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物理優秀說課稿的要求有哪些
優秀說課稿模板:
開頭語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各位前輩:大家好!我是xx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_____)
(過渡句:首先是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_____是高中物理必修___第_____章第____節 。本節內容是在必修____第____章____之後,而且是在____之前。不僅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也是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的。為後面學習____打下了基礎,同時也是對前面所學知識的重要補充,是對 ____進一步理解和完善。
(過渡句:接下來是學情分析)
二、學情分析
根據高____ 學生已經有了____的知識基礎,已經會理解了____。但____是個全新的知識點,不過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對____ 已經有了感性認識,根據他們的認知水平很容易接受什麼是____ 。他們難以理解是____ ,所以在教學中多列舉生活中的實例,盡量讓學生更好的掌握這節內容。由於高中學生基本還保留了對直觀現象的興趣,所以我精心設計了____ ,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過渡句:在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的基礎上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麼叫___________。
(2)知道____ 是一種____ ,知道____ 能____ 。
(3)理解____ 。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實驗現象的分析、歸納,提高學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2)通過實驗探究經歷科學探究過程,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思維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實驗歸納 ,讓學生體驗學習物理的樂趣。
(2)能領略____ 的奇妙與和諧,發展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與求知慾。
(過渡句:根據前面的教材分析,學情分析,以及教學目標,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點難點分別是_______)
四、教學的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1)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
2、教學難點
理解____________
(過渡句: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基於此,我准備採用的教法和學法是:___________)
五、教學方法及學法
為了突破重難點,提倡教學新理念在教法、學法上主要採用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與實驗探究相結合的____法和____法,在教法上綜合使用演示法和講授法,這樣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
(過渡句:新課標指出,物理教學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過程,是教師和學生間互動的過程,是師生共同發展的過程。為有序、有效地進行教學,本節課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學環節:____________)
六、教學過程
1、復習舊知,溫故知新
採取情景導入法,讓學生舉出生活中____的例子,生活中____的例子較多,再利用多媒體播放精彩的視頻片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探究____的熱情,明確學習目的。
2、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讓學生觀察視頻中____等,並且引導學生分組討論、猜想 ,再通過實驗驗證,最後得出____,突出重點;觀察演示實驗後讓學生利用給出的器材自己設計實驗,在小組內的互助、交流過程中進一步探究 ,進而突破了難點,同時使學生在親歷探究的過程中,體驗探究的樂趣,增強了探索新知的興趣。
3、發現問題,探求新知
讓學生考慮____,探究____原因。引導學生學以致用,體現從物理走向社會的課程新理念。用圖片、實物演示、多媒體動畫等展示 ,讓學生觀察並得出____ 。
4、分析思考,加深理解
再次讓學生看剛才動畫讓學生猜想____。接著演示____,分析____並且在黑板上畫圖分析,並得出結論。再用動畫驗證。
5、強化訓練,鞏固雙基
設計典型的練習題,小試牛刀,不僅鞏固了本節知識也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
6、小結歸納,拓展深化
進行分小組討論,並且請學生代表總結發言,其他學生進行評價、補充,培養學生概括總結能力。
7、布置作業,提高深華
布置與生活實踐更加貼近的作業,加深學生的印象,同時也加強學生的探索精神
(過渡句:接下來是板書設計)
七、 板書設計:
在教學中我把黑板分為三部分,把知識要點寫在左側,中間知識推導過程,右邊實例應用。
(過渡句:最後進行教學反思)
八、教學反思
以上是我對《____》這節教材的認識和對教學過程的設計。在整個課堂中,我引導學生回顧前面學過的知識,並把它運用到 的認識,使學生的認知活動逐步深化,既掌握了知識,又學會了方法。
總之,對課堂的設計,我始終在努力貫徹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基礎,以能力、方法為主線,有計劃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觀察和實踐能力、思維能力、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造能力為指導思想。並且能從各種實際出發,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了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過渡句:)說教法學法前邊面用
(【過渡句】現代教學理論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教學的一切活動都必須以強調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為出發點。根據這一教學理念,結合本節課的內容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徵,本節課我採用:__________
【過渡句】為了突破重點,解決難點,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結合教材特點和年級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樂於表達,樂於交流的學習特點,本堂課中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方法:_____________)
(註:常用的教法:講授法 談論法 演示法 練習法 讀書指導法 課堂討論法 實驗法 啟發法 實習法情景教學法。常用的學法:課前預習法,體驗感悟法,質疑法)
㈡ 高中物理怎麼說課
1.有賣說課的教材的
2.上網搜一下 找說課教案 特別多
3.說課寶典
概述:重要的是說為什麼這樣教,要求教師說出設想和做法所運用的教育教學理論,所根據的心理學規律、認識規律和學生的實際。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特點
從前後聯系來看,有利於鞏固學生對……的認識。在理論推導過程中的……有利於強化學生對……的認識。在講解例題時,對推理方法、思維起點的分析,為今後……打下了必要的埋伏。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教材的安排的目的:教材的這種結構能較好地突出理論與實踐的統一,使學生明白物理規律既可以直接從實驗得出,也可以用已知規律從理論上導出。
2、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學習物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了解物理與現代生活、社會生產、科學技術等的密切聯系和重要應用。
在本節課之前,學生已有了……的初步知識和實驗基礎,學生一般能較熟練地掌握……,這就從理論上和實驗上為學生理解….奠定了比較堅實的基礎,因而本節課的一個目標是:……。
通過運用……解決……問題,使學生初步領會…….的基本思想,規范學生……良好習慣。
能力、方法目標: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自學能力。綜合應用能力;訓練科學方法;培養創新精神;發展個性和特長。
通過計算機模擬培養學生的推理及想像能力;
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
在討論歸納中,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設計能力:師生共同活動,應用……知識,設計出……;
實驗操作能力:讓學生通過動手實驗,學會使用……,並總結出……的方法和規律,從而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等效替代法的基本思想。樹立等效觀點,建立等效思想
不斷發現矛盾,激發動機,提出問題,進行思考、實踐、修正、提高,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方法。
有利於培養觀察和分析實驗現象的能力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
這節課有利於培養學生實驗能力,理解問題的能力,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目標:激發學習興趣;關心環境、能源、衛生、健康;辯證唯物主義;愛國主義;培養社會責任感以及勤奮、堅毅、合作等仗品德。
可以實現實事求是、堅持內容與形式的統一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教育。作畫法求合力要規范,可以培養學生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和作風。
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蘊含物理知識,物理就在身邊,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堅持事物的量變達到一定程度時,必然會引起質變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教育,可以培養學生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
3、教學重點
成功的演示實驗能使學生獲得豐富正確的感性認識,嚴密的理論推導能使學生獲得必要的理性認識,正確深入理解……概念和決定……的因素能使學生定性地認識……的緣故。以上措施能使學生從不同角度深入理解…….的關系。
正確深入理解……的特點和……的關系。正確確定思維入手點,是分析……問題的兩個關鍵。
4、教學難點
抽象思維尚處於起步階段
二、 說教法:
情景激學法(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促使學生主動學習);目標導學法(明確學習目標,使學生學有方向,有的放矢,促使學生積極探索、發現);演示實驗法(通過觀察、分析實驗現象,推理驗證物質性質);比較法(啟發學生認識獲得新知);討論法;歸納法;閱讀法;自學指導與自我總結相結合;「問題、探究、交流、歸納、閱讀、講解」
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充分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原則。
本節課採用了演示法和講授法相結合的啟發式綜合教學方法。教師邊演示邊讓學生分折解題思路,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本節教學採用實驗研究的方法。
觀察和實驗是學生認識物理世界,獲取物理知識的重要途徑,是發展學生智力的前提條件,是檢驗物理知識真理性的標准。在「摩擦力」教學中,要「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以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為突破口,有機地融合各種教法於一體。做到步步有序,環環相扣,前後呼應,不斷引導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積極參與教學過程,才能圓滿完成教學任務,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本課是運用演示實驗、融合多種教學的講授課。
三、 說學法:觀察法;歸納法;閱讀法;聯想法;推理法
1、教學生觀察、分析、歸納實驗的方法
為了適應高一學生的認識和思維發展水平,注意根據所講授的每項知識,確定其演示觀察的重點,有序地引導學生逐項觀察,逐項分析,再綜合觀察,再綜合分析,使學生通過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完成認識上的飛躍。
2、教學生用較簡單的器材做實驗,以發揮實驗效益,提高教學效果的方法
如在引入新課時,引導學生根據課本做實驗,可以增強感性認識,復習相關知識,克服錯誤定勢,激發學生的觀察熱情和學習積極性,為進行新課做好知識上和情感上的准備。
3、通過設疑,啟發學生思考
通過實驗培養學生學習興趣,通過練習強化有意注意,根據練習情況及時評價鼓勵學生,重在讓學生弄清楚建立物理概念的過程,而不是死記硬背一個結論。
四、 教學程序:導入;新課;練習鞏固;作業;研究性課題提出。
引入新課
將課首問題稍作加工(和生活實際稍作聯系)後,向學生提問,使學生在思索中對新課產生強烈的興趣,教師再順勢引入新課,板書課題。
通過演示使學生對波有直觀的認識,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
讓學生邊觀察邊思考,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練習能幫助學生鞏固新知識,有利於物理概念的理解和物理規律的應用
五、研究性課題的提出和課後的思考
以下以物理說課為例:
重要的是說為什麼這樣教,要求教師說出設想和做法所運用的教育教學理論,所根據的心理學規律、認識規律和學生的實際。
教學目的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生知道結論、規律的內容,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知道結論是如何得出來的,在得出結論時用了什麼樣的方法和手段,在實驗中如何控制條件和物理變數,讓學生沿著科學家發現物理規律的歷史足跡,體會科學家的思維方法進行再創造。如在《牛頓第二定律》的說課中,不僅僅讓學生理解加速度與力的關系,加速度與質量的關系,更重視如何通過實驗控制變數,根據實驗條件啟發學生思考,把牛頓第二定律的得出,探索事物的規律,培養學生創造力,作為教學目的之一。這正是重視素質教育的體現。
教材難點的確定要看是否體現了學生的認知水平、基礎知識、生活經驗、相關學科的實際情況,是否找出了難點的形成原因。如:《楞次定律及其應用》的說課中,難點的確定及依據指出:"楞次定律是一個物理規律的高度概括,學生在理解其語言表述時會有兩方面困難:(1)楞次定律本身是判斷感應電流方向的,但定律本身並沒有說感應電流方向如何,而只是說感應電流的磁場如何。(2)對"阻礙"二字的理解往往會產生誤區,把阻礙原磁場的磁通量變化,理解為阻礙原磁場。"這不僅說出了難點,還從自己的教學經驗,學生情況,規律本身,說了確定難點的依據。又如《牛頓第一定律》的說課中,學生由於受日常觀念的誘惑,把日常生活中物體在力的作用下由靜止變成運動和不受力作用運動的現象,作為片面的先入之見,產生誤解,認為"力是物體運動的原因",形成了思維障礙。因此,應把"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確定為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只有這樣,才能破除錯誤的認識,建立新的正確的觀點。
中學物理教學方法多種多樣,各有優勢和特點,應用范圍和條件也不盡相同,如為了提供豐富的感性認識,發展學生的感知能力可採用演示法、觀察法;為了使學生正確理解物理概念和規律,可採用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啟發法、發現法;為了加強物理實踐,培養學生技能,可採用實驗法、練習法等。中學物理教學手段也多種多樣,包括語言和教具,教具主要指持圖、板畫、模型、錄音、幻燈、計算機等。所選教學方法手段要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各種不同方法和手段要優化組合。
說教學方法和手段不僅要說選擇的主要教學方法和輔助教學方法的內容以及選擇教學手段內容,還要說出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依據,還要說具體突出物理概念和規律、實驗方法及如何操作,或者所選典型例題的內容信要求,還要說出具體突破物理實驗操作或所需預備知識,還要說出課堂教學採用的各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及操作的注意事項,特別著重說物理實驗操作要領及觀察要點。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教和學的高度統一。
所選教學方法能否促進學生的智能發展,培養學生的能力技能和創造,既注重概念、規律的探索過程,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
能否結合學生實際、教材特點、教法的選原理和教學經驗,說出選擇教法的理論依據。《楞次定律》說課中,在說教法時指出:"本節課採用實驗探索法,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在:導聽、導做、導思、導說、導體、導記方面,教師演示實驗田後提出問題,進行思維點撥,引導學生討論,在教材難點處放慢節奏,分散難點。學生的主體作用主要體現在:主做、主思、主說。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自己動手做實驗。"這樣的教學方法符合教材特點,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智能、技能,實現教與學高度統一。
指導學生學習物理的方法很多,常見的有粗讀預習、觀察實驗、聽課理解、復習鞏固、作業練習、應用實踐、歸納總結等。同時還要在傳授知識過程中強調研究物理的方法、態度和習慣,培養學生的課堂實驗、課外實驗和小製作的基本技能。
學法的指導是否體現了學生規律、學習原則以及學習的生理和心理規律,學生的基礎、習慣能力等情況。
看說課者指導學習方法如何體現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學生的要求,調動優秀學生積極思維,激發後進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優中差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都有相應提高。
能否針對某一知識點,對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最易疏忽的可能誤解或混淆的總是有預見地並針對性地採取恰當的處理措施,如《布朗運動》的說課中指出:"布朗運動不是分子的無規則運動,而是水分子無規則運動時對花粉顆粒的無規則撞擊而引起的花粉顆粒的無規則運動,布朗運動無規則並不是無規律。"
在實驗教學中,指導學生理解實驗目的,明確實驗原理,熟悉實驗器材,掌握方法和步驟。學會觀察實驗中出現的現象,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和注意事項,還應培養學生小實驗、小製作的操作技能。
如《透鏡》說課在學法指導中指出:"教學生實驗方法,如練習書上練習薄、2題時,可建議學生做實驗解決,發散光線通過凸凹透鏡,觀察、對比出射z一是*近主光軸還是遠離主光軸,正確理解會聚與發散的定義,避免灌輸。"《楞次定律》在說學法中指出:"通過本節課,讓學生學會怎樣提出課題,怎樣假設推理,怎樣設計實驗,怎樣選擇實驗操作,怎樣對實驗現象進行歸納總結,養成嚴謹科學態度和思維習慣。"〈勻變速直線運動〉說學法時指出:學生認為直線運動在初中已經學過,簡單易懂,思想上不夠重視,准備不足。可在學習中發現本章物理量多,物理公式多,而且互相交*聯系,很容易混淆。如位移、加速度和物理圖象等知識比較難於理解,於是產生了"雜""亂"的感覺和厭學情緒。學習方法也停留在"背公式、套公式"的水平上,由於理解不深,公式掌握不靈活,遇於復雜綜合的總是便出現"顧此失彼"和"張冠李戴"的現象。以往教學的經驗也告訴我們,學生反映運動形式多,公式更多,分不清記不牢。因此 ,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
1)學生以自己主動學習為中心,養成以"觀察(包括閱讀)-思考-表達(包括說和寫)"為主要方式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
2)重視知識結構的教學,克服"雜""亂"現象。把本章重點知識概括為:"六個公式六個量,已知三個可計算;加速(+A),減負(-A),落體上拋G和-G"。
教學過程
物理教學過程是物理教師通過各種途徑,使學生認識物體客觀規律,完成物理教學目標和程序。這個過程應自始自終符合物理學的研究特點,符合素質教學的要求,應有利於能力的形成,有利於教學目標的真正完成,有利於學習興趣的少許發,有利於良好學習習慣和科學學習方法的培養。
說教學過程並不是像教案那樣詳細地說明教學的具體過程,而是要說出教案中幾個主要過程安排的理論根據和組織者對它的理解,從而使用權備課建立在嚴密理論與豐富教學經驗的基礎之上。也就是說,教學要注意以下幾點:
1)教學過程要體現能力培養和素質提高。不同的教學過程,培養學生不同能力。
2)教學過程要准確把握教材重點、難點和學生能力培養上,並注意知識的前後聯系和內在邏輯關系。還應體現教學方法選取的科學性,學習方法指導的有效性。
3)教學過程的設計是否符合由特殊到一般,由直觀到抽象,從簡單到復雜,由已知推未知的認識規律及學生的認知結構和年齡特點。因此,評析說教學過程還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A.是否做到教學目的明確,結構合理,廣度得當。
B.教學內容和滲透的思想觀點是否科學正確,是否恰如其分地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C.是否說出了教學的主要思路,簡述了主要環節內容,各環節過渡的處理方法是否自然,設計是否把握了知識的內在聯系。
D.是否說出了如何處理教材,以信教學方法和科學方法之間的關系,是否把目的與手段、知識與能力、教和學融為一體。
E.教學主次是否分明,層次思路是否清晰,重點是否突出,能否抓住關鍵,選擇正確的教學方法,藉助有效手段,突破難點。
F.教學各環節時間分配是否合理。
G.是否說出如何使用教學語言、教學情感、物理實驗,以信創設物理情景。
H.是否說出實驗的目的性及實驗觀察點、操作技巧及應注意的問題。
I.是否說出如何實現教學反饋矯正,高速教學內容和進度。
J.各環節教學設計的理論憑據是否正確,恰當具體。
㈢ 初中物理說課稿
精選初中物理說課稿5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說課稿准備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優秀的說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初中物理說課稿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和作用
《聲的利用》是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八年級物理﹙上﹚第一章聲現象的第五節.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 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新課程理念.在聲現象的教學中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地位. 通過這一節的學習,可以進一步增加學生對科學的熱愛,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學好這節內容為學好以後的物理知識打下牢固的基礎.
學生分析
物理是八年級新開設的課程,學生對它充滿了好奇、有新鮮感.聲的利用是學生在生活中比較熟悉的,也是他們容易發生興趣的. 但缺乏一定的實驗探究和創新能力,也缺乏對聲現象的尖端應用技術的了解.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對物理的興趣,迎合他們好奇、好動、好強的心理特點,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了解現代技術中與聲有關的知識的應用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小組競賽、分組討論、觀看動畫等獲得社會生活中聲的利用方面的知識;通過實驗探究和創新了解聲可傳遞能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了解聲在現代技術中的應用,進一步增加對科學的熱愛; 通過聲可傳遞能量的實驗探究和創新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和創新能力;通過聲的利用和危害培養學生「一分為二」的辯證思想.
教學思路
這節課的教學設計注重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讓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體,課堂的主人,改變了學科本位的觀念。將課堂進行了活動化、實踐化
教學重點
現代技術中與聲有關的知識應用.
教學難點
聲在現代技術中的應用
實驗目標
通過實驗提高學生的實驗探究和創新能力
教法
﹙一﹚擂台賽式游戲活動
考慮到我校八年級學生的現狀,我主要採取擂台賽式的游戲活動方式.讓學生真正參與活動,而且在活動中得到認識和體驗,產生實踐的願望.
﹙二﹚自主探究和創新
在聲可傳遞能量的實驗中,採用學生自主探究法,並且要求學生對實驗進行創新,開展創新活動「我是小小發明家」,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和創新能力.
﹙三﹚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
應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可以大大優化教學環境,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興趣。
學法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教學過程中要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取以下方法:競賽搶答法、分組討論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創新法、總結反思法。
教學程序分析
引入新課
(3分鍾)
採用創設問題情境引入新課。
由學生與老師一起欣賞動畫《蝙蝠與聲吶系統》,自然將課題導向「聲的利用」【提問】物理知識從實際中來,又要應用到實際中去,你對聲的利用知道多少?
新課教學
(35分鍾)
﹙一﹚擂台賽式游戲活動「聲的利用」(20分鍾)
新課教學中注重了課堂的活動化、實踐化.學生自由組成四個大組,比賽內容是「聲的利用」.分必答題和搶答題.用"正"在黑板上累計得分,獲獎組獎勵小紅旗.
⑴必答題 在規定的時間內每組說出一個聲的利用的事例,允許討論,不準重復,其他組參與評判.舉出一個正確事例得100分,錯誤不得分,超過時間(30秒)不得分.教師對學生所舉事例作出中肯的評價.最後要求學生歸類.
⑵.搶答題 ①教師演示演示水波能傳遞能量的實驗:用木棍劃水面,看到水中花瓣上下起伏,並用實物投影儀投影.
②學生根據桌面上提供的實驗器材自主設計實驗.可進行小組討論,正確完成的加200分.③學生進行實驗的創新,換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其他實驗器材驗證聲可傳遞能量.說出創新實驗的每組加200分.
﹙二﹚播放《聲的利用》課件(10分鍾)
在課件中補充一些利用聲的科技成果.豐富學生的視野.指出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雜訊一向為人們所厭惡,但是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也利用雜訊造福人類.超聲波和次聲波對人類有利用的一面,但也有危害的一面.
﹙三﹚創新活動「我是小小發明家」 (5分鍾)
要求學生利用聲的知識進行發明創造,提出有實用價值的發明的小組加上300分
利用雄蚊的聲音來驅趕咬人的雌蚊
利用貓的叫聲來趕走老鼠
歸納小結與評估(3分鍾)
師:本節課你學到了什麼?
學生討論交流並對本節課的學習情況進行評估
鞏固反饋 (4分鍾)
1.課本P30,動手動腦學物理1,2,3
2.選用課時優化設計,對學生進行分層訓練,既可以使掌握基礎知識,又可以使學有餘力的學生有所提高.達到「拔尖」和「減負」的目的.
板書設計
五、聲的利用
1.聲能傳遞信息
2.聲能傳遞能量
自我評價
一.對教材內容的處理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知識的跨度,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對教材內容有所增加.例如增加了對聲可傳遞能量的實驗創新,聲的利用小發明,培養了學生的實驗探究和創新能力.補充了一些聲的利用在科技中的新成果,進一步增加了學生對科學的熱愛.通過增加對雜訊的應用,超聲波和次聲波危害的教學,培養了學生「一分為二」的辯證思想.
二.教學策略的選用
一運用擂台賽式游戲活動
通過游戲活動,既培養了學生收集資料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能力.通過游戲活動,不知不覺進行了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育.收集資料,上台發言,甚至只是聽同學的辯論,也可以領略到物理知識的「神奇」,體會到物理知識與社會的聯系,更加熱愛物理.並受到了愛國主義的教育.通過把學生分組進行擂台賽,讓學生體會到合作的重要性,激發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二組織學生探究並進行實驗創新
在聲可傳遞能量的實驗中,學生根據桌面上提供的實驗器材自主設計實驗.並且要求學生對實驗進行創新,採用其它的器材來完成.開展創新活動「我是小小發明家」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和創新能力.既可以使學生形成尊重事實、探索真理的科學態度,還可以當一回"科學家",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認識到科學探索並不神秘,激發其科學探索的興趣和終身學習的樂趣.
三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
應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可以大大優化教學環境,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興趣。改變了以往課堂上學生只能看黑板、聽老師講的單調的模式,效果非常好.多媒體技術可以提供豐富多彩的聲、光、電等各種信息,使得課堂變得絢麗多彩,大大優化了教學氛圍,使師生之間的信息交流環境變得豐富而生動,學生置身於這樣一個合諧的教學情境,學習興趣將得到極大的提高。
一、 教材分析
1、本節課的地位和作用
升華和凝華是八年級第四章物態變化第四節的.內容,屬於物質這個一級主題下的第一個二級主題,為九年級的關於物質的結構和屬性的學習作好准備。本節課是前面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的延續,由此讓學生完整的知道物質形態的六種變化,並達到課標要求能用水的三態變化解釋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環現象和培養節約用水的意識。
2、內容結構和教材特點
本課內容線索依然稟承了現象→分析→現象(實踐)的過程。由於升華和凝華過程不容易被注意到,一般只能根據觀察到的結果進行分析、推斷。本節要從生活實例入手,尤其注意區別凝華與凝固、凝華與液化的現象。
3、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目標:
知道升華和凝華現象。
知道升華需要吸熱和凝華需要放熱。
能簡單解釋常見的升華吸熱的現象。
(2)、過程和方法目標:
通過探究碘的升華過程,使學生進一步掌握課題解決的思維程序步驟,即提出問題→猜想→實驗驗證→得出結論→應用結論解決實際問題。
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過程以及初步的觀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使學生形成願意與他人合作學習的意識。
培養學生的創造態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以及面對挫折的健康心理、意志和品質。
4、說重點與難點
重點:認識升華、凝華現象,系統整理本章知識
難點:分析升華、凝華現象
二、說教具
教師:多媒體
三、說學生
學生已具有初步的物態變化知識,初步知道科學探究過程,因此,教師應在本節課注重強化學生物態變化的分析能力以及幫助學生辨清易混淆的物態變化。
四、說學法
實驗探究式
五、說教法
為了實現「以物理教學目標為中心,目標導學為核心,反饋矯正為手段,自主能力發展為主旨,先學後教為方法」的教育指導思想,根據本節內容特點和學生的學習狀況,本節課採用「綱要導學,自主建構」的教學模式,著力於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培養,積極參與教學過程,提高教與學雙方的實效性。其結構為:
新課導入→確定目標→課內導學→嘗試診測→課內探究→達標測評
六、教學過程
具體步驟
1、引入新課
先回顧前面學習的物態變化,提出問題,引入新課。
2、進行新課
(1)、展示學習目標
(2)、展示自學向導,學生自學
(3)、小測驗,學生自學反饋
(4)、新課講解
A、認識概念
第一步:探究實驗—--碘的升華和凝華
第二步:學生得出結論,從而認識升華和凝華及其條件。
B、學會分析
第一步:展示燒黑的燈泡,讓學生思考原因。
第二步: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物態分析。
第三步:得出原因。
C、幾種常見的升華和凝華現象----區別升華與汽化,凝華和凝固
第一步:展示現象,學生分析
第二步:教師點評,介紹人工降雨(乾冰的利用是一個常見的知識考點,所以特別在此提出來)。
D、歸納小結
第一步:學生完成93頁想想議議
第二步:展示物態變化關系圖,理清關系。
(5)、達標訓練----體現理論聯系實際
對本課的另一個重要內容升華吸熱和凝華放熱,將在練習中讓學生進一步體會。
3、布置作業
(1)、動手動腦學物理1、2題
第一條作業是為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同時解決剛開始未解答的問題。符合「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要求,貼近學生的生活,聯系生產實際,增加感性認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動手動腦學物理3題
第二條作業是為了促進學生從單一、被動的學習轉變為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學習,使學生體驗探究過程的曲折和樂趣,學習科學方法,發展科學探究所需要的能力並增進對科學探究的理解。
七、結束語
總之,本節課以認識和分析升華與凝華現象為重點,也是難點。以此為中心,再結合學生易錯處給予有意識的突擊強化,促使目標得以實現。
這就是我對這堂課的構想,敬請各位評委批評指正,謝謝!
板書設計:
升華和凝華
1、概念
升華:物質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吸熱
凝華:物質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放熱
2、現象
初態——————→末態 物態變化
A
B
C
D
3、六種物態變化
附:達標訓練
1. 說說下列各現象中物質狀態的變化並說明吸放熱情況。
A. 碘變成紫色的氣體B. 衛生球變小了C. 霜的形成D. 霧、露的形成E.水結冰
F.夏天衣服被曬干G.冰化成水H.冬天嘴裡呼出的白氣I.冬天玻璃窗內表面結一層冰花
2.仔細觀察下列圖形並做出解釋
固態的二氧化碳(乾冰),它是將二氧化碳氣體進行壓縮、冷卻而成的,溫度可達78.5℃,如果將它放在空氣中,會長出如圖的冰狀胡須。
3.思考題:
俗話說「霜前冷,雪後寒」,試用所學的有關知識加以解釋。
20xxx年10月19日,我在初二10班聽了王**老師的《光的反射》一課.
王老師先由生活中看見不發光的物體為例,啟發學生思考在這個過程中光線如何傳播,從而引入本節課內容---光的反射。這一引入是從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出發,思考現象背後的物理本質,使學生明確光不是物體發出的,但是我們卻能看到物體說明物體上有光進入人的眼睛,從而抽象出光線反射的模型。緊接著,王老師讓學生上台展示課前自主學習的成果,用海綿和小棒模擬了入射光線,反射光線,入射角,反射角的關系,這一模擬實驗的好處在於可以使學生全方位,立體地構建反射模型,更好的理解三線共面以及法線的作用和意義。
在驗證光的反射規律實驗中,王老師先對顯示光路,實驗操作順序觀察對象等進行了指導,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多動手嘗試尋找規律,並分組進行拓展實驗的探究,實現了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的自主探究性學習。王老師語言富有親和力,問題設置合理,比如探究三線共面,當將擋板翻折時,看不到反射光線,就問,「反射光線是否消失了?」「如果沒有消失,那麼怎樣才能再次找到反射光線?」一個個小台階的設置,使學生能很快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獲得成就感,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本節課的亮點當屬三個拓展性實驗:平移,轉動平面鏡觀察反射光線的變化,以及探究如何運用兩塊平面鏡獲得平行光線。這三個實驗大大拓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個人認為獲取平行光的兩種方法可以對應數學中證明平行的兩種方法,把數學和物理相結合。從後來的評課來看,對這一塊的處理,不同老師有不同的做法。湯老師認為拓展實驗應該與實際運用相結合,比如平移鏡面可以用來測量液面上升下降的高度,平行光可以用來製作潛望鏡等;殷老師認為拓展探究可以從現象出發,運用現有的潛望鏡模型,用激光筆演示現象,讓學生猜想潛望鏡內部結構,並用實驗進行探究驗證,這樣的做法將好過讓學生去製造平行光這樣的「任務式探究」,讓學生為用而學,學以致用,使他們產生「我要學物理,我要做探究實驗」的強烈願望,並且也能通過這樣的方式,引導學生由現象抽象思維得出物理概念和原理,切實提高學生的物理素養。
從評價來看,王老師這節課上的是相當成功的,我不禁要思考成功的原因。捫心自問,這節課要是由我自己來上的話,肯定不會如此精彩。而王老師的課也是經過了反復思考,試上和改進,花費了大量的心血,在磨課聽課的過程中,大量吸取別人的意見進行改進,逐漸提高了自身的心理素質和教學能力,才能在區級的公開課上鎮定自若,胸有成竹,展現出自身的風采,為學校爭得榮譽。因此,我在後續的教學工作中也應該多聽課,多交流,反復備課,在不同的班級嘗試不同的教學方法,促進自身水平和能力的提高。
一、課標要求
1.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慾,樂於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和規律;
2.經歷觀察物理現象的過程,能簡單描述所觀察到的物理現象的主要特徵,有初步的觀察能力;能在觀察物理現象的過程中發現一些問題,有初步提出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設計思想
以新課標要求為理念,教學過程以學生為主體,主要通過問題引導和實驗探究指導學生認識靜摩擦力和滑動摩擦力的規律,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和物理思維方式。
三、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
(1) 認識靜摩擦力的規律;知道最大靜摩擦力與滑動摩擦力間的關系;
(2) 認識滑動摩擦力的規律;知道滑動摩擦力與哪些因素有關;
(3) 能運用動摩擦因數計算摩擦力。
2.過程與方法
(1) 經歷探究實驗的過程,學習從實驗結果總結規律的方法;
(2) 學習通過查閱資料的形式,了解生活中的摩擦力現象;
(3) 通過對生活中各種摩擦的觀察與思考,學習結果表述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理解摩擦力的利與弊過程中,領略自然界的和諧和奇妙,使學生的價值觀得到提升。
四、教學流程圖
五、教學過程
1. 引入
分組討論:生活中關於靜摩擦力和滑動摩擦力的例子有哪些?
2. 新課
(1)靜摩擦力
思考與提問:你對靜摩擦力的認識有多少?你所知道的靜摩擦力的規律有哪些?
以下根據學生道出的關於靜摩擦力的規律進行有目的的引導和對錯誤觀念進行糾正,重點放在靜摩擦力產生的條件和大小變化的規律,並引入最大靜摩擦力。
堂上小練:請分析以下三種情況木塊受到的靜摩擦力,並准確把該靜摩擦力在圖上標出
(a) (b)(c)
木塊受到水平方向的外力木塊受到水平向右的外力木塊受到水平向右的外力為0,保持靜止F=1N ,保持靜止 F=3N ,保持靜止
引導學生利用初中二力平衡的相關知識分析靜摩擦力的大小,結合圖討論木塊所受靜摩擦力的作用點和方向,歸納出靜摩擦力與接觸面相切。
實驗與探究一:研究靜摩擦力的規律
實驗器材:木塊、彈簧秤、砝碼、粗糙木板
帶著問題完成實驗,並把有關數據填入課本P42表3-2-1中
①用彈簧秤水平拉木塊,逐漸增大拉力,靜摩擦力有何變化?與彈簧秤拉力讀數有何關系?依據是?
②觀察彈簧秤拉力增大到什麼程度木塊剛被拉動?(引入最大靜摩擦力)
③木塊被拉動後勻速運動,根據初中學過的知識,這時受到的摩擦力叫滑動摩擦力,如何讀出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④對比最大靜摩擦力與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有何關系?
⑤在木塊上增加砝碼,對最大靜摩擦力有沒有影響?
實驗後小組討論,歸納規律,教師引導學生得出靜摩擦力產生的條件:
a.互相接觸且擠壓
b.接觸面粗糙且雙方有相對運動
以及靜摩擦力大小和最大靜摩擦力大小的規律
(2)滑動摩擦力
引入:a. 剛才的實驗可觀察到滑動摩擦力是一個怎樣的力?(引導學生歸納滑動摩擦力是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有相對運動,物體之間存在著的摩擦力)
b. 剛才的實驗給我們暗示了一個測量滑動摩擦力大小的方法,是什麼?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及作用
《溫度計》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物理八年級上冊第四章第一節的內容。「溫度」是本章知識結構的核心,「溫度」和「溫度計」不僅僅是本章的預備知識,更重要的是物態變化是圍繞「溫度是否變化」進行的。溫度計是學生真正認識的第一個測量工具,溫度的測量作為預備性知識和學生學習本章所應具備的基本技能,是本節的重點內容。學好它並會用它對今後其它儀器的學習很有幫助,也是今後繼續學習熱學知識的基礎,並在生活、地理和化學學科中都有一定的益處。
(二)學情分析
初二學生思維活躍,好奇心重,求知慾強,但動手能力較弱,加上剛接觸物理不久,對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缺少認識,也缺乏必要的邏輯知識。因此,以學生常見的現象進行引入,以便使學生能逐步理解和應用科學知識。生活中,學生接觸天氣預報的機會還是很多的,攝氏溫度的讀是容易出錯的地方,要加一引導。攝氏溫度的寫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點,但只要把讀的問題解決了,寫也就水到渠成了。對於溫度計指示的溫度,學生可能不能一下子用正確的方法,要在學生錯誤的讀法上引導學生正確讀數。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知道溫度計的工作原理和結構;了解並記住一些生活環境中常見的溫度值;能用溫度計測量溫度。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觀察和實驗了解溫度計的結構及工作原理;通過學習活動,使學生掌握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慾望,使學生樂於探索生活中的物理。
(四)教法分析
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學習狀態,我選擇了如下的教法:課堂介紹加「問題導學式」以及實驗操作相結合。整節課由3個具體問題串接組成,大問題套有子問題,環環相扣,在解決問題當中完成知識和能力的培養,在思考和合作中完成教學目標。同時,本節在內容上作了簡化,去掉了溫度計的分類和體溫表的講解,將它們作為開放性作業進行了分層次處理,以減輕學生課堂學習內容壓力,也便於留出更多時間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動手能力!
(五)學法分析
學習是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人。因此,本節課通過自主老師教學學習和小組合作探索學習等形式,使學生既能獨立思考又能合作交流,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望。
二、教具分析
三個燒杯、熱水、溫水、冷水、溫度計、體溫計、寒暑表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知
「秋去冬來,天氣逐漸變冷。早上我們感覺很冷,而中午又覺得很熱。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以學生熟知的自然現象引入新課,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這一理念。
接著讓學生舉一些生活中溫度高的物體和溫度低的物體,讓學生體會冷與熱和我們生活是密切聯系的,從而引出本課的主題:溫度計。
(二)探索新知
1.溫度計
(1)實驗體驗:讓學生把兩只手分別放入熱水和冷水裡,然後同時抽出手插入溫水中。讓學生通過實驗知道,憑感覺判斷物體的冷熱是靠不住的,從而引出測量溫度的儀器——溫度計。
(2)實物展示:初二學生的直觀形象思維仍佔有一定的地位,部分學生對溫度計有一定的認識,但並不全面。因此,我會實物展示各種溫度計,讓學生更加直觀具體的認識溫度計,了解溫度計的構造及工作原理。
2.攝氏溫度
攝氏溫度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設計了如下的情境:用溫度計量一杯水的溫度,讓學生讀數。此時,學生在讀法或單位上可能會出現錯誤,教師及時更正錯誤並向學生介紹攝氏溫度的定標及讀法、寫法,讓學生通過閱讀「小資料」了解自然界的一些常見溫度,並通過適當的練習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此難點通過讀、講、練,逐步突破。
3.溫度計的使用
在此環節,我首先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本了解在使用溫度計前要注意的問題,然後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通過動手操作實驗,掌握正確使用溫度計測量液體的溫度的方法。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和參與者,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交流中充分體現主人公的地位,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
;㈣ 中學物理說課模板
說課是指教師口頭表述具體課題的教學設想及其理論依據,通過說課可以提升教師的科研水平、理論水平,進而指導教學實踐。接下來我為你整理了中學物理說課模板,一起來看看吧。
尊敬的各位評委:
大家好!
我是_____號,我說課的題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_____年級物理____冊第____章第____節的內容,下面我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序、說板書設計、說教學方面來說這節課。 《高中物理說課稿模板》
一、教材分析(說教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內容是學生在學習了 和 等知識的基礎上引入的一節 課(概念課或規律課或實驗探究課),本節內容同時又是學生學習 和 等後續知識的基礎,因此本節內容在整章教材中起著承前啟後的重要作用。
通過本節課學習,主要使學生掌握 知識,了解研究物理問題的 方法(如:控制變數法、轉化法、等效替代法、物理模型法、理想實驗法、類比法等),初步學會運用 知識解決 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的 能力。
高一學生正處於從初中物理的定性分析到高中物理的定量討論;從初中的形象思維到高中的抽象思維;從初中簡單的邏輯思維到高中復雜的分析推理的轉變過程中。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他們的一般能力已經具備,具有一定的觀察力、記憶力、抽象概括力、想像力。但其創造能力還比較欠缺,對於利用已有知識創造出新的概念、理論的能力很弱;(創造能力:利用已有知識創造出新的概念、理論的能力。在學習過程中對知識點的把握還不是很准確,數學的推理能力較弱;但學生對感性材料的認知能力較強,接受新知識的能力也很強;而且學生的社交能力也正處於發展階段,需要得到不斷的鍛煉。
2、教學目標的確定:
依據《課程標准》要求、本節教材特點以及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知識與技能目標
1、
2、
(這部分目標一般為本節課的知識點)
過程與方法目標
1、
2、
(這部分目標一般是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或合作探究,培養學生哪些能力(動手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讀圖分析能力,收集處理信息能力,團結協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
(這部分目標一般是通過對科學家生平的介紹,學習科學家獻身科學,勇於探索真理的精神,激發學習的積極性;或者是通過學習什麼知識,培養學生的什麼意識和品質等)
3、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
依據《課程標准》要求和本節教材實際,並結合學生的實際,本節課主要是讓學生理解 ,所以本節課的重點是 ;而對 知識,限於學生的認知水平,可能無法自己理解,得需要教師的合理引導,所以 定為本節課的難點。
二、教學策略(說教法、學法)
1、教法選擇:
教法一:現代素質教學理論強調:學生的學習行為是由動機引起的,學習動機對於學生的學習可以發揮明顯的推動作用。要有效地進行長期的有意義學習,動機是必不可少的。本課採用演示實驗,巧設物理情景引發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由學生的分組實驗,激發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後再通過例題深化動機,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或教法二:為貫徹生本教育,落實以生為本、以學定教的教育理念,結合教材實際,本節課准備採取啟發誘導、點撥釋疑、合作學習兵教兵的教學方法。
2、學法指導:
作為教師來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其能力是物理教學的落腳點。因此這節課採用自主學習發現問題,合作探究尋求方法的兵幫兵學習方法,從而最大限度地凸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合作能力、動手實驗能力、收集數據提取信息的能力。
三、 教學程序及設想:
1、創設情境,引入新知:(2分鍾)
為了順利得出本節 概念(或規律),同時讓學生掌握研究物理問題的基本方法,採用類比法設計復習題: ?(如密度、壓強、功率的引入要類比速度)
為更好的落實“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新課程理念,把教學內容轉化為具有潛在意義的問題,導入本節新課時,採取故事導入或生活現象導入或演示實驗導入的方式,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問題意識,使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成為“猜想”繼而緊張的沉思。(故事是。。。或生活現象是。。。或演示實驗是。。。。)
2、任務驅動、自主預習及展示:(5分鍾)
學生閱讀課本Px頁---Py頁,獨立完成下發的學案上的自主預習題。為最大限度的培養學生最基本的自學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結合教材實際和已確定的目標,本節課設計的預習題如下:問題1、。。。。。。。。。。。
問題2、。。。。。。。。。。。。
問題3、。。。。。。。。。。。
(如:)
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後,教師採取投影學生學案、學生補充完善學案的方式順利完成此環節。
3、合作探究、展示交流(20分鍾)
同學們針對學案中設計的探究問題,分小組先討論解決後再上黑板分別進行板演,為展示交流做准備。然後本小組講解,其餘小組聆聽並發現其不足之處,加以完善。此過程中教師適時點撥,注意歸納思路、滲透學科理念。
本環節設計的合作探究題和處理的方法為:
(以《 》一節為例:
4、課堂小結,構建體系(5分鍾)
對應本節課的目標,讓學生敘述這節課的收獲,包括知識上、方法上以及能力上的收獲,然後師生共同構建本節課的知識體系,使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知識有整體的把握,也有機體現了學科知識建構的思想。構建體系時以屏幕投影的方式完成。
5、當堂檢測、鞏固升華:(10分鍾)
學生獨立完成學案上的檢測題後,教師投影答案,對出錯和疑問較多的地方,通過兵教兵和師教兵的方式解決。
6、學後反思:(3分鍾)
學生針對所學內容和本節的目標,在學案上自己構建本節的知識樹。
四、板書設計:
最後說一下本節課的板書設計。。。。。。。。(要注意黑板大部分是給學生展示用的,所以教師的板書內容不宜過多,基本包括標題和簡單的知識樹即可,並告訴評委這樣設計的道理:以生為本,凸顯學生學的地位等等)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們: 大家早上好!
我是3號選手。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牛頓第一定律》.下面我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課堂反思五個方面來談我對本節課的理解。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學內容
牛頓第一定律是人教版九年級物理第十二章第五節內容。包括牛頓第一定律和慣性兩方面的內容。本節設計有兩個課時,我說的是第一課時。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牛頓第一定律是經典力學中三大定律之一。是整個力學的基礎,因為它把最基本的勻速直線運動和物體是否受力聯系起來,確立了力和運動之間的關系,是前面力的作用效果的延伸,又為後面學習二力平衡的知識打下了基礎,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因此,可以說,牛頓第一定律是本章的重點。
(三)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准要求,結合教材內容以及學生現有的認知基礎 ,我制定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實驗及主要推理過程;
2、知道牛頓第一定律,並理解其意義。
過程與方法:
1、實驗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2、常識性了解伽利略理想實驗的推理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驗在研究過程中成功的喜悅,學會分工與合作,提高團結協作的能力。
2. 感悟科學探究的艱辛與曲折,感悟科學就在我們身邊。
(四)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牛頓第一定律。之所以確立它是本節教學內容的重點理由在於本節課是一節物理規律教學課,通過本節課的科學探究及實驗論證的目的就是為了認識力和運動的關系,揭示力和運動之間的內在規律。
教學難點:力和運動的關系。學生在從生活經驗中獲得了一種被現象掩蓋了本質的錯誤認識。那就是物體的運動是力作用的結果,為了使學生擺脫這種觀念,轉變錯誤認識,需要教師精心設計,嚴密推理,才能幫助學生走出誤區。
二、教法學法
(一)學情分析
學習者是九年級學生。有利的方面是:經過一年的物理學習,學生具備了一定的實驗探究能力,並且學習了機械運動、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為本節學習做好了鋪墊。不利的方面是:學生受生活經驗的影響,“物體的運動需要力來維持”的錯誤觀念不容易轉變。
(二)教法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選擇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保證。本課時我主要採用“演示法”與“科學推理法”相結合來進行教學,即通過實驗現象的觀察、分析、討論,又加以科學的想像和推理,引導學生去發現知識,總結規律 。
(三)學法
教學活動是教與學兩方面的有機結合,在上述教學方法的正確實施下,我引導學生採用:科學探究法、小組合作學習法、討論法、分析歸納法等學習方法。我認為“教給學生方法比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目的是讓學生有足夠的機會投入到學習活動之中,培養學生動腦動手的習慣,變學生由“學會”轉向“會學”。
(四)教具與學具 電教器材:多媒體
教師演示用:斜面、小車、毛巾、棉布等
學生分組器材:書、圓珠筆、鉛筆盒、小車、書包、斜面、毛巾、棉布、乒乓球等
豐富的教學設備,尤其是身邊的器材拿來實驗,提高了訓練密度及廣度,使教學過程從枯燥到有趣,從抽象到形象。課堂演示實驗並利用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不僅提供了大量的教學信息,使學生在生動形象的環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規律,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主動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教學過程
本節課將從以下幾個環節展開教學:
創設情境,引入新知→感受活動,總結觀點→合作交流,實驗探究→科學推理,得出新知→剖析定律,強化理解→應用遷移,鞏固提高→布置作業,延伸升華。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約5分鍾)。
高爾基說:“好奇是了解的開端和引向認識的途徑。”為此,我設計了兩個小實驗引入新課,讓學生從身邊的實例入手可以感受到科學就在身邊。
1、要讓靜止的書(文具盒)運動,該怎麼辦?
2、停止用力,又會如何呢?(學生實驗後上台演示) 誤導學生:物理受力就會運動,不受力就停止。 得出謬論:物體運動要靠力維持。
教師實驗演示:推一輛小車,撤去推力,小車沒有立即停下。
得出結論:物體運動不需要力維持。
觀察學生表情,出示亞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激發 學生探究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這樣的實驗學生既熟悉又好奇,帶著想知道這是為什麼的懸念進入新課,可以調動學生的探索興趣。
第二環節:感受活動,總結觀點(約3分鍾)
讓學生用力推書,圓珠筆,鉛筆盒,小車,書包等,然後撤去推力,物體會慢慢停下來。讓學生體會物體運動不需要力維持,運動的物體停下來是由於受到阻力的緣故。本環節的設計意圖是讓學生通過自身感受體驗,觀察現象,並提出自己的論點,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表達能力。
第三環節:合作交流,實驗探究(約20分鍾) 本環節設計三個步驟:
第一步:用Flash課件展示實驗,用嚴格的推理方法讓學生感受伽利略觀點是正確的。通過回顧歷史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通過形象的Flash演示,使學生對伽利略理想實驗有一個初步的了解,為接下去的分組實驗探究做一個鋪墊。
第二步:學生分組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教師出示以下問題,讓學生結合問題學習教材,小組自選器材完成實驗。 1、我們實驗目的是什麼?實驗中觀察什麼? 2、幾種不同的物體鋪在木板上,作用是什麼? 3、實驗中怎樣保證小車開始時的速度相同? 4、實驗中,如果我們把表面換成更光滑的玻璃,小車的運動情況會有什麼變化嗎? 5、如果表面比玻璃更光滑呢? 6、如果表面絕對光滑,小車會怎樣運動? 7、如果靜止的物體不受力,會怎樣?
通過這些難度不同的問題引導,讓學生相互討論,交流,自主制定方案,完成實驗,不僅使他們印象深刻,還培養他們的實驗探究能力。同時讓學生知道觀察和實驗是學習物理的基礎,對於不確定的觀點應該通過實驗來驗證。
第三步:用Flash課件再次展示伽利略的理想實驗,對學生的實驗過程進行肯定和總結。
教師強調以下幾點:
1、亞里士多德的觀點“運動要靠力來維持”是錯誤的,伽利略的觀點“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是正確的。運動的物體之所以會漸漸停下來是受到了阻力的作用,所以說,力改變了物體運動狀態,而不是維持物體的運動狀態。
2、理想實驗是建立在實驗的基礎上的合力推理,不是憑空想像。伽利略正是有敢於堅持真理,不迷信權威和對科學的執著精神,才完成了自己的理想實驗,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長達2000年的錯誤理論,為後來笛卡爾等科學家的研究奠定了基礎。
通過演示和總結,對前面提出的觀點進行判斷,為學生確立正確的觀點。結合伽利略的實驗進行思想教育,培養學生堅持真理、勇於探究的科學精神。
第四環節:科學推理,得出新知(約5分鍾)
學生通過實驗和觀察動畫能夠得出:如果表面絕對光滑,運動物體受到的阻力為零,物體將以恆定不變的速度運動下去。
提問:運動的物體不受阻力時將永遠運動下去,那靜止的物體不受阻力時會怎樣呢?
學生通過討論能夠得出:靜止物體在不受力時,將保持靜止狀態。
教師講解:為解決力與運動的關系,牛頓在伽利略、笛卡爾等前輩的研究基礎上,提出牛頓第一定律: 引導學生得出:我們在科學正確的實驗基礎上,進行合理的推理,最終得出可信的結論,即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這就是牛頓第一定律。同時教給學生一種實驗+推理的研究方法。教師再通過展示圖片使學生了解任何科學的發展都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而學生通過實驗得出的觀點和探究過程與偉大科學家是一致的,從而獲得了成就感,增強了探究的自信心,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第五環節:剖析定律,強化理解(3分鍾)
如何把牛頓第一定律理解透徹,一直是很多學生學習的大難題,通過對這以下三個問題的思考,可以很好的突破本節難點。
1、牛頓第一定律的適用范圍是什麼? 2、牛頓第一定律的適用條件有哪些? 3、力和運動是什麼關系?
解釋牛頓第一定律時主要強調“一切”、“不受外力”、“總保持”的含義,並強調牛頓第一定律的理想性。這樣,使學生加深了對牛頓第一定律的理解,並能准確的表述出牛頓第一定律。
用視頻冰球比賽展示牛頓第一定律的理想性,強調現實生活中不存在。並闡述實驗推理法的應用。 第六環節:應用遷移,鞏固提高(5分鍾)
1、回歸課本
分析課本開頭三幅圖片,分析運動的物體為什麼會停下來?
2、情景討論
在體育上,我班同學都參加了哪些項目?現在請大家思考,假如你正在和同學賽跑時,突然,所有的力都消失了,會出現什麼情形呢?
3、牛頓第一定律告訴我們,物體不受力時都有保持靜止或勻速運動不變的性質。我們周圍的物體都受到力的作用,是否也有這種性質呢?你能舉個例子說明嗎?
本環節通過理論聯系實際使知識得到升華,通過練習,可以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牛頓第一定律,第3題為下一節的慣性學習做好鋪墊。
第七環節:課堂總結,布置作業(約4分鍾)
讓學生談談本節課的收獲和困惑。用5分鍾的時間對本節課的知識點進行回顧、梳理,這樣既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又可以在學生的頭腦中建立一個知識點的整體印象。
布置作業:
1、書面作業::
(1)2008年奧運會即將在北京開幕,我國運動員將奮力拚搏,為國爭光在下列比賽項目中,有關運動和力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 頭槌攻門,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B用力拉弓,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C用力向後劃水,皮艇才能前進,說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百米賽跑時,很難停下,是因為運動員的慣性消失了。
(2)用下圖所示的實驗裝置研究運動和力的關系。
(1)每次都讓小車從同一個斜面的( )位置由靜止開始滑下 ,是為了使小車在滑到斜面底 端時具有相同的速度。
(2)比較圖中小車在不同表面滑行的最大距離,可以得出:在初速度相同的條件下,水平面越光滑,小車受到的摩擦力越( ),小車運動的越( )。
(3)在此實驗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推理,可以得到:運動物體不受外力時,它將( )。
(4)由此,我們可以得出,力的作用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狀狀態,而是( ) 物體的運動狀態。
2、實踐作業:
(1)上網查尋亞里士多德、伽利略、牛頓的相關資料,了解他們在物理學方面作出的貢獻。
(2)以“假如力消失了,我們的生活會怎樣?”為題,寫一篇小論文。
本環節的設計意圖有兩個:通過書面作業,加深對所學內容的鞏固。學生通過上網查資料進一步理解牛頓第一定律的含義;小論文的寫作,需要學生深入生活,體驗生活,同時通過實踐作業的完成可以形成對知識的復習回顧。
四、板書設計
為了突出重點,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我設計的板書如下:
第五節 牛頓第一定律
五、課堂反思
本節課的設計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出發,力求教給學生探求知識的方法,教會學生獲取知識的本領,通過“牛頓第一定律”的學習讓學生經歷主動參與,積極探求,創造性的發現物理知識的過程,力求讓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學習活動之中。
六、結束語
㈤ 高一物理如何說課
http://www.zhaojiaoan.com/soft/list.asp?classid=442
2008-07-31 14:17:51 《自由落體運動》說課 高一物理說課稿[高中物理說課]
《自由落體運動》說課1.說教材「自由落體運動」是高中物理「物體運動」一章的內容,教材的目的顯然是把它作為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特例來處理。由於學生對重的物體下落得快、輕的物體下落得慢的印象很深,因此本節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在於不同物體下落的快慢是一樣的以及不同物體在同一位置的重力加速度都是g。教材的思想體系是:(1)通過毛線管(牛頓管)實驗,證明在無阻力情況下物體下...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7-30 09:13:46 《牛頓第一定律》說課稿[高中物理說課]
《牛頓第一定律》說課稿一、對教材的分析1、作用與地位本節內容是物理必修1第6章第1節《牛頓第一定律》,是在前面的知識基礎上,來研究運動和力的關系,牛頓第一運動定律作為牛頓運動定律的基石,把最基本的勻速直線運動和物體是否受力兩者聯系起來,為後續的牛頓運動定律和平衡力等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起到承前啟後的作用。2、重點、難點分析重點:正確認識物體運動跟力的關系,在...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7-30 09:11:21 高中物理說課稿 「原電池」[高中物理說課]
「原電池」(第一課時)說課[設計理念]「原電池」概念抽象、難懂。針對高二學生在初接觸電化學知識在抽象思維、遷移運用的能力上還有待發展,依據主動建構的教育原理,運用「實驗-思考-討論-總結」的教學方法。改教為導,變學為思,引導學生採取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學習原電池時興趣盎然,對原電池知識印象深刻,解決原電池有關問題時得心應手,活躍了課堂氣...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7-15 10:26:47 高中物理說課 《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運動》說課稿[高中物理說課]
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運動說課稿一、教材的分析與處理:1地位和作用:本節是高中物理甲種本第二冊第六章的第十一節。電場是電學的基本知識,是學好電磁學的關鍵。本節是本章知識的重要應用之一,是力學知識和電學知識的綜合。在教學大綱和考試說明中都把本節知識列為理解並掌握的內容。通過對本節知識的學習,學生能夠把電場知識和牛頓定律、動能定理、運動的合成與分解等力學知識有機地結...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7-14 09:51:14 《生活中的圓周運動》說課 人教版物理必修2[高中物理說課]
人教版《物理》必修2說課:《生活中的圓周運動》說課一、教材分析(一)地位《生活中的圓周運動》這節課是新課標人教版《物理》必修第二冊第六章《曲線運動》一章中的第八節,也是該章最後一節。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圓周運動、向心加速度、向心力以後的一節應用課,通過研究圓周運動規律在生活中的具體應用,使學生深入理解圓周運動規律,並且結合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生活體驗,加深物理知...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6-22 10:05:20 《自由落體運動》說課稿 人教版高一物理說課稿[高中物理說課]
☆此文獲荊州市說課競賽一等獎,並被收入《現代教育說課稿·教案選萃》第3卷《自由落體運動》說課稿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實驗課本第一冊(修訂本)第四章第八節P83一、教材分析1、本章教材簡析《物體運動》這章講述運動學的一些基礎知識,主要內容是與直線運動有關的一組基本概念以及勻速直線運動和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概念主要有位移、速度、平均速度、加速度等,規律有物體運動...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6-17 17:06:17 《牛頓第三定律》說課[高中物理說課]
高一物理說課:牛頓第三定律說課教材分析:地位作用從課程整體而言,牛頓運動定律是動力學的基礎。牛頓第三定律作為其中的一個獨立定律,應用極其廣泛。加之本定律可設計為學生動手實驗、自主探索得出,更具有智力價值和思想教育價值。教學對象學生的學習動機作為高一年級實驗班的學生,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較強,有參與意識。這是在教學中發揮其主體作用的前提。學生的接受能力大多數人...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5-14 09:09:47 《牛頓第二定律》說課[高中物理說課]
高一物理說課:牛頓第二定律說課一、教材分析牛頓第二定律是動力學的核心規律,動力學又是經典力學的基礎,也是進一步學習熱學、電學等其它部分知識所必須掌握的內容。所以,牛頓第二定律是本章的中心內容,更是本章的教學重點。為了使學生對牛頓第二定律的認識自然、和諧,本節之前的「運動狀態的改變」就是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承上,使學生對第一定律的認識得到強化;啟下,即是通過...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5-13 16:14:42 《動量守恆定律》說課[高中物理說課]
動量守恆定律(說課)一、說教材力對空間和時間的積累,是力對物體作用的兩種基本表現形式。在《物理》選修本中,先介紹描述力的時間積累效應――動量定理,之後深入介紹了物體相互相互作用過程中所遵循的基本規律――動量守恆定律,這是高中學生所學習的自然界中四個基本守恆定律之一,因而它具有特殊的地位。教材選取兩體問題中的碰撞模型,依據牛頓第二定律導出了動量守恆定律的一維表...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5-13 14:20:05 北師大版《洛倫茲力》說課[高中物理說課]
《洛倫茲力》說課——北師大版高中物理說課一、說教材(1)教材簡析:本課為高中物理北師大版第二冊第二十章帶電粒子在勻強磁場中的運動第一節洛侖茲力的第一課時。本節的主要內容是什麼是洛侖茲力、洛倫茲力的方向判定和大小的計算。它是在上一章磁場和安培力基礎上,進一步形成新的知識點,又是帶電粒子在磁場中運動的知識准備,在高考中占很重要的地位。而通過本節學習,在掌握知識的...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4-02 15:54:12 《彈力和彈簧測力計》說課稿[高中物理說課]
《彈力和彈簧測力計》說課稿課標對本課的要求是「通過常見的事例或實驗,了解彈力。會測量力的大小」。從本課的內容上看,彈力是在學生學習力的概念的基礎上對生活中常見的力進行的研究,是高中進一步學習彈力的基礎,彈簧測力計是力學中重要的測量儀器,是今後研究重力、摩擦力、浮力、機械效率的基礎,通過看說明書的學會使用彈簧測力計,對學生今後的學習生活可以起到方法上的指導,這...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3-29 18:13:56 人教版物理必修1《摩擦力》說課稿[高中物理說課]
人教社物理必修①第三章第三節《摩擦力》說課稿一、教材分析本節課是人教社物理必修①第三章第三節的內容,編排在彈力之後。就地位而言,由於高中物理的難點在於受力分析,受力分析的難點在於摩擦力的分析。所以正確認識摩擦力對後面知識的學習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二、學情分析學生在初中的《力和機械》一章已經學習了摩擦力的基本知識,但還不會具體的計算。會分析簡單的現象,但不深入...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3-17 19:25:15 高一物理(必修1)說課稿 機械波[高中物理說課]
機械波說課稿說《機械波》的教學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機械波"是高中物理教材第一冊(必修)的第五章"機械振動和機械波"的第七節內容.機械波是機械運動中比較復雜的運動形式.它作為周期性變化的運動,廣泛地涉及物理學的各個領域.上好這節課不僅可以鞏固以前學過的有關運動學和動力學的知識還可為今後學習電磁振盪,電磁波和光的本性打下良好的基礎.通過本節課的教...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3-17 11:40:40 高一物理說課 牛頓第二定律說課[高中物理說課]
說課材料:「牛頓第二定律」說課一、教材分析牛頓第二定律是中學物理的核心內容,也是進一步學習熱學、電學等其他部分知識所必須掌握的內容,當然與必然是本章的重點和叫心內容。在前一節「運動狀態的改變」中,定性的討論了物體運動的加速度與物體受到力和物體質量三者的關系,本節牛頓第二定律則是研究三者間的定量關系,而本章後面部分的主要內容就是牛頓第二定律的應用。牛頓第二定律...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3-17 11:39:09 高一物理說課稿 力的分解[高中物理說課]
力的分解說課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延續和擴展,他所遵守的平行四邊形定則是矢量運算普遍遵守的規律。分解法是高中物理解決復雜問題的一種重要的方法。分解的等效替代思想為解決其他類似物理問題奠定了科學的思想方法基礎。2、教材加工教材安排了兩個實例詳細說明如何按照力的實際作用效果確定分力的方向。教材的編排滲透了理論聯系實際的認識問題的方法觀點。...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3-15 16:54:48 高中物理優質課大賽說課 萬有引力定律[高中物理說課]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萬有引力定律的核心地位:萬有引力定律是本章的核心,是17世紀自然科學最偉大的成果之一,它為研究天體運動提供了理論依據,徹底使人們對宇宙的探索從被動描述走向主動發現。萬有引力定律承上啟下的作用:上承圓周運動,下啟衛星的運動。掌握好本節課,對前面知識的加深理解,後面問題的順利解決,將會起到重要的作用。第二部分: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1、會推導萬...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http://www.isud.com.cn/down.asp?cat_id=17&class_id=255
『高中物理說課』高中物理說課稿 「原電池」
·「原電池」(第一課時)說課 [設計理念] 「原電池」概念抽象、難懂。針對高二學生在初接觸電化學知識在抽象思維、遷移運用的能力上還有待發展,依據主動建構的教育原理,運用「實......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43 推薦程度:
『高中物理說課』牛頓第一定律、慣性說課稿
·牛頓第一定律、慣性說課稿 一、 教材分析:牛頓第一定律是力學中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也是培養學生分析、概括、推理能力很好的素材。通過伽利略的理想實驗真正體驗物理方法和探究......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792 推薦程度:
『高中物理說課』平拋運動說課稿 高一新課程必修2
·平拋運動說課稿 《平拋運動》是高一新課程必修2第3章《拋體運動》的第3節。《高中課程標准》中《拋體運動》的內容標准為:會用運動合成與分解的方法分析拋體運動。運動合成與分解......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750 推薦程度:
『高中物理說課』自由落體運動
·《自由落體運動》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1.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節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運動學的知識後編排的,是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特例。通過對自由落體這種常見的特殊的運動的研......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508 推薦程度:
『高中物理說課』「機械能守恆定律」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能量守恆定律是十九世紀自然科學三大發現之一,對辨證唯物主義思想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是學生樹立辨證唯物主義觀點的重要基礎之一;能量轉化和守恆思想貫穿......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766 推薦程度:
『高中物理說課』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運動說課稿
·一、教材的分析與處理: 1地位和作用: 本節是高中物理甲種本第二冊第六章的第十一節。電場是電學的基本知識,是學好電磁學的關鍵。本節是本章知識的重要應用之一,是力學知識和電學......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494 推薦程度:
『高中物理說課』高三物理主題式公開課說課稿 應用力學規律解決電場相關..
·一. 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這是一節高三第一輪復習課。本節內容在教材上沒有單獨一節,而是滲透於電場整章的所有知識的學習中。把它專門列出來,是出於理清力電聯系、明確電......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495 推薦程度:
『高中物理說課』平拋運動說課教案 高一物理
·平拋運動說課教案 一、教學內容:一、本節教學內容所處的位置及作用: 本節為高一上學期第五章第三節的內容,是學生在學習運動中的一個轉折點,以前學生接觸的都是直線......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497 推薦程度:
『高中物理說課』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 高一物理說課稿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 本課題選自高級中學課本甲種本第一冊,是重點高中一年級的物理教材,本節課為第二章第九節,是新授課,整個說課分四個方面: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516 推薦程度:
『高中物理說課』《波的干涉》說課稿 人教版必修加選修
·《波的干涉》說課稿湖北省團風中學 熊勇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必修加選修)•物理》」第二冊第十章第5節:波的干涉。 A. 教......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697 推薦程度:
『高中物理說課』高三物理選修《楞次定律》說課稿
·《楞次定律》說課稿 一、 說教材 1、 教材的內容、地位和作用本節教材為全日制高三物理選修本第八章的第二節:楞次定律。內容講述的是感應......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1304 推薦程度:
『高中物理說課』高中物理必修一 超重和失重說課教案
·超 重 和 失 重(說課教案)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與作用:本節是在學生已掌握了牛頓第一第二第三定律及牛頓運動定律的應用基礎上,進一步研究牛頓運動定律在實際......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1345 推薦程度:
『高中物理說課』高中物理必修本<電場強度電場線>說課稿
·<電場強度電場線>說課稿 一 教材概述 高中物理電學部分可以分為兩部分,一場一路,這兩部分內容形式上是獨立的,但實質上是統一的.本課<電場強度電場線>是高中物理必修本第1......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1001 推薦程度:
『高中物理說課』高中物理必修1《力的合成》說課稿
·(各位領導,老師早上好,今天我將為大家講的課題是「力的合成 」首先我對本節教材進行一些分析如下:)《力的合成》說課一.教材的分析 1. 教學目標和要求:《力的合成》......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1439 推薦程度:
『高中物理說課』高二物理必修加選修《恆定電流》閉合電路歐姆定律說課..
·第六節 閉合電路歐姆定律(說課案) 一、教材分析: (一)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閉合電路歐姆定律」是高二物理必修加選修《恆定電流》第六節的內容。本節課是在學習了部分電......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1042 推薦程度:
『高中物理說課』高中物理必修一機械波說課稿
·機械波說課稿 說《機械波》的教學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機械波"是高中物理教材第一冊(必修)的第五章"機械振動和機械波"的第七節內容.機械波是機......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871 推薦程度:
『高中物理說課』人教版物理必修二《生活中的圓周運動》說課
·《生活中的圓周運動》說課 一、教材分析(一)地位《生活中的圓周運動》這節課是新課標人教版《物理》必修第二冊第六章《曲線運動》一章中的第八節,也是該章最後一節。本節......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1147 推薦程度:
『高中物理說課』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波的干涉》說課稿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必修加選修)•物理》」第二冊第十章第5節:波的干涉。 A. 教材分析一、在教材中的地位本節內容在《200......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700 推薦程度:
『高中物理說課』人教版物理必修1《摩擦力》說課稿
·人教社物理必修①第三章第三節《摩擦力》說課稿一、教材分析本節課是人教社物理必修①第三章第三節的內容,編排在彈力之後。就地位而言,由於高中物理的難點在於受力分析,受力分析的難......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1743 推薦程度:
『高中物理說課』高中物理說課稿 萬有引力定律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萬有引力定律的核心地位:萬有引力定律是本章的核心,是17世紀自然科學最偉大的成果之一,它為研究天體運動提供了理論依據,徹底使人們對宇宙的探索從被動描述走向主動......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1318 推薦程度:
『高中物理說課』高中物理說課稿 重力勢能的改變
·【教材分析】《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准》共同必修模塊「物理2」中的二級主題「機械能與能源」的內容標准中涉及本節內容的條目是:「理解重力勢能,知道重力勢能的變化與重力做功的關系」,該......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1915 推薦程度:
『高中物理說課』高中物理說課稿 《彈力和彈簧測力計》說課稿
·課標對本課的要求是「通過常見的事例或實驗,了解彈力。會測量力的大小」。從本課的內容上看,彈力是在學生學習力的概念的基礎上對生活中常見的力進行的研究,是高中進一步學習彈力的基礎,彈簧......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1321 推薦程度:
『高中物理說課』魯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力的分解說課稿
·一 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 魯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五章第二節力的分解是在學生學習了前一章力的基礎知識及力的合成之後而編排的。由於分解法是高中物理解決復雜問題的一......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1039 推薦程度:
『高中物理說課』高中物理說課稿 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運動說課稿
·一、教材的分析與處理: 1地位和作用: 本節是高中物理甲種本第二冊第六章的第十一節。電場是電學的基本知識,是學好電磁學的關鍵。本節是本章知識的重要應用之一,是力學知識和電學......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1214 推薦程度:
『高中物理說課』高三物理電場說課稿
·高三物理備課組主題式公開課說課稿課題:應用力學規律解決電場相關的運動與能量問題一. 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這是一節高三第一輪復習課.本節內容在教材上沒有單獨......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2343 推薦程度:
『高中物理說課稿』高中物理說課稿 勻速圓周運動
·根據本節課學要求和特點,我設計本課的教學目標有以下幾點: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知道什麼是勻速圓周運動 2,理解什麼是線速度,角速度和周期 3,理解線速度,角速......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2629 推薦程度:
『高中物理說課稿』高中物理說課稿 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運動
·一,教材的分析與處理: 1地位和作用: 本節是高中物理甲種本第二冊第六章的第十一節.電場是電學的基本知識,是學好電磁學的關鍵.本節是本章知識的重要應用之一,是力學知識和電學......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2012 推薦程度:
『高中物理說課稿』魯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力的分解說課稿
·1:教材的地位魯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五章第二節力的分解是在學生學習了前一章力的基礎知識及力的合成之後而編排的.由於分解法是高中物理解決復雜問題的一種重要的方法.它為位移,速度,......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2703 推薦程度:
『高中物理說課稿』高中物理說課稿 閉合電路歐姆定律
·一,說教材 1,本節內容: 《閉合電路歐姆定律》是高中物理第十四章《恆定電流》的第六節內容,教學大綱是B級要求. 2,在教材中的地位: 在學生學習了"歐姆定律","電功"等......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3231 推薦程度:
『高中物理說課稿』高中物理第一冊勻速圓周運動說課稿
·勻速圓周運動說課稿《勻速圓周運動》選自高中物理第一冊第五章.它是學生在充分掌握了曲線運動的規律後,接觸到的一個較為復雜的曲線運動,本節內容作為該部分的起始章節,主要要向學生介紹......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2018 推薦程度:
㈥ 初中物理說課稿:《長度的測量》
初中物理說課稿:《長度的測量》
《長度的測量》是蘇教版物理第一冊第五章第一節內容,全節內容需要兩課時,《長度的測量》是第一課時。教學對象:剛學習物理的初二學生。
一、教材分析
科學探究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觀察和測量是科學探究的基本技能,長度的測量是最基本的科學測量。刻度尺的使用和讀數方法,是學習使用溫度計之後的一中重要的測量工具,所以,學會正確使用刻度尺、學會刻度尺的讀數方法十分重要,它是學生真正步入科學殿堂的第一步。同時長度測量時需要的認真、細致等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按實際測量進行事實記錄的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也是以後從事任何工作必須具備的基本科學素養。教材中還滲透了一些特殊的測量方法,讓人豁然開朗,可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本節《長度的測量》是本章的中心節,長度的測量作為其他測量的基礎,又起領後面測量工具的使用的學習。長度測量所經歷的科學探究過程也是學習《科學探究》的活生生的例子。
二、學情分析
弄清學生學習本節內容已具備的知識、技能基礎,具有的心理、思維特點和可能出現的思維障礙,便於從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設計探究活動,“對症下葯”地展開教學,激發學生思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技能基礎:學生在小學學過簡單的長度測量,實際生活中也可能嘗試過對一些物體長度的測量。但細致和嚴密的長度測量可能不會有很多人經歷過。在此以前學生的觀察也基本都是定性觀察。
2、心理特點:活潑好動,好奇性強,但急進冒動,遇事常丟三拉四,但喜歡表現自己。
3、思維特點:以形象思維為主,簡單的抽象思維也往往需要具體事例的支撐且容易產生片面性。
4、可能出現的思維障礙及易犯錯誤:學生先認識刻度尺,反過來去認識測量的實質有一定難度;由於日常生活的粗略性和簡略性,使學生雖有一定的使用刻度尺經驗,但在實際使用中往往覺察不到的自己測量錯誤,漏寫單位和丟失估讀數值也是學生初學測量常犯的錯誤。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測量的意義,知道長度的主單位和其他常用單位及換算關系;
(2)熟悉刻度尺的刻度和測量范圍,學會正確使用刻度尺,學會記錄長度測量結果;
(3)學會選擇不同的測量儀器或方法去測量各種物體的長度;
(4)能通過日常經驗或物品粗略估測物體的長度。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學生參與式的體驗學習,初步了解探究的過程;
(2)初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和交流、收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使用刻度尺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實事求是的作風,並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
(2)通過測量實踐激發學習科學的熱情。
四、教學重點、難點確定:
1、重點:學會正確使用刻度尺,能正確使用長度單位並進行換算。
2、難點:測量實質的理解,刻度尺的正確使用
五、設計意圖及指導思想
突出科學課程的新理念,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教學,仔細觀察,勤於思考,倡導學生的主動學習、樂於探究、勤於動腦、善於表達、體現教育的全面性、個性化。
教學重視三性:生活性、主體性、實踐性。即聯系生活實際,從生活需要引出測量的實質創設教學情境,充分開發學生的生活經驗。盡量利用學生身邊的物品為材料探究長度測量的.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從生活到技術多角度、全方位認識長度的測量,在動手操作實踐中發展學生探究、分析、歸納、遷移的能力。
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手段,也是本節的重點,教學中力圖將單調的實驗基本操作,更富啟發性探究性和人文精神,體現其實際的應用價值,達到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相映生輝的效果。
注重科學發展觀的教學,科學發展歷程“問題→解決→發展→問題→解決→發展→……”
的暗線索隱含其中,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學強調中人的尺度中心,體現科學以人為本的宗旨。
六、教具准備
近2米的木棒、米尺(最小刻度厘米、毫米的各一支,且刻度已被掩蓋)、捲尺、皮尺、螺旋測微器,游標卡尺等,學生自帶可以測量長度的工具、多媒體課件。
七、教學程序設計
1、情景引入,體會測量重要性
本內容通過情境展示
討論:在生產和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對物體進行長度測量?
(教師、學生評介,讓學生體會長度測量的價值)
2、測量的實質,體會STS關系
(1) 情景展示:在班級比較任意兩張課桌的長與寬(事先考察)
(2)提問:目測,比較課桌的長與寬?
視覺的局限性,引出測量的需要。
(3)提問:用什麼方法既簡單又准確地知道哪張課桌面積大些?
比較,用一人的手掌去測量另一桌子的長與寬度。
(4)提問:若兩人的首長大小不一樣,又不用現有的刻度尺,怎樣得出誰高呢?
找一參照物,分別與課桌比較,引出獨立尺(參照物)。
①建立一個大家公認的量(長度單位)作標准——標准量(標准尺);
②它們各自與標准量比較,得出測量值;
③比較測量值。
歸納總結,得到測量的實質,說明長度的國際標准——米。
通過情境展示,讓學生體會到需要產生了測量,問題推動著測量的發展,交流建立了標准。
3、 體驗長度標准,為估測准備
合作體驗,看誰比劃得准:以同桌為一合作組,一同學用雙掌比劃出印象中的一米,然後另一同學用米尺(刻度已被白紙覆蓋)去比較,同時修正兩掌間的距離,然後角色互換.教師、同學評價。
演示:教師用刻度已被白紙覆蓋的米尺,去量指甲的長度,作迷惑狀,提問:“方便嗎?”引出長度的其他標准。
討論:你所知道的長度單位,並說出它與一米的關系。教師、同學評價。
㈦ 初中物理說課稿
人教版初中物理說課稿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我們應該怎麼寫說課稿呢?以下是我整理的人教版初中物理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各位老師:
大家下午好,我說課的題目是《電阻的測量》。下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說課: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
《電阻的測量》是人教版九年級第十七章第三節內容。從編者的編寫意圖來看,《電阻的測量》安排在歐姆定律之後,是歐姆定律的應用,目的是讓學生掌握一種測量電阻的方法,正確、安全的使用電路元件,是對前面學習使用電路元件方法的鞏固,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是本章的重點內容。從整個初中電學體系看,本節內容是繼規律型實驗,如:探究串並聯電路電流、電壓、電阻的特點,探究電流與導體兩端電壓、電阻的關系之後的第一個測量型實驗,是後續學習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高中學習伏安法測電阻的基礎,因此本節是初中電學的重點,是高中物理知識下移的良好載體,處於電學實驗的核心位置,是中考熱點。
2、學情分析及整體教學設計
教材要求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步驟、實驗表格等,並要求學生對實驗數據進行處理,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對學生能力的要求比較高。學生已經有了探究的經歷,有一定的實際操作經驗。但考慮到學生的動手操作機會少,學生在本節內容的學習中可能存在三個方面的困難:
(1)不能很好的設計實驗步驟和實驗表格
(2)實驗操作中,出現一些電路故障不能迅速排除。
(3)通過分析數據得出實驗結論存在一定的困難。
基於存在的困難,我將整個教學分為三個板塊,一是探究前的准備,讓學生理解實驗原理、步驟。二學生自主探究。三是對實驗數據的分析處理。三個環節是層層遞進的。
實驗探究,一般可以分為七個環節,一節課不可能面面俱到的,為突出重點,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數據處理三個環節作為重中之重。
二、說教學目標
本節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道測電阻的原理,會同時使用電流表、電壓表測電阻。
(2)理解定值電阻和小燈泡的電阻有不同的特性。
(3)在測量過程中,體驗設計實驗、分析實驗數據的重要性,讓學生逐步養成安全操作的習慣,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
目標的確定依據:(1)按照物理課程標准。
(2)本節的中心任務是測量定值電阻的阻值,教材中並未對是否測量小燈泡的電阻提出要求。由於物質種類不同,燈絲電阻受溫度影響明顯,學生對此難以理解。為降低難度,讓學生知道溫度對電阻的影響,我利用測出實驗數據讓學生類比思考的方法將測量燈泡電阻融入到本節課中。
教學重點:自行設計完整的實驗操作方案,完成伏安法測電阻。
重點設置依據:經歷設計實驗與制定計劃的過程,為測定小燈泡的電功率做好鋪墊。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分析實驗數據,發現規律,正確理解影響小燈泡電阻的因素。
三、說教法
說教法:主要採用實驗探究法、談話法、啟發引導法、討論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教學設計的第一個環節是探究前的准備,要讓學生了解實驗原理、儀器選擇、電路圖、表格、注意問題等,採用啟發引導、談話討論、師生互動的教法。第二個環節是讓學生自主探究。當然根據學生的探究情況可以適當的指導。第三個環節是數據處理。
四、教學流程
1、探究前的准備
實驗原理的確定:讓學生回憶歐姆定律,由導出公式聯系實驗的原理。
實驗儀器的選擇:教師提問:(1)測量電壓和電流需要什麼儀器?(2)為確保電路元件不被燒壞,應選擇什麼儀器?(引出變阻器限流式作用)只測量一組數據可以嗎?進而讓學生思考如何改變導體兩端的電壓?(引出變阻器分壓式作用)。
電路圖的確定:通過所選儀器的作用,引導學生設計出本實驗的電路圖。
實驗步驟的確定:讓學生在討論中,理解實驗是如何進行的。提問學生,然後讓其他組的學生補充,最後教師總結。
實驗表格的確定:表格設計的要領是:明確測量的物理量有哪些?計算的物理量有哪些?為提高實驗結論的普遍性,還應該注意什麼?在學生展示了自己設計的表格後,
在這個環節中,要讓學生明確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在使用中應注意什麼?連接電路應注意什麼?
提示電壓應該拉開距離,第一次取1V,第二次取1.6V,第三次取2V。雖然在實驗前做了准備,但考慮到學生的動手操作的機會少,這一環節我計劃用15分鍾。
在探究實驗過程中,教師要巡迴指導,學生在連接電路中出現的問題,不要急於給學生回答,先讓學生自己思考。
3、實驗數據的處理
這一環節,是本節課的難點所在,不易突破。我計劃用10分鍾時間。我設計了以下一組問題:
(1)讓學生先算出自己電阻的電阻值,並且上去展示。
(2)三次測量定值電阻的阻值變化大嗎?
最後教師進行總結,讓學生對電阻的理解達到一個全面的認識。
讓學生思考:為什麼小燈泡與定值電阻受溫度影響阻值變化不同呢?教師引導學生總結。
5、板書設計
實驗原理:R=U/I
實驗電路圖:
實驗表格設計:
次數
電壓/V
電流/A
電阻/Ω
電阻RX平均值/Ω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學會用力的三要素來表達一個力
2.知道重力是如何產生的,知道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知道在不同緯度的g的取值是不一樣的
3.知道重心的概念.與物體穩定相關的兩個因素。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和實驗,感知重力的存在,培養觀察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
2.通過懸掛法來測重心,利用數學模型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讓學生理解重力的方向
3.通過了解重垂線及重心的應用,培養應用物理知識解釋簡單生活現象的能力.
4.通過實驗探究和實驗對比的方法來研究解決穩定與重心的高低、支面面積的大小的關系。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通過錐體爬坡實驗引起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通過學習質心,讓學生了解實際生活中的物理知識的應用。
2.通過穩定的對比實驗,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能力和積極思考的學習習慣,增強學習物理、學習科學知識的興趣。
說學情
學生在初中的「來自地球的力」已經學習了重力的一些基本的知識,學習了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還運用探究的教學方法學習了重力的大小,知道了g=9.8N/Kg。不過都是一些比淺的,知識感較膚性的認識,在一定意義上說,很難理解質心這樣的概念,所以要引導學生思想觀念上的轉變。在這里學生將學習不同的知識點,質點、重心與穩定,特別是質點高一的學生比較難接受。
對於生活中重力的例子比較熟悉,學習時比較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且對於高一的學生對小實驗比較感興趣,老師可以通過和學生一起做實驗,並通過提問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1、重力的概念及重力與質量的關系G=mg,不同的緯度、高度的g取值是不一樣的。
2、重心的測量及其在實踐中的應用
3、物體穩定的有關因素
教學難點
1、重力的方向及應用.
2、物體穩定的有關因素
教學方法
實驗法:通過觀察分析明確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理解重心的概念.
探究法:通過學生的探究實驗得出穩定和重心的高低、支面面積的大小的關系
說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通過演示實驗——錐體爬坡,給學生一種與他們認為不一樣的現象,提出問題(為什麼錐體會從低往高處滾動呢?)讓學生思考並引起學生的興趣,向學生說,學完了今天的課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了,這樣學生就帶著問題進入課堂。不僅可以讓學生認真聽課,積極思考並回答老師提問的問題 ,這樣有利於學生的聽課效率。
二、新課教學
力的描述
學生在初中已經學過了力、以及力的三個要素,在這里只是為學習新的內容——而准備的知識基礎的,由於我們對力的學習都從三個要素來學習的,所以,對重力的學習也要從三個要素開始,而力的學習已經是初中,經過了暑假,學生會生疏了,在這里也可以看成是復習的形式進行,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復習以前的知識,也為後面的重力的`學習打下基礎。對與一個力的描述,要有大小、方向、作用點。
重力及其測量
由於在初中的時候,學生已經學過了重力的測量,同時也知道了G和m之間的關系,所以在這里運用講授法給學生講清楚重力和物重兩個概念,並讓學生清楚的理解兩者的關系(正比,比值為g),同是也讓學生測量重力是用什麼儀器,其工作原理是什麼。在這里有一點與初中不一樣的是初中時沒講到g的取值在不同的地理位置是不一樣的,而且,在不同的高度,其值也是不一樣的。對於方向,初中的時候已經學習過了,在這里還是要學生清楚的理解豎直向下,要跟垂直向下區分開來。
重心與穩定
由於重力與穩定比較抽象,因此將此定為我講課的重點,由於用交點來測重心所在直線很容易讓學生誤解,而且中心是應用很廣泛的針對,因此我才用實驗法。
重心是重力的作用點,在初中學生已經有學了,在這里不僅要教給學生什麼是重心,通過實物展示,讓學生明白物體的重心可以不在物體上。一般情況下我們都是用懸掛法來測量物體的重心的。同時也給學生講解在日常生活中重心的應用,使學生清楚原理。通過上面的學習,使學生可以自己解決在上課時的引入,這時,可以讓學生領悟重心的奧妙,使得學生的積極性再次被激發。
尊敬的各位評委:
大家好!
我是 號,我說課的題目《 》,是人教版的 年級物理 冊第 章第 節的內容,下面我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學法、教法、教學程序、板書設計、教學反思七個方面來說這節課。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新課程標准要求課堂應注重讓學生經歷從生活到物理,從自然到物理的認識過程,經歷基本的科學探究實驗和活動,從被動到主動,在鍛煉能力的過程中掌握知識、技能,了解科技發展,從而融入到現代社會中。所以本課( )在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注重全員參與、讓學生主動探究等方面作了一些努力。
2.教學難點重點
①難點:
②重點:
3.教學目標
①知識與技能:
②過程與方法:
③情感、態度與價直觀:
4.教具與學具
電教器材:
教師演示用:
學生每組器材:
二.說學情
八年級上冊
初二學生正處於發育、成長階段,他們思維活躍,求知慾旺盛,具有強烈的操作興趣,處於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時期。但是剛接觸物理,對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掌握欠缺,且在他們的邏輯思維還需要經驗支持。因此應以學生身邊現象引入知識,逐步讓學生理解和應用科學知識。
八年級下冊
經過一個學期的物理學習,初二學生已經基本具備了一個科學探究的素養,他們從事物的對立統一中進行合乎邏輯的推理,樂於獨立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能解釋和論證事物或現象間較為復雜的因果關系,在學習了一定的物理知識後也期望繼續研究並且去解決一定的生活問題。所以在教學各個環節中注意通過學生感興趣的事例入手,再通過猜、想、分析、實驗、推理等手段來處理問題,層層深入,最後通過學生動腦分析、動手操作來解決遇到的問題,這樣不僅啟迪學生思維、鍛煉學生能力、還會大大加強學生學習物理、運用物理的自信心。
九年級上冊
初三學生是初中的畢業年級,心智較為成熟,通過一年的物理學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實驗探究能力和空間想像能力,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都有了不同程度的發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更加進步。
但是初三的學生往往是不愛發言,不主動表現自我,課堂氣氛比起初二的學生沉悶。需要教師的積極、靈活的調動。初三年級學生心理和認知發展規律要求在教學中要充分調動他們的激情。他們不喜歡枯燥的理論分析和教條式的計算,但樂於參與動手實驗、觀察現象、了解與物理規律有關的圖片。在玩中學更能激發學生的情感。他們喜歡探索自己熟悉的或與所學知識有關的生活現象、科學事件。這樣才更能激發和培養他們的創造性。
九年級下冊
經過之前三個學期的物理學習,初三學生已具有了一定的物理知識,掌握了一定學習物理的方法。學生的觀察、實驗、思維、歸納、分析、推理等能力得到一定的發展。但大多數學生思維還是以形象思維為基本思維方式,喜歡動手動腦,對直觀內容比較感興趣,欠缺對問題的深入思考及理性化的思維過程。本節課主要是從現象入手,得出比較簡單的結論。所以在精心設計探究活動的過程之後,學生學習是不存在問題的。但我面對的是農村初中生,相對來說知識面窄,知識信息不豐富,要多給他們提供一些高科技、較前沿的東西,激發其求知慾。
三.說學法
1.設計理念:
根據物理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節課的實際情況,改變過分強調知識傳承的傾向,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在探究過程中學習科學研究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探索精神、實踐能力及創新意識。
「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力求貼近學生生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探索物理現象,揭示其中的物理規律。
「注重科學探究,提倡教學方式多樣化」, 通過實驗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親自動手實驗,主動探究、自主學習、相互合作交流得出沸騰現象及規律」。通過媒體展示,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效果。
2.學法指導
以自主探究為主,學生在學的過程中分析事例發現問題——動手實驗——分析歸納——鞏固練習。運用了討論法、自主合作交流探討法。在課堂上著力開發學生的三個空間
1.學生的活動空間。將演示實驗改為學生的分組試驗,全體學生參與,使每個學生都能體驗探究過程,得到發展。
2.學生的思維空間。創設問題情景,讓學生自己體驗、感知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通過思維碰撞,培養思維能力。
3.學生的表現空間。通過把自己的想法、結果展示給大家,學習交流與合作,體驗成功的愉悅。
四.說教法
教法突出以學為本,因學論教。在教學過程中創設情景,引導啟發,評價方案,分析討論,指導實驗,歸納結論。
教學重視三性:生活性、主體性、實踐性。即聯系生活實際,從生活需要引出測量的實質創設教學情境,充分開發學生的生活經驗。盡量利用學生身邊的物品為材料探究長度測量的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從生活到技術多角度、全方位認識長度的測量,在動手操作實踐中發展學生探究、分析、歸納、遷移的能力。
運用提問法、談話法、討論法、直觀法、探究法等。
五.說教學過程(程序)
本節課將從以下幾個環節展開教學:
創設情境,引入新知-----合作學習,探究新知------內化提高,實際應用------感悟收獲,課堂小結------布置作業,鞏固升華。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第二環節:合作學習,探究新知。
第三環節:內化提高,實際應用。
第四環節:感悟收獲,課堂小結。
第五環節:布置作業,鞏固升華。
六.說板書設計
最後我說一下這節課的板書設計,為了使學生對 的知識有個系統全面的掌握,板書如下:
七.結束語
以上是我對「 」這節教材的認識和對這堂課的整體設計,由於本人水平有限,上面過程肯定有許多缺點和漏洞,希望各位專家多多批評指正,謝謝!
;㈧ 初中物理面試說課稿優秀
初中物理面試說課稿優秀範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認真擬定說課稿,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初中物理面試說課稿優秀範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教材的特點
這是一節科學探究課,教材以探究滑動摩擦力與哪些因素有關為主線,安排了學生猜想、設計實驗、實驗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學過程,讓學生經歷探討滑動摩擦力與壓力、接觸面粗糙程度關系的過程。很好地體現了新教材讓學生在體驗知識的形成、發展過程中,主動獲取知識的精神。
同時,這節教材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及生產實際聯系十分密切,教材的編寫突出了這一點。在通過實驗得出摩擦力的有關知識後,注重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去分析解釋大量生活生產中的摩擦現象,其中還編入磁懸浮列車、氣墊船等與現代科技聯系很密切的內容。很好地體現了新課程「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
二、教學目標
按照課程標准,本節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
知道滑動摩擦力和接觸面粗糙程度、接觸面之間壓力大小的關系;知道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並能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這些知識;進一步熟悉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
2.過程與方法
經歷探究滑動摩擦力與壓力、接觸面粗糙程度關系的過程,體會怎樣進行科學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問題中怎樣運用「變數控制」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地進行實驗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
與老教材的課程目標相比,它更注重對學生探究能力、創新精神的培養,更注重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三、教材的重難點
本節教材的重難點是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對於教材中的知識點,學生大都能理解和掌握,但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探究能力培養和探究過程體驗方面,通過對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各種因素的實驗探究,突出「猜想與假設」這個環節,同時認識在探究過程中「變數控制」的意義和方法。
四、教學設計思路
為了加強這節課的探究性,體現課改精神,這節課我主要安排學生分組進行探究實驗。將全班分為兩個大組,分別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其中一個因素。
五、教學過程
1.引入新課
在生活中,初二學生對摩擦有感性認識,只是還沒有從物理學角度對它有一個科學的認識。為了貼近學生,一上課我就演示小車從斜面上滑下的實驗,並提出問題:「小車為什麼會停下來?」待學生回答後,我們本節就要來學習科學探究:摩擦力。
2.進行新課
(1)介紹摩擦的分類及滑動摩擦力的概念
由於教材中不僅研究了滑動摩擦,也提到了滾動摩擦,所以我在教學中通過演示實驗,向學生簡單介紹了摩擦的分類:摩擦分為滑動摩擦、滾動摩擦和靜摩擦。同時告訴學生在初中物理學習中,我們只重點研究滑動摩擦。接下來我向學生介紹了滑動摩擦力的概念。
在解釋這個概念時,主要強調滑動摩擦是在兩個物體表面間產生的,這個力的作用是「阻礙」物體的相對運動;而對於「相對運動」沒作過多的解釋。
(2)探究滑動摩擦力與哪些因素有關
a.探究活動的第一步是學生進行猜想與假設
在學生認識到摩擦力的存在後,我很自然地向學生們提出了問題:同學們猜一猜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有的學生思維受教材的影響,提出的是教材上的猜想,對於這部分同學注意對他們進行鼓勵,讓他們提出其它猜想。有的同學在課堂上思維很活躍,不局限於書本,而會提出其它猜想,作為老師,這時即使學生提出的某些猜想顯得很幼稚、很荒誕,也要發掘其合理因素並予以鼓勵。但同時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的猜想,在學生說出他的猜想後,可以問問他「你為什麼要這樣想呢?」在各種猜想均列出後,我向同學們指出,摩擦力產生的機理和制約因素都很復雜,對摩擦的研究已形成一門系統的學科「摩擦學」,其中一些問題至今仍在探索中。今天,我們只對兩個猜想進行實驗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是否與壓力有關?是否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並將全班分為兩個大組,每組用實驗探究一個猜想。
b.探究活動的第二步是學生制定探究計劃與設計實驗
怎樣證明學生自己的猜想?我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讓他們交流討論,然後我有針對性地請了一位同學來說說他們組討論的探究計劃。在這個過程中,我注意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點撥,啟發學生,問他們「大家贊同他的方案嗎?其他同學還有沒有更好的實驗方案?」同時提醒學生注意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不止一個,我們這組的同學是要研究壓力的變化對滑動摩擦力的影響,那我們應如何設計實驗才能知道滑動摩擦力的變化是由這個因素引起的,而不是由其它因素引起的呢?通過學生的思考、交流和討論、老師的點撥,學生都會制定出正確的探究計劃。
c.探究活動的第三步是學生進行實驗與收集數據,分析論證得出實驗結論
實驗前,提醒同學們注意實驗器材的選擇,提醒學生注意實驗時要水平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至於有同學問到為什麼在勻速狀態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就是木塊所受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以告訴學生我們將在第六章討論這個問題,並對提出這個問題的同學進行表揚。在學生實驗的過程中,我巡視各實驗小組,幫助學生解決實驗中遇到的問題。
實驗結束後,在每個大組我抽取了兩個實驗小組公布自己的實驗數據,全班同學共同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得出實驗結論。無論學生的猜想是否與實驗的結論相符,都要對學生進行鼓勵,肯定他們的這種實事求是的探索精神。同時鼓勵有興趣的同學還可以在課後繼續探索滑動摩擦力是否與其他因素有關。
在得到實驗結論後,我繼續引導學生們總結實驗中採用的方法:如果一個物理量與多個因素有關,我們在研究某一個因素對該物理量的影響時,應控制其它與該物理量有關的因素不變,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叫做「變數控製法」。接著我再講述:「變數控製法」是科學研究的一個基本方法,它適用於多因素問題的研究。它不僅僅適用於研究物理問題,也適用於其他科學領域問題的研究,在今後的學習和探究中,我們還要經常使用這個方法。
(3)如何增大和減小摩擦
有很多增大和減小摩擦的事例都是學生們所熟悉的,而且學生們已經通過實驗獲得了滑動摩擦的有關知識,所以對於這個問題我組織學生自己進行討論,我還鼓勵他們提供更多有趣的利用摩擦、減小摩擦的事例,讓他們自己用所學的知識來解釋這些有關摩擦的現象,並總結出增大和減小摩擦的常用方法。在這個過程中,我只是適當地進行引導和點撥。
在減小摩擦的事例中,我上網下載了有關磁懸浮列車的資料和圖片,並簡單介紹了磁懸浮列車減小摩擦的原理,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4)討論假如生活中沒有摩擦力
從上面的討論中,學生已經知道摩擦力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摩擦力也並不總是有害的,接下來我讓同學們繼續討論假如我們的生活中沒有了摩擦力會是什麼樣呢?並讓學生在課後完成「迷你小實驗」,並將討論的內容以「假如生活中沒有摩擦力」為題寫一篇小論文。
3.課堂小結
我先讓學生以「學到了什麼」為線索進行小結,在學生小結的基礎上,我再做適當的補充。因為學生大都只能對所學的知識進行一個小結,但對學習過程中的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卻不能做一個很好的總結,所以我在學生小節後做了適當的補充,讓學生知道探索知識的過程比單純的學習知識更重要。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知道串聯電路電壓的計算規律,掌握實驗基本技能。
(2)過程與方法:通過實驗探究過程,得出串聯電路電壓的規律,提高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歸納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生能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探究態度,增加對客觀世界的認識,鍛煉和同學之間團結協作的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串聯電路的電壓規律
(2)難點:實驗探究的過程。
三、教學方法
觀察法、實驗法、討論法、問答法等。
四、教學過程
環節一:新課導入
演示實驗:先用一隻小燈泡組成一個簡單電路,同學們觀察它的亮度。然後再串聯進去一個相同的燈泡,觀察第一隻小燈泡的亮度是否變化。
問題:為什麼兩只燈泡串聯在一起亮度會變暗呢?
導出課題:串聯電路的電壓規律。
環節二:科學探究
問題1:回憶關於電壓的知識。
回答1:電壓符號「U」,單位是伏特,簡稱伏(V),還有千伏、毫伏等單位。
問題2:還記得電壓表怎樣使用?
回答2:(1)電壓表要與被測電阻並聯。(2)電流從正接線柱進入,從負接線柱流出。(3)注意被測電壓不能超過電壓表量程。
教師引導:為什麼串聯之後小燈泡變暗了呢?這其實和串聯電路電壓特點有關,下面我們用實驗來探究一下串聯電路電壓有什麼特點。
實驗探究:探究串聯電路電壓的規律:
1.猜想:串聯電路中,每個燈泡電壓小於總電壓。
2.設計實驗:(1)畫出電路圖;
(2)選取不同規格的燈泡以及其他實驗器材,根據電路圖連接好電路;
(3)分別測出UAB、UAC、UBC,計入表格;(4)更換小燈泡的規格,重做上述實驗。
3.進行實驗:6人一組進行實驗,注意小組內部的分工問題,教師巡視。
4.得出結論:通過多次實驗的數據分析,發現UAC =UAB+ UBC
5.交流討論:實驗中哪些數據不符合結論,為什麼?操作是否正確?小組分工是否明確?
6.總結:串聯電路總電壓等於各用電器電壓之和。
問題3:我們已經通過實驗得出了結論,誰能解釋一下課前老師演示的小實驗呢?
回答3:當電路中只有一隻小燈泡時,它的電壓等於總電壓。而兩只小燈泡的電壓之和才等於總電壓,所以此時沒個小燈泡電壓減小,亮度變暗。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要點:
第一、安全電壓
第二、用測電筆辨別火線
第三、安全用電常識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安全用電的知識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社會性,也是作為現代公民所必需的知識,讓學生掌握安全用電常識,提高安全用電的意識,具有實際意義,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課程理念。本節的內容不同於前面規律性知識的學習,注重的是科學技術在生活中的應用,很好的體現了STS精神。
3、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知道安全電壓
知道測電筆的構造,學習使用測電筆辨別家庭電路的火線和零線
知道安全用電的常識
(2)技能目標
通過學慣用測電筆辨別家庭電路的火線和零線,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
通過學習安全用電常識,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3)情感目標
通過學習,使學生體會物理與生活密切相關
通過學習,提高學生安全用電的意識,能自覺地執行和宣傳安全用電
4、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安全用電的原則是學生今後生產、生活中保障自身安全的准則之一,因此是本節內容的重點。
難點:對於觸電事故的發生,無論是高壓觸電還是低壓觸電都具有不可實驗與體驗性,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對於學生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是本節的難點。
二、教法和學法
教法:依據本節教材的內容,採用師生互動啟發式教學方法。充分利用實例、圖片,利用多媒體的直觀動態教學手段,通過討論、問答、練習等一系列的師生活動展開教學。
學法:引導學生採用討論法、問答法、練習法、記憶法等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動口、動手、動腦的能力,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三、教學過程
(一)事例引課(2')
首先通過多媒體播放一段人體觸電事故發生的視頻,這樣做可以達到兩個目的:(1)興趣是的老師,具體事例引課比語言引課更具有吸引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2)以真實的事例教育學生安全用電的重要性,導出課題。
(二)師生互動——知識的學習
1、安全電壓(5')
人體也是導體,對於人體的觸電現象學生較易理解。基於這一點對本知識我設計下面的師生互動過程:
(1)教師提供通過人體電流的大小對人體的影響(危害)和通常情況下人體電阻值的大小兩方面數據材料,引導學生運用公式U=IR推導出一般情況下對人體的安全電壓。既應用鞏固了舊知識又培養了學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2)教師向學生介紹不是每個人的電阻都一樣大,而且同一個人的電阻也不是固定不變的,從而著重指出:一般情況下,36伏以下的電壓對人體才是安全的。培養學生嚴謹的求知態度,感受科學的辨證關系。
2、用測電筆辨別火線(5')
先讓學生將測電筆拆開(事先布置學生從家中帶來測電筆),並對照教材中的圖13-17在教師的指導下認識它的各部分名稱,接著教師用測電筆演示教材圖13-18的測電筆的正確和錯誤的使用方法。教師要告訴學生:在使用測電筆時,應先在有電的地方試一下,檢查測電筆是否正常,防止造成誤判,發生觸電事故;測電筆只能在對地電壓250V以下使用。不可用它碰高壓帶電設備。
3、安全用電常識(10')
觸電事故的發生是學生學習的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採取下面的具體做法:
(1)學生閱讀課文,對觸電事故有一個初步認識。
(2)利用多媒體播放一段小老鼠觸電的視頻,使學生認識到電的危害。
(3)通過媒體展示觸電的類別的圖片和視頻(低壓觸電和高壓觸電的發生)讓學生觀察、分析,然後進行小組討論、相互交流、充分利用群體的思維討論得出觸電類別及其觸電原因,培養學生分析能力和合作精神。採取討論這種學習方式也符合初中階段學生的身心特點,使學生有張有弛。
教師可以出示以下問題引導學生觀察、思考、討論;
①圖中哪些是低壓觸電?哪些是高壓觸電?理由是什麼?(引導學生從架線桿、標志等方面分析)
②由圖中看出低壓觸電是接觸零線還是火線造成的?低壓觸電發生的情況一樣嗎?
③由圖看出高壓觸電是接觸高壓帶電體造成的,還是靠近高壓帶電體造成的?高壓觸電發生的情況一樣嗎?
(4)引導學生小結低壓觸電和高壓觸電發生的情況及發生的原因。
(5)練習:
①家庭電路中保險絲為什麼要串接在火線上?開關為什麼要安裝在用電器與火線之間?
②高壓輸電設備上為什麼要有「高壓危險」的示警標志?如發現高壓線落在你附近,你怎樣離開才比較安全?
通過以上習題讓學生鞏固所學知識,也讓學生感受到知識源於實踐而又作用於實踐的辨證關系。
(三)總結歸納——得出安全用電原則(3')
通過學習低壓觸電和高壓觸電的原因,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安全用電的原則:不接觸低壓帶電體,不靠近高壓帶電體,不弄濕用電器,不損壞絕緣層。從而完成本節教材的重點。
(四)達標練習(19')
通過知識競賽的形式進行,把全班學生分成四組,有一名主持人,有10道搶答題,和8道必答題,答對加分,答錯扣分,最後總分第一的獲勝。
四、作業布置(1')
針對九年級學生的認識、能力水平,結合本節教材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的特點,我給學生布置課題為《家庭安全用電的研究》這一研究性作業,讓學生通過親身實踐獲取直接經驗,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養成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
五、板書設計
安全用電
1、安全電壓
低於36V的電壓
2、用測電筆辨別火線
構造、使用方法
3、安全用電常識:「四不」
不接觸低壓帶電體,
不靠近高壓帶電體,
不弄濕用電器,
不損壞絕緣層。
;㈨ 高中物理的說課稿
關於高中物理的說課稿模板
導語:「說課」是教學改革中涌現出來的新生事物,是進行教學研究、教學交流和教學探討的一種新的教學研究形式,也是集體備課的進一步發展,而【說課稿】則是為進行說課准備的文稿,它不同於教案,教案只說「怎樣教」,說課稿則重點說清「為什麼要這樣教」。以下是我整理關於高中物理的說課稿模板,以供參考。
近幾年以來,各省以及全國舉辦的說課比賽越來越多,通過說課來反映教師口頭表達,更加能顯示出教師對課本內容理解的廣度和深度,反映教師對課堂的駕馭能力。做為一名高中物理教師,我將與大家來探討一下如何說好一堂物理課。首先,什麼是說課%說課——就是教師口頭表述具體課題的教學設想及其理論根據。
從說課的內容和性質來看,它同備課、上課有許多共同之處,也有其不同特色。備課,可以從教案看出「怎樣教」;上課,可以從課堂教學看出「怎樣教」;而說課不僅要說出「怎樣教」,還要說清「為什麼這樣教」,要讓聽者不僅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這是說課區別於備課、上課,形成獨有特徵的主要方面。說課要求教師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程序四個方面分別闡述,而且特別強調說出每一部分內容的為什麼,即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等教育理論知識去闡明道理。對於一堂物理說課來說也是一樣的。如何去說好一堂物理課%我以《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試驗修訂本)物理第一冊(必修)》第三章第一節《牛頓第一定律》為例子來淺談一下如何說好一堂物理課。
一、 說教材
教者要說明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因為對教材理解透徹,才能制定出較完滿的教學方案。我認為它包括三個方面內容:
1. 教材簡析
在認真閱讀教材的基礎上,說明教材的地位、作用。比如對於《牛頓第一定律》這節課來說:它的地位具有雙重性。其一,它屬初高中知識的結合點:學生在初中學習中,已經了解了牛頓第一定律的基本內容,我們應該以初中知識為生長點、以教材內容為線索,展開科學方法教育與思維能力培養;其二,它屬運動學和力學的結合點:闡明了運動學和動力學各自研究內容的不同,扼要地說明了動力學知識在生產勞動和科學研究中的重要性,最後指出牛頓在總結了前人關於力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了創造研究而提出的`三條定律是動力學的基礎。
2. 明確提出本課時的具體教學目標
課時目標越明確、越具體,反映教者的備課認識越充分,教法的設計安排越合理。說課中要避免千篇一律的套話,要從識記、理解、掌握、應用四個層次上分析教學目標。分析教學目標要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加以說明。比如對於《牛頓第一定律》這課來說:
3.分析教材的編寫思路、結構特點以及重點、難點、關鍵
比如對於《牛頓第一定律》這課來說:牛頓第一定律這節教材首先對人類認識運動和力的關系作了歷史的回顧,著重介紹了伽利略研究運動和力的關系的思想方法及卓越貢獻,從而講述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和物質慣性的概念。
這樣的順序充分體現了以知識本身為出發點,從而培養人的實際能力,最終升華出知識的價值——德育目標。
二、 說教法、學法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關系。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說法,確切地道出了教學系統中這兩個要素之間的關系。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的發揮,表現在教學活動的探索中是否具有主動性和創造性。主體作用的體現主要表現在學生是否獨立思考;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表現在最優化地使學生從現有的水平向更高一級水平發展,有效地對學生探索嘗試活動進行誘導和評價。為此,教學設計、教學方法的選擇,首先應著眼於學生怎樣學。不應以教為中心,而應以學為主體進行設計。既把學為主體作為實施教學的基本點,又使教為主導成為學生主體的根本保證。
從教學任務來看,感知新知識,以演示法、嘗試法、實驗法為主;理解新知識,以談話法、講解法為主;形成技能時,以練習法為主;從教學內容來看,物理教學,以演示法、實驗法、推理法為主;教學起始概念,一般用實驗法、探究研討法。從學法指導來看,現代教育對受教育者的要求,不僅是學到了什麼,更主要的是學會怎樣學習。說課活動中雖然沒有學生,看不到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多邊活動,但教師必須說明如何根據教學內容、圍繞教學目標指導學生學習,教給學生什麼樣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哪些能力,如何調動學生積極思維,怎樣激發學困生學習興趣等。從教師的說課過程中要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作用。
三、 說教學
過程它是說課的重點部分,因為通過這一過程的分析才能看到說課者獨具匠心的教學安排,它反映著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個性與風格。也只有通過對教學過程設計的闡述,才能看到其教學安排是否合理、科學,是否具有藝術性。通常,教學過程要說清楚下面幾個問題:
1. 教學思路與教學環節安排。說課者要把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和處理,針對學生實際,藉助哪些教學手段來組織教學的基本教學思想說明白;說教學程序要把教學過程所設計的基本環節說清楚。但具體內容只須概括介紹,只要聽講人能聽清楚「教的是什麼」、「怎樣教的」就行了,不能按教案像給學生上課那樣講;另外注意一點是,在介紹教學過程時不僅要講教學內容的安排,還要講清「為什麼這樣教」的理論依據(包括課程標准依據、教學法依據、教育學和心理學依據等)。
2.說明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安排。這里說明怎樣運用現代教學思想指導教學,怎樣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活動和諧統一,教法與學法和諧統一,知識傳授與智能開發的和諧統一,德育與智育的和諧統一。
3.說明重點與難點的處理。要說明在教學過程中,怎樣突出重點和解決難點,解決難點運用什麼方法。
4.說明採用哪些教學手段輔助教學。什麼時候、什麼地方用,這樣做的道理是什麼
*5.說明板書設計。說教學程序,還要注意運用概括和轉述的語言,不必直接照搬教案,要盡可能少用課堂內師生的原話,以便壓縮實錄篇幅。還是從《牛頓第一定律》這節課來談談教學過程(列表附後):這樣的教學過程顯然體現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㈩ 初中物理說課稿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要點:
第一,浮力;第二,物體的浮沉;第三,浮力產生的原因。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對浮力這一節內容的研究是在小學自然課和生活經驗中已經熟悉浮起的物體受到浮力並結合前幾節所學知識的基礎上綜合地應用液體的壓強、壓力、二力平衡和二力合成等知識來展開的。這一節是本章的重點和關鍵,對浮力的研究為學習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利用奠定了基礎。浮力知識對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技術和科學研究有著廣泛的現實意義。
3、教學目的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通過對這一節課的教學,要使學生知道什麼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理解浮力產生的原因,理解物體的浮沉條件。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演繹推理能力等。還要培養學生探索求真知的精神,對學生進行實踐觀點的教育。
4、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浮力概念貫穿本章始末,與人們的生活密切聯系,所以浮力概念的建立是本節課的一個重點。對物體浮沉和浮力產生的原因的研究,需要綜合應用舊知識來解決新問題,因而對理論分析和推理論證能力要求提高了。而初中生側重於對直觀現象進行具體、形象的思維來獲得知識。因此這兩個知識點既是本節課的重點又是難點。
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也是這節課的重點,這是素質教育對現代教學的要求。
二、學生分析
任教班級屬農村中學,多數學生上進心強,學習態度端正,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但是缺乏一定的探索研究問題的能力。
浮力現象是學生在生活中比較熟悉的,也是他們容易發生興趣的現象。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對物理的興趣,充分發揮演示實驗的作用,迎合他們好奇、好動、好強的心理特點,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15歲左右的初中生的思維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因此在教學中應注意積極引導學生應用已掌握的基礎知識,通過理論分析和推理判斷來獲得新知識,發展抽象思維能力。當然在此過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認識作為依託,可以藉助實驗加強直觀性和形象性,以便學生理解和掌握。
三、教學方法
這節課可綜合應用目標導學、分組實驗、直觀演示實驗、講授和討論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培
養學生對物理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充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創設物理情境讓學生參與實驗設計,邊動手邊思考。從實驗數據總結出結論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四、教學程序
教學中要以了解、學習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為基礎,掌握知識為中心,培養能力為方向,緊抓重點突破難點,具體設計如下:
1、新課引入:
以創設問題情境導入 新課。學源於思,思源於疑,一上課便以課文第一段文字引入課題,引導學生思考下沉的物體是否受到浮力,造成懸念,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和好奇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講授新課:
任何物理規律的發現和物理理論的建立都離不開實驗。這節課主要採用實驗的方法來建立浮力的概念。我將書中圖12-2這個演示實驗改為學生探索實驗,培養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增強了他們的感性認識。為了使學生能認識到浮力是液體對物體向上托的力,這里我增加設計一個用手托石塊使彈簧秤示數減小這樣一個隨堂小實驗,讓學生通過實驗概括總結出浮力的概念。在此基礎上請同學們從日常生活和常見的自然現象中舉例說明浸入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浮力。
在研究物體的浮沉條件這個重、難點時,日常生活中一些錯誤的經驗或思維定勢會在學生頭腦中形成模糊的觀念,最突出的是"重的物體下沉,輕的物體上浮"。這里可以演示一個小實驗:一根小鐵釘在水中下沉,而大木塊在水中會上浮,大木塊顯然比小鐵釘重。可能又有一部分同學這時會提出小鐵釘下沉是因為鐵的密度大。教師可再演示一個小實驗:一個廢牙膏殼密度沒有變,空心時能浮在水面,揉成一團後在水中會下沉。說明密度也不是決定浮沉的條件。這樣經過演示,討論和分析,糾正了錯誤觀點,引導學生從運動和力的關系角度來
討論物體的浮沉條件,對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進行受力分析,抓住比較重力和浮力的大小關系,根據二力合成知識,由學生討論得出物體的浮沉條件。
這時強調物體上浮、下沉是運動過程,此時物體受非平衡力作用。下沉的結果是沉到液體底部,上浮的結果是浮出液面,最後漂浮在液面。並再演示一下浸沒在水中的木頭的上浮過程,以加深印象。漂浮與懸浮的共同點都是浮力等於重力,容易使學生產生「物體的漂浮與懸浮是一回事或一個物體在同一液體中既漂浮又懸浮」的錯誤觀點,這時我用一個乒乓球和一個空心金屬球投入水中分別演示漂浮與懸浮實驗。使學生直觀比較出漂浮是物體浮在液面的平衡狀態,物體的一部分浸入液體中。懸浮是物體浸沒在液體內部的平衡狀態,整個物體浸沒在液體中。強調同一個物體在同一液體中既漂浮又懸浮是不可能的。
揭示浮力產生的原因這又是一個重、難點。這時可請同學回顧做過的一個舊實驗:六個面紮上橡皮膜的空心正方體,當它浸沒在水中時,六個面的橡皮膜均向內凹進,而且前後左右面凹進的程度相同,而下表面比上表面凹進的程度要大。引導學生密切聯系原有的液體壓強與深度的關系,二力合成、二力平衡等知識,通過由淺入深分層次的分析,把突破難點的過程變成鞏固和加深對舊有知識理解應用的過程,變成培養學生分析能力的過程。由學生歸納總結出浮力等於物體受到的向上和向下的壓力差
最後再用如下演示實驗加以驗證:
(1) 將石蠟投入裝水的燒杯中,觀察其受到浮力是否上浮;
(2) 將石蠟放在另一燒杯底使其和杯底緊密接觸,沿杯壁緩慢注水觀察其是否上浮從而通過實驗證明前面理論分析得到的結論。並指出這也是物理學研究的方法:從實踐到理論,再用理論來指導實踐。達到從小培養學生研究物理的正確方法的目的。
至此,教材內容已經講授完畢,浮力作為同學們新認識的一種力,它的三要素也就清楚明了。
根據農村學校學生情況,我繼續引導同學們思考課文後的"想想議議",由此引入對決定浮力大小因素的研究。學生經過合理猜想,討論,設計出探索決定浮力大小因素的實驗方案。通過學生分組實驗,得出浮力大小與物體浸在液體中的
體積有關,與液體的密度有關,與物體浸沒後深度改變無關。受時間、器材限制,浮力大小與物體本身密度、形狀等因素無關可以通過演示實驗加以說明。這樣就為下一節學習阿基米德原理留下懸念,作好鋪墊,同時也有利於學生形成知識結構。
3、反饋和鞏固:
這節課教學容量大,所以反饋和鞏固主要留待課後完成。如果課堂上有剩餘時間,可請同學回顧板書內容,歸納出通過本節課學到的三種測量浮力大小的方法。一是稱量法,為下一節課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實驗作準備。二是受力平衡法,指出懸浮和漂浮的區別。三是求壓力差法,指出這是浮力大小的決定式。
自己慢慢看 相信你一定會講的很精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