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物理學科 > 如何有效地創設物理情境

如何有效地創設物理情境

發布時間:2022-10-05 20:17:46

Ⅰ 初中物理情境創設的常見方法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適當的情境創設是很必要的。初中年齡段是人的智力發展的轉折時期。智力的核心是思維,從思維的發展過程看,三歲前到幼兒園孩子的思維是由動作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發展,到了小學,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向抽象邏輯思維發展,整個初中時期是進入抽象邏輯思維階段。在物理教學中適當的情境創設採用大量學生已具有的感性知識,可以使學生從具體事物中學習,以幫助學生思維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轉化。

情境創設是利用學生和對象之間相互作用,將學生學習的新的知識與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中的知識進行有意義的聯系,使情境創設的對象作為新的知識的固著點。在新舊知識之間通過問題的形式建立連接,學生的回答反映了思考的結果,根據學生的回饋進行適當的修正和引導。情境創設在學生知識的遷移方面有很好的促進作用。情境創設可以模擬實際生活中的問題,使學生不止是體驗在書本和試卷中的文字,而是更多的參與生活中,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把教育和生活割裂開來。在這一章中我以浮力一章的知識情境創設為例分析一下情景創設的常見方法。

第一類創設問題情境,所謂問題情境,是指在一定的情境中,依據教學內容向學生提出需要解答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熱情,實現教學目的。學生思維的良好情境,更多來源於激起思維的問題本身。根據認識理論,物理課堂教學過程是以不斷地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的方式來使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而解決問題的前提是提出問題。因此教師無論是在教學的整個過程,還是在教學過程的每個環節,都應十分重視問題情境的創設。在做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系實驗之前,經過數學推理浮力的大小和排開液體的重力是有關系的,教師設置情境,向學生提出問題:如何測量兩者之間的關系?學生已經學過用稱重法測量浮力的大小。在測量浮力時,使用的是普通的燒杯,有的同學順著這個想法會想出將燒杯放在容器里,裝滿水後,向燒杯裡面浸入重物,這種方法也是可以的,但是水流沿著燒杯流下時會在燒杯壁上留下大量的水,會造成誤差。通過對學生的指導,找到最優化的解決辦法,使用溢水杯,這樣就可以提供實驗器材,進行實驗了,學生親自思考過解決問題的辦法,會比教師直接告訴答案,或者查看書本要記憶深刻。學生的思維都是問題開始的,教師在實驗前,根據實驗物品,提出合適的問題情境,使學生順著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增強解決問題能力。

第二類是創設生活情境,所謂生活情景,是指教師根據學生生活中的場景,創設與學生的生活認知相聯系的情境。學生在學習科學概念之前,頭腦中已經存在一些來自於生活經驗的對一般客觀事物的直覺認識,情境創設可以對學生大腦中已形成的物理前概念進行正確引導。學生對日常生活中有關物理現象都有自己的理解,這一理解涉及到物理學的各分支,通常被稱作前概念。生活經驗是獲得感性認識的主要途徑之一,一個初中學生即使初次接觸物理概念,有些知識是在小學的課本中進行學習,這些知識有的是為了學生基本了解,不是很全面,學生有著十多年的生活經驗作為知識來源,這些知識有些是與科學概念不相符合的,教師要在准備課程之前找到學生的前概念,喚起學生的感性認識,並用科學方法加以驗證。例如:在浮力一節引入的時候教師播放生活中常見的樹葉,鴨子,輪船等漂浮在液體表面上的物體圖片,學生學習過浮力,知道這些物體是受到向上的浮力作用,且浮力與重力是一對平衡力。但是對於放在液體中就會下沉的物體,學生卻很難確定是否受到浮力,所以教師在此處加一個實驗,准備一個水槽,首先將乒乓球摁在水下,乒乓球浮了起來,再將一個重物放在水中,重物下沉,向學生提問重物是否受到浮力。聯系學生生活中的常見的重物放在水中會下沉的生活經驗,引發出學生的前概念。學生有的`回答受到浮力,有的回答不受到浮力。最後通過設計科學實驗驗證浸沒在水中的重物的受力情況,用實驗證明浸沒在水中的物體也受到浮力。生活情境的創設可以通過生活場景逼真的模擬,也可以引發認知沖突。

第三類是創設實驗情境,實驗情境就是利用身邊的常見的生活用品,讓學生親手進行實驗,提高學生的參與性。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教學中,我們就應盡可能地創設各種動手操作的情境,在教學中盡可能讓學生多種感官共同參與知識的內化過程,使學生的心理活動處於主動、活躍的狀態,既有助於學生加深對物理概念的認識與理解,又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探索精神,滿足學生作為個體的人的需要,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利用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設計一些小實驗類的游戲。例如:在講解浮力的應用時,有一個很重要的知識點是輪船的漂浮原理,在講解這個知識點之前,設計一個小實驗,將一塊橡皮泥捏成實心的放在水裡,橡皮泥就會下沉到水中,問問同學們是否有辦法讓橡皮泥不下沉。學生積極配合教師,將橡皮泥捏成船型,由於排水量增加了,所以受到的浮力增大了,能夠漂浮在水面上,所以雖然輪船是鋼鐵做成也能夠漂浮在水面上。因為學生小的時候都玩過橡皮泥,所以對這個游戲不會產生陌生,在娛樂中把輪船的工作原理學會。實驗情境創設分為學生實驗和教師演示實驗。教師利用專業的實驗教具或者自製的教具演示實驗原理,能夠讓學生直觀的觀察到實驗的現象以及工作的原理。例如:在講解潛水艇的工作原理時,可以選擇播放多媒體圖片或者視頻,我選擇使用潛水艇模型,實際操作演示實驗,讓學生更直觀的看到潛水艇的工作原理,潛水艇的體積不變,通過改變潛水艇中水的多少來改變潛水艇的重力,當重力比浮力大時,會發現潛水艇下沉,只有當浮力等於重力時,潛水艇才會靜止在水中。通過學生觀看教師的演示,會留下潛水艇浮力和重力變化的深刻印象。

第四類是創設故事情境,就是根據歷史或者現實生活中真實的案例創設相關知識點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例如:在探究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之後,學生知道浮力的大小與液體的密度和物體浸入液體中的體積有關。在這個時候穿插阿基米德的故事,國王想要一個皇冠,工匠做成皇冠之後,國王懷疑工匠在黃冠里摻了銀,國王用秤來稱量皇冠的質量,但是皇冠的質量和黃金的質量相同,國王叫來了阿基米德,讓他幫忙。阿基米德冥思苦想也沒想到合適的辦法,有一天他洗澡時,走進浴缸時,發現水向外溢出。阿基米德想到浸入液體中的體積就是液體排開水的體積。阿基米德根據這個發現,進行了實驗,兩個容器中裝滿水,將王冠和等質量的黃金放在水中,發現裝皇冠的容器溢出的水比裝黃金的容器溢出來的水多。證明王冠的體積比黃金的體積要大,所以王冠不是純的黃金。在這個故事中,讓學生感受阿基米德探索的精神之外,想讓學生提煉出浸在液體中的體積等於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為下面的測量浮力大小進行鋪墊。這個實驗並不是很復雜,但是對於兩千多年前的阿基米德來說,這個發現是有重要意義的。在講完故事後,用易拉罐讓學生模擬體會浸在液體中的體積和排開液體的體積。加深對阿基米德發現原理的理解。在故事情境創設時也可以引入一些新奇的歷史故事,我們博大精深文化寶庫中有豐富的資源。

情境創設根據分類原則不同還有其他的方式,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適當的使用情境創設。在了解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思維障礙的基礎上,針對教育目標,選擇合適的情境創設方式,並在情境創設後進行科學的方式評價,進行有效的反思。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提出問題,分析問題以及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增強物理記憶常見的7種方法

眾所周知,沒有記憶就沒有學習。物理學科的記憶是物理學科智力活動的基礎,也是物理學習的倉庫。沒有豐富的物理知識信息儲藏倉庫,智力活動這座工廠就只有停工待料。因此培養學生記憶物理知識的能力非常重要。以下為增強物理記憶常見的7種方法:

1.實驗記憶法

物理實驗能為學生學習物理提供符合認知規律的表象;能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激發學生求知的慾望;使學生得到科學方法訓練。例如:做一個覆杯實驗,大氣壓存在的事實讓學生久久不能忘懷;用彈簧測力計拉一個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毛刷,摩擦力的方向栩栩如生展現在學生面前。通過實驗多種感覺器官將知識信息傳入神經中樞進行思維加工,同時輸出反饋信息、控制觀察和操作器官,讓學生獲取更為廣泛和深入的信息,從而達到加深理解和增強記憶的目的。實踐證明:從實驗中得到的知識比死記硬背學到的知識效果好得多,記憶准確、牢固。

2.直觀記憶法

教學中,通過實物、模型、繪制掛圖、自製教具等手段、或使用電視、多媒體課件等電教媒體,以及形象生動比喻,將抽象的物理理論形象化,以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如利用汽油機的活動掛圖,汽油機模型,自製課件能深入淺出地講清其工作原理。這有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3.歸納、總結記憶法

物理現象的千變萬化是有其規律的,只有找到事物之間的變化規律,抓住事物變化的本質,就可以理解其事物變化的原因。而物理記憶以理解是記憶的基礎,以對知識的系統化為捷徑,教師要善於指導學生尋找物理變化規律加以歸納總結,理解越透徹,記憶越牢固。例如:產生感生電流的條件可以歸納為:①電路要閉合;②是部分導體;③一定切割磁感應線。又如:光的反射定律可以歸納為:三線共面、兩線分居、兩角相等。

5.對比記憶法

將新舊知識中具有相似性和對立性的有關內容,以及某些易混淆的概念、定義和規律等知識,通過分析、對比找出異同點及聯系,可以加深理解,增強記憶。例如相互作用力與平衡力的區別可以採用列表的方法對照比較,在學生腦海里形成清晰的輪廓,大大減輕學生的記憶負擔。

6.趣味記憶法

在教學中,強調理解記憶,並不排除機械記憶。有些內容本身沒有什麼需要理解的,或限於學生知識水平無法理解,只能運用機械記憶。為防止枯燥記憶,可採用編順口溜、口訣,韻語歌謠等形式幫助記憶。在《杠桿》教學中,作力的力臂是一難點,可以編順口溜:作力臂,並不難,找到點(支點),找到線(力的作用線),作垂線。這樣易讀易記,朗朗上口,可以引起學生的極大興趣,激發學習動機,降低記憶難度,提高記憶效率。

7.縮略記憶法

物理需要記憶的知識多,學生易「東拉西扯」、「張冠李戴」記不全面。為此,可以在理解的基礎上,通過指出概念或規律的幾個關鍵字或詞,組成一句簡單話來記憶。例如,學習牛頓第一定律要抓住「物體」、「不受力」、「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等關鍵字詞,來加以記憶。

Ⅱ 35淺談物理教學中怎樣創設情境

情境教學是一種創設典型場景、激起學生熱烈的情緒、把情感活動與認知活動結合起來的一種教學模式。物理是一門自然科學,它與生活聯系密切,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如何把具有知識性的實際情境搬進課堂,以情境中的問題解決為需求,激發學生在環境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興趣和自信,從而達到使學生掌握知識的目的,這值得每位物理教師深思。本人擬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淺談幾種物理情境的創設方法。

一、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創設情境
物理來源於生活,新課標也要求「從生活走向物理」。根據學生日常接觸到或已積累的生活經驗來創設物理情境,不僅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激起學生的思考,也能很好地體現生活處處有物理、物理就在我們身邊。例如,在講到圓周運動的線速度方向時,利用電影《劉三姐》里「拋綉球」的故事,並准備好「綉球」進行實驗,一定會引人人勝、妙趣橫生。拋「綉球」時,只有「綉球」和接球人的連線是「綉球」在該時刻的切線方向時,才能夠接到「綉球」,這個方向就是「綉球」在該時刻的線速度方向。通過這個實驗,學生很快就理解和掌握了,而且也記得牢,直到幾年後,有些學生還說這個實驗很有趣,印象深刻。
二、利用實驗活動創設情境
物理是建立在實驗基礎上的一門學科,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盡可能地設計一些簡單、有啟發性的實驗,讓學生圍繞某個專題展開實驗探究,在實驗活動的情境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科學素質。如在講動量和沖量時,讓兩支相同的粉筆分別從同一高度直接落到桌面上和落到有厚毛巾鋪墊的桌面上,可以發現直接落到桌面上的粉筆斷了,落到厚毛巾墊上的另一支卻完好無損,老師由此引入動量和沖量知識的講授。又如在講圓周運動的向心力時,可用易拉罐做「水流星」實驗。按照常規認識,當易拉罐運動到最高點時,水必往下灑,但從實驗結果看卻出乎意料之外,水並沒有下落。接著使轉速慢下來,學生們會發現慢到一定程度後水會下落。接著提出問題:要使水不落下來,必須滿足什麼條件?從而引入課題,使學生在好奇心理的驅使下進入聽課角色。
三、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情境
多媒體等現代技術能跨越時空的限制,生動地再現生活情境,也能將不同的情境進行整合,並且形象地展示情境的核心內容,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在頭腦中建立起相對完整的物理過程,有助於理解和記憶,可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學習效率。如:利用多媒體情境,演示動能和勢能的相互轉化。小球撞擊金屬片發生形變的過程非常短,學生難以在頭腦中建立起動態的畫面。為了突破該教學的難點,防止學生因缺乏想像力而形成思維障礙,可以用FLASH的動畫功能,將形變過程放慢,逐步反映動態過程中的變化,將原來要憑學生想像才能得到的動態變化過程展示出來,及時糾正學生頭腦中的異樣構思,提高學生對知識理解的准確度。
多媒體課件還可以展示學生無法接觸的情境,如:日食、月食的成因,分子的運動,導體容易導電與絕緣體不容易導電的原因,磁場的分布情況,光學中的光路圖等。這些在傳統教學中難以理解的現象,通過多媒體的形式可以清楚地再現,從而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認識和理解。
四、教師授課時具有良好的教學藝術,創設情境
教學是一門語言藝術,語言應體現出機智和俏皮。課前,教師要進行自我心理調整,這樣在課堂上才能有聲有色,才能帶著愉悅的心情傳授知識,從而使學生受到感染。事實表明,教師風趣的語言藝術,能贏得學生的喜愛、信賴和敬佩,從而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即產生所謂「愛屋及烏」的效應。
例如,在講「核外電子離核越遠能量越高」時,向學生打比方:「這好比你們還是嬰兒時,你爸爸將你抱在懷里;你學會走路了,你爸爸將你牽在手上;你再大一點,你爸爸則說:『走,外面玩。』」又如在講楞次定律時,可以這樣比喻:在被太陽曬過的爛泥塘里,當人踩上去時,稍硬的表面會阻礙你下沉;當下沉後,你想拔出腿來,爛泥又會阻礙你拔出腿來。
總之,在物理課堂教學中精心創設物理情境,可以更好地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啟迪,使學習活動成為學生主動進行的快樂的事情。

Ⅲ 如何精心創設物理情境

一、巧設新奇情境,讓思維飛入物理境界
高爾基說:「驚奇是了解的開端和引向認識的途徑.」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呈現給學生的情境與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發生矛盾,就會打破學生知識體系和智能體系的平衡,引起「意外驚奇」的效果.當學生進入這種驚奇的情緒場景時,好奇心就會驅使他們去積極思考、主動探究,他們的思維也會迅速轉移到物理課堂上來.
如在學習「氣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時,我先把漏鬥口朝下放置,然後在漏斗中放入乒乓球,並用手托住球的底部,問學生:「如果我移開托球的手,你會觀察到什麼現象?」學生不假思索地回答:「球會掉落下來.」我移開手,球果然掉落.當我再次把球放入漏斗後,又問學生:「如果我對著漏鬥嘴用力向下吹氣,移開手後,你猜乒乓球會怎麼樣?」學生回答:「球會下落得更快些.」當我再次移開手後,球不僅沒有掉落,反而緊緊地吸附在漏斗里.看到這一現象,學生剛開始是面露驚奇,鴉雀無聲,進而開始質疑,最後議論紛紛.這一出人意料的景象立刻激發了學生探尋「真諦」的好奇心,他們以迫切的心情進入到新知識的學習中.
二、巧設實驗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美國教育家布魯納說:「只要有可能,教學法的目標應該是引導學生自己去動手、去發現.」在做完漏斗吹球實驗之後,我創設了硬幣「跳高」比賽情境,讓學生自己動手實驗,並選派代表到講台上進行比賽,一下子就調動了學生的爭勝心,他們興趣很高.比賽中,獲勝同學飄飄然,不得要領的失敗者不服輸.正當獲勝者高談闊論吹氣用力大小時,我及時給予了否定.這時學生在情境之中產生了各種疑問和猜想,並展開熱烈的討論,於是各種答案紛沓而至.在吊足了學生的胃口之後,我問學生:「你們想知道吹起硬幣的秘訣嗎?」在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望促使下,學生的學習熱情一下就被點燃起來了.本節課我還創設了向上吹紙條、火焰漂移、輪船相吸等實驗,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熱情.學生有了學習的熱情,就會樂意積極主動地汲取新知識.

Ⅳ 如何創設物理教學情境

Ⅳ 淺談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怎樣進行情境創設

一、製造認知沖突,引起追本求源的好奇心。 1、實驗中引發的認知沖突。2、製造「問題情境」,引起爭論。二、創新懸念情境,激發欲罷不能的探究欲。三、推動學生進入課堂教學,調動自主參與的積極性 。 1、讓學生「設身處境」地進入思考。2、參與活動,促進思考。針對初中學生的特點,教師給出了能導致問題深入的相關信息,創設合理的物理教學情境,盡量結合生活實際,設計能引起學生興趣、激發學生積極思考的問題,並注意點撥啟發,使學生產生進一步研討的動力,從而激起了學生強烈的探究慾望。

Ⅵ 物理課堂如何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一、創設富有吸引力的問題情境,增加物理教學的神秘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問題是思考的起點,在教學中通過創設問題情境,不僅可以使學生對學習的對象產生注意,增強學習針對性,在心理上形成一種預期,由此激活與學習新知識有關的原有知識,而且可以激發學生求知的慾望,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對整個的學習活動起到積極地定向作用。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精心設計問題立「疑」設「障」,使學習者與新的學習課題之間存在誘發的問題情境,激發他們學習的極大興趣與強烈的願望。當然,老師創設的問題情境必須適合學生的學情特點,使學生處於探索的情境中,激發他們通過一定的智力和動作技能來分析和解決問題。我會根據初中生好奇心強的特點,把教學內容作為素材創設問題情境,例如,在進行壓強內容教學時設置的問題是「為什麼坐著不如躺著舒服?」;講到光的直線傳播內容時設置的問題是「為什麼人在燈光下走路身後卻有影子?」……這些有趣的問題會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二、運用生活體驗創設教學情境,體現物理教學的實用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物理是一門自然科學,來源於生活也服務於生活,新課標要求「從生活走向物理」。所以在物理教學中,老師根據學生日常接觸到或已積累的生活經驗來創設物理情境,不僅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激起學生的思考,使學生感受到物理知識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關的,物理知識是有用的知識,以此來激發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學習興趣和動機,提高物理教學的實效。 例如,學習杠桿知識時通過徒手扭螺帽和用扳手扭螺帽來認識力和力臂的關系;學到電磁鐵這一知識時引導同學設計一些報警器,如防盜報警器、水位報警器等。這樣,學生不僅能把書本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成為一個統一的整體,還能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三、運用實驗創設教學情境,增強物理教學的直觀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常言道「耳聞不如目睹」。物理教學區別於其他學科的主要標志是以實驗為基礎,在學生形成完整的物理概念和導出科學規律的過程中,實驗因其本身的直觀具體性,使學生看得見,摸得到,利於感受,利於理解。所以教師在物理教學過程中,可以向學生演示某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物理實驗或引導學生圍繞某個專題展開實驗探究,讓生動、形象、鮮明的實驗現象對學生的認知情感、認知意志產生影響,引起學生探究的強烈興趣,使學生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探索,來揭開物理知識的奧秘。例如,在水的沸點內容的教學時,老師引導學生動手製作用紙鍋並用紙鍋燒開水的探究實驗;在大氣壓強內容的教學時,請兩個同學來演示馬德堡半球實驗,體驗大氣壓強的威力,讓同學們用漏斗吹小球來體驗大氣壓強與流速的關系;學到慣性內容時,老師可用小車和小物體模擬「車禍」的實驗。通過實驗化抽象為具體、化枯燥為生動,把有待研究的物理現象清楚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引導學生觀察並進行思考、配合教師講解,使學生認識物理概念和規律,達到培養學生各種能力,順利地實現教學目標,更重要的是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四、利用初中生的心理特徵創設教學情境, 突出物理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有意注意的開始,唯有興趣,才會變無意注意為有意注意。因此,我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利用學生喜歡做游戲的心理特徵,創設愉悅的游戲情境進行課堂教學,以物理自身的魅力去誘發學生的主動參與,使學生一接觸就有妙趣橫生之感,從而開闊思路。這種課堂教學的實施,讓學生在游戲過程中學習知識、理解知識,並有效地從實踐中獲取知識。例如,在進行能量的轉化內容教學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動手製作玩具小汽車,比賽哪個小組的小車走得遠;講安全用電時通過短路實驗來演示電路中電流過大所造成的後果等。由於採取的是實驗加比賽等方式,學生積極性特別高,參與性也高,爭先恐後地分析原因。這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進行合理地猜想,並利用提供的器材,設計、進行探究實驗。這樣,可以讓學生的思維更發散,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設計出不同的實驗方案,更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Ⅶ 如何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創設有效的課堂情境

良好的教學情境的創設,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在物理教學實踐中,如何創設積極有效的課堂情境,提高物理課堂的教學效率,可從五個方向入手:用實驗創設情境;用科技史設置故事情境;創設有思考價值的問題情境;創設具有吸引力的多媒體情境;創設豐富想像的虛擬情境。

Ⅷ 如何創設初中物理快樂教學情境

這就需要教師設法創設相應的物理情境,幫助學生建立新、舊知識間的聯系,以便更好、更快地認識、同化新知識.教學實踐告訴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創設情境,通過提出一些與課文有關的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將學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發起學習的動機,培養學習興趣.教師要創設情境,一般可採用下述幾種方法.
一.加強實驗,創設課程學習的相應的物理情境
物理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物理教學也必須以實驗為基礎.教師要大力加強實驗,為學生學習物理創造一個良好的物理環境,使學生在特定的物理情境中感知和思維,並且還能激發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發展學生的操作技能.
作為物理教師不能消極等待,應有「壇壇罐罐當儀器,拼拼湊湊做實驗」的精神,通過因地制宜和因陋就簡或尋找替代性實驗的辦法,以保持物理課應有的濃厚本味.至於那種完全喪失物理本味,以在黑板上講「實驗」來代替物理實驗的做法,是達不到素質教育的目的和培養不出高水平的物理工作者的,應徹底擯棄.尤其是在新課標中,更 是要求學生有一定的實驗探究能力.根據中學生分組實驗較少的現狀,物理教師應盡量把演示實驗改為隨堂學生實驗,這樣邊學邊做,不僅能增大物理課的本味,更有利於師生配合尋規律、學生積極練能力、課堂教學增效率.
例如在教學「顯微鏡和望遠鏡」時,可以讓每一個學生自己自製顯微鏡和望遠鏡,這樣的物理情境既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激發,又讓學生切身體驗到它們的構成及作用,可以在課堂中花點時間做此實驗.又如教學「電流的強弱」時可以安排在實驗室上課,邊學邊做實驗,有了電流表這一實物這種物理情境可以使學習使用電流表的能力大大提升,學生學習興趣也更濃厚.
實驗是物理學的基礎,是培養學生觀察、動手、思維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完成教學活動必不可少的環節.因此實驗在創設物理情境教學中佔有重要位置.
二.使用生動形象有趣的語言,創設記憶深刻的相應的物理情境.
1.利用詩歌、典故和故事等,將學生帶入物理情境.
用「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鏈當空舞」的詩句作為「光的色散」一節的開頭;用「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的絕句作為「參照物和相對運動」的引課,這些都是很好的例子.使學生在對詩歌的欣賞中,將思維轉向物理內容,從而進入物理世界.
2.運用誇張、類比手法,將學生帶入物理情境
對比較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規律及其適用范圍,學生總感到不易理解和記憶,但若賦予誇張、形象的比喻,則可增強對學生大腦皮層的刺激,強化知識的記憶.如對「電路和電流」的教學中,由於學生還沒有學到電阻這一概念,以致學生不能很順利地分析電路.這種情況,教師如果將電荷的移動類比成人的流動,遇到山路(即電阻大的用電器)時,會選擇平路(即電阻小的開關或電流表等)這條路走,分析短路時就容易多了,也容易在學生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了.又如對於學生看不到、摸不著的電磁波的調制、發射、傳播、接收、調諧、解調等抽象的過程,學生往往面對諸多新名詞,不分因果,死記硬背,因此應用時難免會出現張冠李戴的現象.但若用貨車的「裝貨」、「出站」、「運行」、「進站」、「調度」、「卸貨」等一系列學生熟知的過程來進行形象的比喻、對比,使學生「僵死」的思維「死而復甦」,有利於學生掌握電磁波及無線電廣播的全部機理和過程.
總之,一堂物理課,從學生心理和生理特點來看,都要求我們不能只注意體現物理的科學性、嚴密性,只體現物理學的難、抽象等等,更應注意語言表達的藝術性,運用誇張、對比等手法,把物理知識生活化,可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深奧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充分把握學生學習物理的心理特點和教材內容,加入一些合理的物理情境,使學生心理和生理都能得到調節,在輕松、愉快的心情下,在合適的物理情境中學習物理,使他們聽得輕松,學得自然.同時能使學生感到物理的趣味性和對物理教師的親切感.新課程中的許多內容已給我們提供幽默風趣的材料,我們應當充分的加以利用.
三.多聯系實際,創設實在具體的相應的物理情境.
1.教學中所舉的例子,與實際密切相連,可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在教學「熱脹冷縮時」,可以創設這種物理情境:剛煲湯煲得熱呼呼的瓦煲突然用冷水淋一下,容易破裂.在學習慣性時,創設坐汽車的物理情境等.
這些現象學生並不陌生,但要解釋卻有一定困難.在教學過程中,只要教師做有心人,通過合理創設情境,不僅能起到組織教學的作用,而且能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2.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有些課時可以安排到室外教學.
在新課程理念下,課堂的涵義已從狹義的教室擴展到課室以外的社區,因此學生的學習便可以在課室以外的地方進行,從而使學習可以在真實的情境下進行,這對學生把學習的知識運用到現實社會和生活中提供了有意義的背景,具有積極的遷移意義.

Ⅸ 如何創設物理課堂情境

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新知識的主要陣地,課堂教學應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
提高物理課堂的教學效率:1、用實驗創設情境;2、用科技史設置故事情境;3、創設有思考價值的問題情境;4、創設具有吸引力的多媒體情境;5、創設豐富想像的虛擬情境。

Ⅹ 如何創設物理課堂教學情境 道客巴巴

一、製造認知沖突,引起追本求源的好奇心
黑格爾曾經說過:「凡事追本求源,這是思維的一個普遍要求。一個特性。」在教學過程中,如果給出的新事實、觀念和理論與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發生矛盾,就會出現「認知沖突」。學生進入這種問題情境,會感到困惑,頭腦中的概念在「打架」。這就掀起他們探索的慾望,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教師只須稍加點撥。就會有水到渠成的結果。
1、實驗中引發的認知沖突 在講授關於金屬膨脹的內容時,先讓學生觀察一個由兩塊金屬合在一起的金屬條,當用小火慢慢加熱時,這個金屬條開始向下彎曲。老師要求學生提出自己的看法,為什麼金屬條會這樣。老師對學生的回答只說是或不是。當學生一致同意金屬條加熱變軟以後,由於重力作用而向下彎曲時,老師把金屬條反過來加熱,這時學生發現金屬條向上彎曲,並未下彎!緊接著通過問答引發不同的假設,直到最後得到合理的解釋。此時,全班同學的結論是:金屬受熱膨脹時。不同金屬的膨脹程度是不同的。
2、製造「問題情境」,引起爭論 如在講:「物體受力怎樣運動」時可以這樣開始,提出一個有趣的問題:「把一個一噸重的鐵球放在地上,一隻螞蟻能不能推動它?」話音剛落,學生大笑,齊聲答:「推不動!」「如果地面非常光滑呢?」「也推不動!」仍有幾個學生不服氣地說。老師沒有笑,要大家認真考慮。忽然有人醒悟過來,「推得動推不動,不是看大鐵球的重量,而是要看它與地面磨擦力的關系„„」老師肯定了學生的回答,並開始逐步引導學生研究推力與磨擦力大小怎樣影響水平方向的運動。通過爭論解決的問題,理解特別深刻,其效果是一般性講解所無法達到的。容易引起爭論的,往往是生活中碰到的現實與物理原理表面上相「矛盾」,或者平時形成的概念與嚴格定義的物理概念不一致的問題,設計一些問題,引起學生的爭論,對澄清學生的錯誤認識大有好處。又如力學中「力是不是物體運動的原因?」 由認知沖突而引發的問題情境,有利於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而一個問題放在一種極端情況下來引起學生的思考,既製造了「問題情境」,又與物理的「理想化」思維方式相切合。這樣的教學真是妙不可言。
二、創新懸念情境,激發欲罷不能的探究欲 「懸念」是一種認知的張力,具有很強的激發作用。我國古典小說和說書人常以「且聽下回分解」來吸引人,用的就是這種力量。 如講授「摩擦力」一節時,講台上放兩個玻璃容器,一個盛油,一個是空的。在兩個容器中分別放入一粒光滑的鋼珠。教師先用一隻手拿竹筷把放在空玻璃容器里的鋼珠夾上來,然後請學生用光滑的塑料筷夾放在油中的鋼珠。這個學生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未成功,於是教師利用這一「懸念」因勢利導地板書課題並和學生開展有趣的討論。這樣花不多的時間就可講清楚有關的知識。學生自己碰到未能「知其所以然」的問題,引發了他欲知原因的心理張力,學習也就變得有趣、有勁了。事實上,未能如「願」的狀態,具有了多方面的心理效應,就像陳景潤在中學時代埋下的「哥德巴赫猜想」懸念那樣,持續很久很久甚至一生。
三、推動學生捲入,調動自主參與的積極性 新課程的實施要「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因此應盡力推動學生自發「捲入」到課堂的教學活動中來。心理學的研究指出,只有設法使他們「捲入」任務之中,才能達到激勵內在動機的目的。 如何才能促使學生捲入到學習任務之中內呢?教師應設法使學生裝入學習任務的過程至少不會受到失敗的威脅,而且他還應使學習任務變得更加容易完成,學生的學習因此被促進。方法之一是,抓住每一個機會向學生指出完成特定學習任務的社會價值。
1、讓學生「設身處境」地捲入思考 在學習《升華》時,用多媒體播放電視劇《西遊記》中孫悟空騰雲駕霧的片段。請學生依據看到的「煙霧繚繞」場景,以場景布置人員的身份參與拍攝,你應該怎麼做呢?有學生說,灑些水,利用水蒸氣液化產生的霧。有的學生說點些蚊香之類的東西。學生經過一番思考後,講出這些方法可能有一點點效果,但絕達不到影片中的效果。實際工作人員只要撤一些乾冰(固態二氧化碳)就能產生「煙霧繚繞」的景象。這樣讓學生置身於拍攝現場去思考,充分調動了學生急於求知的積極性。
2、參與活動,促進思考 電學中,引入滑動變阻器時,組織學生在試驗中去體驗所學的知識。一上課就放手讓學生選用器材連接電路,使小燈泡發光,最好是能調節燈泡的亮度。學生見到桌面上的新「東西」(滑動變阻器),就躍躍欲試,部分同學經過自己摸索,終於把它連接在電路當中,並且滑動滑片,發現小燈泡的亮度發生了變化。學生看到自己的活動成果,自然興高采烈,思維活躍。接著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層層深入提出問題讓其思考。班上某些同學想對家裡的學習台燈變為可調節台燈,你有什麼辦法可以幫助他。學生想到學為所有,思考積極。教師逐步引導,台燈的亮度與什麼有關?(與電流有關)改變電流有哪些方法(改變電壓或電阻)改變電阻有哪些方法?(改變導體的材料、截面積、長度以及溫度)改變哪個因素最方便?(改變導體的長度)水到渠成地介紹滑動變阻器這種儀器,讓學生認識它的結構以及對電流的作用。滑動變阻器如何連接在電路中?(串聯)這樣讓學生捲入活動並促使其思考,學生既可追尋學習的樂趣,又對滑動變阻器這個新儀器的結構以及原理能理解得透徹些。
當然,創設問題情境的方法還有很多,但是不管採用何種方法,都必須以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活經驗為基礎,這是勿庸置疑的。因此,在創設情境之前,我們必須對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要學的知識進行認真分析,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學得愉快,教師教得輕松,效果令人滿意。 總之,針對初中學生的特點,教師給出了能導致問題深入的相關信息,創設合理的物理教學情境,盡量結合生活實際,設計能引起學生興趣、激發學生積極思考的問題,並注意點撥啟發,使學生產生進一步研討的動力,從而激起了學生強烈的探究慾望。

閱讀全文

與如何有效地創設物理情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