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讓高中物理課堂變得更有趣味
物理學中的美,它不像藝術中用顏色、技法、造型等手段來表現美,而物理學中的美是通過迷人的現象,完整的理論,巧妙的構思方法,簡潔的方程形式等,給人一種只可意會而不可言傳的美,給人一種美不勝收的感覺,從意念中體會到物理中的美。所謂物理,是指事物的道理、規律。古文中的「格物」,主要指物理。宇宙中,萬物皆有規律,而人類現階段發現自然界的規律是及其有限的,自然界中還有大量規律人類還未發現。當自然界的規律還未被發現以前,人們認為它是高深莫測的,但人類一旦掌握了它,人們可以充分利用它來為人類造福,比如:牛頓的三大定律,特別是牛頓第二定律,牛頓把力、質量、加速度這三者風牛馬不相及的事物用一個最簡單的數學表達式F=ma 表示出自然界的復雜規律,我們無不為這個公式感到驚嘆,驚嘆它的簡單美,驚嘆它揭示事物的聯系之精妙。再如:法拉第經過十年堅持不懈的努力,在1831年的秋天終於利用磁場產生了感應電流,並得出了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及規律,在此基礎上而發展起來的發電機、變壓器、電磁爐、磁懸浮列車等,大大地改變了人類的生產與生活,使人類從蒸汽時代走進了電氣化時代。愛因斯坦發現的質能方程 E=mc2 揭示了原子分裂的奧秘,為人類利用核能提供了理論依據,這樣的例子太多了。物理學研究的既深奧又簡單的規律,自然界的現象和規律深深的吸引著人們,大自然留給人類的趣味不斷地激勵人們對它進行研究,這充分體現了大自然的美,也充分體現了物理學的趣味。
㈡ 如何有效利用小實驗豐富高中物理課堂教學
高中物理課程較初中物理抽象,內容也多,用到的數學知識較多,物理題型解題方法多,需要較強的抽象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導致高初中物理產生較大的銜接,很多學生感到高中物理難學,產生畏懼情緒,課堂上能聽懂,但課下不會做題,如何解決這些難題是許多教師和學生急切盼望解決的問題。我覺得搞好課堂改革,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目前我們有效地解決這一難題的重要途徑。本人結合有關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和多年的物理教學實踐,淺談自己的體會和認識,以與各位同行共勉。
一、利用多種教學手段為學生創設情境,激發求知慾
教師在課堂上尤其剛上課時通過創設物理教學情境,可提高學生的興趣和聽課的注意力,讓學生盡快地進入學習狀態。教師創設問題情境的方式有:有啟發性和目的性的物理問題,學生熟悉的物理生活實例或物理故事,與本節教學內容相關的物理小實驗小製作,利用投影儀計算機等多媒體放映相關的物理動畫或視頻等。但這些問題情境的創設要求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根據教學的具體情況,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選擇既貼近學生生活又具有時代氣息的事例,以圖文並茂,形象生動且有利於學生內心體驗的表現手法向學生展示具有設疑激趣特徵的問題情境。
例如,在「運動快慢的描述速度」一節的教學中,以雅典奧運會中劉翔110m欄奪冠過程為背景,創設情境,同時播放劉翔在雅典奧運會110m欄中的決賽錄像。在此基礎上提出問題,問題1:110m欄決賽中,裁判是根據什麼判斷劉翔得冠軍的?問題2:比賽現場的觀眾是如何知道劉翔獲得冠軍的?問題3:有位同學100m成績為12s,請你判斷他和劉翔誰跑的快?利用信息技術創設這樣的問題情境,就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研究的熱情。
二、充分發揮實驗在物理教學中的作用
1.做好演示實驗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教師通過精心設計的演示實驗,引導學生觀察,根據實驗現象,師生共同分析、歸納,總結出有關的物理規律。如:在講圓周運動的向心力時,可用一次性塑料杯做成「水流星」實驗,按照常規認識,當杯子運動到最高點時,水必往下灑,但從實驗結果看卻出乎意料之外,水並沒有下落。接著使轉速慢下來,學生們會發現慢到一定程度後水會下落,接著提出問題:要使水不落下來,必須滿足什麼條件?從而引入課題,使學生在好奇心理的驅使下進入聽課角色。
2.讓學生進行探索性試驗研究
例如:在牛頓第二定律的教學前,安排了實驗「探索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讓學生通過實驗探索加速度與力的關系以及加速度與質量的關系。使學生得出:在質量一定的條件下,加速度與外力成正比;在外力一定的條件下,加速度與質量成反比的結論。在此基礎上,教師指導學生總結加速度、外力和質量間的關系,得出牛頓第二定律。在學習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時間的關系前,安排了學生探究性實驗「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
三、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建立物理模型
物理學的探索過程是通過觀察和實驗積累經驗,在經驗事實的基礎上建立物理模型,提出簡潔的物理規律。物理模型就是把實際問題理想化,先略去一些次要因素,突出其主要因素。例如,我們在運動學中建立了「質點」模型,捨去物體的形狀、大小、轉動等性能,突出它所處的位置和質量的特性,用一有質量的點來描繪,這是對實際物體的簡化。以及電學中的「點電荷」模型、光學中的「點光源」模型等。
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物理過程模型化。如:力學中的落體模型、簡諧運動模型、彈性碰撞模型、類碰撞模型,物體在運動過程中動量、能量的變化;電學中的帶電質點在電場、磁場中運動模型;熱學中的分子間相互作用模型,分子間相互作用過程中分子間相互作用力及分子勢能的變化等等都是物理過程的模型化。教師在講解習題時要善於引導學生通過對物理過程的分析,進行抽象簡化為相應的物理過程模型,然後利用相關模型的物理規律和公式,以便於快速准確地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
四、教師講究授課的語言藝術
語言是教師賴以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信息媒介,語言深入淺出、形象生動,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形象生動的語言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喚起學生的表象,促進學生的想像。直觀形象的教學語言最常用的是比喻法和模型化。如在講解質量和慣性的關系時,為了使學生加深對當要求物體的運動狀態不容易改變時,就要盡可能地增大它的質量,當要求物體的運動狀態容易改變時,就要盡可能地減小它的質量的理解,以結合體育運動現象充分說明,身材苗條模特不可能充當拳擊運動員;而略有臃腫的拳擊運動員不可能充當短跑運動員或體操運動員。如說到原子核和原子的大小,如果把原子比作直徑等於100m的大球,那麼原子核只相當於直徑為1cm的一個小球。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給學生留有充分思考、聯想的餘地,既降低了對物理知識的理解難度,又培養了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增加了知識的趣味性,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經驗表明,教師組織教學時注重語言的直觀形象性,能夠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深奧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求知的快感和啟發學生的智力,增加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力。
總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途徑很多,但具體執行教學任務的是我們教師。所以,我們應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探索教學規律,改進教學方法,把教學當成一種創造性的藝術活動去精益求精,教學效率會更加提高。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值得我們堅持不斷地去實踐、思考,去探索、嘗試,去開拓、創新。
㈢ 如何使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生動有趣
如何使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生動有趣
初中學生剛開始接觸和學習物理,如果教師的課堂教學枯燥乏味,學生很可能對物理這門課敬而遠之,從此不感興趣了。所以教師備好課很重要,要讓授課內容生動有趣,充分地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熱情。如何才能做到使課堂教學生動有趣,我在以下幾方面做了一些嘗試,學生普遍反映很好。
一、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科學合理地設計授課內容
物理學家丁肇中曾說:「好奇心是科學的原動力。」我們現在所學習的科學知識,就是在科學家們在強烈的好奇心驅動下和堅持不懈的探索精神的努力下探索出來的。其實中學生也和科學家一樣有著強烈的好奇心,所以抓住學生的好奇心來展開知識,會使課堂教學更吸引人。比如在講「溫度」這一概念時,我們知道溫度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在滬粵教版教材中,列舉了很多不同物體的溫度,也介紹了絕對零度,但是沒有介紹熱的本質。而在科學發展歷程中,科學家最感好奇的正是熱的本質。人類的好奇心是相通的,科學家好奇的東西也一定是中學生所好奇的。所以我在設計授課內容時,會把熱的本質納入其中,從早期的熱質說到後來的唯動說,告訴學生熱的本質是物質內部分子運動的反映。物質內部分子運動越劇烈物體越熱,反之越冷。1985年美籍華人科學家朱棣文用多束激光,從各個方面對納原子進行照射,使原子的運動不斷受到阻礙而減速,從而將其溫度下降到接近絕對零度,這一實驗就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熱的本質。
二、介紹科學家探索過程的更多細節
對於一些科學家通過實驗探索發現的物理規律,如果把實驗的過程講得更詳細一些,能夠使課堂更吸引學生。比如,著名的馬德堡半球實驗,我是這樣介紹的:一開始蓋里克使用一個裝滿水的葡萄酒桶,用黃銅泵將桶內的水抽出,但桶不嚴密,水抽出後不久就有空氣進入,蓋里克就用空心銅球代替木桶繼續實驗。起初抽起來比較輕松,後來活塞很難推動了,再後來「卟」的一聲巨響,銅球癟了。蓋里克又換上更結實的銅球,這一次銅球沒有癟,但抽完氣後瓶里放氣的場面十分嚇人。1654年蓋里克當著德皇和國會議員的面演示了大氣壓有多大,也就是著名的馬德堡半球實驗。關於托里拆利實驗,有一些細節也很吸引學生。托里拆利公開了他的實驗後,很多科學家仍不相信玻璃管水銀柱是由管外的大氣壓支撐起來的。托里拆利實驗後來傳到了法國的帕斯卡那裡,他用紅葡萄酒重復了托里拆利的實驗,由於酒比水銀密度小,他使用了一根46英尺長的玻璃管,結果得到一段真空,他進一步想,如果水銀柱真的是被空氣壓力頂住的,那麼在海拔較高的地方,空氣壓力與水銀柱高度應有變化。他自己身體太差,不能登山,於是他寫信給他的內兄,請他帶著托里拆利實驗裝置登上當地的多姆山做實驗,果然在一英里高處水銀柱下降了三英寸,帕斯卡將實驗重復了五次,結果使他十分激動,因為這進一步支持了托里拆利關於大氣壓支撐水銀柱的觀點。
三、向學生介紹一些由重大科學發現引發的發明
有些科學發現,看起來很簡單,但意義重大。比如奧斯特實驗,發現電和磁之間有聯系,電能生磁,堪稱偉大發現,在當時震動了整個歐洲科學界。可是在課堂上演示完這個實驗後,學生感覺好像很簡單沒有什麼了不起的,這時我向學生介紹電報的發明:人類一直都有遠距離瞬時通訊的夢想,但在奧斯特發現電流的磁效應之前,信息的傳遞速度完全取決於信使坐騎的速度,在奧斯特的發現之後,安培很快就試制了一種電報,他用26根導線連接兩處26個相對應的字母,發報端控制電流的開關,收報端的每個字母旁邊各有一個小磁針,可以感應出連接字母的導線是否通電,人類最初的電報就是通過這種電磁方式來完成信息傳遞工作的,但這種電報面臨的重要問題是電流太弱,很難將信息准確地傳遞到較遠的距離。後來,美國發明家莫爾斯發明了一種電碼,他的電碼用點和橫線代替了26個字母,有了電碼,在1837年莫爾斯製造了一台電報機,它的發報裝置很簡單,是由開關和一組電池組成,按下開關,便有電流通過,按的時間短促表示點信號,按的時間長些表示橫線信號,它的收報裝置是由一隻電磁鐵及有關附件組成,當有電流通過時電磁鐵便產生磁性,這樣電磁鐵裝置就在勻速前進的紙帶上記下點或橫線。1844年,莫爾斯鼓勵美國國會架設了一條由華盛頓到巴爾的摩的電報線路,人類第一條電報線路就這樣在美國誕生,幾十年以後,電話也發明了,其中也用到了電磁鐵,由電能生磁的發現能引發遠距離瞬時通信的實現。向學生介紹這些由重大科學發現引發的發明,既能使學生更深刻理解科學發現的偉大意義,又能使課堂更生動。
四、用自己觀察和積累的例子來解釋一些物理知識,會使課堂更生動
課本上介紹每一個物理知識,一般都會有相關的例子來說明或解釋,但是如果教師用自己在生活中觀察積累得來的例子,效果會不一樣。比如,我在電視里看過一個魔術表演,表演者在舞台上輕松地抱起一個穿高跟鞋的女孩子,然後叫一位觀眾來抱這女孩子,結果怎麼用力也抱不起來。這個魔術我看很簡單:這個女孩子的鞋底有一鐵塊,而舞台下裝有電磁鐵。我在講電磁鐵時就用上了這個例子,學生很感興趣。再比如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這一原理時我舉的例子學生也特別有興趣:我們知道人從地面上跳起時,要先蹲下,道理是下蹲後腿步肌肉才能收縮然後給地面一個向下的力,地面再給腳底施加一個向上的力使人向上跳起來,所以香港電影的鬼片里那些鬼向上跳起時不用先下蹲,人是做不到的。但是有次我看到電視上介紹一種樹上爬行動物,它從樹上跳起時不需要先彎曲腿部的,為什麼?難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有反例嗎?原來這種動物從樹上跳起時,心臟會向腳底壓出血液,利用血液通過腳底向樹施加一個力,樹木給予腳底施加一個相互作用力使它跳起來。使課堂生動有趣方法還有很多,比如可以經常布置學生在課後思考、討論一些有趣的物理問題,向學生講一些物理學家的故事,指導學生做一些有趣的小製作等等。生動有趣的課堂能充分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愛上物理這門學科。.
需要定製原創文章的朋友請點擊>>> 需要快速發表文章的朋友請點擊>>>
公務員之家辦的非常成功,極具口碑。在這里,你可以找到最具時事性的文章和最具代表性的各類文章。當然,因為免費和開源,大家都可以學習、借鑒和共同使用,如果你需要專屬於個人的原創文章,請點擊以上鏈接獲得專業文秘寫作服務,點擊以下圖標可以分享到你自己空間。
㈣ 如何構建高中物理高效課堂
如何構建高中物理高效課堂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和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如何構建高效課堂已經成為學校教育教學熱門的話題之一。高中物理課作為學校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普通高中教育領域的一門基礎學科,所以,對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有著極大的作用。按照素質教育教學的要求,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轉變自身的教學角色,創新教學方法,用一切適合的手段構建高效的課堂。
關鍵詞:高中物理;高效課堂;構建
高效課堂就是指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學生積極參與的既能完成教學目標又有較高教學影響的課堂。在物理高效課堂教學構建中,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樹立以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來參與教學活動。為了實現這一點,廣大物理教師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營造和諧、輕松的教學氛圍
在高效課堂的構建中,教師要積極創造一種「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為本」的課堂教學環境,營造出尊重學生人格、尊重學生個性差異的課堂教學氛圍。物理課堂的開展是由問題構成的,打造物理高效課堂的關鍵因素之一就是問題。高中生對問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他們熱愛探究新問題,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理論等產生困惑,,提出問題,由此就會產生消除迷惑、解決問題的慾望,這是創新教學、營造和諧氛圍的前提。因此,物理教師需要抓住高效課堂構建這一特點,積極引導學生通過自主觀察、分析、討論來發現問題,從現象中抓住問題的實質,並發揮思維意識來探究多種解決問題的途徑。和諧教學氛圍的營造其特點之二是探究性。傳統的課堂教學主要是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的「滿堂灌」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下的教學氛圍一般呈現出枯燥、無味等特點,學生在學習中常常會產生厭倦心理。因此,在高效課堂構建中,教師需要與學生展開積極的交流與討論,對所發現的問題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彼此公開各自對問題的認識、看法等。在這種課堂教學中,師生共同營造出了個性自由發展、積極探索的寬松、和諧的氛圍,在這種氛圍中,學生享受到了問題探究樂趣,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悅,以此對物理學習充滿興趣。
二、加強實驗教學,激發學生興趣
物理概念的建立和物理原理的發現都是通過開展實驗活動探究得到的,都是以實驗事實為依據的。實驗教學是開展物理教學活動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實驗操作,就可以使物理教學變得生動有趣,學生通過對實驗的觀察和動手操作,可以直觀理解和掌握知識。
1.開展極具趣味性的物理實驗,激發學生的探究欲
物理本身是一門極具抽象性和枯燥性的科目,單純的物理知識講授不僅不會使學生在課堂中學到有用的知識,甚至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煩悶心理,對物理學習逐漸喪失信心。為了能夠有效地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物理知識,教師可以開展具有趣味性的物理實驗活動,來激發學生好奇心,使學生在動手操作和實驗觀察中自覺地探究物理知識,充分激發起學生的思索慾望。我在講「大氣壓」這一內容的時候,常常會利用小實驗來展開教學。例如,我將水杯裝滿水,然後在杯子口蓋上硬紙片並將水杯倒置,這時,學生會發現水杯中的水既不會流出來,紙片也不會掉落。通過這個實驗,學生可以清楚地認識到「虛無縹緲」的大氣壓是的的確確存在的。緊接著,我還會組織學生進行馬德堡半球試驗,使學生在試驗中真實感受到巨大的大氣壓力。通過這種簡單且帶有趣味性的小實驗,學生不僅會對所教授的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還可以通過實踐與理論結合的方式,深化對物理知識的理解,並學會在生活中運用所學到的物理知識來解決問題。
2.用實驗導入新課,製造懸念
一節45分鍾的物理課堂教學,學生一般只有在每節課的前十幾分鍾內保持高昂的學習情緒,精神飽滿,注意力高度集中。因此,教師為了創設高效的課堂教學,就需要緊緊抓住這前十幾分鍾的時間,根據所要講授的內容,做一些簡單易懂的小實驗來調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好奇心。藉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將要學習的內容進行自主思考。我在講授圓周運動的向心力這一內容的時候,常常利用易拉罐來開展「水流星」小實驗。根據常識,我們都知道,當易拉罐運動到最高點的時候,其中的水必然會往下流,但是這個小實驗卻呈現給我們一個意想不到的結果,當易拉罐運動到最高點的時候,其中的水並沒有灑出來,隨著易拉罐的轉速逐漸降下來的時候,其中的水卻灑出來了。這時,學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了實驗中,他們對這一實驗的好奇心達到了最高點,我趁機提出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問題來引出本課所要講授的內容,以此驅動學生的好奇心,從而進入聽課環節。通過這種做法,不僅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更可以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其學習的積極性。
三、教學聯系生活實際
在哲學學習中,我們都知道理論源於實踐,推及到物理,這一道理同樣適用,物理知識源於生活實踐。因此,在開展物理教學時,教師需要學會將生活中的某些問題帶入課堂,將物理知識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使學生學習生活化的物理知識,以此培養學生運用物理知識的能力。與此同時,高中階段的學生其心理正在逐漸走向成熟,他們對所接觸的各種事物都充滿著很強的好奇心,而且高中物理課中的很多知識也正是啟發學生探究、揭示社會和自然現象的真諦。因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物理教學的這些特點將與學生生活有關的知識搬到課堂上,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例如,教師可以就「神州七號飛船升空的原理是什麼?」「當我們乘坐電梯的時候,為什麼會有一種頭重腳輕的感覺,在電梯停下來的時候,我們又為什麼感到輕飄飄的?」等生活中的問題來開展教學活動,組織學生自主討論、研究。這樣的課堂教學方式,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更可以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在生活中運用物理知識的能力,真正實現高中物理課堂的高效教學。
事實上,實現高中物理高效課堂教學的方式有很多種,只要我們廣大物理教師在教學中不斷總結經驗,吸取先進的教學方法,就一定能打造出高效的物理課堂,提高學生的物理能力。
參考文獻:
[1]張鳳霞.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
[2]張亞非.新課標背景下高中物理高效課堂的構建淺析[J].中學物理,2015(7).
㈤ 如何進行有效的物理課堂教學
物理課堂教學是物理活動的教學,是教師依據物理新課程標準的理念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交流、共同發展。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探究。並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環境,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那麼,教師就必須具有效率意識,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就必須實行有效的課堂教學。?我認為可以從下面四點入手。 一、 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是學習的至關重要,只有感興趣才能積極主動的去學。八年級物理是學生剛接觸的一門新學科,很多學生對物理學科不理解,不喜歡,覺得難,沒有興趣,不好學。這時,教師要採取措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關愛學生,動之以情。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在課堂上要建立好師生關系,以真情去感動學生,讓學生感到老師是他們的朋友,願意跟老師交心,樂意聽老師講課。從而對老師教的學科感興趣。 2.利用好奇心,激發學習興趣。好奇心是興趣愛好的原動力。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抓住學生好奇心這種心理特徵,變好奇心為興趣,進而轉化為求知慾望。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給學生講中外科學家的故事,介紹自然界中各種奇異的現象,做些有趣的科學實驗。在上第一節物理課時,我通過做些新奇、趣味性強的實驗激發他們學習物理的興趣。如停止沸騰的水澆上冷水又沸騰,會跳舞的小人、打蛋入杯、沸水游魚等實驗。學生對此感到新奇而有趣,且與他們日常經驗或想像不一樣。因此,對學生產生了極大的吸引力,學生就帶著好奇心進入課堂學習。 3.創設興趣性問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生對抽象的事物難以產生興趣,反而對直觀的,帶有刺激性的問題容易產生興趣。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直觀道具、彩色圖片、多媒體等輔助教學能使教學更直觀,生動。如在講《平面鏡成像》時,先在講台上豎立一面大鏡子,請一些學生上前來照鏡子,做些動作並提出相關問題。讓學生相互討論,再引入課題:今天,這節課我們來研究解決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學生就會帶著激情進入學習。 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不僅是物理教學的重要任務和要求,而且是學生學習物理的基本方法之一。通過觀察物理現象,物理實驗使學生對物理事實獲得明確而具體的認識,從而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和規律。善於觀察並具有一定的觀察能力,對於以後的學習將起到事半功倍的積極作用。為了使學生在學習中自覺、主動和系統地進行觀察,在教學中應對學生進行如下幾點培養。 1.調動已有知識經驗進行觀察。一定的知識經驗是提高觀察能力不可缺少的因素。現在學生生活的時代是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學生的身邊幾乎全是物理,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去體驗,就一定會發現很多有趣的物理現象。如汽車剎車時人要向前沖,夏天,從冰箱中拿出來的礦泉水瓶放一會就冒汗。在教相關內容時,我都會讓學生結合他們的生活經驗,這樣學生學習時就容易悟懂。因此學生就樂於觀察,這將有助於增強觀察的廣度和深度,收到良好的觀察效果。 2.運用多種感官進行感知觀察。在觀察過程中要讓學生盡可能運用視、聽、觸等各種感官感知方式進行協同活動。如在探究音調和頻率關系實驗中,我讓學生自己將尺一端緊按在桌面上,改變鋼尺另一端伸出桌邊的長度,撥動鋼尺,讓學生用耳朵聽它撥動發出的聲音,又用眼睛注意鋼尺撥動快慢。通過眼、耳、手、腦的配合感知幾次實驗現象的區別,最後才能淸楚的認識到音調和頻率關系。 3.歸納觀察法。通過分別觀察個別現象得出結論後,再歸納出一般規律。如歐姆定律就是在電阻不變的情況下,觀察電流強度與電壓關系,最後歸納得出歐姆定律的。 4.比較觀察法。由於事物與事物之間,現象和現象之間總是既有聯系又有差別,因此,總有可比之處。在教學過程,要注意讓學生對物理現象分析比較,並善於在相同事物和現象中通過比較找出它們之間的不同點。如在觀察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時,讓學生比較像的虛實、像的大小、像的正倒是在物距與焦距之間有什麼關系時才出現各種情況。從而分淸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5.順序法。我們觀察事物有一定的順序,如果沒有順序,就會造成顧此失彼,觀察不夠全面,不得要領。因此要遵循一定的合理順序。例在對水沸騰進行觀察時,引導學生觀察溫度計,判知水溫的變化,隨著溫度的不斷上升,觀察到有氣泡從瓶底上升,以及氣泡由下到上體積的變化情況,在水沸騰時繼續加熱,溫度是否在變化。清楚沸騰的整個過程,從而對沸騰的概念、沸點的意義獲得深刻的認識。 三、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新課程改革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要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讓學生體驗學習過程,激發學生思維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使學生各方面都得到相應的發展,真正成為社會需要人才。 1.優化教學方法,培養學生思維靈活性。優化教學方法,就是要以學生學習為主體,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親自動口動手動腦學習,培養學習思維的靈活性。教學中導人新課時,特意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思考。例:在講《升華和凝華》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先演示碘的升華實驗,過會冷卻後又產生碘凝華的現象。讓學生通過觀察想想為什麼會產生這些現象?再以主導者的身份與學生一起進入本課的探究教學。一起得出物理現象。教學有法,也無定法。我們一定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優化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鼓勵質疑問題,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質疑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不要把自己的認識或書本上的知識強加給學生,束縛學生的創新思維。而應善於誘導學生大膽質疑,鼓勵學生爭論,允許學生發表不同意見,多給學生創造一些質疑問題的機會。讓他們自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在物理教學中教師要樹立起新的教學觀念,充當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組織者。不是向學生提供標准答案的權威。要引導學生學會用質疑的眼光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利用科學的方法尋找問題的答案。會質疑,是學生學會學習進而學會創造的開端,是學習活動的思維動力。 3.創設想像思維情境,激活學生思維火花。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想像是在過去感知材料的基礎上,在頭腦中創造新形象的心理活動過程。在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創設引發想像的情境,讓學生盡情想像,激發學生思維火花。如在講完摩擦力後,可以向學生提出,沒有摩擦的世界將會什樣?通過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生活中的積累,對摩擦力有了更深的認識和鞏固。 四、重視物理實驗,讓學生體驗物理。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而物理新課程標准注重科學探究。它是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以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交流為前提下的一種新型教學。實驗即是物理課程的重要學習內容,又是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途徑。因此,在教學中要重視實驗教學,離開了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物理就會變得深不可測,抽象呆板。從而體會不到學物理是既有用又有趣的。 1.演示實驗。因各班人數較多,在演示前應做好充分的准備,從而來提高實驗的可見度與可信度,增強直觀性。在演示過程中,儀器材料的擺放盡量高些,做到能使每位同學都能看清,能舉在手中演示的盡量不擺放在講台上。防止部分學生因看不到或看不清而失去觀察興趣放棄學習機會。同時也應提示學生該看什麼,不該看什麼,不要只為熱鬧,一副旁觀者模樣。對於學生實驗中常出現的失誤也可通過故意演示失誤從而引起學生的注意。例:在用溫度計測量沸水溫度時,水開後拿溫度計出來讀數會導致溫度下降。 2.分組探究實驗。以四五位同學為一小組。對探究的內容進行實驗探究,首先是提出問題,並根據已有的知識,科學事實進行合理的猜想。例在壓強教學中,為提出壓力作用效果是否和受力面積有關的問題時。可以讓學生用拇指和食指輕輕壓住圖釘的兩端親身體驗、思考。學生會提出: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從而又自然會猜想出可能與受力面積有關。接下來設計實驗、進行實驗並收集證據。在制定計劃、設計實驗時,盡可能讓每一位學生根據提出的問題自己設計。讓他們從中得到一種科學探索的體驗,感受探索的艱難。之後,組織小組之間相互交流、討論。找出設計中最合理的方案,進行實驗。此過程教師在各小組之間來回走動,可做適當的指導,針對慢一些的學生多一些指導和監督。對做得較好的小組要適當的表揚。讓他們體驗到戰勝困難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信心和決心。最後根據各小組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小組之間互相分析論證、交流,評估。通過相互補充,相互完善,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從而培養學生團結協作、事實求是的科學態度。來達到科學探究的目的。 總之,要進行有效的物理課堂教學。一切必須從學生實際出發,圍繞著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而展開。使學生的潛能得到開發,個性得到張揚。身體、知識、情感、道德、精神、價值觀等方面得到和諧、全面的發展。
㈥ 高中物理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物理教學方法都有哪些
我認為多利用生活中的實例與物理定律、規律結合,多採用啟發式教學,讓學生多思考,多動手實驗,老師給與正確的理論和方法指導。
教學方法是教學的一種手段,若能巧用各種教學方法,必能化難為易,化枯燥為有趣,它對教學效果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那麼,在物理教學中,如何使用有效的教學方法,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斷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對此,談談幾種方法。
一、以實驗激發興趣
物理實驗形象生動,有很強的趣味性,幾乎所有的學生對實驗演示都非常的感興趣,在教學中如果精心設計實驗,並巧妙的進行演示,增強其趣味性,新穎性,能有效地刺激學生感官,增強學的有意注意,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創設情景,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盡可能的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或通過生動的文字敘述為學生創設誘人的教學情景,使學生學習時如身臨其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拓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善於聯系學生身邊生活實際,為學生學好物理插上翅膀
教師要巧妙的運用學生在生活中的感知,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便於物理知識的學習和理解;同時要讓學生利用已學過的物理知識,解決簡單的問題,這樣既鞏固了已學的知識,也體驗到自身的價值,激發了學習新知識、解決新問題的強烈慾望。
實踐證明:能夠靈活運用各種不同的教學方法,有利於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促使學生愛物理,進而學好物理。
㈦ 高中物理教學策略有哪些
高中物理教學策略有哪些
一、創設趣味情景
例如,在「自由落體運動」的教學實踐中
首先,教師先給學生講解什麼是自由落體運動,告訴學生自由落體運動是在什麼條件下發生的。
然後,教師可以創設出一些趣味情景,加深學生對自由落體運動的理解,比如走在路上忽然落下的瓶子,傷心時眼淚的落下等等。
其次,教師可以拿出實驗道具,給學生演示羽毛和硬幣在真空和空氣中下落的速度。通過實驗發現忽略空氣阻力的情況下,羽毛和硬幣下落速度是一樣的,隨後開始探究自由落體所需要的條件。
最後,教師布置一些基礎題讓學生做練習,學會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課堂有效教學策略——高中物理
二、加深對公式理解
例如,在高中物理課堂講解「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時
首先,教師先給學生講解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讓學生知道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保持不變。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勻變速直線運動中加速度的特點,以及位移、速度的變化規律。在學生對概念了解後,教師根據加速度的概念,推導出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公式。
然後,教師寫出勻變速直線運動中V與S的關系,在黑板上列出它們的公式,讓學生進行觀察,並說出這兩個公式中分別是根據什麼物理量求的。通過學生觀察後,教師給學生講解時間在這兩個公式中的重要性,教師可以進行假設,如果題目中沒有給出時間,那麼S和V這兩個物理量是不是就沒有辦法求出。
其次,教師通過上面的敘述,將時間通過兩個公式推到出來,讓學生明白就算時間沒有給出,也能求出要求的物理量。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讓學生理解公式的推到過程,加深學生對這些公式的理解,這樣學生才能夠在物體題目中正確應用。
最後,在講解完公式推導後,教師可以將所有公式羅列出來,提問學生每個公式需要在什麼樣的條件下運用。教師再出一些應用題,讓學生進行練習,並引導學生對題目進行理解,明白題目的已知量、未知量以及所求的物理量分別是什麼,從而使學生學會正確運用公式,快速將題目解答出來
㈧ 如何提高高中物理教學的趣味性
聯系實際,主要是聯系自然現象和生產、生活中的實例及現代科技。要在物理教學中努力滲透和體現STS(科學、技術與社會)科學教育思想,讓學生充分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密切關系,讓他們既關注科學技術的發展,增強探索科學的興趣與能力,又能清楚地認識其對人類和社會生活的危害,自覺地樹立環保意識。[1]換句話說,要使學生對物理產生濃厚的興趣,最根本的是要使學生感到物理對他們有用,懂得物理知識的重要性、實用價值和社會價值,懂得在社會中如何對待、如何應用這些知識,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盡量展現出物理世界的無窮魅力,引導學生思維向深處延伸,使學生覺得物理知識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從而大大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他們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具備理性與科學思維,提高人文素質,使新一代的公民能夠形成關於科學技術與人類福利、社會發展相統一的價值觀。
物理學與自然現象密不可分,發生在我們周圍的各種自然現象,包含著豐富的物理知識,物理現象充滿在人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學習物理,應該養成多觀察、多思考的良好習慣。如講光的折射時解釋「三日同輝」:2002年某日清晨,遼寧葫蘆島市上班的人們在東方的天空中發現「三個太陽」,一大二小,小太陽輪廓不很清晰,持續40分鍾消失。實際這是太陽在大氣中玩的「把戲」,是太陽通過折射的光線在人們眼中產生的虛像。學生對這些與生活緊密相聯的知識很感興趣,急欲要探求其中的奧妙,會很快掌握有關的物理知識。
結合教材內容,介紹與個人、家庭、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知識和技能,使學生了解物理學能為改善人類生存條件服務。如講靜電可介紹雷雨時不要在大樹下避雨,不用有金屬傘尖的傘,不用手機等防雷擊的措施,尤其是說明太陽能熱水器室外天線必須接地,因為它安裝的高度大於該建築物的最高避雷針,若不接地,一旦遭雷擊,雷電流將通過熱水器的管道、電源線、信號線直接進入用戶室內。學生從中體會到物理學在生活中的用處很大。另外,還可從一些古典詩詞中引入或理解物理學一些概念,或利用物理知識欣賞中國古典詩詞,這能使學生興趣盎然,已有教師對此做了有益的嘗試。[2]
結合教材內容,介紹與工農業生產、軍事密切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如講靜電屏蔽和並聯電阻時介紹坦克為什麼不怕高壓電網的兩種原因;講紅外線時簡介透視相機;講能量守恆定律時介紹英國的發明家發明的步行鞋發電裝置:將一種微型發電機安裝在經過加工的普通鞋底中,當人們行走時,產生的機械能就轉化為電能,這些電能足以為手機和筆記本電腦充電。如此等等,學生對這些知識不僅感興趣,而且能培養他們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
配合教材的閱讀材料介紹課外科技普及讀物,介紹新型電池、室溫超導體、光纖通信、激光、現代航空航天技術、現代信息技術、納米技術等國際、國內最新科技成果及其未來發展趨勢,使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促進學生為未來發奮學習,鼓勵他們「奇思異想」。如講物態時可簡介固體內存在「流動的液體」;講人造衛星介紹「惠更斯」探測器登陸土星最大的衛星——土衛六時發回的照片所展示的神秘河道,並介紹我國的 「神舟七號」飛船將進行太空行走、交互對接等實驗;講磁場時可介紹未來的地球磁場可能會反轉,到時太陽粒子風暴將猛擊地球大氣層,對地球氣候和人類命運產生毀滅性的影響;講電磁波時可提到能烤焦敵人的微波武器,並介紹國外生物工程專家設想用「充電式」和「磁化式」將知識「拷貝」到大腦中去等等。
2.2多做實驗和多開展課外活動
實驗有學生實驗、演示實驗、小游戲、科技小製作等等,要多將一些驗證性實驗改為探索性實驗,演示性實驗變為學生實驗,給學生更多的動手動腦的機會,讓他們在操作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課外活動小組有攝影小組、無線電小組、家電小組、航模小組等等。要用實驗和活動不斷構建學習物理的最佳情境,將其作為建立物理概念和規律的主要途徑,課內與課外相結合,形象直觀地展示物理現象的變化過程,從而使學生能夠理解、掌握、加深和拓寬所學物理知識,具備敏銳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及動手能力,充分發揮其獨立鑽研和創造精神,提高他們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興趣和能力。
2.2.1 演示
做演示實驗時,教師應想方設法自製教具、改造實驗,並盡可能多地把演示實驗變成學生實驗,為學生提供參與動手的好機會,讓學生輪流到講台上邊講、邊演示,激發學生學習的主體能動性。例如講圓周運動、向心力時,把一個裝有乒乓球的罐頭瓶倒扣在講台上,要求學生手拿倒置的瓶子且瓶口不能用任何東西擋住,連同瓶內的乒乓球一起運到教室後面去(提示學生抓住瓶子在桌面上做勻速繞圈運動,帶動瓶內的乒乓球沿著瓶子內壁作旋轉,然後移動瓶子)。學生踴躍演示,對向心力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2.2.2 實驗
教學生經常做一些很能說明問題的小實驗,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講磁場時教學生把吸力較強的磁鐵放入水壺內燒水,一周左右壺內的水垢甚至熱水瓶內的水垢就會自動脫落;講完氣態方程、克拉珀龍方程後,叫學生准備一隻酒瓶、一隻沒有吹起來的氣球、一個臉盆、熱水、一根細線,然後把氣球放進酒瓶里,要求不用嘴將氣球吹起來(提示學生把氣球的嘴子套在瓶口上,把瓶子放進熱水盆即可)。這些小實驗能讓學生自己動腦、動口、動眼、動手去研究問題,獲取活的物理知識,享受成功的喜悅,也培養了創造性思維。
2.2.3 小游戲
通過一些學生親身經歷過的簡單易行的游戲活動,讓學生去感知物理概念,這不僅對掌握物理知識非常有利,更重要的是能打開學生思維的閘門,對知識的接納就會由被動變為主動。如講完力的合成、平衡後,叫兩個學生與一塊磚「拔河」。即用短繩子把磚頭系好,再把磚頭系在一根兩米長的粗繩子中點,一人拉住粗繩子一頭,把粗繩子拉直扯平算學生獲勝,但結果是磚頭獲勝。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氣氛中加深了對「兩分力夾角越大,合力越小」的理解。
2.2.4科技小製作
對一些科技小製作,要求學生動手製作,親自實踐,並組織小製作展評,頒發獎品,以鼓勵學生的積極性,發展學生創造性能力。如講完動量守恆定律、反沖運動後,可教他們做一個「噴氣船」:先在空鐵筒(或圓罐頭盒)裡面裝一些水,注意水量不超過鐵筒容量的三分之一;再把鐵筒用一個蓋或是別的東西堵死,不讓裡面的水流出來,然後再在蓋上鑽一個小眼,用鐵絲把鐵筒固定在金屬小鐵盒(扁罐頭盒、金屬肥皂盒均可)上;在鐵筒下面放二三節蠟燭,點著蠟燭以後,鐵筒里的水過一會兒就會燒開,把「噴氣船」放進水裡,當蒸汽從鐵筒的小眼裡噴出來時,就會推動小鐵盒向另一個方向前進。通過這些小製作,學生提高了動手能力和創造性素質。
2.2.5攝影活動
給學生介紹一些光學成像原理和照相的基本技術,組織學生開展攝影活動,其興趣會很高,拍出的照片質量也會不錯。這樣既掌握了相關理論,又培養了動手能力和學會了一項技能。
2.3以「疑」引趣。
用啟發式教學,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求知慾和積極性,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能力。教師講課要不斷啟發、點撥和誘導,激發他們為解開疑點而積極思維,充分發揮自己的才智,在參與中學習,學習中參與,勤思苦練,憑智慧收集知識信息,靠能力解決實際問題。這樣越學越會學,越學越愛學。
2.3.1 課前提問
上課前可首先提出問題,激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一石激起千層浪」。利用學生已有的物理知識,教師從設置的情境中引出新問題並導入新課。情境的創設可多種多樣,可以在復習已學知識中誘發新問題,或從司空見慣而又未被引起重視的物理現象中發現新問題,如講磁場前問學生:為什麼信鴿能從千里之外飛回自己的窩里?如講動量前可問學生:傳個排球給你,你敢接,一個速度很大的大鐵球向你丟來,你為什麼不敢接?創設情境要突出趣味性,別具一格的創意能一下扣住學生的心弦而進入角色;提出問題要注重啟發性,要啟發學生自己去觀察事物,分析問題,導出課題;情節設計還應符合科學性,既要使內容哲理准確,又要充分運用現代教學手段,去刺激學生的感官,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一節課的講授不可能求全,在結束課前提問,有意留下餘味,讓學生自己去「品嘗」,可促使學生課後自己獨立思考探索。如講完動量定理、動量守恆定律後,要求學生自己去想想生活中還有哪些現象適合這些定律。
2.3.2 課堂討論
教師有目的有針對性的提出問題,啟發學生思維,組織課堂討論,讓學生動腦動口,質疑辨疑,教師捕捉反饋信息及時點撥,適時啟發,循循善誘,把握討論的熱點,掃除認識過程的障礙。如講動量守恆定律時問學生節日禮花在大爆炸瞬間為什麼是球形?講向心力時提問:生活中為什麼很少見到凹橋,怎樣過生銹的鐵索橋(慢慢地走),怎樣過不結實的石拱橋(快快地跑)?講力的合成時問做引體向上為什麼老師要求兩臂與肩同寬?這樣的問題個別平時上課注意力渙散的學生也很可能不甘示弱,不再坐冷板凳,會爭先恐後地提出自己的見解。這樣就使他們能發現自己學好物理的潛力,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活躍了課堂,也解決了疑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