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物理學科 > 物理學科怎麼滲透德育

物理學科怎麼滲透德育

發布時間:2022-09-25 22:18:28

❶ 談談物理教學中如何開展德育工作

我認為給學生講述物理學家的故事。感動學生的同事也能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同事也能激發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

❷ 在物理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教育

一、通過我國在物理方面的成就,激發學生們的愛國熱情。
我國在古代就已經在物理發展上有了很大的貢獻,並且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如指南針是我國著稱於世的四大發明之一,指南針一經發明,很快就應用於航海。另外對我國古代軍事、生產、日常生活、促進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和世界的發展都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近代,如1992年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正式啟動後,2003年10月15日9時,我國神舟五號宇宙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把中國第一位航天員楊利偉送入太空。飛船繞地球飛行14圈後,於10月16日6時23分安全降落在內蒙古主著落場。這次成功的發射實現了中華民族千年的飛天夢想,標志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能獨立開展載人航天活動的國家,為進一步的空間科學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近代還有我國著名的力學家、火箭專家錢學森,被稱為「中國的導彈之父」。通過對我國歷史上類似事實的介紹,可以培養學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讓學生們能感覺到自己對國家所肩負的責任,激發起他們的愛國熱情。
二、通過對物理學家的了解,對學生滲透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如在講解歐姆定律時,可以向學生介紹他得到這個結論經歷了10多年的時間,做了大量實驗,類似的還有愛迪生分類實驗1600種不同的耐熱材料,尋找哪種更適合做燈絲。在講授焦耳定律時,教師可以介紹他如何自學成才,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經過三十幾年的努力,做了400多次實驗,為能量的轉化和守恆定律的建立打下了基礎。通過這些事例可以培養他們堅持不懈的精神;再如在講牛頓第一運動定律這一章時,可以將牛頓的一段名言介紹給同學們,「我就像一個在海邊玩耍的小孩,偶爾拾到一顆美麗的貝殼。如果說我比別人看得遠一些,那是因為站在巨人肩上的緣故。」通過這段名言,教育學生在學習上謙虛謹慎,不驕不躁;還有我國兩彈元勛鄧稼先、錢學森沖破重重阻力,毅然放棄在國外的優越生活和豐厚條件,懷著滿腔的愛國熱情和報國志向回國;科學巨子王淦昌為了祖國的核事業,告別生活優裕的北京,來到人跡罕至的西北高原,一干就是十多年之久。物理學家這些實事求是的態度、百折不撓的堅強意志、刻苦鑽研的探索精神、只講奉獻不圖索取的美德等,都是向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好教材。從這些事例中,可以讓學生體會到科學探究的艱辛,認識到研究科學需要有百折不撓,刻苦鑽研的精神和毅力,同時也讓學生了解到獻身科學也是只講奉獻不圖索取的。當然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也可以結合課本,給學生安排的一些閱讀材料,要求他們談感想、寫小論文,從而逐步培養學生勤學善思和積極上進的品德。
三、在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尊重客觀事實,不弄虛作假的科學態度,對學生進行探索精神和個性培養的滲透。例如:牛頓第一運動定律、阿基米德定律、光的反射定律、歐姆定律和能的轉化和守恆定律等,這些規律都是來自於科學家們平時生活的親自體驗,經過許多科學家由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多次反復才歸納、總結出來的。如果在課堂進行演示實驗,教師要注意規范操作、真實記錄、客觀分析,決不弄虛作假。從中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作風。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實驗的操作,現象的觀察,不僅可以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還可以讓學生樹立起「實踐是檢驗真理的依據」的觀念以及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等。在處理實驗數據時教育學生培養實事求是,尊重事實的美德。一些驗證性的實驗改為探索性的實驗,讓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通過這種學習方式,學生的學習態度會更加積極,還可以促進他們積極思考,有利於他們的創新意識的逐漸形成。
四、在物理教學中滲透團結協作精神,體會合作的樂趣。物理學中許多重大成就,是不少科學家之間相互協作和相互幫助共同取得的。如法拉第擅長於實驗研究,麥克斯韋擅長於理論概括,麥克斯韋在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的基礎上,運用數學知識建立了麥克斯韋方程組,奠定了電磁場理論的基礎;楊振寧和李政道通力合作,終於發現了宇稱守恆定律;開普勒藉助丹麥天文學家第谷的行星觀測記錄,最終總結出了開普勒行星運動定律等等。在物理教學中,運用這些典型的事例,適當地對學生進行團結協作精神教育,教育學生學會與人相處,學會相互幫助。
五、了解物理知識在現代化建設中的廣泛應用,以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增強學生為祖國做貢獻的決心。物理的產生和發展,從來就是和生產實踐與科技水平密切相關的。能否運用所學的知識順利地解決實際問題,這是學生素質教育的核心,也是評價物理教學的重要標志,因此,我在教學中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把「學」與「用」緊密結合起來。比如,在講到加速度時,可以提到生活中說到的汽車剎車性能;利用電流的熱效應進行工作的一些生活電器;利用電磁感應現象設計的安檢門;學習到磁場對運動電荷的作用力時設計到的電視顯像管的工作原理的認識等等。在教學中,教師應在教學生學習知識的同時,及時地收集、了解一些知識在生活、生產中的應用,讓學生們有學以致用的感受,從而更加激起他們的求知慾望,想利用知識不斷地去充實自己,從而可以更好地去投入社會,回報社會,增強為祖國做貢獻的決心。

❸ 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加強德育滲透,是物理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需要,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寓德育教育於物理教學之中,是每一個物理教師的職責.物理教學中的德育教育,不僅對學生的世界觀有著積極的影響,而且對物理教學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根據中學物理新課標的要求,中學物理的教學一方面要使學生比較系統地掌握物理學的基礎知識,了解這些知識的應用,培養學生的能力和智力;另一方面要根據物理學科的特點,結合教材中大量的思想教育因素,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將物理課程目標的智育目標和德育目標相互滲透,實現和諧統一.因此,物理教師在教學工作中要樹立德育觀念,注意捕捉物理教學中的德育因素,並將其融入物理教學中.只有充分利用物理教材中蘊含著的思想內容,使學生潛移默化的受到德育教育,才能使學生真正得到全面的發展.現就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淺談幾點我的做法.一、通過對我國古今物理成就的學習,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我國古代許多的物理學家,對物理發展有過很大的貢獻.如指南針的發明與應用,不僅在我國古代軍事、生產、日常生活中起過重要作用,而且對促進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和世界的發展都有一定的功績.這充分體現了我們祖先的聰明和才智,值得我們每一位炎黃子孫驕傲和自豪.再如,我國古代的《墨經》、《考工記》、《天工開物》、《論衡》、《夢溪筆談》、《齊民要術》、《太平廣記》等著作中有關科學技術的論述,都在當時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教學中結合教材有關章節穿插介紹這些內容,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還能使學生了解祖國的燦爛輝煌文化,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讓學生了解我國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更能增強他們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崇高感情.解放以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我國在科學技術方面得到了史無前例的發展.我國在理論物理方面提出的物質結構的層子模型理論,超導的研究與實踐,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尖端技術方面,原子彈、氫彈、洲際導彈的實驗成功,正負電子對撞機的建成,都處於國際前列.鋼鐵和電力事業的發展、能源的開發和利用,都有了長足的進步.「嫦娥一號」的成功發射,顯示了中國衛星發射技術的新成就,更顯示了中國航天科技的巨大進步;「神七飛天」,實現了中國航天員太空行走的夢想,實現了中國真正意義上的步入航天大國的行列,對於推進我國載人航天技術的發展,具有里程碑的意義.老師可以進行今昔對比,引導學生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祖國. 二、介紹物理學家的事跡,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在教學中,讓學生明白,物理學中的許多定律、定理都是在長期艱苦的實驗後總結出來的,包含著科學家多年的心血、汗水、失敗和挫折,教育學生在科學面前來不得半點虛假,培養學生不僅要有嚴謹的科學態度,還要有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比如上《歐姆定律》這節課,在得出歐姆定律後,老師可以抓住時機講歐姆花費了十年的心血發現了「歐姆定律」的過程:當時的實驗條件極差,沒有現成測量電流的儀器,歐姆想了種種辦法,經歷了無數次失敗,才製成了相當精密的測量電流的電流扭秤.當時電源電壓也不穩定,經過了五年他才找到電壓穩定的電源.歐姆的這種求新、求實、勇於自我批判的探索精神,以及不屈不撓的驚人毅力,會使學生受到激勵,使他們更深刻地認識物理學的任何一次大的突破都要有獻身科學的精神.在講光學時,可以介紹我國優秀光學家蔣築英、蔡祖泉,為發展我國光學事業,填補電光源空白而艱苦創業的事跡.新中國成立後,有傑出成就的科學家如錢學森等歷盡艱難險阻返回祖國的事跡就更多了,他們為社會主義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這些是教育學生的最好教材.三、利用物理實驗,培養學生的友愛合作,實事求是的態度.二十一世紀的人才必須具備與他人合作共事的素質和能力,培養當代中學生的團結協作,實事求是的精神是時代的需求.在物理實驗中,學生分組實驗時,要進行一系列的調節、觀察、記錄.這些工作一個人往往難以完成,需要多人共同參與,其中任何一個人的不協調配合都會導致整個實驗的失敗.在這種情況下,我總是積極倡導與他人合作的精神,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習慣.學生實驗中的合作精神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方面,在實驗中要誠懇地向他人表現出合作的願望,給別人協助自己的機會,並能主動配合別人完成物理實驗;另一方面,在記錄實驗現象、處理實驗數據時,既要善於發表自己的看法,又要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共同研究得出正確的結論.所以團結協作,實際上也是一種互幫互助的行為.通過物理實驗還可以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品質.比如:在實驗中要求學生及時記錄實驗現象和數據,原始數據一律用鋼筆記錄,避免學生故意湊數或毫無根據地修改數據,對實驗中出現的意外現象,要及時分析原因,引導學生得出正確的結論.總而言之,教育是育人,育人要育心,育心就是育德.在中學物理教學中對青少年進行德育滲透,不是憑朝夕之功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廣大物理老師根據物理知識及物理教學的特點,以課內外活動為途徑,以學習內容為載體,以教育心理學原理為依據,以滲透為主要形式,多摸索有效的滲透德育的方法,激發他們的情感,喚起他們的責任感,並驅動他們的行為,從而達到德育的目的.

❹ 物理教學中如何實施素質教育

近年來,我國針對國際上教學現代化的改革,相應提出了素質教育的口號,特別是在理科教學中強調對學生科技素質的培養,以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水平。為此修改了理科教學大綱,教學目的發生了由知識到能力、由能力向素質、由智力教育觀念向綜合教育觀念轉化的變化,大綱的著眼點也從考慮物理學科本身的學習需要變為考慮物理科學、物理教學、社會效益相結合的整體需要,從學生在校內學習期間的需要變為學生在校與畢業後工作相結合的需要。這些都說明在我國物理教育中的主體因素與內在因素正在日益受到重視。物理教學中知識的要求和學生主觀上全面發展的關系正日益趨於合理,物理教學正向素質教育方面發展。這一切必將有利於豐富學生的個性,培養獨立思維,促進全面發展,塑造出能適應未來社會需要的人才。
一、物理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應堅持的五個原則
(一)堅持全員性原則
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過程,主要是掌握物理概念和規律的過程,觀察、實驗、掌握物理方法等技能都穿插和滲透在對概念和規律的理解和運用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由於客觀上知識的相似性及不同學生個人人為的同義性,造成混淆客觀上並不相似的事物;由於不習慣展開想像或用靜態想像代替動態想像,常常以回憶代替想像,從而產生片面性的分析。導致錯誤;由於不能用發展的、開放的、全面的方式思維而以個人日常經驗和從日常概念出發,以想當然或片面的方式思維,草率地得出結論,從而不能自覺地把握整體、深入本質,造成錯誤。還由於認知水平的差異及其它心理因素的障礙,妨礙學生正常地接受物理的概念和規律,使一部分學生從心理上覺得物理難學。一些物理教師針對好學生進行偏愛性教育,著重培養,對「差生」歧視或根本放棄,這樣做只會使一部分學生在關愛下得到較好發展,而使另一部分學生的自尊心受到傷害,自信心受到打擊,得不到應有的發展。因此,物理教師要提高自身的素質,全面、科學地採取合理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面向全體學生,不以「人人升學」為目的,而以「人人成才」為方向,以全面提高民族的科技素質為己任。
(二)堅持全面性原則
智育,是物理教學中的基本成分,它包括知識教育、能力培養、技能訓練等等。另一方面,物理教育的德育、美育、勞動技術教學成果,又在意識和實踐的領域以某種高於或異於智育的效果發揮著能動作用。應試教育重視的是智育,側重於物理基礎理論的學習和測試,忽視了實踐,忽視了物理學與科學技術發展及社會發展相適應的關系,單純以分數評價學生的好壞,以升學率判定教學的優劣,使得物理教育只側重於學科的專業性而失去了德育、美育、勞動技能等多種教育功能。
(三)堅持有效性原則
物理教學素質教育的長期有效性集中體現在:物理學使用的、物理教學倡導的科學思想方法,物理學所培養的能力,以及非智力因素的發展。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培養學生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的科學態度。
2.樹立相信科學、依靠科學的信念和求實精神。
3.培養學生相互合作和善於同別人合作的習慣。
4.重視培養意志力,使學生以堅定的信心克服學習上的一切困難。
(四)堅持差異性原則
學生在學習物理時,由於在智力水平、已有的知識基礎以及在掌握生活經驗多少多方面存在的差異,都會影響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和掌握,從而產生不同的學習效果。這就要求物理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把每個學生看成是一棵棵不同品種的小樹,要給他們提供適合自身生長的條件,幫助他們按其特定的能力和自然趨勢發育成長。即選擇不同的方法,有針對性地對每個學生實施最優化教育,促進學生的智力和能力最大限度地發展。
(五)堅持主動性原則
學生們對物理學科的學習往往具有強烈的興趣和好奇心,物理教師應當充分利用學科優勢,創設一個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使學生的自然興趣進一步升華,讓他們像科學家一樣去自行發現規律、解決問題,堅定他們學好物理的信念,使他們由被動地接受知識變為主動地探求知識,使智力潛能得以充分發掘。
二、物理教學素質教育的實施應把握以下四個具體的操作環節
(一)理論教學環節的把握:在進行物理理論知識教學時,要根據教學內容及學生的心理特點來選擇適當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及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在建立概念時,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抽象能力和概括能力。如:力的概念就是對生活概念(如推、拉、提、壓等)的概括和抽象,突出了相互作用這一本質。「勻速直線運動」、「光滑面」、點光源」這些理想化的過程和模型,就是對生活中復雜的現象和物體,採取條件單純化的近似處理後形成的。

❺ 如何在學科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

一、在課題中滲透德育
課題即文章的標題,通常被稱作文章的「題眼」,是文章精要內容的提煉、概括與濃縮。好的課題不僅能窺探出文章的主要內容,還能透射出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此時,教師可以把課題當作德育滲透的切入點,從而進行德育滲透。如在教學《生命生命》一課時,在揭示課題後,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對生命的理解,給課題加上不同的標點符號,(有的學生在課題中間加問號,有的學生加感嘆號……)再讓學生根據自己加的標點符號,有感情的朗讀、解讀課題,從而引發學生對生命的感悟:「生命雖然很短暫,但要好好的珍惜生命,要讓有限的生命創造出無限的價值。」這樣學生就從課題中感悟到了生命的意義,進而願意好好地把握生命、珍惜生命。
二、在創設情境中滲透德育
情境教學是教師圍繞課堂教學目標而創設的能幫助學生學習的一種常見的教學形式。在教學時作者在文中所要表達的情感,常常因為學生入不了「境」,而不容易理解和接受,這就需要教師用各種方法創設一種符合課文內容的情境,使學生似親眼所見,親身經歷。讓學生與作者能夠產生在情感上的「親」,從而引起學生的共鳴,做到入境悟情,受到教育。如在教學《圓明園的毀滅》一課時,當學習英法聯軍入侵圓明園這段時,我播放了一段《火燒圓明園》的視頻,學生看著熊熊大火把我國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化為灰燼,臉上的表情頓時變成了憤怒。視頻放完了,我立即讓學生說說心中的感受,有的學生說:「圓明園的景色太美了,但是被英法聯軍毀滅了,我恨英法聯軍」。有的學生說:「圓明園的奇珍異寶不是被侵略者掠走,就是被燒毀,侵略者太可惡了……」此時,學生已被侵略者的所作所為激怒,對侵略者的仇恨可以說是不言而喻,同時也深刻地體會到因為國家貧窮落後才會任人宰割、任人欺負,作為一名學生我們應該為振興中華而努力學習,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
三、在指導朗讀中滲透德育
古語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讓學生朗誦一些聲情並茂、文質兼美的課文佳作,有利於他們體驗祖國文學的音韻美,加深對課文內容、思想感情的品味,並培養美好的心靈和高尚的情操。如《再見了,親人》一文的語言是充滿感情的。作者有意識地在陳述的語氣中,較多地運用了祈使句、感嘆句,以及設問、反問等句式,表達了贊美、感激、關切、崇敬等感情內容,字里行間洋溢著中朝兩國人民的深情厚誼。為了讓學生體會這種感情,我讓學生弄明白朝鮮人民給志願軍做了哪些事,為此而付出了什麼代價後,指導學生朗讀重點句、重點段,從多次反復的朗讀中,激發他們的感情,使他們產生共鳴,從而體會到中朝人民的友誼確實是比山還高、比海還深,是用鮮血凝成的。
四、在課外閱讀中培養學生的高尚情操
課外閱讀是語文德育實施的途徑之一。積極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語文課外閱讀,不僅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意志性格特徵,而且有助於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師應該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徵、興趣愛好、思想實際,向學生推薦有關讀物,列出書目,引導學生去讀,要加強閱讀指導,激發學生課外閱讀興趣,教給他們讀書方法,特別是評價與欣賞的方法,使學生從閱讀中有所收獲。一本好書相當於一位良師益友,不僅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習成績,而且還能培養刻苦學習、戰勝困難的奮斗精神,所以應該鼓勵學生訂閱書刊雜志,使學生擴大視野,提高思想覺悟。
五、在寫作中滲透德育
作文是對生活的反映,所以我們引導學生體驗生活的過程就應該視作德育的過程。如:我們可以讓學生利用周末到大自然中去,讓學生去觀察、感受大自然。學生在草地上漫步,在花下徘徊,直接面對大自然,會產生創作的沖動,這樣既能寫出一篇優美的文章,鍛煉了寫作能力,也能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達到德育的目的。同時,還可以讓小學生在作文中寫真人真事,抒發真情實感。用葉聖陶先生的話說,就是寫出「誠實的自己的話。」這是對小學生最起碼的要求,也是在作文教學中滲透品德教育的基礎。我認為,作文教學是兩條線交織在一起的,一條是傳授作文的基本知識,一條是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忽略了哪一條線,都會導致作文教學的失敗。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應不失時機的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
總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小學語文教材蘊含著豐富的德育因素,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該切實把握語文教學過程中德育滲透的切入點,結合有效的方法,以情入理,情理交融,靈活自然地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進行德育滲透,這樣,學生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潛移默化中,逐漸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提高對真善美和假惡丑的辨別能力,形成正確的思想認識和健康的道德情感,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❻ 如何在物理教學中滲透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

❼ 初中物理家教怎麼教

一、設置情境,製造懸念,激發興趣

物理學科與學生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教學中教師正確把握學科與生活的科學聯系,選擇學生生活中相應的事例、現z象和情境作為教學的切入口,有利於增強物理學科的親和力和現實感,有利於激發學生探索知識,認識生活的慾望和熱情,調動學生興趣,促使物理走向學生。從學生生活層面切入教學,設置情境,關鍵是把握學生生活與知識點的融合點,找准學生思維的觸發點,以讓學生「有話可說,有話要說」,從而提高參與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4

二、重視案例教學,滲透德育教育

物理課程的教育不僅要使學生掌握基本定律和常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特別注意對案例的分析。案例的作用在於可以將枯燥的理論生動化,有利於學生理解抽象的知識。聯系生活實際,化抽象為具體,加深知識的理解

3/4
三、與教材中事實材料顯現的理想化實際相比,學生的生活實際具有貼近性,現實性強的特點。在物理科教學中,緊密聯系學生熟悉的、甚至親身經歷過的生活實際來闡明物理概念、觀點,並用物理學科的觀點、理論去說明學生的生活實際,是實現教學通俗化,加深學生理解的重要途徑。在物理教學中,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可化深奧為通俗,化抽象為具體,化枯燥為生動,化疑惑為信服,從而大大增強物理教學的實效性。


4/4
總之,生活中常常能看到物理。學生的生活實際是物理教學的重要資源。在教學輔導中,要充分開采和利用學生這一重要資源,通過教學輔導與實驗,將物理與學生生活融為一體。這樣有利於調動學生求知慾,實現物理教學的通俗化,強化物理知識的應用性和實踐性,進而開拓物理教學的新境界,提高教學效果。

❽ 怎樣在物理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

新的課程標准把德育教育放在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課程培養目標指導我們,要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社會主義責任感,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跛足而不迷路能趕超雖健步如飛但誤入歧途的人.」雅斯貝爾斯在他的《什麼是幸福》一書中說:教育的過程首先是一個精神成長過程,然後才成為科學獲知的一部分.他將「精神成長」置於「科學獲知」之前,真正體現了德育在整個教育中的地位.
初中階段是學生的世界觀逐步形成的時期.將德育放在首要位置是學校教育的基本出發點.學校中的德育是由學校舉行的各種德育活動和各學科的德育組成的整體,各學科都擔負著由學科自身特點所形成的德育任務.物理新課程標准明確指出:要注意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要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重視科學的態度和科學方法的教育;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精神;結合物理教學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等等.
通過課堂滲透,使德育內容逐漸地、潛移默化地進入到學生的頭腦,使學生的頭腦得到滋潤.滲透就是要求真正地把知識性和思想性統一起來,做到水乳相融.除課堂滲透外,教師還需要用一定的力量搞好課外活動,在課外活動中進行德育主要靠熏陶和感染,以達到育人的目的.在物理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是切合實際的,內容是多方面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具體來說可以分為以下幾方面:
一、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在物理課堂教學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主要取材於物理學史和我國建國以來物理學所取得的成就,在物理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通過課堂講授、習題課、實驗和課外活動等教學環節,利用圖片、幻燈、電影、網路等多種媒體手段向學生介紹我國物理學發展的歷史,就可以把愛國主義教育滲透於物理教學中去.具體做法可有以下幾個方面1、介紹我國古代的物理學成就和科學家事跡,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初中學生剛剛接觸物理這門學科.發現課本上的定律和物理單位大多是用外國人的名字命名,容易產生民族自卑感.針對這種情況,我就有意識地結合課堂教學向學生介紹我國古代在物理學方面的卓越貢獻.在講聲學時,我就講故宮天壇的迴音壁,在講光學時,我就講我國在二千多年前墨子所著《墨經》上已經闡述了光的直線傳播.在講杠桿時,我就講述早在三千多年以前,我們的祖先就利用杠桿原理製成搗谷的舂和在井上汲水的桔棒以及天平和桿枰,而天平和桿枰在現代社會仍然普遍應用.在學習電磁現象時,向學生介紹我國四大發明之一指南針.早在公元前221年戰國時期的《呂氏春秋》、《鬼穀子》、《淮南子》等書中均有「磁石召鐵」的記載.北宋科學家沈括於1086年編著的《夢溪筆談》詳細講述了人工製造指南針的方法,書中第一次明確指出了磁偏角.在講物質的構成時,向學生介紹我們祖先很早就開始了對自然界物質本質的探討,提出了「五行說」、「元氣說」、「原子論」.這樣使學生體會到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水平在世界上是一流的,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為什麼近代中國物理卻落後了,只是由於長期的封建統治壓抑了生產力的發展,封建專制思想禁錮了人們的思想,封建教育扼殺了人才,讓學生了解我國科學技術的現狀以及科學技術落後的原因,實事求是地認識我國的國情,就可以大大的激發學生奮發圖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2、介紹建國以來我國物理學研究的巨大成就,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建國以來,我國物理學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的已處於世界前列,例如:在核物理研究領域,原子彈、氫彈的爆炸,在航天領域,人造衛星進入太空,神州系列載人飛船成功發射與回收,超導技術研究方面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等等,與學生緊密相連的實際生活中的例子對學生的教育作用更明顯.組織學生成立了物理興趣小組,在圖書館和網上收集科技信息,使同學們及時了解我國在科技方面所取得的成就.3、介紹科學家熱愛自己祖國的故事,激勵學生為建設祖國而學習.
每節課的教學任務完成後,我有意識的給學生講錢學森、李四光等科學家的故事:他們在新中國剛剛成立的時候,毅然放棄在國外的優厚的生活待遇,沖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國懷抱,為新中國的科技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我還給學生講工程專家詹天佑和橋梁專家茅以升的故事.使學生懂得科學家不僅有豐富的科學知識,而且有滿腔的愛國熱情.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學的學習興趣,還把熱愛祖國的思想意識不知不覺地注入學生的心靈之中,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二、在課堂上利用中外物理學家的事跡、格言,對學生滲透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
在講授牛頓第一運動定律這一章時,可以將牛頓的一段名言介紹給同學們,「我就像一個在海邊玩耍的小孩,偶爾拾到一顆美麗的貝殼.如果說我比別人看得遠一些,那是因為站在巨人肩上的緣故.」通過這段名言,教育學生在學習上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在講授焦耳定律時,介紹這位實驗物理學家的執著.他自學成才,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經過三十幾年的努力,做了400多次實驗,為能量的轉化和守恆定律的建立打下了基礎;安培、奧斯特堅持不懈、持之以恆地進行實驗的故事;還有我國兩彈元勛鄧稼先,錢學森沖破重重阻力,毅然放棄在國外的優越生活和豐厚條件,懷著滿腔的愛國熱情和報國志向回國;科學巨子王淦昌為了祖國的核事業,告別生活優裕的北京,來到人跡罕至的西北高原,一干就是十多年之久.物理學家這些實事求是的態度、百折不撓的堅強意志、刻苦鑽研和探索的精神、只講奉獻、不圖索取的美德等,都是向學生進行教育的好教材.通過這件實例,讓學生體會科學探究的艱辛,認識到研究科學要百折不撓,刻苦鑽研,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獻身科學也是只講奉獻不圖索取的.
三、結合理論和規律,對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辯證唯物主義的教育.
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注重從客觀事實出發,以實驗為基礎,結合有關概念、規律,培養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教師應舉出發生在學生身邊的物理現象的實例,抓住事物的本質聯系,對物理現象,物理過程進行正確分析,使學生逐步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例如: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牛頓第一運動定律、阿基米德定律、光的反射定律、歐姆定律和能的轉化和守恆定律等,這些規律本身就體現了認識來源於實踐的唯物主義觀點.這些結論是經過許多科學家由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多次反復才歸納、總結出來的.在課堂進行演示實驗時,教師要注意規范操作、真實記錄、客觀分析,決不弄虛作假.以培養學生的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作風.
四、在實驗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探索精神和個性的培養的滲透.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實驗的操作,現象的觀察,可以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樹立實踐是檢驗真理的依據的觀念.教師的演示實驗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學生實驗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若實驗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的,還可以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的精神,實驗結果的交流可以加強學生的自信與謙遜的個性培養.在處理實驗數據時教育學生培養實事求是,尊重事實的美德.一些驗證性的實驗改為探索性的實驗,讓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通過這種學習方式,學生的學習態度更加積極,還可以促進他們積極思考,使之不斷探索的創新意識逐漸形成.
五、在物理教學中滲透團結協作精神,體會合作的樂趣
物理學中許多重大成就,是不少科學家之間相互協作和相互幫助共同取得的.如法拉第長於實驗研究,麥克斯韋擅長理論概括.麥克斯韋在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的基礎上,運用數學知識建立了麥克斯韋方程組,奠定了電磁場理論的基礎.楊振寧和李政道通力合作,終於發現了宇稱守恆定律.在物理教學中,運用這些典型的事例,適當地對學生進行團結協作精神教育,教育學生學會與人相處,學會相互幫助.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在物理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是對學生德育教育的重要環節.由於物理課程特點,在物理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不可能進行經常性的直接灌輸,更多的只能是滲透和潛移默化,使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接受教育.只要在教學中做到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有機的結合,而不是違背教學規律去牽強附會、生搬硬套,就一定能對學生產生良好的影響,因為隱性的點滴滲透,往往比顯性的正面灌輸更能使學生入耳入心.教學實踐一再證明:教師的一句話,往往可以使學生銘記終生,受益終生.

❾ 如何在物理教學中滲透德育的論文

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這不僅是實施素質教育,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需要,而且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從當前學生的思想品質來看,當代小學生 的思想具有以下特點:嚮往未來,但學習目的不夠明確;思想活躍,但分辨是非能力不強;講求實際,但貪圖享受思想有所抬頭;愛好科學,但存在封建迷信思想;勤勞朴實,但勞動觀念依然淡薄。學生的種種表現令人擔憂。學校以教學工作為主,學生主要活動是學習,而課堂教學占據了學生一大半的時間和空間,比起課外活動的時間和空間都要充足得多,若不充分利用,就會使德育工作失去良機,並且,社會主義思想不去佔領,資產階級的腐朽思想就會乘虛而入。
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是教學具有規律性的反映。特別是社會主義的教學,它是科學性與思想性高度的統一,無論社會科學,還是自然科學都具有德育因素。正如教育家加里寧所說:「我沒有看到一門不能教育青年熱愛祖國,並培養他們具有最好的公民情感的科目。」教育家赫巴特也認為:教學的最高目的、最後的目的就是要在教學中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因此,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是教學過程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不能機械地把它分離出來。
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不僅是教育規律的要求,這也是由教師職業道德所決定的。教育家徐特立認為:教書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育人,教育後一代具有共產主義思想品質的人。因為德育工作出現偏差,學生就會出現「危險品」。因此,教師如果只顧傳授知識,而不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就不是實現我國「四個現代化」建設的合格建設者,更不可能是共產主義事業的接班人。所以,我們應該用長遠的眼光站在戰略的高度,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來抓。
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教師應從各科教材的教學性質、特點出發,自覺地、有機地把德育貫穿於課堂教學之中,使之與其它各育互相促進、相輔相成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小學思想品德課應對學生進行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內容的社會主義公德教育和有關的社會常識教育(包括必要的生活常識、淺顯的政治常識以及小學生有關的法律常識),著重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感,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和道德判斷能力。中學的思想政治課要以馬列主義、鄧小平理論為指導,用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武裝學生,初步樹立學生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和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奮斗的志向。培養他們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具有誠實、正直、勤奮勇敢、開拓進取等品質和有一定自我教育的能力,成為有理想

閱讀全文

與物理學科怎麼滲透德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