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上好分組實驗課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物理學中許多重要的定律、概念和理論都是通過實驗,對大量的物理現象進行分析、歸納、比較和綜合後總結出來的,因此在當前的教學改革中,我認為在物理教學中能否進行實驗教學,是課堂教學成敗的重要問題,是教學質量能否搞上去的關鍵所在。然而,在實際教學中,由於至今我們還沒有找到公認的評價實驗教學的可靠的可行性又好的方法,僅僅為了使學生在考試中取得一個高分數,絕大多數實驗做一下就算完事了。有的老師甚至認為學生不會動手做實驗不要緊,只要會動筆考實驗就行。由此而引發了「做實驗不如講實驗」,「講實驗不如背實驗」的荒謬做法。學生在上分組課時,也把實驗當作游戲,一進實驗室,就玩弄起實驗儀器,根本就不管什麼實驗步驟,實驗目的;有的同學甚至到了實驗室根本就不知道該怎樣做,只會看著別人做,因此出現了「男同學搶著做,女同學怕動手;成績好的積極做,成績差的旁邊坐」的情況,也因此而導致學生的分組實驗課很難組織,課堂紀律亂糟糟,實驗教學效果差。那麼,怎樣才能上好學生的分組實驗課,達到實驗教學的目的呢?筆者結合多年教學的經驗,談談自己的看法。要上好分組實驗課,教師觀念的轉變是前提.作為一名教師,要改變以往的為考試而教學的觀點, 要捨得花時間,把學生實驗當作一堂更重要的課來抓。做好一個分組實驗,光靠一節課是遠遠不夠的,要有充足的時間保障。首先是備課要時間,分組實驗課教案除要備教學目的,儀器准備,教學過程外,更重要的是備學生,要考慮到學生整體水平和動手能力,比如說,學生知道這個實驗的目的嗎?知道這個實驗的儀器裝配,實驗步驟嗎?對這個實驗所要用到的儀器能正確使用嗎?對實驗中的重點、難點,學生知道了嗎?在實驗中可能出現的哪些問題,自己該如何處理以及實驗注意事項等,都要做到胸有成竹,以保證教師能夠明確地指導學生實驗。因此,在每次上分組實驗課前,都要求教師要花一定的時間指導學生進行預習,實驗前的預習是學生做好實驗的重要前提。預習的主要作用是讓學生了解實驗的目的、內容,作好實驗前的准備工作,以幫助學生克服實驗時的盲目性和隨意性,提高實驗的效果。預習內容一般包括:熟悉實驗所涉及的物理基礎知識;明確該實驗的目的要求;搞清實驗原理或設計思想,從而確定實驗方法和步驟;了解所用的儀器和器材,知道它們的結構和使用方法;預計可能在實驗中出現的問題及解決辦法;設計好記錄表格。為了搞好預習,教師要指導學生有針對性的了解實驗目的、步驟、儀器的正確操作,要讓學生走進實驗室時知道做什麼,怎麼做;其次是做實驗要時間,由於學生的發展水平不一致,有的可能做的快,有的則慢些,這就要有充足的時間讓每一個學生都真正把實驗做完;再次就是批改講評實驗報告需要時間,這一點往往是我們容易忽略的。實驗結束後教師必須認真檢查學生的實驗記錄,批改學生的實驗報告,從中了解學生的實驗能力,並將在實驗報告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反饋給學生,甚至要開放實驗室讓學生帶著問題重復實驗。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良好的實驗習慣,提高分組實驗教學的質量。如果教師只滿足於上分組實驗課時指導學生認真操作,得出結論,而課後就萬事大吉,既不管學生實驗報告如何填寫,也不過問實驗是否收到預期效果,甚至還把批改實驗報告,反饋信息當成一種負擔。這種虎頭蛇尾的做法有可能使分組實驗教學流於形式,也是物理分組實驗教學之大忌。講評的目的是在學生探索後能得出正確的結論,進一步強化知識技能的學習,經過這樣一個思考實踐、探索的過程,學生對實驗的原理,方法的掌握更加牢固,理解更為深刻。這也是對學生學習活動的進展情況及所取得成績的信息反饋,使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和對探究中獲得知識的肯定與鼓勵。其次是轉變學生的觀念。在實驗課上,如何改變學生重理論輕實踐,變學生被動的做實驗為主動積極的做實驗成為解決問題的關鍵。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 首先要激發學生對實驗課的學習興趣,比如要上好物理實驗緒論課,除了向學生系統地介紹實驗過程和實驗方法等基本知識外,更主要的是使學生加深對實驗的認識,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其次要豐富實驗教學內容。在課上既保證實驗的科學性,又兼顧思想性、趣味性。例如講述實驗淵源的小插曲,相關科學家的生平、人格品質、執著精神、動人故事、研究方法啟示,實驗在工程技術中的應用情況和應用前景等。這樣既開闊了學生的視野,陶冶了情操,又豐富了他們的人文素養。再次是激勵學生的信心:有些學生動手能力較差,對做好實驗缺乏信心。為此可在指導實驗時可將將整個實驗細化分解為幾個小目標,教會學生體驗不同程度的成功喜悅。激勵學生信心需要老師的細心、耐心和關心,為學生創設一種寬松和諧的學習和探討氛圍。要讓學生通過分組實驗的成功,體驗探索的愉快,進一步激發對物理科學的興趣。根據高中物理學生分組實驗的要求,我們在實際教學中應該切實注意以下一些問題:1.安排好實驗內容,突出分組實驗的重點要把與主要物理原理和定律有關的實驗,包含有基本實驗方法的實驗,進行基本實驗技能訓練的實驗作為實驗教學的重點,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多開一些實驗,以保證基本的東西有一定的重復性,實驗方法和儀器的多樣性。在安排實驗內容時,要把每個實驗的具體目的和要求與總的實驗教學的目的和要求一致起來。2.加強實驗的基本訓練加強實驗的基本訓練的主要要求是:(1)基本測量方法的訓練。在高中學生實驗中,基本物理量的測量佔有相當的比例,如長度,時間(包括時空定位、周期、頻率等),質量,速度,加速度,各種力(如摩擦力、表面張力、庫侖力、洛倫茲力等),電阻,電壓,電流強度,折射率,焦距,波長,等等。圍繞這些物理量的測量,應對學生進行一些基本的測量方法的實驗訓練。(2)基本實驗儀器使用的訓練。高中學生實驗中所用的儀器有許多是基本的測量儀器,學會使用這些儀器,不僅是進一步學習和深造的需要,也是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如游標卡尺、外徑千分尺(螺旋測微器)、秒錶、天平、打點計時器、電阻箱、滑動變阻器、電流表、電壓表、多用[電]表(萬用電表)、示波器、光具座、分光鏡等都是一些基本儀器。(3)動手能力和手腦並用能力的訓練。實驗中要盡可能讓學生自己安裝實驗裝置,調試儀器,獨立完成實驗。例如像單擺這樣類型的實驗,對於訓練學生的這種能力就很有好處。(4)正確記錄實驗數據、分析處理實驗結果和書寫實驗報告的訓練。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忽視這種訓練,因為這種能力的培養,也和其他能力的培養一樣,要靠長期的積累和努力才能形成。3.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1)不要草率地做實驗。有的學生為了搶時間,實驗時草率從事,這樣做是十分有害的。因為要達到實驗的各項目的,完成各項基本訓練,就要使學生領會操作方法,增加對實驗過程的注意。許多實驗要求在相同的條件下重復測量,有時要改變某一條件再進行測量,都需要認真觀察實驗現象,記錄數據,並注意發現問題。而匆忙、草率地做實驗難於達到實驗訓練的要求。因此,凡是能獨立完成的實驗,都要求每個學生要獨立完成,需要合作完成的則交換操作,儀器不夠也要輪流完成,這樣才能達到實驗的目標。(2)養成良好的習慣。基本實驗儀器的使用都有一定的嚴格要求,例如,對於測量儀器的使用,要養成注意量程和進行零點調整的習慣;在做電學實驗時,養成先檢查電路,然後再閉合開關的習慣。對待實驗課要養成先認真閱讀實驗課文、作好預習而後動手實驗的習慣,等等。(3)正確對待實驗結果。要讓學生對自己的實驗結果具有信心,不要盲目相信別人的結果,更不能隨便更改實驗數據或抄襲別人的結果。實驗誤差過大時,要冷靜地分析原因,要鼓勵學生和教師討論問題。(4)要愛護教學儀器。要讓學生了解實驗儀器的作用、性能,並學習正確使用的方法。亂動教學儀器和不敢用實驗儀器都是要克服的毛病。實驗結束後要求學生整理好實驗儀器,檢查儀器零件是否有丟失和損壞的現象,如有應及時報告。4、培養學生的物理實驗設計能力物理實驗設計能力是指學生在實施物理實驗之前,根據一定的實驗目的和要求,運用有關物理知識與實驗技能,對實驗的儀器、裝置、步驟和操作方法等實驗因素進行規劃的能力。它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創造性和靈活性等特點。實驗設計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實驗設計需要學生靈活地創造性地運用所學物理基礎知識和實驗基本技能,並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採用不同。方法設計實驗方案,因而有利於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和訓練。例如密度的測量,根據密度公式我們可以用測出物體質量和物體體積的實驗來實現,在學了浮力後,我們可以設計一個不用直接測出質量而測量物體密度的實驗,還可以啟發學生設計其他實驗來測量密度。5、在上分組實驗課時,教師要注意以下兩個問題:第一,忌包辦代替。物理分組實驗是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動作思維,對有關物理概念、定律進行檢驗,從而進行理論思考的升華的動態過程。實驗時教師必須要善於引導,讓學生積極動腦思維,大膽動手實踐。從了解實驗原理,准備實驗器材,到進行實驗操作,測出實驗數據,得出實驗結果這一全過程都應充分體現學生在實踐中的主體作用。特別是學生在實驗中碰到儀器裝配不上,數據測量不準,實驗出現故障等等問題時,教師切忌自己動手,包辦處理一切。這種包辦代替表面上看起來似乎使問題很快得到了解決,但卻大大扼殺了學生思維和探索的勇氣,很不利於提高學生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引導學生按照實驗的程序要求,認真分析故障出現的原因,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由學生自己動手糾正。第二,忌「空中樓閣」。物理分組實驗教學目的在於通過學生的親身參與使某一現象發生或重演,促進學生對物理理論知識的消化和擴展,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因此,進行物理分組實驗教學時,教師一定要避免只教學生做實驗,不管學生是否明白其中道理,只重視學生獲取實驗結果,忽視讓學生通過實驗結果加深對有關物理原理和概念的理解,因而使實驗成為「空中樓閣」。欲使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實驗教學真正成為提高物理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教師除了要指導學生在分組實驗前充分預習實驗內容,熟悉實驗原理外,還要根據實驗目的,精心設計各類實驗考題。在教學中有的放矢地引導學生邊實驗、邊思考、邊分析。讓學生在觀察、思考中鞏固理論知識,提高實驗技能;在動手思維中發展自身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在主動學習中充分體會到實驗的內涵。如進行「用示波器觀察正弦交流電波形」,這一分組實驗教學時,教師如果只局限於指導學生用示波器調出交流電波形,就會使實驗變成一種簡單機械的操作。而教師如果先引導學生從理論上了解正弦交流電是一個大小和方向均隨時間按正弦函數作周期性變化的電流,然後指導學生有目的地將正弦交流電輸入示波器觀察波形,並與數學中的正弦曲線圖形加以比較。當學生看到示波器顯示的波形居然與正弦交流電函數關系所表徵的正弦曲線一模一樣時,他們會在腦子里對抽象的,變幻莫測的交流電建立起形象的概念,同時也會對實驗與理論的完全吻合表示由衷的信服。總之,為了達到高中物理分組實驗的要求,除必要的物質設備條件外,教師是一個關鍵因素。每位物理教師都應明確實驗教學的重要作用,不斷提高自己的實驗教學水平。實驗教學水平應包括教師本人對實驗內容的理解,教師的實驗技術水平以及教師對分組實驗的內容安排,組織指導,分析總結等。當前加強分組實驗的教學,一方面要提高教師的實驗水平,另一方面應加強實驗教學的研究。唯有這樣,才能真正搞好分組實驗教學。
『貳』 在科學實驗教學中如何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科學新課程標准》指出:「科學課程應向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使他們在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能力,獲取科學知識,形成尊重事實、善於質疑的科學態度。」
隨著學校的實驗裝備不斷普及和完善,這樣就為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提供了一個有利的條件,因此科學課堂教學中要經常採取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共同探究科學
的奧秘。那麼在教學實踐中,如何使學生在科學課中的小組合作更有效呢?下面我就從小組的組建與分工、有效合作內容的選擇、組際競爭的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
評價等四個方面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小組的組建與分工
小組活動分組與分工應強調民主與集中相結合。
1、合作小組的組建。小組的組建首先要體現學生的自主性,就要讓學生按共同的興趣,自主分組。但學生在組合時又往往缺乏理性思考,僅根據個人喜好來分組,
有時可能會出現「強強聯手」和部分學生「沒人要」的現象,這時就需要教師的集中指導和調整。教師做調整工作時,盡量尊重學生意見,並讓學生明白分組是應考
慮的問題。一般考慮:1、小組人數要合理。以4-6人為宜。2、各小組力量均衡,為合理分工做好准備,確保活動的順利進行。
2、合理分工的開展。在分組後,小組要推薦活動小組組長並進行分工,這時需要教師在方法上做適當的指導,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合作分工技能。分工的基本原則是
遵循優勢互補,要盡量考慮個性差異,讓每個同學在小組中都能發揮獨特的作用,做到揚長補短,人盡其才。小組合作活動做到責任到人,並在努力做好「本職工
作」的同時,積極協助他人。此次讓每個組員的價值作用都得到了發揮,使小組合作學習變得更加有效。對於高段年級的同學,不同的合作活動還可採用動態輪換的
分工方法,這樣可以保護每個同學的積極性,也保證了給每個同學平等發展的機會。
3、建立和諧的小組關系。在做好組建和分工工作後,還要營造一個和諧的小組活動氛圍,它是完成合作活動的前提和保證。和諧的小組關系需要所有小組成員一起維護,小組內的成員要相互依賴、相互溝通、相互合作、共同負責,從而達到共同的目標。
首先,合作小組成員要學會相互溝通。教師要提供學生一定的交流時間,小組成員要掌握一定交流技巧。沒有一定的小組交流的時間,合作學習將會流於形式,沒有
一定的交流技巧,合作活動也一定會崎嶇不平。通過組內交流能增進互相理解、聯絡感情,達到心理上的共融和默契。通過交流可以及時了解同伴的學習情況,從而
進行自我調整或相互調整,使合作得以優化。通過交流,還可以提高交際能力,推動學生社會化程度的提高。
其次,要及時處理合作小組內的問題與矛盾。在合作小組活動過程中,有時會發生一些不願意承擔責任的小組成員推卸責任,或在活動中不積極配合的情況,這樣就
會使合作活動會陷入困境,這需要教師及時處理。處理這些問題時也就要求學生學會尊重他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學會誠懇地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學會在堅
持真理的同時,認真虛心地聽取接受他人的意見。這樣定能形成一個和諧融洽的活動小組,從而發揮出小組團結的力量。
二、組際競爭的開展
學生擁有合作意識時還應具備較強的競爭意識。在開展小組內合作的同時,積極開展班級被各小組間的競爭,可以激發組內同學的學習動機,增強組內合作的凝聚力,培養團隊精神。
在《測量擺的快慢》一課學習中,在小組合作活動開展前,我有意識地激發學生的小組競爭意識,提出了競爭的規則,如下:1、紀律,哪個小組活動過程最安靜、
最有序;2、思考,哪個小組自主選擇的課題最有效、最有自己的想法;3、效率,哪個小組完成完整實驗所用時間最短;4、參與程度,哪個小組的全員參與程度
最高。以上的競爭規則以活動的展開為線索進行制定,使學生活動有了約束,也是合作活動開展的有率性得到了明顯的提高。當然只有規則卻不執行是沒有發展性
的,所以在活動進行時我會給予及時的評價,營造組內合作、組際競爭的良好氛圍。在活動結束後的綜合性評價中,師生依照以上規則進行評選,共同評出「紀律最
佳組」
「思考最佳組」 「配合默契組」等,這使學生的積極性和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也為下一次有效的小組合作奠定了基礎。
三、有效合作時機的選擇
小組合作是教學活動的一種形式,但並不是唯一的形式。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學生實際和教學環境等,選擇有價值的學習內容,在有需要和有條件時才引導學生去合作。
在三上年級《各種各樣的葉》一課中,在介紹完自己帶來的樹葉後,我引導「如果前後四個同學為一組,把你們的的樹葉放一起,你是否會有新的發現呢?」我話音
剛落,前後四個同學就迫不及待地湊到一塊兒,唧唧喳喳地討論起來。討論結束的交流中,學生甲說「我們小組共有32片樹葉,來自8種不同的樹。」同學乙
『叄』 如何提高初中物理分組實驗的效率
第一,學生喜歡實驗。但是同時他們認為物理分組實驗卻不是很重要,原因是對考分的影響與實驗做的怎樣沒有必然聯系。
第二,教學方法普遍採用講授法。由此而引發了「做實驗不如講實驗」,「講實驗不如背實驗」的作法,出現了學生實驗變成演示實驗,演示實驗變成不做實驗的現象。
第三,學校沒有專門的實驗室,專業的實驗教師更是沒有,一般安排年齡大的教師掛個名,管管儀器室的鑰匙而已;即使有實驗室,也很少對學生開放,除教師取器材和做必要的實驗外,實驗室一般不開門。
第四,實驗室器材短缺,調查發現:研究二力平衡的條件的專門儀器沒有,需教師自己組裝;有的實驗室的電池早已過了有效期等等。
第五,只動手不動腦。有的學校為了完成中考實驗又捨不得在實驗上花時間,於是在中考實驗的前幾天讓學生盲目地照課本或教師講的步驟機械操作,更有部分學校預先印發實驗報告讓學生照「實驗報告」逐條操作,填寫數據。
但與此同時,調查也有了一些積極的發現:
其一,從學校方面看,各初級中學對學生實驗較已往重視多了,並加強了對學校教師實驗開展的要求。
其二,絕大部分教師都對實驗在物理教學中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認識。
其三,下列實驗多數學校都確實做過:用天平和量筒測金屬塊的密度;伏安法測電阻;伏安法測小燈泡的電功率;二力平衡的條件等實驗。
物理教學中的分組實驗是在教師的指導下,主要由學生獨立完成的實驗活動。學生分組實驗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形成技能,加深知識的理解與運用不可缺少的關鍵環節。分組實驗是培養學生物理實驗能力的重要方式,教師在進行分組實驗教學的過程中,要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實驗分組,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並培養學生的實驗創新能力。因此,把握好分組實驗課是物理實驗教學的關鍵,同時也是物理教學的關鍵自於實驗。通過物理分組實驗,讓學生體驗知識的原創過程,形成科學的價值觀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激發學習興趣。由於我校地處偏遠農村,師資條件、生源質量和實驗教學設備等多方面的影響,使分組實驗課效率低,一節課根本完不成實驗內容,有時即使完成了,效率也很低。
在農村從教將近十年,對初中學生物理實驗能力的提高進行了總結,現將具體的培養途徑、實施方法歸納如下:
一是根據實驗內容和學生實際能力有效指導學生設計實驗方案,合理選擇實驗方法:
(1)教師應在實驗前兩天給學生設計好實驗預習作業,讓學生明確實驗目的,熟知實驗中所需的實驗器材,通過教材知道實驗原理。
(2)為了學生有更多的動手機會,強化學生的感性認識,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細致的觀察能力,教師應按照學校現有的資源和設備,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組4人,並且按好�中�差對學生進行分組,同時,對每個小組的4個成員進行明確分工。
(3)針對實驗教學,教師要創設問題情景,引導學生提出要探究的問題,即選擇科學探究的課題,既激發興趣,又明確了目的,這是科學探究的第一步。提出問題後,如何解答問題?在物理上人們通常採用實驗的方法。通過怎樣的實驗裝置來探究呢?師生共同根據實驗的目的選擇實驗器材,設計合理裝置,採取巧妙的方法和合理的步驟進行實驗操作。
二是指導學生在試驗中恰當運用觀察方法,調動各種感官,通過看、聽、摸、聞等方法觀察實驗過程,隨時做好觀察記錄;每次作實驗時,教師要指導學生弄懂實驗原理,學會正確使用物理儀器,掌握計數、讀數和處理實驗結果的技巧,能夠通過分析、推理得出正確結論。學生掌握了基本實驗技能,就能獨立動手操作,打好實驗的基礎,學到課本上沒有的或者是一帶而過的知識。通過實驗,不僅有效地幫助學生領會物理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觀察實驗現象,分析和解決實驗中的問題,能夠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教師在實驗中正確操作,組織學生觀看,從而使學生形成正確認識。教師還可以有意識的作一些典型錯誤操作,讓學生查找,使學生領悟到錯誤所在。把此示範演示放在教室進行,因為學生早已適應了教師在教室講實驗原理,設計實驗裝置和演示實驗過程,能靜下心認真聽講,仔細觀察實驗操作過程。然後進入實驗室,他們就能有目的、有條不紊的親自動手操作,邊操作,邊觀察,邊記錄,然後歸納總結,得出結論,體會科學探究的過程,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教師要把探究的自由權交給學生,給學生創造提供一個良好的探究環境,讓學生在自主、平等、寬松、和諧的氛圍中操作,觀察,記錄,分析,總結,體驗。由於實驗是學生親自參與的,因而對實驗所得出的結論能產生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同樣通過以上的分析,在物理實驗中我們不迴避實驗失誤,找出失誤的原因,不僅培養學生尊重客觀事實的科學態度,提高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實驗分析能力。
三是提倡學生在物理實驗過程中多提出猜想和假設,並由猜想和假設自己設計實驗的訓練。由於現行教材對物理實驗方法、過程、結果已全部告訴了學生,這樣造成學生把實驗結果早已知道,也就無心思進行猜想,從而也就失去了動腦設計實驗的能力。所以實驗中教師要有意識地設置能使學生觀察發現的機會,從而使學生有觀察、思考和應用知識的機會,提高學生的思維應有的多向性和靈活性。
四是由於我校地處農村,許多教學儀器在實驗室沒有,即使有在當地根本無法使用,所以我結合當地的實際讓同學們和我共同自製儀器。從而更好地完成實驗。
五是鼓勵學生根據現有條件做好課外小實驗、小製作,促進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學習。
最後,希望教師在課堂實驗環節跳出固有思維,大膽嘗試,認真總結,不斷反思,走出一條真正適合於學生實際的科學實驗之路,一些對學習物理知識感到困難的學生,往往不是智力因素低,而是缺少對日常生活的用心觀察,頭腦中缺乏感性經驗。感性材料是思維活動的源泉和依據。因此,作為物理教師,首要任務就是要盡一切可能地引導學生多仔細觀察各種自然現象,積累感性材料,同時,在課堂上為學生展現豐富多彩的物理現象,盡可能地做好教材上規定的演示實驗。
『肆』 如何進行小學科學分組實驗課
你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希望能夠幫到您!
如何進行小學科學分組實驗課?
科學課課堂講究合作學習,科學課知識比較發散,課堂不好把握、組織。利用分組教學,每個小組都選出實驗員、記錄員、匯報員,小組的每個學生都有一個角色,結果比較好。
一、有效分工,處理好個人與小組的關系。 合作學習是以小組活動為主體的,組員有分工有合作,做到各司其職,各盡所能,最終合作達到目標。
二、認真准備分組實驗。 教師在指導學生分組實驗前要考慮周詳,它包括制定實驗計劃、實驗器材的准備、指導學生預習和准備等。制定計劃應根據學生實驗的特點和科學課教學大綱和教材的要求,把握好方向。實驗計劃要明確實驗的目的要求,通過實驗要學到的知識、掌握的技能、培養的能力,都應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年齡特徵,提出不同階段的目的要求,不能一刀切。由於科學課是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所以教師要在實驗時創造條件讓學生人人動手,單獨操作,便於學生發展智力,掌握實驗的方法和技能,培養自主、合作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驗器材的准備能否到位是決定一堂分組實驗課成功與否的關鍵,因此課前教師一定要准備充分。指導學生預習和准備是圓滿完成實驗的重要前提。實驗前教師要指導學生認真復習有關知識,預習實驗內容,初步明確實驗目的、要求和任務,了解實驗方法、步驟和注意事項等。只有當學生有了這些准備後,才能動手做實驗。而讓學生參與實驗准備更是一種有益的工作,不但可以減輕教師的負擔,而且還可以使學生在准備工作中學到知識。比如,我在上《怎樣加快溶解》這課時,分組實驗前我要求同學自己准備相同的杯子,並思考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加快溶解的方法,為實驗的順利進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給小組成員一定自由。 學生掌握了實驗原理、了解實驗方法和步驟後,教師就應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做實驗、找規律、得結論,不要怕學生不按老師的設計辦,只要實驗成功,結論正確,方法愈新就愈要鼓勵。我在上《物質發生了什麼變化》一課時,實驗時學生四人一組,自己准備,自己動手做實驗,自己動腦思考、互相討論,
課堂氣氛非常活躍。課上孩子們把研究的結果呈現出來,既豐富又有趣,還遠超出我設計的內容,他們把玩和學結合起來,興趣和智力都得到了發展。 四、讓學生得出實驗結論,教師補充 當學生完成實驗操作或觀察後,教師應及時組織學生總結。總結時,要讓學生充分討論、積極發言,不要簡單地讓學生翻書。要因勢利導,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得出結論。有些學生得出的結論不夠精確或嚴密,教師也不要立即否定。可以引導學生對結論再進行比較、分析之後,盡量取得統一。有創造性發現應及時給予表揚。 在小組活動時,教師應該深入到各組,及時丁解各組探究的進度、討論的焦點、效果,做到心中有數。最後教師根據各小組探究的成果、回答問題的參與率、小組合作情況,評定出本堂課的優勝小組,並做好記錄。這樣利於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這是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合作交流在諸多學習習慣中起著重要作用,它是新課改著眼於學生的發展而提出來的。我們在引導學生進行探究的過程中要著力培養學生樂於合作與交流的學習習慣。
來源:四季在線教育網 www.1774g.com
『伍』 班級有80多人物理實驗怎麼做分組器材不足。演示很難讓多數人看到
這個現象說明,教育受重視程度還是不夠呀
『陸』 怎樣組織初中學生做好物理學生實驗
怎樣組織初中學生做好物理學生實驗
一、應當因材施教、循循善誘,不斷培養學生的質疑提問能力
在課程改革的今天,作為物理老師無論在課堂上,還是在實驗操作上,都要不斷努力培養學生敢於向老師提問的能力。
首先,由於科學探究的要素之一就是提出問題,不斷將問題作為探究的出發點。因此,在探究活動開始時,要不斷努力創設物理問題情境,想方設法引導學生盡可能多地去發現新的物理情景與已有知識的沖突所在,從而提出一系列問題來,以激起廣大學生的探究興趣。
其次,現實生活中處處充滿著物理知識。因為在物理教學中要根據學生已學過的物理知識和生活經驗,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問題,並還要注意及時表揚。
二、爭取做好學生的實驗組織者,著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實踐是探究式學習的靈魂,我們應針對學生而言的「實踐能力」著重強調學生的實驗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這正是我們培養學生總體素質的首要目標之一。
首先,實驗教學中,我們應採用多種形式的實驗探究以不斷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為此,我們可以進行演示實驗讓師生共同探究,比如,實驗課上,碘的升華和凝華,可以採取對學生分組來完成探究。
其次,應不斷加強學生的實踐探究活動。且還要不斷利用身邊的物品開發、設計出各種物理實驗,以更豐富課內和課外的探究活動。
三、要時刻培養學生的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團結合作的探究精神
初中物理新教材中安排了三十多個學生探究實驗,但大部分都不以個人為單位進行,而著重讓學生分組進行。
首先,在實驗課探究中,應不斷抓住良機指導每個學生仔細觀察實驗現象,如記錄實驗數據,自覺養成實事求是、尊重自然規律的科學態度。比如:在「觀察水的沸騰」這一實驗中,要及時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水沸騰前和沸騰後的水中氣泡的現象,並將數據畫成圖表出來,再設法引導學生實事求是實驗的精神。
其次,要不斷重視學生間的交流與合作,盡量安排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對各種想法、觀點進行充分的交流和討論。這樣對於多數探究活動課來說,探究的過程比探究的結果更顯得尤為重要。為此,在探究活動中,就不能為了趕進度而在學生還沒進行足夠的思考時草率地下結論。
四、要不斷將物理知識運用於實際生活和自然現象的問題中,以著重培養學生的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中學物理教學一直以來都重視物理知識在自然現象、科學技術和生活實踐中的運用,以此來體現其科學價值,從而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首先,要盡量讓學生搞一些家庭小製作,比如微型照相機、簡易指南針等等。同時還要多布置一些探究性的問題:如掛衣鉤是如何貼在牆上的?這樣便可以拉進物理與生活的距離,且多讓學生深切感受到科學的真實性,感受到科學與社會、與日常生活的關系,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和學習興趣。
其次,要不斷重視物理知識的實際運用。比如,在學完簡單機械運動這一知識點後,應多組織學生親自通過對自行車進行實物觀察,盡量讓學生說出自行車究竟運用了哪些簡單的機械?只有如此,才至於讓學生感到物理就在我們身邊。這既激發了學生對物理課的學習興趣,又能鞏固了他們所學的知識,逐步培養了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綜合能力。
『柒』 如何進行物理教學中的分組實驗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實驗是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是建立物理概念和規律、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識不可缺少的環節,還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探索精神以及良好的學習方法,是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提高人才科學素質的重要手段。對學生進行動手能力、操作能力的培養,讓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的發展是我們教學的目的。
學生實驗是學生親身去探究和體驗的過程,是培養學生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通過實驗可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
一、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認真、細致、深入是觀察能力的重要品質之一,也是科學工作者的基本素養和要求。許多自然現象和實驗中的物理現象,有時是稍縱即逝。只有認真、仔細地觀察,才能捕捉到所要觀察的現象;只有深入地觀察,才能發現細微的變化和隱蔽的特徵。物理實驗的觀察來不得半點馬虎。如電磁感應實驗中,若不去認真仔細觀察,就沒法總結磁與電的規律。根據觀察到的現象發現新的問題,促進進一步的觀察。對觀察材料的思維加工,辨別本質現象和非本質現象,去偽存真,得出正確的觀察結果。
二、促進創新意識的形成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教師要適當引導,不使他們過多地碰壁。但是,教師也不可包辦代替,要讓學生經受挫折,從中總結經驗教訓,不斷改進實驗,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從而獲得成功,這樣將會增加學生學習的樂趣,並得到更多鍛煉,而且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增強學生思維的獨創性。讓學生對同一問題,善於全方位、廣角度、多途徑地去分析思考,從而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和創新能力,撞擊學生的創造靈感,促進創新意識的形成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在「探究功與速度變化的關系」的教學中,除了與學生一起分析課本提供的實驗方案外,還可引導學生用比較熟悉的運動類型作為研究的載體。如對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進行研究,通過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師生交流,確定用打點計時器記錄重物的運動過程,並根據紙帶記錄的情況選擇幾個運動過程,然後通過測量、記錄,分析各過程中的速度變化與重力做功的關系。實踐表明,這種方案從實驗操作、數據測量和規律探索等方面都更適合學生的獨立研究,且實驗結果的精度也相對較高。
三、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實驗課上,應抽適當時間講清儀器的使用方法和容易發生的故障,點出本次實驗的關鍵所在,引導學生學會自己排除故障。這樣,既能減少盲目操作造成儀器的損壞,又能使教師不陷於被動地解答學生的問題之中。
例如《練習使用打點計時器》等四個實驗,都用到打點計時器,而它的故障率最高。這就要求教師講清它的基本原理,以及可能出故障的幾種情況,啟發學生依靠自己探索排除故障。這樣引導,學生反映收獲大,遠遠不止學到一點知識,更重要的是鍛煉了自己獨立工作的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教師也擺脫了因排除故障而所致的忙亂,有了指導學生的主動權。
在實驗課上,學生是活動的主體,教師要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要認真觀察學生實際操作的全過程,仔細分析實驗中存在的問題,及時給予指導。教師是在學生獨立完成實驗的過程中進行教學工作的,工作的重點不是一般的講解和輔導,而應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加以個別指導。特別對於基礎薄弱、動手能力差的學生,要耐心指導,引導他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指出努力改進的方向。
有些實驗較難做,如《測定加速度》、《把電流表改裝成伏特表》,而學生基礎又普遍較差,完成實驗有困難。如果時間允許,可以採用預先培養「小先生」的做法,利用課外時間由各實驗小組長參加,先進行學習,取得經驗後再由他們帶動其他同學完成實驗。
四、實驗後的反思
在分組實驗中,小組與小組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都有不同程度的收獲,要發動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互相交流,找出實驗過程中的經驗與失誤,這對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很有幫助,與此同時,教師在試驗中的嚴謹作風和科學態度也會對學生的實驗素養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除實驗前的准備和實驗中的操作外,必須做到實驗後的反思和總結,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對進一步理解實驗、深化實驗、完善實驗起著重要的作用。並且,通過反思可總結實驗規律,優化實驗方案,創新實驗設計,揭示實驗本質,增強實驗效果。因此在學生實驗時,應該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全方位、多角度反思。[2]何文靜.淺談物理實驗教學經驗[J].當代教育之窗,2010,(8).
『捌』 高中物理學生分組實驗有哪些方法
在物理實驗總復習中,我們不應孤立地看待一個個實驗,而應該從這些實驗的原理、步驟、數據採集與處理方式的異同上,給這些實驗分門別類,從而組成不同的實驗板塊.平時我們已經自覺或不自覺地把實驗分成力學實驗板塊、電學實驗板塊、熱學實驗板塊、光學實驗板塊.但這樣的處理只是簡單地重復了物理課本知識的體系,大多數情況下也是為了講解的方便,沒有多大的創意,對於學生思維的開發和對實驗的科學思維方式的培養顯得很不夠的.在此,我認為我們要在這些實驗的組合板塊中挖掘一些功能,培養學生一種實驗的常規意識,比如對於力學板塊,這是由驗證力的合成與分解、打點計時器的使用和測勻變速直線運動加速度、驗證機械能守恆定律、驗證牛頓第二定律、驗證動量守恆定律等實驗組成的一個大的實驗板塊.
『玖』 如何上好初中物理分組實驗課
物理是以觀察和實驗為主的一門自然科學,要想讓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方法和習慣,教師就要善於用實驗引導學生進行教學.
初中物理實驗主要分為演示實驗、學生實驗.演示實驗的優點是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要是在引課時用的多.但是缺點很多,學生只是看,沒有動手的機會,且觀察的效果無法面對所有的學生.學生實驗分為探究性實驗、驗證性實驗.主要以探究性實驗為主.初中探究性的實驗的利大於弊,可以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發現問題的能力、分析數據和整理數據的能力,對知識的掌握能夠達到新的認識領域,是實驗教學中對教學最有利的一種.但是由於是探究實驗,學生對於探究問題的認識不一定能夠到位,如實驗到底要解決什麼問題?怎樣操作?學生面對復雜的實驗不知從何處下手等等.所以教師設置好問題,指向性要明確,對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要有預見性,如探究平面鏡成像的實驗,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鏡子與桌子的角度、從哪一面來觀察虛像等,教師能夠設計好問題,學生就可以少走彎路,提高實驗的效率.所以盡量把各種實驗變為探究的實驗,又要做好各項的准備.
現在的課堂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課堂,我們應採用怎樣的模式,來具體實施實驗教學呢?
首先掌握好以下原則 :
1、能就地取材,用學習生活中的物體來設計完成實驗,使學生能充分認識到物理源自於生活,物理就在我們身邊.這樣的例子有好多,比如說聲、光等一些現象,即便是摩擦力這樣的較為抽象的知識,也可以.像學習摩擦力的方向時,我通過一個毛刷子,讓學生觀察認識到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的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認識到靜止的物體也能受到摩擦力.
2、學生能完成的實驗,一定要讓學生自己動手去做,去嘗試.如小孔成像、硬紙片刮梳子,讓學生學會從實驗中尋求答案.
3、要教會學生基本的實驗觀察能力,如在聲現象的教學中,要讓學生學會看尺子的振動,聽發出的聲音,學會比較,記錄結果,會形成結論.
其次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課堂上進行科學探究並不意味著一切都放手讓學生自己解決.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內合作學習,班級交流展示可以靈活運用.
我的實驗教學是這樣和同學們共同完成的.教師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共同提出問題.猜想環節及設計實驗方案環節都可以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並在此基礎上進行班級交流展示,從而共同確定實驗方案.進行試驗的環節可以完全放手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教師對實驗教學的指導點撥可以通過預先設置的啟迪性的小問題出現在導學案中.學生在組長的帶領下以小組為單位根據導學案合作學習完成實驗,收集數據得出結論.交流評估環節恰好就是班級交流展示的大好時機,在班級集體展示2-3組的實驗及結論,並針對不同情況進行評估.例如,我在講《探究串、並聯電路》這一實驗時,我把每個班級的學生分成6個小組,實驗器材足夠,這樣學生能夠充分動手操作.上課時我問學生如何利用桌上現有的器材連接成一個電路,使兩個小燈泡同時發光,並提示連接的方法可能不止一種.學生利用器材自己探索進行連接電路的實驗.我從中選擇幾個相類似的電路,拿到前面展示.組織學生通過比較的方法進行討論,找出相同之處並進行歸納,由此得出電路的一種連接方法:串聯.此後進一步提出問題:如果取走其中的一個小燈泡,其餘小燈泡還能不能繼續發光?學生會進行猜測,此時我示意可通過自己所連接的電路加以實驗,由此通過實踐操作加深對串聯電路的理解.由於有極少數的學生有不同的連接方法,當取走其中的一個小燈泡時,另一個燈泡仍然發光,此時他們會提出異議,當投影他們連接的電路時,大多數同學會發現他們所連接的電路與前面所示的電路有區別,教師由此組織他們進行簡短的討論,分析它的連接特點,並示意學生利用手裡的器材進行實驗.實驗下來大家發現用這種方法也能使兩個小燈泡同時發光,教師再組織學生進行比較、討論,找出相同之處進行比較,得出電路的另一種連接方法:並聯.此後進一步提問:如果取走其中的一個小燈泡,其餘小燈泡還能不能繼續發光?並示意用實驗進行檢驗,學生由此通過實踐操作加深對並聯電路的理解.結束學生實驗後,組織學生通過討論,自己得出串、並聯電路的特點,並利用電腦多煤體的手段進行一些電路的識別練習,進一步鞏固所學到的知識.這樣學生就能真正的理解串聯和並聯電路,並為以後學習打下基礎.
總之;物理課上的實驗是貫穿了全部的物理教學過程的,如果實驗教學運用的恰當得體那麼它就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能使學生樂此不疲地千方百計地學好物理,能拓展學生的思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