;梅耶夫人(美國人.猶太人)、延森(德國)發現原子核的殼層結構 62.1964年:湯斯(美國)在量子電子學領域的基礎研究成果,為微波激射器、激光器的發明奠定理論基礎;巴索夫、普羅霍羅夫(蘇聯)發明微波激射器 63.1965年:朝永振一郎(日本)、施溫格、費因曼(美國)在量子電動力學方面取得對粒子物理學產生深遠影響的研究成果 64.1966年:卡斯特勒(法國)發明並發展用於研究原子內光、磁共振的雙共振方法 65.1967年:貝蒂(美國)核反應理論方面的貢獻,特別是關於恆星能源的發現 66.1968年:阿爾瓦雷斯(美國)發展氫氣泡室技術和數據分析,發現大量共振態 67.1969年:默里·蓋爾曼(美國)對基本粒子的分類及其相互作用的發現 68.1970年:阿爾文(瑞典)磁流體動力學的基礎研究和發現,及其在等離子物理富有成果的應用;內爾(法國)關於反磁鐵性和鐵磁性的基礎研究和發現 69.1971年:加博爾(英國)發明並發展全息照相法 70.1972年:巴丁、庫柏、施里弗(美國)創立BCS超導微觀理論 71.1973年:江崎玲於奈(日本)發現半導體隧道效應;賈埃弗(美國)發現超導體隧道效應;約瑟夫森(英國)提出並發現通過隧道勢壘的超電流的性質,即約瑟夫森效應 72.1974年:馬丁·賴爾(英國)發明應用合成孔徑射電天文望遠鏡進行射電天體物理學的開創性研究;赫威斯(英國)發現脈沖星 73.1975年:阿格·N·玻爾、莫特爾森(丹麥)、雷恩沃特(美國)發現原子核中集體運動和粒子運動之間的聯系,並且根據這種聯系提出核結構理論 74.1976年:丁肇中、里希特(美國)各自獨立發現新的J/ψ基本粒子 75.1977年:安德森、范弗萊克(美國)、莫特(英國)對磁性和無序體系電子結構的基礎性研究 76.1978年:卡皮察(蘇聯)低溫物理領域的基本發明和發現;彭齊亞斯、R·W·威爾遜(美國)發現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77.1979年:謝爾登·李·格拉肖、史蒂文·溫伯格(美國)、阿布杜斯·薩拉姆(巴基斯坦)關於基本粒子間弱相互作用和電磁作用的統一理論的貢獻,並預言弱中性流的存在 78.1980年:克羅寧(James w.cronin,1931-- )和菲奇(Val l.fitch,1923-- )(美國),以表彰他們在中性k-介子衰變中發現基本對稱性原理的破壞。
1981-2000
79.1981年:西格巴恩(瑞典)開發高解析度測量儀器以及對光電子和輕元素的定量分析;布洛姆伯根(美國)非線性光學和激光光譜學的開創性工作;肖洛(美國)發明高解析度的激光光譜儀 80.1982年:K·G·威爾遜(美國)提出重整群理論,闡明相變臨界現象 81.1983年:薩拉馬尼安·強德拉塞卡(美國)提出強德拉塞卡極限,對恆星結構和演化具有重要意義的物理過程進行的理論研究;福勒(美國)對宇宙中化學元素形成具有重要意義的核反應所進行的理論和實驗的研究 82.1984年:卡洛·魯比亞(義大利)證實傳遞弱相互作用的中間矢量玻色子[[W+]],W-和Zc的存在;范德梅爾(荷蘭)發明粒子束的隨機冷卻法,使質子-反質子束對撞產生W和Z粒子的實驗成為可能 83.1985年:馮·克里津(德國)發現量子霍耳效應並開發了測定物理常數的技術 84、1986年:魯斯卡(德國)設計第一台透射電子顯微鏡;比尼格(德國)、羅雷爾(瑞士)設計第一台掃描隧道電子顯微鏡 85.1987年:柏德諾茲(德國)、繆勒(瑞士)發現氧化物高溫超導材料 86.1988年:萊德曼、施瓦茨、斯坦伯格(美國)產生第一個實驗室創造的中微子束,並發現中微子,從而證明了輕子的對偶結構 87.1989年:拉姆齊(美國)發明分離振盪場方法及其在原子鍾中的應用;德默爾特(美國)、保爾(德國)發展原子精確光譜學和開發離子陷阱技術 200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88、1990年:弗里德曼、肯德爾(美國)、理查·愛德華·泰勒(加拿大)通過實驗首次證明誇克的存在 89.1991年:皮埃爾·吉勒德-熱納(法國)把研究簡單系統中有序現象的方法推廣到比較復雜的物質形式,特別是推廣到液晶和聚合物的研究中 90.1992年:夏帕克(法國)發明並發展用於高能物理學的多絲正比室 91.1993年:赫爾斯、J·H·泰勒(美國)發現脈沖雙星,由此間接證實了愛因斯坦所預言的引力波的存在 92.1994年:布羅克豪斯(加拿大)、沙爾(美國)在凝聚態物質研究中發展了中子衍射技術 93.1995年:佩爾(美國)發現τ輕子;萊因斯(美國)發現中微子 94.1996年:D·M·李、奧謝羅夫、R·C·理查森(美國)發現了可以在低溫度狀態下無摩擦流動的氦同位素 95.1997年:朱棣文、W·D·菲利普斯(美國)、科昂·塔努吉(法國)發明用激光冷卻和捕獲原子的方法 96.1998年:勞克林、霍斯特·路德維希·施特默、崔琦(美國)發現並研究電子的分數量子霍爾效應 97.1999年:H·霍夫特、韋爾特曼(荷蘭)闡明弱電相互作用的量子結構 98.2000年:阿爾費羅夫(俄國)、克羅默(德國)提出異層結構理論,並開發了異層結構的快速晶體管、激光二極體;傑克·基爾比(美國)發明集成電路
2001-2011
99.2001年:克特勒(德國)、康奈爾、卡爾·E·維曼(美國)在「鹼金屬原子稀薄氣體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以及「凝聚態物質性質早期基本性質研究」方面取得成就 100.2002年:雷蒙德·戴維斯、里卡爾多·賈科尼(美國)、小柴昌俊(日本)「表彰他們在天體物理學領域做出的先驅性貢獻,其中包括在「探測宇宙中微子」和「發現宇宙X射線源」方面的成就。」 200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101、2003年:阿列克謝·阿布里科索夫、安東尼·萊格特(美國)、維塔利·金茨堡(俄羅斯)「表彰三人在超導體和超流體領域中做出的開創性貢獻。」 102、2004年:戴維·格羅斯(美國)、戴維·普利策(美國)和弗蘭克·維爾澤克(美國),為表彰他們「對量子場中誇克漸進自由的發現。」 103、2005年:羅伊·格勞伯(美國)表彰他對光學相乾的量子理論的貢獻;約翰·霍爾(John L. Hall,美國)和特奧多爾·亨施(德國)表彰他們對基於激光的精密光譜學發展作出的貢獻。 104、2006年:約翰·馬瑟(美國)和喬治·斯穆特(美國) 表彰他們發現了黑體形態和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擾動現象。 105、2007年:法國科學家艾爾伯·費爾和德國科學家皮特·克魯伯格,表彰他們發現巨磁電阻效應的貢獻。 106、2008年:日本科學家南部陽一郎(Yoichiro Nambu),表彰他發現了亞原子物理的對稱性自發破缺機制。日本物理學家小林誠(Makoto Kobayashi),益川敏英(Toshihide Maskawa)提出了對稱性破壞的物理機制,並成功預言了自然界至少三類誇克的存在。 107、2009年:英國籍華裔物理學家高錕因為「在光學通信領域中光的傳輸的開創性成就」 而獲獎;美國物理學家韋拉德·博伊爾(Willard S.Boyle)和喬治·史密斯(George E.Smith)因「發明了 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成像半導體電路——電荷藕合器件圖像感測器CCD」 獲此殊榮。 108、2010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科學家安德烈·蓋姆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因在二維空間材料石墨烯的突破性實驗獲獎。 109、2011年: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天體物理學家薩爾·波爾馬特、美國/澳大利亞布萊恩·施密特以及美國科學家亞當·里斯。

⑦ 2020年諾貝爾物理獎揭曉,是哪三位科學家獲獎

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最終獲得者是:羅傑·彭羅斯 、萊茵哈德·根策爾 、安德烈婭·蓋茲 這三位科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是根據諾貝爾1895年的遺囑而設立的五個諾貝爾獎之一,該獎旨在獎勵那些對人類物理學獎領域里作出貢獻的科學家。諾貝爾獎每年評選和頒發一次。通常在每年10月份公布得主。

⑧ 物理學最高獎是什麼非nobel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世界科學獎
獎項名稱: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世界科學獎
主辦單位: 世界文化理事會

獎項介紹: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世界科學獎是一項世界性的科學大獎,由世界文化理事會設立,每年頒發一次,授予為造福人類做出貢獻的傑出科學家。獎品包括一張獎狀、一枚紀念獎章和一筆10,000美元的獎金。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世界科學獎」以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的名字命名,表示對他的尊敬與紀念。愛因斯坦是美籍德國猶太人,生於1897年,卒於1955年,他的一生,在宇宙學、統一場論、物理學哲學問題等許多方面開展了深入研究,他創立了代表現代科學的相對論,這是人類對於自然界認識過程中的一次飛躍。對批判牛頓力學的形而上學體系,揭示空間與時間的辨證關系,加深人們對物質和運動的認識,具有劃時代的歷史意義。愛因斯坦發展了普朗克的量子論,提出關於光的量子概念,並用量子理論解釋光電效應、輻射過程和固體比熱等。為核能開發奠定了理論基礎。1921年,愛因斯坦以他在理論物理方面的成就,特別是發現」光電效應定律」,獲諾貝爾物理學獎。世界公認他是自伽利略、牛頓以來最偉大的科學家、思想家。以這樣一個科學巨星的姓氏命名的世界科學獎作為一種榮譽,激勵世界科學家們為之奮斗,推動人類文明的發展。

1987年,中國著名的中西醫結合泌尿科專家、中國中醫研究院廣安門醫院泌尿科主任劉猷枋曾獲這一獎勵。獎狀題詞為:授給劉猷枋博士,表彰其廣博學識、科學業績。獎狀上還有世界文化理事會主席查爾斯·坦弗德的簽字。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針灸學會高級顧問,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主任醫師程莘農一生著作頗多,其中《中國針灸學》不僅是中國學生的教材, 還成為美國針灸醫生的資格考試藍本。1990年受到世界文化理事會表彰, 榮獲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世界科學獎。

陳可冀,醫學家。福建福州人。1954年畢業於福建醫學院。中國中醫研究院西苑醫院內科教授及首席研究員,國家中醫葯管理局老年病醫療中心名譽主任。
供參考:http://..com/question/38684170.html

⑨ 歷屆諾貝爾物理學獎

1901 W.C.倫琴 德國 發現倫琴射線(X射線)
1902 H.A.洛倫茲 荷蘭 塞曼效應的發現和研究
P.塞曼 荷蘭
1903 H.A.貝克勒爾 法國 發現天然鈾元素的放射性
P.居里 法國 放射性物質的研究,發現放射性元素釙與鐳並發現釷也有放射性
M.S.居里 法國
1904 L.瑞利 英國 在氣體密度的研究中發現氬
1905 P.勒鈉德 德國 陰極射線的研究
1906 J.J湯姆孫 英國 通過氣體電傳導性的研究,測出電子的電荷與質量的比值
1907 A.A邁克耳孫 美國 創造精密的光學儀器和用以進行光譜學度量學的研究,並精確測出光速
1908 G.里普曼 法國 發明應用干涉現象的天然彩色攝影技術
1909 G.馬可尼 義大利 發明無線電極及其對發展無線電通訊的貢獻
C.F.布勞恩 德國
1910 J.D.范德瓦耳斯 荷蘭 對氣體和液體狀態方程的研究
1911 W.維恩 德國 熱輻射定律的導出和研究
1912 N.G.達倫 瑞典 發明點燃航標燈和浮標燈的瓦斯自動調節器
1913 H.K.昂尼斯 荷蘭 在低溫下研究物質的性質並製成液態氦
1914 M.V.勞厄 德國 發現倫琴射線通過晶體時的衍射,既用於決定X射線的波長又證明了晶體的原子點陣結構
1915 W.H.布拉格 英國 用倫琴射線分析晶體結構
W.L.布拉格 英國
1917 C.G.巴克拉 英國 發現標識元素的次級倫琴輻射
1918 M.V.普朗克 德國 研究輻射的量子理論,發現基本量子,提出能量量子化的假設,解釋了電磁輻射的經驗定律
1919 J.斯塔克 德國 發現陰極射線中的多普勒效應和原子光譜線在電場中的分裂
1920 C.E.吉洛姆 法國 發現鎳鋼合金的反常性以及在精密儀器中的應用
1921 A.愛因斯坦 德國 對現物理方面的貢獻,特別是闡明光電效應的定律
1922 N.玻爾 丹麥 研究原子結構和原子輻射,提出他的原子結構模型
1923 R.A.密立根 美國 研究元電荷和光電效應,通過油滴實驗證明電荷有最小單位
1924 K.M.G.西格班 瑞典 倫琴射線光譜學方面的發現和研究
1925 J.弗蘭克 德國 發現電子撞擊原子時出現的規律性
G.L.赫茲 德國
1926 J.B.佩林 法國 研究物質分裂結構,並發現沉積作用的平衡
1927 A.H.康普頓 美國 發現康普頓效應
C.T.R.威爾孫 英國 發明用雲霧室觀察帶電粒子,使帶電粒子的軌跡變為可見
1928 O.W.里查孫 英國 熱離子現象的研究,並發現里查孫定律
1929 L.V.德布羅意 法國 電子波動性的理論研究
1930 C.V.拉曼 印度 研究光的散射並發現拉曼效應
1932 W.海森堡 德國 創立量子力學,並導致氫的同素異形的發現
1933 E.薛定諤 奧地利 量子力學的廣泛發展
P.A.M.狄立克 英國 量子力學的廣泛發展,並預言正電子的存在
1935 J.查德威克 英國 發現中子
1936 V.F赫斯 奧地利 發現宇宙射線
C.D.安德孫 美國 發現正電子
1937 J.P.湯姆孫 英國 通過實驗發現受電子照射的晶體中的干涉現象
C.J.戴維孫 美國 通過實驗發現晶體對電子的衍射作用
1938 E.費米 義大利 發現新放射性元素和慢中子引起的核反應
1939 F.O.勞倫斯 美國 研製迴旋加速器以及利用它所取得的成果,特別是有關人工放射性元素的研究
1943 O.斯特恩 美國 測定質子磁矩
1944 I.I.拉比 美國 用共振方法測量原子核的磁性
1945 W.泡利 奧地利 發現泡利不相容原理
1946 P.W.布里奇曼 美國 研製高壓裝置並創立了高壓物理
1947 E.V.阿普頓 英國 發現電離層中反射無線電波的阿普頓層
1948 P.M.S.布萊克特 英國 改進威爾孫雲霧室及在核物理和宇宙線方面的發現
1949 湯川秀樹 日本 用數學方法預見介子的存在
1950 C.F.鮑威爾 英國 研究核過程的攝影法並發現介子
1951 J.D.科克羅夫特 英國 首先利用人工所加速的粒子開展原子核
E.T.S.瓦爾頓 愛爾蘭 蛻變的研究
1952 E.M.珀塞爾 美國 核磁精密測量新方法的發展及有關的發現
F.布洛赫 美國
1953 F.塞爾尼克 荷蘭 論證相襯法,特別是研製相差顯微鏡
1954 M.玻恩 德國 對量子力學的基礎研究,特別是量子力學中波函數的統計解釋
W.W.G.玻特 德國 符合法的提出及分析宇宙輻射
1955 P.庫什 美國 精密測定電子磁矩
W.E.拉姆 美國 發現氫光譜的精細結構
1956 W.肖克萊 美國 研究半導體並發明晶體管
W.H.布拉頓 美國
J.巴丁 美國
1957 李政道 美國 否定弱相互作用下宇稱守恆定律,使基本粒子研究獲重大發現
楊振寧 美國
1958 P.A.切連柯夫 前蘇聯 發現並解釋切連柯夫效應(高速帶電粒子在透明物質中傳遞時放出藍光的現象)
I.M.弗蘭克 前蘇聯
I.Y.塔姆 前蘇聯
1959 E.薩克雷 美國 發現反質子
O.張伯倫 美國
1960 D.A.格拉塞爾 美國 發明氣泡室
1961 R.霍夫斯塔特 美國 由高能電子散射研究原子核的結構
R.L.穆斯堡 德國 研究r射線的無反沖共振吸收和發現穆斯堡效應
1962 L.D.朗道 前蘇聯 研究凝聚態物質的理論,特別是液氦的研究
1963 E.P.維格納 美國 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理論的研究,特別是發現和應用對稱性基本原理方面的貢獻
M.G.邁耶 美國 發現原子核結構殼層模型理論,成功地解釋原子核的長周期和其它幻數性質的問題
J.H.D.詹森 德國
1964 C.H.湯斯 美國 在量子電子學領域中的基礎研究導致了根據微波激射器和激光器的原理構成振盪器和放大器
N.G.巴索夫 前蘇聯 用於產生激光光束的振盪器和放大器的研究工作
A.M.普洛霍羅夫 前蘇聯 在量子電子學中的研究工作導致微波激射器和激光器的製作
1965 R.P.費曼 美國 量子電動力學的研究,包括對基本粒子物理學的意義深遠的結果
J.S.施溫格 美國
朝永振一郎 日本
1966 A.卡斯特萊 法國 發現並發展光學方法以研究原子的能級的貢獻
1967 H.A.貝特 美國 恆星能量的產生方面的理論
1968 L.W.阿爾瓦雷斯 美國 對基本粒子物理學的決定性的貢獻,特別是通過發展氫氣泡室和數據分析技術而發現許多共振態
1969 M.蓋爾曼 美國 關於基本粒子的分類和相互作用的發現,提出「誇克」粒子理論
1970 H.O.G.阿爾文 瑞典 磁流體力學的基礎研究和發現並在等離子體物理中找到廣泛應用
L.E.F.尼爾 法國 反鐵磁性和鐵氧體磁性的基本研究和發現,這在固體物理中具有重要的應用
1971 D.加波 英國 全息攝影術的發明及發展
1972 J.巴丁 美國 提出所謂BCS理論的超導性理論
L.N.庫珀 美國
J.R.斯萊弗 美國
1973 B.D.約瑟夫森 英國 關於固體中隧道現象的發現,從理論上預言了超導電流能夠通過隧道阻擋層(即約瑟夫森效應)
江崎嶺於奈 日本 從實驗上發現半導體中的隧道效應
I.迦埃弗 美國 從實驗上發現超導體中的隧道效應
1974 M.賴爾 英國 研究射電天文學,尤其是孔徑綜合技術方面的創造與發展
A.赫威期 英國 射電天文學方面的先驅性研究,在發現脈沖星方面起決定性角色
1975 A.N.玻爾 丹麥 發現原子核中集體運動與粒子運動之間的聯系,並在此基礎上發展了原子核結構理論
B.R.莫特爾孫 丹麥 原子核內部結構的研究工作
L.J.雷恩瓦特 美國
1976 B.里克特 美國 分別獨立地發現了新粒子J/Ψ,其質量約為質子質量的三倍,壽命比共振態的壽命長上萬倍
丁肇中 美國
1977 P.W.安德孫 美國 對晶態與非晶態固體的電子結構作了基本的理論研究,提出「固態」物理理論
J.H.范弗萊克 美國 對磁性與不規則系統的電子結構作了基本研究
N.F.莫特 英國
1978 A.A.彭齊亞斯 美國 3K宇宙微波背景的發現
R.W.威爾孫 美國
P.L.卡皮查 前蘇聯 建成液化氮的新裝置,證實氮亞超流低溫物理學
1979 S.L.格拉肖 美國 建立弱電統一理論,特別是預言弱電流的存在
S.溫伯格 美國
A.L.薩拉姆 巴基斯坦
1980 J.W.克羅寧 美國 CP不對稱性的發現
V.L.菲奇 美國
1981 N.布洛姆伯根 美國 激光光譜學與非線性光學的研究
A.L.肖洛 美國
K.M.瑟巴 瑞典 高分辨電子能譜的研究
1982 K.威爾孫 美國 關於相變的臨界現象
1983 S.錢德拉塞卡爾 美國 恆星結構和演化方面的理論研究
W.福勒 美國 宇宙間化學元素形成方面的核反應的理論研究和實驗
1984 C.魯比亞 義大利 由於他們的努力導致了中間玻色子的發現
S.范德梅爾 荷蘭
1985 K.V.克利青 德國 量子霍耳效應
1986 E.魯斯卡 德國 電子物理領域的基礎研究工作,設計出世界上第1架電子顯微鏡
G.賓尼 瑞士 設計出掃描式隧道效應顯微鏡
H.羅雷爾 瑞士
1987 J.G.柏諾茲 美國 發現新的超導材料
K.A.穆勒 美國
1988 L.M.萊德曼 美國 從事中微子波束工作及通過發現μ介子中微子從而對輕粒子對稱結構進行論證
M.施瓦茨 美國
J.斯坦伯格 英國
1989 N.F.拉姆齊 美國 發明原子銫鍾及提出氫微波激射技術
W.保羅 德國 創造捕集原子的方法以達到能極其精確地研究一個電子或離子
H.G.德梅爾特 美國
1990 J.傑羅姆 美國 發現誇克存在的第一個實驗證明
H.肯德爾 美國
R.泰勒 加拿大
1991 P.G.德燃納 法國 液晶基礎研究
1992 J.夏帕克 法國 對粒子探測器特別是多絲正比室的發明和發展
1993 J.泰勒 美國 發現一對脈沖星,質量為兩個太陽的質量,而直徑僅10-30km,故引力場極強,為引力波的存在提供了間接證據
L.赫爾斯 美國
1994 C.沙爾 美國 發展中子散射技術
B.布羅克豪斯 加拿大
1995 M.L.珀爾 美國 珀爾及其合作者發現了τ輕子 雷恩斯與C.考溫首次成功地觀察到電子反中微子他們在輕子研究方面的先驅性工作,為建立輕子-誇克層次上的物質結構圖像作出了重大貢獻
F.雷恩斯 美國
1996 戴維.李 美國 發現氦-3中的超流動性
奧謝羅夫 美國
R.C.里查森 美國
1997 朱棣文 美國 激光冷卻和陷俘原子
K.塔諾季 法國
菲利浦斯 美國
1998 勞克林 美國 分數量子霍爾效應的發現
斯特默 美國
崔琦 美國
1999 H.霍夫特 荷蘭 證明組成宇宙的粒子運動方面的開拓性研究
馬丁努斯-韋爾特曼 荷蘭
2000 授予三位科學家和發明家,他們的工作,特別是他們所發明的快速晶體管、激光二級管和集成線路(晶元)奠定了現代信息技術的基礎。這三位科學家是俄羅斯聖彼得堡約飛物理技術學院的Zhores I. Alferov,美國加州聖巴巴拉加州大學的Herbert Kroemer,美國德克薩斯州達拉斯德克薩斯儀器公司的Jack S. Kilby。獎金總額為900萬瑞典克朗,前兩位物理學家分享其中的一半。
200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美國科學家艾里克A.科納爾、德國科學家沃爾夫岡.凱特納以及美國科學家卡爾E.威依邁,三人將共同平分1千萬瑞典克郎的獎金。
200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雷蒙德·戴維斯、日本科學家小柴昌俊和美國科學家裡卡爾多·賈科尼,稱他們「在天體物理學領域做出的先驅性貢獻」打開了人類觀測宇宙的兩個新「窗口」。
200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擁有俄羅斯和美國雙重國籍的科學家阿列克謝·阿布里科索夫、俄羅斯科學家維塔利·金茨堡以及擁有英國和美國雙重國籍的科學家安東尼·萊格特,以表彰他們在超導體和超流體理論上作出的開創性貢獻。
2004年度物理學獎授予了三位美國科學家戴維·格羅斯、戴維·波利澤和弗蘭克·維爾澤克。今年的諾貝爾單項大獎獎金總額為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136萬美元。
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授予這三位科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文告中稱,他們是因在誇克粒子理論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才獲此獎項的。誇克是自然界中最小的基本粒子。這三位科學家對誇克的研究使科學更接近於實現它為「所有的事情構建理論」的夢想。
2005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
約翰·霍爾、特奧多爾·亨施和羅伊·格勞伯
成就:研究成果可改進GPS技術
未來手機信號更清楚
來自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的約翰·L·霍爾、哈佛大學的羅伊·J·格勞貝爾,以及德國路德維希·馬克西米利安大學(簡稱慕尼黑大學)的特奧多爾·亨施。

⑩ 20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這個獎項的含金量如何

現在都已經開始有人懷疑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含金量了嗎?根據國際媒體的報道,在北京時間到五日下午,20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終於掀開了它的帷幕,在這一次的獲獎名單當中,有三位科學家成功登頂。瑞典皇家科學院對他們的點評也是非常的到位,他們表示,這三位科學家幫助我們在復雜的物理系統方面能夠進行簡單的理解,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這一次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第三,如何看待諾貝爾物理學獎。

在所有的獎項當中,諾貝爾物理學獎可以說是極具含金量的一個,那就是他的大多數研究都將會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就比如對於二氧化碳的研究,能夠證明全球溫度的上升,對目前全球碳排放量,將會形成一個非常有力的指導。但與此同時,我們也要相信一點,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諾貝爾獎的獲得者提出的問題將會逐一得到解決和解釋。

閱讀全文

與物理學大獎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1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4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9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8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6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