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愛因斯坦 天才是由什麼構成的
二人才,天縱之才,物質加意識,有的人天生神力,肌肉強一點,有的才思敏捷,腦物質強一點,有些人本不聰明,可是經過鍛煉,也取得很高的成就,人們認為不聰明怎麼取得那麼大的成功,就認為那個人是天才,其實那是99%的努力+1%的靈感,另一方面,唯物論講物質確定意識,像愛因斯坦,他的腦結構與常人沒什麼太大不同,但愛因斯坦的大腦構造有十幾個與常人有異的細微之處,這是先天還是後天用腦所致不好說。
愛因斯坦於1955年逝世後,人們對其腦部拍攝了照片。通過對這些照片的研究,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的人類學家迪恩•福爾克發現,愛因斯坦大腦皮層有十幾個與常人有異的細微之處,這些區別也許就是愛因斯坦能以全新視角詮釋物理學的原因所在。
和每個人一樣,愛因斯坦的腦部也是思維活動的中心。愛因斯坦對物理學的那些顛覆性理論,都是數十億根神經交互而成的250億個神經元的產物。人類的腦部密度如此之高,一團針箍大小的腦組織通常有5000萬個神經元,1萬億個突觸。愛因斯坦的思想,以200英里的時速在9.3萬英里的閉合神經纖維迷宮中飛馳。
沒人能確切說出,思想和創意是怎麼從這么多特殊細胞的運動中萌生出來的。費城德雷塞爾大學和伊利諾州美國西北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發現,以腦電圖的測量結果來看,創新思想者的腦電波活動方式通常與採用系統方法解決問題的人不同。
作為一個研究古人類神經中樞演變過程的專家,福爾克博士習慣於研究那些已經不存於世的腦部。通過對25張愛因斯坦腦部解剖照片的研究,她發現其腦部頂葉區域的皮層高低起伏與眾不同,暗示著愛因斯坦腦部那些與數學、視覺、空間認知有關的皮層經過了重新分布。
雖然愛因斯坦發表了300篇科學論文,但他無法簡單描述出自己是如何思考的。「一個新的想法會突然出現,不知道從哪兒冒出來。」愛因斯坦有一次這樣說道。他的思想「宛如天馬行空」。作為一個理論家,他在思考物理學課題時,有時想像自己騎著一道光線飛行,或被困在電梯里自由墜落。「我很少通過文字來思考,只有當一個想法閃現後,我才會嘗試用文字來表達出來……毫無疑問,我們的思維大多數時間不以符號為載體,而且大多數是下意識的思維。」當有人告訴他許多人通過文字來思考時,愛因斯坦笑
腦部大小並非衡量智商的正確尺度
一個世紀以來,科學家們比較過不少著名人物的腦部,希望找到神經系統結構和天才之間的聯系。這是一項很令人興奮的工作。「對腦部構造的研究,幾乎就是對人類之所以為人類的物理根源的探尋。」福爾克博士說道。
休斯頓大學政治經濟學家保羅•格里高利說,出於這一目的,前蘇聯科學家曾對列寧的腦部從事過絕密研究,希望在死去的腦細胞中找到其萌發社會革命思想的智力種子。他在共產黨文檔庫中發現了這份深藏的1936年醫學報告。最近,德國餘力希醫學研究院的研究人員分解了一個能流利掌握60國語言的翻譯的腦部,希望找到其超強語言能力的秘密。然而,上述兩項研究都沒有結論性的發現。
對腦部進行比較研究後的結論證實,腦部大小並非衡量智商的正確尺度。愛因斯坦的大腦重2.7磅,比大多數男性的都要輕。1921年諾貝爾獎獲得者阿納托爾•法朗士的大腦只有2.1磅,而列寧重3磅的大腦只是達到平均水準而已。俄羅斯文學家伊萬•屠格涅夫的腦部在這幾個人當中首屈一指,重4.4磅。
沒人知道愛因斯坦奇特的腦部構造是否就是他成為天才的原因或結果。毫無疑問,他的一些才華來自遺傳基因;但他從事的課題需要大量的研究思考,這種思維活動也可能會改變其腦部構造。舉例而言,2009年5月中旬,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神經影像實驗室在《神經影像》雜志上公布一項研究報告,經常冥想會擴大腦部控制情緒的區域。
事實上,福爾克博士在愛因斯坦大腦的運動皮質照片上看到的類似球形突起狀的構造可能是受益於他年輕時的肌肉鍛煉,在專業鋼琴師和小提琴手的神經中樞上也發現過類似的結構,那是長時間的手部鍛煉引起的
Ⅱ 天才是怎樣形成的
天才是基因決定的,是極少數。但如後天不努力,再高的智商也會成為普通人。高智商的人可以比花常人少花多半的氣力而取得成功。相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只有花費常人難以忍受的寂寞和時間,百倍的努力,再加上瞬間的靈感與機遇,才有可能產生一個天才。「天妒英才」就是因為他太出眾,而行為舉止又總是特立獨行,在未成名之前,被人妒忌是在所難免的,因為人的本性是「自私和嫉妒」。如果天才的情商不高,那就很容易被擊垮;另外,天才愛鑽牛角尖不愛運動的話,英年早逝也是必然的。天賦與遺傳有關。比如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來會打洞就是這個意思。呵呵,俗話只能作參考啦。
Ⅲ 到底是什麼造就了霍金這樣獨一無二的天才
2018年3月14日,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在英國劍橋逝世,享年76歲。霍金在宇宙學和黑洞研究中做出過重要貢獻,他提出的以他名字命名的霍金輻射以及他和羅傑彭羅斯共同提出的奇點定理都極大地加深了我們對宇宙的認識。他的科學成就和人生經歷在他去世之後已經被媒體連篇累牘地報道,此處不再贅述。
霍金逝世引發的關注顯然大大超出了科學的范疇。受到公眾如此矚目,霍金堪稱科學界第一人,而且是獨一無二的。單就關注度而言,與霍金相比,「第二人」一定是黯然失色的。因此,我們在追思和緬懷這位科學大師的同時,也不禁要問,是什麼造就了獨一無二的霍金。我認為,三個關鍵詞值得格外關注——它們共同構成了我們眼中的霍金,不管這是不是真實的霍金。
黑洞、疾病和劍橋加在一起,讓霍金變得獨一無二。史蒂芬溫伯格是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在宇宙學和粒子物理學都有重要成就,也寫過《最初三分鍾》《終極理論之夢》這樣內容不遜色於《時間簡史》的科普書,但公眾對他卻十分陌生。很多人認為,愛德華威滕是愛因斯坦之後最偉大的理論物理學家,同時他研究作為大統一理論可能候選的超弦理論,作為追求統一理論的愛因斯坦的繼承者似乎更為合適,但他的聲名同樣只是顯赫於學界。
《時間簡史》成為超級暢銷書(有40個語言的版本,銷量超過1000萬冊),營銷當然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這些營銷策略在其他同樣優秀的科普書上面起不到類似的作用,甚至效果懸殊。這說明《時間簡史》的暢銷現象是霍金獨一無二的個人特質帶來的結果,而不是原因,而這本書的暢銷反過來又進一步奠定霍金「明星科學家」的形象。
霍金已逝,身上的符號也隨之消散,他不再是黑洞的探尋者,不再是輪椅上的囚徒,也不再是劍橋精神的傳承者。但霍金永在,受他激勵的人仍走在探索未知的道路上,他身上閃爍的理想主義和英雄主義的光芒不會熄滅。只要有人記得他的輻射方程,他就不死。
我們都是散落的星骸。我們知道,宇宙的元素組成了我們,使我們得以奇跡般地凝視宇宙,最後又消散於蒼茫宇宙中。只不過,這一次我們發現,原來身為「宇宙之王」的霍金也不會例外。
Ⅳ 物理天才的標準是什麼
要有先天的興趣,理解能力強,邏輯思維力強,想像力好。
另外必須有強大的數學功底,再加上後天的努力
Ⅳ 天才是怎樣形成的
萬事皆有原因。天才的形成我們認為主要有三個原因:首先是父親、母親身心智健康,尤其是智力或者說大腦細胞健康;其次是孕期母親的飲食結構合理。孕前、孕中、哺乳期母親的智力和飲食決定幼兒是否能成為天才。父母腦細胞如果不合格,甚至是智力殘疾人就不可能遺傳正常的腦細胞信息。精子、卵子雖然很小,但是他們包含了人體生長的全部信息,只有合格的精子、卵子才能傳遞合格的信息。但是,千萬不要以為有了合格甚至優秀的精子和卵子就能孕育出合格、優秀的天才。特別需要說明的是:即便腦細胞正常還必須有科學、合理的膳食保持細胞的正常。假如不吃不喝,人都死了,腦細胞也就死了。吃的不科學、不合理腦細胞絕對不會是最健康的,智力肯定也不是最佳狀態。所以說,孕期、哺乳期、孩子出生以後都必須有科學的膳食來保證腦細胞的健康。先天健康的腦細胞+後天的科學膳食=天才。歷史上的天才幾乎都是運氣、巧合的,只是巧合的科學食療而已,幾乎就沒有人造的或者說科學孕育出的天才,根本原因是人類還沒有掌握製造天才的技術。原因都搞不明白怎麼可能製造呢?現在通過飲食提高智力很多人已經明白了作用和意義,唯一遺憾的還沒有實現個性化、科學化的提高智力水平。科學營養技術誕生時間不長,還沒有足夠的時間來證明能製造出天才,但是,曙光已現,因為這個技術已經能檢查出任何人是否聰明,是哪些食物多少造成的。能知道是否聰明,也知道是哪些食物引起的必然能極大提高智力健康水平。不能檢查,也不能知道是哪些食物引起的,想提高智力健康水平則肯定
Ⅵ 怎樣成為物理天才
Einstein絕對是天才,他拿諾貝爾得獎是靠光電效應,但是其在質能方程以及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的成就無人能及。要知道他原來只是個郵遞員出身。要成為物理天才,首先你要對物理有極大的興趣,而這種興趣與常人是不同的。常人關心的通常是錢,而對物理學的執著研究基本上最多能夠讓你獲得榮譽而已(即諾貝爾獎),大多數的搞物理的經濟情況都是只能用「中下」來形容。