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物理論文(生活中的物理)怎麼寫
結合生活中的一些小物理現象 闡述出對應的物理原理,然後發散談一下該原理對生產實際的指導意義 最後說明一下你寫這篇論文的出發點就ok了 例如生活中的光現象就很普遍 反射 折射 色散 最後結果科學家的深入研究 都有很多不錯的成果 。。
Ⅱ 論文800字:關於物理在我們身邊
物理就在我們身邊
物理是一門以理解為主的學科,對於許多學生來說,學起來比較吃力,究其原因關鍵是學習物理的方法和氛圍不夠,總是把物理想像的多麼多麼的深奧,其實物理就在我們身邊。要想走出物理難學的怪圈,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第一、物理身邊有。1、物理無處不在。生活中的好多物體都包含有物理知識,例如我們學慣用的台燈包含的物理知識就有:杠桿、摩擦力、變阻器、導體和絕緣體、光的反射、能量變化、物態變化以及化學知識等等。另外,在娛樂時也有物理知識,電視中的《奇思妙想》、《絕對挑戰》都包含了許多物理知識,甚至電視廣告中也有物理知識:廣告露露飲料需要加熱飲用時,在冰天雪地里怎麼加熱,後來主人公用冰塊磨成冰透鏡會聚太陽光解決了這一難題;學生從物理學習中找到自信和快樂。2、物理中深奧的道理盡量用身邊的事例來說明。你像《氣體壓強和流速的關系》一節中講解飛機升天的原因時,學生大都不知道怎麼回事,學起來有一定困難,講解時我首先用兩張紙做了簡單的實驗,得出氣體流速越大壓強越大,接著再用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足球里的「貝氏弧線」進一步理解這一關系,然後再講解飛機升天的問題,這樣學生就很容易理解。3、物理實驗盡量用身邊的器材來完成。證明大氣壓存在的實驗器材可以是:啤酒瓶、熱水、盆子、玻璃杯、硬紙片、掛衣鉤、吸管、注射器;研究《氣體壓強和流速的關系》時用的是兩張紙;研究重力勢能的大小因素時用的書本、橡皮等等都是我們身邊再熟悉不過的器材,這樣學生隨時隨地都可以做自己感興趣的物理實驗。
第二、實驗重探究。我聽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美國人提出一個實驗課題,美國人自己需要兩年完成,而中國人只需半年就可以完成,但是關鍵是中國人提不出問題。由此說明中國人的探究能力的欠缺,所以作為教師的我們有責任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探究實驗教學是提高學生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徑,所謂探究實驗教學,就是首先對某一問題提出猜想,然後再設計實驗驗證或者否定自己猜想的教育理念,由於現實條件的限制,我們在課堂上不可能都實驗探究,但是我們至少可以按照這個思路教育學生、講解知識,這樣學生慢慢的有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興趣,回家後他們會想辦法去做課堂上無法完成的事情。記得講完《壓強》後,有一學生看到電視上公安部門利用犯罪分子留下的腳印來破案,於是他就想留有的痕跡的大小跟什麼因素有關呢?通過觀察他猜想可能與物體的質量、下落的高度、物體與地面的接觸面積以及地面的松軟情況有關,於是他就找來一把刻度尺、一些沙子、兩個大小不同的球、兩個質量不同的球來做探究實驗,驗證了自己的猜想,得出了正確的結論。這樣課堂上學過的探究方法又在同學的日常生活中得到運用。
只要留意身邊處處都有物理知識,只要用心隨時都能做物理實驗,那麼不久的將來學生的探究精神和綜合素質會有較大的提高。
Ⅲ 需要物理小論文一則,300字左右
物理小論文
物理是一門歷史悠久的自然學科,物理科學作為自然科學的重要分支,不僅對物質文明的進步和人類對自然科學認識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而且對人類的思維發展也產生了不可或缺的影響。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物理已滲透到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
在汽車上駕駛室外面的觀後鏡是一個凸鏡利用凸鏡對光線的發散作用和成正立、縮小的虛像的特點,使看到的實物小,觀察范圍更大,而保證行車安全。汽車頭燈里的反射鏡是一個凹鏡。它是利用凹透鏡能把放在其焦點上的光源發出的光反射成平行光射出的性質做的。
轎車上裝有太陽膜,行人很難看清車中人的面孔,太陽膜能反射一部分光,還會吸收一部分光,這樣透進車內的光線較弱。要看清乘客的面孔,必須要從面孔放射足夠的光頭到玻璃外面。由於車內光線較弱,沒有足夠的光透出來,所以很難看清乘客的面孔。
當汽車的前窗玻璃傾斜時,反射成的像在過的前上方的空中的,這樣就將車內乘客的像與路上行人分離開來,司機就不會出現錯覺。大型客車較大,前窗離地面要比小汽車高得多,及時前窗豎直裝,像是與窗同高的,而路上的行人不可能出現在這個高度上,所以司機也不會將乘客在窗外的相遇路上的行人相混。
人類所有令人驚嘆的科學技術成就,如克隆羊、網際網路、核電站、航天技術等,無不是建立在早期的科學家們對身邊瑣事進行觀察並研究的基礎上的。
在學習中,同學們要樹立科學意識,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經歷觀察、思考、實踐、創新等活動,逐步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訓練科學的思維方式,不久你就會擁有科學家的頭腦,為自己今後驚嘆不已的發展,為今後美好的甚或打下堅實的基礎。
Ⅳ 生活中的物理論文
生活中的物理
物理學是一門非常有趣又有用的自然科學,它研究的內容十分廣泛。
其實,在生活中,在我們的身邊,有許許多多的物理現象。例如:飛機為什麼能在天空飛行?保溫瓶為什麼能保溫?電動機為什麼能轉動?用望遠鏡為什麼能看得更遠?太陽周圍為何會出現顏色像彩虹的光環?天空和海水為什麼是藍色的?為什麼粥燒開了會溢出來? 筆桿上的小孔有什麼功用?餃子或肉丸煮熟了為什麼會浮起來?為什麼玻璃器皿遇忽冷忽熱會裂開?怎樣把開水冷卻?為什麼不倒翁不會倒?為什麼鋼筆會出水?為什麼滑水運動員不會沉入水中?拔河比賽只是比力氣嗎?……
當我們掌握了必要的物理知識,不僅能解釋這些現象,也能利用他們為人類服務。
千變萬化的物理現象,像一個個的謎。當我們掌握了必要的物理知識,揭開謎底的時候就會感悟到物理現象是十分有趣的。
我們人體就是一台充分運用物理知識裝備起來的機器,它的許多部位或器官都是物理知識運用的體現。
眼睛
眼睛是人們觀察世界的窗口。它是由在眼球前部凸出的堅韌的透明角膜、含有纖維膠質的透明囊狀的晶狀體、無色透明的水樣液、視網膜及無色透明的膠狀玻璃體構成的。它們的共同作用相當於一個凸透鏡。從物體射進眼裡的光線經過一個凸透鏡折射後,在視網膜上形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刺激分布在視網膜上的感光細胞,通過視神經傳給大腦,於是我們就看見了物體。眼睛不僅能看見近處的物體,而且還能看清遠處的物體,當物距改變時,它能靠改變晶狀體表面的彎曲程度來改變眼睛這個凸透鏡的焦距,因此,眼睛實際上是一種精巧的變焦系統。當然,眼睛這種調節焦距的調節功能是有限的。近視眼就不能僅靠自身的調節,而必須配以合適的凸透鏡來幫助調節,從而達到看清周圍物體的目的。
牙齒
人的牙齒早在母胎的第二個月就開始在胎兒的牙槽骨里生長,在嬰兒出生後的七個月左右,開始有乳牙萌出,直至二周歲左右,二十隻乳牙全部萌出。然而,就從母胎的第二個月開始,人的牙齒就有了細微的、明確的物理分工:(1)門牙又叫切牙,共有四對,它長得扁扁的,寬寬的,像一把刀,是專門用來咬斷食物的,門牙的橫截面外表很窄,好像刀口,用相同的力,能產生較大的壓強,容易切斷食物。(2)尖牙又叫犬牙,嘴角兩邊各有一對,像鉤子一樣,也能產生很大的壓強,它的功能主要是撕碎食物。(3)磨牙又叫盤牙或臼牙。它長得特別粗壯,圓圓的,上面還有些凹凹溝溝,完全像磨豆漿用的磨子一樣靠壓強和磨擦把食物嚼碎磨細。無論是完整的還是撕碎的食物,最後都要經磨牙加工吞入食道。
耳朵
人耳是由外耳、中耳和內耳三個部分組成。外耳是由耳廓和外耳道組成。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而產生的一種聲波,這種聲波首先由喇叭狀的耳廓收集進來。(有些動物的耳廓可以向各個方向轉動,更有利於聲波的收集,但人類耳廓上的肌肉已經退化了,所以不能活動。)
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聽小骨。鼓膜在外耳道的末端,是一片橢圓形的薄膜,厚僅0.1mm,當外耳的聲波通過空氣的振動傳入時,使鼓膜振動,把聲波轉變成多種振動的「密碼」,傳向後面的鼓室。鼓室是一個能使聲音變得柔和而動聽的小腔,腔內有3塊聽小骨。聽小骨能把鼓膜的振動傳給內耳,傳導過程還像放大器一樣,把聲音信號放大十倍,所以即使很輕微的聲音人們也能聽到。內耳是聽覺神經最末梢的部分,中耳傳來的聲波,刺激聽神經的末梢,使之興奮,經過聽神經傳至大腦後,就能分辨出各種各樣的聲音。
皮膚
皮膚這個最大的器官是人體的第一道防線。表面積一般大約在1.4~1.6m2之間,其重量約占體重的6%左右。
皮膚由表皮、真皮和皮下脂肪層三部分組成。皮下脂肪層就好像是人體表面覆蓋的一層棉被似的軟墊,具有很好的彈性。當人體受到碰撞時,有緩沖作用,可以防止內臟和骨骼又受到外界的直接侵害。
皮膚最突出的物理作用是散熱和保溫作用。當外界溫度升高時,皮膚的血管就擴張、充血,血液就帶著體熱通過皮膚向空氣發散,同時汗腺也大量分泌汗液,通過汗液的蒸發帶走體內多餘的熱量。當外界寒冷時,皮膚的血管就收縮,血量減少,皮膚溫度降低,散熱放慢,有助於體溫保持恆定。
關節
關節是人體骨骼的重要連接方式和精密的連接結構,它是骨骼這一杠桿運動的巧妙支點。各塊骨連接處的骨面(關節面)十分光滑,表面覆蓋著透明軟骨構成的關切軟骨,以增強光潔度,減少摩擦。據說,兩塊關節軟骨間的摩擦系數比滑冰時冰刀和冰的摩擦系數還小。
當然,不同部位的關節,功能不同,關節的結構也不完全相同,如肘關節是向內運動的,利於提拉重物,膝關節只能向後屈而不能前翻,同時使腿後蹬有力。
除以上器官外,人體內血壓和心跳速率的關系,結構巧妙的換氣站——肺和肺泡等器官,無處不體現著物理知識的運用。
Ⅳ 初中生物理論文怎麼寫
初中物理小論文範文
摘要:
物理是一門歷史悠久的自然學科。隨著科技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物理已滲入到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物理學存在於物理學家的身邊;物理學也存在於同學們身邊;在學習中,同學們要樹立科學意識,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經歷觀察、思考、實踐、創新等活動,逐步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訓練科學的思維方式,不久你就會擁有科學家的頭腦,為自己今後驚嘆不已的發展,為今後美好的生活打下扎實的基礎。
關鍵詞:物理滲入人類生活各個領域存在物理學家同學們身邊科學意識
科學學習方法
科學思維方式物理是一門歷史悠久的自然學科,物理科學作為自然科學的重要分支,不僅對物質文明的進步和人類對自然界認識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而且對人類的思維發展也產生了不可或缺的影響。從亞里士多德時代的自然哲學,到牛頓時代的經典力學,直至現代物理中的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等,都是物理學家科學素質、科學精神以及科學思維的有形體現。隨著科技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物理已滲入到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例如,光是找找汽車中的光學知識就有以下幾點:
1.汽車駕駛室外面的觀後鏡是一個凸鏡利用凸鏡對光線的發散作用和成正立、縮小、虛像的特點,使看到的實物小,觀察范圍更大,而保證行車安全。
2.汽車頭燈里的反射鏡是一個凹鏡 它是利用凹鏡能把放在其焦點上的光源發出的光反射成為平行光射出的性質做成的。
3.汽車頭燈總要裝有橫豎條紋的玻璃燈罩汽車頭燈由燈泡、反射鏡和燈前玻璃罩組成。根據透鏡和棱鏡的知識,汽車頭燈玻璃罩相當於一個透鏡和棱鏡的組合體。在夜晚行車時,司機不僅要看清前方路面的情況,還要還要看清路邊持人、路標、岔路口等。透鏡和棱鏡對光線有折射作用,所以燈罩通過折射,根據實際需要將光分散到需要的方向上,使光均勻柔和地照亮汽車前進的道路和路邊的景物,同時這種散光燈罩還能使一部分光微向上折射,以便照明路標和里程碑,從而確保行車安全。
4.轎車上裝有茶色玻璃後,行人很難看清車中人的面孔茶色玻璃能反射一部分光,還會吸收一部分光,這樣透進車內的光線較弱。要看清乘客的面孔,必須要從面孔反射足夠強的光透射到玻璃外面。由於車內光線較弱,沒有足夠的光透射出來,所以很難看清乘客的面孔。
5. 除大型客車外,絕大多數汽車的前窗都是傾斜的 當汽車的前窗玻璃傾斜時,車內乘客經玻璃反射成的像在國的前上方,而路上的行人是不可能出現在上方的空中的,這樣就將車內乘客的像與路上行人分離開來,司機就不會出現錯覺。大型客車較大,前窗離地面要比小汽車高得多,即使前窗豎直裝,像是與窗同高的,而路上的行人不可能出現在這個高度,所以司機也不會將乘客在窗外的像與路上的行人相混淆。
再如下面一個例子:五香茶雞蛋是人們愛吃的,尤其是趁熱吃味道更美。細心的人會發現,雞蛋剛從滾開的鹵汁里取出來的時候,如果你急於剝殼吃蛋,就難免連殼帶「肉」一起剝下來。要解決這個問題,有一個訣竅,就是把剛出鍋的雞蛋先放在涼水中浸一會,然後再剝,蛋殼就容易剝下來。一般的物質(少數幾種例外),都具有熱脹冷縮的特性。可是,不同的物質受熱或冷卻的時候,伸縮的速度和幅度各不相同。一般說來,密度小的物質,要比密度大的物質容易發生伸縮,伸縮的幅度也大,傳熱快的物質,要比傳熱慢的物質容易伸縮。雞蛋是硬的蛋殼和軟的蛋白、蛋黃組成的,它們的伸縮情況是不一樣的。在溫度變化不大,或變化比較緩慢均勻的情況下,還顯不出什麼;一旦溫度劇烈變化,蛋殼和蛋白的伸縮步調就不一致了。把煮得滾燙的雞蛋立即浸入冷水裡,蛋殼溫度降低,很快收縮,而蛋白仍然是原來的溫度,還沒有收縮,這時就有一小部分蛋白被蛋殼壓擠到蛋的空頭處。隨後蛋白又因為溫度降低而逐漸收縮,而這時蛋殼的收縮已經很緩慢了,這樣就使蛋白與蛋殼脫離開來,因此,剝起來就不會連殼帶「肉」一起下來了。
明白了這個道理,對我們很有用處。凡需要經受較大溫度變化的東西,如果它們是用兩種不同材料合在一起做的,那麼在選擇材料的時候,就必須考慮它們的熱膨脹性質,兩者越接近越好。工程師在設計房屋和橋梁時,都廣泛採用鋼筋混凝土,就是因為鋼材和混凝土的膨脹程度幾乎完全一樣,盡管春夏秋冬的溫度不同,也不會產生有害的作用力,所以鋼筋混凝土的建築十分堅固。另外,有些電器元件卻是用兩種熱膨脹性質差別很大的金屬製成的。例如,銅片的熱膨脹比鐵片大,把銅片和鐵片釘在一起的雙金屬片,在同樣情況下受熱,就會因膨脹程度不同而發生彎曲。利用這一性質製成了許多自動控制裝置和儀表。日光燈的「啟動器」里就有小巧的雙金屬片,它隨著溫度的變化,能夠自動屈伸,起到自動開啟日光燈的作用。
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物理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科學,與工農業生產、日常生活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物理規律本身就是對自然現象的總結和抽象。談到物理學,有些同學覺得很難;談到物理探究,有同學覺得深不可測;談到物理學家,有同學更是感到他們都不是凡人。誠然,成為物理學家的人的確屈指可數,但只要勤於觀察,善於思考,勇於實踐,敢於創新,從生活走向物理,你就會發現:其實,物理就在身邊。正如馬克思說的:「科學就是實驗的科學,科學就在於用理性的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物理不但是我們的一門學科,更重要的,它還是一門科學。
物理學存在於物理學家的身邊。勤於觀察的義大利物理學家伽利略,在比薩大教堂做禮拜時,懸掛在教堂半空中的銅吊燈的擺動引起了他極大的興趣,後來反復觀察,反復研究,發明了擺的等時性;勇於實踐的美國物理學家富蘭克林,為認清「天神發怒」的本質,在一個電閃雷鳴、風雨交加的日子,冒著生命危險,利用司空見慣的風箏將「上帝之火」請下凡,由此發明了避雷針;敢於創新的英國科學家亨利阿察爾去郵局辦事。當時身旁有位外地人拿出一大版新郵票,准備裁下一枚貼在信封上,苦於沒有小刀。找阿察爾借,阿察爾也沒有。這位外地人靈機一動,取下西服領帶上的別針,在郵票的四周整整齊齊地刺了一圈小孔,然後,很利落地撕下郵票。外地人走了,卻給阿察爾留下了一串深深的思考,並由此發明了郵票打孔機,有齒紋的郵票也隨之誕生了;古希臘阿基米德發現阿基米德原理;德國物理學家倫琴發現X射線;……研究身邊的瑣事並有大成就的物理學家的事例不勝枚舉。
物理學也存在於同學們身邊。學了測量的初步知識,同學們紛紛做起了軟尺。有位同學別出心裁,用透明膠把制好的牛皮紙軟尺包紮好,這樣更牢固。然後,用大大卷泡泡糖的包裝盒作為軟尺的外殼,在盒的中心利用鐵絲做一搖柄中心軸,軟尺的末端固定在軸上,這樣一個可以收拾並反復使用的捲尺誕生了。同時,這位同學受軟尺自作的啟示,用實驗解決了一道習題:用軟尺測量物體長度時,若把軟尺拉長些,測量值是偏大還是偏小?他做了這樣一個模擬實驗:在白紙上畫一條直線,標上刻度,然後用透明膠粘貼,再扯下來,便做成了「軟尺」,用「軟尺」不僅找到了上題的答案,而且還清楚地看到分度值變大了,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學了電學的有關知識後,同學們對蚯蚓能承受的最大電壓進行了探究:當給它加上1.5V的電壓時,蚯蚓迅速分泌粘液,且奮力掙扎,從瓶內跳出瓶外。當給它加上3V的電壓時,蚯蚓被電為兩截;有同學在測量「2.4V、0.5A」的小燈泡的功率,並研究其發光情況時,不滿足於給燈泡加上2.4V的電壓,而是用自己早已准備好的小燈泡做破壞性實驗,不斷加大燈泡兩端的電壓,直至電壓高達9V、燈泡燈絲燒斷,才停止探究;有同學在學習蒸發的知識時,不厭其煩地座在桌旁觀察相同的兩滴水(其中一滴水灘開),進行聚精會神地觀察,然後進行分析、對比,得出影響蒸發的因素;……
同學們捕捉身邊的瑣事進行探究的事例屢見不鮮。身邊的事物是取之不盡的,與現實生活聯系很緊密的物理學科來說,更是時時會用到的,用身邊的事例去解釋和總結物理規律,學生聽起來熟悉,接受起來也就容易了。只要時時留意,經常總結,就會不斷發現有利於物理教學的事物,豐富我們的課堂,活躍教學氣氛,簡化概念和規律。新課標告訴我們「義務教育階段的物理課程應貼近學生生活,符合學生認知特點,激發並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探索物理現象,揭示隱藏其中的物理律,並將其應用於生產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終身的探索樂趣、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初步的科學實踐能力。」
今天,人類所有的令人驚嘆不已的科學技術成就,如克隆羊、網際網路、核電站、航空技術等,無不是建立在早年的科學家們對身邊瑣事進行觀察並研究的基礎上的。在學習中,同學們要樹立科學意識,大處著眼,處著手,經歷觀察、思考、實踐、創新等活動,逐步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訓練科學的思維方式,不久你就會擁有科學家的頭腦,為自己今後驚嘆不已的發展,為今後美好的生活打下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教育部:初中物理新課程標准(實驗稿)
邢紅軍:《論科學技術發展與中學物理課程改革》《中學物理教考》
1998年第4期李榮明 張雲生:《用原型啟發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物理教學探討》
2000年第8期[美] L.愛波斯坦[美] P.哈威特《趣味物理尋答集》
Ⅵ 我要寫一篇物理論文,不知道該怎麼寫,我是初二的
初二的話應該沒有什麼格式的,一開始寫出問題是什麼,然後寫出原理和結論就行了,如果你有心的話中間還可以加一些實驗的過程。
我們也布置了這個作業,寫了兩篇,你看看好了,我也不是很規范的哈……
《《《《《《《《《《《第一篇》》》》》》》》》》》
關於反光的疑問
記得在八年級上班學期學習物理「光學」知識時就提到了「反光」,也就是光線經光滑表面反射進入人們的眼睛而被看到。在學習「光譜」的相關知識時也有講到,白色的表面反射所有色光,紅色的表面只反射紅色光而吸收其他色光,藍色的表面只反射藍色光……而黑色表面能吸收各種色光。但是在生活中卻出現種種疑問:上課時黑色的黑板理應吸收所有色光,但時常會看到白色的反光而看不清字;使用黑色的滑鼠、鋼筆時若有光線照射也可以看到白色的反光……
在上網查了一些資料之後,對這個問題的解答才似乎有了眉目:
物理學上的絕對黑體是不反光的,絕對黑色只要你能製造出來也是任何光線都不反射的,只可惜那是理論化的,事實上根本不存在絕對黑體和黑色,所以至少地球上的任何物體都會反光,包括你看著非常非常「黑」的東西。而據現有知識所知,絕對的黑體只有黑洞。
黑洞的產生過程類似於中子星的產生過程;恆星的核心在自身重量的作用下迅速地收縮,發生強力爆炸。當核心中所有的物質都變成中子時收縮過程立即停止,被壓縮成一個密實的星球。但在黑洞情況下,由於恆星核心的質量大到使收縮過程無休止地進行下去,中子本身在擠壓引力自身的吸引下被碾為粉末,剩下來的是一個密度高到難以想像的物質。任何靠近它的物體都會被它吸進去,光也無法倖免。黑洞就變得像真空吸塵器一樣
既然光也無法倖免地被黑洞吸進去,射進去的光便無法反射回來,我們的眼睛就看不到任何東西。而我們生活中那些「黑色」的物體只是對可見光頻域內更種光線反射率都比較小,但也決不是黑體。理論上只有絕對不反光(反射率為0)的物體才可以稱作「黑體」,從而吸收所有的光。
至於生活中為什麼不存在絕對的黑體……雖然網上有資料,但是我也看不懂,只能通過以後的物理學科學習來解答了。
《《《《《《《《《《《第二篇》》》》》》》》》》》
關於洗手後被風吹為什麼會感到涼的疑問
平時經常注意到一個現象(特別是冬天),洗好手從洗手間走出來,如果外面有風,還未擦乾的手被風吹到就會感到特別的涼。與此近似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身上被雨淋濕的時候別人會警告你「這樣容易感冒」;夏天在泳池裡游泳出來會感到很涼。
一開始我以為水在相同情況下降低的溫度比皮膚要多,所以沾了水會感到冷。但是在學習比熱容的知識之後發現,由於水的比熱容較高,其實放出相同的熱量,水降低的溫度不會比皮膚多。那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洗手後被風吹為什麼會感到涼呢?
去醫院的經歷大家應該都有,而護士在胳膊上抹酒精的那個片段應該是不會忘記的(因為小時候害怕打針)。那個時候肯定會有這種感覺,酒精塗在胳膊上,會覺得被塗的那塊地方很清涼。其實並不是因為塗上的酒精溫度很低,而是因為酒精是揮發性很強的物質,它揮發需要吸收一部分熱量的,所以吸收了你的體溫,你就感覺清涼了,當揮發沒有了之後,所以你會感覺清涼,你的身體會繼續吸收外在環境的熱量,所以你只是感覺只是一陣清涼而已。
而並不只是酒精會揮發,水也是會揮發的。而酒精的要比水的吸收熱量高不知道多少倍,所以和酒精相比,水的降溫就顯得不那麼明顯。
在綜合科學學科中我們就已經學到過液體揮發與哪些因素有關。物質的揮發是因為組成物質的分子擺脫了物質的一些束縛力跑到空氣中,因此他與分子的活動能力有關。溫度高,分子運動就劇烈,揮發速度就快。表面積越大大,向外逃逸的分子越多,揮發速度也越快。接觸面的空氣流動速度越大,揮發出的分子會飄到別的地方,使物體周圍的分子濃度下降,揮發速度越快(這段是摘抄的,我也不太懂是什麼意思)。
也許在平時水的降溫效果不如酒精明顯,但在寒冷的冬天,冷水就十分地刺骨。這個時候,要是再讓它帶走人體的熱量,哪怕並不多,也會讓人立即感覺到。這個時候一陣寒風吹來,空氣流通,手上的水揮發速度就加快了。本來就很冷的手再被揮發的水帶去那麼多的熱量,當然感到特別涼了。
Ⅶ 《生活中的物理》這篇論文怎麼寫
抬頭一看,天是藍的,--------光的散射
低頭一瞧,草是綠的,--------光的反射
…………………………
總之生活處處有物理啦~~
物理學是一門非常有趣又有用的自然科學,它研究的內容十分廣泛。
其實,在生活中,在我們的身邊,有許許多多的物理現象。例如:飛機為什麼能在天空飛行?保溫瓶為什麼能保溫?電動機為什麼能轉動?用望遠鏡為什麼能看得更遠?太陽周圍為何會出現顏色像彩虹的光環?天空和海水為什麼是藍色的?為什麼粥燒開了會溢出來? 筆桿上的小孔有什麼功用?餃子或肉丸煮熟了為什麼會浮起來?為什麼玻璃器皿遇忽冷忽熱會裂開?怎樣把開水冷卻?為什麼不倒翁不會倒?為什麼鋼筆會出水?為什麼滑水運動員不會沉入水中?拔河比賽只是比力氣嗎?……
當我們掌握了必要的物理知識,不僅能解釋這些現象,也能利用他們為人類服務。
千變萬化的物理現象,像一個個的謎。當我們掌握了必要的物理知識,揭開謎底的時候就會感悟到物理現象是十分有趣的。
再給你些例子:
1、掛在壁牆上的石英鍾,當電池的電能耗盡而停止走動時,其秒針往往停在刻度盤上「9」的位置。這是由於秒針在「9」位置處受到重力矩的阻礙作用最大。
2、有時自來水管在鄰近的水龍頭放水時,偶爾發生陣陣的響聲。這是由於水從水龍頭沖出時引起水管共振的緣故.
3、對著電視畫面拍照,應關閉照相機閃光燈和室內照明燈,這樣照出的照片畫面更清晰。因為閃光燈和照明燈在電視屏上的反射光會干擾電視畫面的透射光.
4、冰凍的豬肉在水中比在同溫度的空氣中解凍得快。燒燙的鐵釘放入水中比在同溫度的空氣中冷卻得快。裝有滾燙的開水的杯子浸入水中比在同溫度的空氣中冷卻得快。這些現象都表明:水的熱傳遞性比空氣好,
5、鍋內盛有冷水時,鍋底外表面附著的水滴在火焰上較長時間才能被燒干,且直到燒干也不沸騰,這是由於水滴、鍋和鍋內的水三者保持熱傳導,溫度大致相同,只要鍋內的水未沸騰,水滴也不會沸騰,水滴在火焰上靠蒸發而漸漸地被燒干,
6、走樣的鏡子,人距鏡越遠越走樣.因為鏡里的像是由鏡後鍍銀面的反射形成的,鍍銀面不平或玻璃厚薄不均勻都會產生走樣。走樣的鏡子,人距鏡越遠,由光放大原理,鍍銀面的反射光到達的位置偏離正常位置就越大,鏡子就越走樣.
7、天然氣爐的噴氣嘴側面有幾個與外界相通的小孔,但天然氣不會從側面小孔噴出, 只從噴口噴出.這是由於噴嘴處天然氣的氣流速度大,根據流體力學原理,流速大,壓強小,氣流表面壓強小於側面孔外的大氣壓強,所以天然氣不會以噴管側面小孔噴出。
8、將氣球吹大後,用手捏住吹口,然後突然放手,氣球內氣流噴出,氣球因反沖而運動。可以看見氣球運動的路線曲折多變。這有兩個原因:一是吹大的氣球各處厚薄不均勻,張力不均勻,使氣球放氣時各處收縮不均勻而擺動,從而運動方向不斷變化;二是氣球在收縮過程中形狀不斷變化,因而在運動過程中氣球表面處的氣流速度也在不斷變化,根據流體力學原理,流速大,壓強小,所以氣球表面處受空氣的壓力也在不斷變化,氣球因此而擺動,從而運動方向就不斷變化。
9、吊扇在正常轉動時懸掛點受的拉力比未轉動時要小,轉速越大,拉力減小越多.這是因為吊扇轉動時空氣對吊扇葉片有向上的反作用力.轉速越大,此反作用力越大.
10、電爐「燃燒」是電能轉化為內能,不需要氧氣,氧氣只能使電爐絲氧化而縮短其使用壽命。
11、從高處落下的薄紙片,即使無風,紙片下落的路線也曲折多變。這是由於紙片各部分凸凹不同,形狀備異,因而在下落過程中,其表面各處的氣流速度不同,根據流體力學原理,流速大,壓強小,致使紙片上各處受空氣作用力不均勻,且隨紙片運動情況的變化而變化,所以紙片不斷翻滾,曲折下落
這上面很詳細啦:
http://wenku..com/view/e42f39e3524de518964b7df3.html
Ⅷ 生活中的物理現象的論文(從力學和光學兩方面寫) 急 多謝
物理不但是我軸,是一個省力杠桿,們的一門學科,更重要的,他還是一門科學。物理存在於物理學家的身邊,也在同學們的身邊。而身邊的事物是取之不盡的,對於現實生活聯系很緊密的物理學科來說,更是時時會用到的
[摘要]物理是一門自然科學,也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在學習中,同學們要樹立科學意識,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經歷觀察、思考、實踐、創新等活動,逐步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訓練科學的思維方式,要不了多久你就會擁有科學家的頭腦,為自己今後驚嘆不已的發展,為今後美好的生活打下扎實的基礎。
[關鍵詞]物理人類生活科學學習
1、自行車的基本結構
當人騎自行車前進時,若遇到緊急情況,一般情況下要:
(1)車把,前叉、前輪、前軸、後軸和後輪組成執行部分,起導先捏緊後剎車,然後再捏緊前剎車,或者前後一起捏緊,這樣做向和行駛的作用。是為了防止人由於慣性而向前飛出去.
(2)腳蹬、中軸、鏈條、飛輪、等部件組成傳動部分,推動車子7、能量轉化方面前進
(3)前後閘部件組成控制部分,騎自行車可以隨時操控車和自行車的重力勢能轉化為人和自行車的動能。閘,使行駛的自行車減速或停止。
2、有關摩擦方面來增大人和自行車的動能,這樣上坡時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
(1)增大有益摩擦上得更高一些。
a,自行車車輪胎、車把套、腳踏板以及剎車塊處均刻有一(3)自行車的車梯上掛有一個彈簧,在它彈起時,彈簧的彈些花紋,增大接觸面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性勢能轉化為動能,車梯自動彈起。
b,剎車時,需要纂緊剎車把,以增大剎車塊與車圈之間的8、聲學方面壓力,從而增大摩擦力,自行車的金屬車鈴發聲是由於鈴蓋在不停的振動,而汽笛
(2)減小有害摩擦發聲是由於汽笛內的氣體不斷的振動而引起的。
a車軸處經常上一些潤滑油,以減小接觸面粗糙程度,來減9、齒輪傳動方面小摩擦力線速度和角速度的關系,如圖5所示,設齒輪邊緣的線速度
b所有車軸處均有滾珠,變滑動摩擦為滾動摩擦,來減小摩為v,齒輪的半徑為R,齒輪轉動的角速度為。,則有v=wRo擦,轉動方便10、熱學知識
(3)摩擦力方向在夏天自行車輪胎內的氣體不能充得太足,是為了防止自
緊蹬自行車前進時,後輪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前,是自行車行車爆胎,因為對於質量、體積一定的氣體,當溫度越高,壓強越前進的動力,前輪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後,是自行車前進的阻力;大,當壓強達到一定程度時,若超過了輪胎的承受能力,就會發現自行車靠慣性前進時,前後輪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均向後,這生爆胎的情況.兩個力均是自行車前進的阻力。11、光學知識
3、認識自行車中的壓強在日常生活中,自行車的後面都裝有一個反光鏡,它的設計
(1)一般情況下,充足氣的自行車輪胎著地面積大約為很巧妙,它是由三個相互垂直的平面鏡組成一個立體直角,用其S=2x10厘米x5厘米二100平方厘米,當一普通的成年內表面作為反射面,這叫角反射器.當有光線從任意角度射向尾人騎自行車前進時,自行車對地面的壓力大約為F = (500N十燈時,它都能把光「反向射回」,當光線射向反光鏡時,會使後面的150N) -650N,可以計算出自行車對地面的壓強為P = 650N/人很容易看到.在夜間,當汽車燈光照到它前方的自行車尾燈上,100cm2 -6. 5 x 104Pa。無論人射方向如何,反射光都能反射到汽車上,其光強遠大於一
(2)在車軸擰螺母處要加一個墊圈,來增大受力面積,以減般的漫反射光,就如發光的紅燈,足以讓汽車的司機觀察到。小壓強。這樣的例子很多,物理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科學,與工農業
(3)自行車的腳踏板做得扁而平,來增大受力面積,以減小生產、日常生活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物理規律本身就是對自它對腳的壓強,然現象的總結與抽象。
(4)自行車的內胎要充夠足量的氣體,在氣體的體積、溫度談到物理學,有些同學覺得很難;談到物理探究,有的同學一定時,氣體的質量越大,壓強越大。覺得深不可測;談到物理學家,有的同學更是感到他們都不是凡
(5)自行車的車座做得扁而平,來增大受力面積,以減小它人。誠然,成為物理學家的人的確屈指可數,但只要勤於觀察,對身體的壓強。善於思考,勇於實踐,敢於創新,從生活走向物理,你就會發現;
4、認識輪軸方面其實,物理就在身邊。正如馬克思說的:「科學就是實驗的科
(1)自行車的車把相當於一個輪軸,車把相當於輪,前軸為學,科學就在於理性的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物理不但是我軸,是一個省力杠桿,們的一門學科,更重要的,他還是一門科學。物理存在於物理學家的身邊,也在同學們的身邊。而身邊的事物是取之不盡的,對於現實生活聯系很緊密的物理學科來說,更是時時會用到的,用身邊的事例去解釋和總結物理規律,學生聽起來熟悉,接受起來也就容易了。只要時時留意,經常總結,就會不斷發現有利於物理教學的事物,豐富我們的課堂,活躍教學氣氛,簡化概念和規律。新課標告訴我們「義務教育教育的物理課程應貼進學生生活,符合學生認知特點,激發並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探索物理現象,揭示隱藏其中的物理規律,並將其應用於生產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終身的探索樂趣、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初步的科學實踐能力」。
今天,人類所有的令人驚嘆不已的科學技術成就,如克隆羊、網際網路、核電站、航空技術等,無不是建立在早年的科學家們對身邊瑣事進行觀察並研究的基礎上的。在學習中,同學們要樹立科學意識,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經歷觀察、思考、實踐、創新等活動,逐步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訓練科學的思維方式,不久就會擁有科學家的頭腦,為自己今後驚嘆不已的發展,為今後美好的生活打下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馮榮《研究性學習之自行車與物理》
生活中的物理知識教學論壇 宋 輝 約1966字 物理是一門歷史悠久的自然學科.隨著科技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物理已滲入到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在現代教育中增強學生的科技意識提高學生對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認識物理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物理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科學與工農業生產、日 常生活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 在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緊密聯系生產和生活實際突出知識的實用性.通過知識的介紹讓學生使他們認識到科學知識在日常生活工農業生產乃至高科技領域中的地位和作用從而使他們更加相信科學熱愛科學樹立良好的科技意識和「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 例如電器元件是用兩種熱膨脹性質差別很大的金屬製成的.銅片的熱膨脹系數比鐵片大把銅片和鐵片釘在一起的雙金屬片在同樣情況下受熱就會因膨脹程度不同而發生彎曲.利.日光燈的「啟動器」里就有小巧的雙金屬片它隨著溫度的變化能夠自動屈伸起到自動開啟日光燈的作用. 二、物理來源於生活物理與生活的關系密不可分 物理新課程標准中指出:教師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的物理情境.所以要提高教學質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的物理教學就應該引導學生把物理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中去提高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使他們充分認識到物理既來源於生活同時又是解決生活問題的基本工具. 例如汽車中的光學知識有以下幾點:1.汽車駕駛室外面的觀後鏡是一個凸面鏡.利用凸面鏡對光線的發散作用和成正立、縮小、虛像的特點使看到的實物小觀察范圍更大從而保證行車安全2.汽車頭燈里的反射鏡是一個凹面鏡.它是利用凹面鏡能把放在其焦點上的光源發出的光反射成為平行光射出的性質做成的3.汽車頭燈總要裝有橫豎條紋的玻璃燈罩.汽車頭燈由燈泡、反射鏡和燈前玻璃罩組成.根據透鏡和棱鏡的知識汽車頭燈玻璃罩相當於一個透鏡和棱鏡的組合體.在夜晚行車時司機不僅要看清前方路面的情況還要看清路邊行人、路標、岔路口等.透鏡和棱鏡對光線有折射作用所以燈罩通過折射根據實際需要將光分散到需要的方向使光均勻柔和地照亮汽車前進的道路和路邊的景物同時這種散光燈罩還能使一部分光微向上折射以便照明路標和里程碑4.轎車上裝有茶色玻璃後行人很難看清車中人的面孔.茶色玻璃能反射一部分光還會吸收一部分光這樣透進車內的光線較弱.要看清乘客的面孔必須要從面孔反射足夠強的光透射到玻璃外面.由於車內光線較弱沒有足夠的光透射出來所以很難看清乘客的面孔5.除大型客車外絕大多數汽車的前窗都是傾斜的.當汽車的前窗玻璃傾斜時車內乘客經玻璃反射成的像在車的前上方而路上的行人是不可能出現在上方的空中的這樣就將車內乘客的像與路上行人分離開來司機就不會出現錯覺.大型客車較大前窗離地面要比小汽車高得多即使前窗豎直裝像是與窗同高的而路上的行人不可能出現在這個高度所以司機也不會將乘客在窗外的像與路上的行人相混淆. 一般的物質少數幾種例外都具有熱脹冷縮的特性.可是不同的物質受熱或冷卻的時候伸縮的速度和幅度各不相同.一般說來密度小的物質要比密度大的物質容易發生伸縮伸縮的幅度也大傳熱快的物質要比傳熱慢的物質容易伸縮.雞蛋是硬的蛋殼和軟的蛋白、蛋黃組成的它們的伸縮情況是不一樣的.在溫度變化不大或變化比較緩慢均勻的情況下還顯不出什麼一旦溫度劇烈變化蛋殼和蛋白的伸縮步調就不一致了.把煮得滾燙的雞蛋立即浸入冷水裡蛋殼溫度降低很快收縮而蛋白仍然是原來的溫度還沒有收縮這時就有一小部分蛋白被蛋殼壓擠到蛋的空頭處.隨後蛋白又因為溫度降低而逐漸收縮而這時蛋殼的收縮已經很緩慢了這樣就使蛋白與蛋殼脫離開來因此剝起來就不會連殼帶「肉」一起下來了. 三、物理與實踐活動不可分離 在課外設置探究性的學習活動讓學生通過社會調查活動利用教材中的知識結合實際去解決生活和生產中的實際問題.如學習「水能風能的利用」後可調查當地能源使用情況、環境污染情況並提出改進意見還可以結合教材中的內容調查雜訊污染、熱機的使用、農村用電等情況.所以教師應因地制宜地引導學生使用身邊隨手可得的物品進行探究活動和各種物理實驗這樣可以拉近物理學與生活的聯系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學的真實性、感受到科學和社會、科學和日常生活的關系.我們身邊的許多東西都是重要的實驗資源事實上很多廉價的日常用具在訓練動手能力方面比實驗室儀器要實惠得多利用它們來實驗可以突破時間、空間上的限制讓學生以豐富多彩的形式感受物理、體驗物理.而且利用身邊材料呈現物理現象更容易引起學生直覺的集中引發認知的興趣和慾望這些物理實驗蘊含的豐富創新思路無不潛移默化地啟迪著學生.
Ⅸ 物理論文怎麼寫
以下是我以前給別人寫過的,現在同樣建議你也這么做
物理類論文大體上分成這樣幾個部分
1.背景介紹。(交代歷史背景已經前人相關研究結果)
2.基礎理論。(文中具體用到什麼樣的物理知識,注意,是基本理論)
3.模型與計算(本文中具體採用了什麼樣的設計方法,得到了什麼養的計算數據,圖表。等等)
4.結論與展望(寫改論文的目的以及研究結論,本文中有什麼創新點,今後在這個基礎上還可以繼續做什麼樣的文章)
這個體系結構下來,1000字肯定超了。理論論文都這么寫。建議樓主按照這個思路好好琢磨,對你以後也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