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開講了 楊振寧 莫言你有針尖我五麥芒讀後感
《開講啦》楊振寧、莫言:科學與文學的對話觀後感 2013 年 5 月 19 日晚, 撒貝南主持的央視 《開講啦》 請到兩位重量級嘉賓―― 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和莫言,令人不禁眼前一亮。本人有幸觀看了這場講課,以 下是我的感受。 一、故事內容本次《開講啦》的主持人是繪畫大家范曾,小撒則很「知趣」地躲到觀眾席中,不時機敏
詼諧地說笑調侃一下, 使現場氣氛更加輕松活躍。 嚴肅的充滿正能量的演講內容和生動活潑
的節目形式。而這次一位自然科學家與一位作家的「科學與文學的對話。「科學與文學的對 話」,是這期《開講啦》的最大看點。 范主持一開始就向楊振寧提出一個問題, 他認為英國天文學家霍金是個了不 起的人物,霍金的《宇宙》 《時間簡史》他只讀懂了十分之二,為什麼霍金沒得
諾貝爾獎? 而楊振寧實話實說: 我拒絕回答你這個問題。
但他馬上反問范、 莫二人: 「我 常想一個問題,假如今天把愛迪生請來,在 21 世紀生活一個星期,他會對什麼 東西最感新奇?」 莫言馬上搶答道:「手機!」
?真情妙悟著文章?。其實這也是科學研究必經的過程。先有?真情?,即對這 件事情的濃厚興趣,才會有努力鑽研的動力;研究中有了進展就是?妙悟?,然後
才有最終結果?著文章?。這三部曲,道盡了科研的必經之路。」。楊振寧認為, 科學研究的是宇宙和自然界中已有的現象,在探索過程中需要猜想,所以科學是
一門「猜想」的學問。他問莫言:你喜歡幻想文學,有沒有幻想科學? 當范主持要求兩位諾獎得主用最簡潔的語言談談各自的「中國夢」時, 楊振寧 說,中國最近幾十年的發展給中國人描繪了一個美好前景,我對「中國夢」的實現
充滿樂觀態度;莫言則詼諧表示:近日看到外國一家公司徵集火星移民,報名者 中中國人最多,這也表達了一種「中國夢」:到天上去!
從科學與文學的關系談到文學創作,楊振寧饒有興趣地問莫言:你說從小喜
歡講故事, 但能講故事的人未必能成文學家, 這里有兩關需要過, 一是過文字關, 1 二是選擇故事。
對這個輕車熟路的問題,莫言不慌不忙,娓娓道來:「我小時候是個愛聽故 事的小孩,聽過之後再向別人轉述,在轉述過程中會添油加醋,相當於一種口頭
創作;然後讓故事變成書,還得會寫字。我幸運地讀了五年小學,學了 500 個漢 字。有人分析,趙樹理的小說中,常用的漢字也就 500 個。小學五年級我因為調
皮搗蛋被學校開除了,在家沒書看待著無聊,家裡有一本新華字典,我背了一些 生辟的字,我小說里那些華麗的字都是背下來的。後來出來一個謠傳,說我是天
才,一本新華字典可以倒背如流,其實沒這回事兒,我一頁也背不下來……」 關於第二道關,莫言說他有一個思想轉變過程:「對一個作家來說,選擇故 事非常重要。
我早期的寫作是挖空心思找故事, 後來文學觀念發生了變化, 由?我 找故事?變成?故事找我?。我在農村生活了幾十年,我所認識的人、經歷的事,我
的親朋好友、左鄰右舍,慢慢變成我寫作的對象。我的長篇小說《蛙》中的姑姑, 就是以我的堂姑為模特兒,又把很多婦科醫生加上我的想像構思完成的。」
之後還增加現場提問環節,分別由三個大學生提問,非常精彩,也代表可青 年力量對科學和文學的心聲。
二、思想和智慧的火花滋養心靈總體來說對我的感覺是關於此次兩位諾貝爾獎得主走上央視熒屏,進行「科
學與文學的對話」,多數觀眾和媒體給予好評和正面報道,但也有人覺得「對話」 並無太多新意,有失大師水準。依記者看,其實是因時間所限,兩位大師未能充
分展開話題,對期待值很高的觀眾而言不夠「過癮」。 客觀來說, 九十一歲高齡的楊振寧還有如此活躍的思維、敏銳的反應和清淅 的表達,已是人中之傑,令人驚嘆;而相對年輕的莫言是位農民的兒子,從外形
到講話都保持著誠實質朴的本色,二人都是實幹家而非演說家,不能用演說家的 標准和「范兒」要求他們,但兩位大師「對話」本身,便可給人一些思考和啟示。
其一,楊振寧和莫言,一個是物理學家,一個是文學家,兩位諾貝爾獎得主
同時出現在一個講台上,進行「科學與文學的對話」,本身就意義不凡。因為我們 的媒體很少做這種高端的跨界的討論,尤其很少涉及健康、美容和養生之外的自 然科學話題,
這幾乎成了我們的一個軟肋和盲點。 記得上中學時不大喜歡數理化, 2 卻對一本十分流行的外國科普讀物 《趣味物理學》 愛不釋手, 同學之間相互傳閱,
說明生動活潑深入淺出的科普教育更能讓青少年接受和喜愛。 因此, 如果我們的電視中能增設科普類節目,經常邀請科學家講述自然科學
知識,配以相應的圖片和影像資料,必定會吸引觀眾眼球,開發他們的智力和創 造力。 例如, 當我們的探月工程和載人飛船上天時, 請專家講述什麼是地球軌道、
失重、宇宙速度等;當社會上流傳「世界末日」論時,請專家從地球物理學角度、 從瑪雅歷法的真相來駁斥反科學的繆論……長期堅持下去,對提倡科學,反對迷
信,提高整個民族的科學素養功莫大焉。 其二, 在一個充斥著游戲和選秀節目的泛娛樂化時代,央視能開創這樣一檔
相對高端的談話節目,讓人靜下心來聆聽榜樣人物的演講,共同分享對生活、生 命的感悟,哪怕時間段不夠好,收視率不夠高,也是有積極意義的。大眾需要通
過休閑娛樂的方式來放鬆心情,舒緩壓力,但這些「快餐文化」不能給人多少思想 啟迪和審美享受,對一個民族整體文化素質的提高作用也不大。 以莫言為例,
做為中國首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他在接受瑞典國王頒獎時為 全球所矚目的熱度, 似乎並未保持到國內, 像有些一夜成名的歌星那樣大紅大紫,
到處做節目、出鏡頭――雖然他本人很低調,沒有這樣的奢望。但多給文學開辟 一些平台,讓作家有更多話語權,卻是倡導精英文化的應有之義。例如,國內許
多有影響的電視訪談節目, 訪談對象多是娛樂明星, 很少出現作家和編劇的身影; 有關文學和讀書的欄目更如鳳毛麟角。如果我們有這樣的欄目,就可以做一個莫
言作品賞析系列節目,也可請莫言現身說法,講述自己的創作過程和人生感悟, 幫助讀者深入理解他作品的思想意義和文學價值。
B. 王潮歌在《開講啦》的演講詞
作為一個女性,做職業導演,長的不是特別難看,身材不是特別彪悍,能夠挺到今天必定有我的道理。第一我不躲,什麼叫不躲,來任何事情都不躲,不管是好事還是壞事。我永不躲閃,來完成人生當中第一個在眾人面前的形象。就是來任何事情,我都會在這里,不管是災難、不管是疾病、還是 「女性超越夢想」論壇主講嘉賓:王潮歌 出了什麼樣的大事情。當然,光榮和贊譽我更加不會躲,這就是我的。所以我認為,作為一個女性,在眾人面前,在你第一個職業的面前,在你第一份理想面前,在你的家人,在你的朋友面前,尤其在你的敵人,在你的對手面前,別躲,挺直了站在那裡。也許你的姿勢很難看,站在那兒可能是挨打的姿勢,也可能渾身已經是傷了,也可能站在那兒的時候臉上已經有眼淚了,也可能頭發很凌亂,不要緊,只要你不躲開,姐妹們你們相信我,再往後站你的姿勢會一天比一天好看,一天比一天自信。但是無論什麼方式,無論遇到什麼樣子的問題,別躲開。 幾乎所有的女性,特別正常的一個女性,往美好了說叫撒嬌,往不美好了說叫抱怨。一遇到問題,馬上說是什麼什麼造成的,都是別人的原因。所以她會有一種心智,就是遇到問題馬上會縮到第二位,因為她認為第一位理所應當有一個人替她撐在前面。這個人群有依賴心理,當依賴不住的時候就變成抱怨,當抱怨還沒有完成想法的時候,就變成了顧影自憐。所以人生就會走下坡路。我呢,不抱怨,這是我特別優秀的一個品質。當挨了轉頭挨了子彈的時候,我說我認倒霉,我認活該,我認這是我應得的。 因為不躲閃,因為不抱怨,所以女人活到這個份兒上,就會變的很自信。別人說我什麼我都不在乎,這樣活的越來與自信,越來越自尊,自己完全可以對自己負責任,我不需要別人對我負責任。我的家庭很和睦,來源於我對於自己的責任。 其實整個世界一定是不公平的,這是一個男性社會,作為一個女性,想在社會中佔有一席之地,享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天地,真的是要從男人們手裡奪的。我認為在這樣的一個社會中,跟男人們爭一小塊地方,自己美美的站在那兒,然後很漂亮的跟大家說,我跟你們差不多一樣。我們需要付出的有三點。第一,相信我一定要比他更勤奮;第二,一定要比他更聰明;第三個,一定要學會投降。投降是什麼概念呢,還是要學會撒嬌的能力的。因為所有的男性都有憐香惜玉的心境。在一定場合向男人投投降,示示弱是可以的,但是不要讓我們逮到機會,我們用我們更多的勤奮,我們用我們更聰明的智慧贏得一份天下。
C. 撒貝南問院士:為什麼玩紙飛機要哈口氣院士如何回答的
撒貝南個兒不算高,也不是特帥,但能吸引眾多眼球的關注,他是中央電視台著名主持人撒貝南,觀眾都習慣於親切的稱之為「小撒」。多才多藝,才華出眾,咋咋呼呼是撒貝南在外人眼裡的形象,在小朋友眼中,小撒是可以陪他們玩,陪他們鬧的大哥哥,他的機智時尚讓大批女孩為之傾倒。
D. 開講啦哪期物理學家講了空間位移
第十一期。
開講啦是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綜合頻道和唯眾傳媒聯合製作的中國青年電視公開課節目,由撒貝南擔任節目主持人。節目邀請中國青年心中的榜樣作為演講嘉賓,分享他們對於生活和生命的感悟,給予中國青年現實的討論和心靈的滋養。
討論青年們的人生問題,同時也在討論青春中國的社會問題。
E. 丘成桐開講啦觀後感
丘成桐
數學大滿貫得主
哈佛大學終身教授,國際知名數學家。證明了卡拉比猜想,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卡拉比-丘流形,是物理學中弦理論的基本概念,對微分幾何和數學物理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囊括了菲爾茲獎(1982)、克拉福德獎(1994)、沃爾夫獎(2010)等獎項。人類歷史上同時得過這3個獎的目前只有兩個人,丘教授就是其中之一!
節目一開始,丘成桐先生介紹了他所帶領團隊研製出的世界上最快的一台三維照相機,並與主持人撒貝南現場配合做演示,通過圖像處理,虛擬人像,呈現出撒貝南多個表情的3D圖像。
丘成桐(Shing-Tung Yau),原籍廣東省蕉嶺縣,1949年出生於廣東汕頭,同年隨父母移居香港,美籍華人,哈佛大學終身教授,國際知名數學家 。
1969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數學系,1971年獲得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數學博士(師從陳省身) ;1993年被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1994年成為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和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1] 。目前擔任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兼數學科學研究所所長、清華大學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主任 。
丘成桐證明了卡拉比猜想,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卡拉比-丘流形,是物理學中弦理論的基本概念,對微分幾何和數學物理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丘成桐囊括了菲爾茲獎(1982)、克拉福德獎(1994)、沃爾夫獎(2010)等獎項,特別是在1982年度榮獲最高數學獎菲爾茲獎,是第一位獲得這項被稱為「數學界的諾貝爾獎」的華人,也是繼陳省身後第二位獲得沃爾夫數學獎的華人。
F. 莫言曾經送給楊振寧一句什麼樣的話,讓他珍藏在書房多年
2012年公布諾貝爾文學獎的時候,中國轟動了。中國史上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誕生了。大量媒介的報道,讓我們認識了文學作家莫言。一時之間,莫言成了名人,但大家對他的褒貶不一:有的人說他是一位優秀的作家,為國爭光;有的人質疑他的文學作品。一位是文學巨匠,一位是物理學家,兩位是怎麼認識的?楊振寧的書房還掛著莫言送給他的一句話?這句話是什麼?
G. 丘成桐開講啦觀後感
演講主題:你為什麼學不好數學?
演講時間:2016-09-17
演講要點:
1、中國的學生之所以在數學上表現不如國外的學生,是因為他們對數學的興趣並不是太大。一方面是家長並不期望你去念數學,因為數學是很枯燥的;同時數學對你的「錢」途,金錢的錢,不能夠得到太大的收入。其實這是個很錯誤的觀念。
2、父親的突然離世讓我學會堅強,我很感激我的父母,他們沒有想要我一定要念醫、念工程這種學科,他們就讓我自己選擇,選擇一門我自己喜歡的學科。
3、初中二年半學習幾何讓我對數學產生興趣,我認為平面幾何漂亮得不得了,又嚴謹又很乾凈,清清楚楚地將一些命題寫出來,讓我很震撼。
4、思想不可能突然、無緣無故來的,沒有天才這個觀念,能夠突然之間、一秒鍾內發生一個想法。
5、樂趣是無窮的,可是不要太斤斤計較一下子就能夠成名,總是要腳踏實地地做一些事情。
丘成桐介紹:數學界大滿貫得主,哈佛大學數學系和物理系教授、菲爾茲獎得主丘成桐。在丘先生看來,數學對於一個人,對於一個國家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個民族不懂得怎麼推理,以後整個國家就要亂了。
節目中,丘成桐先生不僅分享了自己如何愛上數學、走上數學研究之路的難忘故事,還講述了自己破解世界性數學難題「卡拉比猜想」背後的「秘密」。
丘成桐先生是一位讓人羨慕的數學天才,完全是「開掛學神」的模式。22歲博士畢業,25歲任副教授,27歲攻克世界性數學難題「卡拉比猜想」並一舉成名。33歲時榮獲被譽為「數學界的諾貝爾獎」的菲爾茲獎,隨後又陸續獲得克拉福德獎、沃爾夫獎等多項大獎,學術影響遍及理論物理和幾乎所有核心數學分支。要知道,人類歷史上同時獲得菲爾茲獎、克拉福德獎和沃爾夫獎的只有兩個人,丘先生就是其中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