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培養學生構建物理模型的能力
一、「物理模型聯想法」在解題中的作用。
1、抓住模型的結構特點,合理聯想,活躍解題思路。
2、把握模型的運動特徵,巧用類比聯想,提高解題速度。
3、從題目中獲取新知識構建物理模型 。
二、運用「物理模型聯想法」解題的基本思路。
三、物理模型聯想法的培養策略。
1、注意培養運用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處理問題的定勢。
2、重視基本解題模式的建構和思維策略的培養。
3、注重培養思維的批判能力。。
4、提高思維活動的密度。
B. 如何建立物理模型
為了形象、簡捷的處理物理問題,人們經常把復雜的實際情況轉化成一定的容易接受的簡單的物理情境,從而形成一定的經驗性的規律,即建立物理模型.物理模型可以分為直接模型和間接模型兩大類.
1.直接模型:如果物理情景的描述能夠直接在大腦形成時空圖象,稱之為直接模型.如經典練習的傳統研究對象,象質點、木塊、小球等;
2.間接模型:如果物理情景的描述在閱讀後不能夠直接在大腦形成時空圖象,而是再通過思維加工才形成的時空圖象,就稱之為間接模型.顯然,由於間接模型的思維加工程度比較深,從而比直接模型要復雜和困難.
物理考題都有確立的研究對象,稱之為「物理模型」,確立研究對象的過程就叫「建模」.模型化階段是物理問題解決過程中最重要的一步,模型化正確與否或合理與否,直接關繫到物理問題解決的質量.培養模型化能力,即是在問題解決過程中依據物理情景的描述,正確選擇研究對象,抽象研究對象的物理結構,抽象研究對象的過程模式.
運用物理模型解題的基本程序為:
(1)通過審題,攝取題目信息.如:物理現象、物理事實、物理情景、物理狀態、物理過程等.
(2)弄清題給信息的諸因素中什麼是主要因素.
(3)尋找與已有信息(熟悉的知識、方法、模型)的相似、相近或聯系,通過類比聯想或抽象概括、或邏輯推理、或原型啟發,建立起新的物理模型,將新情景問題轉化為常規問題.
(4)選擇相關的物理規律求解.
C. 物理模型的應用
物理模型是人們為了研究物理問題的時候更加方便和更好理解,從而揭示物理現象的本質,而對所要研究的對象進行一種比較簡化的模擬和描述。高中物理教材中有很多模型,比如電力線模型、理想氣體模型、自由落體模型等等。下面,筆者對物理模型分類的重要性及其實際應用詳細闡述。
一、 物理模型在教學中的作用
1. 有助於聯系實際。高中物理課程的一個目標就是要學生學習物理知識和技能而且要熟練掌握這些技能與知識,並能在實際生活中靈活應用。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建立物理模型,能夠讓學生切身體會到物理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認識到物理知識與社會的聯系,加深學生對物理學科的親切感,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2. 有助於培養學生科學的物理研究方法。首先,在建立物理模型以及處理物理過程的時候,都要分析物理問題。通過建立物理模型,能夠培養學生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分清主次,抓住物理現象的本質,並運用科學的思維方式去解決物理問題,有助於學生掌握科學研究物理的方法。其次,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建立物理模型,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還能幫助學生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同時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3. 有助於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高中物理最常見的模型是過程模型和對象模型,也是高中物理課堂中非常重要的知識。教師在物理教學中只要抓住了重點內容,明確了過程模型和對象模型之間的關系,就找到了知識點之間的紐帶和聯系。如,學生學習了質點模型、力的模型之後,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總結,學生頭腦中就會形成模型的結構圖,加深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學生頭腦中一旦有了知識網路結構,就很容易遷移所學物理知識,使其成為自己的東西。
D. 建立物理模型是物理教學中常用的方法,具體的建模法有哪些說得具體些好嗎
是高中物理常用辦法。
中學物理模型一般可分三類:物質模型、狀態模型、過程模型。 1、物質模型。物質可分為實體物質和場物質。 實體物質模型有力學中的質點、輕質彈簧、彈性小球等;電磁學中的點電荷、平行板電容器、密繞螺線管等;氣體性質中的理想氣體;光學中的薄透鏡、均勻介質等。 場物質模型有如勻強電場、勻強磁場等都是空間場物質的模型。 2、狀態模型。研究流體力學時,流體的穩恆流動(狀態);研究理想氣體時,氣體的平衡態;研究原子物理時,原子所處的基態和激發態等都屬於狀態模型。 3、過程模型。在研究質點運動時,如勻速直線運動、勻變速直線運動、勻速圓周運動、平拋運動、簡諧運動等;在研究理想氣體狀態變化時,如等溫變化、等壓變化、等容變化、絕熱變化等;還有一些物理量的均勻變化的過程,如某勻強磁場的磁感應強度均勻減小、均勻增加等;非均勻變化的過程,如汽車突然停止都屬於理想的過程模型。 模型是對實際問題的抽象,每一個模型的建立都有一定的條件和使用范圍學生在學習和應用模型解決問題時,要弄清模型的使用條件,要根據實際情況加以運用。比如一列火車的運行,能否看成質點,就要根據質點的概念和要研究的火車運動情況而定,在研究火車過橋所需時間時,火車的長度相對於橋長來說,一般不能忽略,所以不能看成質點;在研究火車從北京到上海所需的時間時,火車的長度遠遠小於北京到上海的距離,可忽略不記,因此火車就可以看成為質點。
E. 如何有效利用小實驗豐富高中物理課堂教學
高中物理課程較初中物理抽象,內容也多,用到的數學知識較多,物理題型解題方法多,需要較強的抽象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導致高初中物理產生較大的銜接,很多學生感到高中物理難學,產生畏懼情緒,課堂上能聽懂,但課下不會做題,如何解決這些難題是許多教師和學生急切盼望解決的問題。我覺得搞好課堂改革,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目前我們有效地解決這一難題的重要途徑。本人結合有關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和多年的物理教學實踐,淺談自己的體會和認識,以與各位同行共勉。
一、利用多種教學手段為學生創設情境,激發求知慾
教師在課堂上尤其剛上課時通過創設物理教學情境,可提高學生的興趣和聽課的注意力,讓學生盡快地進入學習狀態。教師創設問題情境的方式有:有啟發性和目的性的物理問題,學生熟悉的物理生活實例或物理故事,與本節教學內容相關的物理小實驗小製作,利用投影儀計算機等多媒體放映相關的物理動畫或視頻等。但這些問題情境的創設要求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根據教學的具體情況,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選擇既貼近學生生活又具有時代氣息的事例,以圖文並茂,形象生動且有利於學生內心體驗的表現手法向學生展示具有設疑激趣特徵的問題情境。
例如,在「運動快慢的描述速度」一節的教學中,以雅典奧運會中劉翔110m欄奪冠過程為背景,創設情境,同時播放劉翔在雅典奧運會110m欄中的決賽錄像。在此基礎上提出問題,問題1:110m欄決賽中,裁判是根據什麼判斷劉翔得冠軍的?問題2:比賽現場的觀眾是如何知道劉翔獲得冠軍的?問題3:有位同學100m成績為12s,請你判斷他和劉翔誰跑的快?利用信息技術創設這樣的問題情境,就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研究的熱情。
二、充分發揮實驗在物理教學中的作用
1.做好演示實驗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教師通過精心設計的演示實驗,引導學生觀察,根據實驗現象,師生共同分析、歸納,總結出有關的物理規律。如:在講圓周運動的向心力時,可用一次性塑料杯做成「水流星」實驗,按照常規認識,當杯子運動到最高點時,水必往下灑,但從實驗結果看卻出乎意料之外,水並沒有下落。接著使轉速慢下來,學生們會發現慢到一定程度後水會下落,接著提出問題:要使水不落下來,必須滿足什麼條件?從而引入課題,使學生在好奇心理的驅使下進入聽課角色。
2.讓學生進行探索性試驗研究
例如:在牛頓第二定律的教學前,安排了實驗「探索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讓學生通過實驗探索加速度與力的關系以及加速度與質量的關系。使學生得出:在質量一定的條件下,加速度與外力成正比;在外力一定的條件下,加速度與質量成反比的結論。在此基礎上,教師指導學生總結加速度、外力和質量間的關系,得出牛頓第二定律。在學習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時間的關系前,安排了學生探究性實驗「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
三、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建立物理模型
物理學的探索過程是通過觀察和實驗積累經驗,在經驗事實的基礎上建立物理模型,提出簡潔的物理規律。物理模型就是把實際問題理想化,先略去一些次要因素,突出其主要因素。例如,我們在運動學中建立了「質點」模型,捨去物體的形狀、大小、轉動等性能,突出它所處的位置和質量的特性,用一有質量的點來描繪,這是對實際物體的簡化。以及電學中的「點電荷」模型、光學中的「點光源」模型等。
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物理過程模型化。如:力學中的落體模型、簡諧運動模型、彈性碰撞模型、類碰撞模型,物體在運動過程中動量、能量的變化;電學中的帶電質點在電場、磁場中運動模型;熱學中的分子間相互作用模型,分子間相互作用過程中分子間相互作用力及分子勢能的變化等等都是物理過程的模型化。教師在講解習題時要善於引導學生通過對物理過程的分析,進行抽象簡化為相應的物理過程模型,然後利用相關模型的物理規律和公式,以便於快速准確地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
四、教師講究授課的語言藝術
語言是教師賴以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信息媒介,語言深入淺出、形象生動,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形象生動的語言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喚起學生的表象,促進學生的想像。直觀形象的教學語言最常用的是比喻法和模型化。如在講解質量和慣性的關系時,為了使學生加深對當要求物體的運動狀態不容易改變時,就要盡可能地增大它的質量,當要求物體的運動狀態容易改變時,就要盡可能地減小它的質量的理解,以結合體育運動現象充分說明,身材苗條模特不可能充當拳擊運動員;而略有臃腫的拳擊運動員不可能充當短跑運動員或體操運動員。如說到原子核和原子的大小,如果把原子比作直徑等於100m的大球,那麼原子核只相當於直徑為1cm的一個小球。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給學生留有充分思考、聯想的餘地,既降低了對物理知識的理解難度,又培養了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增加了知識的趣味性,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經驗表明,教師組織教學時注重語言的直觀形象性,能夠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深奧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求知的快感和啟發學生的智力,增加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力。
總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途徑很多,但具體執行教學任務的是我們教師。所以,我們應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探索教學規律,改進教學方法,把教學當成一種創造性的藝術活動去精益求精,教學效率會更加提高。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值得我們堅持不斷地去實踐、思考,去探索、嘗試,去開拓、創新。
F. 如何培養高中物理的思維模型
1、讓學生了解正確物理模型是怎樣建立及有何意義。
2、增強物理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建模意識,發展物理模型思維。
3、指導學生運用物理模型分析和解答實際問題,在解決問題中培養與訓練學生的物理模型思維。
正確選用物理模型,使用模型方法的過程。正確識別、建立物理模型,熟練使用模型方法正是學生應該具備的基本物理素質,也是高考選拔具有學習潛能的學生的重要內容。因此,為了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及創新能力,逐步掌握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必須注意培養學生構造和應用物理模型的能力.
G. 高中物理教學中如何建立物理模型
模型作為物理學的研究對象,它不僅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還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在高中階段,學生所學的每一個物理原理、定理、定律都與一定的物理模型相聯系.解決每一個物理問題的過程都是選用物理模型、使用模型方法的過程,特別是在研究實際問題時,學生不僅要透過物理現象、排除次要因素的干擾、抽出反映事物本質的特徵、建立合理的物理模型,對問題進行簡化和理想化處理,而且要對物理問題進行模型的識別和再現.可見能建立正確合理的模型,能透過現象識別、發現模型是解決物理問題的關鍵所在.而學生的物理建模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決定著學生物理學習成績的好壞.所以建模教學是高中教學中不容忽視的一個環節.
利用"物理模型"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有時意識比能力更重要.以上談到,物理模型的建立很具創新性,教師應該把建立物理模型的這種創新的思路啟發地訴之於學生,這樣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才是有益的.
H. 學好高中物理要如何做
導語: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相比,內容多,抽想性,理論性強。還有初中物理定性的東西多,高中物理定量的東西多,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也比較強等等。因此不少學生進入高中之後,對學習物理不知從何下手,感到比登山還難。他們的話是:有勁不知怎麼使。其實不然,如果你喜歡物理並掌握學物理的方法和技巧,就能學好物理。
一、調整好心態,端正學習態度
學生覺得物理“難學”,並不是先天不足,相反有的“天資聰慧”,他們之所以覺得“難學”,是因為在上高中前他們就曾聽“過來人”說過:“高中物理是所有學科中最難的”;又因為上高中後他們的切身感受的確如此,於是在他們還不成熟的心理無形中形成了一道障礙:物理難學!這樣,學生就失去了學習物理的興趣,也出現了“老師難教,學生難學”的尷尬局面。
針對這種情況,老師們一定要做好學生的思想轉變工作,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幫助學生調整好學習心態,讓他們樹立“物理好學,學好物理”的信心。尤其是在知識更新日益加速的今天,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端正學習態度,具備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顯得特別重要。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管學習任何知識,必須注重基本訓練,要一步一個腳印,由易到難,扎扎實實地練好基本功。
二、重視物理概念和規律的講解
培養學生的能力是物理教學的落腳點。培養能力,首先要講清講透概念和規律,對每一個概念和規律要弄清它的內涵和外延,弄清來龍去脈,弄清規律的性質、單位、適用條件及注意事項。如功學中的合成和分解、運動學中速度的變化量和變化率、動量和沖量等,都是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
其次,要重視物理思想與物理方法的教學。中學物理教學中常用的方法是:確定研究對象,對研究對象進行簡化,建立物理模型,在一定范圍內研究物理模型,分析總結得出規律,討論規律的適用范圍及注意事項。
另外,教學中要注意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的指導,講解習題時,要把重點放在物理過程的分析上,讓學生建立正確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過程。解題過程中,要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答物理問題的能力。如在學習合力與分力的關系時,有學生認為合力一定大於分力,教學中可以引入三角形法則,使學生認識到矢量三角形中表示合力的也是三角形的三邊,根據三角形中的三邊之間的關系可知,合力大於或等於兩分力之差,小於或等於兩分力之和。
三、鼓勵學生“班門弄斧”,克服學習障礙
教學的宗旨是,在能力培養方面讓每個學生都獲得成功,首先應相信每個學生都能成功。敢於在老師面前“班門弄斧”是難得的好事,只有這樣學生的真實想法才能展現出來,誤區才能暴露出來。例如對一些選擇題,按常規填寫出選項符號就行了。但有的任課教師卻沒有簡單處理,也沒有因為某道題有一定的難度,舉一個類似的例題,教會學生解這道題了事,而是鼓勵學生對問題首先進行解析,要求學生做到“根據在前,結論在後”。
要鼓勵學生在老師面前當老師,這樣從學生的思維活動中不僅可以了解他們知識掌握的情況和漏洞,更重要的是找到學生學習上的問題所在,以便對他們進行有的放矢的點撥、疏導和教育。對選擇題、填空題不僅進行解析,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自己當老師”,讓他們始終堅持對選擇題、填空題寫出求解的思路和根據,學生從中嘗到了甜頭,考試成績也得到了提高。
“班門弄斧”的實質,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更應該體現出這一特點來。要讓學生成為名副其實的主體,其成功的秘訣是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的最佳匹配。這種最佳匹配的保證是搞好課堂教學設計。
四、激發學習興趣,調動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學習活動最易從興趣出發。教學中若不重視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便會失去學習的信心和動力。如果對概念、定理和重要定律似是而非、模稜兩可,這就必然導致學生做不好題,對物理感到頭痛,學習情緒低落,成績自然無法提高。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利用形象直觀的實驗現象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利用常見的生活現象誘發思維,活躍情緒,還可以通過講述物理學史故事、科學趣聞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
五、培養堅強意志,養成良好習慣
堅強的意志是取得優異成績的重要保證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教育學生保持一個平常心態對待考試成績,一兩次的考試失敗並不能說明什麼,相反這次考試的失利說不定恰恰是為了迎取下次更好的成績。只有讓學生樹立百折不撓、不斷進取的堅強意志,才能穩步地提高學習成績。
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好物理有很大的幫助
教師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除了要求學生課前預習,上課專心聽講、記好筆記,課後完成好作業、及時復習鞏固之外,還要求學生每學完一節(章)能自己總結,會寫復習提綱,找准相關知識點之間的關聯。
在物理的學習中,應熟記基本概念、規律和一些最基本的結論,也就是掌握並運用好基礎知識。提高了學習能力,學會了學習方法,對物理學科有了興趣,掌握了物理這門實驗學科的特點,經過自己艱苦的努力,一定會把物理學好。
I. 物理有效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物理對於學生來說,是一門重要的學科。同時,這就對教學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一名學生都有豐富的創造力和無窮的潛力,通過科學的教學,將學生的這些能力發掘出來,是學生的財富,也是我們自身價值的實現。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物理教學的方法的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興趣對於學生的學習是至關重要的,它能讓學生對新事物有好奇心,充滿探索的願望,更容易接受新的知識。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理解和記憶,沒有對物理學產生興趣,當然不會主動去記憶物理學里的知識點。下面是培養學生對物理學興趣的三點方法:
1、講好第一節課: 第一節課是學生與教師認識的一節課,也是學生對物理這門學科認識的一節課。在上課之前,要准備充分,在課堂上提出一些有趣的問題,並且進行互動,從而激發學生們的好奇心,對以後的教學會很有幫助。
2、從生活入手: 物理現象在生活中的縮影無所不在。例如:筷子放在水中的折射現象,摩擦起電的現象等等。通過講解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物理現象,讓學生對這些現象的原理產生探究的興趣,在這些現象的謎底揭開的時候,學生也對其象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對知識的理解也會化難為簡。
3、做好演示實驗: 僅僅憑在教學過程中的講解是遠遠不夠的,在引導學生學習物理課程時,做好每一次演示實驗,是至關重要的,而且學生對於演示實驗很好奇,都會全神貫注的觀察,在這種氛圍中,將演示的現象和課程的內容講給學生聽,更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利於知識的接受。
物理課程的教學對於實驗的依賴程度不亞於生物學和化學,教師生動的演示實驗,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學生自己動手的實驗,在實驗中提出問題和假設,然後設計實驗來進行驗證,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將這些問題解決,這整個過程可以很大程度提高學生對於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對於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思考歸納能力,會有很重要的影響。學生實驗分為課堂分組實驗、課外實驗。
1、課堂分組實驗:鑒於我們縣的設備和資源比較有限,學生在實驗課程上,以分組實驗為主。 教師的演示實驗,雖然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讓知識變得易於理解和記憶,但是學生僅僅停留在觀察階段,並沒有辦法參與其中。所以,學生的分組實驗,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最好的辦法,是實驗能力培養最重要的辦法。學生自己動手,受到的視覺和感覺會很強烈,對於實驗過程中的問題思考會更深入,在模擬實驗之後,還可以讓學生自己提出種種假設,在設計假設後再進行實驗,比單單的模擬實驗的過程效果更好。教師在課堂實驗中,要起到引導的作用,對於學生操作中的錯誤地方,要及時的予以糾正,避免習慣性錯誤操作的產生,教師還應該帶頭設計實驗,脫離課本中的模型,讓學生充分的發揮想像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教師在課堂實驗結束後,要對學生的實驗予以正確的評價,適當的鼓勵學生,讓學生經過動手達成實驗目標後,有一定的成就感,增強學習的信心。同時,教師要認真進行總結,要讓下一堂實驗課的內容更豐富。
2、課外實驗: 課堂上的時間畢竟是有限的,物理不同於其他學科的一點,就是可以就地取材,做很多有意義的實驗。學生在經過課堂實驗後,充滿了學習的興趣,教師可以趁熱打鐵,改變一些課後作業的布置方式,改為讓學生動手完成一些簡單的實驗。這樣做,讓學生對課後作業完成起來更主動。 教師與家長的溝通是很重要的,對於學生要求做的課外實驗,家長要予以支持,並創造一些條件,幫助學生完成實驗。
當學生對遇到的一些物理問題沒有辦法的時候,往往是不能將物理問題細分為簡單的物理模型,尋找不到突破口,導致問題無從下手。 物理學中的許多問題,是有共同點的,通過課堂實驗並且進行歸納,可以建立起若干個模型,這就是物理模型。在平時的教學中,將常見的物理模型進行總結,講解給學生們聽。 物理模型是物理學的基本知識單元,物理問題都是由多個物理模型拼湊到一起的,一個物理問題進行分析後,可以拆分成幾個彼此獨立的模型,從而各個擊破。單一的物理模型易於理解,學生也都容易掌握,但是讓學生如何能夠拆分物理模型,是至關重要的。教師在平日的教學過程中,對典型的問題要花費較多的時間進行講解,教會學生如何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將一道難題,拆分成一個個簡單的問題。 物理模型的歸納,在於教師平日的積累,很多物理模型已經成型,也有很多物理模型還在探索中,盡量從實際問題將物理模型提煉出來,會讓學生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大為提高。
J. 高中物理教師如何指導學生學好物理
導語: 目前,高中生在學習物理時反映出來很多問題,如要領不清、基礎不扎實,綜合分析能力和實驗操作能力差;知識面狹窄,自學能力差;學習物理知識時,只是浮光掠影、死記硬背,不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進行綜合分析解答物理問題等。
一、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巴甫洛夫認為:“重要的是科學方法、科學思想的總結,認識一個科學家的方法遠比認識他的成果價值更大。”掌握正確學習方法,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習物理最重要的是在學習的過程中重視物理過程的分析和物理模型的建立。
首先,作為一名高中物理教師要指導學生將復雜的物理過程、物理現象中最本質的東西抽象出來,將其模型化,並能總結出基本規律。其次,實驗也是研究物理問題的基本方法。教師在物理實驗中應注意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的全過程,教給學生科學的觀察方法,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實驗設計思路和實驗技能技巧的訓練。另外,在學生學習掌握物理概念和規律的時候,要將研究問題的重要思想方法揭示出來,以幫助指導學生掌握這些正確的學習方法。
二、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記憶方法
人的一切學習都包含有記憶,記憶是智慧的倉庫,是智力活動的基礎和源泉。物理學科的記憶是物理學科智力活動的基礎,也是物理學習的倉庫。沒有豐富的物理知識信息儲藏庫,物理學習活動這座工廠就只有停工待料。因此,高中物理教師要善於引導自己的學生掌握科學的記憶方法,培養和增強他們的記憶力。
筆者認為指導學生記憶之前,首先要把知識系統化,以便於歸類記憶。常聽人說:“代數容易幾何難,物理、化學學不完。”物理學科的內容相當豐富,但只要稍加總結,就會脈絡清晰。把知識系統化之後,就可以指導學生掌握學習物理的正確記憶方法。物理需要記憶的知識多,可以在理解的基礎上,通過指出概念或規律的幾個關鍵字或詞,組成一句簡單話來用縮略記憶法記憶;為防止枯燥記憶,可採用編順口溜、口訣等形式幫助記憶。
具體有聯想法、比較法、規律記憶法、諧音法、歌訣法、觀察法、圖示法、目標法、因果法、表象法、公式法、類比法、歸納法、復現法等,這些巧妙的記憶方法,都能縮短記憶周期。如此指導學生科學地記憶,就可以在頭腦中建立起一個“智慧的倉庫”,在新的'學習活動中,當需要某些知識時,則可隨時取用,從而保證了新知識的學習和思考的迅速進行。
三、注重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良好習慣
“好習慣終生受益”。筆者在實際教學中發現:物理成績好的學生都有良好的學習物理的習慣。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要養成學生好的預習、復習和認真聽課的習慣。課前要求學生認真預習;上課要求學生認真聽講,邊聽邊思考;課後要求學生結合聽課情況,再次認真閱讀課本;及時進行復習和總結,弄清知識的來龍去脈。
其次,培養學生理解問題的習慣。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層層深入,使學生逐步達到深刻理解物理概念和規律的目的;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幫助學生理清前後知識的聯系,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物理學的知識結構和一般思維方法。最後,培養學生良好的解題習慣。應用物理概念和規律分析和解答物理問題的關鍵是要有正確的分析思路,而且還要有完整、准確的表達習慣。教學中物理教師要耐心指導,力爭讓學生都能夠達到規范解題的要求,形成良好的解題習慣。
四、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物理的信心
物理教師要正確地引導學生建立起信心,只有具備了堅強的自信心,再難的事情,也能從容面對,冷靜解決。高中物理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適時地表揚和鼓勵,激發學生對高中物理學習的自信心。還可以多聯系實際,讓學生感受到原來我們的身邊處處都有物理,增加了和物理學科的親切感,同時也體現了“物理來源於生活,最終將服務於生活”的理念。當然,還要告訴學生要有足夠的心理准備,學好物理決不是一蹴而就的,肯定有困難,肯定受挫折,但要永不言敗,增強耐挫力。
五、重視實驗,做好實驗,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
高中物理實驗是培養學生能力、發展學生智力的重要途徑,也是學習高中物理的一個重要途徑和方法。作為物理教師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視實驗教學。在物理實驗中,學生的認知心理得到發展,學生的判斷能力、手腦並用能力、全面細致地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實驗技能都得到發展。在物理實驗活動中,要讓學生成為實驗活動的主人,而教師要當好學生實驗的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並對每一次實驗,都應提出明確要求。
在做實驗之前一定要弄清楚實驗的原理及步驟,注意觀察,做好每一個實驗。在實驗課教學中,除了注意做好實驗預習的指導外,更要注意實驗過程的指導和實驗數據、現象的分析指導;對於實驗中出現的問題,要及時引導學生進行分析,要求學生注意動手、動腦,自己解決。
當然,在物理實驗教學中,還要聯系生活、生產實際,啟發學生勤於思考,通過這樣的邊實驗邊思考活動,不但可以幫助學生鞏固對知識點的理解,而且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同時還能讓學生體會到“發現”和“獲得成功”的快樂。
總之,在高中理科中,物理是不太好學的一科。要想讓學生學好高中物理,教師就得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和科學的記憶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多動腦、勤思考、重視實驗。這樣的話,學好物理也就不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