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愛因斯坦有什麼科學精神
愛因斯坦不僅是一個具有偉大探索創造精神的科學家,數理邏輯和哲學思維的大師,也是一位具有獨立高尚人格、富有人文主義情懷的思想家,更是一位具有強烈正義感和社會責任感的世界公民。他的一生崇尚科學理性,把真、善、美融為一體,認為「人只有獻身於社會,才能找出那實際上是短暫而有風險的生命的意義」。他努力使科學造福於人類,促進世界和平與人類文明的進步。他深諳科學的真諦和價值,淡泊名利,不迷信權威,不忘科學家的社會責任,是一位熱愛人民、致力捍衛和促進人類和平進步亊業的偉人。從愛因斯坦的非凡成就和科學人生,可以得到十分寶貴的啟示:
一、不懈探索和創造
愛因斯坦曾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也許僅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問題,都需要有創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他還說:「發展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能力,應當始終放在首位。如果一個人掌握了他的學科的基礎理論,並且學會了獨立思考和工作,他必定會找到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種主要以獲得細節知識為其培訓內容的人來,他一定會更好地適應進步和變化。」知識與能力緊密相關,但能力對人的成長發展更加重要。愛因斯坦指出:「科學的現狀不可能具有終極的意義」,因此對於前人的科學文化遺產就應當批判地加以繼承。當舊的理論、舊的概念與新的現象和事實發生矛盾的時候,就應當獨立思考,獨立分析,獨立判斷,沖破傳統觀念的束縛,創造開辟科學發展的新方向、新天地。
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
愛因斯坦是一位理論物理學家,但他始終堅持以實驗事實為出發點,反對以先驗的概念為出發點。他提倡「唯有經驗(實驗)能夠判定真理」。他在1921年談到他的相對論時說:「這理論並不是起源於思辨,它的創建完全由於想要使物理理論盡可能適應於觀察到的事實。」愛因斯坦這一科學思想堅持了一位自然科學家必須具有的科學唯物論的傳統,符合實踐—理論—實踐的科學認識論。愛因斯坦堅信自然界的統一性和合理性,相信人對於自然界規律性的認知能力。對物理系統的統一性、簡單性、相對性、對稱性的探索和歸納始終貫穿於他一生的科學實踐中。
三、對科學有強烈的好奇心和對科學認真負責的態度
在愛因斯坦上學之前,他父親給了他一個羅盤(指北針),羅盤的指針總要指著南北極,使小愛因斯坦研究和著迷了很久,直到成年,他都還記得這件使他印象深刻的事。另一次經歷給他的印象也很深刻。在上學幾年後,他領到一本歐幾里德幾何學課本,書中論證得無可置疑的許多公理,使他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以至於無法按照課程進度學習,而是一口氣就將它學完。
四、珍惜時間
愛因斯坦常對人說:學習時間是個常數,它的效率卻是個變數,單獨追求學習時間是不明智的,最重要的是提高學習效率。他認為必須通過文體活動,才能獲得充沛的精力,保持清醒的頭腦,愛因斯坦還根據自己的親身體會,總結出一個公式,即A=X+Y+Z。A代表成功,X代表正確的方法,Y代表努力工作,Z代表少說廢話。他把這個公式的內容,概括成兩句話:工作和休息是走向成功之路的階梯,珍惜時間是有所建樹的重要條件。
B. 鄧稼先的精神是什麼
鄧稼先優秀的精神品質首先表現在回國的努力上,甚至堪稱典範,他是義無反顧、迫不及待,拳拳報國之心溢於言表。
回國後,鄧稼先在所有場合表現出的無私、執著、吃苦耐勞、獻身精神,以及熱情、謙和、善於團結協作等,都讓人真切地感受到他的可貴品質和精神風貌。
鄧稼先,生於1924年,死於1986,九三學社社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核武器研製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為中國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發做出了重要貢獻。
(2)物理學家有哪些精神擴展閱讀:
鄧稼先是中國核武器理論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是中國核武器研製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被稱為「兩彈元勛」。在原子彈、氫彈研究中,鄧稼先領導開展了爆轟物理、流體力學、狀態方程、中子輸運等基礎理論研究,完成了原子彈的理論方案,並參與指導核試驗的爆轟模擬試驗
他自1958年開始組織領導開展爆轟物理、流體力學、狀態方程、中子輸運等基礎理論研究,對原子彈的物理過程進行大量模擬計算和分析,從而邁開了中國獨立研究設計核武器的第一步,領導完成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理論方案,並參與指導核試驗前的爆轟模擬試驗。原子彈試驗成功後,立即組織力量探索氫彈設計原理、選定技術途徑,組織領導並親自參與1967年中國第一顆氫彈的研製和試驗工作。
C. 愛因斯坦有什麼精神
1.不拘成見,勇於創新
例子:愛因斯坦和牛頓一樣並不早慧,他到3歲還不會說話,在整個學習期間也無"神童"的表現,甚至在教師眼裡顯得平庸遲鈍,他主要是對教師的呆板教學方法感到不滿,而具有很強的獨立自主、勤奮自學的探索能力。他在中學時代就自學了包括微積分在內的基礎數學及某些理論物理知識,進入大學後,他經常缺課,獨自修讀了經典理論物理,研究了麥克斯韋電磁理論。
2.堅持不懈的毅力
例子:一次,有個青年人請教愛因斯坦成功的秘訣,愛因斯坦給他寫下了一個公式:A=X+Y+Z。他解釋說,A代表成功,X代表你付出的努力和勞動,Y代表你對所研究問題的興趣,而Z表示少說空話,要謙虛謹慎。愛因斯坦有句名言:"科學研究好像鑽木板,有人喜歡鑽薄的,而我喜歡鑽厚的。"
3.對科學有強烈的好奇心和對科學認真負責的態度
在愛因斯坦上學之前,他父親給了他一個羅盤(指北針),羅盤的指針總要指著南北極,使小愛因斯坦研究和著迷了很久,直到成年,他都還記得這件使他印象深刻的事。另一次經歷給他的印象也很深刻。在上學幾年後,他領到一本歐幾里德幾何學課本,書中論證得無可置疑的許多公理,使他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以至於無法按照課程進度學習,而是一口氣就將它學完。
D. 霍金的生平,貢獻,主要事跡,他有什麼精神
史蒂芬·威廉·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傳奇性的,在科學成就上,他是有史以來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他的貢獻是在他被盧伽雷氏症禁錮在輪椅上50年之久的情況下做出的。他的貢獻對於人類的觀念有深遠的影響,所以媒體早已有許多關於他如何與全身癱瘓作搏鬥的描述。
吳忠超(霍金的學生之一)於1979年第一回見到他時的情景至今還歷歷在目。那是第一次參加劍橋霍金廣義相對論小組的討論班時,身後門一打開,腦後忽然響起一種非常微弱的電器的聲音,回頭一看,只見一個骨瘦如柴的人斜躺在電動輪椅上,他自己驅動著電開關。譯者盡量禮貌而不顯出過分吃驚,但是他對首次見到他的人對其殘疾程度的吃驚早已習慣。
吃飯他要用很大努力才能舉起頭來。在失聲之前,只能用非常微弱的變形的語言交談,這種語言只有在陪他工作、生活幾個月後才能通曉。他不能寫字,看書必須依賴於一種翻書頁的機器,讀文獻時必須讓人將每一頁攤平在一張大辦公桌上,然後他驅動輪椅如蠶吃桑葉般地逐頁閱讀。人們不得不對人類中居然有以這般堅強意志追求終極真理的靈魂從內心產生深深的敬意。
從他對譯者私事的幫助可以體會到,他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每天他必須驅動輪椅從他的家——劍橋西路5號,經過美麗的劍河、古老的國王學院駛到銀街的應用數學和理論物理系的辦公室。該系為了他的輪椅行走便利特地修了一段斜坡。霍金雖然身殘但志不殘,非常樂觀。
他還證明了黑洞的面積定理。在富有學術傳統的劍橋大學里他擁有幾個榮譽學位,是最年輕的英國皇家學會會員。在公眾評價中,被譽為是繼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他提出宇宙大爆炸自奇點開始,時間由此刻開始,黑洞最終會蒸發,在統一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理論——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普朗克的量子論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他因患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禁錮在輪椅上達50年之久,卻身殘志堅,克服了殘疾之患而成為國際物理界的超新星。他不能書寫,甚至口齒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對論、量子力學、大爆炸等理論而邁入創造宇宙的「幾何之舞」——無邊界條件。盡管他那麼無助地坐在輪椅上,他的思想卻使人們遨遊到廣袤的時空,漸漸解開宇宙之謎。
拓展資料
史蒂芬·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於英國牛津,出生當天正好是現代科學之父伽利略逝世300年忌日。他的父親弗蘭克與母親伊莎貝爾都就讀於牛津大學,弗蘭克主修醫學,伊莎貝爾學習哲學、政治學和經濟學。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弗蘭克原本想要從軍報國,上級認為他如果從事研究工作可以對國家給出更有價值的貢獻,他於是在一所醫學研究院的任職研究員,伊莎貝爾也在這所研究院找到一份秘書工作。他們在這里相遇並且墜入愛河、共結連理。
婚後,他們住在倫敦附近郊區海格特。那時正值納粹德軍轟炸英格蘭,倫敦遭受幾乎夜夜不停的空襲。夫妻二人被迫決定,伊莎貝爾應該搬遷到較為安全的牛津把孩子生下來。等到史蒂芬誕生後,伊莎貝爾才又回到海格特。在史蒂芬1歲與5歲時,他們還生了兩個女兒菲莉帕與瑪莉,史蒂芬14歲時,他們又收養了一個兒子愛德華。
弗蘭克於1950年升任為國家醫學研究院寄生蟲學部門主任,在該學術領域享有盛名,全家搬到赫特福德郡的聖奧爾本斯。在那裡,霍金一家被認為是有點古里古怪的高級知識分子,他們很喜歡閱讀書籍,每個人都手不釋卷,甚至在餐飲時間,來訪客人時常會觀察到全家默默地邊吃邊讀書。他們生活很簡朴,住屋雖然很大,但是缺乏維護,交通工具是一輛改裝過的倫敦計程車。
霍金跟母親關系很好,其母住在莎士比亞的故鄉斯特拉特福,霍金經常去探望她。霍金還跟自己的女兒合著了幾本宇宙探險的科普書,他女兒已成為著名作家。
E. 我們應該學習愛因斯坦的什麼精神
今年是狹義相對論發表100周年,也是聯合國確定的世界物理年,主要紀念偉大的物理學家和社會活動家愛因斯坦對人類所作出的多方面的巨大貢獻。愛因斯坦是全身心獻身科學和主張科學無國界的理想主義者,是強調科學技術應當以人為本的人道主義者,是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反對法西斯和主持正義的社會活動家。在人類發展史上,愛因斯坦佔有光輝的位置。我們紀念愛因斯坦這位偉人,不僅要了解他在科學上所作出的重要貢獻,更要學習他在任何困難條件下都一心為科學而獻身的精神,學習他為社會公正和反對法西斯戰爭而無私無畏的奮斗精神。我們還應當通過愛因斯坦成長的道路,分析產生這樣傑出人物的條件,努力為中國青年創造良好的學習和成長的環境,使優秀人才能夠脫穎而出,使中國科學能夠早日躋身世界先進行列。
一、愛因斯坦對物理學的重要貢獻
在20世紀初古典物理學出現危機的關鍵時刻,愛因斯坦是推動物理學革命思想的一面光輝旗幟。他獨自發現了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的絕對時空觀念,將時空、物質和作用力通過對稱性統一起來。從狹義相對論出發,他提出了質量和能量等價的公式,開辟了原子能的時代。從廣義相對論和核能出發,他和一批科學家發展了宇宙構造和起源的模式,他提出的宇宙常數預示了產生排斥力的暗能量的存在。他和普蘭克及玻爾一起是量子論的主要奠基人,他提出了集波動性和粒子性於一身的光量子學說,解釋了光電效應,促進了量子波動力學的發現。他發展了原子論和統計力學,解釋了從布朗運動、固體比熱到受激輻射等一系列現象,和玻色合作,建立了玻色—愛因斯坦量子統計理論,預見了玻色凝聚態的存在。他質疑量子力學提出的量子糾纏態,開辟了量子信息學的新領域。他在晚年致力於統一場論,雖然沒有取得他預期的結果,但他提出的從高維幾何局域對稱性出發進行統一相互作用力的思想至今仍指導著基本相互作用大統一理論的發展方向,在他逝世後的半個世紀中,已經在弱電和強相互作用的統一中得到體現。
他的科學思想遠遠超越當時的時代,具有非凡的前瞻性和深刻性,以至他許多重要的理論發表以後,短期內得不到物理界的普遍認同。他的科學發現不是天才的靈機一動,而是通過自學掌握了當時最前沿的科學成就,經過多年艱苦的思索才完成的。他在高中最後一年,就已經學習了當時大學還未講授的電動力學理論,並對和光一起運動會產生什麼現象進行了思考,10年以後才發現了狹義相對論。他在1909年開始認識到加速度和重力的等價關系,經過6年的努力和多次的失敗,才建立了正確的廣義相對論引力方程。
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是20世紀最重要的科學發現,不僅為我們提供了從微觀誇克到宏觀宇宙的物質和運動的圖像和規律,豐富了我們的物質觀和宇宙觀,而且為20世紀技術的發展提供了科學的基礎。雖然愛因斯坦從事的是基礎研究,他並不知道這些研究有什麼實用價值,但是,越是基本的規律,覆蓋的現象越廣泛,潛在應用的面越廣,產生的價值也越大。在微電子、激光、原子能、GPS、感測器、加速器、信息保密等等廣泛應用的技術中都可以看到愛因斯坦研究成果的影響。
二、愛因斯坦的人生觀和社會活動
愛因斯坦對他自己的人生觀曾經說道:「要追究一個人自己或是一切生物生存的意義或目的,從客觀的觀點看來,我總覺得是愚蠢可笑的。可是每個人都有一定的理想,這種理想決定著他的努力和判斷的方向。就在這個意義上,我從來不把安逸和享樂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這種倫理基礎,我叫它豬欄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並且不斷地給我新的勇氣去愉快地正視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要是沒有志同道合者之間的親切感情,要不是全神貫注於客觀世界——那個在藝術和科學工作領域里永遠達不到的對象,那麼在我看來,生活就會是空虛的。人們所努力追求的庸俗的目標——財產、虛榮、奢侈的生活——我總覺得都是可鄙的。」「當我還是一個相當早熟的少年的時候,我就已經深切地意識到,大多數人終生無休止地追逐的那些希望和努力是毫無價值的。而且,我不久就發現了這種追逐的殘酷,這在當年較之今天是更加精心地用偽善和漂亮的字句掩飾著的。每個人只是因為有個胃,就註定要參與這種追逐。而且,由於參與這種追逐,他的胃是有可能得到滿足的;但是,一個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卻不能由此而得到滿足。」「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都依靠別人(包括活著的人和死去的人)的勞動。我必須盡力以同樣的分量來報答我領受了的和至今還在領受的東西,我強烈地嚮往著簡朴的生活,並常常為發現自己佔有了同胞過多的勞動而難以忍受。」
他不僅是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在他創造力最豐富的青年時代,他的生活非常艱苦,經歷過歧視和失業,但他從不屈服去追求庸俗的目標,而是全神貫注於科學研究。即使到美國定居以後,他主動要求不要給他很高的薪水,繼續過著儉朴的生活。
在他就職柏林科學院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他從頭開始就公開反對這場戰爭。他說過:「我反對一切形式的戰爭,除非那個敵人以毀滅人類作為它的唯一目的」。為此,他遭到了當局的迫害和部分報紙的譴責。德國的失敗使德國科學家處於孤立的困難境地。愛因斯坦雖有瑞士國籍,被邀請參加國際物理會議和到其它國家就職,但他認為,科學是全人類共同的事業,不應該因政治原因而孤立德國科學家。在德國科學家不被邀請的情況下,他也拒絕出席會議和離開柏林去他地就職。他說:「我曾對普朗克許下諾言,在這里的環境沒惡化到普朗克本人承認我的離開是自然而然的和正確的之前,我不離開柏林。如果我不是迫不得已,而是哪怕是部分地出自物質利益便離開我的政治期望正在那裡實現的國家,離開用愛和友誼來溫暖我的人們,而在開始墮落的時期我的離開對他們來說可能會加倍地難受……那我就是忘恩負義了。」很可惜,他的民主和社會主義的政治期望並未在戰後德國實現,法西斯上台後把他視為猶太人的領袖,加大了迫害的手段,迫使他移居美國。此後,他一直以他個人的威望反對法西斯和關心弱小民族的命運。他對中國人民的苦難深表同情,多次支持中國抗日和中國人民爭取民主權利的斗爭。
愛因斯坦多次告誡科學家要履行自己的社會職責。他說:「任何技術的應用都必須以人為本,關懷人的命運。」「要關心如何安排人的勞動和分配財富,以保證科學的成果用於造福人類,而不是用於破壞的那些尚未解決的大問題。」他還說:「國家是為人而存在,而不是相反,科學也是一樣。」
三、愛因斯坦的教育思想
和成長歷程
愛因斯坦不是一個通常意義下循規蹈矩的好學生,他厭惡那些不尊重學生主動性和獨立人格的灌輸式教育,他在中學和大學都不為老師所看重。他在自述中寫到:「有時,人們把學校簡單地看作是一種工具,靠它來把大量的知識傳授給成長中的一代。但這種看法是不正確的。知識是死的;而學校卻要為活人服務。它應當發展青年人中那些有益於公共福利的品質和才能。但這並不是意味著個性應當消滅,而個人只變成像一隻蜜蜂或螞蟻那樣僅僅是社會的一種工具。因為一個由沒有個人獨創性和個人志願的規格、統一的個人所組成的社會,將是一個沒有發展可能的不幸的社會。相反地,學校的目標應當是培養有獨立行動和獨立思考的個人,不過他們要把為社會服務看作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的。」他還說:「自由行動和自我負責的教育,比起那種依賴訓練、外界權威和追求名利的教育來,是多麼的優越呀。真正的民主決不是虛幻的空想。」他從小就需要自由的時空和選擇來安排自己的學習,他很少聽課,利用同學的筆記對付強制的考試,他說:「盡管擺在我們面前的課程本身都是有意義的,可是我仍要花費很大的力氣才能基本上學會這些東西。對於像我這樣愛好沉思的人來說,大學教育並不總是有益的。無論多好的食物強迫吃下去,總有一天會把胃口和肚子搞壞的。純真的好奇心的火花會漸漸地熄滅。幸運的是,對我來說,這種智力的低落在我學習年代的幸福結束之後只持續了一年。」「事實上,現代的教學方法還沒有把神聖的求知慾完全扼殺掉,這差不多是一個奇跡;因為這株脆弱的幼苗,除了需要鼓勵之外,首先需要自由——沒有自由它將不可避免地會夭折」。
給一位教授的求情信這樣寫到:「親愛的教授:請原諒一個父親為了他兒子的事情來打攪您。……我的兒子目前失業,這使他深感難過。他越來越覺得,他的事業已經失敗,再也無可挽回。而最使他沮喪的是,他感到自己是我們的負擔,因為我們的景況不好……」這位教授是否給過幫助,現在已無從了解,但可以肯定大學的教授們從未認為愛因斯坦是個做學問的人才。
1902年,在同學格羅斯曼的父親的幫助下,愛因斯坦獲得了瑞士專利局職員的工作,才得以靠微薄的收入維持一家的生活,而在1905年發表的改變20世紀物理學面貌的5篇重要論文則是他業余時間的創作。愛因斯坦在專利局工作到1909年,才有大學聘請他為副教授。對這7年的生活,他回顧到:「在我最富於創造性活動的1902~1909年這幾年中,我就不用為生活而操心了。即使完全不提這一點,明確規定技術專利權的工作,對我來說也是一種真正的幸福。它迫使你從事多方面的思考,它對物理的思索也有重大的激勵作用。總之,對於我這樣的人,一種實際工作的職業就是一種絕大的幸福。因為學院生活會把一個年輕人置於這樣一種被動的地位:不得不去寫大量科學論文——結果是趨於淺薄,這只有那些具有堅強意志的人才能頂得住。然而大多數實際工作卻完全不是這樣……作為一個平民,他的日常生活並不靠特殊的智慧。如果他對科學深感興趣,他就可以在本職工作之外埋頭研究他所愛好的問題。不必擔心他的努力會毫無成果。」
愛因斯坦的一生多姿多彩,光輝偉大。他在艱苦條件下堅持獻身科學的理想,他維護正義、反對法西斯和強調以人為本的社會責任感,他不唯上、不唯書、不迷信權威、不懼怕困難、不為世俗名利動心、不受傳統制度和觀點的束縛,獨立自主,自由思考,刨根到底地追求科學真理。所有這些都為中國科學界、教育界提供了極其寶貴的啟示。中國要成為科學強國,必須學習愛因斯坦的精神,改革我們的教育方法,創造良好的研究環境,培養和造就一代有理想,有道德,充滿社會責任感,掌握、創造和應用最新科技成就,敢想敢幹,敢於超越,全身心獻身振興中華的青年英才。讓我們為此而努力吧!
F. 楊振寧、蘇炳添等獲感動中國年度人物,他們身上有哪些值得我們敬佩的精神
楊振寧、蘇炳添等獲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我認為他們身上值得我們敬佩的精神主要有以下幾點:
楊振寧是我國偉大的物理學家,是物理學諾貝爾獎的獲得者。1945年到美國留學學習,本來可以在美國享受優越的條件,為了祖國的物理領域的發展毅然決然地選擇回到了祖國的懷抱,把自己的畢生所學奉獻給了熱愛的祖國。不但推動我國物理領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還對我國物理學人才的塑造和培養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楊振寧、蘇炳添身上值得我們敬佩的精神主要是堅定的愛國精神以及百折不撓、堅持不懈的精神。這兩種精神對於當代年輕人來說,都是非常重要也是需要學習的精神。愛國是每個中國人應該有的信仰,而堅持不懈是獲得事業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
G. 我們向物理學家學習什麼精神
主要是鑽研精神,這源於對科學的熱帶,對探索世界的渴望。因為在物慾橫流的時代,人人急功近利,踏踏實實做學問的人太少了。
然後要學習他們治學的嚴謹,因為如果開始階段的一個小的數據差錯,演變到最後就是個巨大的謬誤。
其實我覺得科學家不是培養出來的,是一個人適不適合的問題,因為物理學家是需要某種性格特質的。
H. 哥白尼和伽利略在追求真理的過程中表現出了怎樣的精神
哥白尼和伽利略在追求真理的過程中表現出了他們不盲從權威、不迷信教條,為追求真理、堅持真理不惜犧牲生命的精神。尼古拉·哥白尼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波蘭天文學家、數學家、教會法博士、神父。他根據前人的天文觀察和推算,提出了日心說,改變了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在科學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伽利略·伽利雷是義大利天文學家,物理學家和工程師,歐洲近代自然科學的創始人。他作了世界上第一台天文望遠鏡,觀測到了許多肉眼看不到的奇異景觀,證明了新天文學說。
I. 伽利略身上有哪些值得學習的精神
1632年2月21日,文藝復興後期義大利物理學家、天文學家伽利略(Galileo Galilei,1564~1642)終於得到羅馬教廷的允許,出版了《關於托勒密和哥白尼兩大世界體系對話》。
《對話》一書以義大利文寫成,內容通俗易懂。伽利略將新的科學思想和科學研究方法融會入《對話》中。他主張把系統的觀察實驗與數學方法相結合,建立邏輯縝密的科學系統。他認為,憑空臆想出的理論是經不起推敲的,理論只有通過實驗證明才得以成立。《對話》一書中,伽利略假想出三個人,通過四天的對話來探討地球運動、哥白尼學說、地球的潮汐等問題。他利用自己的力學研究成果,將「地心說」批判得體無完膚。
伽利略雖在《對話》中多次贊美上帝的神聖、偉大,但全書觀點仍傾向於「日心說」。《對話》一書先後被譯成拉丁文、法文、英文,廣泛流行於歐洲各國,「日心說」為更多人所熟知,其影響日益廣泛。這使教皇烏爾邦八世極為震怒,《對話》被列為禁書,伽利略被傳喚至羅馬接受審判。羅馬教廷將伽利略拘禁起來,限制了他的人身自由與學術活動。1637年伽利略雙目失明,在女兒的照料下凄慘地度過了晚年。
伽利略為維護科學的獨立性,毅然沖破了宗教枷鎖對科學的羈絆。他堅持科學的實證精神,在觀察實驗中總結科學規律,尊重事實而不屈從於任何外界壓力。伽利略的科學方法與理論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他被後人譽為「近代科學之父」、「經典物理學的奠基人」。愛因斯坦曾這樣評價:「伽利略的發現,以及他所用的科學推理方法,是人類思想史上最偉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標志著物理學的真正的開端!」
J. 霍金有什麼品質
霍金的品質有樂觀、堅強、努力奮斗、堅持不懈的鑽研精神 ,正是他的這種優良的精神才使得他成為物理學界不可逾越的偉人,要是霍金沒有這樣的精神,即使是天生的人才也會與成功失之交臂的。霍金對人類的貢獻是不可估量的,他的智慧讓無數科學家更加深入地認識物理學和科學世界。
霍金是生活的強者,用非凡的意志和病魔抗爭,譜寫了燦爛的人生,告訴人們什麼才是堅強;霍金雖然全身癱瘓,但是他從不埋怨命運的不公,他樂觀地面對生活,用一顆感恩的心去擁抱生活;他又是一位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他成功得探索了宇宙黑洞的秘密,想像出科學的美的宇宙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