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傑出的物理學家有哪些人
一定要活著的話,楊振寧最牛。
一定要大陸籍的話,黃昆最牛。
又是大陸籍,又是活的,容我想想 ...
以上是我認為的兩個「最」,其他大牛還有謝希德,吳健雄,李政道,高錕,王竹溪,丁肇中,崔琦等,還有中國物理奠基人饒毓泰,葉企孫等。
中國十大物理學家簡介和名言
1、楊振寧
簡介楊振寧,安徽省合肥市人。著名美籍華裔科學家、物理學大師、諾貝爾物理學
獎獲得者。1957年由於與李政道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觀念被實驗證明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其於1954年提出的規范場理論,則於70年代發展成為統合與了解基本粒子強、弱、電磁等三種相互作用力的基礎;此外並曾在統計物理、凝聚態物理、量子場論、數學物理等領域做出多項卓越的重大貢獻。名言成功的奧秘在於多動手。
2、李政道
簡介李政道,1957年,他31歲時與楊振寧一起,因發現弱作用中宇稱不守恆而獲得
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的這項發現,由吳健雄的實驗證實。李政道和楊振寧是最早獲諾貝爾獎的華人。
名言如果沒有一個所有的錯誤都犯了以後,最後的結果當然是對的。
3、丁肇中
簡介丁肇中,1936年出生,美國實驗物理學家。漢族,祖籍山東省日照市濤雒,華
裔美國人,現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曾獲得197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他曾發現一種新的基本粒子,並以和自己中文姓氏「丁」類似的英文字母「J」將那種新粒子命名為「J粒子」。
名言最浪費不起的是時間。
4、鄧稼先
簡介鄧稼先,中國傑出的科學家、中國「兩彈」元勛,先後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和美
國普渡大學,獲物理學博士學位,1950年回到祖國;他參加組織和領導我國核武器的研究、設計工作,是我國核武器理論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從原子彈、氫彈原理的突破和試驗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製試驗,均做出了重大貢獻;作為主要參加者,其成果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鄧稼先被被稱為「中國原子彈之父」。
名言一不為名,二不為利,但工作目標要奔世界先進水平。
5、高錕
簡介高錕,華裔物理學家,高錕為光纖通訊、電機工程專家,華文媒體譽之為「光
纖之父」、普世譽之為「光纖通訊之父」,正是光纖通信為當今互聯網的發展鋪平了道路,曾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
名言可以說不聽話就是頑皮,但如果做一點不正常的東西,人家沒有做過的,那個
不應該算是頑皮的,那個是「小孩子的自由」。
6、王淦昌
簡介王淦昌,中國實驗原子核物理、宇宙射線及基本粒子物理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和
開拓者,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譽。被譽為「中國核武器之父」、「中國原子彈之父」。在70年科研生涯中,他奮力攀登,取得了多項令世界矚目的科學成就。
名言黨的信任,人民的重託,自己幾十年來的追求、期望,都落實到我將要接過的
這一副沉沉的擔子上。我有許多話要說,但當時我只說了一句話:「我要以身許國。」。
7、錢三強
簡介錢三強,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父親錢玄同是中國近代著名的語言文
字學家。他是第二代居里夫婦的學生,又與妻子何澤慧一同被西方稱為「中國的居里夫婦」,他是中國發展核武器的組織協調者和總設計師,中國「兩彈一星」元勛。人稱他領導的研究所「滿門忠烈」。
名言古往今來,能成就事業,對人類有作為的,無一不是腳踏實地攀登的結果。
8、錢學森
簡介錢學森,是人類航天科技的重要開創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是航空領域的世界
級權威、空氣動力學學科的第三代摯旗人,是工程式控制制論的創始人,是二十世紀應用數學和應用力學領域的領袖人物——堪稱二十世紀應用科學領域最為傑出的科學家,他在上世紀40年代就已經成為和其恩師馮·卡門並駕齊驅的航空航天領域內最為傑出的代表人物,成為二十世紀眾多學科領域的科學群星中,極少數的巨星之一;錢學森同志也是為新中國的成長做出無可估量貢獻的老一輩科學家團體之中,影響最大、功勛最為卓著的傑出代表人物,是新中國愛國留學歸國人員中最具代表性的國家建設者,是新中國歷史上偉大的人民科學家: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火箭之王」、「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中國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獲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的「兩彈一星」功勛獎章。名言我姓錢,但我不愛錢。
9、嚴濟慈
簡介嚴濟慈,獲法國國家科學博士學位。曾在上海大同大學、中國工學、暨南大學
和南京第四中山大學任教授。在巴黎大學光學研究所和法國科學院大電磁鐵實驗室從事科研工作。曾任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所長、兼鐳學研究所所長、物理學會理事長。名言要教好書,除要有真學問外,一要大膽,二要"少而精",三要啟發學生,
識別人才。
10、朱棣文
簡介朱棣文,美國華裔物理學家,生於美國聖路易斯;因「發展了用激光冷卻和捕
獲原子的方法」而獲得199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現任美國能源部部長。
名言我們不一定要是天才,但我們知道自己的目標和計劃;我們會時常受到挫折,
但不要失去熱情。
Ⅱ 所有物理學家的名字。 越多約好。只要名字
牛頓,阿基米德,伽利略,安培,帕斯卡,開爾文,攝爾修斯,瓦特,庫倫,歐姆,焦耳,法拉第,特斯拉,高斯,韋伯,亨利,赫茲,
Ⅲ 楊氏歷史名人故事
楊堅:隋朝開國皇帝
楊廣:楊堅的兒子,開鑿大運河,征高麗!
楊家將那一家子
楊戩:有天眼的那個,鎮守南天門,不知道歷史上有沒有
楊振寧:物理學家
楊利偉:中國第一個上天的人
這是我知道的,下面附上別人知道的。
楊朱:戰國時期哲學家,主張"人人不損一毫"。
楊章:秦朝華陰侯。
楊敞:西漢丞相。
楊震:東漢太尉,為官清廉,四世三公。
楊修:漢代著名文學家、政治家。
楊駿:車騎將軍,臨晉侯。
楊播:北魏上柱國。
楊纂:北周名將。
楊堅:隋朝開國皇帝,即隋文帝。北周外戚,於西元581年建立隋朝。勵精圖治,改革兵制,於西元589年滅陳,結束了自漢末三國以來400餘年的分裂局面。
楊廣:隋文帝次子,即隋煬帝。戰功顯赫,開鑿大運河,創立科舉制,影響後世千年。駕馭遼東,通西域,暢通絲綢之路。
楊炯:初唐四傑排名第二,與王勃、盧照鄰、駱賓王齊名,並稱「初唐四傑」。
楊貴妃
楊玉環(楊貴妃):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楊行密:字化源。五代吳國開國君主。廬州合肥人。少為群盜,占據廬州,唐昭宗拜為淮南節度使,封吳王,悉有淮南江東地,在位十五年。後其子溥稱帝,追尊為太祖武皇帝。
楊業:初事北漢,驍勇善戰,賜姓劉,名繼業。北漢亡,歸宋,刺代州,積功遷雲州觀察使,後潘美以忠武軍節度使北征,業副之,連拔應、寰、朔各州。會契丹國母蕭氏率眾南下,復陷寰州,業等在朔州,蔚州刺史王侁等逼業赴敵,既戰而敗,援兵不至,力竭被擒,不食三日死。後代楊延昭,楊文廣一直為北宋王朝捍衛疆土,楊家將的忠勇事為後人傳誦。
楊延昭:民間俗稱「楊六郎」,楊業之子,久經沙場,智勇兼備,防守邊關20餘年,因操勞過度,57歲時病逝於軍前,皇帝甚哀。
楊士奇:(1366.2.3~1444)明代大臣、學者。名寓,字士奇,以字行,號東里,謚文貞,漢族,泰和(今江西泰和縣澄江鎮)人。官至禮部侍郎兼華蓋殿大學士,兼兵部尚書,歷五朝,在內閣為輔臣四十餘年,首輔二十一年。與楊榮、楊溥同輔政,並稱「三楊」,因其居地所處,時人稱之為「西楊」。「三楊」中,楊士奇以「學行」見長,先後擔任《明太宗實錄》、《明仁宗實錄》、《明宣宗實錄》總裁。
楊榮:(1371—1440年7月30日),初名子榮,字勉仁,建安(今福建建甌)人。永樂十六年五月至二十二年八月(1418年-1424年)任當朝首輔。
楊溥:(1372—1446年8月6日),字弘濟,湖廣石首(今屬湖北)人。(也做一楊傅)正統九年三月至十一 年七月(1444年-1446年)任當朝首輔。時人稱為「南楊」。他與楊榮同為建文二年進士,同授編修,但是兩人的仕途經歷卻大不相同。楊榮因其後被檢入內閣,又不斷跟隨成祖北征而成為永樂朝的近臣。楊溥卻因為被選侍太子朱高熾為洗馬,成為太子身邊的官僚,也因此而遭到漢王朱高煦奪嫡的威脅,並且一度為這場奪嫡斗爭而入獄。
楊延和:(1459——1529),漢族。字介夫號石齋,四川新都人。年十二,舉於鄉,憲宗成化十四年(1478),年十九,進士及第。
楊慎:(1488~1559),字用修,號升庵,楊廷和之子,公認為明朝三大才子之一, 明代文學家,漢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區)人,祖籍江西廬陵。
楊一清:(1454年-1530年),字應寧,號邃庵,謚文襄,漢族,明朝鎮江丹徒(今屬江蘇省)人。明朝政治家、文學家。
楊繼盛:(1516年-1555年)字仲芳,號椒山,追謚忠愍。直隸容城(今河北容城縣北河照村)人,明代著名諫臣。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丁未科進士,官至兵部員外郎。因彈劾嚴嵩而死,被奉為北京城的城隍。著有《楊忠愍文集》。
楊秀清:原名嗣龍,清朝廣西桂平人。因與洪秀全約為兄弟,故改名秀清。與秀全同起事,屢敗清兵,封東王,太平軍號令幾全出自秀清,權勢頗盛,故世並稱洪楊。
楊深秀:(1849-1898):清末維新變法人士。
楊昌浚:字石泉,號鏡涵,別號壺天老人,湘鄉縣神童鄉豐樂三十八都(今湖南省婁底市婁星區西陽鎮)人.湘鄉桐瑞台楊氏文升公十二派孫.湘軍重要將領,先後擔任浙江巡撫、甘肅布政使、護理陝甘總督、漕運總督、閩浙總督兼福建巡撫、陝甘總督兼甘肅巡撫、兵部尚書等職。官至太子太保。逝世後,清政府誥贈其為太子太傅.。楊昌浚工詩詞書畫,博學多才。其中「上相籌邊未肯還,湖湘弟子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
楊虎城:民族英雄,陸軍上將。著名抗日愛國將領,號虎臣。1910年在家鄉組織以打富濟貧為宗旨的中秋會。
楊得志:中國人民解放軍著名高級將領。
楊嘉墀:1919年7月出生,江蘇省吳江縣人,198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1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電機系電信專業,1947年至1949年在美國哈佛大學應用物理系先後獲碩士、博士學位。1950年至1955年期間,先後任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研究員和美國洛克菲勒研究所高級工程師。1956年回國後在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任室主任、副所長。1968年後調任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副所長、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兼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所長、航天部總工程師。1999年獲國家「兩彈一星」功勛獎章.楊嘉墀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06年6月11日12時4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7歲.
楊虎:陸軍上將,上海警備司令。
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中國人 楊利偉(16張)楊尚昆:曾任中國國家主席。
楊振寧:安徽合肥人。華裔美籍物理學家,西南聯合大學畢業,美國芝加哥大學哲學博士。曾任芝加 哥大學講師、普林斯頓近代物理研究院研究員。一九五七年與李政道同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楊利偉:中國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宇航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少將軍銜。他是中國培養的第一代航天員
Ⅳ 英雄模範人物有哪些人
如下:
1、鄧稼先。他是出生於1924年的中國核物理學家,是為核武器和原子武器的研製工作作出重要貢獻,有著兩彈元勛之稱,將中國國防自衛武器引領至世界先進水平的中國科學院院士。
2、申紀蘭。先後獲得改革先鋒獎章、共和國勛章、最美奮斗者、全國勞動模範等榮譽,這位於1946年參加工作,曾完善聯產承包,並提倡男女同工同酬,並探索貧困地區的發展之路。
3、許振超。出生於1950年山東榮成,先後七次刷新過集裝箱裝卸世界紀錄,除了在效率方面的傑出表現外,還破解了多項安全生產難題,填補了國際技術空白,因此也獲得了全國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
英雄模範具有哪些品質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1、忠心耿耿:形容非常忠誠。
2、不屈不撓:比喻在壓力和面前不屈服,表現十分頑強。
3、視死如歸: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樣平常。形容不怕犧牲生命。
4、鞠躬盡瘁:指恭敬謹慎,竭盡心力。
5、披肝瀝膽:比喻真心相見,傾吐心裡話。也形容非常忠誠。
Ⅳ 物理學家都有誰
1、胡克:英國物理學家;發現了胡克定律(F彈=kx) 2、伽利略:義大利的著名物理學家;伽利略時代的儀器、設備十分簡陋,技術也比較落後,但伽利略巧妙地運用科學的推理,給出了勻變速運動的定義,導出S正比於t2 並給以實驗檢驗;推斷並檢驗得出,無論物體輕重如何,其自由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通過斜面實驗,推斷出物體如不受外力作用將維持勻速直線運動的結論。後由牛頓歸納成慣性定律。伽利略的科學推理方法是人類思想史上最偉大的成就之一。 3、牛頓:英國物理學家; 動力學的奠基人,他總結和發展了前人的發現,得出牛頓定律及萬有引力定律,奠定了以牛頓定律為基礎的經典力學。 4、開普勒:丹麥天文學家;發現了行星運動規律的開普勒三定律,奠定了萬有引力定律的基礎。 5、卡文迪許:英國物理學家;巧妙的利用扭秤裝置測出了萬有引力常量。 6、布朗:英國植物學家;在用顯微鏡觀察懸浮在水中的花粉時,發現了「布朗運動」。 7、焦耳:英國物理學家;測定了熱功當量J=4.2焦/卡,為能的轉化守恆定律的建立提供了堅實的基礎。研究電流通過導體時的發熱,得到了焦耳定律。 8、開爾文:英國科學家;創立了把-273℃作為零度的熱力學溫標。 9、庫侖:法國科學家;巧妙的利用「庫侖扭秤」研究電荷之間的作用,發現了「庫侖定律」。 10、密立根:美國科學家;利用帶電油滴在豎直電場中的平衡,得到了基本電荷e 。 11、歐姆:德國物理學家;在實驗研究的基礎上,歐姆把電流與水流等比較,從而引入了電流強度、電動勢、電阻等概念,並確定了它們的關系。 12、奧斯特:丹麥科學家;通過試驗發現了電流能產生磁場。 13、安培:法國科學家;提出了著名的分子電流假說。 14、湯姆生:英國科學家;研究陰極射線,發現電子,測得了電子的比荷e/m;湯姆生還提出了「棗糕模型」,在當時能解釋一些實驗現象。 15、勞倫斯:美國科學家;發明了「迴旋加速器」,使人類在獲得高能粒子方面邁進了一步。 16、法拉第:英國科學家;發現了電磁感應,親手製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發電機,提出了電磁場及磁感線、電場線的概念。 17、楞次:德國科學家;概括試驗結果,發表了確定感應電流方向的楞次定律。 18、麥克斯韋:英國科學家;總結前人研究電磁感應現象的基礎上,建立了完整的電磁場理論。 19、赫茲:德國科學家;在麥克斯韋預言電磁波存在後二十多年,第一次用實驗證實了電磁波的存在,測得電磁波傳播速度等於光速,證實了光是一種電磁波。 20、惠更斯:荷蘭科學家;在對光的研究中,提出了光的波動說。發明了擺鍾。 21、托馬斯·楊:英國物理學家;首先巧妙而簡單的解決了相干光源問題,成功地觀察到光的干涉現象。(雙孔或雙縫干涉) 22、倫琴:德國物理學家;繼英國物理學家赫謝耳發現紅外線,德國物理學家裡特發現紫外線後,發現了當高速電子打在管壁上,管壁能發射出X射線—倫琴射線。 23、普朗克:德國物理學家;提出量子概念—電磁輻射(含光輻射)的能量是不連續的,E與頻率υ成正比。其在熱力學方面也有巨大貢獻。 24、愛因斯坦:德籍猶太人,後加入美國籍,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他提出了「光子」理論及光電效應方程,建立了狹義相對論及廣義相對論。提出了「質能方程」。 25、德布羅意:法國物理學家;提出一切微觀粒子都有波粒二象性;提出物質波概念,任何一種運動的物體都有一種波與之對應。 26、盧瑟福:英國物理學家;通過α粒子的散射現象,提出原子的核式結構;首先實現了人工核反應,發現了質子。 27、玻爾:丹麥物理學家;把普朗克的量子理論應用到原子系統上,提出原子的玻爾理論。 28、查德威克:英國物理學家;從原子核的人工轉變實驗研究中,發現了中子。 29、威爾遜:英國物理學家;發明了威爾遜雲室以觀察α、β、γ射線的徑跡。 30、貝克勒爾:法國物理學家;首次發現了鈾的天然放射現象,開始認識原子核結構是復雜的。 31、瑪麗·居里夫婦:法國(波蘭)物理學家,是原子物理的先驅者,「鐳」的發現者。 32、約里奧·居里夫婦:法國物理學家;老居里夫婦的女兒女婿;首先發現了用人工核轉變的方法獲得放射性同位素
滿意請採納
Ⅵ 有哪40個著名物理學家要四個詳細一點的,其他的只要名字就好謝謝!
早期著名物理學家:
阿基米德 - 錫拉庫薩 ( 前287年 - 前212年 )
盧克萊修 - 羅馬(前98年? - 前55年 )
亞里斯多德 - 古希臘 (前384年—前322年)
沈括 -宋 (1033年~1097年)
[編輯]
近代著名物理學家
威廉.吉爾伯特 (William Gilbert) - 英格蘭 ( 1540年 - 1605年 )
伽利略 - 義大利 (1564年 - 1642年 )
斯涅爾 - 荷蘭 (1580年 - 1626年 )
萊昂.笛卡爾 - 法國 (1596年 - 1650年)
伊凡吉利斯坦.托里切利 - 義大利 (1608年 - 1647年)
布萊茲.帕斯卡 (Blaise Pascal) - 法國 (1623年 - 1662年)
羅伯特.波義耳 - 英格蘭 (1627年 - 1691年)
基士揚.惠更斯 (Christian Huygens) (1629年 - 1695年)
羅伯特.胡克 (Robert Hooke) - 英格蘭 (1635年 - 1703年)
伊薩克.牛頓 - 英格蘭 (1642年 - 1727年)
[編輯]
18世紀著名物理學家:
丹尼爾.加布里埃爾.華倫海特 (1686年 - 1736年)
丹尼爾.柏努利 (Daniel Bernoulli) - 瑞士 (1700年 - 1782年)
班傑明.弗蘭克林 - 美國 (1706年 - 1790年)
萊奧哈爾德.歐拉 (Leonhard Euler) - 瑞士 (1707年 - 1783年)
Rudjer Josip Boscovich - Dubrovnik (1711年 - 1787年)
達朗貝爾 - 法國 (1717年 - 1783年)
亨利.卡文迪什 (Henry Cavendish) - 英國 (1731年 - 1810年)
查爾斯.奧古斯丁.德.庫倫 (Charles Augustin de Coulomb) (1736年 - 1806年)
約瑟夫.路易斯.拉格朗日 (Joseph Louis Lagrange) (1736年 - 1813年)
詹姆斯.瓦特 蘇格蘭 (1736年 - 1819年)
[編輯]
19世紀著名物理學家:
伏打 - 義大利 (1745年 - 1827年)
Ernst Chladni - 德國 (1756年 - 1827年)
約翰.道爾頓 - 英格蘭 (1766年 - 1844年)
讓.巴蒂斯特.約瑟夫.傅立葉 (Jean Baptiste Joseph Fourier) (1768年 - 1830年)
托馬斯.楊 - 英格蘭 (1773年 - 1829年)
Jean - Baptist Biot (1774年 - 1862年)
安德烈.瑪麗.安培 (Andre Marie Ampere) (1775年 - 1836年)
阿梅德奧.阿伏加德羅(Amedeo Avogadro) - 義大利 (1776年 - 1856年)
卡爾.弗雷德里希.高斯 (Carl Friedrich Gauss) - 德國 (1777年 - 1855年)
漢斯.克里斯蒂安.奧斯特(Hans Christian ?rsted) - 丹麥 (1777年 - 1851年)
蓋-呂薩克 - 法國 (1778年 - 1850年)
David Brewster - 蘇格蘭 (1781年 - 1868年)
William Prout - 英格蘭 (1785年 - 1850年)
約瑟夫.夫琅和費 - 德國 (1787年 - 1826年)
奧古斯丁.簡.菲涅耳 - 法國 (1788年 - 1827年)
格奧爾格.西蒙.歐姆 - 德國 (1789年 - 1854年)
麥可.法拉第 - 英國 (1791年 - 1867年)
Felix Savart - 法國 (1791年 - 1841年)
尼古拉.萊昂納爾.薩迪.卡諾 - 法國 (1796年 - 1832年)
約瑟夫.亨利 - 美國 (1797年 - 1878年)
基士揚.都卜勒 - 奧地利 (1803年 - 1853年)
威廉.韋伯 (1804年 - 1891年)
威廉.漢密爾頓 - 愛爾蘭 (1805年 - 1865年)
Anders Jonas ?ngstr?m - 瑞典(1814年 - 1874年)
詹姆斯.焦耳 - 英國 (1818年 - 1889年)
Hippolyte Fizeau - 法國 (1819年 - 1896年)
萊昂.傅科(Leon Focault) - 法國 (1819年 - 1868年)
喬治.斯托克斯 - 英國 (1819年 - 1903年)
赫爾曼.路德維希.費迪南德.馮.亥姆霍茲 - 德國 (1821年 - 1894年)
魯道夫.克勞修斯 - 德國 (1822年 - 1888年)
古斯塔夫.基爾霍夫 (Gustav Robert Kirchhoff) (1824年 - 1887年)
Johann Balmer - 瑞士 (1825年 - 1898年)
威廉.湯姆遜 - (開爾文勛爵) 英格蘭 (1824年 - 1907年)
Joseph Wilson Swan (1828年 - 1914年)
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 - 英國 (1831年 - 1879年)
Jožef Stefan - 奧匈帝國,斯洛維尼亞 (1835年 - 1893年)
恩斯特.馬赫 - 奧地利 (1838年 - 1916年)
Josiah Gibbs (1839年 - 1903年)
恩斯特.阿貝 - 德國 (1840年 - 1905年)
Marie Alfred Cornu (1841年 - 1902年)
詹姆斯.杜瓦 - 英國 (1842年 - 1923年)
Osborne Reynolds - 英國 (1842年 - 1912年)
路德維希.玻耳茲曼 - 奧地利 (1844年 - 1906年)
Roland E?tv?s - 匈牙利 (1848年 - 1919年)
Oliver Heaviside - 英國 (1850年 - 1925年)
George Francis FitzGerald - 愛爾蘭 (1851年 - 1901年)
約翰.玻因廷 - 英國 (1852年 - 1914年)
亨利.龐加萊(Henri Poincare) (1854年 - 1912年)
約翰尼斯.里德堡 - 瑞典 (1854年 - 1919年)
Edwin Hall - 美國 (1855年 - 1938年)
約瑟夫.約翰.湯姆遜 (1856年 - 1940年)
亨利希.魯道夫.赫茲 - 德國 (1857年 - 1894年)
[編輯]
20世紀著名物理學家:
Hannes Alfven - 瑞典 (1908年 - 1995年)
亨利.貝克勒爾 - 法國 (1852年 - 1908年)
Felix Bloch - 瑞士 (1905年 - 1983年)
尼爾斯.玻爾 - 丹麥 (1885年 - 1962年)
Satyendra Nath Bose - 印度 (1894年 - 1974年)
路易斯.維克托.德.德布羅意 - 法國 (1892年 - 1987年)
瑪麗.居里 - 波蘭 (1867年 - 1934年)
Fritjof Capra - 奧地利, 美國 (1939年 - )
保羅.安德列.莫里斯.狄拉克 - 英國 (1902年 - 1984年)
弗里曼.戴森 (Freeman Dyson) - 英國, 美國 (1923年 - )
保羅.厄倫費斯特 - 奧地利 (1880年 - 1933年)
艾伯特.愛因斯坦 - 瑞士, 美國 (1879年 - 1955年)
恩里科.費米 - 義大利 (1901年 - 1954年)
理察.費曼 - 美國 (1918年 - 1988年)
默里.蓋爾曼 (Murray Gell-mann) - 美國 (1929年 - )
維爾納.卡爾.海森堡 (1901年 - 1976年)
史蒂芬.霍金 - 英格蘭 (1942年 - )
Edwin Jaynes - 美國 (1922年 - 1998年)
萊夫.達維多維奇.朗道 - 蘇聯 (1908年 - 1968年)
Irving Langmuir - 美國 (1851年 - 1957年)
約翰.馮.諾伊曼(John von Neumann) - 奧匈帝國, 美國 (1903年 - 1957年)
羅伯特.奧本海默 - 美國 (1904年 - 1967年)
泡利 - 奧地利 (1900年 - 1958年)
馬克斯.普朗克 - 德國 (1858年 - 1947年)
John Polkinghorne - 英國 (1930年 - )
威廉.康拉德.倫琴(Wilhelm Conrad R?ntgen) (1845年 - 1923年)
歐內斯特.盧瑟福 - 紐西蘭, 英格蘭 (1871年 - 1937年)
埃爾溫.薛丁格 - 奧地利 (1887年 - 1961年)
尼古拉.特斯拉 - 奧匈帝國, 美國 (1856年 - 1943年)
Steven Weinberg - 美國 (1933年 - )
Arthur Wightman - 英國
Eugene Wigner - 奧匈帝國, 美國 (1902年 - 1993年)
吳有訓(Woo YH) - 中國 (1897年-1977年)
趙忠堯(Chao CY) 中國 (1902年-)
吳健雄(Chien-Shiung Wu) - 中國, 美國 (1912年-1997年)
李政道(Tsung Dao Lee ) - 中國, 美國 (1926年-)
楊振寧(Chen Ning Yang) - 中國, 美國 (1922年-)
丁肇中(Samuel Chao Chung Ting) - 中國, 美國 (1936年-)
朱經武 (Paul Ching-wu Chu) - 中國, 美國 (1941年-)
愛德華.威滕 (Edward Witten) - 美國
湯川秀樹(Yugawa Hideki) - 日本 (1907年 - 1981年)
朱光亞 - 中國
物理學家介紹——霍金
1942年1月8日,霍金出生於英國牛津。這一天正是偉大的物理學家、天文學家伽利略300年前闔然長逝的日子。伽利略是最先提出了慣性定律原理(一切物體在不受外力作用時都會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的人,後來牛頓系統地歸納了這個定律(因此後人也叫它「牛頓第一定律」),使之成為一切力學定律的基石。愛因斯坦提出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徹底改變了人類的時空觀念。霍金的成就與這幾位前輩相比又如何呢?他有資格躋身科學名人堂嗎?讓我們從他在學術界的第一次亮相看起:
1970年,28歲的霍金和彭羅斯(R. Penrose)合作,證明了「奇點定理」:在一定條件下,按照廣義相對論,宇宙大爆炸必然從一個「奇點」開始。為此,他們共同獲得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
霍金的貢獻——對黑洞性質的研究和提出量子引力論——論重要程度雖趕不上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和愛因斯坦的兩個相對論,但是足以為他在科學名人堂中留下一席之地。尤其是他的量子引力論,整合了現代物理學的兩大領域,自成體系,使他能與創立分子生物學(生物學與量子力學的成功結合)的科學家平起平坐。
在霍金之前,所有的宇宙理論都以廣義相對論為基礎,但是只有霍金發現並證明了廣義相對論只是一個不完全的理論,它不能告訴我們宇宙起源的細節。因為根據廣義相對論得出的結論,所有的物理理論(包括它自己在內)都將在宇宙的開端處失效。顯然,廣義相對論只是一個不完全的「部分」理論,所以奇點定理真正所顯示的是,在極早期宇宙中有過一個時刻,那時宇宙是如此之小,以至於人們不得不考慮用20世紀另一個偉大的「部分」理論——專門描述微觀世界的量子力學——來研究它。霍金和他的搭檔被迫從對極其巨大范圍的理論研究轉到對極其微小范圍的理論研究。
恰好有這樣一種可能存在的微型天體可作為研究對象。正如霍金後來回憶的:「研究黑洞的性質,有助於我們同時理解大爆炸奇點,因為他們之間實在是太相似了。」於是他開始潛心研究黑洞問題。
1971年,霍金指出,宇宙大爆炸時間可能產生像質子那麼小(半徑10-13厘米)的重約十億噸的「太初黑洞」,它們的壽命大約和宇宙年齡相同。
1973年霍金、卡特爾(B. Carter)等人嚴格證明了「黑洞無毛定理」:「無論什麼樣的黑洞,其最終性質僅由幾個物理量(質量、角動量、電荷)惟一確定」。即當黑洞形成之後,只剩下這三個不能變為電磁輻射的守恆量,其他一切信息(「毛發」)都喪失了。「黑洞」的命名者惠勒(J.A. Wheeler)戲稱這特性為「黑洞無毛」。
華裔著名物理學家介紹
吳有訓
吳有訓先生於1916年考入南京高等師范學校理化部,受教於留美歸來的胡剛復博士。在胡先生的指導下,吳有訓在國內即對X射線有了一定的了解。1921年以優異成績獲得赴美留學機會。該年底吳有訓赴美,1922年初進入芝加哥大學。其時,著名物理學家A•H•康普頓正以訪問學者身份在芝加哥大學從事研究與教學,1923年他正式成為該校教授,該年5月康普頓發表了解釋X射線被石墨散射後頻率改變現象(後稱康普頓效應)的論文。當時也研究這一現象的美國物理界一位重要人物杜安已有所謂「箱子效應」和「三次輻射」的理論,因此他極力反對康普頓的工作。吳有訓先後以十幾種元素為散射物質進一步做了大量深入研究,通過精心設計實驗方案以無法辯駁的事實對康普頓的理論給予了極大支持。這些成果得到了國際物理界的關注和承認。相關數據被一些國際著作引用。吳先生1926年獲博士學位。國外有的物理教科書,因尊重吳先生的工作而將康普頓效應稱為康普頓—吳有訓效應。
錢學森
錢學森(1911—),中國科學家,火箭專家,1911年12月1日生於上海,3歲時隨父來到北京,1934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1935年赴美國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氣動力學,1938年獲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博士學位。後留在美國任講師、副教授、教授以及超音速實驗室主任和古根罕噴氣推進研究中心主任。1950年開始爭取回歸祖國,受到美國政府迫害,失去自由,歷經5年於1955年才回到祖國,1958年起長期擔任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研製的技術領導職務。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中國科技協會名譽主席等職。
楊振寧
楊振寧(1922—),美籍華人,理論物理學家,1922年10月1日生於安徽省合肥縣(今合肥市)。
在西南聯合大學物理學系吳大猷指導下完成學士論文,1942年畢業後即入研究院深造,在王竹溪指導下研究統計物理學。1945年赴美,入芝加哥大學做研究生,
受E•費米熏陶,在導師E•特勒的指導下完成博士論文,1948年獲博士學位。1948—1949年任芝加哥大學教員,1948—1955年在普林斯頓高級研究院工作,1955—1966年任該所教授,1966年任紐約州立大學
鄧稼先
鄧稼先(1924—1986),中國核物理學家,1924年6月25日生於安徽懷寧,祖父是清代著名書法家和篆刻家,其父是著名的美學家和美術史家。七七事變後,全家滯留北平,16歲隨其姐來到四川江津念完高中。1941—1945年在西南聯大物理系學習,受業王竹溪、鄭華熾等著名教授。1945年抗戰勝利後,遷返北平,應聘於北大物理系任教。1948年到美國印第安那州普渡大學念研究生,被選入「留美科協」總會幹事會。新中國的誕生促使他決心盡早回到祖國。1950年8月,在他取得學位後的第九天,沖破重重險阻登上了回國輪船。1950年10月在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員,從事原子核理論研究。1958年8月調到新籌建的核武器研究所任理論部主任,負責領導核武器的理論設計,後歷任研究所副所長、所長,核工業部第九研究設計院副院長、院長,核工業部科技委副主任,國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是我國核武器研製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和領導者。
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第十二屆中共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院委員。
1985年7月患直腸癌,堅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1986年7月29日卒於北京,終年62歲。
Ⅶ 我國著名的物理學家都有誰
1,吳有訓 (1897-1977),江西高安人,吳有訓是我國最早的一位具有國際聲譽的物理學家,任過清華大學教授、西南聯大教授,楊振寧、李政道當時都是西南聯大的學生。
2、錢三強,浙江省湖州市人,1913年生,男,中共黨員,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1948年回國,歷任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北平研究院原子能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所(後改為原子能所)所長、計劃局局長、副秘書長,二機部副部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中國核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科學院特邀顧問。1992年逝世。
3,黃昆院士 男 1919年9月出生於北京,黃昆院士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他對固體物理學作出了許多開拓性的重大貢獻。是我國固體物理學和半導體物理學的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黃昆於2005年7月6日因病不幸逝世,享年86歲。
4,(1891—1968) 饒毓泰,物理學家、教育家,我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之一。研究了氣體導電過程,對低壓汞弧放電機理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在倒斯塔克效應、分子光譜等方面取得很有意義的研究成果。畢生致力於我國物理學教學和科研事業。創辦南開大學物理系;長期擔任北京大學物理系主任,大力建設研究實驗室,使北京大學物理系迅速位居國內物理教學和研究的前列。執教40餘年,培養了吳大猷、馬仕俊、馬大猷、郭永懷、虞福春、黃昆等一批國內外知名物理學家,為我國物理學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5,王淦昌 (1907~),中國核物理學家。生於中國江蘇常熟。1929年畢業於清華大學。1934年獲德國柏林大學博士學位,1934年至1936年任山東大學物理系教授。1936年至1950年任浙江大學物理系教授並曾任系主任。1950年至1956年任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1951年後兼任副所長。1956年至1960年任蘇聯杜布納聯合原子核研究所研究員,1959年至1960年兼任副所長,直到1960年底回國。1961年至1978年任第二機械工業部研究院副院長。1978年至1982年任第二機械工業部副部長,兼任原子能研究所所長。1982年任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原子能研究所名譽所長和研究員。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即院士)。
6,周光召(1929~),他在理論物理學領域作出過許多重要貢獻。在粒子物理學方面,嚴格證明CP破壞的一個重要定理,1960年推導出贗矢量流部分守恆定理(PCAC),這對弱相互作用理論起了重大推進作用,因此世界公認他是PCAC的奠基人之一;他第一次引入了螺旋振幅的概念和相應的數學描述;他還用色散關系理論對非常重要的光核反應做了大量理論研究工作。他組織領導了許多中青年對相互作用統一、CP破壞、陪集規范場、非線性σ模型、有效拉氏量理論、超對稱性破缺、量子場論的大范圍拓撲性質及其與反常的聯系等等方面作了許多有意義的研究工作。在凝聚態物理方面,他領導的小組發展了非平衡態統一理論中的數學形式——閉路格林函數方法。他還參加並組織領導了中國核武器的理論研究、設計和試驗工作。1985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歷任中國科學院院長、中國科協主席等職。
7, 鄧稼先(1924-1986)安徽懷寧人,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鄧稼先是中國核武器研製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被稱為「兩彈元勛」。在原子彈、氫彈研究中,鄧稼先領導開展了爆轟物理、流體力學、狀態方程、中子輸運等基礎理論研究,完成了原子彈的理論方案,並參與指導核試驗的爆轟模擬試驗。原子彈試驗成功後,鄧稼先又組織力量,探索氫彈設計原理,選定技術途徑。領導並親自參與了1967年中國第一顆氫彈的研製和實驗工作。 1986年7月29日,鄧稼先因病去世。
8黃祖洽先生1924年10月出生於湖南長沙,1948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是中國核反應堆理論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現為中科院院士、北師大低能核物理研究所名譽所長。
9,錢學森(1911.12.11-),早年在應用力學和火箭、導彈技術的許多領域都做過開創性的工作。獨立研究以及和馮.卡門合作研究提出的許多理論,為應用力學、航空工程和火箭導彈技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回國後長期擔任火箭、導彈和衛星研製的技術領導職務,為創建和發展我國的導彈、航天事業作出了傑出貢獻。在工程式控制制論、系統工程和系統科學、思維科學和人體科學以及馬克思主義哲學等許多理論領域都進行過創造性研究,作出了重大貢獻。1956年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91年被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和一級英模獎章。中國科學院院士。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10,物理界-中國著名女物理學家-----吳健雄
吳健雄(1912-1997)江蘇太倉人。女。1930-1934年就讀於中央大學物理系,獲學士學位。後赴美留學,獲柏克萊加州大學博士學位。1958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1975年當選美國物理學會第一位女會長。1982年受聘為母校南京大學名譽教授,1986年又被南京大學授予名譽博士學位。每次回國,必到南大訪問、講學,並在南大設立有「吳健雄、袁家騮獎學金」。先後以實驗驗證了「弱相互作用下的宇稱不守恆」和「β衰變中矢量流守恆定律」。1990年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將國際編號為2752號的小行星命名為「吳健雄星」。1994年首批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Ⅷ 中國有哪些著名天體物理學家
李衛東 - 著名天體物理學家
李衛東是我國著名天體物理學家,1968年12月29日出生於湖北省。1995年畢業於北京師范大學天文學系,獲博士學位。1995至1997年在北京天文台(今國家天文台)作博士後。1996年,他曾用60厘米望遠鏡發現一顆銀河系外的超新星,這是中國人第一次發現銀河系外超新星,這一發現也成為當時的中國十大科學新聞之一。
Ⅸ 有那些姓劉的科學家
劉承釗、劉崇樂、劉思職、劉有成、劉建康、劉東生、劉光鼎、劉恢先、劉盛綱、劉敦楨、劉仙洲、劉元方、劉新垣、劉寶(王君)劉廣均、劉永坦、劉應明、劉昌明、劉振興、劉瑞玉、劉若庄、劉以訓、劉高聯、劉頌豪、劉寶鏞、劉允怡、劉嘉麒、劉伯溫
華裔科學家劉宗正
中國雙星計劃首席科學家劉震興院士
科學家劉甫翼
我國著名玉米科學家、華中農業大學劉紀麟教授
已故的劉子華博士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腫瘤研究所劉芝華
現代著名社會科學家劉泮溪
國家級的科學家劉元凱
中國科學家劉少創
中國科學家劉華傑
美籍華裔科學家劉一農
華裔科學家劉德喜
首席科學家劉功勤
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科學家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