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用不同的力彈鋼琴鍵發出的什麼不同
發出聲音大小不同,就是音量和強度,和音色無關。
② 鋼琴演奏中,有哪些用力的方法來改變鋼琴音色的方法
音色是鋼琴描繪意境、渲染情緒、揭示韻味塑造形象的重要途徑;也是彈奏者理解表達能力優劣、色彩感覺濃淡、藝術造詣深淺的顯著標志。鋼琴演奏中的觸鍵與音樂是緊密相連的。不同的觸鍵部位以及方向會產生不同的音色,用指尖、指面、不同的角度來與琴鍵接觸,可以發出千變萬化的音色來。本文從觸鍵的各個方面來說明與音色的關系,使之在今後的鋼琴演奏中能夠更好的對音樂進行詮釋和理解。
每台鋼琴在出廠後就已經確定了它該有的音色,是柔和圓潤、還是明亮清澈都是之後很難改變的,但是由於鋼琴音域之廣闊,演奏者可以使用不同的技巧使鋼琴彈奏曲目時,增添不一樣的情緒。決定鋼琴音色的要素有五個:1 觸鍵方向;2 觸鍵高度;3觸鍵力量;4 觸鍵速度;5 觸鍵深度。
1.不同的觸鍵部位以及不同的觸鍵方向會產生不同的音色
①用手指指尖的部位,在手指二關節以下與鍵盤基本成直角狀的觸鍵,指尖保持明確的觸感。這種垂直擊鍵,觸感靈敏,琴鍵起落迅速,其音色清脆,純凈透明。用以表現晶瑩剔透的音色,均勻清晰的音粒,生動活躍的節奏,流暢悠揚的氣息。
②用手指指面多肉的部位,自第二關節以下與鍵盤基本成銳角的觸鍵。可以使聲音十分柔和細膩,沒有明顯的「音頭」。
2.鋼琴演奏的三種基本彈奏法對音色的影響
(1)非連奏,即:「顆粒性彈奏法」。觸鍵時,要求下鍵、起鍵速度要快,觸鍵的瞬間具有一定的爆發力,使手指的揮動有較快的速度。再加上牢固的指尖,就會發出結實,明亮集中而富有顆粒性的聲音。
(2)連奏,即鋼琴演奏中的歌唱性奏法。主要用於抒情性的歌唱旋律、圓滑連貫的音型,流暢的旋律性經過句,琶音和分解和弦等。緩慢的觸鍵是創造柔和歌唱性演奏聲音的關鍵因素。這種以水平方向的用力方式,可以使琴鍵以一種緩沖的方式受力,從而使發出的音色柔和連貫,圓潤歌唱。
(3)跳音奏法,一方面不同的時值的跳音,根據音樂特性的需要而具有不同的音響特質;另一方面,手的不同動作部位演奏的跳音也會產生不同的聲音效果。在王建中的《猜調》中有大量的單音旋律需要跳音奏法。作品要求聲音短促集中,輕快透明,力度較弱但速度較快。在手指積極主動地彈奏跳音時手腕與手指的配合協調,與之融為一體,使聲音靈巧集中,富有彈性。
③ 鋼琴敲擊琴鍵的輕重對音色的變化影響大嗎
琴弦如果被擊得較重,振幅就會增加,就能產生物理上的強音,同時音色也會有明顯的變化。聲音的強度若產生物理變化,都具有音色隨之變化的性質,但不能把大音量和大重量等同起來。
鋼琴敲擊琴鍵的輕重對音色的變化影響
在一本「學鋼琴最怕走彎路」的書裡面講得很明白,你可以上網路搜一下。
④ 鋼琴敲擊琴鍵的輕重對音色的變化影響大嗎
琴弦如果被擊得較重,振幅就會增加,就能產生物理上的強音,同時音色也會有明顯的變化。聲音的強度若產生物理變化,都具有音色隨之變化的性質,但不能把大音量和大重量等同起來。
鋼琴敲擊琴鍵的輕重對音色的變化影響 在一本「學鋼琴最怕走彎路」的書裡面講得很明白,你可以上網路搜一下。
⑤ 觸鍵的鋼琴觸鍵的各種方式及其產生的音色變化
2008-4-23 15:55:00
一, 不同觸鍵角度的音色變化
在鋼琴演奏中,影響音色變化的因素很多,演奏者可以根據不同音色的需要,通過調整觸鍵方式來獲得。觸鍵方式的調整有各種各樣的途徑,改變觸鍵角度便是諸多方法中的一種,通過恰當地運用這種方法可以獲得音色上的很大變化。從物理學的角度來說,接觸面積不同,同樣的力度所形成的壓強也就不同,即壓強與接觸面積呈反比。在鋼琴演奏過程中,手指觸鍵時與鍵盤形成的角度越小,指尖與鍵盤的接觸面積則越大,相應的彈奏出的音色也就越柔和,越具有發散性;反之,如果在手指觸鍵時與鍵盤形成的角度越大,比如說指尖完全垂直於鍵盤,與鍵盤呈90度直角,則彈奏出的音色越尖銳,越集中,音色的穿透力也越強。因此,在演奏過程中,演奏者可以根據作曲家所處的時代特點與個人風格,結合演奏者的個人音樂審美取向和對作品的理解,來判斷需要採用何種音色效果。在演奏時通過調整指尖與鍵盤之間的不同角度,來改變手指觸鍵面積的大小,以便獲得作曲家或演奏者期望產生的音樂色彩與聲音效果,各種角度的觸鍵方式,有其不同的技術要領與音色特點,下面我們可以根據觸鍵角度的大小,把它仔細劃分為幾類不同的觸鍵方式,並了解這些觸鍵方式所帶來的音色上的變化與它所適用的作品范圍。
1,高抬指的大角度觸鍵
同樣是大角度的觸鍵,由於手指所抬的位置的高低產生的觸鍵效果也各有不同,如果同時以高抬手指的動作以最大的角度也就是90度角觸鍵,則能獲得有金石之聲的音色效果。例如,在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黎明》Op.53的第一樂章中,就適合採用高抬手指的大角度觸鍵方式來彈奏。
2,半抬指的大角度觸鍵
半抬指的大角度觸鍵顧名思義是把手指只抬到一半的位置後以較大的角度觸鍵,當演奏中需要出現清澈明亮的宛如「大珠小珠落玉盤」的音色效果時,就可以採用這種觸鍵方式,這種觸鍵方式在古典主義時期的作品中經常被用到,特別是在莫扎特,海頓的作品中,常常需要這種方式所帶來的獨特的音色效果。例如在莫扎特協奏曲K488的第一樂章中,大量的樂句和經過句都需要採用這種只抬一半手指的大角度的觸鍵方式彈奏。
3,手指貼鍵的大角度觸鍵
在演奏浪漫派和印象派作曲家的許多作品時,很多時候為了獲得一種特殊的晶瑩剔透的聲音色彩,在彈奏時雖然採用大角度觸鍵,但手指並不離開鍵盤做抬起落下的動作,而是直接依靠關節的力量來做細微的彈奏動作,這樣一方面能縮短彈奏時間,提高演奏速度,最重要的是能使音色產生一種奇妙的色彩變化,恍如水中倒影,又像是夜空中的點點星光。在蕭邦,德彪西,拉威爾等作曲家的作品中,這種觸鍵方式往往被演奏家們大量的採用,例如在蕭邦《搖籃曲》Op.57中,下列的華彩的經過句可以用這種手指貼鍵的大角度觸鍵方式彈奏,用以營造輕盈飄逸的迷人光彩。
4, 小角度的觸鍵方式
要想獲得相對於大角度觸鍵的音色而言更為寬厚,悠長,深沉的音色效果,可以通過縮小指尖與鍵盤角度做到這一點。指尖在觸鍵時與鍵盤的角度變小後,能使鋼琴產生比較柔和,深遠,嘹亮的音色。它不像大角度觸鍵那樣產生集中而具有穿透的聲音,小角度觸鍵產生的聲音是具有發散性的帶混響的音色,由於小角度觸鍵改變了手指與鍵盤的接觸部位,手指不是以指尖而是以指腹來觸鍵,這樣觸鍵的力量就不像以指尖觸鍵那樣集中,相應的也就改變了琴槌擊弦的力量,從而改變了琴弦發出的聲音。
5,以手臂帶動的小角度觸鍵方式
小角度觸鍵方式不僅僅改變了手指與鍵盤的接觸角度,同樣也改變了手指與手臂的運用方法。在彈奏中教師可以根據作品的實際需要指導學生選擇適當的方法來運用小角度的觸鍵方式,以手臂帶動的方法就是其中的一種。當以手臂帶動手指採用小角度的觸鍵方式時,手指在彈奏過程中沒有多少動作,主要是依靠手臂來帶動整個手掌和手指以適合的角度接觸鍵盤,而不是靠抬手指然後落下的方法來觸鍵的。這樣的觸鍵方法適用於許多浪漫派的作品,尤其是在彈奏大和弦時,這種大角度的觸鍵尤其顯得豐滿,厚實,深沉。例如,在蕭邦的《第一鋼琴敘事曲》Op.23中,副題的第二次出現就可以採用上述彈法來進行演奏。
6,抬手指的小角度觸鍵方式
有的時候小角度的觸鍵方式仍然需要高抬手指的彈奏動作,只不過在抬手指的時候不再像平時高抬手指時那樣指尖與琴鍵成90度角的標准姿勢,而是在抬指時就要使手指以盡可能小的角度瞄準鍵盤,以確保手指在觸鍵時能夠以最小的角度接觸琴鍵。這樣的觸鍵方法最常應用於浪漫派的作曲家如蕭邦,舒伯特,拉赫瑪尼諾夫的作品中,特別是在表現富於歌唱性的長線條的旋律線時更是如此。例如在拉赫瑪尼諾夫的《前奏曲》Op23No.4中,主題旋律就可以通過高抬指的小角度觸鍵來加以強調。
7,不抬手指的小角度觸鍵方式
不抬手指的小角度觸鍵方式從表面上看容易和手臂帶動小角度的觸鍵方式混淆,但它們是兩種有很大差異的彈奏方式,因為不抬手指的小角度觸鍵方式雖然沒有抬手指的動作,但它的發力點仍然是指關節,只是沒有那麼大幅度的外在動作。在彈奏時可以使手指虛搭在琴鍵上,與琴鍵成近乎30度角的角度,然後從手指第三關節發力觸鍵彈奏,這樣能使音色在非常輕柔的狀態下仍然保持悠長的共鳴,這種觸鍵方式適合許多浪漫派和印象派的作曲家的作品,特別是一些很難控製得很弱的樂段或和弦,例如,德彪西的組曲《貝加莫》中的《月光》,就有很多地方可以使用這種不抬手指的大角度觸鍵方式。
二,不同觸鍵速度所產生的音色變化
鋼琴作為一種有鍵盤系統的擊弦樂器,它的擊弦位置是相對固定的,一般集中在有效弦長的七分之一處,因此它不像那些沒有鍵盤系統的擊弦的位置來改變音色,它的音色變化最主要是由觸鍵時的力度和速度來決定的。前面說過,琴槌在形成鋼琴基本音色方面是起著決定性作用的,琴槌的形狀,質量,材料的彈性和剛度以及製作工藝直接影響著一台鋼琴的基本音色,但作為音色變化的手段則需要演奏者在演奏過程中對觸鍵方式的選擇來決定。不同的觸鍵速度直接決定著鋼琴的音色變化,而不同的觸鍵速度不僅僅取決於大腦神經和肌肉對動作速度的控制,也同樣取決於對不同彈奏方法的選擇。
1,快速觸鍵法及其音色效果
從物理學的角度來說,根據牛頓第二定律,當質量一定的時候,物體受力與其加速度呈正比。也就是說,當手指觸鍵時,手指觸鍵的速度越快,琴鍵所受的沖擊力越大,那麼通過鍵盤系統傳導給琴槌的力量也會相應的更大,琴弦在琴槌的激勵下,產生的反作用力越大,相應的產生的振動頻率也會越大,同時琴槌擊弦的速度越大,則音板的振幅也越大,前面我們提到過音板的自由振動對於控制空氣聲的音質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鋼琴音色與音量的變化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琴槌擊弦的速度,琴槌擊弦的速度又取決於手指觸鍵的速度。在觸鍵時無論想獲得明快乾凈的音色,或是明亮清朗的音色,抑或是尖銳強烈的音色,都可以使用快速觸鍵的彈奏方法,只是在發力點和觸鍵速度上有所差別。同樣是快速觸鍵,可以以手的任何一個關節為發力點形成的觸鍵方式會帶來音色上的差異,但總的來說,無論以哪個部位為發力點的快速觸鍵,它形成的音色總體來說都是比較明亮的。
2,手指的快速觸鍵
手指的快速觸鍵方法主要是指在彈奏時以手指第三關節為發力點,帶動手指快速的擊鍵,這種彈奏方法能形成非常干凈,明亮,清澈的音色效果,在任何一個時期的音樂作品中,都經常會運用到這種觸鍵方法,尤其在巴洛克時期和古典主義時期的音樂作品中,這種觸鍵方式更是常見,例如在斯卡拉蒂的奏鳴曲中K465中,通篇都適合採用這種以指關節為發力點的快速觸鍵的方法彈奏,無論是在斷奏或連奏時都適用。
3,手腕的快速觸鍵
以手腕為發力點的快速觸鍵方法更多的適合於在彈奏斷奏,非連奏時使用,它的應用范圍非常廣泛,無論是彈奏單音,雙音,三和弦或八度,只要想獲得清澈,明朗的聲音效果,都可以採用這種彈奏方法。它的技術要點主要是牢牢地把握好手掌和指關節的基本形態,從合適的觸鍵角度以手腕為軸心做快速的上下運動,如果想使音色變得更尖銳,凄厲,可以加快觸鍵的速度,這樣就可以使原本明亮的音色變得刺耳,從而達到改變色彩的目的。這種觸鍵方法在古典主義時期開始越來越經常的被運用在各種不同的作品中,貝多芬的作品就有很多地方適合採用這種觸鍵方法,例如,在他的《C大調奏鳴曲》Op.2No3的第三樂章里,雙音部分就非常適合這種以手腕為出發點的快速觸鍵方法來彈奏。
4,前臂的快速觸鍵
前臂的快速觸鍵方法,顧名思義,是以肘關節帶動前臂和手指快速的擊鍵,由於這種觸鍵方法只適用於彈奏斷奏和非連奏,而且由於動作幅度較大,它不像前兩種快速觸鍵方法那樣經常的被用到,但它的作品中起到的畫龍點睛的作用是絕對不可以輕視的。由於在觸鍵動作中加上了前臂的力量,因此改變的不僅僅是音色,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還形成了音量上的對比,它不僅能大大的增加音量的對比,都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很多演奏家在演奏古典主義時期及以後的作品時,越來越多的採用這種以前臂為發力點的快速觸鍵方法來形成強烈的音樂色彩對比和戲劇性沖突。
5,大臂的快速觸鍵
在很多音樂作品特別是浪漫派和近現代作品的高潮處以及樂曲的結尾部分,尤其是在彈奏大和弦時,為了營造輝煌,嘹亮的聲音效果,僅用手腕或小臂的快速觸鍵不足以達到需要的音響效果,這種時候就需要以肩部為發力點,使用大臂帶動手指快速的觸鍵。這種做法不太適用於速度很快的段落,因為大臂到指尖有相當的距離,無論怎樣快速的觸鍵,都需要一定的動作時間,因此,只有在彈奏四分音符的和弦或更長時值的和弦時,才採用這種觸鍵方式。這種觸鍵方式如果同時伴之恰當的延音踏板,能獲得輝煌的,充滿共鳴的音響效果。例如在拉赫瑪尼洛夫的《前奏曲》Op.23No.5中,用前臂的快速觸鍵2來彈奏需要強烈而同時又快速的段落。
但是在拉赫瑪尼洛夫的《前奏曲》Op.3No.2中,不少地方適合用大臂的快速觸鍵方法來表現極其強烈的音樂情緒和色彩效果。
6,慢速的觸鍵
在鋼琴演奏中,手指觸鍵速度的改變無疑促成了演奏音色的變化,一般來說,指尖觸鍵速度越慢,彈奏的聲音越柔和,越深沉,如果手指在觸鍵後繼續保留在琴鍵上的話,能給聽眾造成一種連綿不斷的延長效果,極大地彌補了鋼琴作為擊弦樂器在表達歌唱性旋律上的不足之處。
7,高抬手指的慢速觸鍵
慢速觸鍵的彈奏方式可以根據作品的音樂需要來決定具體的方式方法,如果音樂作品需要把音色表現得連綿,悠長,深沉而富有歌唱性,可以嘗試在彈奏時把手指高高地抬起,再緩緩地落下的慢速觸鍵方式。在這里,抬指的動作不是可有可無的,有了這個動作才可能有緩緩落下的觸鍵方式帶來的非常深沉的音色效果。例如,在蕭邦的《第一鋼琴敘事曲》Op.23中,副題的第一次出現如果採用上述的談走方法,把每一個手指高高地抬起再緩緩地落下觸鍵,能使這段音樂產生類似中提琴的演奏音色效果。
8,貼鍵彈奏的慢速觸鍵
慢速觸鍵時如果完全不抬手指,而是將手指貼在鍵上慢慢地彈下去,改變的不僅僅是音量,更能改變演奏的音色,與抬手指的緩緩觸鍵相比,貼鍵彈奏的慢速觸鍵能產生更為飄渺,輕柔的音色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貼鍵彈奏時,有時會有一種「踏空」了的感覺,直接的後果是沒有彈出聲來,這主要是由於在貼鍵彈奏時,手指緩慢觸鍵的動作不是勻速,連貫的,而是在觸鍵的整個過程中出現了一個停頓,使得鍵盤在帶動琴槌時不能發揮傳導系統的作用,琴槌擊弦的動作太過微弱,因而完全對琴弦起不到激勵作用。因此在貼鍵緩慢彈奏時一定要注意保持每一個觸鍵動作的連貫性,手指要均勻的緩慢的落下,動作一定不能有間隙或停頓,以免出現一個琴鍵被彈了兩次的結果。這種彈奏方法如果運用得當,能產生非常悠遠,飄渺的音色效果,彷彿是遠方山谷傳來的回聲。例如,在格里格的《a小調奏鳴曲》Op.7第三樂章的副題出現時,如果採用這種觸鍵方法,就能得到恍如雪地里傳來的遠方教堂的鍾聲的音色效果。
9,和弦及八度的慢速觸鍵
在彈奏一些連續進行的具有歌唱性的大和弦和八度時,也應當放慢觸鍵的速度,這樣才能產生比較連貫的樂句線條,聲音色彩也會比較柔和。另外,在彈奏一些特別弱的和弦或八度時,也可以通過放慢觸鍵速度來改變彈奏聲音的音量和音色。在放慢觸鍵速度時,一方面要注意保持動作的均勻性和連貫性,另一方面要保證手臂始終是以柔和的動作形態在帶動整個觸鍵動作。而手掌和手指的各個關節則應具有相當的緊張度,以便確保觸鍵時的准確性和穩定性,尤其是手指第一關節和第三關節在觸鍵時要能夠非常穩定的立在鍵上,即使指尖離鍵盤還有一段距離,手掌在空中也應當處於完全准備好的狀態下,而不能是非常放鬆的手型,這樣,當觸鍵時,手掌像一個緩慢降落的集裝箱,而手臂則像控制著起落的吊車,幫助手掌能平穩的著陸。這種觸鍵方式在很多如歌的,抒情的,,輕柔的,極微弱的樂段,樂句或單個和弦上都能應用,在一些「突弱」的地方,只要改變了觸鍵的速度,就能立刻取得驚人的對比效果。例如,在貝多芬的《熱情奏鳴曲》Op.57中的一些八度就可以使用這種慢速觸鍵的彈奏方法來獲得這種極弱的演奏效果。
三, 不同高度觸鍵的力度變化
在鋼琴演奏中,最能直接改變音量的觸鍵方法就是觸鍵力度上的變化,我們當然無法量化對觸鍵力度的控制,但是可以通過專責不同的觸鍵方法,更准確地說是根據彈奏力度的要求,選擇不同的發力點從不同的高度觸鍵。一般來說,觸鍵時指尖觸鍵之前與鍵盤的高度落差越大,觸鍵速度越快,觸鍵時的力度也就越大,彈奏的音量也就越大。反之,如果觸鍵之前指尖與琴鍵的距離越近,甚至沒有距離,指尖是貼著鍵盤的,觸鍵時的力度就自然會相應變小,彈奏的音量當然也就越小,如果同時還放慢觸鍵時的速度,則彈奏出的音量會變得更為微弱乃至於無。掌握了這一點,就可以掌握觸鍵力度變化的基本原則,就能夠根據音樂作品所需要的不同力度來靈活地運用各種不同的觸鍵方法,輕松地表現出從pppp到ffff這區間的各種力度變化。
四, 觸鍵後不同放鬆方法的音色變化
在鋼琴演奏過程中,觸鍵後選擇什麼樣的放鬆方法,對改變音色所起的作用是跟觸鍵時選擇什麼樣的觸鍵力度,觸鍵高度同樣重要的。手在觸鍵後選擇的不同的放鬆方法對於琴弦的振動模式,特別是音板作為傳導系統所產生的振動使得空氣負載產生變化所帶來的音色上的變化是很大的,不同的放鬆方法對琴弦的作用正像打擊樂中所使用的鑔,如果在兩鑔對撞後立刻將其分開,能在空氣中產生長期的殘響,聲音十分洪亮,而如果在對撞後不把兩鑔分開而是緊緊對在一起,聲音會非常沉悶,短促。在鋼琴演奏中,同樣也存在觸鍵後立即放鬆與繼續保持一定的緊張度然後再放鬆,或始終保持緊張度等幾種不同的放鬆方法所帶來的不同的音響效果和音色變化。
1,觸鍵後立刻放鬆
在很多音樂作品中,需要出現一些清澈的,富有光澤的,帶回聲的聲音效果,要想達到這種音色效果,一定要在彈奏過程中掌握好及時放鬆的技術要領,即在手指觸鍵時藉助鍵盤產生的反彈力使手腕和整個手臂放鬆下來,這樣,就能產生非常美妙的帶有極好的混響效果的音色,如果同時輔之以踏板的制音器系統的控制,效果會更加好。這里要注意的是,放鬆的時間要掌握得恰到好處,如果放鬆得太早,則觸鍵時不能對琴弦產生應有的激勵作用,容易讓聲音變得朦朧,含混,如果不能在觸鍵的一瞬間既可放鬆,則會影響音板在產生共振方面的作用,減弱混響效果。有些人因為難以做到在觸鍵的瞬間立即放鬆,採用指尖觸鍵後立即離鍵的方式,完全依靠踏板來幫助形成共鳴和混響的效果,這樣雖然也能部分的達到所需要的音色,但在聲音的延續上會有所衰減,如果在彈奏某些樂曲時,會破壞句子的完整性,只有當個別音需要用這種音色時才可以使用這種方式。否則,在手指觸鍵後留在琴鍵上直至彈奏下一個音。在貝多芬的《黎明奏鳴曲》Op.53的第一樂章的副部主題就是典型的需要採用這種立即放鬆的彈奏方法的範例。
2,觸鍵後始終保持手腕緊張度
在觸鍵後如果不立刻放鬆手腕和手臂,同樣也得不到良好的回聲共鳴,當然,如果希望得到比較壓抑的音色時,可以故意不及時在指尖觸鍵後放鬆手腕,那樣會使聲音顯得比較沉悶,晦暗,從浪漫派作曲家開始,很多音樂作品中都不時需要一些這樣的音色,這就可以通過讓手腕保持一定緊張度的觸鍵方式來取得這種觸鍵效果。例如,蕭邦的《第一鋼琴敘事曲》op.23的主部主題,就是這樣一種比較晦暗,沉悶的音色,如果在彈奏時始終讓手腕保留一定的緊張度,而不是在每一次觸鍵後立即給以放鬆,就能達到上述的音色的效果。
3,觸鍵後稍晚一些放鬆
有的時候,在觸鍵後不是立刻放鬆手腕,而是稍過一會兒再放鬆,能獲得很清晰的,強調樂句每一個音符的效果,而又不至於形成像非連奏那樣音與音之間互不連貫的感覺,破壞了樂句的完整性。這種觸鍵方法在表現需要強調每一個音符又不希望破壞樂句的音樂完整性的旋律性的樂句時非常有效,例如,蕭邦的〈〈第三鋼琴敘事曲〉〉Op.47中,樂句中帶有強調符號的和弦就適合用這種觸鍵方式彈奏。
⑥ 機械鍵盤用力按的話會不會影響軸
鍵盤清潔膠對鍵盤沒有任何清潔作用。鍵帽上的灰塵並不會進入軸體內部,而可能進入軸體內部的灰塵清潔膠毫無用處,反而會殘留一部分殘膠在你最不想讓他殘留的地方。
清潔機械鍵盤最正確的辦法就是使用拔鍵器正確的將鍵帽拔下之後用刷子清理。
用力按壓軸,對彈簧是沒有太大影響的。
彈簧只有在超過最大應力距離的時候才會變形,而MX軸4mm的鍵程要小於這個范圍。在鍵帽觸底後是由軸芯而不是彈簧承擔應力,所以彈簧的每次受力幾乎是一定的。
但是大力按壓對鍵盤並不好。
鋼板鍵盤一般情況下問題並不是很大,因為鋼板會將應力平均分散到周圍的幾個軸體以及外框上(根據鋼板的結構不同。這也是鋼板如何影響軸手感的原因之一),但是首先應力過大的話,軸芯沖擊軸座是會產生一定程度的撞擊磨損的,其次一旦是多鍵同時受力,鋼板分散壓力的能力就會減弱從而導致pcb收到應力而變形
至於無鋼板結構的鍵盤大力按壓則可能直接導致pcb斷裂。
所以無論何種關系,個人並不建議大力按壓。
⑦ 彈吉他,按不同和弦,是改變音色還是音調(初中物理)
問題再補充後,再補充回答。
對於某些人說我的胡扯(我原來3樓),我不同意。
樓主顯然題目給錯了,和弦(多個弦組合演奏)與單個弦是不同的。
和弦就是不同頻率音的組合,即音色。
單個弦,每個弦都有固定頻率(不改變震動長度和綳緊程度為前提)。
所以不同弦之間差別就是音調!所以答案沒有錯誤!說音色沒有道理!
另外我覺得題目確實有模糊的地方,應該說「彈奏不同的弦」,因為按住會改變這跟弦頻率的。彈過吉它的就能明白。和弦就是按住多個弦的不同位置而組合演奏出的具有不同音色的聲音。
以下是我原來的答案:
保留供參考理解音色。
「吉他和弦是改變了多種頻率組合,應該是音色。
按一根弦的不同位置,改變的是弦的震動頻率,才是音調。
補充:
頻率的高低決定聲音的音調,
振幅的大小決定聲音的響度
不同的物體發出的聲音音色不同,發生體的材料、結構不同,發出聲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音色是多種頻率的配合產生的。 」
再補充部分:
弦被按,是改變了弦的長短,這樣就改變了其振動頻率。看看吉他,手按住不同部位,吉他弦振動的長度就不同了。你可以自己找東西敲一下,然後用手按住(一個手指就行)再敲一下。聲音肯定不同了,主要變化在音調上,即聲音高低(清脆與沉悶)。
記住:
一、不同的東西發聲不同是音色不同,同樣材質的東西(如不同寬度、厚度的銅片)是音調不同。如鼓和鋼琴音色不同,鋼琴上各個鍵子間是音調不同。
二、同一材質的發生器,音調不同,但組合幾個音調在一起就是和聲,和聲體現的是音色。如鋼琴:1、2、3組合和 2、3、4組合比較就是音色不同。
希望能幫上你。
⑧ 按不同的鋼琴鍵是為了改變聲音的什麼
弦樂的音調跟頻率有關,頻率跟松緊、長度、粗細有關,彈鋼琴時手指按壓不同的琴鍵,改變了弦的松緊,改變了振動頻率,從而改變聲音的音調;
利用超聲波清洗眼鏡,說明聲波能夠傳遞能量;
故答案為:音調;超聲.
⑨ 按鋼琴鍵的速度越快會改變什麼
如果是快速練習曲,速度快還需注意出音清楚,節奏穩定,速度加快改變的是全曲的時間縮短了。鋼琴樂曲是不能隨意改變速度的,否則會扭曲音樂形象和影響情感的表達
⑩ 初中 物理 聲學
響度是由振幅決定權的振幅越大,響度越大。例如,你一拍桌子,用力越大,響度越大(你可以在桌子上放一個乒乓球觀察用力不同時跳起的高度,高度就是振動的幅度,用力越大,跳的越高)。音調:由振動的頻率決定。用一把直尺放在桌面上,伸出桌面一部分,然後用手指將它彎曲再鬆手,聽聽它的聲音。然後將尺子再伸出或縮回一部分,用相同的力度把尺子彎曲到同樣的程度,然後鬆手,尺子振動快了許多,聲音也變尖了一點,這就是音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