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蘭州大學和吉林大學物理專業那個好就業
反正大學和吉林大學一般都是吉林大學的物理專業比較好 對於蘭州大學來說 化學專業屬於長牛
㈡ 蘭州大學與吉林大學那個好
吉林大學排名第十,蘭州大學比吉大差很多。
㈢ 蘭州大學和吉林大學怎麼選擇
蘭州大學比較好,是「985工程」和「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
蘭州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由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與教育部共建,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985工程」和「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
師資力量
有專、兼職教學科研人員2790人,其中,教授、研究員1112人,副教授、副研究員788人。有研究生導師2031人;在站博士後220人;臨床醫學教授116人、副教授266人。
有兩院院士19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6人;全國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工程入選者2人;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獲得者4人;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入選者9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6人。
㈣ 蘭州大學和吉林大學怎麼選
預計2020年浙江考生選擇物理學專業,在吉林大學錄分線635左右,蘭州大學在625左右。
如果一定要報考物理學,而你的分數只能夠那就報吉林大學,畢竟吉林大學的綜合規模、聲譽、學科建設、生源質量等方面更好一些。
如果不夠那麼顯而易見只能報考蘭州大學。
如果像你說的有把握轉專業,也可以報吉林大學。
請到兩個大學的官網查詢分數線和位次,一定要查准確進行細致的對比。
㈤ 理性選擇,蘭州大學和吉林大學選哪個
很難,可能性不大,這兩所高校雖然分數都不高,但是隨著近年來武大華科不斷縮減在湖北省的招生名額,很多高分考生擁入這兩所學校,水漲船高,使這兩所學校在湖北省的分數已經上升了不少。預計蘭州大學576,吉林大學591.如果想要報考985高校,可以考慮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但是建議題主報考本省的武漢科技大學,相對來說是個更合適的選擇。
㈥ 吉林大學物理系好,還是蘭州大學的好
2015年,蘭大數學在國際上的各種排名穩定在70-80左右,放在國內就是第四,比吉大高。物理就量子光學與凝聚態理論方面,我感覺蘭大比吉大的活躍度要高
㈦ 吉林大學和蘭州大學和四川大學的物理系哪個合適
蘭大的物理應該比川大好。師資流失是上一任校長的傑作(物理院李發伸教授),不過這幾年基本沒有這種現象。蘭大的理論物理top5,材料應該在top10的樣子。不過蘭大的工科很弱,物理院微電子就很弱,不過它的就業率是1。川大到底怎樣,我不甚明了。
㈧ 理論物理是蘭州大學和吉林大學好,哪個環境更好
蘭州大學有理論物理的傳統。吉林大學是凝聚態和光學更好一些。環境嘛,看個人期望了。境由心生。
㈨ 蘭州大學和吉林大學哪個好
蘭州大學比較好,是「985工程」和「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
蘭州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由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與教育部共建,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985工程」和「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
入選「珠峰計劃」、「強基計劃」、「2011計劃」、「111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
蘭州大學的師資力量:
有專、兼職教學科研人員2790人,其中,教授、研究員1112人,副教授、副研究員788人。有研究生導師2031人;在站博士後220人;臨床醫學教授116人、副教授266人。
有兩院院士19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6人;全國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工程入選者2人;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獲得者4人;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入選者9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6人。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蘭州大學
㈩ 吉林大學蘭州大學哪個好
吉林大學更好一些。吉林大學的排名更靠前,吉林大學在師資力量、教學資源等方面都更強一些,學生的就業也比較好,綜合實力來看,還是吉林大學更強一些。
吉林大學始建於1946年,1952年經院系調整成為建國後中國共產黨親手創建的第一所綜合性大學,1960年被國務院列為國家重點大學。
2000年,原吉林大學、吉林工業大學、白求恩醫科大學、長春科技大學、長春郵電學院合並組建新吉林大學。2004年,原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轉隸並入。
(10)吉林大學和蘭州大學物理系哪個好擴展閱讀:
吉林大學的學術資源
截至2019年11月,校圖書館各類紙質書刊784萬冊,其中古籍40萬冊,古籍中6000餘部為善本。地方誌與譜牒、金石拓片與古文字文獻的收藏在高校圖書館中名列前茅,這些珍貴文獻與亞細亞文庫、滿鐵資料一起成為吉林大學圖書館的特色收藏。
截至2013年底,訂閱外文期刊1268種、中文報刊4914種,購買了包括web of science和EI在內的48種西文文獻資料庫,中國知網等14種中文資料庫,超星、書生等電子圖書120萬冊,自建了東北亞研究、滿鐵資料等12個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