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中物理力學知識點歸納有哪些
初中物理力學知識點歸納有如下:
1、相互接觸的物體之間可能產生彈力或者摩擦力。而彈力的產生條件是「接觸且相互擠壓產生形變」。
2、沒有接觸的物體之間也會有力的作用,例如磁鐵對鐵的作用力,地球對空中飛翔的小鳥的作用等,在高中我們會學習這種「場」產生的力。
3、概念: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4、作用效果: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5、單位: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用N表示。
6、地面附近的物體,由於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
2. 初中物理力學包括哪些內容
回答:初中物理力學的主要內容有:
1.力和機械
力的概念,力的測量和表示,幾種常見的力(重力、彈力、摩擦力);
杠桿原理,滑輪和滑輪組;
2.力和運動
機械運動,牛頓第一定律,物體不受力、受平衡力和受非平衡力時怎樣運動;
3.壓強
壓強的定義,液體壓強特點,大氣壓強。
4.浮力與升力
浮力的定義,阿基米德原理,升力產生的原因。
3. 初中物理力學知識點有哪些
一、記憶性內容:
熟記:家庭電路電壓:220V; 一節干電池電壓:1.5V ;一節蓄電池電壓:2V
安全電壓:不高於36V;空氣中聲速:340m/s ;真空中光速(電磁波)3×108m/s
一個標准大氣壓:1×105Pa;水的密度:1×103kg/m3 ; g=9.8N/kg
水的比熱容:4.2×103J/(kg.℃);人耳聽覺范圍20-20000Hz
估算:雞蛋50g; 人步行速度1.4m/s ; 自行車速度5m/s; 雙腳面積(或書本)積約10000px2
中學生體重500N; 人對地面壓強1.25×104Pa; 人正常上樓功率約100W
教室體積6m×10m×3m=180m3;一教室空氣質量200kg;人正常騎自行車功率約100W
節能燈約11W 冰箱功率:約200W 洗衣機功率:約500W
換算:1m/s=3.6km/h 1kwh=3.6×106J 1g/cm3=1×103kg/m3
體積:1m3=103dm3=106cm3 1L=10-3 m3 1mL=10-6 m3
面積:1m2=102dm2=104cm2 25px2=10-4 m2
常見的導體:各種導體、石墨(碳、鉛筆芯)、人體、大地及酸、鹼、鹽的水溶液等;
常見絕緣體:橡膠、玻璃、陶瓷、塑料、油、純凈的水
注意:導體和絕緣體之間沒有絕對的界限,可以相互轉化,如:玻璃在高溫下會變成導體。
二、一些易混淆的規律或知識點
1.影響大氣壓的因素:高度越高,大氣壓越低
2.氣壓與液體沸點:氣壓增大,沸點升高,
3.做功兩個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體上的力F2.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S
4.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5.物體動能大小與質量及速度有關。 物體質量越大,速度越大,其動能越大。
6.重力勢能大小與質量和高度有關。物體質量越大,被舉得越高,其重力勢能越大,
7.動能和勢能轉化過程中考慮摩擦等阻力機械能總量減少,不計摩擦阻力機械能總量不變。
8.慣性是物體固有的屬性,慣性大小隻與物體的質量有關,而與速度大小無關!
9.成象規律及應用:(成實像時,「物近像遠像變大」)
(1).u>2ƒ:成倒立縮小的實象; ƒ<υ<2ƒ:照相機、眼睛;
(2).ƒ<u<2ƒ:成倒立、放大的實象;υ>2ƒ:投影機、幻燈機;
(3).u<ƒ:成正立、放大的虛象; v>u 放大鏡。
u=2ƒ:成倒立等大的實象;υ=2ƒ; u=ƒ:光從焦點發出、成平行光,不成象。
10.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折射光線偏向法線,折射角小於入射角
光從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光線偏離法線,折射角大於入射角。
11.熱機:原理:燃料燃燒獲得的內能轉化為機械能
壓縮沖程:機械能轉化為內能 做功沖程:內能轉化為機械能
熱機一個工作循環4個沖程,活塞來回2次,曲軸轉2圈,對外做功一次(做功沖程)
12.物態變化中的能量轉化:
常見物態變化:「白汽」—液化,「白霧」—液化,「露」—液化,「霜」、「冰花」――凝華。
13.一個物體溫度升高,內能增大,溫度降低,內能減少.
注意:物體內能增大,溫度不一定升高(如晶體的熔化),
物體內能減少,溫度不一定降低(如晶體的凝固)。
14.改變內能的兩種方式:熱傳遞和做功,兩種方式是等效的
15.盧瑟福提的原子行星模型: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組成,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組成.
16.兩種反射:(1)鏡面反射 (2)漫反射 兩者都嚴格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7.滑動摩擦力大小:a.與接觸面粗糙程度有關:壓力一定時,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b.與壓力大小有關: 粗糙程度一定時,壓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注意: 滑動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積無關)
18.力作用的效果: a.可使物體發生形變 b.使物體運動狀態發生改變
註:運動狀態的改變,包括運動方向或速度大小的改變(勻速圓周運動,運動狀態發生改變)
19.大多金屬電阻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
(白熾燈正常發光時的電阻比不發光時大的多),有些材料則相反
20.導體電阻與材料、長度、橫截面積、溫度有關,導體電阻與電壓、電流無關
如:無電壓是電阻仍然存在 超導體常用作:輸電線、線圈
21.伏安法測電阻
原理:歐姆定律或
22.英國的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實現了「磁生電」,導致了發電機的發明
23.丹麥的奧斯特發現:通電導體周圍存在著磁場,磁場方向與電流方向有關,
即電流的磁效應,實現了「電生磁」
4. 初中物理運動和力知識點總結
運動和力有什麼關系?運動需要力來維持嗎?以下是我為你整理的初中物理運動和力知識點總結,希望能幫到你。
1、定義:為研究物體的運動假定不動的物體叫做參照物。
2、任何物體都可做參照物,通常選擇參照物以研究問題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體的運動,常選地面或固定於地面上的物體為參照物,在這種情況下參照物可以不提。
3、選擇不同的參照物來觀察同一個物體結論可能不同。同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於所選的參照物,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4、不能選擇所研究的對象本身作為參照物那樣研究對象總是靜止的。
1、 定義:物理學里把物體位置變化叫做機械運動。
2、 特點:機械運動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現象。
3、 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
⑴比較同時啟程的步行人和騎車人的快慢採用:時間相同路程長則運動快
⑵比較百米運動員快慢採用:路程相同時間短則運動快
⑶百米賽跑運動員同萬米運動員比較快慢,採用:比較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實際問題中多用這種方法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物理學中也採用這種方法描述運動快慢。
4、 分類:(根據運動路線)⑴曲線運動 ⑵直線運動
Ⅰ 勻速直線運動:
A、 定義:快慢不變,沿著直線的運動叫勻速直線運動。
定義:在勻速直線運動中,速度等於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物理意義: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B、速度 單位:國際單位制中 m/s 運輸中單位km/h 兩單位中m/s 單位大。換算:1m/s=3.6km/h 。人步行速度約1.1m/s它表示的物理意義是:人勻速步行時1秒中運動1.1m
Ⅱ 變速運動:
A、 定義:運動速度變化的運動叫變速運動。
B、 平均速度:= 總路程總時間 (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須找出該路程及對應的時間)
C、 物理意義:表示變速運動的平均快慢
D、 平均速度的測量:原理 方法:用刻度尺測路程,用停表測時間。從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車。設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為v1、v2、v 則 v2>v>v1
E、常識:人步行速度1.1m/s ,自行車速度5m/s ,大型噴氣客機速度900km/h 客運火車速度140 km/h 高速小汽車速度108km/h 光速和無線電波 3×108m/s
Ⅲ實驗中數據的記錄:
設計數據記錄表格是初中應具備的基本能力之一。設計表格時,要先弄清實驗中直接測量的量和計算的量有哪些,然後再弄清需要記錄的數據的組數,分別作為表格的行和列。根據需要就可設計出合理的表格。
1、長度的測量是物理學最基本的測量,也是進行科學探究的基本技能。長度測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主單位是 m ,常用單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 (μm),納米(nm)。
3、主單位與常用單位的換算關系:
1 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 1m=106μm 1m=109nm 1μm=103nm
單位換算的過程:口訣:「系數不變,等量代換」。
4、長度估測:黑板的長度2.5m、課桌高0.7m、籃球直徑24cm、指甲寬度 1cm、鉛筆芯的直徑1mm 、一隻新鉛筆長度1.75dm 、 手掌寬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
5、特殊的測量方法:
A> 、測量細銅絲的直徑、一張紙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積法(當被測長度較小,測量工具精度不夠時可將較小的物體累積起來,用刻度尺測量之後再求得單一長度)
☆如何測物理課本中一張紙的厚度?
答:數出物理課本若干張紙,記下總張數n,用毫米刻度尺測出n張紙的厚度L,則一張紙的厚度為L/n 。
☆如何測細銅絲的直徑?
答:把細銅絲在鉛筆桿上緊密排繞n圈成螺線管,用刻度尺測出螺線管的長度L,則細銅絲直徑為L/n。
☆兩卷細銅絲,其中一卷上有直徑為0.3mm,而另一卷上標簽已脫落,如果只給你兩只相同的新鉛筆,你能較為准確地弄清它的直徑嗎?寫出操作過程及細銅絲直徑的數學表達式。答:將已知直徑和未知直徑兩卷細銅絲分別緊密排繞在兩只相同的新鉛筆上,且使線圈長度相等,記下排繞圈數N1和N2,則可計算出未知銅絲的直徑D2=0.3N1/N2 mm
B>、測地圖上兩點間的距離,園柱的周長等常用化曲為直法(把不易拉長的軟線重合待測曲線上標出起點終點,然後拉直測量)
☆給你一段軟銅線和一把刻度尺,你能利用地圖冊估測出北京到廣州的鐵路長嗎?
答:用細銅線去重合地圖冊上北京到廣州的鐵路線,再將細銅線拉直,用刻度尺測出長度L查出比例尺,計算出鐵路線的長度。
C>、測操場跑道的長度等常用輪滾法(用已知周長的滾輪沿著待測曲線滾動,記下輪子圈數,可算出曲線長度)
D>、測硬幣、球、園柱的直徑圓錐的高等常用輔助法(對於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測出的物體長度可將刻度尺三角板等組合起來進行測量)
☆ 你能想出幾種方法測硬幣的直徑?(簡述)
①、直尺三角板輔助法。②、貼折硬幣邊緣用筆畫一圈剪下後對折量出摺痕長。③、硬幣在紙上滾動一周測周長求直徑。④、將硬幣平放直尺上,讀取和硬幣左右相切的兩刻度線之間的長度。
6、刻度尺的使用規則:
A、「選」:根據實際需要選擇刻度尺。
B、「觀」:使用刻度尺前要觀察它的零刻度線、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測長度時,尺要沿著所測直線(緊貼物體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損的零刻線。(用零刻線磨損的的刻度尺測物體時,要從整刻度開始)
D、「看」:讀數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
E、「讀」:在精確測量時,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記」:測量結果由數字和單位組成。(也可表達為:測量結果由准確值、估讀值和單位組成)。
練習:有兩位同學測同一隻鋼筆的長度,甲測得結果12.82cm,乙測得結果為12.8cm。如果這兩位同學測量時都沒有錯誤,那麼結果不同的原因是:兩次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如果這兩位同學所用的刻度尺分度值都是mm,則乙 同學的結果錯誤。原因是:沒有估讀值。
7、誤差:
(1)定義:測量值和真實值的差異叫誤差。
(2)產生原因:測量工具 測量環境 人為因素。
(3)減小誤差的方法:多次測量求平均值。 用更精密的儀器
(4)誤差只能減小而不能 避免 ,而錯誤是由於不遵守測量儀器的使用規則和主觀粗心造成的,是能夠避免的。
8、時間的測量:
1、單位:秒(S)
2、測量工具: 古代: 日晷、沙漏、滴漏、脈搏等
現代:機械鍾、石英鍾、電子表等
1、力的概念: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2、力產生的條件:①必須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②物體間必須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觸)。
3、力的性質: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況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體上)。兩物體相互作用時,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反之,受力物體同時也是施力物體。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說明:物體的運動狀態是否改變一般指:物體的運動快慢是否改變(速度大小的改變)和物體的運動方向是否改變
5、力的單位: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認識:拿兩個雞蛋所用的力大約1N。
6、力的測量:
⑴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分類:彈簧測力計、握力計。
⑶彈簧測力計:
A、原理: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與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針是否指零;「調」:調零;「讀」:讀數=掛鉤受力。
C、注意事項:加在彈簧測力計上的力不許超過它的最大量程。
D、物理實驗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觀察的,但它變化時引起其他物理量的變化卻容易觀察,用容易觀察的量顯示不宜觀察的量,是製作測量儀器的一種思路。這種科學方法稱做「轉換法」。利用這種方法製作的.儀器象:溫度計、彈簧測力計、壓強計等。
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
8、力的表示法: 力的示意圖: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表示出來,如果沒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個圖中,力越大,線段應越長
1、伽利略斜面實驗:
⑴三次實驗小車都從斜面頂端滑下的目的是:保證小車開始沿著平面運動的速度相同。
⑵實驗得出得結論:在同樣條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車前進地越遠。
⑶伽利略的推論是:在理想情況下,如果表面絕對光滑,物體將以恆定不變的速度永遠運動下去。
⑷伽科略斜面實驗的卓越之處不是實驗本身,而是實驗所使用的獨特方法——在實驗的基礎上,進行理想化推理。(也稱作理想化實驗)它標志著物理學的真正開端。
2、牛頓第一定律:
⑴牛頓總結了伽利略、笛卡兒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頓第一定律,其內容是: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時候,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⑵說明:
A、牛頓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經驗事實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推理而概括 出來的,且經受住了實踐的檢驗 所以已成為大家公認的力學基本定律之一。但是 我們周圍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實驗來直接證明牛頓第一定律。
B、牛頓第一定律的內涵:物體不受力,原來靜止的物體將保持靜止狀態,原來運動的物體,不管原來做什麼運動,物體都將做勻速直線運動.
C、牛頓第一定律告訴我們: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可以不需要力,即力與運動狀態無關,所以力不是產生或維持運動的原因。
3、慣性:
⑴定義:物體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
⑵說明:慣性是物體的一種屬性。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慣性大小隻與物體的質量有關,與物體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運動、運動速度等皆無關。
4、慣性與慣性定律的區別:
A、慣性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而慣性定律是物體不受力時遵循的運動規律。
B、任何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即不管物體受不受力、受平衡力還是非平衡力),物體受非平衡力時,慣性表現為「阻礙」運動狀態的變化;慣性定律成立是有條件的。
1、定義:物體在受到兩個力的作用時,如果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稱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條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體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兩個力在一條直線上
概括:二力平衡條件用四字概括「一、等、反、一」。
3、平衡力與相互作用力比較:
相同點: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條直線上不同點:平衡力作用在一個物體上可以是不同性質的力;相互力作用在不同物體上是相同性質的力。
5、 力和運動狀態的關系:
畫圖時注意:①先畫重力然後看物體與那些物體接觸,就可能受到這些物體的作用力 ②畫圖時還要考慮物體運動狀態。
6、應用:應用二力平衡條件解題要畫出物體受力示意圖。
5. 初二物理力學知識點提綱
在初二的物理學習過程中,要隨時做好每個知識點的 總結 ,才能更好的應對考試。下面我給大家分享一些初二物理力學知識點提綱,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閱讀!
初二物理力學知識點提綱
【力學】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2、力的單位:牛頓,簡稱牛,用N表示。力的感性認識:拿兩個雞蛋所用的力大約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說明:物體的運動狀態是否改變一般指:物體的運動快慢是否改變(速度大小的改變)和
物體的運動方向是否改變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它們都能影響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圖: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表示出來,
如果沒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個圖中,力越大,線段應越長
6、力產生的條件:①必須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②物體間必須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觸)。
7、力的性質: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兩物體相互作用時,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反之,受力物體同時也是施力物體。
二、彈力
1、彈力
①彈性:物體受力時發生形變,不受力時又恢復到原來的形狀的性質叫彈性。
②塑性:物體受力發生形變,形變後不能恢復原來形狀的性質叫塑性。
③彈力:物體由於發生彈性形變而受到的力叫彈力,彈力的大小與彈性形變的大小有關
彈力產生的重要條件:發生彈性形變;兩物體相互接觸;
生活中的彈力:拉力,支持力,壓力,推力;
2:彈簧測力計
①結構:彈簧、掛鉤、指針、刻度、外殼
②作用:測量力的大小
③原理:在彈性限度內,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長量就越長。
(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④對於彈簧測力計的使用
(1)認清量程和分度值;(2)要檢查指針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則要調零;
(3)輕拉秤鉤幾次,看每次鬆手後,指針是否回到零刻度;
(4)使用時力要沿著彈簧的軸線方向,注意防止指針、彈簧與秤殼接觸。測量力時不能超過
彈簧測力計的量程。(5)讀數時視線與刻度面垂直
說明:物理實驗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觀察但它變化時引起其他物理量的變化卻容易觀察,用容易觀察的量顯示不宜觀察的量,是製作測量儀器的一種思路。這種科學 方法 稱做「轉換法」。利用這種方法製作的儀器有:溫度計、彈簧測力計等。
三、重力、
1、重力的概念:由於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
2、重力大小的叫重量,物體所受的重力跟質量成正比。
公式:G=mg其中g=9.8N/kg,它表示質量為1kg的物體所受的重力為9.8N在要求不很精確的情況下,可取g=10N/kg。
3、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其應用是重垂線、水平儀分別檢查牆是否豎直和桌面是否水平。
4、重力的作用點——重心
重力在物體上的作用點叫重心。質地均勻外形規則物體的重心,在它的幾何中心上。
如均勻細棒的重心在它的中點,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兩條對角線的交點
【力和運動】
一、牛頓第一定律
1、牛頓第一定律:
⑴牛頓總結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頓第一定律,其內容是:
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時候,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⑵說明:
A、牛頓第一定律是在大量 經驗 事實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推理而概括出來的,且經受住了實踐的檢驗,所以已成為大家公認的力學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們周圍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實驗來直接證明牛頓第一定律。
B、牛頓第一定律的內涵:物體不受力,原來靜止的物體將保持靜止狀態,原來運動的物體,不管原來做什麼運動,物體都將做勻速直線運動.
C、牛頓第一定律告訴我們: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可以不需要力,即力與運動狀態無關,所以力不是產生或維持運動的原因。
2、慣性:⑴定義:物體保持原來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
⑵說明:慣性是物體的一種屬性。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慣性大小隻與物體的質量有關,與物體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運動、運動速度等皆無關。
利用慣性: 跳遠 運動員的助跑;用力可以將石頭甩出很遠;騎自行車蹬幾下後可以讓它滑行。
防止慣性帶來的危害:小型客車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帶;車輛行使要保持距離。
二、二力平衡
1、定義:物體在受到兩個力的作用時,如果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稱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條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體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兩個力在一條直線上
3.物體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會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即平衡狀態.
4、平衡力與相互作用力比較:
相同點: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條直線上。
不同點:平衡力作用在一個物體上,可以是不同性質的力;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體上,是相同性質的力。
三、滑動摩擦力
1、定義: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它們做相對滑動時,在接觸面上會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這種力叫做滑動摩擦力。
2、摩擦力分類:靜摩擦力、滑動摩擦力、滾動摩擦力。
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
4、、在相同條件(壓力、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滾動摩擦比滑動摩擦小得多。
5、滑動摩擦力:①測量原理:二力平衡條件
②測量方法:把木塊放在水平長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木塊,使木塊勻速運動,讀出這時的拉力就等於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③結論: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時,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壓力相同時,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
該研究採用了控制變數法。由前兩結論可概括為: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實驗還可研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大小、運動速度大小等無關。
7、應用:
①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壓力、接觸面變粗糙、變滾動摩擦為滑動摩擦。
②減小摩擦的方法有:減小壓力、使接觸面變光滑、變滑動為滾動(滾動軸承)、使接觸面彼此分開(加潤滑油、氣墊、磁懸浮)。
初中 物理 學習方法
(1)研讀課本。
軍隊不打無准備之仗,學習物理也是如此。新學期的書發下來,希望你能夠拿起物理課本,翻開美如畫的篇章,順著目錄,大致了解本學期的內容;每章、每節上課前,再次提前預習,你心存大量疑惑,等待在課堂上與老師一起揭開謎底;復習時,課本要一遍又一遍地反復復習,「讀書百遍,其義自現」,而且每一次你都會有新發現。
(2)認真聽講。
天才不是天生的。無論是新課、實驗課,還是習題課、復習課,每一個「考試狀元」都能充分利用課堂時間,聚精會神聽講,緊跟老師思路,積極思考,不時勾畫出重點,標注仍不清楚的,或者記錄又產生的新疑問,這樣的學習才是高效的。學習是一個過程,不斷鞭策自己,堅定自己的學習信念,堅持不懈,才能到達「會學」和「學會」的境界。
(3)自我督查。
習題是鞏固、復習是系統、考試是檢驗。每一次作業、每一次考試,獨立完成,認真審題,仔細計算,精煉結論,全面思考,規范答題;及時訂正,不懂就問,學會歸納,一題多解,舉一反三,多題歸一。
怎樣學好中考物理
1.怎樣學好物理概念
對於物理概念,要掌握它的定義、物理意義、大小與方向,單位和測量方法,以及與相似概念的區別與聯系。
2.怎樣學好物理規律
對於物理規律,要掌握它的內容、公式、應用范圍、變形,以及與相近規律的區別與聯系。
3.怎樣做好物理實驗
對於物理實驗,要明確實驗目的,理解實驗原理,掌握實驗步驟,會處理數據、得出結論,並能用學過的儀器、方法做研究性實驗。
初二物理力學知識點提綱相關 文章 :
★ 初二物理力的知識點總結
★ 初中物理力學超詳細知識點總結與學習方法
★ 2021初中物理力學復習提綱
★ 超全的初二物理中考知識點考點的提綱
★ 初中物理知識點提綱
★ 初二物理的中考知識點提綱
★ 中考初二物理知識點復習提綱
★ 初二初三中考物理知識點提綱超全超詳細
★ 初二物理知識點大總結
★ 初二物理力學易錯難題歸納總結
6. 初中物理力學知識點總結
導語: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圖、力的作用效果。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分享的初中物理力學知識點總結,歡迎閱讀參考。
一、參照物
1、定義:為研究物體的運動假定不動的物體叫做參照物。
2、任何物體都可做參照物
3、選擇不同的參照物來觀察同一個物體結論可能不同。同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於所選的參照物,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二、機械運動
1、 定義:物理學里把物體位置變化叫做機械運動。
2、 特點:機械運動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現象。
3、 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 ⑴時間相同路程長則運動快 ⑵路程相同時間短則運動快 ⑶比較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分類:(根據運動路線)⑴曲線運動 ⑵直線運動
Ⅰ 勻速直線運動:
A、 定義:快慢不變,沿著直線的運動叫勻速直線運動。
定義:在勻速直線運動中,速度等於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物理意義: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B、速度 單位:國際單位制中 m/s 運輸中單位km/h 兩單位中m/s 單位大。 換算:1m/s=3。6km/h 。
Ⅱ 變速運動:
定義:運動速度變化的運動叫變速運動。 平均速度:= 總路程總時間
物理意義:表示變速運動的平均快慢
三、力的作用效果
1、力的概念: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2力的性質: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況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體上)。兩物體相互作用時,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反之,受力物體同時也是施力物體。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4、力的'單位: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認識:拿兩個雞蛋所用的力大約1N。
5、力的測量:⑴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⑶彈簧測力計: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
7、力的表示法
四、慣性和慣性定律:
1、牛頓第一定律:
⑴牛頓第一定律內容是: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時候,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2、慣性:
⑴定義:物體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
⑵說明:慣性是物體的一種屬性。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
五、二力平衡:
1、定義:物體在受到兩個力的作用時,如果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稱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條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體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兩個力在一條直線上 。
3、力和運動狀態的關系:力不是產生(維持)運動的原因;受非平衡力,合力不為0 ;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7. 初中物理力的知識歸納總結
初中物理和我們的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其實想要學好力的知識點,可不是簡單的事情。為此, 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初中物理力的知識歸納,希望可以幫到你!
初中物理力的知識歸納
一、參照物
1、定義:為研究物體的運動假定不動的物體叫做參照物。
2、任何物體都可做參照物
3、選擇不同的參照物來觀察同一個物體結論可能不同。同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於所選的參照物,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二、機械運動
1、 定義:物理學里把物體位置變化叫做機械運動。
2、 特點:機械運動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現象。
3、 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 ⑴時間相同路程長則運動快 ⑵路程相同時間短則運動快 ⑶比較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分類:(根據運動路線)
(1)曲線運動
(2)直線運動
Ⅰ 勻速直線運動:
A、 定義:快慢不變,沿著直線的運動叫勻速直線運動。
定義:在勻速直線運動中,速度等於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物理意義: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計算公式:
B、速度 單位:國際單位制中 m/s 運輸中單位km/h 兩單位中m/s 單位大。
換算:1m/s=3.6km/h 。
Ⅱ 變速運動:
定義:運動速度變化的運動叫變速運動。
平均速度:= 總路程總時間
物理意義:表示變速運動的平均快慢
三、力的作用效果
1、力的概念: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2力的性質: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況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體上)。兩物體相互作用時,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反之,受力物體同時也是施力物體。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4、力的單位: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認識:拿兩個雞蛋所用的力大約1N。
5、力的測量:
(1)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2)彈簧測力計: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
7、力的表示法
四、慣性和慣性定律:
1、牛頓第一定律:
⑴牛頓第一定律內容是: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時候,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2、慣性:
⑴定義:物體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
⑵說明:慣性是物體的一種屬性。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
四、二力平衡:
1、定義:物體在受到兩個力的作用時,如果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稱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條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體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兩個力在一條直線上
3、力和運動狀態的關系:
物體受力條件 物體運動狀態 說明
力不是產生(維持)運動的原因
受非平衡力
合力不為0
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一、壓強
1、壓力:
①定義:垂直壓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壓力。
②壓力並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體放在桌面上時,如果物體不受其他力,則壓力F = 物體的重力G
③研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實驗:
課本甲、乙說明: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乙、丙說明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概括這兩次實驗結論是: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和受力面積有關。
2、壓強:
①定義: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壓強。
②物理意義:壓強是表示壓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③公式 p=F/ S 其中各量的單位分別是:p:帕斯卡(Pa);F:牛頓(N)S:米2(m2)。
④壓強單位Pa的認識:一張報紙平放時對桌子的壓力約0.5Pa 。成人站立時對地面的壓強約為:1.5×104Pa 。
⑤增大或減小壓強的方法:改變壓力大小、改變受力面積大小、同時改變前二者
二、液體的壓強
1、液體內部產生壓強的原因:液體受重力且具有流動性
2、液體壓強的規律:
⑴液體內部朝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⑵ 在同一深度,各個方向的壓強都相等;
⑶ 深度增大,液體的壓強增大;
⑷液體的壓強還與液體的密度有關,在深度相同時,液體的密度越大,壓強越大。
3、液體壓強公式:p=ρgh
⑴、公式適用的條件為:液體
⑵、公式中物理量的單位為:p:Pa;g:N/kg;h:m
⑶、從公式中看出:液體的壓強只與液體的密度和液體的深度有關,而與液體的質量、體積、重力、容器的底面積、容器形狀均無關。著名的帕斯卡破桶實驗充分說明這一點。
4、連通器:⑴定義:上端開口,下部相連通的容器
⑵原理:連通器里裝一種液體且液體不流動時,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
⑶應用:茶壺、鍋爐水位計、乳牛自動喂水器、船閘等都是根據連通器的原理來工作的。
1、大氣壓的測定——托里拆利實驗。
⑴ 實驗過程:在長約1m,一端封閉的玻璃管里灌滿水銀,將管口堵住,然後倒插在水銀槽中放開堵管口的手指後,管內水銀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這時管內外水銀面的高度差約為760mm。
⑵ 原理分析:在管內,與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為液體不動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壓強平衡。即向上的大氣壓=水銀柱產生的壓強。
⑶ 結論:大氣壓p0=760mmHg=1900pxHg=1.01×105Pa(其值隨著外界大氣壓的變化而變化)
⑷說明:
a實驗前玻璃管里水銀灌滿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後,水銀上方為真空;若未灌滿,則測量結果偏小。
b本實驗若把水銀改成水,則需要玻璃管的長度為10.3 m
c將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壓,管內外的高度差不變,將玻璃管傾斜,高度不變,長度變長。
2、標准大氣壓——支持1900px水銀柱的大氣壓叫標准大氣壓。1標准大氣壓=760mmHg=1900pxHg=1.013×105Pa ,可支持水柱高約10.3m
3、大氣壓的變化
大氣壓隨高度增加而減小,在海拔2000米內可近似地認為高度每升高12米大氣壓約減小1毫米貢柱,大氣壓隨高度的變化是不均勻的,低空大氣壓減小得快,高空減小得慢,且大氣壓的值與地點、天氣、季節、的變化有關。一般來說,晴天大氣壓比陰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4、測量工具:
⑴ 定義:測定大氣壓的儀器叫氣壓計。
⑵ 分類:水銀氣壓計和無液氣壓計
5、應用:活塞式抽水機和離心水泵。
四、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1、氣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在氣體和液體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越小。
2飛機的什力
1、浮力的大小
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大小等於它排開的液體所受的重力,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同樣適用於氣體)。
2、公式:F浮 = G排=ρ液V排g
從公式中可以看出:液體對物體的浮力與液體的密度和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而與物體的質量、體積、重力、形狀 、浸沒的深度等均無關。
五、浮力的應用
1、物體的浮沉條件:
浸在液體中的物體,當它所受的浮力大於重力時,物體上浮;當它所受的浮力小於重力時,物體下沉;當它所受的浮力等於重力時,懸浮在液體中,或漂浮在液面上
2、浮力的應用
輪船:採用空心的辦法增大排水量。
潛水艇:改變自身重來實現上浮下沉。
氣球和飛艇:改變所受浮力的大小,實現上升下降。
六、功
1、力學中的功
①做功的含義:如果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移動了一段距離,力學里就說這個力做了功。
②力學里所說的功包括兩個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二是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
③不做功的三種情況:有力無距離、有距離無力、力和距離垂直.
2、功的計算:
①物理學中把力與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的乘積叫做功。
②公式:W=FS③功的單位:焦耳(J),1J= 1N·m 。
④注意:①分清哪個力對物體做功,計算時F就是這個力;②公式中S 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強調對應。③ 功的單位“焦”(牛·米 = 焦),不要和力和力臂的乘積(牛·米,不能寫成“焦”)單位搞混。
七、機械效率
1、有用功和額外功
①有用功定義:對人們有用的功,有用功是必須要做的功。
例:提升重物W有用=Gh
②額外功:
額外功定義:並非我們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例:用滑輪組提升重物W額= G動h(G動:表示動滑輪重)
③總功:
總功定義:有用功加額外功的和叫做總功。即動力所做的功。
公式:W總=W有用+W額,W總=FS
2、機械效率
①定義:有用功跟總功的比值。
②公式:η=W有用/W總
③提高機械效率的方法:減小機械自重、減小機件間的摩擦。
④說明:機械效率常用百分數表示,機械效率總小於1
①物理意義: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②定義:單位時間內所做的功叫做功率
③公式:P=W/t
④單位:瓦特(W)、千瓦(kW) 1W=1J/s 1kW=103W
八、動能和勢能
1、動能
①能量:物體能夠對外做功(但不一定做功),表示這個物體具有能量,簡稱能。
②動能:物體由於運動而具有的能叫做動能。
③質量相同的物體,運動的速度越大,它的動能越大;運動速度相同的物體,質量越大,它的動能也越大。
2、勢能
①重力勢能:物體由於被舉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勢能。
物體被舉得越高,質量越大,具有的重力勢能也越大。
②彈性勢能:物體由於彈性形變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彈性勢能。
物體的彈性形變越大,具有的彈性勢能越大。
③勢能: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統稱為勢能。
九、機械能及其轉化
1、機械能:動能與勢能統稱為機械能。
如果只有動能和勢能相互轉化,機械能的總和不變,或者說,機械能是守恆的。
2、動能和重力勢能間的轉化規律:
①質量一定的物體,如果加速下降,則動能增大,重力勢能減小,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
②質量一定的物體,如果減速上升,則動能減小,重力勢能增大,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
3、動能與彈性勢能間的轉化規律:
①如果一個物體的動能減小,而另一個物體的彈性勢能增大,則動能轉化為彈性勢能;
②如果一個物體的動能增大,而另一個物體的彈性勢能減小,則彈性勢能轉化為動能。
初中物理學習方法和技巧
一、死記硬背?
要得!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規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練。課文必須熟悉,知識點必須記得清楚。至少達到課本中的插圖在頭腦中有清晰的印象,不必要記得在多少多少面,但至少知道在左頁還是右頁,它是講關於什麼知識點的,演示的是什麼現象,得到的是什麼結束,並能進行相關擴展領會。
二、獨立完成一定量作業。
要獨立地(指不依賴他人),保質保量地做一些題。題目要有一定的數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質量,就是說要有一定的難度。任何人學習數理化不經過這一關是學不好的。獨立解題,可能有時慢一些,有時要走彎路,有時甚至解不出來,但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個初學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把不會的題目搞會,並進行知識擴展識記,會收獲頗豐。
三、重視物理過程,重視輔助作圖。
要對物理過程一清二楚,不管是理論過程,還是實踐過程,物理過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題的隱患。題目不論難易都要盡量畫圖,有的畫草圖就可以了,有的要畫精確圖,要動用圓規、三角板、量角器等,以顯示幾何關系。畫圖能夠變抽象思維為形象思維,更精確地掌握物理過程。有了圖就能作狀態分析和動態分析,狀態分析是固定的、死的、間斷的,而動態分析是活的、連續的。
四、全力上課,專心聽講。
上課要認真聽講,不走神。不要自以為是,要虛心向老師學習,向同學學習。不要以為老師講得簡單而放棄聽講,如果真出現這種情況可以當成是復習、鞏固。盡量與老師保持一致、同步,不同看法下課後再找老師討論,不能自搞一套,否則就等於是完全自學了。入門以後,有了一定的基礎,則允許有自己一定的活動空間,也就是說允許有一些自己的東西,學得越多,自己的東西越多。
五、堅持做筆記。
上課以聽講為主,還要有一個筆記本,有些東西要記下來。知識結構,好的解題方法,好的例題,聽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記下來。課後還要整理筆記,一方面是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還要對筆記作好補充。筆記本不只是記上課老師講的,還要作一些讀書摘記,自己在作業中發現的好題、好的解法也要記在筆記本上,就是同學們常說的“好題本”。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筆記本要進行編號,以後要經學看,要能做到愛不釋手,終生保存。
六、整理好學習資料。
學習資料要保存好,作好分類工作,還要作好記號。學習資料的分類包括練習題、試卷、實驗報告等等。作記號是指,比方說對練習題吧,一般題不作記號,好題、有價值的題、易錯的題,分別作不同的記號,比如*、?、※、◎等等,以備今後閱讀,作記號可以節省不少時間。
初中物理學習建議
一、 帶著求知的渴望進入物理的世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想要學好物理,有興趣更好,沒興趣也要培養。物理有趣也有用,培養興趣並不難。喜歡一件事,你就會專心的去做,會為之而付出努力,這也是學好的前提。
二、讀書是獲得物理知識的重要途徑
物理課本講述的是本學科的最基礎的知識,裡面珍藏著"科學巨人們"的智慧之果。閱讀課本時,不能"一目十行",而要按照老師的指導,非常認真地一仔細琢磨,反復推敲,消化吸收。除了精讀課本外,合肥卓越教育建議同學們還可以廣泛閱讀更多的物理課外書刊。在閱讀中可能會遇到一些自己讀不懂或讀得不大懂的內容,這不要緊,從閱讀中知道有這么一回事,也是有益處的。這種閱讀的主要意義在於開闊眼界,擴充知識回,使自己的思維和想像,在更廣闊的物理世界中翱翔。
三、樂於觀察善於觀察
學習物理時,要認真採用觀察的方法,要從單純的好奇的觀察提高到有目的的觀察。怎樣進行有目的的觀察呢?首先,在學習物理概念和規律時.要大量挖掘我們已經通過日常觀察積累起來的有關經驗,並去偽存真。觀察演示實驗,要目的明確。看演示實驗必須全神貫注,而且最忌只看結果而不看過程。多觀察演示實驗,不但要在觀察時思考,還應在實驗後繼續思考。
四、手腦並用做好實驗
實驗,在學習物理學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它能加深我們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和培養能力。在實驗中應通過自己動手,邊觀察、邊分析、邊總結,解決各種問題。
五、開動腦筋勤於思考
沒有積極的思考、不可能真正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我們從初中開始,就要養成積極動腦筋想問題的習慣。
猜你喜歡:
1. 初三物理力學知識點
2. 初中物理運動和力知識點歸納
3. 初中物理力和運動知識點總結
4. 初中基礎地理知識歸納總結
5. 初二物理力知識點總結
8. 請問初中物理的力學包括哪些內容
三、力
⒈力F: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物體間力的作用總是相互的。
力的單位:牛頓(N)。測量力的儀器:測力器;實驗室使用彈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體發生形變或使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
物體運動狀態改變是指物體的速度大小或運動方向改變。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圖示,要作標度;力的示意圖,不作標度。
⒊重力G:由於地球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方向:豎直向下。
重力和質量關系:G=mg
m=G/g
g=9.8牛/千克。讀法:9.8牛每千克,表示質量為1千克物體所受重力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點叫做物體的重心。規則物體的重心在物體的幾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條件:作用在同一物體;兩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線上。
物體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靜止,也可以作勻速直線運動。
物體的平衡狀態是指物體處於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處於平衡狀態的物體所受外力的合力為零。
⒌同一直線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與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與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條件下,滾動摩擦力比滑動摩擦力小得多。
滑動摩擦力與正壓力,接觸面材料性質和粗糙程度有關。【滑動摩擦、滾動摩擦、靜摩擦】
7.牛頓第一定律也稱為慣性定律其內容是:一切物體在不受外力作用時,總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慣性:物體具有保持原來的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的性質叫做慣性。
五、壓強
⒈壓強P: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做壓強。
壓力F: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單位:牛(N)。
壓力產生的效果用壓強大小表示,跟壓力大小、受力面積大小有關。
壓強單位:牛/米2;專門名稱:帕斯卡(Pa)
公式:
F=PS
【S:受力面積,兩物體接觸的公共部分;單位:米2。】
改變壓強大小方法:①減小壓力或增大受力面積,可以減小壓強;②增大壓力或減小受力面積,可以增大壓強。
⒉液體內部壓強:【測量液體內部壓強:使用液體壓強計(U型管壓強計)。】
產生原因:由於液體有重力,對容器底產生壓強;由於液體流動性,對器壁產生壓強。
規律:①同一深度處,各個方向上壓強大小相等②深度越大,壓強也越大③不同液體同一深度處,液體密度大的,壓強也大。
[深度h,液面到液體某點的豎直高度。]
公式:P=ρgh
h:單位:米;
ρ:千克/米3;
g=9.8牛/千克。
⒊大氣壓強:大氣受到重力作用產生壓強,證明大氣壓存在且很大的是馬德堡半球實驗,測定大氣壓強數值的是托里拆利(義大利科學家)。托里拆利管傾斜後,水銀柱高度不變,長度變長。
1個標准大氣壓=76厘米水銀柱高=1.01×105帕=10.336米水柱高
測定大氣壓的儀器:氣壓計(水銀氣壓計、盒式氣壓計)。
大氣壓強隨高度變化規律:海拔越高,氣壓越小,即隨高度增加而減小,沸點也降低。
六、浮力
1.浮力及產生原因:浸在液體(或氣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或氣體)對它向上托的力叫浮力。方向:豎直向上;原因:液體對物體的上、下壓力差。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體里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於物體排開液體所受重力。
即F浮=G液排=ρ液gV排。
(V排表示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
3.浮力計算公式:F浮=G-T=ρ液gV排=F上、下壓力差
4.當物體漂浮時:F浮=G物
且
ρ物<ρ液
當物體懸浮時:F浮=G物
且
ρ物=ρ液
當物體上浮時:F浮>G物
且
ρ物<ρ液
當物體下沉時:F浮<G物
且
ρ物>ρ液
9. 初中物理力學知識點總結
初中生馬上就要迎來了中考,下面我整理了初中物理力學知識點,供大家參考。
1.質量:
中學生:50kg;一個雞蛋:50g;一個硬幣5g;
一個蘋果:200g;物理課本:300g。一枚郵票:50mg
熱水瓶中的水:2Kg一桶純凈水:19Kg大象的質量:2~6t
教室空氣的質量:200Kg
2.重力:
中學生:500N;雞蛋:O.5N;物理課本重:3N蘋果:2N。(g=9.8N/kg≈10N/kg)
3.長度、高度:
中學生身高:1.60m;課桌的高:70~80cm;樓層的高:3m;
大姆指的寬:1cm;鉛筆圓珠筆的長:16cm;一張紙的厚度:70~80μm。
學生步距:50cm成人正常兩步間距1.5m窗玻璃厚度:幾mm
一元硬幣厚:1mm課桌長度:60cm乒乓球直徑:4cm
4.溫度:
室溫:25℃;夏天室外溫度:37~40℃;洗澡水的溫度:40℃;
人體正常體溫:37℃;鎢的熔點:3400℃。
5.速度:
人步行:1.4m/s約5Km/h;騎自行車的速度:4m/s;
汽車速度:60~120Km/h;聲速:340m/s;
光或電磁波的傳播速度:3.O×108m/s。
6.壓強:
大氣壓:105Pa;人站立時對地面的壓強:lO4Pa。
報紙平鋪:0.5Pa普磚平放:10^3Pa
中學生對地壓強:104Pa物理課本對桌面:60~80Pa
1標准大氣壓=760mmHg=1.0×105Pa1atm能托住的水高:10.33m
7.密度、比熱容:
ρ水=1.O×103kg/m^3;人體的密度約等於水的密度;
油、干木材的密度小於水的密度;石頭、金屬等的密度大於水的密度。
8.電流:
普通電燈:0.1~0.3A;電視機:0.5A;洗衣機:1.5A;
冰箱電流4~8A電飯鍋:4A。
9.電壓、電阻:
家庭電路:220V;安全電壓:不高於36V(≤36V);一節干電池:1.5V;
一個蓄電池:2V;人體電阻幾十KΩ(情況不同,差異較大)測電筆高電阻500KΩ。
10.功率、電功率:
爬樓功率300W騎車功率80W。
普通電燈:25~lOOW;電視機:1lOW;洗衣機:300W。
11.體積、容積:
熱水瓶容積:2L純凈水桶:18.9L啤酒:640mL。
墨水瓶容積:50mL礦泉水瓶容積:500mL人體體積:50dm3。
12.面積:
物理課本面積:480cm^2鞋底面積:400~500cm^2(兩只)壹元硬幣的面積:4.5cm^2。
1、物體處於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我們就稱物體處於平衡狀態。如果物體只受兩個力而處於平衡狀態,這種情況叫二力平衡。
2、只要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施加了力,受力物體反過來也肯定會給施力物體增加一個力。這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兩個不同的物體上,且作用在同一直線上。簡單概括為:異物、等值、反向、共線。一對相互作用力必然是同時產生,同時消失的。
3、幾個力共同作用在一個物體上時,它們的作用效果可以用一個力來代替,這個力稱為那幾個力的合力。如果已知幾個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稱為力的合成。
1、滑動摩擦: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上發生相對滑動時,產生阻礙相對滑動的現象,叫做滑動摩擦。
2、滑動摩擦力:在滑動摩擦過程中產生的力。其方向與物體運動方向相反。
3、與滑動摩擦力大小有關的因素: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壓力的大小。
4、靜摩擦:兩個相對靜止的物體間產生的摩擦叫做靜摩擦。靜摩擦產生的條件是:相互接觸,且有相對運動的趨勢。靜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
5、滾動摩擦: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上滾動時所產生的摩擦,叫做滾動摩擦。
6、增大摩擦的方法:(1)使接觸面更加粗糙(2)增大壓力。
7、減小摩擦的方法:(1)把滑動摩擦轉變為滾動摩擦可以大大減小摩擦。(2)加潤滑油使接觸面變光滑也可以減小摩擦。
1、彈簧測力計的結構:彈簧、拉桿、刻度盤、指針、外殼等。
2、測力計的原理:在一定范圍內,彈簧受到的拉力或壓力越大,彈簧的形變數越大。(或者說,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形變跟受到的拉力或壓力成正比)
3、測力計的使用:
(1)、測量前要觀察測力計的指針是否與零刻線對齊,進行校正或記下數值。
(2)、測量時對測力計拉桿施力要沿著彈簧的中心軸線方向。
(3)、讀數時指針靠近哪條刻度線就取哪條刻度線的值。
(4)、被測力不能超過測力計的量程,否則會損壞測力計。
在處理力的合成和分解的復雜問題上的一種簡便的方法:正交分解法。
正交分解法:是把力沿著兩個選定的互相垂直的方向分解,其目的是便於運用普通代數運算公式來解決矢量的運算。
力的正交分解法步驟如下:
(1)正確選定直角坐標系。通常選共點力的作用點為坐標原點,坐標軸方向的選擇則應根據實際情況來確定,原則是使坐標軸與盡可能多的力重合,即是使需要向兩坐標軸分解的力盡可能少。
(2)分別將各個力投影到坐標軸上。分別求x軸和y軸上各力的投影合力Fx和Fy,其中:
Fx=F1x+F2x+F3x+……;Fy=F1y+F2y+F3y+……
注意:如果F合=0,可推出Fx=0,Fy=0,這是處理多個作用下物體平衡物體的好辦法,以後會常常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