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提高物理實驗課的教學效果
物理學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物理實驗是初中物理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下面就如何提高物理實驗教學效果談談本人的一些看法: 一、提高物理教師的素質 教師必須提高自身的素質,才能更好地實現「三維」目標。
② 如何提高新課程物理實驗教學的有效性
實驗在物理學的發展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通過實驗教學使廣大學生能夠得到基本的技能以及方法,有助於學生綜合
素質的提高。通過分析全國各地的中考以及高考物理試題發現,物理實驗佔有非常大的比重,並且對學生的能力也具有非常高的要
求。所以,解決物理實驗教學中的問題已成為當務之急,鑒於這個原因,筆者闡明了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的特點,指出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並提出了提高高中物理實驗教學有效性的對策,以期為高中物理實驗教學有效開展提供借鑒。
一、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的特點
1.趣味性
物理實驗都是在假設與驗證下進行的探究,因此,它具有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作用。為實現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這一目的,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注意實驗簡單易行,具有較強的趣味性,教師通過創設出趣味實驗的方式,使實驗教學多樣化、系列化,從而使物理實驗的趣味性顯著提高。
2.微型化
新課程下物理實驗具有材料少、儀器簡易、現象明顯等特徵。因此,在物理實驗教學中,同樣體現出這一特點,因微型實驗的器材具有非常廣泛的來源,其取材非常易於實現,能夠保持學生人手一套器材,最終在實驗過程中實現人人動手。
3.生活化以及社會化
物理屬於一門應用性、實踐性較強的學科,物理知識遍布於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需教師積極創設生活中的物理實驗,使學生在生活中接受到教育。同時,「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教學理念已經在物理中得到落實,要求課堂教學與社會、生活相貼近,使學生得到「有用的物理」。實驗應該注重與學生的生活與社會實際進行聯系,這樣能夠使學生學習興趣不斷提高,體驗到物理存在於生活之中,同時充分掌握物理理論。
二、目前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的現狀
1.教師方面
首先,因受傳統教育的影響,教師對實驗的重視程度不足。一些教師口頭提倡素質教育,然而卻注重理論和分數,根本不關心實驗,將許多本來可讓學生親自動手的實驗通過多媒體進行展示,這種現象較為常見,使學生無法體會到真實的實驗。其次,實驗教學模式過於僵化,教學方式非常落後。當前,實驗教學在教學方式以及內容等方面均未給學生留下充足的發展空間。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動手操作僅僅通過純粹的機械操作進行,學生應付的現象時有出現。因此,廣大物理教師的觀念需要進行更新,其素質有待於進一步提高。
2.學生方面
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比其理論掌握程度明顯落後。一些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相對較差,對儀器的使用不規范,有一部分學生以「背」實驗結論的方式代替操作,有的學生拿到實驗題目之後,僅僅依靠腦子對實驗知識進行死記硬背,僅僅是機械性地對實驗結論進行默寫。同時,一部分學生用筆「做實驗」。教師編制了許多實驗試題,一方面使學生的負擔有所增加,另一方面使學生動手實驗的積極性受到挫傷,從而使實驗教學成為應試教育。
3.評價體系方面
在實驗教學中,學生的實驗能力無法得到評定,實驗操作評價理論難以和實踐進行有效的融合,無法制訂出可行的評定標准。學校的教育評價僅僅通過考試的方式進行,在評價過程中過分注重分數,造成學生、教師以及學校等各個方面均忽視了物理實驗的真正意義。
三、提高高中物理實驗教學有效性的對策
1.積極轉變實驗教學觀念
高中物理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與教學觀念具有很大關系,因此,推動實驗教學改革,轉變觀念就成為最重要的一個問題。要轉變觀念,應該將整個社會的觀念轉變。使學校、教師與社會各界能夠弄清教育不應該急於求成,應該注重未來,尤其是注重學生今後在社會中的作用,努力將追求短期學生成績以及升學率的不當思想摒棄。
2.使學生對實驗產生興趣,養成實驗能力
是否能夠對物理實驗的學習產生興趣,是學生能夠積極主動
進行思維活動的重要前提。可以通過演示一些新奇、有趣的物理實驗培養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產生初步的學習興趣,通過這些實驗可以幫助學生克服思維定式,擴展學生的思路和眼界。在實驗過程中,要注意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
3.建立完善的實驗評價體制
首先,應該使評價內容以及評價標准與課程標準保持一致,讓學生利用實驗的方法分析物理現象、研究物理規律,系統地培養和訓練學生掌握物理實驗的基本知識、基本方法以及基本操作技能等諸多方面的能力。其次,評價方法應該多樣化,採用筆試與操作相結合的方法,客觀評價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實驗觀察能力以及各種實驗素養等。在操作評價中,觀察學生能否正確安裝和調整儀器,使用工具;能否遵守操作規程,按部就班地進行實驗操作;能否迅速准確地選定觀察對象,讀數准確,判斷無誤;能否科學合理地分析結果,並撰寫實驗報告等。
總之,在高中物理實驗的教學過程中,任課教師應該積極探索、大膽創新,努力提高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有效性,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使物理實驗課成為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的重要環節。
③ 如何提升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的質量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而實驗教學是學生感知信息的重要途徑,沒有很好的感知,不可能有真正的認識,物理實驗教學,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更能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物理學家丁肇中說過:實驗可以推翻理論,而理論永遠無法推翻實驗。物理實驗在物理教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那麼,如何做好高中物理實驗教學呢?
1.培養興趣,讓學生樹立掌握科學的方法和信心
學生對正在學習的東西感興趣並覺得富有挑戰性,能有效喚起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解疑心,而且能引發學生積極思考。對此。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創設引發學生好奇的物理問題情境、時空情境等等。在引入新知識時,教師巧設懸念。在某一物理知識的教學結束時,提出一個或幾個以後學習的有關懸念,埋下伏筆,讓學生帶著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的強烈願望結束對某一知識的學習,從而活躍學生的思維,激發他們進一步學習的興趣。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學生相對獨立解決問題,同樣能大大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在實踐過程中。"問題"應小而具體。要緊密結合物理概念、規律、方法。要有代表性、啟發性,能擊中要害。引人入勝,激發興趣,調動學生開展積極的思維活動。高中物理課程中蘊含有豐富的科學方法內容,如觀察與實驗、比較與分類、歸納與演繹、抽象與概括、分析與綜合、模型與模擬、猜想與假說、靈感與直覺等等,它們組成一個大系統。物理學理論的建立遵循著這樣的途徑:觀察實驗一提出假設一設計實驗一驗證假設一理論總結一實踐驗證理論。如果要使學生體驗、認識和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和科學的思維方法,逐步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提高各種基礎能力,以科學的態度和時代的責任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在教學過程中,就應充分挖掘教材中科學方法因素,使同一科學方法多次出現、多次運用,做到自覺地、堅持不懈地讓學生進行科學方法的學習。教學中要分析每章每節的科學方法因素,在確定知識、能力教學目標的同時確定科學方法教學目標。促使學生形成科學的思維方法,感受不斷創新的科學精神。另外應創設諸如實驗、講座、交流、作業、競賽等活動。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品質。形成認真、嚴謹的科學態度。促進學生認知、情感、科學方法、態度與技能等方面的和諧發展。
2.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教學是教師與學生共同活動的過程,學生獲得知識離不開教師的正確引導,教師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起著主導性作用,但是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沒有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教學將是一句空話。學生主體的能動作用是取得學習成功的內部因素,起著決定性作用,所以教師在發揮主導作用的同時,應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1 將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實驗,讓學生來唱主角。學生實驗給學生提供了親自動手的機會,既調動了獲得知識的積極性、主動性,又能讓學生在動手過程中,通過設計、操作、觀察、分析、歸納,自我解決頭腦中的"為什麼",總結出合乎事物發展的新規律,使每個學生獨特的個性和創新能力在動手尋找知識真諦的過程中得到發展。因此,在教學設備能夠滿足需要的情況下,或經過努力能夠創造條件的情況下,應盡可能地變演示實驗為學生實驗。例如: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所需實驗儀器比較簡單,學生容易准備,讓學生自己動手完成,通過觀察、記錄數據,分析總結出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上滑動時,決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這樣既滿足了學生好奇的願望,激發了學生求知的興趣,又在實驗中學會了使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的技巧,並掌握了判斷物體是否做勻速直線運動的方法(看彈簧秤的示數是否穩定)。 部分學生在實驗中還觀察到物體未滑動前彈簧秤已經具有示數,預示著靜摩擦力的存在,為進一步學習"靜摩擦力"埋下了伏筆。
2.2 讓學生上台做演示實驗或協助教師做實驗,為學生動手創造條件。對於一些實驗器材簡單,實驗效果明顯的演示實驗,盡可能讓學生上台做演示實驗或協助教師做實驗,為學生動手創造條件。如"彈力的產生"、可在教師的指導之下,由學生上台進行操作、演示。學生的許多學慣用品往往可以用來模擬物理過程,創設物理情景。書、文具盒等可用來模擬物體的運動,分析物體的受力,鉛筆、鋼筆等可用來模擬通電直導線;筆尖指向表示為電流方向,用於分析磁場及安培力。橡皮、鞋帶等可用來分析單擺,圓錐擺,及豎直平面內的圓周運動等等。
2.3 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及時指導學生去觀察現象、分析現象、得出結論。用觀察促進思維活動的展開,又用思維指導觀察活動的進行,逐步掌握物理概念和規律。例如:將兩個鋁質易拉罐剪成的鋁圈分別用膠帶紙粘在吸管的兩端,並將其中一鋁圈剪斷,將吸管擱在一個廢燈泡上,用強磁鐵做楞次定律的演示實驗,引導學生觀察現象,發現規律。
3.為學生多創造去實驗室做實驗的機會
學生們會否動手設計實驗在很大程度上都關乎物理教學的成敗,個別學生由於不拘泥於課堂上所看到的或書本上所接觸到的實驗,往往會表現出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慾,總是希望能有個動手的窗口把個人的物理思想付諸於實踐,來探明是否可行。此外,還有部分學生因自身對物理公式或規律理解欠透徹,而表現出害怕做實驗或者只想著單純提高物理成績而不願意親自去實驗,擔心出錯會打擊個人學物理的自信力。基於此,教師就要因材施教,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與實驗室工作人員協商好,完全開放實驗室,給不同物理層次的學生都營造出一個良性互動的實驗教學氛圍,讓學生們從實驗中不單單能學到物理知識,還可以培養嚴謹的、踏實的物理學習態度,為將來走向工作崗位夯實基礎。這也符合新課標改革的理念和初衷。
4.結束語
教師要高度注重實驗教學在整個物理教學的地位和作用,運用新穎、靈活的教學方式,不斷革除過去輕視實驗的錯誤教學觀念,激發大家實驗的興趣,全面提高物理教學水準。
④ 如何提高中學物理實驗的效果
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效果,這是許多教育工作者都在關心和研究的問題,那麼如何提高呢?我談談我的一點拙見.
一、教師要精心備課
一備教材.教師要反復閱讀教學大綱和物理教科書,深刻理解大綱的總體教學內容和目標,真正掌握中學物理教學的總體要求;把握好每一節課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及教學關鍵,知道本內容在整個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二備學生.要摸清學生的知識水平、情感因素及個性特點等等.三備教法.要選擇大多數學生樂於且能接受的教學手段和方法.
二、教師盡可能優化教學流程.教師通常要提前三分鍾進課堂,讓學生從心理,學慣用品等各方面做好上課的一切准備,(包括拿出書、筆等),再准時上課,而不應該提前上課.上課時,新課的引入要盡可能具有強烈的吸引力,例如魔術,游戲等引入新課;知識的傳授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由淺入深.如講授「電阻」時,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仔細觀察實驗現象,發現並提出問題,讓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有淺入深,最後得出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是什麼,先學後教,當堂反饋;課堂45分鍾的教學實時有度,注重精講,以致少講,學生多練,且記一點:必須按時下課,不要拖堂.課後讓學生反思本節收獲,教師更應該反思,及時改進並提高教學效果.
三、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最大限度地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所有的學生在課堂上都處於積極的活動狀態.教師不斷地提出問題,讓學生隨時准備回答,讓學生都能嘗試體驗學習成功時的快樂,當然教師提問要有針對性,比如,難度較大的問題可以找基礎好的學生解決,較為簡單的問題可以找基礎差的學生,避免冷落差生,充分讓學生自主學習,盡可能控制教師課堂的佔用時間,最大限度地把課堂時間還給學生,及時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如,觀察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動手能力,等等,特別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磨練學生的意志,增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們覺得自己能行,自己一定行.
四、加強實驗教學.多做和做好演示實驗.適當增加分組實驗.如把有的演示實驗改為分組實驗,讓學生在充分動手,動腦,培養自己的多種素質.鼓勵學生多做課外小實驗、小製作,使學生的動手能力增強.
五、應用多媒體.如應用投影、錄音、電視、錄像、微機等現代化教學設備,增加課堂容量,讓學生如身臨其境,從而改善課堂教學效果.
六、精心設計作業.作業質量一定要高,在深度、廣度、梯度、難度上要恰到好處,注意作業的難度不能太大,杜絕偏、怪題,形式要多樣化,也可以准備一些選作題.課堂上指導,糾錯及時、批改學生作業要有心,做對的同學注意褒揚,肯定學生正確的解題方法,更要表揚學生能夠正確完成作業的品格,做錯的既要正確指出學生出現的問題,又要尊重和愛護學生,不能傷學生的自尊心.適時安排好課堂檢查,最好一周一結.
七、樹立教師威信
1、教師在學生中只要有威信,教師要求學生做的事情,學生才能夠很樂意去完成.教師在學生中更不能唯我獨尊,要多徵求學生的意見和建議.
可以通過實際問題體現的知識要多舉身邊的例子,現象,應用,不能舉例就打比喻,多舉身邊的例子可以幫助學生更好記憶和理解知識點的,因為生活才是最親近學生的,講話一定要風趣一點,太悶了就會使學生越學越死板,物理最忌就是死板,思維不開闊是學不好的!
⑤ 如何提高學生物理實驗能力
在新課標教材中,把原來的驗證性實驗,換成了探究性實驗,這是教材改革的一大特點,它的意圖是把原來的接受學習,轉變為探究學習,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造能力。下面就本人的理解,從五個方面談談對於物理實驗課,如何提高學生物理實驗能力。
1.讓學生圍繞科學性問題展開探究活動
所謂科學性問題是針對要學習的物理知識所提出的,問題要與學生必學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相聯系,並且能夠引發他們進行實驗研究,導致搜集數據和利用數據對物理現象做出解釋的活動。在課堂上,一個有難度但又讓人能嘗到果實、足以引發探究的問題,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並能引出另一些問題的提出。例如:在《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實驗中,根據學生對加速度的理解,提出問題:決定物體加速度大小的因素是什麼呢?老師在實驗桌上給你准備了一些器材和用品,你可以根據自己的猜想,動手操作,找到物體運動的加速度與力、質量有什麼關系?
2.幫助學生,獲取可以幫助他們解釋和評價科學性問題的證據
與其他認知方式不同的是,物理科學是以實驗證據為基礎來解釋客觀世界的一門知識,物理學家在實驗中通過觀察測量獲得實驗證據,而實驗的環境可以是自然環境也可以是人工環境,如實驗室。在課堂探究活動中,學生也需要運用證據對科學現象做出解釋。例如,在上述實驗中,學生就是要從老師給提供的儀器、器材中,通過測量獲取數據,來探究老師給出的問題。在探究過程中有的學生無從下手,這個時候老師要不失時機的對學生加以「旁敲側擊」,但老師要注意不能讓他們怎麼做,可以告訴他「你的做法有什麼不妥」以便他們能盡快的少走彎路,提高課堂效率。這個時候學生就會積極的想辦法尋找加速度和質量、加速度和力的關系,先做出大膽的猜想,鼓勵他們大膽的嘗試。進而能夠找出有用的數據記錄下來。
3.引導學生,要根據事實證據形成解釋,對科學性問題做出回答
科學解釋藉助於推理,提出現象(或結果)產生的原因,並在證據和邏輯論證的基礎上建立各種各樣的聯系。科學解釋,必須同自然觀察或實驗所得的證據一致,並遵循證據規則。科學解釋,還須接受公開的批評質疑,並要求運用各種與科學有關的一般認知方法(如分類、分析、推論、以及預測)以及一般的認知過程(如批判性推理和邏輯性推理)。科學解釋是將所觀察到的與已有知識聯系起來學習新知識的過程。因此,科學解釋要超越現有知識,提出新的見解。對於物理學習,這意味著知識的增長;對於學生,這意味著對現有理解的更新。例如,在上述實驗中,學生要測量出多組的加速度、力、質量的數值加以分析、推理、判斷,課本上給指出了「實驗的基本思考」和「實驗數據的分析」及時提示了學生的探究問題的思路,也不難找到加速度和力、質量之間的關系,體驗探究的樂趣。
4.鼓勵學生,通過比較其他可能的解釋,特別是那些體現出科學性理解的解釋,來評價他們自己的解釋
評價解釋,並且對解釋進行修正,甚至是拋棄,是科學探究有別於其他探究形式及其解釋的一個特徵。評價解釋時,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有關的證據是否支持提出的解釋?這個解釋是否足以回答提出的問題?從證據到解釋的推理過程是否明顯存在某些偏見或缺陷?從相關的證據中是否還能推論出其他合理的解釋?核查不同的解釋就要學生參與討論,比較各自的結果,或者與教師、教材提供的結論相比較以檢查學生自己提出的結論是否正確。這一特徵的一個根本要素是保證學生在他自己的結論與適合他們發展水平的科學知識之間建立聯系。也就是說,學生的解釋最後應與當前廣泛為人們所承認的科學知識相一至。例如,在上述實驗中。
5.大力提倡和鼓動學生,要交流和論證他們所提出的解釋
課堂上,學生公布他們的解釋,使別的學生有機會就這些解釋提出疑問、審查證據、挑出邏輯錯誤、指出解釋中有悖於事實證據的地方,或者就相同的觀察提出不同的解釋。學生間相互討論各自對問題的解釋,能夠引發新的問題,有助於學生將實驗證據、已有的科學知識和他們所提出的解釋這三者之間更緊密地聯系起來。最終,學生能解決彼此觀點中的矛盾,鞏固以實驗為基礎的論證。
只要是這么做了,學生的物理實驗能力,一定能夠得到提高!
⑥ 如何提高學生的物理實驗操作能力
一、 學生物理實驗操作能力培養的方法
培養學生使用基本儀器的能力,掌握基本儀器的使用,是做好物理實驗的基礎。基本儀器主要有:刻度尺、量筒、秒錶、天平、溫度計、測力計、壓強計、安培表、伏特表、滑動變阻器、電阻箱等。物理大綱要求學生要「學會正確使用儀器進行觀察、測量和讀數。」要讓學生了解這些儀器的結果、原理、用途,掌握儀器的量程、使用方法和使用原則,以達到熟練地、正確地讀數,在介紹這些基本儀器使用方法時,應抓住各種基本測量儀器的共性來加以指導:
1.各種基本測量儀器都有一定的量程。必須要求學生在使用各種基本儀器前,搞清儀器的量程,並且能估計被測對象的情況,選用適當量程,避免超過量程而可能損壞儀器。
2.使用測量儀器前通常都要調零,否則測出的數據就不準確。如:「對安培表,伏特表等應學會調零,對刻度尺之類的儀器,還要學會零誤差修正,讓學生懂得零點是相對的,零誤差的修正在生產上有普遍意義。因此,必須使學生養成使用基本測量儀器前調零或修正零誤差的習慣。
3.會正確讀數。要讓學生掌握讀數的一般方法,關鍵是會讀出儀器的最小刻度值,會從最小刻度之間估計出一位有效數字。同時,要學會正確讀數的姿勢。如:「從量筒上讀數時,眼睛視線應與液面保持相平,不能仰視或俯視,若是凹液面讀凹處,凸液面讀凸處。從安培表,伏特表讀數時,視線應與刻度盤垂直,並且正對指針,估計讀數四捨五入等。
4.根據儀器的構造原理,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和使用規則。如:溫度計是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性質製成的,所以,根據熱平衡原理,測量液體時,溫度計不能離開液體,而且要在溫度計內液柱穩定時讀數。顯然,培養學生使用基本儀器的技能,必須要注意把掌握儀器的使用方法與理解儀器原理結合起來,這樣既有利於鞏固基礎知識,又能幫助學生理解為什麼這樣使用儀器;只有理解了儀器原理,使用起來才會更加自覺和主動。
二.培養學生實驗過程中必須掌握的能力
1.培養學生掌握實驗的一般原理,進行實驗設計和實驗方法的技能。首先要求學生明確各個實驗的目的,原理或理論根據,根據實驗的原理,要求對實驗進行設計,包括用什麼物理定律,公式,電學實驗用什麼電路圖等。還要搞清楚哪些是已知量,被測量,然後選擇所需要的儀器和實驗條件,進而設計好實驗步驟,畫好記錄表格。其次,培養學生正確調整和安裝儀器,正確連接電路的技能。正確的實驗,首先是安裝,調整好儀器或正確連接電路。如:在電學實驗中,依照電路圖連接線路,聯線時,應將電路分為主迴路和支路;從電源一端開始沿主迴路按順序進行,其次為支路;主迴路中必須有開關(先斷開);導線最好選用幾種顏色,主,支迴路分別用一種顏色。往接線柱上接導線時,應按順時針方向將導線纏上。電路連接後,必須復查,確認正確後方能通電。這種技能的培養,從初中開始應先有示範,讓學生模仿學習,然後逐步提高到由老師講述方法及注意事項,由學生獨立去安裝、調整。
2.培養學生正確記錄實驗數據,並能進行運算和分析,以得出正確結論的能力,這是實驗能否成功的關鍵。要培養學生這方面的能力,1.要求學生集中精力,按實驗步驟有條不紊地操作和讀取測量數據。2 要記錄完整數據,按有效數字的方式記錄;3 數據的單位要正確。
3 要使學生了解誤差概念。減少誤差的辦法是多次重復測量取算術平均值,以其平均值為最終的結果。綜上所述,要培養學生這方面的能力,必須讓學生懂得減少誤差首先要發現他的存在和來源,其次是確定減少誤差的方法。
4 會寫一般的實驗報告。學生在實驗結束後,應根據原始記錄和實驗時的體會,寫出實驗報告。實驗報告內容主要有;實驗名稱,目的,器材,原理,方法和步驟,實驗數據,數據計算和處理,實驗結論及誤差分析等。在批改實驗報告時要注意學生思維的火花,如對某個問題的獨特看法,對某項操作的有益建議,對實驗的改進意見等,要給予鼓勵,並要及時與之討論,讓師生都有所收獲。這樣做,既延伸了實驗課的教學,使之與理論課的教學有了更深層次的交匯與滲透,又是提高學生操作能力的有效渠道。
5.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包括愛護儀器,遵守安全操作規則和尊重實驗事實的習慣等。如:做電學實驗結束時,應將儀器調到最安全的狀態再切斷電源,然後拆除連接線,整理好儀器和導線。要經常地對學生進行良好實驗習慣的教育,以免損壞儀器及發生實驗事故等。
三.培養學生實驗操作能力的途徑
1.實驗課是培養學生實驗操作能力的基本途徑。
認真上好實驗棵,既能幫助學生牢固地掌握物理知識,又能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是訓練提高實驗操作能力的基本途徑。實驗課包括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演示實驗是教師使用儀器,進行實驗操作示範,它教給學生正確的實驗方法。如:如何正確使用儀器,安排實驗步驟,操作,讀數和記錄數據,列表和作圖,分析和推理,得出真確結論及分析誤差等。通過大量的演示實驗,學生可以在長年累月的耳聞目睹中,潛移默化地學到實驗操作能力。在分組實驗中,學生的活動是多方面的,既有思維,又有操作,這就需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實驗時,教師可先介紹實驗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項,然後教師在台上做示範,學生在台下跟著教師做,著方法對於初中起始年級的學生是合適和有效的。學生在教師的步步指導下,養成良好的實驗方法,實驗修養。隨著實驗操作能力的不斷提高,逐步培養學生自己設計實驗,獨立實驗的能力。
2.盡可能將演示實驗改為分組實驗。如:阿基米德定律.牛頓第一定律等。
3.將驗證性實驗改為探討性實驗。先讓學生去研究.探索物理量之間的關系,後總結出物理規律。
4.開辟第二課堂。第二課堂既可完善.豐富.深化課堂知識,又可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主要形式有:①指導學生進行課外實驗;②組織參觀活動;③舉行操作實驗競賽;④組織課外興趣小組等。
5實驗考查。考查形式有:①書面實驗考試;②實物實驗操作的考查。
⑦ 如何提高物理實驗課的教學效果
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實驗教學既是物理知識教學的基礎,也是物理課堂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一種主要渠道和有效手段.加大實驗教學力度,加強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培養,是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必不可少的一個方面.實踐證明:只有通過訓練有素的實驗教學,才能使學生在獲取物理知識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科學素養,才能培養出具有較強動手能力的學生.如何來加大實驗教學力度,改進實驗教學、提高教學效果,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重視演示實驗,提高學習興趣
物理演示實驗具有形象真實、生動有趣的特點,能為學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規律前營造出活生生的物理情景,使學生感受倍深. 「百聞不如一見,百看不如一做」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因此,作為一名物理教師,首要任務就是:盡一切可能,在課堂上為學生展現出豐富多採的物理現象和活生生的物理情景.教師不僅要用好課程標准上規定的演示實驗,甚至教材上的一段話、一幅插圖、一道習題也可以將它搬上「講台」,進行演示.演示的形式不能僅僅是「教師演,學生看」,還可以是「教師導,學生演」 ? 即邊學邊實驗.
例如:利用雞蛋做實驗.雞蛋很容易找到,若引導學生利用雞蛋做實驗,既可說明物理道理,又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1、做慣性的實驗
教學中老師們多用一個雞蛋放在水杯上的小卡片上,然後用手快速的將卡片彈走,看到雞蛋落到了水杯中,以次來說明物體具有慣性.
2、做壓強的實驗
雞蛋握在手中,使勁握也難以破碎,但手拿雞蛋在碗邊輕輕一敲即破.說明:雞蛋緊握在手中時,受力面積大,壓強小;而在碗邊輕敲時,受力面積小,壓強大.可見,壓力的作用效果不僅跟壓力大小有關,還跟受力面積有關.
3、做大氣壓實驗
將浸濕酒精的棉花放在廣口瓶內,點燃棉花,並讓它燃燒一會兒,然後將一隻剝殼的熟雞蛋(稍大於瓶口)置於瓶口上,熟雞蛋在瓶內、外壓強差作用下,被壓入了瓶里.
4、做物體的浮沉實驗
將一隻雞蛋放入濃鹽水中,然後緩緩倒入清水稀釋、攪拌,隨著鹽水的不斷稀釋,雞蛋排開液體的體積隨著增大,由漂浮狀態慢慢變成懸浮狀態,最終沉入杯底.這說明:浸在液體中物體的上浮和下沉,決定於它所受浮力和重力的合力.
大量的信息資料顯示:國際物理教育界正在流行這樣一種趨勢,即衡量一堂物理課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堂課中演示實驗的數量和質量.
二、上好分組實驗,培養操作技能
分組實驗多以測量性、驗證性和實用性實驗為主.要提高學生分組實驗的教學效果,就必須使學生真正進入角色,手、眼、腦並用地進行有目的的探索活動.根據教育心理學的觀點,課堂教學的目的不在於教師完成某種過程,而在於通過某種活動促使學生在行為上發生某些重要的變化,如在學生身上引起的認識上、理解上、技能上、態度上的變化.如果學生通過主動參與教學,在教師的積極指導下獲得物理知識,則會印象更加深刻,並增強他們的學習動機.
在設計探究實驗課過程中,首先,老師必須對新教材作深入的縱向了解,與舊教材在內容深度安排、內容順序編排、實驗和作業等方面作橫向比較,以期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其次,探究實驗的設計應該從教學實際和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制定相應的探究實驗學案.學案應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逐步加大探究力度.另一方面,實驗的內容應該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聯系生產與生活實際,才能更好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開拓學生的思維.
再者,根據探究實驗不同要求,可讓學生在課堂按預習的內容做實驗,以得出一些簡單的規律或解決學案上的問題(重點不在於一定要得到正確的答案),或讓學生預先在家裡做簡單的實驗,仔細觀察並按學案作記錄或在課堂上利用簡單的儀器,模擬一些實際生活中的用品或現象,又或讓學生到戶外進行實驗.
第四,根據學校情況利用好實驗儀器,盡可能通過簡單的實驗去得出概念,發現規律.在這里要求老師了解大量的物理小實驗,具備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同時要確保實驗儀器的正常使用和備用.最好在上課前讓學生明確儀器的管理規定.
第五,在學生實驗過程中,老師應在教室里四處走動,與各小組進行交流.傾聽學生的問題和想法,不時評價他們的探究進程並確定適合學生學習的下一步計劃.必要時,老師可讓學生暫停實驗,通過演講、示範或討論等形式提供其它信息.
第六,注意把握好時間的安排.由於這是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學生不一定能夠完全適應,故學生預習與否、紀律情況、儀器質量問題等方面都能夠影響到實驗的進行情況.上探究性實驗課最好是兩個課時.
第七,注重實驗結果的評估.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已有知識和經驗或根據生產和實際生活的常識對實驗結果進行評估.
第八,要求學生做好數據記錄和課後的實驗報告,規范報告形式.這對於學生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有積極的作用.
第九,制定評價標准,做好各名學生實驗情況的登記.評價標準是影響學生探究熱情的因素.教師在合理安排探究實驗的同時要設法讓學生從探究實驗中更多地得到教師的鼓勵.從活動的過程中去評價一個學生,不以成敗論優劣.如何對學習過程進行評價?此次實習過程在評價方面並無大的突破.主要通過小論文、小製作、電腦製作和圖片製作,以及傳統作業等的完成情況進行評價.目前在教改中提到的評價方式主要也就是以上幾種.
最後,將優秀的作業、作品在年級展示.這是對學生勞動成果的肯定,同時也必定能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發揮 「小實驗」作用,訓練製作能力
當前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有不少教師認為教材中的「小實驗」是課外知識,與考試無關,因此常被視為可有可無,或被棄之不理.然而這些小實驗卻往往具有取材容易、貼近生活、直觀明了、便於操作的特點,不僅能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而且能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鍛煉學生的動手製作能力和獨立操作能力,發展智力.
綜上所述,要大面積提高物理教學質量,全面提高人的素質,真正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化,就必須在物理教學中加大實驗教學的力度.
⑧ 如何提高物理實驗教學效率
一、重視演示實驗,提高學習興趣 。
二、上好分組實驗,培養操作技能。
三、發揮 「小實驗」作用,訓練製作能力。
要大面積提高物理教學質量,全面提高人的素質,真正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化,就必須在物理教學中加大實驗教學的力度。
⑨ 如何培養物理實驗能力
一、常見的物理器材的使用能力
常見的初中物理實驗器材有刻度尺、量筒、量杯、天平、溫度計、彈簧秤、電流表、電壓表、變阻器等。掌握這些物理器材的使用方法,是最基本的實驗技能。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它們的使用。而且應該讓學生了解這些器材的結構、用途,以及使用規則,比如,使用某些器材時,是如何觀察它?怎麼讀數的?在使用過程中.應該注意哪些?總的來說,從物理實驗的時間上看,可以把實驗最基本的技能分成實驗前、實驗過程中、實驗結束後三個部分。
1.實驗前的基本技能
在實驗前,學生拿到物理器材後,是不能立即動手操作的。首先教師要讓學生觀察器材的量程、分度值等內容,有的器材還需要校零。比如,各種測量器材都有一定的量程,因此,教師在要求學生觀察物理器材時,首先要讓學生注意它的量程,並能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當量程的測量器材,而觀察最小分度值的目的在於准確地讀數。學習物理是從測量開始的,而測量的基礎就是使用好刻度尺,讓學生正確地使用刻度尺是培養實驗技能的基礎。因此,在實驗技能培養方面,教師要重視學生對刻度尺使用技能的培養。學會校零,是使用某些物理器材很關鍵的技能。比如.彈簧秤、電流表、電壓表等在使用前,必須校零,否則容易將數值讀錯,造成實驗錯誤。從某種意義上講,天平使用前的調節、刻度尺將清晰的刻度線對准被測物體的邊緣等操作規律,也可以當作復雜的校零。因此,教師一定要讓學生養成在使用器材前進行校零的習慣。
2.實驗過程中的基本技能
學生在實驗過程中能正確地使用各種物理器材,是實驗能力的基礎。正確使用實驗器材的基礎,應該是懂得器材的原理。比如,天平是利用等臂杠桿的原理,而為了測量的精密,將擺動的支撐點做成了刀口。所以,教師要讓學生知道保護天平刀口的重要性.在使用天平的過程中。尤其要注意對刀口的保護;砝碼是用來反映被測物體質量的,保護好砝碼就是為了減少誤差。學生會自然地理解 砝碼必須用鑷子鑷取。任何測量都離不開讀數。能正確地讀數,是重要的實驗技能的之一。比如。在讀數的時候,要有估計值;用量筒、量杯測液體體積時,需要根據液面的形狀,讀出正確的讀數。如,液面是凹形的,就要以凹形的底部為准;電流表、電壓表等讀數的時候,不能錯誤地將量程忽視;溫度計讀數時,不能將零下與零上讀亂,更不能將普通溫度計離開被測液體進行讀數。
3.實驗後的基本技能實驗後的基本技能主要是指數據的處理與實驗報告的書寫。
二 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
物理實驗技能不是簡單地使用器材,還包括原理的掌握、振動厲害。但發出的聲音一點不像用筷子敲擊啤酒瓶發出的聲音,兩次發聲明顯來源於不同的發聲體。探究實驗三:探究當用筷子敲擊瓶子時.決定產生聲音音調的因素。分析上述探究實驗的結果,可以得出如下結論:當用筷子敲擊啤酒瓶時,聲音產生的原因不是瓶內水振動,應該是瓶子的振動。在兩個一樣的啤酒瓶中分別灌裝入同樣高度的水和泥沙,用筷子分別敲擊兩個啤酒瓶。實驗現象是:灌裝入水的瓶發出的聲音音調較高,灌裝人泥沙的瓶發出的聲音音調較低。這樣一步步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初步學習使用控制變數法進行科學探究,經歷提出問題一猜想一設計實驗一進行實驗一分析和論證一評估和交流等科學探究環節,發展了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
2.在合作探究中解答學生的疑惑。
例如學生在探究影響蒸發快慢因素的實驗中.最大的困難就是如何取等量的液體。而且時間有限.液體量不宜太多。實驗前,我先對毛細滴管取液體的使用方法作了詳細介紹:這個毛細滴管是用來取液體的。首先將毛細滴管較細的一端浸入液體中.如果所需液體量較少,把它直接拿出來在載玻片上點一下即可.如果所需液體量較多,則先用食指將較粗一端滴管口堵住,再把毛細滴管拿出來,接觸載玻片後松開食指即可。學生在實驗過程中,還往往會出現面對器材無從下手,或者忘記實驗條件的情形。因此,在學生實驗過程中,教師需要巡視,提醒或暗示學生實驗中的不足,但必須把握分寸,對自己正確定位,從知識的傳授者、佔有者轉變為學生探究的引導者、合作者或共同參與者,為學生解決問題提供幫助和服務,並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餘地。
總之,物理課的實驗探究要提高課堂探究活動的效率與參與度,關鍵在於教師要更新教育觀念,改革教學方式,有效處理課堂探索活動的各個環節。使學生在探究活動中得到成長。教師應讓學生在實驗中經歷、感受、領悟科學過程,提高學生科學探究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